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群体规范与凝聚力
群体规范的作用
群体规范的作用群体规范是指为了维护群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则。
它起着引导行为、规范秩序、保护群体利益、促进协作等多重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群体规范的作用。
首先,群体规范可以引导个体行为。
在一个群体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群体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准则,明确了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规则,从而引导个体向着群体共同所接受的方向行为,避免个人行为的随意性和任意性。
这样一来,群体内部的行为相对稳定,协作更加顺畅,群体发展也更有秩序。
其次,群体规范可以规范秩序。
在群体中,特别是在大规模群体和复杂环境下,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容易引发混乱、冲突和不稳定。
群体规范能够规定群体成员之间的基本交往方式、权责义务以及行为限制,以维持群体内部的秩序。
通过规范行为,群体可以减少冲突、降低成员间的负面情绪,提高整体效率和运作水平。
第三,群体规范能够保护群体利益。
群体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主要以群体的长远利益为基础,保护群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它可以设定一些原则和规则,限制个体的行为,避免个体行为过度损害群体整体利益。
同时,群体规范还能够规定群体成员之间的权益分配、资源利用和贡献分配等具体情况,确保群体成员的利益得到平等和合理的保护。
第四,群体规范能够促进群体协作。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的发展和群体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规范的存在可以使群体成员在共同的框架下进行协作、协调和沟通,形成一种合作的氛围。
通过群体规范,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知识的共享,增加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群体整体的创造力和协同效应。
第五,群体规范可以提高群体凝聚力。
群体规范对成员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使得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秩序和互信的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可以使得群体成员更加团结一致地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追求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的群体更具有吸引新成员加入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扩大群体规模和实现发展。
综上所述,群体规范对于一个群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69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管理心理学
2017管理心理学任务一:一、单项选择: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B、教育C、素质D、实践活动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B、教育C、素质D、实践活动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A、人际关系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需要层次论D、领导行为理论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B、精神自我C、物质自我√D、现实自我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D、以上选项都对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B、激励心理C、组织文化√D、领导心理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
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A、孙子兵法B、春秋C、诗经D、史记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B、精神自我C、物质自我D、生理自我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B、社会系统学派√C、需要层次理论D、决策理论学派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B、学校教育C、遗传D、社会教育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B、多血质C、胆汁质D、粘液质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B、倾向性C、情绪型D、统一性14、气质类型中粘液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B、精力充沛C、小心迟疑D、胆量较大15、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泰罗B、韦伯C、法约尔D、梅奥二、判断: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正确)2、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2016.10)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
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
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
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制定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
2
*
概念:群体的凝聚力
01
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群体内成员间的心理亲和力叫群体凝聚力,也称内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增强群体效能、实现群体目标的重要条件,而且是群体能否存续的必要条件。
0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Page * of 40
成员的同质性
规模的大小
外部影响
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
相似相辅性:相似,就个人方面而言,年龄、学历、性格、兴趣、爱好、容貌等条件相似的人,彼此乐意交往;就社会方面而言,种族、民族、阶级、党派、社团、职业、地位相似的人,彼此乐意交往。相辅,在原则上是不相似,如刚与柔、支配与顺从等因素的结合就是如此。
*
3 群体行为的种类
Page * of 40
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积极行为是指有利于完成组织目标,有利于群体成员成长和进步的行为。反之则是消极行为。
从众(或从众心理)
Page * of 40
从众,又称顺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会感到一种群体的压力,当这种压力非常大时,会迫使个体违背自己的意愿,迁就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产生顺从群体规范的一种行为。
简言之,从众是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社会心理行为。
01
02
*
Part 2
2
群体行为
1
群体行为的概念
4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3
群体行为的种类
2
群体行为的特征
1 群体行为的概念
Page * of 40
群体行为
(注意)
群体行为(group behavior) 是指群体行为主体在组织内进行的活动.我们知道,行为是指特定行为主体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2.观察法: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和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6.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7.教育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8.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0.支架式教学:指学生在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11.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候。
在关键期中,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很小或者没有。
12.性格的情绪特征:个体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13.认知风格: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14.发散型认知方式: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容易产生有创建的新颖观念。
15.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6.场独立性认知方式:在加工信息时长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在社交上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群体凝聚力的论述
群体凝聚力的论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企业和单位不再需要一个强大的领导者,而越来越多的需要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团队。
团队的强大和他的凝聚力是密不可分的。
团队凝聚力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
如果一个团队丧失凝聚力,就会像一盘散沙,难以维持下去,并呈现出低效率状态;而团队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其成员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并有不断的创新行为,因此,团队凝聚力也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条件。
凝聚力在企业的团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时就有“一箭易折,十箭难断”的经典典故,讲的就是凝聚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无数人的力量集合起来那力量就大了。
但是如果这股力量使用的方向不向着一点,那起到的效果永远是1+1<2的效果,如果团队有了凝聚力,力向一点那这个效果就会是1+1>2是成效了。
本文针对群体凝聚力来进行论述,凝聚力在群体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概论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
这里所说的群体凝聚力并非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
内聚力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
而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
二、群体凝聚力的作用凝聚力在无论在当今社会还是古时,都起到了良好,巨大的作用。
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1、促进成员之间的自信与安全2、控制和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3、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群体凝聚力和诱导共同影响生产率,高凝聚力比低凝聚力群体受诱导的影响程度更大。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三、群体凝聚力的特征研究表明,凝聚力高的群体有以下特征:1、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2、群体对每一个成员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还是其他活动出席率都较高;3、群体成员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群体工作的责任,时时关心群体,并注意维护群体的利益和荣誉;4、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
凝聚力的三个层次
凝聚力的三个层次
凝聚力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所在,凝聚力就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力,自主维护成员之间的和平关系,主动帮助和贡献自己的能力,为团队发展奉献自己。
凝聚力有三个层次,分别是:
- 第一层是以群体成员彼此感情依恋为特征的低层或表层。
成员间没有密切的交往和更多方面的一致,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守还是不自觉的、被迫的。
这个层次凝聚力是最弱的。
- 第二层是以价值取向的统一为特征的中层。
成员关系较密切,互动频繁,成员比较自觉地接受群体规范,并用它来衡量一切。
这个层次凝聚力较强。
- 第三层是以群体活动目标的统一为特征的深层。
所有成员为实现群体活动的共同目标而自觉的协调一致、统一行动。
群体规范和群体活动的目标已内化为全体成员的行动准则和活动目标,这个层次凝聚力最强。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
群体规范
社会制度 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 期内具有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①社会总体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 ②社会不同领域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 ③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群体规范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系群体 群体的存在形式是它的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就表现在群体成员的行为、感 情和认识的一致性上。 (2)认知的标准化 个人独处时,各人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当他们一旦结合成为群体,就会在 判断和评价上逐渐趋于一致,这种统一成员意见、看法的功能,就是群体规 范的认知标准化功能。 (3)定向行为 群体规范对行为的定向功能,主要是为成员划定了活动的范围,制定了日常 的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等。
9.有的孩子得宠,可以挨着老人, 但座椅不可以高于长辈。 10.吃饭的时候,手要扶着碗,决不 允许一只手在桌下。 11.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咋咋呼呼, 不许斜眼看人,不许抖腿。 12.递剪刀的时候,要手攥着剪子尖, 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 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
佛门戒律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 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群体规范
四、群体规范的道德效应及其原理
(1)群体规范所形成的群体压力,迫使群体成员遵从它
群体规范的功能
群体规范的功能群体规范是在一个组织、团体或群体中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和规则,旨在维护秩序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群体规范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 维护组织秩序。
群体规范明确了每个成员应该如何行事,从而使组织运作更加有序。
规范能够确保每个人按照相同的标准来行动,避免出现混乱和冲突,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 促进团队合作。
群体规范可以帮助成员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期望和行为方式,增强团队意识。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可以协调和整合不同成员的力量,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3.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群体规范中通常包含对价值观的明确要求,如诚实,正直,尊重等。
这些规范可以引导成员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4. 塑造组织文化。
群体规范也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规范中的要求和期望,可以凝聚成员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
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组织的声誉和竞争力。
5. 保护弱势群体。
群体规范可以起到保护弱势群体的作用。
规范中对歧视、欺凌等不当行为的禁止,可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公平和正义。
6. 预防冲突和问题的发生。
群体规范可以避免成员之间的冲突和问题的发生。
规范中对沟通方式、决策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步骤的明确规定,可以帮助成员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问题。
7.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群体规范不仅仅是要求成员们遵守规则,还可以为个人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规范中对学习、创新、团队合作等行为的鼓励,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
8. 增强组织凝聚力。
群体规范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高组织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影响力。
共同遵守的规范可以让成员们感受到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组织的活动和事务。
在实际运用群体规范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规范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成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保持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群体发展的需要。
2. 规范的执行需要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培训和沟通等方式,确保成员们理解和认同规范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一、团队和群体
(二)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2)目标方面 (1) 领导方面 (6)结果 方面 (3) 协作方面 (4)责任 方面
(5) 技能方面
一、团队和群体
(三)团队和群体的联系
第一阶段,由群体发展到伪团队,也就是 人们所说的假团队。
第二阶段,由假团队发展到潜在的团队,这 时已经具备了团队的雏形。 第三阶段,由潜在的团队发展为真正的团队。 真正的团队具备了团队的一些基本特征,但 它距离高绩效的团队还比较遥远。 第四阶段,由真正的团队发展成为高效的团队。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一)非正式群体形 成的原因
4.
时间与空间上的 接近
1.
共同的价值观 和共同的利益 与风险
3.
共同的经济与社会 背景
2.
共同的兴趣爱好
一、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1
(二)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2
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在非正式群体里,同样会推选出在群体中最有威信的 人当首领,他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 见效快但不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
四、群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定向阶段
4.迷惑阶段
2.冲突和挑战阶段
5.醒悟阶段
3.形成凝聚力阶段
6.接受阶段
课外 连接
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比尔· 盖茨
在组织中,存在许多“友谊小群体”。 他们三个一伙,五人一群,有的是有共同的 兴趣爱好,有的是气味相投,有的是邻居, 几乎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4)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 感。
二、群体凝聚力
社会学4(社会群体)
第二节
1、群体规范
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2)群体规范的作用:
A.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 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并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 成为对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 B.群体规范还指示了人们满足需要所采取的方式和 相应的行为目标,从而规定了人们日常行为的范围和准则。
第二节
一、群体凝聚力
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
3、群体凝聚力的测量 测量群体凝聚力高低的心理学方法有几种。一种是 让群众中的每一成员对其归属感或整个群体作出评价。最 流行的评定凝聚力的方法是运用社会测量问卷测定一个群 体内部的友谊模式和强度。费斯廷格、S.沙赫特和K.巴克 1950年曾以此方法进行评价群体凝聚力的研究。在其他 一些研究中也提出诸如“你认为群体应该多长时间聚集一 次”之类的问题。M.多伊奇曾提出一个计算凝聚力的公式, 可以用于实际测定: 即群体凝聚力指数Fra bibliotek第一节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社会群体概述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和外群体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所谓初级群体,又叫首属群体. 这个概念是C.H库利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其成员相 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 群体。
第二节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 2、群体压力 (1)群体压力的涵义:
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
多数成员对群体规范的评价,决定群体规范的约束力。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力 取决于多数成员对规范的评价。对群体规范的评价基本上是采取承认(赞成)和否认(反 对)两种方式。因此,规范的约束力是建立在各种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平均值、一种合力。 当人们在一种盛大宴会的场合下,表示喜欢某种服装或者不喜欢另一种服装时已经表现出 对 某 种 穿 着 规 范 的 赞 赏 。
第八讲 群体心理与管理(二)
2.群体凝聚力的测量
1)定量评价法:美国心理学家伊多奇提出。这种测 量方法需借用群体成员相互选择问卷。其公式为:
中国——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 没水吃。
➢日本——
“每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是一头猪,
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
英国——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 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 颠帝国”。
(三)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凝聚力,又称内聚力,指群体对成员的 吸引力和和向心力。
(二)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 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关系而遵守意 见或规范时所感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 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或认可的反应。 群体压力的大小与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距 离远近成正比,不同的人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 的群体压力是不尽相同的
4.群体凝聚力的种类
自然凝聚力------来自归属的需要 人都有归属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就会萌 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而回到群体中,就会充满信 心和力量。群体自然而然对个人产生了一种吸引力。 人必然依赖一定的群体,才能更好地生活。简而言之 ,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 这就是团结的自然凝聚力。
使用说明:对合作、愉快、精力充沛、效率高和聪明的记分是从最左 边的7 分;到最右边的1分;其它形容词则从最右边的7分到最左边的1分。 内聚力的得分是以上分数之和。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8章 社会群体
1.群体决策的含义: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 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是群体 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 群体决策的发展阶段:
搜集信息
评估 决定 维持
2.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 群体思维是指一个团结的很紧密、凝聚力 很高的群体,由于群体压力等这样那样的 原因,往往会做出脱离实际的决议,造成 不良后果。
2.内群体和外群体
❖ 内群体是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之间有 共同归属感,相互团结与合作的群体。
❖ 外群体是与内群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指凡是自己没有加入的由他人组成的或 这群人与自己无关的群体 。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是组织结构确定,职务分配明确 的群体。
❖ 非正式群体是指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 由组织确定,而是单纯以个人之间的好感、 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构成的群体。
三、社会群体形成的动因
❖ 生物性需要 ❖ 工具性需要 ❖ 表意性需要
四、社会群体的分类
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 初级群体是指群体成员相互熟悉、了解,
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 群体。 ❖ 次级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 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 成具有正式关系的社会群体 。
二、初级群体形成的条件
❖ 交往各方活动空间接近 ❖ 互动时间比较频繁和长久 ❖ 交往各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差异较小
三、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
1.家庭 ❖ 核心家庭 ❖ 主干家庭 ❖ 联合家庭 ❖ 其他类型家庭 2. 邻里 3. 伙伴群体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1.正功能 ❖ 社会化的功能 ❖ 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的功能 ❖ 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的作用 2.负功能 ❖ 从微观心理角度看 ❖ 从宏观结构角度看
❖ 群体转移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群体成 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观点和立场。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将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
群体凝聚力的形成有三个层次:人际吸引、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成员认同群体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可见,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强弱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员对群体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和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
就成员个人而言,群体对其凝聚力的大小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一,群体自身对成员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成员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其二,成员与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是否遵循了互惠性原则,保持一致;其三,群体的关系结构是否具备一致性和互补性,即成员能否在群体中寻找到与自身志向、爱好、观念、信仰等相一致的伙伴,或别的成员能否与该成员在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互补。
另外,影响群体凝聚力的还有环境因素,表现在群体外部冲突所形成的压力。
当一个内部凝聚力较弱的群体,遇到来自外部激烈冲突的巨大压力时,凝聚力会大大增强。
1。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题02
《组织行为学》自考重点简答题02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8)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2016.10)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xx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
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
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1+1>2”。
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制定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什么是群体规范
什么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一组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它是为了维护群体秩序、促进成员和谐相处而制定的。
群体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的体现,在各个领域和社会组织中都有存在。
群体规范的作用:1. 维护群体秩序。
群体规范可以规范成员的行为,防止过度自由、过度纵容和过度竞争,从而维护群体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
2. 促进成员和谐相处。
群体规范可以约束成员之间的行为,使得他们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形成和谐的关系,增强团队合作和凝聚力。
3. 提高办事效率。
群体规范可以规范群体成员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使得工作更加有序、高效,提高工作效率。
4.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群体规范可以规范成员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得整个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5. 保护群体利益。
群体规范可以保护群体的共同利益,防止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竞争。
群体规范的内容:1. 互相尊重。
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不侮辱、不歧视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公平公正。
成员之间应公平公正对待,不偏袒、不欺压他人,维护群体的公平原则。
3. 诚实守信。
成员应诚实守信,遵守诺言,不说谎、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信誉。
4. 互助合作。
成员应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群体成员的成长和进步。
5. 共同遵守规则。
成员应遵守群体的规章制度,不违反规则、不做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群体的秩序与稳定。
6. 文明礼貌。
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礼貌和谦虚的态度,不使用侮辱性语言、不恶意攻击他人。
7. 爱护环境。
成员应保护群体所在的环境,不随意破坏、不乱扔垃圾,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之,群体规范是一种约束和规范成员行为的准则,它能够维护群体的秩序,促进成员和谐相处,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保护群体的共同利益。
在团队、组织和社会中,遵守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范,才能够实现群体的稳定和发展。
名词解释群体规范
名词解释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在一个组织、社会或文化背景下,为了保持秩序和稳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它旨在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合作、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群体规范可以按照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解释。
从组织层面来看,群体规范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为了达到组织的长远利益和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工作纪律、职业道德、沟通方式、团队合作、行为操守等。
有了这些规范,组织中的成员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并且在工作中能够更加高效地协同合作。
从社会层面来看,群体规范是指在一个社会或文化中,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成员所遵守的一系列普遍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通常体现在法律、道德和伦理上。
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往往依赖于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利益,同时履行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群体规范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可能存在差异。
每个文化和社会都会有其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将影响到在该文化或社会中所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而在其他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可能更受重视。
总之,群体规范是一种在组织、社会或文化背景下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它有助于维持秩序和稳定,促进合作和团队
精神,并使个人与整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和协调。
对于一个健康和繁荣的群体来说,遵守和尊重群体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
( 2 )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
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 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 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愿望与选择被现实所限制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外界压力。
积极意义——是对个性自由的一种捍卫,有利于群体的创新与改革。
消极意义——会造成群体的冲突和分裂,不利于群体的决策。
善,平均速度为32.5英里/小时
群体规范
群体心理活动规律 1. 从众效应 2. 逆反效应 3. 社会惰化 4. 暗示 5. 模仿
群体规范
1. 从众效应 社会从众行为的原因 1. 马斯洛所指出的人们的“安 全需要”。 2. 个体其它方面的实际需要, 如关系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获得某种实际利益(获取信息) 等。 3. 作为群体,要求群体成员采 取合作的态度。 总之:任何一个群体、组织 或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合作系统。
三、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系群体 群体的存在形式是它的整体性,而这种整体性就表现在群体成员的行为、感 情和认识的一致性上。 (2)认知的标准化 个人独处时,各人的看法往往是不同的,当他们一旦结合成为群体,就会在 判断和评价上逐渐趋于一致,这种统一成员意见、看法的功能,就是群体规 范的认知标准化功能。 (3)定向行为 群体规范对行为的定向功能,主要是为成员划定了活动的范围,制定了日常 的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等等。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 6 个系的 18
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
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
罚。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 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 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 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 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 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
心理学家特里普里特在1897年通过研究发现,他人在场或群 体性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行为的效率。实验在三种情境下 进行:第一种情境是被试单独骑行 25英里路程;第二种情境 是被试骑行时有一人跑步伴行,路程同样为25英里;第三种 情境是被试与他人进行25英里骑行比赛。结果显示,在单独 骑行情况下,平均速度为 24英里/小时;有人伴跑骑行,平 均速度则提高为 31英里 /小时;而在竞争情境下则无明显改
X
A B C
社会从众行为实验用卡片
心理学家阿希实验(1951年)
群体规范
从众行为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积极的一致性
二是消极的一致性
三是无异议的一致性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1)缺乏信息——信息压力 (2)害怕偏离——规范压力
群体规范
2. 逆反效应
指的是当人们明确地意识到选择的自由被某一权威或者群体压力所限 制和泯灭的时候,便会反抗这些外界压力。
佛门戒律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
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
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群体规范
四、群体规范的道德效应及其原理
(1)群体规范所形成的群体压力,迫使群体成员遵从它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
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 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
群体规范
社会制度
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在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
期内具有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①社会总体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 ②社会不同领域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
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中都存在着规范,一旦形成规范, 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约束着人们的行为。非正式群 体的规范并没有明文规定,是无形的约定俗成的,它是每个成员行 为的准则。
群体规范
四、群体规范的道德效应及其原理
(2)多数成员对群体规范的评价,决定群体规范的约束力
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力取决于多数成员对规范的评价。对群 体规范的评价基本上是采取承认和否认两种方式。因此,规范的约 束力是建立在各种评价基础上的一种平均值、一种合力。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 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他特殊!
群体规范
二、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的形成是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因素影响。
在群体讨论时,一个人常常会受到他人意见的暗示,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或
是少数人在大多数意见的压力下,为避免被孤立而受到其他成员的另眼相看 而顺从、模仿,形成统一意见。
群体规范
孩子不能动。
9.有的孩子得宠,可以挨着老人, 但座椅不可以高于长辈。
10.吃饭的时候,手要扶着碗,决不
允许一只手在桌下。 11.不许叉腿待着,不许咋咋呼呼, 不许斜眼看人,不许抖腿。
12.递剪刀的时候,要手攥着剪子尖,
把剪刀柄让给对方。
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③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群体规范
信仰
群体规范
信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群体规范
信仰
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大年三十)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龙抬头(二月初二) 清明节(4月5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1.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
2.不能用筷子敲盆碗。 3.客人添饭时不能说:还要
饭吗?
4.敲门应该先敲两下,再连 敲两下,急促拍门属于报丧
5.长辈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 一般来说夫妻要挨着。
6.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唧嘴,
要闭上嘴嚼。 7.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到 处跑是要饭的。 8.全解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