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淮学院《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2913170222

课程名称:经济学 Economics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48,其中,讲授学时:48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本科)开设学期:第5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经济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为继续学习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并学会运用这些规律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西方国家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内容,掌握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解释经济中的经济问题,批评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为将来继续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准备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引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西方经济学发展。

(二)教学内容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资源稀缺性

1.1.2选择与资源配置

1.1.3资源利用

1.1.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1.2.2实证分析方法

1.2.3实证分析工具

1.3经济学发展简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将初学者引入经济学的思维范式,理解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别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决定;理解需求和供给规律、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需求和供给水平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掌握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掌握利用均衡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2.1需求的基本原理

2.1.1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2.1.2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2.1.3需求定理

2.2供给的基本原理

2.2.1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2.2.2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2.2.3供给定理

2.3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2.3.1均衡价格的决定

2.3.2均衡价格的变动

2.4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4.1弹性的一般含义

2.4.2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点弹性、影响因素

2.4.3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总收入

2.4.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2.4.5供给价格弹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难点:弹性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论(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理解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理解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掌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和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学会运用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3.1 基数效用论

3.1.1效用的概念

3.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1.3消费者均衡

3.1.4消费者剩余

3.2序数效用论

3.2.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2.2边际替代率

3.2.3消费者预算线

3.2.4消费者均衡

3.3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消费者均衡

难点: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生产论(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规模经济原理;了解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原理。

(二)教学内容

4.1短期生产函数

4.1.1生产与生产要素

4.1.2生产函数

4.1.3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4.1.4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1.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2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4.2.1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2.2等产量曲线

4.2.3等成本线

4.2.4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4.2.5扩展线

4.3规模报酬

4.5.1规模报酬递增

4.5.2规模报酬不变

4.5.3规模报酬递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和特征,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

难点:规模报酬、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第五章成本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5.1成本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