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率能否变更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第五节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第五节固定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8118736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8.png)
固定资产。
同步练习1。
2016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入大型设备一套,当日投入使用。
合同约定的价款为6000万元,分3年等额支付该分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为5600万元,另支付保险费10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
601 0 B。
6000 C. 5600 D。
56102.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2月31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二台,当日投入使用。
该设备价款为3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48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设备201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
117 B. 100 C 6O D。
70.23、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按规定不应计提折旧的是( )A。
经营性租入的设备 B。
融资租入的设备C。
经营性租出的房屋 D。
未使用的房屋4、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2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使用的第2年应当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
35 B。
44 C 5O D. 705。
2017年2月14日,某公司购入X设备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为4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则2017年某公司应计提的累计折旧金额为()万元.A。
114。
67 B。
119. 44 C. 126. 13 D. 131。
396、某企业对其拥有的一台大型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该设备原价为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500 万元,更新改造过程中发生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为700万元,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为100 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设备更新改造后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 1 100B. 1 200C. 1 600D. 1 7007、下列关于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期计提的折旧额均相等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期计提的折旧率均相等C。
预计净残值变更处理方法
![预计净残值变更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93d2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f.png)
预计净残值变更处理方法
预计净残值是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
在资产折旧计算中,预计净残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资产的折旧费用计提。
然而,有时候预计净残值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其处理方法进行调整。
首先,当预计净残值发生变更时,需要对资产的折旧计算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会采用重新估计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并将新的数值纳入折旧计算中。
这样可以确保折旧费用的计提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
其次,变更预计净残值也会对资产的净值产生影响。
在资产净值的计算中,预计净残值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当预计净残值发生变更时,需要对资产净值进行重新评估,确保净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另外,变更预计净残值也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需要对资产折旧和净值进行正确的处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变更预计净残值需要及时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避免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误导。
总之,预计净残值的变更需要对折旧计算、资产净值和财务报表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公司的财务状况。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https://img.taocdn.com/s3/m/c6901a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8.png)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摘要:一、固定资产残值率的概念与意义二、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三、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四、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以降低税收负担正文: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过程中,预计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能够取得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时点的金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
它是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及确定资产减值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正确计量固定资产价值、合理计算成本费用、准确反映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有所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而在原《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残值率规定为原值的5% 以内。
新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更加灵活,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固定资产的性质: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和残值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企业应根据各类固定资产的特点,合理确定其残值率。
2.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其损耗程度,进而影响残值率。
企业应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合理预计其使用寿命和残值。
3.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企业应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4.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合理确定残值率,以降低税收负担。
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以降低税收负担?1.充分了解税收政策: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了解税收政策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和要求。
2.合理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残值: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充分调查、分析和论证,合理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
3.适时调整固定资产残值率: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以降低税收负担。
固定资产残值率怎么算
![固定资产残值率怎么算](https://img.taocdn.com/s3/m/4a714018b8f67c1cfbd6b88e.png)
固定资产残值率怎么算?固定资产残值是固定资产残余价值的简称。
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收回的一些残余材料的价值。
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一般要预计固定资产残值。
固定资产残值率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10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以上规定与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一致,因此,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一般在5%以内掌握。
外资企业10%。
至于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选择应由企业决定,如果会计上的计提折旧年限和税法上的不一致时,年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要调整。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应该如何计算?资产的净残值是指资产报废时预计可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
净残值率一般原按资产原值的3%~5%确定。
现在统一为净残值率5%。
净残值率=净残值/原值*100%固定资产折旧中预计净残值率怎么算?预计净残值率一般自定的,一般企业都根据税务要求来,定5%,省得年底进行纳税调整。
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在正常年限使用后处理收入/固定资产原价是会计准则规定的,通常内资企业固定资产净残值率5%,外资10%以上就是关于固定资产残值率怎么算的详细介绍,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四大方法详解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四大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d9a62452ea551810a687f7.png)
固定资产折旧四大方法详解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四大类,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下面跟着小K一起来看看吧!一、直线折旧法,(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二、加速折旧法(1)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即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分摊。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残值比例是否有变化
![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残值比例是否有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531460c482fb4daa58d4b9e.png)
固定资产残值比例是否有变化
问题内容: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从国税发[2003]70号文,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
这条规定还有效不?
回复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第五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9]55号)规定:
“三、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征管问题
对新税法实施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有关管理性、程序性文件,凡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在没有制定新的规定前,可以继续参照执行;对新税法实施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有关的政策性文件,应以新税法以及新税法实施后发布的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为准。
根据上述规定,在新税法下,基于原条例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已不再适用,应以新
税法以及新税法实施后发布的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为准。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残值不在统一确定。
因此,贵公司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残值率
![残值率](https://img.taocdn.com/s3/m/db3ec3f00242a8956bece418.png)
残值率
残值率:这个概念主要是围绕固定资产的一种比率,在固定
资产不能再继续使用或者有需要进行核算时,进行的一种对比,即围绕固定资产的收入与支出,做一个总结,以现有价值除以购入时的价格,再乘以百分之百,就是所计算的固定资
产的残值率,其它的残值可参考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残值的规定
2008年1月1日前,国家对残值率的规定是内资企业不低于5%,外资企业不低于10%,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生效以后不再硬性规定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固定资产
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
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根据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
第五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也就是说新的企业所得税在固定资产净残值率中没有规定,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可以不再按以前的要求5%计算,企业可以自己合理确定,随便百分之几由企业合理把握。
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在审计报告中的描述
![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在审计报告中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b2cff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2.png)
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在审计报告中的描述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后,其剩余价值与原价值的比率。
在审计中,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是指企业对已计提的固定资产残值率进行修订,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减值等。
审计师需要对此进行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对变更进行描述。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了解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减值政策,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残值率的估计方法和依据。
2.审查企业对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的原因、调整过程和调整后的影响,评估企业对变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检查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和减值是否基于修订后的固定资产残值率进行计算,验证计算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审计报告中,审计师需要对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进行描述,包括变更的原因、调整过程、调整后的影响和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等。
同时,审计师还需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计提、折旧和减值政策进行评价,并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之,固定资产残值率估计变更是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情况,审计师需要对其进行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对变更进行描述,以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 1 -。
固定资产残值率调整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残值率调整账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5b2f7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b.png)
固定资产残值率调整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结束后,该资产还能够回收的价值所占比例。
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根据固定资产残值率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相应的调整。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是关键。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可以参考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历史回收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残值率的确定对于资产的计提折旧以及后续的账务处理至关重要。
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需要将购买金额进行分摊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的金额等于购买金额减去预计残值。
例如,一台机器的购买金额为100,000元,预计残值率为10%。
那么每年应该计提的折旧金额就是100,000元乘以90%除以使用年限。
在资产报废或者处置时,需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残值进行比较。
如果账面价值大于残值,就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金额等于账面价值减去预计残值。
例如,一台机器的账面价值为5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
那么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就是40,000元。
在资产报废或者处置后,需要将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冲销。
冲销的金额等于减值准备的金额。
例如,一台机器的减值准备金额为40,000元,那么就需要将这40,000元从减值准备账户中扣除。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调整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报表准确性有重要影
响。
因此,在确定和调整固定资产残值率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账务处理。
同时,还需要定期审查和评估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https://img.taocdn.com/s3/m/730641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6.png)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残值率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该资产可以变卖或转化为其他用途的估计价值占该资产原值的比例。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对于企业计提折旧、计算资产净值和计算资产报废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
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要考虑资产的技术性和经济性,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是否还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专业评估师的意见来确定。
2. 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的使用状况对其残值率的确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资产经常维护保养,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那么其残值率可以相应调高;相反,如果资产没有得到适当维护,使用寿命缩短,那么其残值率则会相应调低。
3. 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变卖和转化是确定残值率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资产可以以市场价格卖出,或者可以通过改造和升级等手段转化为其他用途。
因此,需要对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以便确定残值率。
4. 技术和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某些固定资产可能会迅速陈旧和淘汰。
因此,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市场价值。
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包括专业评估、市场调研、历史数据分析、相关行业的经验和观察等。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采用合适的确定方法来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
在会计准则中,为了提高其公信力和可比性,通常会对固定资产残值率进行规定和限制。
比如,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要求企业在估计固定资产残值率时,需要按照市场价格、市场需求、技术性和经济性考虑,但是不允许使用过高的估计值。
总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对企业计提折旧、计算资产净值和计算资产报废损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实务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
![会计实务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https://img.taocdn.com/s3/m/d6df4d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2.png)
会计实务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在会计实务中,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陈述能力。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通常是为了使企业更加合理地反映资产的磨损和价值变动,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将探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的原因、影响和实施过程。
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的原因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原因如下:1.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当法规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计算和报告固定资产折旧时,企业就需要变更其折旧政策,以确保财务报表符合法规和准则的要求。
2.资产磨损和损耗情况的变化: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资产的磨损和损耗程度可能发生变化。
如果企业发现其现行折旧政策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磨损情况,就需要考虑变更折旧政策。
3.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企业可能根据经营策略的调整,例如产品更新换代或技术升级,需要变更其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以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变动。
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折旧费用和资产净值的变动:折旧政策变更将直接影响企业每年的折旧费用和固定资产的净值计算。
如果企业将折旧费用前移或后移,将会对企业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2.企业利润和纳税义务的变化:折旧政策变更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纳税义务产生影响。
如果企业通过变更折旧政策来减少折旧费用,将会增加企业当期的利润和纳税义务;而如果企业通过变更折旧政策来增加折旧费用,将会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和纳税义务。
3.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将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当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内采用不同折旧政策时,财务报表的比较和分析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失去可信性。
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的实施过程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的实施过程需要企业认真考虑和执行,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实施过程:1.评估变更的必要性:企业需要评估现行折旧政策是否仍然适用,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磨损程度和价值变动。
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归集汇总总结
![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归集汇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b0a72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f.png)
2022年《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固定资产归集汇总总结第二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资产的确认(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1.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设备等,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中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或者获得更多的未来经济利益,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表明这些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企业应当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3.对于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等资产,施工企业所持有的模板、挡板、架料等周转材料,以及地质勘探企业所持有的管材等资产,其由于数量多,单价低,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在实务中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固定资产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1.一般购入:⑴不需要安装:分录: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⑵需要安装:分录:①购入时: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②安装时: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③达到使用状态: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财税实务固定资产残值预留3%还是5%?
![财税实务固定资产残值预留3%还是5%?](https://img.taocdn.com/s3/m/dbe9925bbe1e650e53ea9902.png)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学习财税会计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练好!
财税实务固定资产残值预留3%还是5%?
问:我单位新设立一分公司,在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有了分歧意见,有的认为应留3%,有的认为应留5%,也有的不同意留,请教有这样的规定吗?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九条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依上述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其性质及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预计残值,此前也有专项文件规定固定资产折旧预留5%残值,该文件仍有效。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的知识,而不仅局限于本职工作;坚持一天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初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初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60fe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4.png)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2019年单选题】企业已有固定资产价值960万元,已计提折旧320万元,其中上月已提足折旧额仍继续使用的设备为60万元,另一台设备20万元上月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投入使用。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所有设备的月折旧率均为1%。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9.6B.9.4C.9D.9.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所以本月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价值=960-60=900(万元),当月应计提折旧额=900×1%=9(万元)。
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①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100%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另,为了调整该折旧方法的误差,要求在倒数第二年改为直线法。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2×18年初开始对设备提取折旧,原价102万元,折旧期4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
则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每年折旧计算过程如下:第一年的折旧=102×2/4=51(万元);第二年的折旧=(102-51)×2/4=25.5(万元);第三年的折旧=[(102-51-25.5)-2]/2=11.75(万元);第四年的折旧=[(102-51-25.5)-2]/2=11.75(万元)。
【单选题】2019年11月20日,甲公司购进一台需要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设备价款为950万元,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23.5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情况折旧方法变更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情况折旧方法变更](https://img.taocdn.com/s3/m/89333f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6.png)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情况折旧方法变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的生产资料,其价值较高,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折旧核算。
折旧方法的变更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一、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1.1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原因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通常源于以下原因:1)法规政策变化:国家或地方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在固定资产会计政策方面作出相应调整;2)企业经营发展: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工艺的改进等因素可能对固定资产会计政策产生影响;3)会计核算需要:企业内部管理、财务决策等因素可能要求对固定资产会计政策进行调整。
1.2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程序企业在变更固定资产会计政策时,应该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程序上的处理,包括:1)制定变更方案:企业应该结合变更原因,制定变更方案,明确变更的时间点、范围等;2)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企业在变更固定资产会计政策时,需要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披露变更原因、影响等信息;3)经相关部门批准:在变更固定资产会计政策前,企业需要经相关部门的批准,确保变更的合规性。
1.3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效应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包括:1)财务报表影响:变更固定资产会计政策可能导致原来的固定资产数据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2)财务指标影响: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影响,如固定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
二、会计估计变更情况2.1 会计估计变更的类别会计估计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未来某个时间点的项目或金额进行的合理预测和判断,其变更可能涉及的类别包括:1)坏账准备的变更:企业在面临坏账准备时,可能需要调整原来的估计金额;2)存货跌价准备的变更:企业在存货跌价准备方面的估计可能会因为市场变化而发生变更;3)长期待摊费用的变更:企业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摊销方法等进行变更时,也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https://img.taocdn.com/s3/m/20ff0d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4.png)
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残值率(原创版)目录1.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2.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3.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影响因素4.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变化5.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正文1.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主要是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除。
残值应当不低于原价的 10%;需要少留或者不留残值的,须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
2.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方法通常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内资企业残值率是原值 5% 以内由企业自行合理确定,而外资企业残值不低于原值的 10%。
需要少留或不留残值的,应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
3.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影响因素固定资产残值率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情况、预计使用寿命、市场价格等。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合理确定残值率。
4.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残值率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规定是企业可自行确定固定资产净残值率,一经确定不能改变。
与原企业所得税法相比,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残值率的规定更为灵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5.企业如何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企业在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残值率时,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此外,企业还需关注市场价格、行业惯例等因素,以确保残值率的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率能否变更
固定资产残值率能否变更?会计和税法是如何规定的?如果能变更,变更后是否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笔者依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结合案例进行剖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06)》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该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从会计规定上看,固定资产残值率是可以调整的,但需符合一定的条件。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一条关于已购置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年限的处理问题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简称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