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一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730dd9398bd63186bdebbcc0.png)
他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敢于同民族 分裂主义行为作斗争等。
第十三页,共29页。
探究导学 1.国家。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
第八页,共29页。
特别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
级根源,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伴随我国经 费孝通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 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 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 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 )
第二页,共29页。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 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维护国家统一 和 全国各民族团结 的 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第三页,共29页。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情境链接 2015 年,吉林省在继续强力推进产业援疆和项目援疆的同
④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第十八页,共29页。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经消除,民族处于融和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各民族逐步走上独立的关系
()
答案:C
第十九页,共29页。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答案:C
第十三页,共29页。
探究导学 1.国家。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
第八页,共29页。
特别提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
级根源,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关系。伴随我国经 费孝通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 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 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 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 )
第二页,共29页。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 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维护国家统一 和 全国各民族团结 的 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第三页,共29页。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情境链接 2015 年,吉林省在继续强力推进产业援疆和项目援疆的同
④表述不正确。
【答案】 A
第十八页,共29页。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A.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民族差别关系 B.民族间差别已经消除,民族处于融和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D.各民族逐步走上独立的关系
()
答案:C
第十九页,共29页。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 C.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地区自治结合起来 答案:C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七课第一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802d9251e79b8969022604.png)
培养兴趣和情趣,对个人发展很重要。 青少年要培养兴趣和情趣。
要分清主次。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品德培养。
学习和培养兴趣、情趣是相辅相成的。但 处理不当,会影响学习。
情趣是以兴趣为 基础而产生的
情趣通过兴 趣表现出来
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
情
升华
兴趣
趣
(较稳定) 表现
(暂时的)
阅读书本P72材料,思考 (1)岛上水兵们的生活情趣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体现在:举办国际海洋法知识讲座,创办 黑板报和《南沙卫士报》,举办书法、绘画大 赛,帮助报考军校的战士复习文化知识。组织 战士比赛拾凤尾螺;为战士弹吉他、唱歌…… 【画材料】 (2)这些生活情趣对他们克服困难有什么意义? 答:这些生活情趣使他们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 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即使在艰苦 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课本P72改我 们为他们】
说说当你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当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 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 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阅读课本71页的小故事
关于杨叶与妈妈的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爱好, 如读一本好书,对中学生培养情趣、陶冶情操、追 求高品质的生活很有意义。 学生乙: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堂知识,把时 间花在培养兴趣爱好上,会分散学习精力的。 …… 你同意谁的看法?理由是-----
第一框 情趣与兴趣
1.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怎样? 2.情趣有什么作用?
3.高雅情趣的特点是什么?
4.高雅生活情趣的含义? 5.高雅生活情趣有什么意义? 6.庸俗、低级的生活情趣对人有哪些 危害和影响(消极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1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1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723b59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4.png)
利,不仅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也充分证
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为其他国家
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启示。
导航
6.从人类发展史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 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影响了世界 历史发展进程,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新阶段。
提示:在近代中国,农民起义虽然动摇了清朝的统治,但农民 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 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也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 命。
导航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思想条件: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马 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 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导航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 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①③正 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 了美好前景,而不是迎来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 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错误。
千丝万缕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https://img.taocdn.com/s3/m/9785c5947e21af45b207a8ba.png)
6.(2013·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
“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第十页,共44页。
1.含义
[识记层级]
联系是 事物(shìwù)本所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自在事物的(sh联ìw系ù) 和 人为(rénwé的i)事联物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
第十一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 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 客观性。
第十二页,共44页。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 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 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 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 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孤立 存在的。
第六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是普遍 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 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 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7课 第1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add0acc998fcc22bdd10d20.png)
2.按劳分配 (1)含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 基本原则。在 公有制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 要扣除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 量 )为尺度分配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 ①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前提 。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 15 000+5 000=20 000 元。
【提示一】
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
制度,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社会公平。 【提示二】 (1)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生产
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而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 (2)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阶 段,与之相比,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1.材料中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为什么?
【提示】 承包五亩冬枣园获得的收入、国企技术员
的工资奖金收入。因为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劳
动者的收入,而承包枣园是集体经济,国企是国有经济。 2.经营快餐店的收入、炒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 式? 【提示】 劳动、资本。
(3)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主体 地位。
小张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他的工资收入是不是按劳分 配?为什么?
【提示】 不是。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小张
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 劳动 、 资本 、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 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所有权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 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公民权利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共35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614015f12d2af90242e6be.png)
3、要求: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 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联系的条件性
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 又都是有条件的。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当然,条件是可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 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什么是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易错易混·误区指正
误区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但 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缺乏一定的条件,任何两个事 物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误区二: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无条件的 联系着。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 系具有普遍性,但是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有必然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误区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人们不能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联
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
律;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和
创新的。
铁路国际标准间距为何是4.85英尺呢?原来美国 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修的,那么英国人为何用4.85 英尺这个奇怪的标准呢?原来这是英国城市电车轨 道标准。那么英国电车轨道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最先设计电车的人是设计马车的,他用了马车 的轮宽标准。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轮距标准 呢?因为英国古老的石板路上的辙迹宽度是4.85英 尺。那么古老的辙迹又是从何而来呢?答案是古罗 马军队压出来的,因为古罗马战车轮距宽度是4.85 英尺,而这个宽距恰好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就此可以断言:今天世界铁路轨道宽距,是由 两千多年前两匹马屁股决定的。
政治新教材导学案PPT选择性必修1第七课第1课时
![政治新教材导学案PPT选择性必修1第七课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374293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6.png)
2020年12月14日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0)》显示,
从2013年到2020年,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从1家扩容到18家,自贸试验区进出口
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均表现亮眼,稳外贸稳外资作用明显。我国在探索建设自
由贸易港的过程中,应该C ( )。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 ②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
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___闭__关__自__守______,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
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
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奉行___互__利__共__赢____的开放战略。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1.立足我国国情,放眼世界,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 作共赢,又强调__独__立__自__主____、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
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_独__立__自__主__、__自__力__更__生__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 ③探索促进资本、物资更自由流动的机制 ④制
定公正合理的多边贸易规则,完善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①错误。我 国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应该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 济全球化的决心,探索促进资本、物资更自由流动的机制,②③正确。“制定公 正合理的多边贸易规则,完善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④错误。选C。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一框 PPT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七课第一框 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2876a77375a417866f8fac.png)
思想政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 根据框题让你想到了之前所学的哪个知识?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并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
复习
• 回顾: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 决定 分配
3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12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 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 收入。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13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资本、技
术、信息、土地、管理等
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相适应
1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22
张三弟弟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 月除工资、奖金、津贴 外;还炒股,赚了不少 钱
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 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23
张三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 按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分配
15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思考: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有什么 异同?
劳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所得
动Hale Waihona Puke 收入非公有制经济 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6
注意:
按劳分配-在公有制范围中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 相适应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相适应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 根据框题让你想到了之前所学的哪个知识?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并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
复习
• 回顾: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 决定 分配
3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12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 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 收入。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13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资本、技
术、信息、土地、管理等
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相适应
1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22
张三弟弟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 月除工资、奖金、津贴 外;还炒股,赚了不少 钱
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 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23
张三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 按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分配
15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思考: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有什么 异同?
劳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所得
动Hale Waihona Puke 收入非公有制经济 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6
注意:
按劳分配-在公有制范围中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 相适应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相适应
山东省宁津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张ppt)
![山东省宁津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七课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03e7c5360cba1aa811da86.png)
探究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冯村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分配吃“大锅 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人们的劳动热情不高,出工不 出力,村民普遍贫穷。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将个人的劳动收入与付出的劳动相挂钩,从而激发了 村民的积极性,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问题探究: (1)冯村前后各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2)从小吴一家的收入构成看,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 的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原因: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济制度,决定了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社会财富。
(2)你认为冯村的哪种分配方式更合理?请陈述理由 。
核心归纳:按劳分配
1.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 原则。 2.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 作出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 多得,少劳少得。 3.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 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5.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 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 配的社会地位。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第7课 第1框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课件:第7课 第1框](https://img.taocdn.com/s3/m/b580fa1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b.png)
(2)重要性(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积动极性者的_创__造_性_____和 _________,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社,会提生高产 劳动技 能,从而促进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 千年共来同劳不动劳而获平等的分剥配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 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个体、 私营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不适用于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是指对社会总产品作 了各项必要扣除(如国家税收、企业成本)之后的个人消费品 部分,不是分配全部社会财富。
3.按劳分配并不承诺等量劳动会取得等量报酬,因为劳 动者的个人收入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相联系的。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 式。 2.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必然实行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 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6.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 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现阶 段,与之相比,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3.教材P59“探究问题2” 提示:(1)小吴的爸爸和姑姑的收入属于公有制范围内的 分配,主要是按劳分配收入。
22高中政治 第七课第一框分配方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2高中政治 第七课第一框分配方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6885d6a27d3240c8547ef08.png)
以劳动的 数量和质 量为尺度, 向劳动者 分配个人 消费品, 实行多劳 多得,少 劳少得。
1、按劳分配的含义
1、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内容及要求
(1)实行范围: (2)分配尺度: (3)分配什么: (4)分配结果: 公有制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联想采用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模式,充分 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薪酬从几千 元到几百万。基层营销人员,基本工资 2000元。软件工程师,基本月薪8000元。 高层管理人员,如全面负责本集团业务规 划及运作的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2003 年年薪为600万元 。 1999年,联想开始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15名创业初期的骨干员工获得的股 份2004年市值相当于30亿,前联想集团总 裁(柳传志)现虽已退居二线,但其所持 有的联想股份如果以每年0.1%的收益计算 ,年收入为300万元。
问:该家庭收入来源分别属何种分配方式?
父亲: 母亲: 大儿子: 二儿子: 小女儿: 房租: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决定分配)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公有制为主体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 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个体劳动成果)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原青岛电冰箱厂是今天海尔的前身,实行平均主义的 分配制度,不论成绩、贡献大小,实行大平均、大锅 饭,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士气低落、工作 消极,出工不出力,企业效益连年下滑,最后亏损达 147万元,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 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 第1框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 第1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370811aaea998fcd220e1b.png)
• [点拨3] 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 (1)合法的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 的各种报酬。从城镇看,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经 济组织中,从业人员的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 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从农村看, 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 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
• ④我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①②④
D.②③④
• [答案] B
• [解析] 我国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原则,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③④均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均应当选。②不能 说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故不是题干观点 立论的依据,应排除。
• 不一定。(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 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一种可 能。
• (2)但不能说只要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都是按 劳分配。例如,过去我国实行的“平均主义”的分 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 视劳动的差别,就不是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的 劳动者所得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性收入不属于 按劳分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还可能存在按技术、 管理等分配的情况。
探究提示
• 探究问题1
• 提示:该村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实行社会福利制 度,既注重提高效率,又注重促进社会公平。
• 探究问题2 • 提示:(1)在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由于生产力总
体水平还不高,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只能实行按劳 分配,而不可能实行按需分配。
• (2)平均分配会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现阶段,与之相比,按劳分配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af58aaaa00b52acfc7cacb.png)
没有知识范围界定,难度大 体现类 抓关键词或中心问题,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 识点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
答题格式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 材料分析
1、学生自主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联系 的谚语!
2、联系的观点对你的生活、学习有 什么启发?
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高二十六 陈宁
教学目标
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多样性 2.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 而上学的孤立观。 3.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一、预习反馈
非我莫属—抢答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 联系具有普遍性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3、①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 ③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京沪高速铁路 自在事物的联系有(③④ )人为事物的联系有(①②⑤⑥)
判断依据: 事物的联系是否与实践有关系
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
致,严重联的系工是业客污观染的更。是切最直接的罪魁元凶。
材Hale Waihona Puke 二:忌面主对观治随理意雾性霾这一难题,我国一方面努力协调政府各
部门、各层级的工作,同时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把政府、科研单
位和企业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治理,科研单位和广大企业开发了多种
脱硫、脱硝以及低排放发动机等实用减排设备和技术,为有效治理
探究要求
合 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二》 作 组长要有效组织探究活动,时间为5分钟。 展 1、1组 、2组展示答案 示 2、3组 、4组对应批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1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1课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af068c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8.png)
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2)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阶级的 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 奴隶主 阶级 和 奴隶 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 削者的地位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 生产关系
完全
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的特点 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 全部 产品都归奴隶主占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项目
内容
无法克服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基本特征 生产 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
主要表现 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
活陷入混乱 生产 无限扩大 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迁的原因,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分析不
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特点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 最低 阶段
①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 天然食物 为生
2.奴隶社会
(1)私有制的确立
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 动逐渐盛行起来
确立标志 土地 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表现 影响
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_个__体__劳__动_
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的 加剧 ,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
(2)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阶级的 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 奴隶主 阶级 和 奴隶 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 削者的地位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 生产关系
完全
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的特点 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 全部 产品都归奴隶主占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项目
内容
无法克服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基本特征 生产 过剩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
主要表现 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
活陷入混乱 生产 无限扩大 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迁的原因,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分析不
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特点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 最低 阶段
①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 天然食物 为生
2.奴隶社会
(1)私有制的确立
原因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 动逐渐盛行起来
确立标志 土地 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表现 影响
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_个__体__劳__动_
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贫富分化的 加剧 ,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7课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7课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https://img.taocdn.com/s3/m/3aa76f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2.png)
[归纳提升]
1.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完全归纳推理考察的是某类认识对象中的全部对象,不完全归纳推理考察的 只是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 ②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范围并未超出前提的范围,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范围 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③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与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这种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 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 结论与前提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 (2)联系。 两者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第二单元
思想政治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含义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 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然后, 以这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 作归纳推理。
③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 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 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④求同求异并用法。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 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 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⑤剩余法。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 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 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
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并不一定正确,还需要由演绎推理来进行验证。 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 一直向前发展。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一课件第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一课件第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22303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1.png)
05 科学社会主义面 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政治多极化对科学社会主义 的影响
政治多极化使得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科学社 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构成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提出了严峻挑战。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 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 实践历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些思想家开始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03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
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 伟大梦想之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之一 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地位之二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
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制 度中占主体地位
10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1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 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 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 按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分配
23
小结
基本经济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
展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 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
必然性
意义 主体地位
原因
其他分配 方式
个体劳动者劳动 成果分 配
生产要素分配
2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我在马路边开了 个小店,收入比 老张还高!
张三老婆
张三弟弟
张三女儿
我是水利局职员, 每月除工资、奖金、 津贴外,还炒股, 赚了不少钱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用 双休日为一家私 营企业当技术顾 问,也有一份丰厚 的报酬。
19
张三本人
我在乡下承包了 五亩责任田,联 产计酬后,收入 还挺不错的!
发展的提留资金,上缴的财政税收等 3.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4.分配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5.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不是平均主义)
7
如果干和不干 一个样,干多干少 一个样,干好干坏 一个样,会导致什 么结果 ?
平均分配
平均分配必然养“懒 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 作,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 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穷。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所 获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 产经营中贡献参与分配所获得的收入
1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思考: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有什么 异同?
劳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所得
动
收
入
非公有制经济 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5
注意:
按劳分配-在公有制范围中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地位之一
5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范围
尺度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 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 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对象
标准
6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 对于它的含义,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2.必要扣除: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企业
按劳分配
20
张三老婆
我在马路边开 了个小店,收 入比老张还高!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21
张三弟弟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 月除工资、奖金、津贴 外;还炒股,赚了不少 钱
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 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22
张三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 相适应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相适应
16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2.意义: • 参看教材P60页中间段
17
劳动、 资本、 土地
判断: 技术、信息、管理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 管理 ) 3、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土地 )
8
3、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1)必然性(原因):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 动的性质和特点
(2)意义:
对劳动者: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对社会: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 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社会地位
9
总结:按劳分配为主体在我国所有 分配方式中的地位。
4、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5、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6、中国的比尔盖茨:中科大6名学生开发了中文语言合成技术,诞
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电脑。他们得到总计668.85万
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 技术 )
18
张三本人
张三一家的幸福生活
我在乡下承包了五 亩责任田,联产计 酬后,收入还挺不 错的!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12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资本、技
术、信息、土地、管理等
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相适应
13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的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红 利,债券所得利息等。(钱生钱)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企中或私有资本混合所有 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 的劳动者收入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根据框题让你想到了之前所学的哪个知识?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并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
复习
• 回顾: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 决定 分配
3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思考: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原因是: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
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 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
4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地位之二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
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制 度中占主体地位
10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1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 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 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 按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分配
23
小结
基本经济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
展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 主体
基本内容和要求
必然性
意义 主体地位
原因
其他分配 方式
个体劳动者劳动 成果分 配
生产要素分配
2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我在马路边开了 个小店,收入比 老张还高!
张三老婆
张三弟弟
张三女儿
我是水利局职员, 每月除工资、奖金、 津贴外,还炒股, 赚了不少钱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用 双休日为一家私 营企业当技术顾 问,也有一份丰厚 的报酬。
19
张三本人
我在乡下承包了 五亩责任田,联 产计酬后,收入 还挺不错的!
发展的提留资金,上缴的财政税收等 3.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4.分配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5.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不是平均主义)
7
如果干和不干 一个样,干多干少 一个样,干好干坏 一个样,会导致什 么结果 ?
平均分配
平均分配必然养“懒 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 作,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 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穷。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所 获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 产经营中贡献参与分配所获得的收入
1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思考: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有什么 异同?
劳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所得
动
收
入
非公有制经济 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15
注意:
按劳分配-在公有制范围中
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地位之一
5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范围
尺度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 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 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对象
标准
6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 对于它的含义,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2.必要扣除: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企业
按劳分配
20
张三老婆
我在马路边开 了个小店,收 入比老张还高!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21
张三弟弟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 月除工资、奖金、津贴 外;还炒股,赚了不少 钱
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 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22
张三女儿
我在国有企业上 班,每月工资 2600 。我还利 用双休日为一家 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也有一份 丰厚的报酬。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 相适应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相适应
16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2.意义: • 参看教材P60页中间段
17
劳动、 资本、 土地
判断: 技术、信息、管理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 管理 ) 3、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土地 )
8
3、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1)必然性(原因):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 动的性质和特点
(2)意义:
对劳动者: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对社会: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 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社会地位
9
总结:按劳分配为主体在我国所有 分配方式中的地位。
4、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5、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6、中国的比尔盖茨:中科大6名学生开发了中文语言合成技术,诞
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电脑。他们得到总计668.85万
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 技术 )
18
张三本人
张三一家的幸福生活
我在乡下承包了五 亩责任田,联产计 酬后,收入还挺不 错的!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12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包括: 劳动、资本、技
术、信息、土地、管理等
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相适应
13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的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红 利,债券所得利息等。(钱生钱)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企中或私有资本混合所有 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 的劳动者收入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根据框题让你想到了之前所学的哪个知识?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 并存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
复习
• 回顾: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生产 决定 分配
3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思考: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原因是: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
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 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
4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