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拼妈 家长主义 的 盛行与母职再造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题库(含答案)
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0世纪0年代后期的()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标准答案:A中国有句俗话“儿子是自己的好”,这反映了()。
A.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B.家庭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C..家庭教育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D.家庭教育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教育标准答案:B妇女怀孕后,_________的需要量增加,要及时补充,否则易贫血。
()A.碘B.锌C.铁D.钙标准答案:C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子亲自体验由于自身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叫()A.榜样示范法B.自然后果法C.暗示提醒法D.批评惩罚法标准答案:B中科院王极盛教授提出的家长教养态度有过分保护、_________、严厉惩罚和温暖民主四类。
A.交往平和B.过分干涉C.懒惰不理D.仆人服务标准答案:B已婚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B.隔代家庭C.联合家庭D.核心家庭标准答案:D儿童情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里和约翰.梅耶于______年提出的。
A.990B.99C.99D.99标准答案:A胚胎发育分化的关键期是妇女受孕后的()A.个月之内B.个月之内D.个月之内标准答案:B“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A.受教育的权利B.生存的权利C.安全的权利D.受尊重的权利标准答案:C许多学者提出了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如儿童学习书面语言丰富词汇的关键期是在()A.0-岁B.-岁C.-8岁D.8-岁标准答案:B人群调查研究表明,胎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与妊娠期营养不良和__________有关。
A.缺铁B.缺钙C.缺碘D.缺锌标准答案:D近三十年,世界上发达国家把“推进终身教育、建立__________”作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新问题的主要途径。
()A.知识社会B.学习社会C.公平社会D.和谐社会标准答案:B对家庭功能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A.社会制度B.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法律标准答案:C以下属于家庭固有的功能的是()A.教育功能B.抚养赡养功能C.娱乐功能D.宗教功能标准答案:B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
科学浪潮与养育焦虑:家庭教育的母职中心化和儿童的命运
科学浪潮与养育焦虑:家庭教育的母职中心化和儿童的命运:科学浪潮带来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焦虑和不安也逐渐增加。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科学浪潮下,家庭教育的母职中心化和儿童的命运,以及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出解决办法。
一、家庭教育的母职中心化母职中心化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扮演主要角色,而父亲却很少参与。
这一现象在过去非常普遍。
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被赋予了更高的社会地位,该为家庭负责,而母亲则应该尽责地照顾家庭。
但随着社会发展,母职中心化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往往承担着太多的责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
这将导致母亲的身心健康问题。
同时,这也会让孩子产生更高的生活压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二、儿童的命运与母职中心化相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儿童的命运议题。
许多家长将孩子的未来寄托在教育上,希望孩子能够够优秀的成绩、从一个科技工作中获得心理满足和经济和稳定,然而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追求的是孩子超越别人的成就,而不是让孩子开心、平静的平凡生活。
同时,科学浪潮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许多人认为,选择好的学科和专业将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
为此,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尽早了解不同专业领域,以便其做出正确的决定。
但这种做法往往不利于孩子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容易使孩子失去选择权,并且不太容易实现他们的个人目标和理想。
三、科学浪潮和养育焦虑家长和孩子的根本问题是养育焦虑。
在科学浪潮下,人们越来越可能感到焦虑和压力,这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养育焦虑可以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或压力,也可以表现为孩子在学习、生活和选择方面的压力。
这种焦虑往往源于家长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外部变化和教育的不确定性。
教育拼妈背后的社会机制-金陵女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拼妈”背后的社会机制在当今,教育“拼妈”已成为中国都市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一方面表现在孩子的教育相继提前,另一方面是家长对教育的高度介入。
而这种介入往往是由妈妈们身先士卒,全力比拼的。
她们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陪读”、课程辅导、搜集各种有关教育信息以及和学校老师保持良好互动之上。
甚至有观点认为,一个家庭的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是由妈妈们的比拼决定。
那么,这一现象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形成教育“拼妈”这一表象背后的社会机制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教育“拼妈”的社会效应教育“拼妈”作为一个逐渐扩散的教育理念以及社会现实,带给我们一系列需谨慎对待的社会效应。
1.教育的母职化与父亲缺席教育要“拼妈”,那爸爸去哪儿了?当教育“拼妈”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时,也就意味着父亲对教育的“缺席”。
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显示,有职业的母亲中52.5%承担了辅导孩子功课的“大部分”或“全部”,而男性这一比例仅为16.4%。
由此可见,父亲的参与度明显偏低。
实证研究显示,父亲也不是全然不参与,但都是间断性或“一时兴起”式的。
然而,父亲缺席也并不表明他们对孩子教育不关心、不介入,他们往往在关键时候出马,比如择校、买学区房、升学填报志愿时。
当教育变成一种家庭投资行为之后,我们看到家庭内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性别分工模式——大多数父亲处于教育投资的决策者地位,而把需要耗时费力的教育介入和课业管理统统交给了母亲。
对于为什么多数父亲会缺席教育,最普遍也是最“合理”的解释就是男人忙于事业,要挣钱养家,因而无暇顾及。
这种性别分工规则背后,是基于男性在职场通常比女性有更好收益和晋升前景的性别差异。
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所指出的,“妇女的时间价值可能是较低的”,但是他没有指出,如果说女性时间价值较低是一个严酷的事实的话,也是职场存在性别歧视所致。
教育的母职化和父亲的教育缺席,看起来是夫妻间基于经济理性的分工,但实际上却导致了教育的失衡。
最新 家庭背景中母亲对子代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精品
家庭背景中母亲对子代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以父母为表征的家庭背景对人们的获得和职业地位及经济收入有着深刻影响。
中国“拼爹”现象的再现既体现了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男权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也体现了长辈的社会地位对子女社会地位的巨大影响。
[1]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分工的细化,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当中,并向“男权”社会提出挑战。
教育职责向家庭延伸的趋势使得子代的培养以及教育更多地依赖于母亲的因素。
“教育拼妈”和父亲在子代教育中的缺席使我们不能忽视,在中国社会经历巨大转型、中国阶层结构重新得以形塑的背后,家庭背景中母亲的因素究竟对中国的教育再生产以及阶层再生产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无疑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假设(一)研究背景1.地位获取模型中女性变量的演变布劳和邓肯在1967年出版的《美国职业结构》一书中,采用递归式(recursive)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个人在代际(父子)和代内的垂直社会流动中受到先赋性(ascribed)因素和后致性(achieved)因素影响的问题。
他们根据有关地位获得的理论假设,以先赋性因素(16岁时父亲的职业地位、教育程度)和自致性因素(年龄在20~64岁的男性,N=20700,被访者的“受教育水平”“初职职业地位”和“目前职业地位”)为自变量,以个人在社会流动中所获得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地位)为因变量,建立同时考虑影响个人地位获得的先赋性因素和后致性因素的统计模型。
该模型结果表明,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教育程度为代表的先赋性因素,对个人当前职业地位变化的解释水平约占影响强度的20%,而后致性因素约占46%,剩余部分是模型未涉及因素的影响。
该模型提出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该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美国男性与其父亲之间的职业地位继承关系,从而导致了女性的缺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性缺场的客观因素是二战后提倡妇女回归家庭,较少女性参加工作。
这是一个拼妈时代,女人读书改变家族拯救民族
这是一个拼妈时代,女人读书改变家族拯救民族这是一个拼妈时代,女人读书改变家族拯救民族在农村很多家庭会明显出现这种现象:母亲是一个文化人,她们家里的每个孩子都会很有礼貌,喜欢读书,乐于上进,而且以后成才的也多。
这个家庭出现学者和名人的机会多,我小时候会在老家发现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在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从小接受母亲的文化熏陶,耳濡目染,就会塑造出一个未来成功者的形象!梁晓声说过一句话: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们的较量。
我私下认为这是一句极其精辟的话。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母亲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对孩子说,将深深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而所有孩子的未来怎样,直接影响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母亲决定一个民族!在著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所著的那本家庭教育经典中的第一节,就引用了福禄培尔这样一句与梁晓声类似的话: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里。
虽说都认为是老卡尔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一个儿子,可他在首篇就肯定了他的妻子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从小时候开始女性就要为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而做准备,她们应该是身体健康、精神纯洁的人,这比其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话一点也不假。
所以母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母亲。
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有其母必有其女。
还有更甚者,在选择对象时,不但看其母亲的为人,还看到外婆那里去了呢,可见其实都知道母亲的作用的。
一个泼辣不讲道理没有修养的母亲是培养不出淑女的,同样,一个知书达理温柔娴慧的母亲她的女儿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个别基因变异的除外。
言传身教,首先母亲就应该是一个具有基本道德素养的女人。
相信我们很多人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就是母亲天天帮老婆婆端洗脚水,这些都被她那小小的儿子看在眼里,当有一天她忙碌一天回到家里时,他的儿子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清脆的风铃声伴着奶声奶气的童音:妈妈,洗脚。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教育原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教育原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向家长介绍园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计划,适宜采取的形式是_____A : 家访B : 开家长会C : 办家长学校D : 教育讲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家长会主要让家长直接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教育要求和孩子在班级里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情况,同时增进家长之间的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经验的交流。
2、单选题提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张的教育家是_____A : 陶行知B : 张雪门C : 福禄贝尔D : 陈鹤琴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福禄贝尔主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强调教育幼儿的时候首先应该教育母亲。
3、单选题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是_____A : 小组活动B : 班集体活动C : 全园活动D : 个别活动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
4、单选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幼儿园教学特点的是_____A : 目的性与强制性B : 企活性与启蒙性C : 游戏性与情境性D : 活动性与参与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活动性与参与性、生活性与启蒙性、游戏性与情境性是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5、单选题华生的“教育万能论”属于_____A : 行为决定论B : 教师决定论C : 环境决定论D : 遗传决定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教育万能论”属于环境决定论。
6、单选题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_____A : 合作精神B : 爱心C : 专业素质D : 丰富的知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7、单选题通过适当的训练使儿童学会自我服务、独立做事、独立思考,这体现了下列哪一原则?_____A : 活动性B : 发展适宜性C : 独立自主性D : 启蒙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教育拼妈?--父母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差异及其影响
2019年第3期(总第291期)NO.3,2019General,No,291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在文明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父母既承当子女的道德教育又传授谋生技能。
而随着社会生产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父母既非专业的教育者,也无法教授孩子所有的知识,因而将教育子女的部分自主权让渡给专业化的学校组织,学校中的教师因其专业资历拥有了教育权。
自此,父母成为家庭教育场所的核心施教者,实施形式松散的非制度化的言传身教;教师则是学校教育场所的施教主体,承担专业性、制度化的学科教育职责。
然而,当代青少年的培养非常复杂,往往依赖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
因此,父母在承担非制度化的道德教育义务之外,还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学校教育,即本文所述的“父母参与子代教育”。
诸多研究发现,父母参与对子女学业表现具有显著影响[1](乔娜,2013;Wilder,2014;Castro et al.,2015)。
然而,以往的研究多将父母视为一个整体来度量其参与程度,却较少考虑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可能在育儿过程中延续,造成父亲和母亲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
事实上,传统的“照顾性”角色使母亲可能较多地介入子代教育,从而造成“教育拼妈”说盛传于互联网和坊间。
但“教育拼妈”作为媒体话语,其是否真实普遍地存在?不妨探析父亲和母亲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差异,根据差异的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解读“教育拼妈”现象。
一、文献回顾“教育拼妈”常见于报纸和新媒体中,主要指在子女接受教育过程中,母亲投入了明显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金一虹等基于媒体报道通过理论思辨认为,时下愈演愈烈的“教育拼妈”现象,既是竞教育“拼妈”?———父母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差异及其影响刘文[摘要]“教育拼妈”说虽近年来盛传于互联网和坊间,然而其是否普遍存在,存在后会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晰。
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母亲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普遍大于父亲,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程度越大。
最新(完美版)申论热点:“家长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错位
申论热点:“家长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错位XX教育【背景链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些奇葩的家庭作业,比如华北某市的一所重点小学布置了一道作业: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
结果家长一查发现这是份清末的报纸,用的是繁体字还用了广东的方言。
云南某高中数学老师解得了方程教得了几何,却解不出一年级儿子的作业。
报道发出了“考孩子还是考父母”的诘问。
【标准表述】[现象分析]《时事画报》是晚清革命派在广州创办的著名文艺刊物。
其内容虽不算佶屈聱牙,但文通意顺地领悟大概,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教育水平的家长来说,难度系数显然不算小,至于孩子,估计只有看热闹的份儿了。
这种家庭作业,何止拼爹拼妈,简直要拼七大姑八大姨。
打着素质作业的旗号,干着为难家长的活儿——这种剑走偏锋式的家庭作业,看似是在创新求变,实际上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只让创新流于表面。
从题海战术走向素质教育,本来是基础教育自我纠偏的一次契机。
遗憾的是,不少素质教育偏重于形式创新,并未遵循教育规律。
一方面体现在过分求新,近乎怪异,比如上述事例。
另一方面是不考虑现实操作难度的“形式主义”。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微信作业”,一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
读拼音、背单词、说感受等等,都能被布置成微信作业。
家长们每天都要给孩子录制语音和视频。
为了完成这种家庭作业,每天要消耗一两个小时,但很多时候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它,对真正的素质教育起效不大。
[影响]对这些变味的“素质作业”,至少会带来三个“后遗症”:一是加剧年轻家长们的“过劳”状态。
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群体基本是各个领域的“四梁八柱”,作业敢于奇葩、敢于脑洞大开,无非是瞄准了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态。
二是奇葩作业会扭曲家长对教育的正确认知,懂教育的家长对其还能辩证看待,而更多不懂教育的家长会误以为这就是孩子该追求的知识。
三是如果家庭作业“量大题难”,超出孩子的认知、消化和解决能力,让孩子不堪重负,以至于为了不因孩子完不成作业而被老师“另眼相看”,迫使家长“越俎代庖”,不但让家庭作业成为负担,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回归教育,端正价值观
回归教育,端正价值观祝秋婵某报社记者采访一些中学生,发现中学生喜欢在自己的校服涂画,其中有些学生在校服上画上自己喜欢的漫画,签上自己最爱的名星的名字,甚至有些学生在自校试笔。
当记者问及原因,这些学生毫无羞愧的说:“校服很便宜呀。
”现在学生怎么了?学校是教学育人神圣的地方,而校服则是象征学生身份的标志,学生怎么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呢?学校回归教育,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刻不容缓。
学生为什么会随意践踏他们的校服?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们到底有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追根溯源,是学生们没有尊敬、热爱他们的校园,而教育者们又是否教育那莘莘学子要热爱母校呢?学校回归教育吧!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弄虚作假、豆腐工程只会在商业等出现吗?不,在教育行业同样会出现。
曾看报看到一间小学为迎接领导调查,便叫学生从家带新花回来,装饰教室。
更甚有一间小学在领导来视查时,为展现其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冒着雨也要求学生表演体操。
学校的这些种种做法无异于给学生传递这种信息,学校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只是为迎合领导,这些做法是变相教学生说谎。
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面子工程”周围,从小就被这氛围感染,难道他们长大后就会做出更大的“面子工程”,而是国家奉公守法的良好公民?而且,学校待他们这般,他们又怎么再会用心爱戴学校、尊爱学校呢?试想,还有多少学校不是在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丢失了学校最初的初衷;试想,还有多少学校为划分等级而让学生分带红领巾或绿领巾呢?学生为教师敬茶,下跪,凿壁偷光自古已有,学校回归到真正教育上,才能真正改变学生乱涂校服这种现象。
“拼爹、拼妈”事件层出不穷,难道只有考上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才是上学的真正内在价值吗?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校服就只有它金钱方面的价值吗?校服背后更多的是知识、象征与尊重。
学校与父母要端正学生的价值观,不要过于功利性和物质化。
要把学生的价值观拨回正道,才可改变学生乱涂乱画校服,不是总以金钱衡量事物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流派
家庭教育的流派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念。
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可以帮助父母和教育者更有效地指导孩子成长。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核心思想。
1. 行为主义家庭教育
行为主义家庭教育是基于行为心理学原理,强调对儿童行为的塑造和改变。
这种流派认为,通过积极的强化和惩罚,可以训练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例如,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给予赞扬或奖励;当孩子表现不佳时,给予纠正或惩罚。
行为主义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和适应能力。
2. 人本主义家庭教育
人本主义家庭教育强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个性、情感和需求。
这种流派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该被允许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家长的角色是提供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潜能。
人本主义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3. 认知主义家庭教育
认知主义家庭教育侧重于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流派认为,通过教授孩子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和决策等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认知主义家庭教育强调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以及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时,父母和教育者应考虑孩子的年龄、个性、兴趣和需求。
同时,也要意识到不同流派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便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
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作者:徐蓓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2014年第02期继“拼爹”之后,“拼妈”一词又浮出水面。
“拼妈”到底拼的是什么?记者为此专访了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教育专家尹建莉女士。
“拼妈”的核心是比拼教育理念记者:有人说,“拼妈”就是比拼妈妈的个人素质,妈妈的个人素质越高,孩子越容易成才。
对此你怎么看?你认为“拼妈”应该比拼什么?尹建莉:“拼妈”是继“拼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拼爹”指的是比拼权力和金钱,比如为孩子安排工作或办一些事情,是贬义词。
而在我看来,“拼妈”则有关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有关子女的幸福感,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拼妈”的核心应该是比拼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手段,而非妈妈的个人学历或社会地位。
现在的家长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
在我看来,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即使有的妈妈学历很高,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
在教育上,一个高学历的破坏者,其破坏性很可能比没学历的家长还大。
多陪孩子不一定是“好妈妈”记者: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妈妈,她们为了多一些时间陪孩子而辞职回家,你认为多陪孩子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吗?尹建莉:对于陪孩子这个问题,我认为第一不要太具象了,不要认为坐在孩子身边就叫陪。
只要孩子天天能见到家长,和父母关系良好,就认为这是好的陪伴。
这是误读。
第二,质量重于数量,和孩子相处时间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陪孩子要放在“用心”上,而不是在“用力”上。
有的家长把“陪”理解成处处看管着孩子,包括写作业也要坐在边上。
其实,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
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于妈妈,内心却并不想听妈妈的话。
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拼妈”要适度,关键在“自拼”
龙源期刊网
“拼妈”要适度,关键在“自拼”
作者:
来源:《中国德育》2019年第18期
本文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母亲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普遍大于父亲,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程度越大。
母亲普遍高参与证实了时下热议的教育“拼妈”现象并非少数人之洞见。
事实上,教育“拼妈”相对于坊间流行的“拼爹”实有进步。
“拼爹”主要是父輩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比拼,其阻碍阶层流动、破坏社会公平,为人们所诟病。
教育“拼妈”的本质是母亲们在子代教育中精力投入的竞争,但也隐含着家庭文化资本的比拼。
然而,在“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优质教育资源靠竞争获得的教育生态下,教育“拼妈”可能会使母亲们已有的源于价值冲突的焦虑叠加增强。
因此,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应杜绝“拼爹”,“拼妈”也要适度,关键还在于用良好的教育理念引导子女“自拼”。
(刘文:《教育“拼妈”?——父母参与子代教育的程度差异及其影响》,《当代教育论坛》2019年第3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汇编)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汇编)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15分)bōli kǒng pànài xīn dòng chátàn chūzhèng míng héng shùlìjíyīlài jìtuō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炼(______)驾(_______)燃(_______)浆(_______)练(______)架(_______)然(_______)桨(______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15分)(_____)(_____)井然(_____)号(_____)令光怪(_____)(_____)(_____)(_____)全非前(_____)后(_____)应接(_____)(_____)(1)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让我的眼睛(_____________)。
(2)大地震让日本的福岛(_____________)。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0分)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即使……也……1. 蝙蝠(______)能在夜里飞行,(______)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______)眼睛,(______)嘴和耳朵。
4.(______)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明亮柔和5.月盘是那样(______),月光是那样(______)。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把提示语放到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
家长制组织名词解释
家长制组织名词解释
家长制组织是一種由家长以及家长聯合會組成的体系。
這種組織專注於支持、增強、促進家庭的價值,並為家庭提供孩子成長和學習的環境。
家长制組織以服務家庭和學校為目標,通過舉辦和設立許多類型,對於學校服務和家庭導師或社區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长制組織以家庭為基礎,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的功能關係,同時注重家庭創造孩子成長和學習的環境。
家庭是孩子擁有可靠的社交網絡的最佳場所,因此,家长制組織從家庭環境開始,為孩子們提供健康的社會規則或倫理規範。
它們尋求幫助孩子和家庭處於良好的身心健康,以巩固評估孩子的健康,同時為家庭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家长制組織的最大好處是,它們可以以多種形式為家庭服務,並確保所有家庭都得到支持。
舉個例子,家长制組織可以通過支持家庭為孩子提供健康的飲食、參與社區活動,以及幫助孩子成為更有價值的成員社會等形式來服務家庭。
同時,它們也為家庭支持提供社會服務,像:諮詢家長對學習發展的投資,資助嚴重殘疾與特殊需要的家庭,及提供指導和資源。
家长制組織的核心目的是幫助該組織所服務的家庭實現健康,安全,以及富有實質教育服務的家庭。
它們致力於改善孩子的學習和社會經驗。
家长制組織致力於理解家庭的環境,並與社區合作,確保家庭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訪問,並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建立自信並開展積極的事業生活。
育儿知识-让妈妈成为教育孩子的CEO
让妈妈成为教育孩子的CEO人们常说母子连心,正是母子之间这种血肉相连的索罗卡亲情关系,让孩子对母亲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感。
母亲是孩子生活中会最重要、最不能取代的角色。
家庭教育中,妈妈才是教育孩子的CEO,一切家庭角色即使要为母亲让位。
有一种美丽的解释叫爸妈,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叫慈爱。
孩子是倒下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孩子是母爱血脉的传承。
人们常说母子连心,就是因为这种血缘关系,让妻子孩子对母亲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感。
母亲是孩子社交生活中最重要、最不能取代的角色。
家庭教育中,妈妈才是教育工作孩子的CEO,一切家庭角色都要为母亲让位。
每个年轻时尚的妈妈都会有女装几个QQ群,比如好运(孕)常伴群、鼠宝宝妈妈群、北京败家妈妈群等。
我也有几个群,由于群主的身份和职业敏感,群里的话题我总是十分关注。
比如最近,我就注意到两个素质教育妈妈小向和小青在隔代教育中的地位差别。
科鞭是合资企业的HR,是既时尚又时髦有思想的年轻妈妈,引领群里的妈妈紧抓孩子的教育权。
小向说:“像我们这种主妇,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本来就少,所以回家后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一块儿和孩子在一起。
我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奶奶亲而不和我亲,我才是教育孩子的CEO。
”“昨天晚上,锐锐告诉奶奶哪个是猎户星座了。
我小妹既高兴又失落,说以后教育孩子全归我管,她以后只当后勤老师就班主任可以了,呵呵。
儿子对我可亲可崇拜了,每天我一回家就围着我南转西,我终于在隔代教育中抢走了教育孩子的绝对主导地位,你们也要努力啊!”大家都非常开心,一边祝贺小向,一边开始着手自己的家庭教育主导地位的争夺。
只有小青悲哀地说:“别说成为教育孩子的CEO了,我连助手都算不上。
婆婆每晚都否定我的观点,几乎弄得宝宝现如今都有点儿看不起我,和我也不亲了。
有一天我让女儿把电视声音调小点儿,因为奶奶在睡觉。
女儿装作没听见,我忍着气教育工作了她几句,她就对我翻白眼,说‘你那么凌晨时分了还玩电脑,我们也没说你什么,我就不能看电视?奶奶都没说我,你管什么’?当时我就想打她,结果奶奶出来了,也白了我一眼:‘孩子看电视也干涉,再说我出电视费好了。
2023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4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是最早显示“中国”两个字。
A.毛公鼎B.后母戊鼎C.何尊D.四羊方尊【答案】 C2、江西诗派是宋代……一祖三宗”是指()A.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B.欧阳修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C.欧阳修王安石晏殊晏几道D.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辛弃疾【答案】 A3、Had he worked harder, he ___________ the exams.A.must have got throughB.would get throughC.would have got throughD.could get through【答案】 C4、如果儿童常常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学,……该生表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是()。
A.欺凌B.网瘾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厌学【答案】 D5、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答案】 C6、已知向量a=(2,1),西b=(x,-2),若a∥b,则a+b等于()。
A.(-2,-1)B.(2,1)C.(3,-1)D.(-3,-1)【答案】 A7、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体育课应为()。
A.2节B.3节C.4节D.5节【答案】 C8、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25%B.50%C.75%D.100%【答案】 B9、 20世纪末,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属于______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C.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答案】 D10、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答案】 B1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三个维度的智力形成的智力因素共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朗所言, 家长自由选择和自由市场的逻辑, 使教育“回 , “一个以社会阶级作为教育组织原则 到原点” 重新进入
⑩。 或教育选择基础的状态 ”
, “家长主义 ” 因制造和不断扩大教育不平等 遭到布 朗等左翼学者的激烈批判 。 布朗指出, 在“家长主义 ” 主 导的教育第三波袭来之时, 所有社会阶级的教育投资都 “有能力的家长 ” 增加了, 但只有 能为孩子购买有优势竞 争力的教育产品, 如那些比工人阶级拥有更多经济和文
金一虹,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
南京 210097 母亲不过是直接行动者 。 需要将这一现象置于全球化的 背景之下分析才能回答个体家庭为什么要进行教 育 比 拼? 1. 全球化催生的 “竞争型教育” 劳德( Lauder ) 等人将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全球性的 “全球化” “个体化” 社会转型概括为 与 两种趋势。 全球化 “熊彼特竞争型国家 ” , 使国家成为 个体化则将个体变成
① 班、 组织同学间的聚会, 甚至要帮老师发表论文 ……”
“拼妈” 将“教育拼妈但“教育拼妈 ” 作为媒体语言, 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而可以成为社会学 研究的对象?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通 过 前 期 实 证 研 究 证 实, 教育拼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都市普遍存在 ② 。 本 “教育拼妈 ” 文将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形成 现象背后的社会机制是什么? 如何从阶层、 阶级和性别 的视角来分析其实质? 教育“拼妈 ” 的兴起, 对家庭性别 分工和母职意识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变 化的趋势如何。
、 “家长主义” 批判: 阶层、 阶级的视角 三
国外一系列研究表明, 在相当普遍的范围内学生的 教育成就与其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⑧ 。 尽管目前 教育尚未能做到为所有阶层的子弟提供同样多的向上流 动机会, 但是起码在未曾开启教育市场化之门前, 平等的 受教育权作为儿童一项基本权利是得到普遍认同的, 教 育公平亦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普遍诉求 。如 1966 年美国著 《科尔曼报告 》 名的 就曾雄心勃勃地期许: 教育要做一件 以往社会从未做到的大事, 就是“解放孩子的潜能, 使他
62
“拼妈 ” : “家长主义” 的盛行与母职再造 教育 的权势和财富, 破坏了社会公平、 阻碍阶层流动, 所以遭 ‘拼妈 ’ 人诟病。而 则是一种个人竞争, 且不是中国独有
瑥 。但是 瑏 , “拼妈” 的现象” 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比
笔者的实证研究中, 教育大多由母亲承担, 父亲也不是全 、 “一时兴起 ” 然不参与, 但都是间断性 式的。一方面多数 父亲缺席教育, 另一方面指责妈妈教育不当却相当普遍 。 家长主义的逻辑是家庭要为教育的失败负责, 而性别化 的家长主义则是母亲应为家庭教育的成败负责 。 2.“教育拼妈 ” : “男主外女主内” 分工的延展 父亲们为什么多数会缺席教育? 最普遍也是最“合 理” 的解释就是男人们要忙于事业, 挣钱养家, 无暇顾及。 37% 网友认为父亲低度参与教育是因 一项网上调查显示, “养家压力大, , 为 男人难兼顾 ” 另有 9% 认为父亲低度参
③ 。 随着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型育要“拼妈 ” 一说盛传于网上和坊间 。 被 近年来, “中国最具影响力时政新闻评论专业网 ” 称为 的“半月谈 — — —家有学童的 网” 也发文称当今已进入了“拼妈时代 ” 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 妈妈不仅要“替孩子做手工作业、
: “家长主义 ” 教育“拼妈” 的 盛行与母职再造
金一虹
摘 要
杨
笛
。“教育拼妈 ” 现象, 是竞争性教育和“家长主义 ” 泛滥的产物 和 当下越演越烈的“教育拼妈 ”
“父亲缺席” “男外女内” “教 并存, 既是 性别分工在教育领域的表现 , 也在对母职及观念意识进行重构 , 加大了 “母职密集化” , 育” 权重, 造成 强化了母职中限制性的一面 。但女性并非完全被动地被定义和被形塑 , 她们在 介入教育的同时, 重新定义着母职, 展现了新母职意识抵抗对主体消解的另一面相 。 关键词 家长主义; 教育妈妈; 母职; 密集母职 C913. 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63 ( 2015 ) 02 - 0061 - 07 南京 210097 ; 杨笛,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讲师
瑏 瑡 。 中国的研究者也指出, 化资本的中产阶级家长 当义
, “隐形 “隐形市场 ” 教育变成 务教育体系外滋生出庞大的 市场” 下 的 竞 逐 之 时, 边缘弱势群体明显处于不利地
瑢 。一些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变成了“富人俱乐部 ” 瑏 , 位 弱 瑣 。人民日报 瑏 “差生” 势群体的家长和 的家长并无话语权
二、 教育为何要比拼? 竞争型教育与“家长主 义” 的滥觞
“拼妈 ” 坊间所说 是指家庭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比拼,
61
2015 年第 2 期 性目标 ④ , 这就使得个体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比拼 ” 变得 格外酷烈。 2. 市场法则的入侵和 “家长主义” 的滥觞 发达国家教育的现代化大多经历过普及教育 、 追求 教育公平的改革历程 。但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 凭 “全球竞争力 ” 借教育必须提升本国 的话语, 市场至上的 新自由主义逻辑逐渐取得了支配性地位, 成为各国教育 改革 的 主 导 思 想。 英 国 的 教 育 与 政 治 经 济 学 家 布 朗 ( Phillip Brown) 分析了英国教育史上曾经历的三波浪潮 后指出: 自 1988 年实行教育改革法案以来, 右翼正以市场 之名, 以个体选择自由、 家长自主择校、 教育效能等说辞, “家长主义 ” ( Parentocracy ) 取代了第二波改革浪潮的 用 “能力主义” ( meritocracy) 取向, 以在教育领域推行私有化 重建。 “家长主义 ” , 所谓 是布朗提出的一个反映政治意识 。“家长主义 ” 形态的社会学概念 与强调机会均等、 能力 “能力主义 ” 导向的 相悖, 在强调教育效能的竞争性话语 “自我选择 ” 、 下, 强调家长 自己负责, 让教育成为依家长 的财富和意愿而非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的体系 ⑤ 。 “家长主义” 细读布朗 的论述, 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 “家长主义 ” 第一 创造了一种以市场化原则为特色的家 长与学校的关系。教育市场化将家长变为教育产出的消 费者, 由他们选择决定孩子要获得怎样的教育 。 但是, 家 长的选择教育产品的能力显然受到他们所属社会阶层 、 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本的限制 。 强调自由竞争显然扩大 了学生的差别, 削弱了教育的公共性和平等的价值取向 。 , “家长主义” 第二 似乎尊重家长的自主选择权, 强调 家长介入教育、 家校联合的教育民主化, 实际上家长对教 — —影 — —大到教育制度, 育— 小到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 — 响甚微, 学校更愿遵循市场原则, 把教育机构当作企业经 营, 与家长进行利益交换 。 “家长主义” , 第三, 凭借 国家重新建立了它与教育的 关系。一方面国家加强了它在对教 育 组 织 和 内 容 的 控 制, 使权力更为集中; 另一方面国家只确保“家长自主选 择” 的主权, 却降低了它在教育选择和结果上的责任 。 总 之, 即使面对教育产出不平等的严酷事实, 政府也无需对 “投资者 ” — — —家长的选 此担责。个人教育的成败应该由 择偏好和介入能力负责 。 “家长主义” 概念揭示了英国教育不平等的再生产和 使这种再生产合法化的机制 。 作为意识形态的“家长主 义” 不仅影响了英国, 美国等国家也都先后经过了择校运 动、 扩充儿童家长的自由选择等教育市场化重建过程 。 布朗所说的“家长主义 ” 迹象也已在我国出现并蔓 延。尽管中国教育部门坚称一向坚持“促进义务教育向 公平、 公正、 均衡的目标发展 ” 的非市场化原则, 但实际市 场原则已成为教育场域中强有力的行动逻辑, 对公共教 育亦形成巨大的侵蚀。 以家长择校为例, 据 21 世纪教育 研究院调查, 在择校寻租最严重的北京市三个教育大区, 2010 年义 务 教 育 阶 段 电 脑 就 近 派 位 入 学 的 比 例 不 到 50% , 其中两所最著名的重点中学是 0 ⑥ , 超过半数的家 庭要通过择校去争夺优质教育资源 。 除了部分拥有权力 “共建生 ” 、 “条子生 、 “缴 ” 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家长, 可以以 、 “推 费生” 等形式进行择校, 其余家长只有走参加培训班 、 优” 特长 生 等 择 优 入 学 之 路, 强烈冲击着教育的公平 性⑦ 。
“全球竞争力 ” 国均为可能丧失 的恐慌所笼罩, 因教育效 能降低而丧失竞争力的危险尤甚, 即使是牢牢占据着教 育领先地位的英美等国也不例外 。如美国 80 年代由总统 里根委托有关部门起草的教育报告的标题即“国家在危 ( A Nation at Risk) 。这一国家危机意识使得教育最 机中” 终和市场化竞争紧紧捆绑在一起 。 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兴起进一步加剧了“基于教育的 “基于文凭的地位竞争 ” 。 中国在上个世纪 社会分化” 和 90 年代后, 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分化, 且社会结构逐渐固 化, 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 。 如果说教育尚能为 , 人提供向上流动的一个制度性“出口 ” 那么无数家庭就 “知识 - 必然会把投资教育、 让子女通过教育竞争在依据 技能” 拉大的阶层分化的社会中实现向上流动作为竞争
瑦 。 和西方自由择校 、 瑏 去打破这种传承 家长介入教育多
“男主外女性主内 ” 缺席教育并存, 是传统 性别分工模式 在今天的延续, 但又有了新的变化。 当教育职责向家庭延伸之时, 家务劳动的内涵和性 质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 尽管家庭中的照顾劳动, 包括照 料学童的生活, 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精细化, 但毕竟是家务劳动的传统组成部分 。 而家长大量介入教 育的要求, 使得管理辅导孩子的课业 、 与学校老师的沟通 交流, 也都进入了家务劳动的范畴 。 尽管介入教育、 课业 管理劳动的智力成分要比照顾性劳动高, 但同样是一种 琐碎、 耗时、 耗费心力, 且无酬、 难以估算其劳动价值的劳 动。 尽管现代家庭的男性越来越多地分担了家务劳动, 但只要女性仍然被视为家庭事务的主要责任者, 母亲承 “顺理成章 ” 担比拼教育的主责就是 的事了。我们的实证 研究显示: 男人们不喜欢为他们认为耗时又不重要的事 浪费时间, 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是能够产生市场价值 的工作和应酬。男人应该保持男性气质也是他们不高兴 在妈妈扎堆的家长委员会 、 家长 QQ 群和培训班现身的理 由。但是男性对孩子教育也不是不关心不介入, 他们往 往要在关键时候出马, 比如择校、 升学填报志愿的时候。 当教育变成一种家庭投资为主的行为之时, 我们看到家 — —父亲大多处于教 庭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性别分工模式 — 育投资的决策者地位, 而把需要大量耗时费力的教育介 入和课业管理统统交给了母亲 。 这 种 性 别 分 工 规 则 背 后, 是基于男性在职场通常比女性有更好的收益和晋升 前景的性别差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用投入产出比较解释家 庭中的两性分工形成的缘由 。 他认为男性因为在市场部 门的投入回报高于家庭部门, 因此他要把大部分劳动时 间花在市场上; 而女性则是投入家庭部门的收益高于她 们在市场部门, 因此她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生育和照料 孩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