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
2020年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2
1.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
(1.0分)A.海拔较高的地区B.人迹罕至的地区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D.物种丰富的地区我的答案:C√答对2.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
(1.0分)A.城市B.农村C.城镇D.区域我的答案:A√答对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
(1.0分)A.2015年1月1日B.2016年1月1日C.2017年1月1日D.2018年1月1日我的答案:D√答对4.1992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0分)A.提出全球治理理论B.“全球治理委员会”成立C.发表了《天涯成比邻》研究报告D.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我的答案:B√答对5.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B.涉及面较小C.评价范围较小D.工作较为简单我的答案:A√答对6.()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1.0分)A.游牧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我的答案:D√答对7.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1.0分)A.永续发展B.生态公正C.共生和谐D.持续文明我的答案:C×答错8.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是()。
(1.0分)A.节约能源资源B.开展新能源革命C.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发展相协调D.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协调我的答案:D×答错9.发展生态产业集群的实质是()。
(1.0分)A.共生理论在产业链接与区域合作中的应用B.加快生态工业建设的步伐C.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D.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的答案:A√答对10.从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
(1.0分)A.发展低碳经济B.推进清洁生产,实行节能减排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D.发展共享经济我的答案:A√答对11.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究竟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经济层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大规模的生产和细分化的市场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造就了更加完善的经济体系和产业链。
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也增加了人类的财富和收入水平,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
二、环境层面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严重的问题。
空气、水质和噪声等严重的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资源消耗的过多也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破坏。
因此,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也成为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社会层面在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和聚集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
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工期,使得城市的人口规模疯狂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问题。
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城市化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不断投入和协调,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四、文化层面城市化和工业化对于人类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城市的功能不断拓展,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更加频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繁荣。
同时,城市也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通过文化的输出和塑造,带动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总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历程,虽然有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其带来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应该在进一步推动时尽可能做到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革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迈向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
这场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和人类文化的改变。
一、经济转型随着机器的出现和电力的普及,工业革命开创了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新时代。
国家和企业纷纷加强投资建设大型工厂,并且增加了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世界各国的重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加上交通运输和通信的进步,国际贸易得到了提升,产业链向全球延伸,对全球的影响逐渐扩散。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结构从Agriculturalization(农业化)转向了Industrialization(工业化)和Urbanization(城市化)的方向。
世界各国的GDP不断飞速增长,也推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普及。
于是,企业的积极寻求市场和财富增长成了一种普遍且必要的趋势。
作为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关键指标,现代财务管理在工业革命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二、社会变革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社会广泛的变革。
人们生活方式的大规模变化,给社会文化及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阅读习惯、信仰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城市化和工业化,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增加,使得许多工作岗位实际上从农村转移到工厂和城市。
这就导致了许多劳动力的流动,以便寻找更好的工作、教育和生活条件,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
劳动力也称为雇员,是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将许多农村和家庭工作的岗位转移到了工厂,使得低层次或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得到了从事工业生产的机会,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能的。
这些雇员从农村和乡村迁移到城市,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谋求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工业革命也对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印象。
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社交优势和品质日渐淡薄,更多的重视技能、知识和创造力、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等。
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具体的内容:一、经济变化:1.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农业产量的提高使得人类的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也引领着人类社会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从而给工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 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业化进程中,高新科技的应用不断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升级和变革,并且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从那种贫乏的低技术向高技术化的制造转变。
3. 社会多元化的出现由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导致社会财富越来越分散,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二、社会变化:1. 教育普及与知识消费的兴起现代社会,教育普及和知识消费成为了重要的主流。
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知,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力量。
2. 职业多样化和劳动力市场化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现代社会,职业多样化越来越明显,人们了解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来进行拓展和发展。
三、文化变化:1. 多元文化的兴起人类社会在文化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文化正在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导致了多元文化的兴起。
当然,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也导致了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这是人类社会在文化方面面临的新挑战。
2. 广告和媒体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和媒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广告和媒体的力量使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然而,传媒行业的崛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媒体的主导性,信息过载等问题。
总结: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升级和科技的进步所引发的。
不管是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还是现在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迈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就例如物质财富,文化和智力资本等,并且也从稀缺经济向丰富经济的阶段转换,走向更为丰富繁荣的未来。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过程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过程胡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出现尤其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一、原始文明——敬畏自然原始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经历最长的文明时代,据历史记载至少有200万年历史。
但在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及其地下,人类只能通过采集也过、狩猎动物等方式在获取生活资料,但这种原始的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也是对生态系统孙岱最小的。
在整个原始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小再加上生产力水平及其地下,人们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盲目的崇拜自然,此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微乎其微,几乎谈不上所谓的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受制于自然,人类寄生于大自然,适中以自然为中心,属于典型的自然中心主义。
二、农业文明——依赖自然在原始文明阶段后期,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产工具的日益改进,尤其是人类对物质追求的增长,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即人类通过自身劳动改变自然的再生产,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来源,于是原始文明随即被农业文明所取代。
农业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其在人类文明史上也经历了数千年。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觉不自觉得对大自然进行开发与改造,这种开发与改造对自然的平衡和原来的生态系统内部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并不高,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还仅仅是简单的铁质生产工具,使用的能源也仅仅是人力、畜力、风力以及水力等可再生资源,并还没有从根本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处于主导地位,人类处于从属地位,人与自然基本和谐,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依赖于自然界,但人类也在积极的利用自然为自身服务、改善自身生活水平,因此可称之为亚人类中心主义。
三、工业文明——征服自然随着生产力发展,在18实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此人类也就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这一文明时代历史比较短暂,迄今为止还不足300年的时间。
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
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小编希望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活家园,但是通过几千年人类的发展,工业文明的推动,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
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身边,呼吸的空气不干净了,喝的水不卫生了,身边的垃圾越来越多,那环境污染有哪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请大家阅读理解。
一、大气污染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二、酸雨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
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
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
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三、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代表,而生态文明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概念。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工业文明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本原因,而生态文明则是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然而,事实上,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工业文明为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工业文明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技术进步,为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工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节能和高效。
此外,工业文明的发展也为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提供了条件。
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也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例如,生态文明的要求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生态文明的要求也促使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促进工业文明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最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它们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上。
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都面临着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努力,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工业文明需要发展更加环保、节能、低碳的技术和产业,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态文明也需要发展更加科学、有效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工业文明为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生态文明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约束;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需要它们共同努力。
论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最终价值追求,也是未来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逐步完善,是一个长期追求、不断进步、永无止境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历史时代都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不同的任务、内容和具体实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每个阶段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新条件、提供新动力、注入新元素、补充新血液,不断丰富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新内涵。
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判断,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迎来新前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新机遇。
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进步。
一、新时代为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新内涵(一)增加了新元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载体和物质保障,自收稿日期:2020-11-10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马克思的海权观与我国海洋维权方法论研究”(sk15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文化自信动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GD16XMK19)作者简介:周良武,男,湖南绥宁人,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论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机遇周良武(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新内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增加了新元素;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彰显了新旨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突破了新空间。
新时代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
新时代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条件。
新时代为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了新任务:实现逐步摆脱生产方式发展不充分的全面发展;实现建立在全面和谐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从人类最早的文明形态开始,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以及现代科技文明的演进。
在这个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渐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化为今天的现代化社会,文明的光辉照亮了人类的前进道路。
1. 原始社会与文明的诞生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的支配下,生存方式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渔猎。
然而,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诞生使人类能够在固定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在农耕文明中,人类开始建立社会组织、创造文字、发展艺术等,这些都是文明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2. 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的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电力和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交通、通信、医疗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工业文明的兴起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
3. 科技进步与现代科技文明20世纪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创新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改变。
现代科技文明的兴起使人们在医疗、通信、互联网等方面享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面临着资源的紧缺、环境污染和社会隐私等问题。
4. 当代社会与未来发展当代社会正处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交汇点。
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文明进程必将持续不断地推进,科技的进步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结起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形态开始,经历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嬗变,最终演变为现代科技文明。
文明的进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未来的文明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也在迅速地提高。
时至今日,汽车等交通工具已经日益广泛地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的销售量迅猛增长。
然而,由于我国道路条件较差,以及道路混用等原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及其损害后果十分惊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何谓道路交通事故,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特别是在基层人民法院,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
为更好地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下面就此类案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种。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法规,具有特别法的性质,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来讲,又是一部新法,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普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
对此,学理上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理由为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国外现代侵权行为法的通行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可见,在我国高速运输工具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属于高速运输工具致人损害。
此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也规定,机动车肇事导致行人伤亡的,即使行人的责任是全部,机动车也应承担10%的赔偿责任。
由此表明,道路交通事故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工业化的名词解释
工业化的名词解释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工业化成为了一个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和转折点。
工业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发展。
工业在这里指的是机械制造业,也就是通过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来进行生产的一类产业。
在工业化之前,农业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生计来源,手工劳动和农耕生活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
而工业化的到来,使得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大规模生产和机械化生产成为了主要生产方式。
工业化的本质是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工业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机器的运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扩大了产能,降低了成本。
这种高效率和大规模生产使得商品的供给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工业化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的推进使得人们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化进程使得工业迅速聚集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区,从而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
工业化引发的人口迁移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城市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
但同时,城市化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机会和改善。
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它还是社会变革和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使得农业、手工业和家庭经济等传统形态逐渐消失,替代它们的是机器化、大规模生产和工厂制造。
这种转变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等级和阶层,为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流动性和机会。
工业化对于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也有巨大的影响。
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工业化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创新。
工业化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创新者,他们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和发明新的工具,不断推动着工业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支持了工业化的推进,产生了良性循环。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生存发展之源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生存发展之源一、引言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生存发展之源。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工业文明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从18世纪末开始于英国,并在19世纪扩散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在此期间,机器制造和煤炭采掘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同时,交通运输也得到了改善,这加速了商品流通和市场经济的形成。
三、工业化进程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全球化趋势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速。
20世纪以来,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追赶先进国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
同时,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数字经济也催生出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
四、工业文明对社会的影响1. 生产方式变革:工业文明的最大贡献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为商品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了城乡差距,同时也加强了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
3. 环境问题: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
五、工业文明对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工业文明推动了经济增长,并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
同时,它也为就业和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
2. 资本主义体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形成。
这种体系强调市场竞争和私有制,并通过自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
3. 国际贸易:工业化进程也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和资本输出,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六、工业文明对文化的影响1. 思维方式变革:工业文明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
人们开始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而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强调道德和信仰。
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不同和联系?
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不同和联系?人类社会是由人类建立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进程,有着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基础,而人类文明则是指人类在科学、技术、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虽然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差异1.定义不同:人类社会是指人类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依据一定的原则和制度组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形态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人类文明则是特指人类在科技、哲学、艺术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所取得的成就。
2.发展方式不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跟随人口、资源和技术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形态、经济组织方式和政治制度通常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产生的。
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则是累积式发展,也就是说,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类文明成果可以互相借鉴,相辅相成。
3.取得成就不同:人类社会在历史上取得过许多成就,如工业革命、信息科技革命等,这些成就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便利的生产和社会管理手段。
而人类文明是指人类在哲学、思想、文学等非物质制度方面的创造,如宗教、艺术、文学等,这些创造对文化和人性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联系1.互为依存: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依赖人类文明的积淀,从而开辟了文化、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和新视角。
人类文明的发展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道德支撑,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制度构建和社会形态。
2.相互作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之间相互激发和促进,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自然和人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不断不断深入发展、不断更新。
3.追求和谐: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都在追求和谐。
人类社会的和谐需要法制、道德、文化等多种力量来支撑,而人类文明的和谐需要科学、艺术、宗教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既有异同,也有联系。
虽然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文化隔阂和社会不平等等,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更广泛的和谐。
工业文明的来临工商业的兴起与商人的地位变了
.
34
• 材料一:法国的贵族们在路易十四时期养成穷奢 极欲之风,挥金如土,致使本来就十分拮据的贵 族之家更加入不敷出。很少有人能单靠土地的收 益来维持生活,因此贵族们时常出售土地,而收 买土地的多是有钱的商人、官员和富裕的农民。 贵族没落最甚的地区也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中。
.
等国
16
你认为,14-16世纪的西 欧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了吗? 为什么?
虽然手工工场得到迅速发展,但是那时 农业仍然是当时的主要产业,西欧仍处于农 业社会当中。工业文明则即将来临
中 世 纪 庄 园
.
17
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 哪些方面的变化?
手工工场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上百人,
排列成长行
规模大
附近又一室,少女二百人,纱绩辛且
勤……户外又一室,贫儿一百五,列坐
捡细毛。……
不仅雇佣男工,还
雇佣女工和童工;
又有一广厅,五十修剪工……又有八十人,
将呢加浆洗。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
施。……
.
分工合作
5
出现原因:商业的发展,小作坊不能满足需要。 出现时间:14世纪 地 点:意大利
这说明那个时期的商人有什么新特点?
说明商人经济实力强大,经济地位
显赫,政治地位也较高.
21
16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君主都想富国强兵, 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行于商人的政策。 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为了促进商品生产,下 令取消国内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来 英国工场工作。她还在政府中重用商人,任 命商人担任自己的财政顾问,让他们直接参 与财政政策的制定。在伊丽莎白时代,每任 伦敦市长都是商人出身。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与答案: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第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第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
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2.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哪些社会经济问题?(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比,智力减弱,反应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
2020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考试及答案-100分
2020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考试及答案-100分一、单选题1.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
(1.0分)A.成效显著B.成就显著C.成效卓著D.成就卓著我的答案:A√答对2.截至 2019 年 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
(1. 0分)A.2B.3C.4D.5我的答案:C√答对3.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是()。
(1.0分)A.节约能源资源B.开展新能源革命C.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发展相协调D.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协调我的答案:A√答对4.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
(1.0分)A.城市B.农村C.城镇D.区域我的答案:A√答对5.根据国外的经验,当环境治理投入占 GDP 比重为()时,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1.0分)A.1%~1.5%B.1.5%~1.8%C.1.8%~2%D.2%~3%我的答案:D√答对6.2016 年 3 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我的答案:A√答对7.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1.0分)A.有害气体B.稀有气体C.温室气体D.空气污染物我的答案:C√答对8.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
(1.0分)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我的答案:A√答对9. 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一(第1章~第2章)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别?教材P3—P4答: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信息咨询、文化旅游等)。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教材P15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规律:(1)可以规模化生产。
主要是指可以按照一定的工业化的标准对农业文化产品进行批量生产。
如民间饮食、农村手工艺等;(2)可以市场化经营。
主要是指农村文化产品具有商业性,大批农村文化产品要以市场为依托和市场中介送达消费者手中;(3)可复制性。
农村文化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公众享受到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和公众要求的高质量服务;(4)具有创造性。
就农村文化产业及产品所乘载的内容而言,它必须凝结当地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以及不断地深化与提升;(5)具有层次性。
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基础层(地方文化资源)、核心产业层(地方文化产品)和延伸产业层(如民族服饰设计中蕴涵的时尚文化)三个基本层次。
农村文化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涉及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这种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这农村文化产业既要以经济的眼光看待文化,又要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经济。
因此,农村文化产业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要实现增殖,必须按工业标准组织生产、储存、分配。
农村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属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教材P15-16从总的来看,农村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经济功能所谓农村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是指通过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更新观念,带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值,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村通过适应现代消费来创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文明与人类进步
工业文明与人类进步工业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最早的蒸汽机到现在的智能制造,工业文明加速了人类进步的步伐。
然而,它也致使人类面临了很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工业文明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文明对人类进步的推动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
机器的引入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物资财富也因此而繁荣。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贫困和饥饿的问题大大减少。
另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人们的工资水平。
其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也是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从而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例如,到了20世纪,汽车和航空运输带来了全球化,并将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的发明使得全球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了更多的消费和投资。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的发展也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无论是在音乐、绘画、文学或艺术中,人们都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同时,更多的人开始进行工程、技术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他们的创造会带来更多的权益、福利和技术改进。
二、工业文明的挑战虽然工业文明加速了人类进步的步伐,但它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是工业文明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产能需求,人们采取了很多环境不良的生产方式,包括污染、排放等。
这些问题已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损伤。
同时,代码失控和网络攻击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数百万人的隐私被窃取,公司和机构受到了巨大影响。
此外,工业文明还带来了社会经济问题。
现代工业社会中,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不够平衡,贫富分化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庞大的规模,现代企业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大公司和金融机构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控制了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至20世纪初-拓展与升华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至20世纪初-拓展与升华工业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由机器与技术革新推动引起的,这个时期从18世纪后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其发展和进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科技革新、社会变革和文化表征等角度探讨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及其未来的拓展与升华。
历史背景18世纪后期,欧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的封建束缚,逐渐进入现代社会。
在这个时期,英国率先进行了新的工业革命,通过机器工厂的建立来替代人力的生产方式。
这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科技领域的发展。
在19世纪末的时候,西欧工业发达的国家逐渐成为了世界上的强国。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在19世纪衰败的晚清时期,中国认识到了工业文明的重要性。
科技革新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科技革新。
发明家们在19世纪中期为生产和文化领域提供了许多发明,这些发明在整个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蒸汽机被认为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因为它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人们的运输效率。
电力革命与交通革命紧随其后,更是加速了人们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步伐,特别是信用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生活和商业模式。
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引发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极度分化,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之间的斗争加剧,这些都是当时的明显变化。
这个时代同时也见证了工人和劳动者的组织和斗争,这导致了工人们的收入增加,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然而,这个时代也带来了许多不平等的问题,比如有些国家的经济与技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自由市场也使很多雇员失去了他们的权利。
文化表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的文化也经历了重大的改变。
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书面文字和报纸,从而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融合。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也使得社交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获得了发展。
同时,电影和音乐产业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振兴,新闻媒体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
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文明发展当前的文明研究将世界分为几大文明圈,如---文明圈、儒家文明圈、印度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之类,这种研究不是不正确也不是没有价值,但这其实是对传统文明的研究,基本上是对农业文明的划分,不但不能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给出清晰地说明,而且还很容易混淆人们的思想。
而将社会发展阶段划分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过于机械,没能抓住生产力这个根本。
实际上对文明的划分应该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按工业化水平来对人类社会进行划分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最科学的,因为工业化是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具革命性要素的变革。
可以用工业化水平作为唯一标准对全世界的国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处于低端的是落后国家,处于高端的发达国家,处于最高端的国家曾经是大英帝国,而到了21世纪则是“大美帝国”。
工业革命从18世纪80年代到以后的三代人里,一场史无前例的、意义深远的革命在整个英格兰展开。
“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
”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拉开了整个世界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现代化”帷幕。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各国看到了振兴的希望,纷纷变法图强,从此以后,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展开,至今方兴未艾。
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地球上就开始存在着两类主要的文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
当然中间还有很多过渡地带,因为不同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不同,有的很高级而更多的甚至还没有开始工业化。
工业革命是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也在迅速地提高。
时至今日,汽车等交通工具已经日益广泛地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的销售量迅猛增长。
然而,由于我国道路条件较差,以及道路混用等原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及其损害后果十分惊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何谓道路交通事故,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特别是在基层人民法院,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
为更好地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下面就此类案件中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种。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法规,具有特别法的性质,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来讲,又是一部新法,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普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
对此,学理上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理由为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国外现代侵权行为法的通行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可见,在我国高速运输工具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应当属于高速运输工具致人损害。
此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也规定,机动车肇事导致行人伤亡的,即使行人的责任是全部,机动车也应承担10%的赔偿责任。
由此表明,道路交通事故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适用过错推定责任。
我个人也比较赞成这种观点。
理由是过错推定原则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虽然多数情况是由汽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但有的事故原因却很难由受害人证明。
如果坚持按照过错责任原则,由受害人承担证明行为人有过失的举证责任,则受害人就会陷入不利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差、道路混用、汽车制造水平有待提高、汽车保险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有关。
如果盲目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就会不合理地加重汽车所有人和汽车使用人的赔偿责任。
而过错推定原则要求受害人必须证明损害后果与行为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必须证明其实施行为时没有过错或者具有可以依法免除责任的事由。
可见,过错推定责任原则通过举证责任的倒置和规定免责事由的范围,可以公平合理地分担赔偿责任,使受害人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
二、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承担者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
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份或者全部费用。
这是我国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立法依据。
依据这一规定,我国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的规则为: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原则上由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承担;造成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所有人负责垫付;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由单位或者车主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驾驶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基于所有关系的驾驶行为,也可以是基于使用关系的驾驶行为。
使用关系又可以分为合法的使用与不合法的使用等等。
因此,上述规则便显得过于简单化,无法容纳过于复杂的驾驶员与车辆所有人的关系,表现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法律、法规在确认责任主体方面还有待完善。
我认为在此问题上,国际上先进的处理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即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取决于机动车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归属。
下面,我们按照这种处理原则,对不同情形下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进行分析认定:1、所有人自已驾驶和受雇人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所有人既是运行支配者,又是运行利益的归宿者,发生交通事故理应由其承担责任。
受雇人驾驶车辆实际是代替所有人行使运行支配权,运行利益仍然属于所有人,发生交通事故当然由所有人承担。
受雇人在非履行雇佣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是为了个人利益,车主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盗窃汽车驾驶、擅自使用他人车辆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由于车辆被盗及车辆被他人擅自使用,均客观上中断了车主对车辆的支配权和运行利益归宿,因此,车主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分期付款买卖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分期付款买卖又叫所有权保留买卖。
所有权人叫做名义残留的名誉车主。
从买卖合同订立时起汽车就转移给买受人,买受人就支配汽车的运行并享受利益,只是未过户,这时发生交通事故理应由买受人承担,出卖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4、车辆买卖未过户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现行法律无明文规定车辆未经登记不发生所有权转移。
车辆的过户登记不同于不动产的登记过户,不动产的登记过户使物权发生转移,车辆属动产,交付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志。
车辆登记过户是行政管理的规定,只是一个对抗性要件,未经登记不能对抗经登记的买受人。
因此,即使车辆几经转让,没有办理过户登记,由于事实车主是车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归属者,发生交通事故理应由事实车主承担。
5、出租、出借情况下的责任主体。
出租人、出借人将车辆租或借给他人使用,出租人、出借人是基于自身的意志决定的,是一种抽象的、潜在的运行支配者和利益归属者。
而承租人是具体的、现实的运行支配者和利益归属者。
因此,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根据双方对车辆的运行支配权及运行利益的大小来决定各自的承担责任比例。
例如:当机动车所有人将机动车合法地转移给租用人、借用人占有时,机动车的合法占有人已成为机动车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归属者,因此,应当由租用人、借用人来承担赔偿责任。
又如:当车辆所有人明知车辆有故障仍转移占有;明知借用人、租用人无驾驶资格或租用人、借用人是其属员、家庭成员而仍转移占有,此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仍应由车辆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
再如: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租车公司的租车行为,出租人与租用人都是车辆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的归属人,故应当由双方连带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应以出租人为主。
6、车辆承包、发包情况下的责任主体。
发包方仍是一种潜在的运行支配者和运行利益的归属者,承包方是具体的、现实的运行支配者和利益归属者,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发包方也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道路交通事故中共同肇事的责任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可以由一方的违章行为造成,也可以由加害人与受害人的共同违章即混和过错造成,还可以由几个加害人共同违章造成。
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一方违章和混和过错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现在基本上不存在分歧。
但是,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中共同肇事的处理,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处理原则。
下面,列举两个真实的案件。
案例(一):1996年4月21日凌晨5时许,被告王X驾驶夏利轿车行驶至文明路与建阳路交通岗亭时,与迎面驶来的由赵XX驾驶的桑塔纳轿车相撞。
夏利轿车受两车相撞的合力作用向东南方向滑行至15米处,将早晨起来锻炼身体的李XX、王XX撞伤。
事故发生后,经市交警大队处理科认定,王X逆行超速行驶,应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赵XX在车辆未办理行车证的情况下即上路行驶应负次要责任,李XX、王XX无责任。
李、王二人被撞伤后,当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李XX经市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委员会评定为:脑外伤,十级伤残。
王XX被撞伤后在医院治疗,诊断为:脑软化,外伤性脑梗塞。
市道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委员会1996年8月30日对王XX伤情做出评定,结论为:终生失去劳动能力。
1996年9月20日,市交通警察大队出具调解终结书。
1996年10月8日,李XX、王XX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审理认为:王X、赵XX违章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将李XX、王XX撞伤。
由此给李、王二人造成的损失应予赔偿。
根据市交警大队事故处理科的认定,王X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赵XX应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判决:一、王XX医疗费、伤残补助费等共计19.3元,王X承担17万元,赵XX承担2.3万元;二、李XX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2.4万元,王X承担2.1万元,赵XX承担3000元。
宣判后,王X以原判认定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为由,驳回上述,维持原判。
案例(二):1992年初,被告吴广X买了一辆旧机动三轮车,未经培训和考试,就边学边接客,同年2月12日将车翻进华溪村医院门口公路边的溪滩上,致三轮车损坏。
此时,被告吴荣X驾驶尚未年检的机动三轮车路过此地,帮吴广X将车拖出。
吴广某又请求吴荣X帮他将车拖到三里镇进行修理,吴荣X和虞XX将吴文X的车绑在虞XX驾驶的三轮车的后边,车内搭乘5名乘客。
当车行驶出20公里时,虞XX躲闪行为吕XX,而吴荣X单手驾驶后一辆三轮车,把握不稳,在躲闪中,使绑在后边的三轮车向右倾滑,正撞倒吕XX,致吕XX左侧锁骨骨折,左侧肋骨骨折、脑外伤、外伤性脾破裂、胰腺挫伤、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经手术后,又出现多种并发症,于1992年4月11日死亡,损失医疗费等共12324元。
所在市交通管理部门做出“吴XX无证驾驶车辆,拖绳未栓牢,疏忽大意,采取措施不力,事故发生后不报案,应负主要责任;虞XX无证驾驶未经年检的车辆,应负次要责任;吕XX无责任的责任认定”。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吕XX的子女三人向浙江省义乌市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判决:被告吴广X赔偿原告12053.90元,被告吴荣X赔偿原告6026.74元,被告虞XX赔偿原告2008.90元,三被告承担连带责任。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见,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中共同肇事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中共同责任,是按份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交通事故中共同责任,是连带责任。
这种认识上的混乱必然导致相同类型、相同情形的案件,经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审理会产生不同的处理结果,这必然影响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就我个人而言,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因为,从上述两个案例可见,道路交通事故共同肇事就是由几名加害人违章,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为,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各个加害人的行为无法区分开。
道路交通事故属于特殊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的一种存在形态。
共同侵权行为的法律特征为:第一,共同侵权行为的主体须为多个人;第二,共同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之间在主观上具有共同的过错,即须有共同致人损害的故意或过失;第三,数个共同加害人的共同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第四,数个共同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