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两种独特的丧葬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崖墓是古代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在山岩上横向开凿墓穴的墓葬形式,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四川是崖墓分布最多的地区,有数万座之巨。其中以乐山的崖墓最多,墓葬规模最宏伟。四川崖墓出现于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盛行于东汉时期,并一直延续至魏晋南北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崖墓多开凿在江河两岸面水背山的以砂岩为主的峭壁和山坡上,成群分布,密密麻麻,状如蜂巢。崖墓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墓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前堂、侧厅、耳室和侧室等部分,因此多为夫妻或家族合葬墓。另外,墓室内外还常有利用山岩凿就而与墓穴融为一体的附属设施,如灶台案龛、壁龛、排水沟、龛形石棺(椁)、原岩石棺、棺台和房形石柜等。墓室内还雕刻有花卉图案及建筑装饰等,如斗拱、栏杆、藻井等,部分墓室壁面上还刻有纪年。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和陶模型器等。其中以摇钱树、长舌镇墓俑和西王母陶俑最具特色。壁画是崖墓最精美的部分,崖墓的墓壁上多镌刻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内容的壁画,如荆轲刺秦王等,为研究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制度、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美术、建筑和四川地区这一时期的历史,都是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著名的崖墓有乐山麻浩虎头湾崖墓、彭山江口崖墓、成都天回山崖墓、长宁七个洞画像崖墓群、三台紫金湾三号画像崖墓、绵阳何家山崖墓、中江塔梁子三号壁画崖墓等。
珙县悬棺
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于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或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
珙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是悬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因此珙县悬棺常被叫做“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
珙县悬棺主要分布于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10米至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
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到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
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其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悬棺葬的族属,学术界争议颇大,比较集中的有僰人说、僚人说。其时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珙县悬棺及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实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