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14)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肿瘤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肿瘤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肿瘤的生物学治疗:主要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干细胞移植等研究方向。
2.抗肿瘤药物临床药理学研究:包括增强剂强度、提高化疗效果;保护剂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减少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逆转耐药途径的临床研究等问题。
3.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开发新的准确性高的肿瘤标志物,并利用现有肿瘤标记物的合理配伍提高其准确性、灵敏性,力图使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4.肿瘤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定向立体适形调强放射;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割模式;肿瘤的放射增敏研究。
5. 肿瘤的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主要包括放疗计划的优化;放疗剂量的验证;辐射损伤的防护。
三、学习年限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7学分,选修不少于11学分。
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一)必修课1、学位公共课:共3门8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2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两门4学分。
4、前沿讲座2学分。
前沿讲座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或报告1.0学分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医教协同下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及思考1
医教协同下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及思考1【摘要】医教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
在国家卫计委下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无肿瘤科培养细则的情况下,结合学校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构建了培养模式,涉及课程设置、临床培训细则、学位论文选题、分流淘汰制、职业素养培养等。
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思考,以期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教协同;培养模式;思考1.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中有内科、外科、儿科、麻醉、放射等学科的培训细则,肿瘤科只有放射肿瘤科培训细则,未涉及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妇科等的培训细则。
而我院为昆明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而且是云南省唯一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每年均招收肿瘤学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0名左右,专业方向涉及肿瘤内科、外科、妇瘤科等,这些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应如何进行临床轮转培养,如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有效接轨,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是必须面对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2.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我院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省级专科医院,并经云南省卫计委的认证为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
我们牵头制定了“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考试大纲”和“肿瘤科基地标准”,并通过认证。
因此,医教协同下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培养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临床能力培养、临床科研能力培养、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以期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素养,较强临床医疗工作能力,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3.思考与建议3.1积极沟通寻求社会支持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大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原来1个部门管理变为涉及2个部门,医学教育属教育部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卫生主管部门。
“肿瘤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214)(2015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肿瘤放射治疗学2、肿瘤外科治疗学3、肿瘤内科治疗学4、妇科肿瘤治疗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进行必要环节培养及学位论文研究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公共必修课GB1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秋季GB15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秋季KB1503 英语(含读写、听力)96 6 秋季专业必修课KB1504 专业课80 5 春季KB1505 专业英语32 2 春季选修课KX1506 医学统计学64 4 秋季KX1507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4 1.5 秋季KX1508 科研思路与方法学16 1 秋季KX1509 临床病理学32 2 秋季KX1510 临床流行病学24 1.5 秋季KX1511 临床药理学32 2 秋季KX1512 医学影像学32 2 秋季KX1513 医学免疫学24 1.5 秋季KX1514 基因工程学24 1.5 秋季KX1515 分子生物学概论24 1.5 秋季KX1516 医学实验动物学24 1.5 秋季KX1517 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16 1 秋季专业课为肿瘤学,80学时,5学分,包括肿瘤学基础、肿瘤病理学、肿瘤影像诊断学、肿瘤治疗学等内容,其中肿瘤治疗学包括肿瘤外科治疗学、肿瘤内科治疗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妇科肿瘤治疗和肿瘤其他治疗等五部分。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5、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三年三、研究方向1、肿瘤外科早期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癌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临床研究2、放疗科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研究3、肿瘤内科乳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细胞周期调控与化疗4、妇瘤科子宫颈癌的综合治疗、雌激素受体表达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四、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
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1、政治理论(1)自然辩证法40学时2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 1.5学分(3)形势与政策24学时1学分2、英语(1)英语读写72学时3学分(2)英语听说72学时3学分(3)专业英语60学时2学分3、医学统计学50学时 2.5学分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3学分5、病理学24学时1学分6、分子生物学24学时1学分7、临床肿瘤学60学时2学分(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1学分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1学分3、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1学分4、实验动物学18学时1学分5、临床免疫学30学时 1.5学分6、局部解剖学24学时1学分7、肿瘤学24学时1学分8、高级生理学20学时1学分(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每次0.5学分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每次1学分五、临床工作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4)一、培养目标系统掌握肿瘤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和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
掌握开展肿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和助教工作水平。
掌握一门外国语,至少完成一篇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向1、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干预2、肿瘤治疗耐药机制及逆转3、肿瘤放射治疗生物学与临床4、肿瘤个体化治疗三、学习年限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所有硕士生规定课程学习第二学期:进入学科,开展专业课学习,并参加临床工作,结合临床在导师指导下开展选题,积累文献材料。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针对选题积极准备,书写综述,做预实验与开题报告第四学期:结合开题报告修正课题设计,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专业进展课及专业英语考核工作。
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继续进行直至完成课题研究,根据初步结果必要时补充实验。
第六学期: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及答辩。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硕士生一般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实施下列论文过程的管理工作:1.选题: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进行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出科学研究的延续性,与导师从事的科研基金项目接轨,在本领域做查新工作,选择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所选的课题应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和人力配备为依托。
2.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选题工作后,在第二学年内同时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
中期考核包括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综合考核和开题评议。
在开题评议前,应完成本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且预实验有了初步结果,经导师同意做开题报告。
考核委员会应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是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是否为本学科的前沿课题,能否做出创造性成果等方面进行评议;并就该生的研究领域进行提问,考查学生是否对本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重要文献资料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是否掌握或创立了有关的实验方法,从而评价该生对所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科研能力;同时应指出研究课题中的不足之处或有待完善的部分,以及该生对本领域知识欠缺的方面。
肿瘤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讨论稿)一、培养目标1.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2.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通过严格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掌握基本诊断、治疗技术、肿瘤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等,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轮转结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该科临床工作的能力,达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技能水平。
3. 完成一定的教学实践任务,初步具有临床带教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查阅本专业文献的能力,能用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二、专业领域肿瘤学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为全日制培养。
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一般情况不允许提前毕业;学习年限最多延长至5年。
四、培养方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研究生均配备基地导师及校内导师各一名)、临床能力实践指导小组负责制,结合研究生本人特点确定培养计划,对其课程学习、临床技能实践、临床研究实践、临床教学实践等各环节做出具体指导。
五、培养环节及总学分要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分为:课程学习环节、临床技能实践环节、临床研究实践环节、临床教学实践环节,总学分不少于46学分。
(一)课程学习环节--------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原则上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学习时间为周末。
2、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两个模块组成;选修课主要指专业选修课,分为基础类和临床类两个模块。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外科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210)(2015版)一、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普通外科学2、泌尿外科学3、胸心外科学4、骨外科学5、神经外科学三、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科学研究或临床实践及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专业课为外科学,80学时,5学分,包括普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等五部分的外科学基础、病理学、解剖学、影像诊断学、外科治疗学等内容。
专业课要求硕士生系统地掌握外科学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专业课学习方式以在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以辅导和讲座为辅。
考试形式为闭卷,主要考核外科学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外科学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临床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的其他基本医学知识。
专业英语要求硕士生掌握本专业常用的专业词汇,并达到熟练运用。
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撰写英文摘要。
能对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要求正确表达思想,无重大语言错误。
本专业英文资料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5—20万词汇,撰写5篇左右的文献摘要、综述等。
11肿瘤学
目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1)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9)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18)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第一条 培养目标一、硕士专业学位(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三)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博士专业学位(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三)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四)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第二条 学习年限一、硕博连读(临床转博)学习年限5年。
二、硕士学习年限3年。
三、博士学习年限3年。
第三条 培养方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分段连续培养、阶段考核筛选、择优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5年。
其中第一阶段三年,第二阶段二年。
完成第一阶段学习,阶段考核优秀者,临床转博,进入第二阶段,攻读博士学位;阶段考核合格,但未能升入第二阶段者,完成硕士专业学位的本部培养内容并达到要求,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阶段考核不合格者中止学习。
肿瘤学(放射治疗)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放射治疗)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思想政治与品德: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方法。
具备服务军队、创造未来的潜能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适应现代军事发展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形成全面的医学基础素质;具有将医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具备随专业发展自我知识更新的潜能。
具备在医学科学领域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在临床实践中开拓创新的能力。
身体与军事素质:军事过硬,体魄强健,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军事冒险意识;具备适应任何艰苦条件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肿瘤生物靶区的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肿瘤乏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 学习年限:3年2. 时间分配:第一学年:基础课及实验技术理论课的学习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临床实践及文献阅读;预实验开展、总结,作开题报告及论证。
第二学期:启动正式科学研究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完成实验及论文整理与发表。
第二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修正。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公共必修课(13学分): 英语(6学分);医学统计学(3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自然辩证法(3学分)。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10学分):肿瘤放射治疗学(1学分);临床放射生物学(1学分);肿瘤基础理论(1.5学分);临床流行病学(3学分);临床核医学(1.5学分);实验动物学(2学分);分子生物学(3学分)以上选学10学分。
3.选修课(5学分):细胞培养技术(1.5学分);数字媒体与教学设计(2学分);医学文献检索(2学分);高等医学教育(1学分)。
4.学术活动(3学分):参加或作学术报告。
5.实践活动(5学分):参加临床实践活动。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208)(2017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临床检验诊断技术: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分子机制及实验室诊断;3、肿瘤分子诊断: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实验室诊断。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 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期集中上课,第二学期起学习专业课程和相关专业基础课,并进行临床实践和课题研究。
四、培养方式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注重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
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重研究生政治思想作风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团结协作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学位课程应至少修满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课程性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英语(含读写、听力)96 6 第一学期学院位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第一学期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第一学期学院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80 5 第二学期培养单位专业英语32 2 第二学期培养单位非学位课临床病理学32 2 第一学期学院临床流行病学24 1.5 第一学期学院临床药理学32 2 第一学期培养单位医学实验动物学24 1.5 第一学期学院基因工程学24 1.5 第一学期学院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16 1 第一学期学院断层解剖学32 2 第一学期培养单位肿瘤病因学36 2 第一学期培养单位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4 1.5 第一学期培养单位实验室安全与防护32 2 第一学期培养单位科研思路与方法学16 1 第一学期学院医学统计学64 4 第一学期学院医学影像学32 2 第一学期学院六、实践环节1、文献阅读研究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文文献,应写出不少于2篇的书面综述报告(中英文各1篇),各占1学分,体现在专业课及专业英语中。
肿瘤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
肿瘤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本学科主要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机制,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为特色,以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为研究重点,基于肿瘤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尤其以在肿瘤的癌前病变和防治方面和加强转化基础研究作为本学科的研究之重;开发相关药物在肿瘤治疗当中的应用,进行国内、国际大型临床试验研究。
三、研究方向1、肿瘤新型外科治疗技术研究;2、肿瘤新型靶向治疗研究;3、肿瘤放射增敏治疗研究;4、肿瘤介入治疗中抗再狭窄研究;5、肿瘤的癌变机制、标志物群、干细胞、治疗抗性的分子机制等基础性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0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临床肿瘤学(拟开设)18学时 1.0学分细胞学实验技术25学时 1.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36学时 2.0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32学时 1.5学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42学时 2.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36学时 2.0学分细胞和分子免疫学18学时 1.0学分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30学时 1.5学分医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32学时 1.5学分高级流行病学54学时 2.5学分肿瘤影像学18学时 1.0学分肿瘤实验诊断学18学时 1.0学分3、选修课不做要求六实践培养1、科研实践要求在实验室至少一年半以上,掌握相关领域最新实验技能操作,能独立进行课题设计和独立完成实验,撰写科研论文。
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科学,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身体健康的肿瘤学临床、研究和教学的人材。
通过培养要求研究生应达到下列要求:掌握肿瘤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并有初步的治疗实践经验,掌握肿瘤学专科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方法及常见临床操作技能,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能掌握本专业常见肿瘤的X线、B超、CT诊断。
二、研究方向肿瘤病因发病学;肿瘤病理学;肿瘤免疫学;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基因治疗/生物治疗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化学治疗学;鼻咽癌;头颈肿瘤学;胸部肿瘤学;腹部肿瘤学;妇科肿瘤学;泌尿系统肿瘤学;神经肿瘤学;放射肿瘤学。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按照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五、培养与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临床能力训练: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进入临床科室,安排到规定的专科进行临床能力的训练。
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训练的工作量应相当于同年资临床住院医师一年半的工作量(完成90次的临床值班、90份临床病历的书写)。
此外,还需完成在本专业以外的肿瘤学三级学科(原则上不少于2个)轮转不少于6个月。
临床训练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计6-10学分。
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段时间的临床训练,并允许申请补考一次。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1.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2.Cancer Medicine3.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4.Annales of Oncology5.Blood6.万德森主编《临床肿瘤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7.曾益新主编《肿瘤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8.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上中下册),天津科学出版社,天津,19969.曹世龙主编《肿瘤学新理论于新技术》,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199710. 严仲瑜,万远廉主编《消化道肿瘤外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200311. 曹献廷主编《手术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412. 郑放主编《临床解剖图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413. 姜洪池,宋春芳,吴业权主编《实用外科操作技术》,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北京,199714. 张东铭主编《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200215. 黄志强,黎鳌,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616.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二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17. 黄志强主编《腹部外科手术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118. 王吉甫主编《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19. Abeloft M.D. et al 主编《临床肿瘤学》第二版,上下册(英文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20. HEAD And NECK SURGERY CD—ROM,by Jatin Shah21. 李树玲主编《新编头颈肿瘤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2. 曾宗渊主编《实用头颈肿瘤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3. Head and Neck Cancer,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Louis B. Harrison, M.D.。
肿瘤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与管理初探
∥
≯
。 。 _ ≯ll - 。 多 曩 Il。 l。 l
质激素 。在输注类 克时应 注意掌握正确 的输注方法 , 确保取得疗
效 。输注药前可使用小量激素( 地塞米松 5—1 , 脉注射 ) 0mg静 ,
以预 防过敏反应 ; 在输 注过程 中进 行心 电监 护 , 以随时 观察生命 体征 。 参考文献
如发热或寒战一停止输液 , 减慢输液 速度。 ( ) 肺反应 ( 2心 胸痛 , 低血压 , 高血 压或 呼吸 困难 ) 一停止 输液 或减慢输 液速 度 。( ) 3 红斑 ( 痒 、 麻 疹 ) 瘙 荨 一减 慢输 液 速 度 , 定 后 重 新 加速 进 行 。 稳 () 4 严重 的输液反应 ( 过敏 反应 , 抽搐 ) 一停止输液 , 抢救配合 。
患者用药后生命体征平稳 , 无过敏反应 , 神状 态 良好 , 精 治疗
效果 良好 。
3 讨 论
[] 3 陈线琴 , 方振 霞. 罗恩病误诊 为 阑尾脓 肿 1 分析 [ ] 中 克 例 J.
国医学创新 ,0 07 1 :8. 2 1 ,( ) 14
对于接受传统 治疗效果不佳 的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 患者 , 使用类克 治疗 , 可减轻症状和体征 , 达到并维持临床疗效 , 促进黏 膜愈合 , 改善生活质量 , 使患者减 少皮质激 素用量 或停止 使用皮
2 结 果
[] 1 鲍春德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 湿关节 炎强直性脊柱 炎与克
罗恩病[ ] 中国新 药与 临床杂志 ,0 8 3 2 ) 23—26 J. 20 ,(7 :3 3.
[] 2 李敏 , 爱珍. 乔 输注 美 罗华时不 良反 应 的预 防和 护理 [ ] 现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科学,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身体健康的肿瘤学临床、研究和教学的人材。
通过培养要求研究生应达到下列要求:掌握肿瘤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病理、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并有初步的治疗实践经验,掌握肿瘤学专科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方法及常见临床操作技能,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能掌握本专业常见肿瘤的X线、B超、CT诊断。
二、研究方向
肿瘤病因发病学;肿瘤病理学;肿瘤免疫学;肿瘤药物药理学;肿瘤基因治疗/生物治疗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化学治疗学;鼻咽癌;头颈肿瘤学;胸部肿瘤学;腹部肿瘤学;妇科肿瘤学;泌尿系统肿瘤学;神经肿瘤学;放射肿瘤学。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按照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课程设置
五、培养与考核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临床能力训练: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进入临床科室,安排到规定的专科进行临床能力的训练。
硕士研究生参加临床训练的工作量应相当于同年资临床住院医师一年半的工作量(完成90次的临床值班、90份临床病历的书写)。
此外,还需完成在本专业以外的肿瘤学三级学科(原则上不少于2个)轮转不少于6个月。
临床训练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计6-10学分。
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段时间的临床训练,并允许申请补考一次。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
1.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2.Cancer Medicine
3.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Annales of Oncology
5.Blood
6.万德森主编《临床肿瘤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
7.曾益新主编《肿瘤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3
8.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上中下册),天津科学出版社,天津,1996
9.曹世龙主编《肿瘤学新理论于新技术》,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1997
10. 严仲瑜,万远廉主编《消化道肿瘤外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2003
11. 曹献廷主编《手术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4
12. 郑放主编《临床解剖图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4
13. 姜洪池,宋春芳,吴业权主编《实用外科操作技术》,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
合出版社,
北京,1997
14. 张东铭主编《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2002
15. 黄志强,黎鳌,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6
16. 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二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
17. 黄志强主编《腹部外科手术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1
18. 王吉甫主编《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
19. Abeloft M.D. et al 主编《临床肿瘤学》第二版,上下册(英文版),科学出版社,北
京,2001
20. HEAD And NECK SURGERY CD—ROM,by Jatin Shah
21. 李树玲主编《新编头颈肿瘤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2. 曾宗渊主编《实用头颈肿瘤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3. Head and Neck Cancer,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Louis B. Harrison, 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