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测量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研究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并能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估计物体的长度,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研究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然后进行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教师提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鼓励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然后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尺子放大镜放大,将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即为1毫米。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举例。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千 米 的 认 识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长度的估测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吨的认识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解 决 问 题 列表法
知识点01:毫米的认识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 米作单位。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 2、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都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 是1毫米。 3、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 1厘米=10毫米。
【例13】一辆载重量是5吨的货车,实际载了6000千克的货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没超载
B、超载1吨
C、超载1000吨
先根据1吨=1000千克,将千克转换成吨;再用实际载煤的重 量减去货车的载重量,就是超载的重量。 6000千克=6吨 6-5=1(吨) 一辆载重量是5吨的货车,实际载了6000千克的货物,超载1吨。
【例2】剪刀的长度是( A ) A、4厘米9毫米 B、5厘米9毫米 C、6厘米9毫米
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物体左侧未与直尺的0刻度线对齐,则用 测量结束的刻度-测量开始的刻度。 5厘米9毫米-1厘米=4厘米9毫米
【例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筷子长约20( 厘米 ); 一块橡皮厚20( 毫米 ); 一个小学生的身高是120( 厘米 );
【例18】一共有48人要去公园游玩。 (2)如果租一辆可坐6人的小车8元,租一辆可坐8人的大车10 元,哪个租车方案最省钱?
方案①租8辆小车:8×8=64(元); 方案②租3辆大车和4辆小车: 3×10=30(元),8×4=32(元),30+32=62(元); 方案③租6辆大车:6×10=60(元); 64>62>60 答:租6辆大车最省钱。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实践活动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实践活动总结
这次数学第三单元测量实践活动非常有趣且有意义。

我们学习了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方法,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尺子、天平和容器来进行测量。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配对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测量任务。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尺子来测量长度。

我们把尺子放在物体上,然后读出所测量的长度。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非标准单位来测量长度,如手指、脚步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长度的概念。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重量。

我们用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然后用标准单位“克”来记录测量结果。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非标准单位来估算重量,如重量轻、重和适中。

这让我们更加熟悉了重量的概念。

最后,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容器来测量容量。

我们用量杯和容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并用标准单位“毫升”来记录测量结果。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非标准单位来估算容量,如容量少、多和
适中。

这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容量的概念。

通过这次测量实践活动,我们掌握了测量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测量技能。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标准单位和非标准单位来记录测量结果。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趣和具体,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测量的重要性。

我们期待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第三单元测量

第三单元测量

第三单元测量第三单元《测量》概述:学生在二年级时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主要有“厘米”和“米”、“克”和“千克”。

在本单元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质量单位“吨”。

上述单位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对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千米”和“吨”对他们而言是比较大的、相对抽象的单位,所以在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建立上成了难点。

此外,估测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对学生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一单元的一个重难点。

针对这些学习特点,拟以下教学措施:教学设计中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给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教学过程: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

(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课题:毫米>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第三单元 测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 测量(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测试卷一、填一填。

(39分)1.我们已学的长度单位有()、()、()、()、(),已学的质量单位有()、()、(),其中1千米=()米,1吨=()千克。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小海游了1千米,他游了()个来回。

3.一箱雪梨重25千克,()箱这样的雪梨重1吨。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厘米=()毫米7分米=()厘米2000米=()千米10000千克=()吨1吨300千克=()千克9100米=()千米()米800毫米=()分米30米=()分米()千克=3吨1米2分米=()厘米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长34()高8()载重4()6.小冰用一根长3米的木材做木雕,第一次用了4分米,第二次用了6分米,她一共用了()米。

7.比质量。

(1)()最重,()最轻。

(2)小狗比熊猫轻()千克。

(3)把他们按体重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写动物名称):()<()<()。

8.把78厘米、1米18厘米、8分米、90毫米、30分米、2千米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二、我是小法官。

(每题2分,共12分)1.丽丽的身高是126分米。

()2.50毫米与5分米同样长。

()3.2千克羽毛比2000克石头要轻。

()4.用尺子量一个物体长度,它的一端在尺子的0dm处,另一端在8dm处,这个物体的长度是80厘米。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一般是9000克。

()6.一个乒乓球重5克。

()三、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1.一支粉笔长约()A.1厘米B.1米C.1分米2.一个苹果重约250克,4个同样重的苹果约()A.1千克B.4千克C.800克3.1千克和1千米比较()A.一样重B.无法比较C.1千克重4.一辆汽车载质量5000千克,合()吨。

A.50B.5C.5005.西安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92()A.千米B.米C.分米四、连一连。

(9分)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起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将围绕“测量”这一数学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以及基础的测量技能培养。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天平等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在实践中理解测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长度和质量单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测量任务。

3. 使学生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长度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卷尺、米尺等长度测量工具。

2. 天平等质量测量工具。

3. 各种长度和质量的标准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

4.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实例,引起学生对测量主题的兴趣。

2. 新知讲解:介绍长度和质量单位的概念,讲解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加深对测量单位的理解。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教学重点,包括:- 长度和质量单位及其符号。

- 单位之间的基本转换关系。

-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长度、质量单位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可测量的物品,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转换为相应的单位。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侧重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包括:- 分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操作准确性。

- 评估学生对长度和质量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 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年级数学小报测量第三单元

三年级数学小报测量第三单元

三年级数学小报的测量第三单元通常会涉及长度、质量和面积等基本量的测量。

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计量单位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能够将这些测量结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对这个单元的详细介绍:一、长度单位1. 米(m):最基本的长度单位,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

2. 厘米(cm):1米等于100厘米,用于测量较短的距离。

3. 毫米(mm):1厘米等于10毫米,用于测量非常短的距离。

4. 分米(dm):1米等于10分米,用于测量中等长度的距离。

二、质量单位1. 千克(kg):用于测量一般物体的质量。

2. 克(g):1千克等于1000克,用于测量较轻的物体。

三、面积单位1. 平方米(m²):用于测量较大的面积。

2. 平方厘米(cm²):1平方米等于10000平方厘米,用于测量较小的面积。

3. 平方毫米(mm²):1平方厘米等于100平方毫米,用于测量非常小的面积。

四、测量工具1. 直尺:用于测量直线距离。

2. 卷尺:用于测量曲线或较长距离。

3.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4. 量角器:用于测量角度。

五、实践活动1. 让学生用直尺和卷尺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

2. 组织学生用天平称量水果、文具等物品,了解质量的单位换算。

3. 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六、应用题1. 一本书的长度是20厘米,宽度是15厘米,求这本书的面积。

2. 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50克,10个苹果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七、单元测试通常会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长度、质量和面积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反思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知识。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测量单位,学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将这些测量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 作业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实践:检查学生的实际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差,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可能没有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或者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出现了错误。
(2)单位换算:检查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错误,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可能在计算过程中犯了简单的加减法错误,或者在单位换算时出现了错误。
在测量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1)对单位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2)测量方法的掌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不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尺子、秤等。
(3)量感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对长度、质量、面积等量的感知,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应用。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的应用。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单位换算:给出一些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单位的换算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3)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4)总结归纳: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测量单位和换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2.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预设: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预设:米和厘米。

二、探究新知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学生独立测量并填写学习单,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一样吗?预设1:我量出的长是26厘米……预设2:我量出的宽不到19厘米……预设3: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4)引出毫米的概念。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认识毫米。

【课件出示直尺】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预设:1厘米里有10个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配合演示。

)师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师: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感悟1毫米很短。

)师: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1:玻璃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2:天气预报中降雨量用的毫米作单位。

……4.即时训练,深化认识。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章节复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章节复习练习(含答案)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三单元《测量》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毫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不足1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2.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同直尺的0刻度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数。

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知识点二:分米的认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把大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小单位时,大单位前面是几,就把几的后边加上一个0;把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大单位时,小单位前面有几个十,就是几。

知识点三:千米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通常情况下,测量一段路程或两地间的距离等较长路程时,常用千米(m)作单位,1千米=1000米。

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时,一定要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化成米,要乘进率1000,米化成千米要除以进率1000。

3.估计长度在估测两地之间的长度时,可以先选择一种估测的标准,然后再估测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

4.用估算解决问题知识点四:吨的认识1.认识“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1吨=1000千克,1 t=1000 g。

2.吨与千克的换算(1)将吨转化为千克,要去乘进率1000(即在末尾加上3个0);(2)将千克转化为吨,要去除以进率1000(即在末尾去掉3个0)。

知识点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应该有序地思考,把所有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列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本题2分)(2021·广东佛山市·三年级期末)袋食盐重500克,妈妈买了两袋一共重()。

A.1000千克B.1吨C.1千克D.1千米2.(本题2分)(2021·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整体设计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测量”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量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解决与测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排特点1、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如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估计物体的长度、感受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长度和质量的概念。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选取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如铅笔的长度、火车的长度、大象的体重等,使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知识和技能。

三、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

2、学生能够正确进行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方法,并能正确测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和 1 吨的观念。

2、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二)教学难点1、建立 1 千米和 1 吨的观念。

2、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单元教学方法(一)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人教新课标1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人教新课标1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学会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大小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2. 长度的测量方法3. 测量工具的使用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长度的概念、单位及其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PPT、实物模型等。

学具:直尺、卷尺、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度的概念和单位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

2. 讲解:介绍长度的单位,如厘米、米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第二课时:长度的测量方法1. 讲解:介绍长度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卷尺测量等。

2.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检查和纠正。

第三课时:测量工具的使用1. 讲解:介绍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和卷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练习,互相检查和纠正。

第四课时:实际问题解决1. 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测量知识。

2.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测量练习,如测量桌子长度、比较书本大小等。

3. 交流与讨论:学生分享测量过程和结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板书设计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2. 长度的测量方法3. 测量工具的使用4. 实际问题解决作业设计1.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2. 长度测量练习3. 实际问题解决练习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整体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测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中的“克”和“千克”,在此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能够促进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1.毫米、分米的认识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师: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呢?【学情预设】尺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是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

【学情预设】回顾测量的方法,重点强调从0刻度开始测量。

师:非常好。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用到长度单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学情预设】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学情预设】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比画。

(教师适时指导)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长度知识,为本课毫米教学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课件出示)师:那快拿出你的数学书,尝试进行一下估测吧!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测的,估测的结果是多少。

【学情预设】同桌之间互相说各自的估测结果及方法。

教学提示:学生估测结果差距大的时候,可以提示学生估测时要有一个实际的参照物作为标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成果。

【学情预设】学生会用一定的标准去估计,例如1拃、铅笔的长度或者目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反思1 毫米的认识一课时课后反思1.选择大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中,教师准备了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物品,给学生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

同时把测量的物品都换成实物,为准确的估计提供条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2.重视估测,在测量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通过让学生做估测练习,培养了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及其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自由测量,自主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2 分米的认识一课时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来开展,突出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2.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层次:①从感性的认知困惑中鼓励学生参与。

②从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引导学生参与。

③从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参与。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4.不足:①学生动手测量时,应在课前指导测量方法。

在教学分米部分所用时间过短,学生对分米的认识还没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较小的长度单位这一部分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能让学生理解用较小的长度单位会更精确就更好了。

3 千米的认识一课时课后反思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

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

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三年级上方案第三单元测量

三年级上方案第三单元测量

三年级上方案第三单元测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测量无处不在。

从买衣服时需要知道尺寸,到建造房屋时需要测量长度和宽度,测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学习测量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更是培养他们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的学习方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的长度观念和 1 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使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

(2)知道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1)建立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的长度观念和 1 吨的质量观念。

(2)能在实际情境中,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教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厚度、教室的长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测量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建筑工人测量房屋的长度、裁缝测量布料的尺寸等,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毫米(1)出示一本厚度较薄的书,让学生先估计其厚度,然后用尺子进行测量,发现尺子上的 1 厘米刻度之间还有更小的刻度,引出毫米的概念。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工具的使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如何从厘米换算到米,以及如何准确读取直尺上的刻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测量教室的面积。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改进测量方法以减小误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如何正确使用直尺,特别是在测量曲线或不规则图形时,如何定位和读取刻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处理和解读测量数据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举例解释:在减小测量误差方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需要多次测量,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测量同一物体多次,记录数据并计算平均值,使学生看到误差的减小过程,从而理解其重要性。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长度单位换算、测量工具的使用及其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测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掌握得还不错,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物体来感受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能直观地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测量经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水都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填空(每空2分共46分)
1、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重量单位有()、()、()。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约重4()。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一头大象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3、 3厘米=()毫米 70分米=()米
10千米=()米 4吨=()千克 3厘米5毫米=()毫米 9000千克=( )吨4、在()填上“<”“>”或“=”
2780克()3千克 7米()700厘米
800米()2千米 3吨()3000克
二、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2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5()。

A、克
B、千克
C、吨
5、一吨铁和一吨棉花比较,()。

A、一样重
B、铁比较重
C、无法比较
三、动手操作(4分)
1. 画一条长45毫米的线段。

2. 画一条比1分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解决实际问题。

(40分)
(1)图书馆买来5本一样的书。

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2)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有900千克,梨有2100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6头大象重24吨,平均一头大象重多少吨?
(4)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4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

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