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PPT
合集下载
第五部分浮选二
![第五部分浮选二](https://img.taocdn.com/s3/m/8e9eb42dcf84b9d528ea7ae9.png)
微波预处理是当代乃至21世纪最佳处理工艺, 堪称矿业技术的一场革命。
《硅酸盐浮选原理》
由孙传尧院士、印万盅博士著的《硅酸盐浮选原 理》一书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于2019年出版的,请大 家抽空阅读
二、 液相的结构和性质
浮选是液相为水,液体水的结构和性质对矿物表 面性质,浮选药剂的性质及浮选过程均产生极大的影 响,决定了浮选的特征. 1 、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矿物表面物理不均匀性
(1)矿物的物理不 均匀性 矿物在生成及经历 地质矿床变化过程中, 矿物表面呈现宏观不均 匀性和晶体产生各种缺 陷、空位、夹杂、位错、 以及镶嵌等现象,通称 为物理不均匀性。
(2)矿物表面宏观不均匀性
与矿物表面形状(有无凸 部、凹部、边角等)有关,也 与是否存在孔隙、裂缝有关。 当晶体沿不同方向分裂时,显 示出能量性质的各向异性。显 然,在边上、角上和凸部能量 状态都显著不同,这些位置上 的原子与晶体中其他原子相比, 其吸附活性也不同。
代表矿物:岩 盐(NaCl)、萤石 (CaF2)、闪锌矿 (ZnS)、金红石等。
原子晶体由原 子组成,靠共用电 子对结合在一起。
性质断裂时, 必须破坏共价键, 极性较强,断裂后 表面露出的是不饱 和的离子键。没有 方向性,配位数很 少,硬度大。
代表矿物:金 刚石(C);离子和 共价键的混合体石 英、锡石(SnO2)等。
三、气相及其性质
浮选过程中,空气所形成的气泡是一种选择性 的运载工具。矿粒表面粘附了气泡以后,其可浮性 改变。气泡还可以由于压力降低从溶液中析出,并 优先地吸附到矿物的疏水表面上,促进矿粒与大气 泡的粘附。气相在溶液中必须形成足够数量的气泡, 保证上浮的矿物有足够的气泡面积供其粘附。气泡 的粒径应与浮选矿物的粒度相适应,并有一定数量 的空气溶解后析出的微泡,才能保证浮选效果最好。
《硅酸盐浮选原理》
由孙传尧院士、印万盅博士著的《硅酸盐浮选原 理》一书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于2019年出版的,请大 家抽空阅读
二、 液相的结构和性质
浮选是液相为水,液体水的结构和性质对矿物表 面性质,浮选药剂的性质及浮选过程均产生极大的影 响,决定了浮选的特征. 1 、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矿物表面物理不均匀性
(1)矿物的物理不 均匀性 矿物在生成及经历 地质矿床变化过程中, 矿物表面呈现宏观不均 匀性和晶体产生各种缺 陷、空位、夹杂、位错、 以及镶嵌等现象,通称 为物理不均匀性。
(2)矿物表面宏观不均匀性
与矿物表面形状(有无凸 部、凹部、边角等)有关,也 与是否存在孔隙、裂缝有关。 当晶体沿不同方向分裂时,显 示出能量性质的各向异性。显 然,在边上、角上和凸部能量 状态都显著不同,这些位置上 的原子与晶体中其他原子相比, 其吸附活性也不同。
代表矿物:岩 盐(NaCl)、萤石 (CaF2)、闪锌矿 (ZnS)、金红石等。
原子晶体由原 子组成,靠共用电 子对结合在一起。
性质断裂时, 必须破坏共价键, 极性较强,断裂后 表面露出的是不饱 和的离子键。没有 方向性,配位数很 少,硬度大。
代表矿物:金 刚石(C);离子和 共价键的混合体石 英、锡石(SnO2)等。
三、气相及其性质
浮选过程中,空气所形成的气泡是一种选择性 的运载工具。矿粒表面粘附了气泡以后,其可浮性 改变。气泡还可以由于压力降低从溶液中析出,并 优先地吸附到矿物的疏水表面上,促进矿粒与大气 泡的粘附。气相在溶液中必须形成足够数量的气泡, 保证上浮的矿物有足够的气泡面积供其粘附。气泡 的粒径应与浮选矿物的粒度相适应,并有一定数量 的空气溶解后析出的微泡,才能保证浮选效果最好。
泡沫浮选法ppt
![泡沫浮选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002ef2c8d376eeaeaa3141.png)
组员:应化1205姜
应化1206王 应化1206吴
泡沫浮选法的简介
泡沫浮选法的原理
泡沫浮选法的应用
泡沫浮选法的发展
• 浮选法是选金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法,是利用矿物表面物 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 早期的浮选法分为全油浮选,表层浮选以及泡沫浮选三种。前两种 浮选法因为是在两相界面发生因此又称为界面浮选。 而泡沫浮选法 分选作用主要在气-水-固三相界面发生,疏水矿粒念附气泡上浮, 亲水矿粒留于水中。 • 1996年, Sulman and pickard在美国申请第一个具有现代泡沫浮 选特征的专利。 • 此后,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泡沫浮选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 1913年发现重铬酸钾用于抑制方铅矿;硫酸铜活化铅锌矿;1921 年采用有机化合物作捕收剂;1922年用氰化物作抑制剂抑制硫化矿; 1924年用脂肪酸作氧化剂的捕收剂。 • 而1925年黄药的合成并作为硫化矿的捕收剂,使得泡沫浮选的分选 效率大大优于全油浮选和表层浮选。从而摆脱了竞相争艳的局面, 以至于当我们现在谈到浮选是一般都是指泡沫浮选。 • 近几十年来,浮选已经不再局限于矿物加工工程,而向其他领域发 展,在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农产、食品工艺及废水处理等方面有 着广泛的应用。
• • • • • • • • • • •
• 优点 一、可冷态下操作(热敏和不稳定物质有特殊意义) 二、低浓度下分离有效 三、1.泡沫分离设备简单,易于放大; 2.操作简单,能耗低; 3.可连续和间歇操作; 4.在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初期使用,处理体 积庞大的稀料 液; 5.可直接用于处理含有细胞或细胞碎片的料液; 6.只要操作条件设计合理,可获得很高的分离效率。 • 缺点 一、表面活性剂多为高分子化合物,消耗大且难以回收。 二、能维持稳定泡沫层表面活性剂少;难以控制其在溶液中的浓度。 三、影响因素过多,如溶液的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气流速 度,离子强度。此外,泡沫的性质、层高、排沫方式、搅拌等也是影 响泡沫分离的因素
浮选基本原理PPT46页
![浮选基本原理PPT46页](https://img.taocdn.com/s3/m/faa439f1ff00bed5b8f31d6f.png)
表1所列θ值与实际浮选的可浮性次 序大致相当,故通过对矿物θ值的 测定与研究,即可掌握各个矿物的 可浮性,由表1也可知,大部分矿物 是亲水的,只有少部分为天然疏水 的。
一般地, θ>700 θ=60-700 θ<600
矿物天然可浮性好 矿物天然可浮性中等 矿物天然可浮性差
亲水性矿物:θ小,比较难浮 疏水性矿物:θ大,比较易浮
对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层间 有些情况(取代离子)下,暴露出离子键。
因为在硅酸盐四面体中,Si4+易被Al3+ 所取代,这是因为Al3+大小与Si4+相近, 性质也相似,因而浮选时经常遇到铝硅酸盐矿 物,四面体Al|Si取代比例影响解理面的 性质。因为Al3+比Si4+少一个正价,因 此一个Si4+如被Al3+取代,就必须同时 引进一个一价的阳离子,才能保持电中性,就 成为自然界中常见的钾长石或钠长石KAlS i3O8或NaAlSi3O8),这时矿物的 断裂面就较复杂。
(2)缺陷排列和构造残缺
a.缺陷排列:晶体中的有些原子(或 离子)不按同期规律性排列,主要有空 位或者挤到晶格的孔隙中去,(间隙离 子缺陷)此外还有异类离子取代晶格中 本类离子,此时晶格中离子在正常位置 但其电荷异常。
b.构造缺陷:有位错和镶嵌结构两种 类型
位错――相对正常结点位置,晶体的一 部分原子(或离子)发生位移,分为边 缘位错和螺旋位错。
浮选基本原理
浮选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与可浮性 第二节 矿物的组成结构与可浮性 第三节 矿物表面的电性与可浮性 第四节 矿物表面的吸附 第五节 矿粒的分散与聚集 第六节 浮选速率
θ是反映矿物表面亲水性与疏 水性强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成为衡量润湿程度的尺度, 它既能反映矿物的表面性质 又可作为评定矿物可浮性的 一种指标。
浮选工艺技术培训课程(PPT50张)
![浮选工艺技术培训课程(PPT50张)](https://img.taocdn.com/s3/m/256cdeda172ded630b1cb6d8.png)
13.怎样进行pH值调整剂的试验?
• pH值调整剂试验的目的是寻求最适宜的pH值 调整剂及其用量,使欲浮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和可浮性。 • 对于多数矿石,借生产实际经验可确定其调整剂 种类和pH值。但pH值与矿石物质组成及浮选用水 的性质有关,故仍需进行pH值试验。试验时,在 最适宜的磨矿细度基础上,固定其他浮选条件不 变,只进行调整剂的种类和用量试验。将试验结 果绘制成曲线图,以品位、回收率为纵坐标,pH 调整剂用量为横坐标,根据曲线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pH凋整剂的最佳用量。 • 由于药剂间的交互作用,有时其他药剂用量的变 化也会改变矿浆的pH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 各种条件试验结束后,再进行校核试验,或将pH 值调整剂与对其有影响的药剂进行多因素组合试 验。
10.矿浆质量分数对浮选有何影响?
•
矿浆质量分数是浮选的一个重要工艺因素,对 浮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矿浆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 一般有两种:①液固比,表示矿浆中液体与固体质 量(或体积)之比,这种表示方法在进行矿浆流程计 算时非常方便。②固体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矿 浆中固体质量(或体积)所占的百分数,这种表示方 法在选矿实验及生产中应用较广泛。 矿浆质量分数对浮选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回收率。在一定范围内,当矿浆质量分数低时, 回收率较低;矿浆质量分数增加,回收率相应增加。 但矿浆质量分数不能过大,如过大,则浮选机难以 在矿浆中正常充气,反而使回收率降低。 (2)精矿品位。一般规律是在较稀的矿浆中浮选时, 精矿品位较高,而在较浓的矿浆中浮选时,精矿品 位降低。
•
(3)药剂用量。浮选药剂要在矿浆中保持一定的 质量分数才有良好的浮选效果。当矿浆较浓时,药剂质 量分数相应提高,即用较少的药剂就可达到要求的药剂 质量分数,每t矿石的药剂用量相应减少。反之,矿浆 较稀时,药剂用量增加。 • (4)粗粒浮选。矿浆质量分数增大,使矿浆密度增大, 浮力相应增加,这就增加了粗粒的悬浮能力及与气泡的 碰撞机会,有利于粗粒的浮选。 (5)细粒浮选。矿浆质量分数大时,矿浆黏度增加,细粒 矿物与细粒脉石互相黏结增加,使精矿品位下降。反之, 这种影响会减少。 • 一般的金属矿物浮选矿浆的质量分数为:粗选,25%~ 45%;精选,10%~20%;扫选,20%~40%。粗选的 最高矿浆质量分数可达50%~55%,精选时最低矿浆质 量分数为6%~8%。
浮选培训课件全套PPT
![浮选培训课件全套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b7f32776a20029bc642d29.png)
和岗位责任制
穿好工作服和戴好 有关劳保用品
启车前准备
通过调度了解入
选煤数质量情况
生产指标及煤质情 况有无跑粗现象等
对设备进行检查是
否具备开机备件
消防器材齐全
各溜槽应通畅无
损坏、变形现象
启车前准备
检查各阀门 及管线情况
浮选入料泵、加油 装置完好可靠
检查浮选机的各工 作机构是否正常
正常操作的规定
接到开车信号就 地启动浮选机
50~+0.5mm给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0.35mm细粒煤泥采用浮选机浮选工艺处理, 回收精煤 尾矿进入浓缩机,溢流水进入循环水池,底流 经压滤机处理
工艺设备联系图
浮选工艺流程
2 浮选基本知识
浮选法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在液—气—固三相界面进行选择性分离的
一门科学技术。一般而言,从水的悬浮液中(称矿物和水的悬浮液为矿浆)浮出固体的 过程称为浮选。
矿化器正常加药,根
据泡沫情况分室加药
根据泡沫层、尾矿及
带煤情况,调整药量
和刮泡情况
要注意浮选机各部件 电动机运转及溜槽、 管路情况
注意观察浮选机各室 的工作情况以及尾矿 及时发现问题
正常操作的规定
从入浮浓度、药量、
刮泡等方面着手为加
压创造条件
依据快灰,加压排料 尾矿情况,进行适当
调整
保证浮选浓度,跑粗
叶轮吸浆口与入料管间的下间隙过 大或不同心;叶轮出口堵塞;叶轮 速度下降;煤浆循环量过小;中空 轴孔径过大
中空轴孔径过小或堵塞;煤浆循环 量过大;电机受潮或散热不好
处理措施
调整间隙必要时更换叶轮;清理堵塞 定子循环孔的杂物或适当地开大进气 孔或中空轴孔径;改变叶轮的转速
穿好工作服和戴好 有关劳保用品
启车前准备
通过调度了解入
选煤数质量情况
生产指标及煤质情 况有无跑粗现象等
对设备进行检查是
否具备开机备件
消防器材齐全
各溜槽应通畅无
损坏、变形现象
启车前准备
检查各阀门 及管线情况
浮选入料泵、加油 装置完好可靠
检查浮选机的各工 作机构是否正常
正常操作的规定
接到开车信号就 地启动浮选机
50~+0.5mm给入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0.35mm细粒煤泥采用浮选机浮选工艺处理, 回收精煤 尾矿进入浓缩机,溢流水进入循环水池,底流 经压滤机处理
工艺设备联系图
浮选工艺流程
2 浮选基本知识
浮选法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在液—气—固三相界面进行选择性分离的
一门科学技术。一般而言,从水的悬浮液中(称矿物和水的悬浮液为矿浆)浮出固体的 过程称为浮选。
矿化器正常加药,根
据泡沫情况分室加药
根据泡沫层、尾矿及
带煤情况,调整药量
和刮泡情况
要注意浮选机各部件 电动机运转及溜槽、 管路情况
注意观察浮选机各室 的工作情况以及尾矿 及时发现问题
正常操作的规定
从入浮浓度、药量、
刮泡等方面着手为加
压创造条件
依据快灰,加压排料 尾矿情况,进行适当
调整
保证浮选浓度,跑粗
叶轮吸浆口与入料管间的下间隙过 大或不同心;叶轮出口堵塞;叶轮 速度下降;煤浆循环量过小;中空 轴孔径过大
中空轴孔径过小或堵塞;煤浆循环 量过大;电机受潮或散热不好
处理措施
调整间隙必要时更换叶轮;清理堵塞 定子循环孔的杂物或适当地开大进气 孔或中空轴孔径;改变叶轮的转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起泡剂的结构与性能
选煤过程中添加的起泡剂多为杂极性的有机物质。 其分子结构中均有两个基,一端为极性基,具有亲水 疏气的性质,如:—OH,—COOH, —O— , —SO3H 等;另一端为非极性基(烃链),表现疏水亲气性。 起泡剂可在气泡表面产生定向吸附。 在水中,起泡剂都有一定的溶解性。溶解度高的 起泡剂可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但气泡较脆,寿命短, 不能 持久,故药耗比较大。溶解度小的起泡速度慢, 但泡沫持续时间长,泡沫层较稳定。
一、起泡剂
1. 浮选工艺对气泡的要求 1)气泡直径较小 充气量一定时,气泡的尺寸越小,数量就越多,可提供足够的气 泡表面供煤粒附着,但不能过小。 2)气泡在矿浆中应充分弥散,不兼并 气泡的生成和兼并是一对逆过程,兼并过快,则气泡数量减少, 对矿化不利,故应控制气泡的兼并速度。 3)气泡稳定性应适当 气泡的稳定性过小,则易破裂,不能将煤粒带入进入泡沫层,影 响精煤回收率;过于稳定,又会对精煤脱水及后续作业产生影响。。 所以,气泡的稳定性要适当。 在普通水或矿浆中通入气体,只能形成一些大而易碎的气泡。为 了获得性质良好的气泡,可向其中添加起泡剂。
但是,起泡剂用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佳值。
4. 浮选对起泡剂的要求
1)用量低,能形成数量多、大小适度、分布均 匀、稳定性适当和粘度不大的气泡; 2)具有适当的溶解度和良好的流动性; 3)无捕收作用,对矿浆pH的值变化及各种组分 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4)便于使用又不造成公害; 起泡剂应无毒、无臭、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 且使用方便。
3. 起泡剂的作用
起泡剂分子以其非极性的烃链与气泡接触,以其极 性基指向水。极性基具有亲水性,与周围水分子相互作 用,在气泡表面形成水化膜。 起泡剂的作用:
1)使空气在矿浆中分散成小气泡,并防止其兼并; 向矿浆中加入起泡剂,气泡的平均直径由3~5mm降到 0.5~1mm,外围水化膜的存在可防止气泡间的兼并。 2)增大气泡的机械强度,提高其稳定性; 3)降低气泡升浮速度,增加其在矿浆中的停留时间。
3. 煤 的 氧 化 程 度
煤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表面积,故其表面具有相当好 的吸附能力。氧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煤粒无论是在空气 中还是在水中,都能对它产生吸附作用,使煤粒表面发生 氧化。煤氧化后,表面亲水性增加,可浮性降低。 煤氧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在自然界的风化过程中被氧 化,二是在水中长期浸泡被氧化,后者的氧化更为剧烈, 故应尽量减少煤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如可以采用直接浮 选。
3. 矿粒与气泡附着的牢固性
• 矿化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力 的作用,如 重力、离心力等,这些力将有可能导致已粘附在气泡 上的矿粒再从气泡上脱落下来,故称其为脱落力。 • 只有附着牢固的煤粒才可能随气泡上升进入泡沫层, 实现与矸石的分离。 • 向矿浆着添加捕收剂,可强化煤粒与气泡的附着。
(二)气泡矿化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浮 选 基 本 原 理
一、润湿现象
• 定义:水在固体表面展开的现象称为润湿。 • 润湿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水滴展开的程度越 大,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越好。 • 表面易被水润湿的矿物,称为亲水性矿物,表面不易 被水润湿的矿物称为疏水性矿物。 • 矿物润湿性越强,其表面越亲水,浮选时可浮性越差。 • 矿表润湿性的大小,常用接触角来度量。
5. 选煤厂常用的起泡剂
1. 松木加工副产品 松油:主要成分为a-萜烯醇,淡黄色或棕色液体, 密度0.9~0.95 g/cm3 ,起泡能力强,一般无捕收作用。 缺点是 粘性大。选择性差,来源有限。 2. 石油、化工副产品 仲辛醇:原料是蓖麻籽,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刺 激性臭味,密度0.83 g/cm3 。起泡性能强,选择性好, 泡沫不粘,对过滤脱水影响小,用量为100g/t煤泥。 3. 合成起泡剂 FP101:棕色油状液体,密度0.81 g/cm3 ,起泡性能 与仲辛醇相似,形成的泡脆,选择性好。
矿物表面的水化膜
水化膜对煤泥浮选的影响
浮选时,煤粒欲与气泡发生附着,首先要排开 二者之间的水化膜,此时需要外加一定的能量。 煤泥浮选时,由于煤粒表面的疏水性较强,故形 成的水化膜薄,不稳定,排开较容易,煤粒与气泡 生碰撞时,它就能够附着在气泡表面,进入泡沫精 矿;而矸石表面亲水性较强,形成的水化膜厚,稳 定性好,矸石与气泡碰撞时,水化膜很难破裂,所 以矸石不能与气泡附着,只能留在矿浆中。
高灰细泥对浮选的影响
1. 高灰细泥以如下三种方式混入精煤,降低精煤质量。 1)机械夹带,即细泥被气泡-煤粒聚合体包裹进入精煤; 2)随泡沫精矿夹带的水进入精煤; 3)覆盖在粗颗粒表面进入精煤 高灰细泥对精煤的影响通常是沿着浮选室逐渐增加的,故浮选 机后几室灰分相对较高。 2. 高灰细泥影响精煤回收率 1)在粗粒表面形成细腻覆盖,降低其表面的疏水性; 2)占据大量的气泡表面,影响煤粒与气泡的碰撞和附着; 3)对药剂无选择吸附,消耗大量药剂,使粗粒在亏药条件下浮 选。 3. 其它 高灰细泥不仅影响浮选过程,对后续精煤脱水及煤泥回收均有 不利影响。如:增加粘度,堵塞滤饼毛细孔和滤布孔隙,导致产品 水分增加,及循环水浓度增高等。
第四章 浮 游 选 煤
内容提要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 述 浮选基本原理 浮选药剂及其作用 矿浆准备器械 浮选机 浮选效果的评定 影响浮选效果的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一、煤泥来源
1. 粒度在0.5 mm以下的湿煤称为煤泥,有原生煤泥 和次生煤泥之分。 2. 原生煤泥是入选原煤中所含煤粉(在开采和运输过 程中产生的)形成的煤泥。一般占入选原煤的10%~20%。 3. 次生煤泥则是在选煤生产过程中,煤炭因粉碎和泥 化而产生的煤泥。煤泥的数量与煤、矸石的易碎程度有 关,一般占入选原煤的5%~10%。 4. 二 者 合 计 约 占 入 洗 原 煤 的 15%~30% , 其 中 的 3%~5%由产品带走,其余均进入煤泥水系统。
三、浮选基本过程
浮选过程涉及三相,即固相、 液相和气相。其中液相是分 选介质, 一般为水;气相空气, 煤粒的选择性运输工具;固 相是欲分离的矿物,包括煤 和矸石。 • 在充气矿浆中,矿粒与 气泡碰撞接触。由于煤表面 润湿性较小,所以碰撞后能 粘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一起 升浮,最终成为泡沫精矿; 矸石表面润湿性强,碰撞后 不能与气泡附着,只能作为 尾矿留在矿浆中,从而实现 了二者的分离。
五、煤泥性质对浮选的影响
1. 煤岩成分
根据煤岩成分可将煤分成镜煤、亮煤、暗煤和丝炭。 不同煤岩成分的性质和可浮性均有不同。镜煤、亮煤 的 接 触 角 为 37°~40° , 暗 煤 和 丝 炭 的 接 触 角 则 在 26°~33°之间,故镜煤、亮煤的可浮性较暗煤和丝炭 好。一般而言,原料中暗淡型成分含量高时,会增加 浮选的难度。 另:丝炭的灰分较高,如果其进入泡沫产品会增加精 煤的灰分,并影响精煤的结焦性。丝炭在精煤中的含 量超过10%~12%,精煤将不能结焦。
4. 矿物杂质
代表矿物 硫化物 泥质矿物 可溶盐 黄铁矿、白铁矿 高岭土、粘土 石 膏 对浮选的影响 可浮性较高,进入精煤使硫分增高 遇水泥化,严重恶化浮选过程 改变矿浆离子浓度,影响煤可浮性
非硫化矿 石英、方解石等 碳质页岩 碳质页岩、泥板岩
天然可浮性差,易用浮选法除去 含有与煤相似的成分,疏水性较高
2. 煤的变质程度
实践表明:中等变质程度的煤具有最好的可浮 性。 年轻和年老煤浮的选效果差,一是因为它们具 有较发达的孔隙,孔隙度在中等变质程度时最小。 二是因为它们的疏水性差,变质程度低的煤,因 含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故亲水性较强,可浮性 差;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则因侧链减少、变短 而使疏水性降低。
• 煤粒与气泡通过碰撞、附着实现矿化(a); • 小气泡与小颗粒一起形成气絮团实现的矿化(b); • 气体在疏水性煤粒表面析出形成矿化气泡 (c)。
微泡析出附着
• 正常情况下,水中都溶有一定数量的空气。温度和压 力发生变化,溶解的空气数量也变化。 • 浮选中的气体析出都是在恒温降压条件下进行的。产 生的气泡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径小,分散度高,单位 体积内具有很大的气泡表面积;二是能选择性地优先 在疏水性矿物表面析出,是一种“活性微泡”。 • 微泡形成的条件: ①矿浆中空气的初始溶解度;②矿 浆的降压程度;③矿浆中是否存在疏水性矿物表面。 • 微泡的作用: • ①与微粒形成气絮团,带动微粒上浮; ② 是矿粒与大气泡附着的桥梁,使二者的附着更为容 易,也更牢固;
气泡矿化是浮选过程的基本行为。它的影 响因素有很多,如:矿粒的大小、表面疏水性、 矿浆浓度、气泡尺寸以及浮选机内流体的动力 学性质等等。 矿粒最终能否成为泡沫精矿,取决 于: 矿粒与气泡碰撞接触的概率; 矿粒与气泡的附着概率; 矿化气泡在升浮过程中的不脱落率; 泡沫层的稳定性。
(三)气泡矿化的途径
在浮选机的搅拌作用下,矿粒与气泡在 浮选机内作相对运动,于是有了相互碰撞接 触的机会,进而可以粘附在一起。碰撞的几 率越高,气泡矿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水化膜及其薄化
• 排开气泡与煤粒之间的水化膜是能否实现矿化的关键。 • 矿粒与气泡碰撞后,并不是都能粘附在一起形成矿化 气泡,只有在碰撞过程中能及时排开两者间的相隔水 层,才有可能实现两者的粘附和固着。 • 由于不同矿粒表面的润湿性不同,所以形成的水化膜 厚度及水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排开时的易程度 也不同。 • 矿物表面疏水性越强,形成的水化膜就越薄,气泡与 其靠近时,两者间的水化膜排开就越容易。
四、 气泡矿化
浮选过程中,矿粒粘附在气泡上的过程称为气泡的 矿化。粘附矿粒后的气泡称为矿化气泡。
(一)气泡矿化的过程
1. 煤粒与气泡碰撞接触是实现矿化的前提。 2. 排开气泡与煤粒之间的水化膜是能否实现矿化的 关键。 3. 煤粒与气泡附着的稳定程度决定了它能否最终到 达泡沫层。
1. 矿粒与气泡的碰撞接触
表1-1
煤 种 长焰煤 气 煤 肥 煤 焦 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