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当代意义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价值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和当代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只有正确坚持和科学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又是整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分析剩余价值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的利器。
因此,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对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内涵(一)基本内容1、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第一,使用价值。
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即是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正如马克思所言:“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他人需要的。
第二,价值。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它反映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11.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量上有所差别。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第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本身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重大意义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一种由俄国哲学家尼古拉·马克思及维特根斯
坦提出的重要社会理论,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社会生产的有效运行需要劳动二
重性的实现,即人们的劳动必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生产要素,即材
料和资本;二是劳动力,即人们的技能和精力。
一般来说,对物质生
活来说,当前社会生产力较低时,人们只需要依赖劳动力来维持生产;而当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时,工作者们可以使用更有效率的生产要素、技术和工具来替代劳动力,从而使生产更加高效,提高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劳动分工和生产组织制度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则,同时也为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较好的
保护。
它强调劳动者有权不受过度剥削,同时也有义务为自身的发展
承担责任,以期获得合理的报酬。
此外,劳动二重性理论还认为人们
需要改变传统的理解和使用劳动,将劳动视为资源,重新开发自身的
技能和精力,以实现全面的发展。
总之,劳动二重性理论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
进生产效率的发展,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劳动者的权利,激发劳动者
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完整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根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开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增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熟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开展等内容.(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一一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央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由于“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根据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2,商品的二因素一一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的多少.(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二)、表达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一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消耗;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消耗;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是生产使用价值.〔三〕、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根本经济规律,是人类从事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根本经济规律.其根本内容是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等价交换原那么进行.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良生产工具,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强经营治理、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四〕、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五〕、货币的产生与开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开展的完结阶段.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一百多年后,当代世界经济结构和中国社会现实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当傕济生活并未超出劳动价值论涵盖的范畴,反而为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劳动价值论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显示着其当代意义〔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根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且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价值论所阐述的商品经济规律与规那么为商品生产与经营制定了行为准那么.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和产品的私人劳动性,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生存与开展,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者努力去改良技术,逐渐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止匕外,劳动价值论还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根源,这使社会经流然地开展成为一种商品经济.如果根据价值转化为价格的理论,商品的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就必须依靠市场.因此,在经济社会开展过程中,努力建设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以及商品经济的健康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必要条彳〞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表达价值规律,严格实行等价交换的原那么二是要拥有比拟完善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建立比拟完备的市场体系.因此,为了又好又快地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严格依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与表达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而超额价值那么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因此,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生产利润,必然要不断地改良生产技术,增强劳动治理,提升生产效率,从而获得超额的价值.所以,生产者在经济活动中会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效用,尽管是以简单劳动作为其研究商品价值的根本劳动形态,但马克思对含棒:技术因素的复杂劳动也作出了深人研究和充分肯定.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独立要素,与生产力中的各个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他在阐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时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映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国然条件.可以说,在决定劳动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许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科学技术相关.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剧烈市场竞争的经营活动,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与开展压力,商品生产者必须在生产中积极追求科技进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劳动者,以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同时努力改良生产技术和经营治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率.〔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指导思想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收人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劳动价值论不是形成收入分配制度的直接依据.一些研究者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支撑来探讨收人分配问题,实际上是混淆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分配与价值生产没有任何关系.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尽管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它们在劳动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能直接形成新的价值.因此,在建立一定的收人分配制度时,应当充分尊重和维护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不仅应当通过劳动的付出来获得必要的产品,而且还应当名正言顺地参与其他产品利润的分配.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开展,劳动形态与价值的形成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劳动、治理劳动、效劳劳动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的范畴,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并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按劳分配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分配原那么,但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也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所公认的分配原那么, 因此,在中国目前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两种分配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与调整分配政策的重心应当始终放在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整体利益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指导,深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熟悉到劳动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亲身体会到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马克思认为,人韧史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劳酎展开的历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底,而且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区分了死劳动与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不同阶段的含义,凸显了对活劳动的格外关注.关注活劳动创造价值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人的价值的成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理论特征就是在充分成认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的根底上,突出强调人的劳动的作用.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者是社会及生产劳动过程的主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把商品经济中隐藏得很深舶值〞从与其相关联的因素和条件中剥离出来,在复杂的生产过程中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这一本质,在各种复杂的经济因素中凸显了人的创造性这一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显示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幽人为本'的鲜明特征.这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开展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浅谈
【摘要】: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
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一、劳动二重性学说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从1蒲式耳谷物=1盎司白银公式中找到了商品价值是由等量劳动计量的规律,指出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说:“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获得2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1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的谷物1蒲式耳售价10先令,和以前1蒲式耳售价5先令,同样低廉。
但他又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尽管“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之中’表现出来”。
结果,配第认为,“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这样,配第在价值探讨中就走人了迷途。
其根本原因是配第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他把生产金银的劳动看做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把其他劳动看做是生产使用价值的。
亚当·斯密为了回答“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值的,究竟是什么?”他从劳动分工出发,认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或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得须给予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意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资本论》
它 生产 使用 价 放
,
( 《资 本 论 》 第 一 卷 以 下 引文 全 同 值和 价值
, ,
。
。
) 他 认 为 不 仅商 品 具 有 两 种 不 同 的 属 性
,
即 使用 价
,
而 且 生 产 商 品 的 劳 动也 具 有 二 重 性 为裁 缝的劳 动
, ,
即 具 体 劳动 和 抽 象 芳 动
、
.
.
”
要弄
价 值
清问 题 的 症 结
的
,
必须 对 G 一
这 个 公式 进 行 分 析
在 分析 中
,
,
马克思 发 现
,
,
增 殖 只 能 发 生 在 第一 个 行 为 G 一
即所 购 买 的 商 品 上
但 是 购买 商 品 是 按 价 值 支 付
。
所以
,
价值 的 增 殖 额 又 不 可能发 生 在 这 种商 品 价 值 上
剩余 价 值 生 产 的 前 提
,
货 币是 商 品 流 通 的最 后 产 物 货 币 的 转化 提
.
:
呈资本 的 最 初 的 表 现 形 式
,
劳 动 价 值 论 完成 了 询 品 列
,
现 在 必 须进
: “
一
步 充 成 货 币 到 资本 的 转 化
才 能 为 资本 主 义 生 产 提 洪 其 本 前 首 允 只 是 在 于 它 们 有不
,
这 是 违背
价值规律 的
,
不 合理 的
这 个 增殖 额 从何 而 来 ? 资 产阶 级经济 学 家 在 这个矛 盾 面 前 一 筹莫 展
,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浅谈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论文摘要: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
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一、劳动二重性学说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从1蒲式耳谷物=1盎司白银公式中找到了商品价值是由等量劳动计量的规律,指出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说:“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获得2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1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的谷物1蒲式耳售价10先令,和以前1蒲式耳售价5先令,同样低廉。
但他又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尽管“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之中‟表现出来”。
结果,配第认为,“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这样,配第在价值探讨中就走人了迷途。
其根本原因是配第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他把生产金银的劳动看做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把其他劳动看做是生产使用价值的。
亚当·斯密为了回答“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值的,究竟是什么?”他从劳动分工出发,认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或娱乐品。
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资本的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社会资本
76 万方数据
经、手等的体力与脑力方面的生产性耗费,它是没有任 何质的区男Ⅱ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基本特征是 “撇开具体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
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一方面都是人类劳动力生 理学意义上的支出。并且.当作第一的人类劳动或抽象 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又 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支 出。并且,当作具体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马 克思认为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 定的。生产商品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 抽象劳动。千差万别、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由各 种各样的具体劳动创造出来。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 用价值。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态 如何不同,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都是人在脑力 和体力等方面在生产中的耗费。‘这种无差男U的人类劳 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使得各种
万方数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刘
伟
(蚌埠汽车管理学院语言教研室,安徽蚌埠23301 1)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指出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 工作中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 问题.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校园文 化建设.并明确其组织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手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化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教育改革的 不断深人,高校文化建设迫切要求和市场接轨。招生就 业政策的转变,人事制度的调整,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 改革措施的实行。标志着高校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 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 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为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 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高校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大.迫切需要加强高校的 校园文化建设。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札记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
《资本论》第一卷札记
杨勃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6(000)001
【摘要】<正> 《资本论》是论资本,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巨著。
剩余价值的发现,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剩余价值学说是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则是劳动二重性学说。
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金钥匙,也是认识商品经济的指南。
因此,本文试从《资本论》第一卷的学习体会中谈谈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创造性地研究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生产商品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劳动
【总页数】6页(P103-108)
【作者】杨勃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马克思的价值论对生产费用论和三位一体分配论的批判及现实意义——读《资本论》札记 [J], 李德甫;刘俊杨;南丽
2.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重要文献——读《资本论》第一版第一卷第一章 [J], 陆
立军
3.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学习《资本论》札记 [J], 吕时达
4.学习马克思关于利息学说的有关论述——《资本论·第三卷》学习札记 [J], 徐唐龄
5.马克思工业革命论对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现实意义(续)——《资本论》研究札记之
六 [J], 袁孟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商品可以进行比较、交换。 三、劳动二重性的来源
四、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学说奠定坚实科学 基础。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在马克思之前都提出了fit"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正确见 解。但是他们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例如,亚当·斯密时而 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耗费的必要劳动量。 时而又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的价值”。…李嘉图 在劳动价值理论上比亚当·斯密前进了一步。他坚持劳 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还指明了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 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但 是由于他们根本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因而也就不了 解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不理解价值实体,不能解释 价值是如何确定。总之,他们无法解释价值理论中的一 系列问题。对于这一点,马克思指出:经济学家们毫无 例外地都忽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具有二
劳动。
所谓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 性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 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 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有质的差别,不同质的具体劳动 生产出不同质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 劳动的基本特征是“各不相同”。…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
力在纯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人的大脑、肌肉、神
理论问题
深入复杂。利益格局调整广泛深远,思想观念变化激烈 尖锐,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这一切都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不断带来新的问题,也 不断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能够有效地在 高校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在市 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思想观念激烈变化的背景下培 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一代建设者,必须 改革创新现有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必须对高校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再生产.以及资本主义地租等许多重要经济范畴和经 济理论问题.只有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才能得 到说明。正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 了资本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相结合的资本有机构成理 论,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建立了关于无产阶级 贫困化的理论。同样是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马 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三部分: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 上述三个部分.必须在价值上和实物上得到补偿.否则 再生产便不能顺利进行。可见,依据劳动二重性学说对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作正确的划分,是研究社会再生 产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推荐下载】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简论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和枢纽,是坚持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一环。
一、劳动二重性学说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从1蒲式耳谷物=1盎司白银公式中找到了商品价值是由等量劳动计量的规律,指出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他说: 如果发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银矿,因而获得2盎司白银和以前获得1盎司白银同样容易,那么,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现在的谷物1蒲式耳售价10先令,和以前1蒲式耳售价5先令,同样低廉。
但他又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尽管配第已经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及其在具体应用上的困难。
因此,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他也试走另一条道路,即必须找出土地和劳动之间的自然的等同关系,以便价值可以随意在二者之一,或者更好是在这二者之中表现出来。
结果,配第认为,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天的食物,而不是一天的劳动,乃是衡量价值的共同尺度,这样,配第在价值探讨中就走人了迷途。
其根本原因是配第混同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他把生产金银的劳动看做是直接生产交换价值的,把其他劳动看做是生产使用价值的。
亚当斯密为了回答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值的,究竟是什么? 他从劳动分工出发,认为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或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得须给予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意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但他在说明劳动价值论时又提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价值规定。
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
浅议马克思劳动二重学说的意义
浅议马克思劳动二重学说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学说认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它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又叫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即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的差别在于: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性来看的劳动,而抽象劳动则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
3)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一切社会形式的范畴;而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则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根据劳动二重学说,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是什么劳动创造了价值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劳动二重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说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提出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劳动
不仅物质、自然特征,还具有社会特征。
由于劳动是物质和社会的总和,劳动活动不仅是
物质的生产活动,也是社会的发展活动。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劳动的划分,并
且每一类劳动者都必须参与到某种形式的劳动中。
马克思把劳动划分为资产阶级劳动和一般劳动两种形式,即资产阶级劳动是资本家利
用勤劳的劳动力从劳动者夺取资本价值,从而实现巨额利润,而一般劳动则是普通劳动者
通过他们的工作创造收入和财富。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劳动二重性说,那么只有资本家才
能受益,劳动者得不到任何裨益。
劳动的社会性是马克思主义主张的底线,表明着一个社会中的劳动分工是受社会统治
者的指挥,不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马克思的理论指出,社会的结构不是因自然选择
而形成的,而是人类在不同时代下所经历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
社会
资本对劳动实施控制,从而优化劳动分工,增大生产力,提高劳动生活水平,从而最终实
现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通过揭示社会资本对劳动活动的控制,说明阶级斗争在政治
经济中扮演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劳动参与的不平等状况是可以被扭转的,劳动生活的条件
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有所改善,且在人们的斗争中获得更多权利。
从历史人文角度讲,只有
通过尊重劳动——一方面要求个人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把劳动者作为社会发展一部分,让他们有把握自身名利的权利——推进社会的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确立了坚固的基础。
在马克思从前,财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建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问题,混杂了创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因此没法解说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同样为何却能够相互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了为何商品的价值量反而降落了等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批评地继承了财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创建价值的理论,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为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论证了详细劳动创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建商品的价值,进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责问题,把劳动价值论成立在完好科学的基础上。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节余价值论确立了理论基础。
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为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此后,便可以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划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工人的详细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价值增殖过程,工人的抽象劳动一方面创建了劳动力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家创建了节余价值。
依据劳动二重性理论,能够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就是由详细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变为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抽象劳动能使价值增殖的资本。
这就划分了资本的不一样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一样作用,揭露了节余价值的真实根源,进而为理解节余价值论确立了科学的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其余一系列理论供给了理论基础。
因为劳动二重性理论科学地说了然劳动价值论和节余价值论,因此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节余价值论的基础上,便可以正确地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组成理论、资本累积理论、资本主义重生产理论等等,进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好的理论系统。
生产商品的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详细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同样的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阐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具体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既要关心使用价值,也要关心交换价值。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3.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很大差异,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现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范畴和理论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题目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答案解析(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具体内容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①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早就分析了价值并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
但是,他们没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了解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创造了价值。
当人们提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可以互相比较,是什么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时,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劳动二重性学说,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
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运用此学说,论证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转移了旧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新价值,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
③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2015考研政治马原争分考点:劳动的二重性
官方微信:
2015考研政治马原争分考点:劳动的二重性
1、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
在继承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劳动创造价值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说明了究竟是什么劳动在创造价值。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一系列理论都是以此为前提建立起来的。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所以,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其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4、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对新的情况,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简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作者:付玉张琛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看作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性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本文在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二重性中图分类号:F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73-01一、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含义我们所说的马克思劳动二重性,主要是指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整个劳动的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质,也就是这样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的性质,也有抽象劳动的性质。
具体的劳动指的是在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以及生产的结果等层面上都具备不同的劳动性质。
具体的劳动本身具有不同的质的差异,不同的质的劳动本身产出的劳动成果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商品需求。
具体劳动的基本特征就是劳动之间各不相同。
而抽象的劳动指的是在人们劳动的过程中,所包含的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付出,这样的付出包含了人类本身的大脑、肌肉以及神经等体力和脑力上的耗费,其本身在性质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区别意义的人类一般劳动。
抽象劳动本身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撇清楚具体的劳动形态而存在的一般意义上无差别的劳动。
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一切的劳动,在一个方面是人类本身通过劳动力所产生的生理学意义上的付出。
同时,其也被人们当做为第一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或者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其本身是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商品价值的。
马克思认为商品本身的二因素,是由于生产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劳动一方面是指的具体劳动,同时还包含了抽象的劳动。
在人类的生活中,有千差万别的,需要各种满足的价值需求。
这些需求本身是由各种具体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具体的劳动能够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试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方法论研究
试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方法论研究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违背其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有局限性,但这种理论上的局限性是历史时代的局限性。
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品质和鲜明特征,应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科学真理的同时深化对其的再认识和深入研究。
通过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和深人研究,我们意识到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是在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后,即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
当时的经济结构是以工农业物质生产为主,非物质生产比重很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生产中体力劳动占绝对优势。
所以,马克思以考察产业资本为主,着重研究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迅猛强劲,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范围不断扩大,使得现代劳动的内容、形式和结构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深切表明: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种类在增加,已不局限于产业劳动者的直接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经济领域也在拓展,即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早已不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
这就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实践在发展,理论要创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劳动价值论的本质特征。
其实,马克思也不是对此一点没涉及和预见到。
在马克思看来,在商品生产中也不是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创造者。
马克思一方面鲜明指出资本家是社会生产中的寄生虫并坚决抨击之,另一方面,马克思绝不无视或轻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资本家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相反,马克思也承认他们参与了商品价值的创造,并对管理型资本家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微观经济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作了充分的肯定。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发展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也解决不了的理论困难,回答了为什么劳动要转化为价值,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又怎样创造价值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
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
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
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
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
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
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
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在马克思看来,流通领域中的一些劳动,如商品买卖和买卖劳动以及簿记和簿记劳动等,完全是由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决定的,因而属于“纯粹的商业劳动”。
另一些劳动,如商品运输和运输劳动,与生产的社会形式则没有任何关系,是生产劳动在流通领域中的继续,因而在本质上属于产业劳动,或者说是一种“虚假”的商业劳动。
还有一些劳动,它们既与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有关,同时又与生产的社会形式无关,或者说,它们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生产的社会形式关联着,因而兼具产业劳动和商业劳动两种属性,是一种不完全的商业劳动。
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就是如此。
马克思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只要商品没有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资本的一部分就仍旧处于商品储备的形式。
”或者说,“在产品作为商品资本存在或在产品停留在市场上时,也就是,在产品处在它从中出来的生产过程和它进入的消费过程之间的间隔时间内,产品形成商品储备。
”有商品储备自然就会有储备劳动,而且,储备劳动还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商品资本要作为商品储备停留在市场上,就要有建筑物,栈房、储藏库、货栈,也就是要支出不变资本,还要对把商品搬进储藏库的劳动力付给报酬。
此外,商品会变坏,会受有害的自然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商品不受这些影响,要投入追加的资本,一部分投在劳动资料上,即物的形式上,一部分投在劳动力上。
”把商品搬进储藏库的储备劳动形成“搬运劳动”,而保护商品不受有害的自然因素影响的储备劳动则形成“保护劳动”。
一方面把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看成是商业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认为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具有产业劳动的特征,因而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
这种认识在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到贯彻,并在围绕商业劳动和流通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展开的学术争鸣中构成各种主张的共同基础。
但是,笔者发现,这种认识不仅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而且有悖于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撇开它们所具有的不同存在形式,还可以在性质上把商品储备和储备劳动区分开来。
其一是“待出售”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其二是“待购买”商品的储备和储备劳动。
马克思讲:“商品资本,作为市场上的商品,从而具有储备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