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d744f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f.png)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一篇: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3.2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
3.情感目标:(1)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
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
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
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ab392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2.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知识点一.辛亥革命的背景①民族、阶级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末新政、宪政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1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享有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 10日,革命士兵在武昌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下诏退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时间:1912年3月②目的:巩固共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③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政体:责任内阁制; 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④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教训结局: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③促进了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移风易俗,促进了中国社会观念的更新。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e98da5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f.png)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晚清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是辛亥革命时期,以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为骨干力量、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孙中山领导下,于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同盟会发生了分化,最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革命思想和计划,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该方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民族独立:孙中山认为,中国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和侵略。
他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
2.民主政治:孙中山提倡民主政治,认为人民应该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
他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原则。
3.经济发展:孙中山认为,中国应该发展现代工业和商业,推动经济发展。
他主张通过改革土地制度、鼓励实业投资、引进外资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
4.文化教育:孙中山提倡新文化、新教育,认为文化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他主张推广现代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
5.反帝反封建: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认为这是阻碍中国进步和发展的两大敌人。
他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消灭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实现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革命计划,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进步。
虽然该方略最终未能完全实现,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试析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试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0a5c6a27d3240c8447ef8a.png)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试析[内容提要]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但作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同盟会革命纲领缺陷Abstract: Tongmenghui is the first modern national and unificational bourgeois revolutionary party in China。
It has a vital in publicity, organization and specific revolutionary planning。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which is the revolutionary programmer of Tongmenghui is a more systematic and clear program of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But as a revolutionary program,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 exist its own shortcoming which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Key words: Tongmenghui, revolutionary programmer, shortcoming作为问题的提出,有必要首先对三民主义作简单的辨别。
三民主义在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随着革命形势与时代背景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一是从兴中会到同盟会时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旧三民主义;二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阐述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2013中考历史备考: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013中考历史备考: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45584bf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5.png)
2013中考历史备考:孙中⼭的主要⾰命活动中国民主⾰命的伟⼤先⾏者──孙中⼭⼭东 ⾼会学背景材料】【背景材料中新社台北五⽉⼆⼗⼀⽇电(中新社记者邓敏耿军):五⽉⼆⼗⼀⽇,孙中⼭先⽣奉安⼋⼗周年纪念特展在台北的“国⽗纪念馆”开幕。
“北上筹国是”、“尽瘁棲碧云”、“宇内同悼殇”、“安寝紫⾦⼭”,四个单元将孙中⼭先⽣于⼀九⼆四年⾄⼀九⼆九年期间的事迹完整展出,重现⼀代伟⼈于晚年病痛折磨中依旧为国家、民族⼤义鞠躬尽瘁、死⽽后已的情操。
⼆⼗⼀⽇上午九点四⼗五分,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党团要员⾄孙逸仙纪念馆。
九点五⼗五分,台湾地区领导⼈马英九也来到孙逸仙纪念馆,向孙中⼭先⽣的铜像献花、三鞠躬。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告诉中新社记者,今年六⽉⼀⽇是孙中⼭先⽣奉安南京中⼭陵⼋⼗周年。
为缅怀孙中⼭先⽣的历史勋业,中国国民党与台北“国⽗纪念馆”共同主办这次特展,共展出照⽚⼀百六⼗件,⽂件六⼗件,还有⼀部特别拍摄的⼗五分钟的纪念⽚,有很多重要的历史⽂献都是⾸次展出。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了解孙中⼭的主要⾰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亥⾰命的历史意义。
1.1894年,孙中⼭组织了⾰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他建⽴统⼀的⾰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任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民主共和国,改⾰⼟地制度的⾰命纲领。
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
它的成⽴,⼤⼤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
三民主义是孙中⼭领导⾟亥⾰命的指导思想。
2.1911年的⾟亥⾰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但是,⾟亥⾰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命题设计】【命题设计⼩刚同学对“中国民主⾰命的伟⼤先⾏者──孙中⼭”进⾏了探究学习,设计探究板块如下,请你参与:板块⼀材料展⽰材料⼀我们⾰命的⽬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专制,故要民族⾰命;不要君主⼀⼈专制,故要政治⾰命;不要少数富⼈专制,故要社会⾰命。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9a422e227916888486d77e.png)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成立——(1)原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各地革命活动的发展,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的教训。
(2)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3)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4)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
孙中山成为公认的革命领袖,民主革命就有了统一的领导人)。
2、三民主义——(1)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2)内容:①、“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
“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③、“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3)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eb1f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b.png)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是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前夕制定的一项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制定者是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制定背景是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国家面临着外侮和内忧的双重压力。
中国人民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同盟会应运而生,它成为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核心思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
中国同盟会主张通过联合各方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在中国同盟会的计划中,各民主派别、各地区爱国人士应当团结起来,共同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中国同盟会提倡的联合战线,最终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兴民权,建民主”的口号。
这一口号意味着要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中国同盟会认为,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
中国同盟会还提出了“兴学术,创文明”的主张。
中国同盟会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文化的兴盛,中国才能摆脱落后和被侵略的命运。
因此,中国同盟会主张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传播。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辛亥革命时期,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同盟会提出的民主、科学、文明的理念,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潮,影响了后来的革命运动和社会进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优秀版)
![第二节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6f68ff2cc58bd63186bd44.png)
2、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①进步性: 民族是前提、 民权是核心和首要任务、民
生是补充。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反映资产 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以及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②局限性: 没提出反帝要求,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4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5
C 创立民国
DD 平均地权
4 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思想是指﹙ ﹚
A 创立民国
B 平均地权
C 反对民族压迫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2002年全国春季文综;15)在20C初出现的资 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
D 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它 ( )
A、成立时间最早
与 武 昌
练 习
C
⒈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段的标志是﹙ ﹚
A 兴中会建立
B《 民报 》创刊
C C 同盟会成立
D 武昌起义爆发
2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的纲领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
3 A 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4 C 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D 土地纲领
3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 ﹚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含义: 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最主要的 任务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给人 民以民主和自由。
评价: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革命后所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 享,做到“家给人足”,这是资本主义的 土地纲领。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 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看孙中山的革命策略
![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看孙中山的革命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6edc5649b6648d7c1c74638.png)
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看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林其泉一般人都把兴中会的成立看成是中国国民党的诞生,自不无道理,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则标志中国革命新起点新步伐。
兴中会于1894年冬成立于檀香山,开头不过二十几个人,第二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人数稍有增加,但仍有限。
孙中山计划在东南沿海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筹划广州起义,不幸事泄,孙中山流亡国外。
1905年,孙中山到达日本,鉴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倡议联合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成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便于领导全国的革命斗争。
这倡议很快得到各方的响应。
是年8月20日来自国内14省籍的100多名革命者,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确定革命政纲,制定并公布同盟会总章、军政府宣言等文件。
同盟会的革命政纲采用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个字。
它来源于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创办军事学校时向学生规定的盟书誓言。
怎么看等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纲领呢?人们清楚,鞑虏系指北边的鞑靼,先是指蒙古部落,后泛指扰乱中原的北边游牧部落,而同盟会纲领中的鞑虏则指掌握清王朝政权的满洲人,这在《军政府宣言》中讲得很明白:“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来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逼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
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很明显,这里同盟会将满族称为异族,将清王朝做为革命对象。
就因此,有人认为同盟会的“驱除鞑虏”就是排满,而“恢复中华”也就是恢复汉族政权,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明末清初郑成功他们的“反清复明”口号的新发展。
是这样的吗?无疑,同盟会的纲领,反清,确切讲反对清政府,那是很明确的;排满则只是表面的。
似不能把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与郑成功的“反清复明”口号相提并论。
大家都清楚历史上满族源于女真,后改为金,再改为清,主要居住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典型例题分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典型例题分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https://img.taocdn.com/s3/m/823866bc58f5f61fb636664b.png)
2014年高中历史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典型例题分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模块】1、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的先行者。
高举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00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提出的政策,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2、1889年,孙中山写了《》,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
1894年,又写了《》,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3、1894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的口号,成为清朝专制政府最危险的敌人。
4、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在东京成立,以为斗争目标,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在机关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这个政党的宗旨解释为三民主义。
5、是孙中山革命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6、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7、1906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的方案;在他认为开展革命首先解决问题,所以大量精力投入到上。
8、1911年10月10日,成功,清王朝行将崩快。
1912年成立;9、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破坏革命,进行了、的斗争;后又为了维护《临时约法》,进行了运动。
此后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一书,此书分为、、三部分。
10、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的正式建立;此后取得斗争的胜利;但他认识到革命没有完全成功,1924年创办,简称黄埔军校;1924年发表,重申反帝、反军阀的立场。
【典题分析】例1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分析:该题涉及到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原因分析,是一道程度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应该看到国共两党合作应有共同的斗争任务,这是由当时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近代史三民主义
![近代史三民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dc04f1759eef8c75fbfb3ab.png)
(前提)
推翻封建君主 创立民国 专制,建立资产 (政治革命) 阶级民主共和 (核心) 国 民生主义 解决以土地为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中心的财富重 新分配问题, (补充) 平均地权。 民权主义
没有把地主阶级 当作整个封建统 治阶级来反对
不能彻底废除封 建土地所有制, 没有解决农民的 土地问题
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学说的意义
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关的资产阶 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 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 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 积极的影响。
三、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内容 局限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暴力革命,推翻 没有明确反对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清王朝的统治 帝国主义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1950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 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要以革命手二: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没有从正面鲜明 地提出反对帝国 主义的主张
“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 位,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 正的保障
平均地权=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 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 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 器。
近代史之中国同盟会
![近代史之中国同盟会](https://img.taocdn.com/s3/m/d0c5370ebb68a98271fefa3b.png)
谈谈对中国同盟会的认识一、同盟会成立的历史背景1、外部条件:(1)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七十年间,世界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战争的结果。
均以帝国主义列强的胜利和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割地赔款以外,还在中国掠取了许多特权,如通商、传教、驻兵、开矿、设厂、筑路以及划分势力范围等等,其中掠夺路矿权,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落后。
这样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就直接伸进了中国的内部,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所签订的辛丑条约,更使中国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宰割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以华制华”扶植清政府。
中国社会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和进步2、内部条件(1)矛盾激化: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并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1894年,由孙中三组织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由黄兴、宋教仁组织在长沙建立华兴会;1904年由蔡元培组织在上海建立光复会;1906年由刘静庵组织在武昌建立日知会(6)人为因素:孙中山和黄兴等人的努力(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先后失败,革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上(8)时代要求: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三、同盟会的主要革命活动1.在思想战线同改良派展开原则的斗争,即空前规模的论战,批驳了保皇谬论,广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2.在群众反清斗争的推动下,多次策划武装起义,包括黄冈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提供了必需的条件3、提出了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4:同盟会在国内外建立组织,筹集经费,联络华侨、会党,争取新军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名主义)(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一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ab706397cc22bcd126ff0cb7.png)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洋务运动发展的大致时间是:A.19世纪60-90年代 B. 19世纪70-80年代C.19世纪60-80年代 D. 19世纪70-90年代2.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B.“师夷长技以自强”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 D.张之洞4.洋务运动前期发展的重点部门是()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采矿业 D.纺织业5.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位于()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东南沿海 D.北部沿海6.下列活动中,由洋务派筹划进行的是: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③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④开办民用工业A.①②③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8. 与科举制度下的教育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毕业生不在清政府中任职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9.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0.1895年,身居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爱国壮举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戊戌变法C、公车上书D、成立兴中会11.维新派创办的最早的报刊是()A.《万国公报》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国闻报》12.标志维新派政治团体正式成立的历史事件是()A.保国会的成立 B.强学会的成立 C.时务学堂创办 D.万木草堂创办13.曾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文廷式14.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主张的是:A. 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深秀15. 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16.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的地点是在A.广州 B.上海 C.檀香山 D.东京17.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保国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强学会18.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民族、民生19.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一次是指A.辛亥革俞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20.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21.辛亥革命最早爆发于:()A.武昌 B.汉阳 C.汉口 D.南京2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在()A.武昌 B.南京 C.广州 D.北京23.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A.孙中山 B.黎元洪 C.袁世凯 D.黄兴2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25.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共同原因是:A.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D.没有依靠和成分发动群众2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A.领导阶级B.指导思想C.事件性质D.斗争方式27. 从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ca4fce80eb6294dd886cf0.png)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 次 历 史 巨 变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成立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
第16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胜利,成立 新中国和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思想 第17课
邓小平理论 第18课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 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 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 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 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孙中山的思想认识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A、客观条件: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B、主观原因:孙中山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百折不 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Hale Waihona Puke 2.提出: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 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 背景 ①政治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朽黑暗 各种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②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④孙中山个人因素: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开始早期革 命活动, 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1)成立团体:1894年 兴中会 (标志其早期革命活动开始 兴中会 ,主张:“驱除鞑虏, ) 2)发动起义:1895年 广州起义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 )流亡海外:丰富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图为首批会员宣誓入会的 时局图 4)1905 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地点—— 檀香山李昌住宅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207087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b.png)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实用版)
目录
一、中国同盟会简介
二、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历史意义
四、结语
正文
一、中国同盟会简介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1905 年,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坚持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积极开展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
二、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同盟会主张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反对清朝的满族统治,强调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2.民权主义:中国同盟会主张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3.民生主义:中国同盟会主张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土地制度的改革,消除贫富差距,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历史意义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民
众觉醒。
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同盟会的革命方略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结语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摘要:
一、前言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革命方略的内容
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
四、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影响
五、结论
正文:
【前言】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 年,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组织。
同盟会以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为奋斗目标,对我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同盟会的革命方略。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同盟会成立后,积极联络各地的反清力量,策划和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清革命活动。
【革命方略的内容】
同盟会的革命方略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方面。
1.民族主义: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
2.民权主义:主张创立民国,实现民主政治。
同盟会主张建立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的政治权利,以取代满清的专制统治。
3.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改善人民的生活。
同盟会关注土地问题,提出土地应该归农民所有,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
【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影响】
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对我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同盟会还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满清政权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结论】
中国同盟会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组织,其革命方略对我国的革命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迈出了民主政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