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公路路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
• 深挖、高填、陡斜坡路基,旁陡坡的半 山桥,地下采空变形坍陷区的实测地质 剖面,必要时剖面上还应有勘探点进行 控制
• 简易勘探——手段有:静力触探、取土 钻、螺纹钻、坑槽探
取土试验——一般采用端部带取土环刀的手摇 式取土钻进行原状取土,工地实验室完成试验 工作。同一取土孔中的取土深度一般采用 0.5~0.8m,1.2~1.5m,2.0~2.5m, 3.0~3.5m等取样间距控制。土层深度大于 3.5m且土质或岩土界面坡度不能适应路基填、 挖要求时,应报专门性工点勘探,如软基专项 勘察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4:55:19 04:55:1 904:55 12/23/2 020 4:55:19 AM
公路路线工程地质勘察 工作要点
勘察设计院 二0一八年 十一月
汇报内容
一、公路基本构成及常识 二、技术规范 三、与地质勘察相关的专项评估 四、勘察阶段及基本原则、方法 五、公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 六、公路路线地质勘察 七、工程地质地质调绘要点 八、实例分析
一、公路基本构成及常识
• 公路是由桥梁、隧道、涵洞及路基等构 造物连接而成的线状建造物
• 特别说明:大型料场(含取弃土场)必须具有 储量(容量)的测量资料,计算断面实测资料; 当地面地质调查与简易勘探成果不能满足阶段 要求时,应安排专门性筑路材料料场(取、弃 土场)勘察
6.2 策划工作程序
• 总体策划 • 编制项目勘察策划书 • 现场踏勘、核查 • 汇报 • 编制技术指导书与实施细则 备注:实施中可能动态调整
2、路床、上路堤、下路堤 边沟 上边坡、下边坡
二、技术规范
•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 2007) •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1.桥梁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
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次,初勘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详勘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
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
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个勘探点;可溶岩区详勘分两阶段勘探,第一阶段按1孔勘探,第二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孔或逐桩进行勘探。
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
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1)厚层第四系地层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
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
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
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
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倍,且不少于5m。
2)沉积岩地层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
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方案分析
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方案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公路建设是带动各项发展的关键。
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和环境因素,导致公路工程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也对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国有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地质勘探活动,规范其流程和要求。
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现状,深入的探讨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以及对相应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查;内容;方案分析公路建设工程对许多行业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施工地区地形地貌不同,公路建设工程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地质勘探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在公路工程技术方面的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包括以挖探钻探为主的勘探技术和遥感GPS技术作为辅助都极大的降低了地质勘探的难度,提高了勘探结果的准确性。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提高对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准确的获得信息为公路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排除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降低施工和勘探的成本,扩大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
一、公路工程中地质勘探的具体技术(一)挖探在公路建设过程之中,地质勘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提高地质勘察的手段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地质勘查进行资金支持。
进行地质勘察的手段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挖探,挖探一般又分为,坑探和槽探,两者的区别就是通过人工或者是机械来挖掘坑或槽的形式对将要铺设公路的地区进行实际的分析和调查地质情况,根据获得的数据真实的还原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
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挖掘深度不能超过地下水水位,在进行挖探结束以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图片和数据的记录,为后续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1]。
(二)钻探钻探指的是通过钻机进行将钻头深入地下,对钻孔处地层进行分析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
在进行钻探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所进行钻探地区的地质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钻探器械,以及钻孔的直径大小。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要求*******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工程设计项目部*****年*****月一、工程概况********二、勘察的主要依据2.1执行技术标准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7.《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2。
2 参照标准1。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3.《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4。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5。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6。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l0027-2001)7。
《铁路工程物探规程》8。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行业未明确的,执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民建等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三、勘察目的与任务1.初勘是根据工可报告推荐的路线走廊带,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做工程地质比选,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2.根据设计需要,进一步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布设位置。
3.查明路线沿线及各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基本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桥、隧、路堤、路堑等构筑物设置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并对其工程性能作出评价。
4.查明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性质,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处治的合理建议并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1)工作布置参照《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地区性技术规范,工程地质测绘不采用平均布点的方法,主要对不良地质及重要工程构造物部位加密,次要部位、露头好、地质条件简单清楚地段观测点适当放稀。
(2)主要地质技术要求①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2000地形图作为底图,范围为线路轴线两侧300米。
并对隧道洞口作1:500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为洞口前后左右200m。
②各种填图误差应W2mm,具有特殊意义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地面裂缝等可夸大表示。
③基岩应划分到岩性组、段,第四系划分至成因类型,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岩性综合体或岩性类型。
地貌单元以台、谷、洼地、陡崖等微地貌为主要研究对象。
④考虑到该项目勘察比例尺较小,线路较长,观测点密,重复内容较多的特点,在具体调查时用专门性地质卡片或表格填写。
(3)主要调查内容①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对边坡应查明岩层层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以及组合关系与形势。
②查明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成因、规模及影响范围。
③查明土的类型、成因、地层年代、结构特征、物质成分、粒径大小、密实程度等。
④调查冲沟汇水面积和发育状况,如各部位切割深度、纵坡、横断面类型、沟壁稳定坡度、坡高、溯源侵蚀状况。
⑤除收集一般气象资料外,还应调查最大降雨连续时间、强度、出现年份。
⑥查明沿线井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地下水的类型、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⑦对煤线和煤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访问和实地调查,详细查明须家河组含煤地层各煤层(线)厚度、煤质、瓦斯含量、地下水及煤层顶底板特征。
⑧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滑坡、泥石流、陡崖下的危岩的分布、规模、特征。
评价其稳定性与危害性。
提出可行的工程治理方案。
⑨对场地岩溶发育进行调查,查明岩溶发育形态、特征、规模,评价其危害性。
⑩对线位通过区河流的水位、洪水位、流速、流量、汇水区域资料进行收集和调查,尤其重视隧道洞身以上的冲沟和溪沟的调查。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1.桥梁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
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次,初勘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详勘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
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
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个勘探点;可溶岩区详勘分两阶段勘探,第一阶段按1孔勘探,第二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孔或逐桩进行勘探。
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
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1)厚层第四系地层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
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
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
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
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倍,且不少于5m。
2)沉积岩地层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
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方法分析
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内容及方法分析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公路工程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而,我国各个公路工程企业在工程地质勘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企业在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各个企业必须了解并明确公路工程的各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内容及方法,然后尽快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内容;方法1公路工程各阶段地质勘察的具体方法1.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的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特殊地质以及既有建筑物等。
调绘工作沿线路中心“之”字型进行,调绘宽度结合各类工程的影响范围确定。
工程测绘应准确划分工程地质分区界线,覆盖层厚度等,根据测绘情况布置相关勘探。
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重点工程地段,应扩大调绘范围;部分长大隧道、大面积矿区、水文地质排泄水点及采空区可采用1:1万地形图进行大面积工程地质调绘,构造复杂地区(断层破碎带、采空区等)应查明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加强隧道、路堑、陡坡以及花岗岩冲沟等地段的地质调绘,特别是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以及断层、顺层、岩层中的软弱夹层发育情况的地质调查。
1.2挖探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各阶段的地质进行勘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挖探。
所以,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就要保证工程的质量,首先要提高我们对工程勘察中挖探技术的重视力度,还要保证工程对于挖探的资金支持。
在挖探技术中有坑探与槽探,主要是使用人工或者机械设备进行坑槽的开挖,这样可以有利于勘察人员对地质实际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再将分析到的数据与信息及时的反映出地质情况的原状结构。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是指在进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时,根据地质情况的特点和工程需求,合理布置勘察孔洞,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和数据。
布孔原则对于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1.全面性原则:布置孔洞应覆盖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下水、地下施工条件等全部关键要素,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全面准确。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孔设计,可获取地下各个层次的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系统性原则:布孔应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地质剖面。
根据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岩层的变化规律,可以采用平行、交叉等不同的布孔方式,增加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主动性原则:布置孔洞时应倾向于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进行,以发现和研究地质灾害的起源、成因、演化规律等,为灾害防治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疑难问题和争议点应主动布设孔洞,以解决或说明相关问题。
4.代表性原则:布置孔洞时要根据地质的空间变异性和时间变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勘探。
对于岩性、地层、构造等关键地质特征,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变化较大的地段进行勘察,以获得准确的地质参数。
5.经济效益原则:布置孔洞时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情况,合理进行布置,以确保勘察工作的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阶段的工程需求和预算限制,合理安排孔洞的密度和深度,以获得最大的信息收益。
6.工程化原则:布置孔洞应与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相结合,充分考虑施工技术和方法,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对地质条件差的区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7.适时性原则:布置孔洞应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以获取最新的地质信息。
特别是对于施工前勘察,要在施工筹备期内进行,以保证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是通过全面、系统、主动、代表性、经济效益、工程化和适时性等原则,合理布设孔洞,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和数据,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细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高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水平,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使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始终处在可控状态,结合《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规程》,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的总体思路:在工作小组的统一管理下,设计单位承担本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提供合格的产品,对建设单位负责;建设单位对工程地质勘察实施全过程监管。
第三条工程地质勘察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满足各设计阶段需要的勘察技术要求,统一勘察标准,根据技术要求和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勘察大纲、与技术管理细则,控制勘察作业的各个环节,逐项评审、验收勘察成果,提交适用于各设计阶段的勘察报告,提供配合设计的后续服务。
第二章勘察范围第四条本项目地质勘察范围包括:两阶段设计的工程地质调绘、勘探(包括钻探、槽探、坑探、钎探、物探等)、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专题研究、资料分析整理、评价及报告编制等系列工作。
第三章勘察进度管理第六条工程地质勘察进度安排应与各设计阶段进度安排相协调,保证提交地质勘察成果的时间能满足各设计阶段的时间要求。
第七条设计单位应统筹安排各阶段设计和各阶段勘察进度的时间接口,提出工作流程,报建设单位批准。
第八条建设单位可根据勘察进度安排,提出勘察现场监督、技术管理和成果初审的时间安排。
第九条设计单位在勘察进场之前,完成人员、设备的准备、组织等工作,完成勘察进场相关手续的办理,将结果上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审查批准后发出进场指令。
第十条当各阶段设计进度计划调整时,为满足调整后的设计需要,地质勘察进度计划应做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为满足各设计阶段进度需要,在设计单位内部可对勘察进度提出调整要求,自行处理设计进度和勘察进度的接口问题,并建立记录,交建设单位备查。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一般提前 3 天向建设单位申报需批准的事项。
137138第四章勘察质量管理第十三条质量管理包括初勘和详勘阶段外业工作质量和内业工作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篇一:路基等地勘要求地勘要求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建议:一、路线:1、对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或调查,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时可进行地质调查。
地质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沿路线左右两侧的距离不小于200m;调绘比例尺为1:2000.。
2、对路线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进行说明,并对地下水及河水进行有关检测,是否对混凝土具有腐蚀性,进行有关分析评价3、提供1:2000~1:10000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相关调查和试验数据附表及照片。
二、高填方:1、ak7+370~412,bk9+370~478,bk9+621~700三段为本项目的高填方路堤;2、在路线工程调绘上查明高填方的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地貌类型、地形的起伏变化及横向坡度,岩层结构及相关特性,基岩的埋深及起伏变化情况,地基岩土的地基承载力,地表水的分布及水质,地质稳定性。
3、每段高路堤横向勘探断面的数量不得少于1条,每个断面的钻孔或挖探数量(建议采用挖槽法)不得少于1个,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原位测试。
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增加勘探断面。
4、对高填方路段工程地质进行说明,对工程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评估高路堤产生过量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地基失效导致路堤产生滑动的可能性。
5、出图1:2000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100~1:400的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50~1:200的挖探柱状图,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水质分析资料,附图、表及照片。
三、深路堑(深挖方):1、ak4+335~400(最大挖深31.2m),bk9+760~820(最大挖深21.8m),bk13+555~620(最大挖深20.6m)三段为本项目涉及的深路堑。
2、在路线工程地质调绘上查明深挖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查明地貌类型、地形的起伏变化及横向坡度、斜坡的自然稳定状况;斜坡上覆盖层厚度、土质类型、结构、含水状态和密实度;覆盖层与基层接触面的形态特征及起伏变化情况;岩层结构及相关特性岩层层理、节理、断层、软弱夹层等结构面的产状、规模及其倾向路基的情况;地下水的位置、流量及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xx));地表水的分布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路堑的稳定性。
初勘详勘钻孔布置原则
初勘详勘勘探工作量布置规定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承担的公路工程地质初勘、详勘工作,望承担各项目的单位遵照执行。
1、初勘1.1 一般路基勘探工作沿路线进行,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一般布设勘探点的间距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异,控制性勘探点平均间距一般为200m~500m,孔深:细粒土不小于4m,粗粒土不小于2m。
辅助性勘探点的布设与深度可视地形、地质情况确定。
1.2 高路堤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对小于2m~4m的覆盖层应达到基岩面,对于深厚土层应不小于路堤高度并穿过软土层。
⑷高填路段及地质构造处,视需要可采用少量钻孔。
1.3 陡坡路堤⑴控制横断面在路段纵向一般每隔200m设1个,地层变化不大时,可以每500m设1个,但每个工段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勘探深度一般应达到基岩,较厚土层可按照高填路堤规定办理。
⑷为查明陡坡路堤的地层结构,必要时可采用少量技术性钻孔。
1.4 深路堑⑴控制横断面在路线纵向一般每隔100m设1个,根据地层变化可以加密到50m或放宽到200m设1个,或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⑶当所采用的方法未判明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时,应适当增设控制性钻孔。
孔深达到软弱结构面以下或应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以下3m~5m,以判明为止。
1.5 支挡工程⑴在设置支挡工程的轴线上选定控制性横断面,间距每30m~50m设1个,但每处不得少于2个。
⑵每一个控制横断面上,包括露头、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物探等勘探点不得少于2个。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4 地震法勘探(震探)1)测线与测点的布置原则(1)测线应沿桥轴线及其两侧布置,一般不应少于3条;其相互间距和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一般间距陆上为20m~30m,水上为50m~100m;测线长度比规定的勘探范围应大于4个正常检波点。
(2)测线应垂直于构造线走向,当岩层倾角过大或有旁侧波影响时,可布置斜交线。
(3)震探点排列应尽量布置成直线,有困难时可布置成折线,但其折角不宜大于5°,且将折点布置成炮点。
同一排列的震探点应布置在地形起伏不大、地表介质均一的地段上,并应与钻孔、电探点、岩石露头等资料紧密配合。
2)精度要求在较好的条件下,地震界面深度的定量平均相对误差应小于±10%;条件较差时,应小于±20%;确定埋藏地质体平面位置的误差为1~2检波距。
5 声波探测1)测段或测点布置原则(1)测段或测点应根据任务书要求布置在表面平坦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发射点和接受点,根据探测项目的需要,可选在地面或岩体表面,也可选在1~2个钻孔中。
(2)孔间测试时要求孔向平行,如不平行,应准确地实测各孔:方位、倾角、孔口距及孔口连接线方位、高差等。
(3)为工程地质分类和评价,声测孔一般可布成直角线;孔距;一般小于10m,孔深视岩体情况而定。
(4)测定动、静弹性模量对比试验的测孔布置,应考虑便于测:试静弹模面上各种不同方向的岩体波速。
测孔数目、孔距、孔深视;现场情况而定。
2)精度要求(1)时距曲线图,一般应以1∶10和1cm代表50m/s的比例尺绘制。
(2)纵波或横波速度沿测线或孔深变化的曲线图,一般应以1∶20和1cm代表500m/s或1000m/s的比例尺绘制。
(3)振幅沿测线或孔深变化的曲线图比例尺,应根据振幅衰减程度选定。
(4)弹性模量,应根据实测的纵、横波速进行计算;但当横波资料不可靠时,可采用岩块测纵、横波速求泊松比值。
表5.3.4 桥位钻孔数量与深度表②河床中钻孔深度系以河床面高程控制,河岩处孔深应按地面确定;③表列孔深,当地基承载力小时取大值,大时取小值。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理解和应用一、修订工作概况1、本规范的历史沿革第一版是在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86)以及《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 063-85)中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行业技术进展和工程实践经验,依据当时公路设计和建设的需要,制定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由XXX主编、共八个单位16人参编。
XXX于1993年7月9~10日在成都主持召开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大纲审查会,《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初稿)讨论会于1994年6月17~11日在西安召开。
XXX1998年12月23日交公路发(1998)805号“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颁布,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2、“98规范”执行情况:公路工程作为一种线状工程,穿越不同地形地质单元,碰到的岩土类型庞大多样,又涉及路基、桥梁、隧道以及站所修建等多种工程类型,内容繁杂。
相干联的技术标准陆续修订,还有“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因此,98规范在使用中碰到一些问题,例如:《公路土工实验规程》中土的“统一分类”方案和《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类方案若何理解和和谐?一些量化规定若何理解执行?特殊性岩土的品种还不周全;一些勘察、测试方法的逐步普遍使用,原来比较粗略的规定需要明白;目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着重强调,等等。
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意见和建议,有的是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98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有的是对规范的理解问题;还有相关技术进步了,原来还不明确的问题有了结果,都需要对98规范进行修编。
3、本次修订情况XXX[2006]439号“关于下达2006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安排的2006年度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XXX负责《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修订工作,8个单位17个人参编。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原则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原则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原则71.钻孔位置的选择原则钻孔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公路线路的综合性质,如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下水状况等。
应尽量选择集中地质异常、变化明显的区域作为钻孔位置,以获取代表性的地质信息。
2.钻孔数量的确定原则钻孔数量的确定应适当增加,以保证获得足够的地质资料。
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工程规模等因素。
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或存在较大变化的区域,钻孔数量应增加。
3.钻孔间距的确定原则钻孔间距的确定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来选择。
在地质条件变化剧烈的地区,钻孔间距应减小,以保证获取更加准确的地质信息。
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的地区,钻孔间距可以适当增大。
4.钻孔深度的确定原则钻孔深度的确定应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和地质条件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钻孔的深度应超过公路路基的最大幅宽,以保证获取到足够的地质信息。
在地质条件较复杂或存在较大变化的区域,钻孔深度应增加。
5.钻孔斜井的布置原则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河流、湖泊、沼泽地等地区,钻孔可能受到地表水的限制,无法直接垂直钻孔。
此时可以使用斜井进行勘察。
斜井的布置应保证覆盖整个区域,以获得全面的地质信息。
6.钻孔周围环境的影响原则钻孔布置时应考虑钻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在具有重要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区域,钻孔布置应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在离公路线路较近的地方,应注意减少钻孔的数量和深度,以减少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影响。
7.钻孔布置的经济性原则钻孔布置应尽量节约成本,提高勘察效率。
在钻孔数量和位置确定时,应综合考虑地质信息的获取需求和勘察成本的投入。
一般原则是在保证获得足够地质信息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钻孔。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钻孔布置原则的七个方面包括钻孔位置的选择、钻孔数量的确定、钻孔间距的确定、钻孔深度的确定、钻孔斜井的布置、钻孔周围环境的影响、钻孔布置的经济性。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昆明市某市政公路及其综合管廊勘察布孔简析
2.1气象: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
4.2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平面设计简述:综合管廊K0+000米~K6+800米处于设计道路中线下方,设计道路中心和综合管廊中心线重合;综合管廊K6+800米~K8+100米处于设计道路南侧,综合管廊边界与设计道路南侧边线重合。
4.3布孔间距及原则:本次初步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综合管廊和道路的初步设计图,综合管廊断面尺寸有两种,分别为宽10.2米×高度4.1米和宽8.2米×高度4.1米,埋深设计道路标高下7.1米,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第8.3.2条,《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2.1条规定,《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2.7条、4.2.8条。布孔在综合管廊两侧和道路两侧边线位置(距开挖基坑边界2~3倍埋深),取值20米,外侧两排孔布置在道路边线(主要兼顾路基),一排共布置4孔,排间距约为80~130米,局部地段孔间距微调(如在马料河两岸布置2排钻孔)。涉及边坡开挖段(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2.5条~4.2.8条布置钻孔,见图4-1示意图。边坡段共布置30孔,并利用道路路基钻孔。
1.项目概况
本改造工程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起于贵昆路(城区段)小石坝立交,止于黄土坡片区市政道路。
道路总体呈西-东走向,是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纵三横”骨干路网中重要的“一横”,道路全长6806.451m,规划红线宽度52m,拟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8100m,为城市主干道。
浅谈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及注意事项
浅谈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及注意事项******************摘要:随着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公路道路建设投入的成本与关注也越来越大,公路工程的建设利于社会发展,作为有着‘基建狂魔’称号的我国,为了公路工程建设更加完善,针对不同地质运用不同地质勘察要求,完善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地质勘察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注意事项公路工程鲜少是直线架构,蜿蜒曲折总会经过不同的地方,遭遇不同的地质地貌,而不同地方的土质及环境架构也有很大的不同。
故此涉及的地质面貌也出现纷繁的特性差异。
而防范地质灾害同样是我们公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和施工途中的注意事项也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所述,公路工程设计中前期精确有效的地质勘察,对后期公路施工建设起到决定性的成败作用,甚至可以节省后期重复施工所消耗的资金,提高效率。
一、地质勘察涉及到的要点地质勘察和公路工程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保持两者进程的同步是重点。
不同的地质特性造就了不同的技术勘察手段,具体又有以下几种是典型情况:1.勘察隧道地质隧道地质本身就是复杂的代名词,其地理位置及环境本就增大了施工时的困难程度,而前期勘察又必须结合公路工程设计方案中的路线基础,进行选择对应的控制点。
这无疑是难上加难。
所以隧道勘察所得到的相关数据数值,都将成为后期施工建造隧道的参照,针对性对其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设置施工。
当然,如果前期勘察出的隧道地质过于复杂,地质过于特殊比如出现原有地理洞身及洞口这种情况,在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会予以特别关注。
1.勘察筑路条件公路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更加方便,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基于这个初衷有效利用固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以利用达到更加高效的公路工程建设标准,是建设人的目标。
这一点在二级公路修建时,表现的尤为突出。
有效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达到最终的筑路目的,勘察利用缘由的岩层状态、工业废料及其他类别的建筑材料,通过前期地质勘察得出有效分析结论,加以利用减少工程施工的资金损耗,达到更高效的筑路条件和目的。
勘探工作的布置5
在勘探坑孔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该坑孔的目的任务而决定是否终止,切不 能机械地执行原设计的深度。例如,为研究岩石风化分带目的的坑孔,当 遇到新鲜基岩时即可终止。
二、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
(一)
取土器的取土质量,首先取决于取样管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目 前国内外钻孔取土器有贯入式和回转式两大类,其尺寸、规格不 尽相同。以国内主要使用的贯入式取土器来说,有两种规格的取 样管.
1、取样管直径(D)
目前土试样的直径多为50mm或80mm,考虑到边缘的扰动, 相应地宜采用内径(De)为75mm及100mm的取样管。对于饱和 软粘土、湿陷性黄土等某些特殊土类,取样管直径还应更大些。
目前虽已有多种评价土样扰动程度的方法,但在实际工程 中不大可能去对所取土样的扰动程度作详细研究和定量评价, 只能对采取某一级别土样所必须使用的器具和操作方法作出 规定。
土样质量等级划分表
级别 扰动程度
试验内容
Ⅰ
不扰动
土类定名、含水率、密度、压缩 变形、抗剪强度
Ⅱ
轻微扰动 土类定名、含水率、密度
Ⅲ
显著扰动 土类定名、含水率
初期勘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选址和进行可行性研究,对 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进行技术经济 论证和方案比较,满足确定场地方案的要求。由于有若干个建 筑场址的比较方案,勘察范围大。勘探坑孔间距比较大。
当进入到中、后期勘察阶段,要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 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进而对地基基础 设计、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进行计算与评价,以满 足施工设计的要求。此时勘察范围缩小而勘探坑孔增多了,因 而坑孔间距是比较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1.桥梁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
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次,初勘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详勘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
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
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个勘探点;可溶岩区详勘分两阶段勘探,第一阶段按1孔勘探,第二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孔或逐桩进行勘探。
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
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1)厚层第四系地层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
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
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
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
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倍,且不少于5m。
2)沉积岩地层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
桩端地层为全~强风化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8~10m;对持力层为岩层的柱桩基础应钻至弱风化岩层时(或微风化层),应钻至桩尖以下3~5m;扩大基础应钻至强风化承载力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即可。
3)花岗岩及其他火山岩区地层逐墩台进行钻探,当存在风化不均匀或地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钻孔。
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3~5m;扩大基础钻至强风化层即可满足要求。
具球状风化或不均匀风化时,钻至基底或桩尖以下深度应超过当地弱风化~微风化球体直径的2倍(由地质测绘和钻探确定),且不小于10m。
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中的桥孔钻探,应加强标贯(或动探)试验,每次标贯的间距不得大于3m。
4)可溶岩区地层可溶岩地段桥梁:首先各墩台中心布置1孔,根据桥址区揭示岩溶情况及基础类型,溶洞高度1~3m时,应采用梅花形补孔(每墩台增加2~5孔)(施工图勘察阶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实施)。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墩台原则上应按逐桩进行补孔(施工图勘察阶段实施)。
1) 钻孔揭示溶洞高度大于3m;2) 梅花形钻孔中一半以上孔均发现洞高大于1m的溶洞;3) 既有勘探(钻探、物探)揭示,溶洞呈串珠状发育(揭示三处以上(含三处)大于0.5m的溶洞)时。
若附近墩台的岩溶发育时,相邻墩台应根据勘探揭示的岩溶发育程度,考虑逐步适当增加钻孔。
钻孔深度至明挖基础基底以下完整基岩10~15m;桩基础至桩尖以下完整基岩10m,当遇串珠状溶洞时,与桥梁专业共同研究钻孔深度。
高墩、特殊结构、大跨桥梁及岩溶强发育区,勘探深度应会同桥梁专业研究确定。
适宜开展物探工作,且开展物探工作,且经试验有效果时,可适当减少钻探。
5)变质岩区地层原则上按逐墩进行钻探。
岩层差异风化严重、岩性变化大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墩台应适当加密钻孔。
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内3~5m。
每个工点均需布置控制性钻孔,控制性钻孔勘探深度较一般钻孔深5~10m,或钻入弱风化层不小于5m,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且每个工点不宜少于2个。
2.涵洞涵洞勘探点的布置应结合路基工程综合考虑,做到一孔多用,每个涵洞应有勘探点,长轴涵洞(包括人行地道)应沿轴向布置至少2个勘探点,地层情况复杂时适当加密,勘探深度应满足沉降变形计算要求或钻至硬层不少于5m。
一般第四系黏性土地层的孔深满足路基沉降检算要求。
基岩埋深浅时,可采用挖探,基岩埋深大时钻探。
对于跨沟渠的涵洞,应查明沟渠中软弱层及其厚度。
3.路基工程1)路堤平原区地层简单,以黏性土及砂类土为主,勘探孔间距50~100m左右,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沉降计算和工程处理措施的要求,钻探孔深一般不小于15m。
松软及软土地基勘探孔间距50m左右,以钻探为主,地层适宜地段可用触探进行辅助勘探,孔深应根据填土高度确定,满足地基沉降计算要求,细粒土勘探孔深可参照表6-1确定。
填土高度与勘探孔深参考值表6-1填土高度(m) 2 3 4 5 6 7勘探孔深(m) 15 18 22 27 31 35 对低填浅挖地段,查明基床底层的地基是否存在静力触探总贯入阻力Ps<1.5MPa或承载力小于180kPa的土层(半填半挖断面更要重视上述问题)。
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地质横断面间距一般不超过100m左右,而且各个每个工点应确保有地质横断面;当软土、松软土地基连续地段较长,且地层层位变化不大时,可适当加大横断面间距,每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上应布置2~3个勘探测试孔。
选择代表性的松软及软土地基工点布置钻(探)触(探)对比孔,以综合确定合理的地基计算和设计参数。
高路堤、陡坡路堤应按地质横断面布置勘探,且每个工点至少应布置1个地质横断面。
地质横断面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适当加密。
地质横断面宜垂直线路布置,必要时可按基底稳定最不利方向布置,每个地质横断面上的地质勘探点不应少于2~3个。
在设置各类过渡段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查明基底的地质条件,路桥及路隧过渡段上的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应布置1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勘探深度不应小于一般路基的勘探深度。
岩溶发育地区以物探测试贯通,重点异常地段采用钻探进行验证,孔深应钻至路基基底以下10~15m,在此范围内遇溶洞时钻探深度另行研究。
2)路堑路堑勘探应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勘探,勘探点间距根据堑坡高度和地质复杂程度确定,一般50~100m左右,应查明路堑范围地层结构、土石分界面、地质构造、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是否顺层及地下水情况,并布置横断面勘探,横断面间距100~200m,每个路堑宜有横断面,每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上应布置2~3个勘探测试孔。
钻孔深度根据地层岩性的不同,深度宜至路基面以下不小于5m,当基底为硬质岩时可至路基面以下2~3m,遇软弱结构层时应穿过软弱结构面而进入稳定地层3~5m。
可溶岩地区钻孔应达到路肩设计高程以下至少10m,在此范围内遇溶洞时钻探深度另行研究,土质路堑的孔深还应满足土质地基的要求。
当存在地下水时,孔深适当加深,并根据地下水含水层及埋藏情况等布置水文地质试验。
3)路基支挡工程支挡建筑物的两端应布置勘探孔,中间视地质情况及地质复杂程度增加,一般情况下勘探孔间距50~70m,地质情况复杂时每30~50m布置一个勘探点,必要时布置代表性横断面勘探,每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上勘探测试点应不少于2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的宽度应满足工程地质分析、路基稳定性分析和设计需要。
勘探孔深度不小于建筑基底以下5m或满足查明基底地质条件的要求,地层软弱时,穿透软弱层至硬层以下5m。
桩基应至桩底以下5~20m5~10m。
4)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路基(1)岩溶路基原则上按路基路堤中心线或两侧路肩坡脚处平行布置2~3条物探纵测线,站场区等适当加密。
异常地段根据填方高度适当加密测线,并对物探异常位置布置钻探验证,查明岩溶发育状况。
勘探深度:当上覆土层较薄时,一般应钻至灰岩岩面以下10~15m;当上覆土层较厚时,应钻至附加应力相当于自重应力10%的深度处,一般深度不小于25m。
同时结合标贯、动探等原位测试手段查明表层土的工程特性,注意分析岩土分界面附近的地质条件。
必要时进行抽水试验。
岩溶地区路堑地段岩溶勘探,施工图设计阶段时控制性勘探,待施工宜在路基成型后再补充地质勘察工作。
(2)危岩危石及崩塌原则上不进行地质钻探,可适量进行挖探,查明覆盖层厚度、裂隙发育程度和充填特征。
(3)膨胀(岩)土路基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适当挖探,查明地基条件。
一般场地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00m,复杂场地不宜大于50m;每隔200m布置1个横断面;膨胀(岩)土路堑工点勘探横断面间距100m左右,且每个横断面上勘探点不应少于2~3个。
勘探深度:应满足沉降和工程处理的要求,路堤工程一般不小于25m,路堑宜至路基面以下不小于10m;支挡工程勘探深度宜达到支挡建筑物基底以下5m,桩基应至桩底以下5~10m。
4.隧道工程隧道勘探一般采用综合勘探,应加强进出口、浅埋地段、穿越沟谷地段等位置的调查和测绘工作,隧道勘探(含斜井)以物探为主,重点和物探异常地段采用钻探核对验证,并辅以适量的挖探、槽探。
1)勘探布置原则(1)地质条件复杂(岩溶、膨胀岩、煤系、片岩和构造发育等)的隧道宜应采用综合勘探方法。
在洞身和洞口均应布置勘探点;物探工作在既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布设,查明隧道围岩类别、重要地层接触带、断层构造、岩溶发育特点、空间分布状况等。
通过地质测绘及物探资料的综合分析,针对重要的地质界线及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带及重要物探异常等应有采用钻探验证孔控制。
(2)覆盖层及风化层较厚的洞口应布置勘探点,洞身应按不同地貌和地质单元布置勘探孔查明地质条件。
(3)埋深小于100m的较浅隧道或洞身段沟谷较发育的隧道,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埋深较大隧道勘探点的布置应结合地质调查及物探成果确定,原则上钻孔间距不超过500m,。
(4)物理勘探:物探测试全隧贯通,对特长隧道、地质复杂隧道等的重点地段采用两种以上物探方法贯通测试。
地质条件复杂必要时适当加密物探测线或增加横向断面。
2)勘探深度钻孔深度应至设计洞底标高以下3~5m,遇不良地质时,应适当加深。
3)钻孔位置布置单线隧道洞身钻孔应布置在中线外6~8m,左右侧均可交叉布置;双线单洞隧道洞身钻孔应布置在中线左侧6~8m或中线右侧12~15m,钻探验收完毕后及时回填封堵。
4)隧道深孔钻探应在现场调查情况和物探成果基础上,进行专门研究后实施。
(1)隧道深孔分为两类,一类为解决隧道地质结构(如揭示岩层界线、断裂等)而布置,一类为验证重大物探异常而布置,所以深孔必须在详细工程地质调绘及物探的基础上安排,目的在于解决通过地质调绘及物探无法解决的疑难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