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到城市到底有多远 高加林、孙少平和陈奂生三人的进城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距离城市到底有多远

——高加林、孙少平和陈奂生三人的进城之路

【摘要】高加林和孙少平是路遥笔下的两个典型的农村青年形象,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他们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厌倦了农村生活,怀揣梦想,渴望走出农村,去城市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虽然也是由农村走向了城市,但他的心理路程却与前两个人有着不大相同的地方。孙少平和高加林是为了人生理想而进城打拼的,他们先跨越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精神沟壑,再去拉近其间的物质距离,而陈奂生则恰恰相反,他是为了实现城市的物质追求,才决定进城寻求解决温饱问题的出路,而他的精神世界依旧与城市相距甚远。

【关键词】人生理想物质追求精神传统奋斗

《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奂生上城》这三篇小说虽然情节各具特色,但却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解放后,新中国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前进过程,人们艰难的走过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等黑暗的年代,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无限的热情与渴望,农村人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摆脱贫困的生活境况,向往城市中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因此,就有了像高加林、孙少平和陈奂生这样由农村走向城市的一群人,他们世世代代生长在农村的土地上,从小就受到了传统保守的农民思想的熏陶,身体里流淌着中国农民勤劳正直的血液。但随着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策的调整,这些人不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心甘情愿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方式去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进城,到城里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双手的劳动来改变过去落后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从而做到从一个农民到一个城里人的人生角色的转变。

一、贫穷成为改变命运的动力

三位主人公高加林、孙少平和陈奂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对于农村那片土地都有着深沉的眷恋,但也正是这片哺育他们成长的乡土给予了他们一个相似的人生起点——贫穷。

高加林虽是家里的独子,但他的父母也是世代的农民,家中的生活也是勉强维持,再加上他的高考落榜又丢了工作,更给这个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带去了一次打击。和高加林一样,孙少平原本的生活也是十分拮据的,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全靠那一方土地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高考落榜后的噩运又把他的生活推向了更深的谷底。而陈奂生则与前两人有着比较大的差别,虽然他也是一个扎根在农村的农民,一直过着贫困的漏斗户的生活,但他没有接触过书本,没有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是一个带有浓重传统思想的旧社会农民。而高加林与孙少平虽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物质生活相对落后,但是他们却在学校的教育中形成了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是一个带有积极进取思想的农民知识分子。

农村,那广阔坦荡的土地塑造了农民勤劳正直的品质,也给予了农民一份安定平凡的生活。但也正是农村,让他们世代禁锢在土地,饱受着贫穷,而这也恰恰成为了他们渴望走向城市的最初的勇气和动力。

二、为了追求新生活而进城奋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但城乡的差距依旧在扩大,特别是在思想精神方面更是相差甚远,所以一些不甘于贫穷一辈子的农民开始寻求改变命运的出路——进城。

像高加林和孙少平那样的农民知识分子,在被大学拒之门外后,既不愿回到农村专心务农,也不甘心只做个乡村教师,于是就通过各种途径进城谋生。高加林依靠着叔叔的关系顺利进城作了通讯员,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孙少平则是经人介绍到城里作了揽工又作了矿工,虽然生活宽裕了些,但超负荷的工作依旧让他每天都苦不堪言。虽然高加林和孙少平的城市生活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同是有着积极进取思想的新型农民,他们不满于祖辈固守土地的生活方式,极力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崭新的城市生活和现代的城市文明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陈奂生的进城经历则与他们两个大不相同,他是在进城卖油绳的时候病倒在了火车站,被路过的吴书记救起,住了一夜的高级招待所。而他在招待所里开始时是小心翼翼,到后来却是肆无忌惮,回村之后又因为这次的进城经历而

被大家吹捧和羡慕。陈奂生进城比起前两个人物就少了许多精神上的意义,他只是单纯的希望进城赚钱贴补家用,并未想到为了以后的人生而奋斗,甚至还把自己的愚昧无知拿出来到处炫耀,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旧社会农民的形象。

三、物质追求与人生理想的距离

高加林和孙少平两个人虽然进城后的命运并不相同,高加林因为事情败露而再次返回了农村,而孙少平则继续留在了城市为生活打拼,但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却是始终未曾改变的。作为拥有着积极进取思想的新型农村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贫穷的物质生活而进城打拼,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去实现人生价值,去满足心灵上精神上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去城市那片更广阔的天空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而陈奂生作为一个思想因循守旧的传统的旧社会农民,长期的坎坷生活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长期受人驱使的地位,又使他形成了目光短浅、愚昧软弱、心胸狭隘、易于满足、善于自我安慰的心理。当实现了一定的物质追求以后,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却十分有限,由于历史的因袭毕竟过于沉重,致使他的思想性格仍呈现出小生产者的特性,这也就是所谓的国民性中的阴暗面。

高加林、孙少平和陈奂生三人的进城之路虽然都充满了困难与坎坷,也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与感悟,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背景下,旧一代与新一代农民对于物质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于精神生活的无限向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农村也逐渐在改变原来的落后面貌,农民也不再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新社会的农村也必然会慢慢赶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到时候,农村距离城市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路遥《人生》

路遥《平凡的世界》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牙运豪《城市情结背后的沉思》

王洛志《艰难的超越——论高加林与孙少平的人生之路》张丽军田录梅《农民陈奂生的精神溯源于当代启示》

崔广宇《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悲剧美》

周正发路宁《论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奋斗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