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Ⅴ级
5
病情危急,又属紧急抢救手术,生命难以维持 的濒死患者。如主动脉瘤破裂等。
危险因素
如系急诊手术,在评定上述某级前标注 “急”。 1、2级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 醉经过平稳。3级病人麻醉中有一定危险, 麻醉前准备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 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4级病 人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胁, 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是重 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危险因素
手术因素 随着麻醉分级(ASA)的提高,SSI的危险 性增加。手术时间延长与SSI密切相关, ﹥4h的手术与﹤2h的手术相比,前者SSI发 生率是后者的3倍。手术伤口裂开预示患者 营养不良,SSI的危险性增加7倍。急诊手 术与择期手术相比,前者增加SSI的危险度。
危险因素评分
危险因素评分
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75百分位 >75百分位
手术风险分层:将每例手术根据左 边表格评分标准进行分险评估,计 算总分值,手术危险指数等级分为 四级。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 (分钟)
分值
0 1 0 1 0 1
切口清洁度
清洁、清洁污染 污染、感染 切口
NINIS分级 总分 0级 0分 1级 1分 2级 3级 2分 3分
为何监测
目的 1、根据不同的手术风险评估类别与指数,来评价 不同手术风险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建立外 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 2、通过对术后病人感染情况的监测,发现感染病 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 监测某些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 3、评价防控效果,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深部组织的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按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切口浅部 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公累及 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 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 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 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危险因素
麻醉分级(ASA):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 类,于麻醉前将病人分为5级:
危险因素评分 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表)
分级 分值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1 2 3 4 标准 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如全身 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病和贫 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 失工作能力。如重症糖尿病。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 力。
手术再漂亮,发生感染就是一场灾难!
切口种类
切口种类
清洁切口
SSI发生的危险度
1.5%~4.2%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染--感染切口
《10%
10~20% 20~40%
危险因素评分
手术后是否发生感染主要取决3个环节: 1、污染的微生物 2、手术病人 3、操作环节相关因素 SSI—危险性分层与SSI危险性相关的3个独立变量 污染或感染切口 ASA﹥2 手术时间﹥75百分位数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 危险因素评估预防
安远北方医院院感科
为何监测
根据NHSN系统的报告,SSI是第三位最常 见的院内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 14%-16%。在外科患者中,SSI是最常见 的院内感染,占所有院内感染38%。在这 些SSI中,2/3仅是切口感染,1/3涉及内 脏手术或手术进入的腔隙感染。
如何监测
监测内容 基本资料 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 名、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 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手术资料 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 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包括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 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 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手术时间百分位数是按照自己的样本计算出来的 以四分位的概念解决75百分位的问题为简单。计 算的话:样本量*3/4取整即可。也即:75百分位 =样本量*3/4,然后取整数。 举例:SSI目标性监测收集了30份病例登记表,那 手术时间75百分位是多少? 30例:75百分位=30*3/4=22.5,然后取整数为 23,即:你的30例的登记表,手术时间按顺序排 序后,第23例以后的登记表病例危险指数定为1。 前面的病例均定为0就好啦。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经内、有 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 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 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 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 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 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 深部组织感染。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 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 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太、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 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 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 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 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 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 即不确定为Ⅰ类的定为Ⅱ类,以此类推。 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 依据,存在部分医师为使用抗菌药物故意将分类 定为下一类。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 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 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 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 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 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SSI的病原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口咽部手术:草绿色链球菌及厌氧菌; 心脏、脑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金葡菌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脑脊液分流术:可能有类白喉棒状杆菌; 脑外科手术: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 泌尿外科手术:革兰阴性杆菌。
SSI的病原菌
骨科手术:葡萄球菌属、产气英模杆菌等; 头颈部手术: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等; 耳鼻喉科手术: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 厌氧菌。 妇产科手术: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 消化球菌、肠球菌属等的继发感染或混合 感染。 因此,进行SSI的经验性治疗时,应根据感 染部位考虑可能的病原体。
为何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延长病人住院日,增加了再 住院日、病人费用支出,增加了病人的痛 苦,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当存在院内SSI的 外科患者死亡时,77%的死亡与感染有关, 其中大多数(93%)是涉及内脏或手术进 入的腔隙的严重感染。
为何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可控环节较多,通过监测, 及时进行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率。 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可使﹥40%的 术后病人获益。
危险因素
可能影响SSI发生风险的患者及 手术因素 患者因素: 年龄 营养状态 糖尿病 吸烟 肥胖 远隔部位的共存感染 手术切口分类 微生物聚居及群落变化 免疫系统功能变化 术前等待时间
手术因素 刷手时间 皮肤消毒 术前刮除毛发 术前皮肤准备 手术时间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手术间通风 器械消毒不充分 手术部位异物 外科引流 手术技术 止血不彻底 未消灭死腔 组织损伤
如何监测
手术类型的选择 要根据自己医院的情况,应选择手术量大、感染 率相对高的手术,目的是找出感染的原因,采取 措施最终降低感染率。 可以参考以前监测的数据,确定感染高危人群、 高发部位来选择目标进行监测,或感染造成经济 损失大与住院时间长的,不一定要选择手术量最 大的科室的。 选择哪些手术进行监测应该由外科医生和感染控 制人员共同决定。
危险因素评分
中国医院协会
医协会发(2009)7号
关于发布和实施 《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
二00九年二月十三日
危险因素评分
分值分配
手术切口 Ⅰ类切口、Ⅱ类 切口 麻醉分级 手术持续时间 P1、P2 未超出3小时
分值 0分
1分
Ⅲ类切口、Ⅳ类 切口
P3、P4、 超过3小时 P5
ASA评分
Ⅰ、Ⅱ Ⅲ、Ⅳ、Ⅴ
核心预防控制措施
一、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大多数清洁手术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搞菌药物,手术时间﹥75百分 位、ASA评分﹥Ⅱ、清洁-污染和污染手术方考虑预防性使用搞菌药物。 感染手术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根据手术种类、手术部位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以及指南推荐选用 抗菌药物的种类。 3、大多数推荐使用的抗菌药物应切皮前30~60分钟,或麻醉开始时 首次静脉给药,但万古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应切皮前120分钟给药。 4、手术时间﹥3小时面所用抗菌药物又为短效者。或超过所用药物半 衰期的2倍以上,术中应每3小时追加一剂。 5、术中失血量﹥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日分次、足量口服肠道不吸收搞 菌药物即可,不需要提前数日给药。 7、总的预防用药疗程通常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切口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 入手术室,外平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 粘膜上切一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 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手术操 作。《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学》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一部 分。
手术部位感染
皮肤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皮下组织 深部软组织 (筋膜与肌肉) 器官、腔隙
危险因素评分 NNIS规定的各类手术时间的T值
手术分类
腹式子宫切除术
T值(小时)
2
手术分类
膝关节置换术 大肠手术 肢体切除术
T值(小时)
2 3 1
胆管、肝脏和胰脏 4 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冠状动脉搭桥 胃部手术 半髋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2 5 3 1.5 2
长骨骨折切开复位 2 术 小肠手术 血管手术 3 3
目前国内病案首页将手术切口分为0类、Ⅰ类、 Ⅱ类、Ⅲ类4级,但我们监测还是参照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的分类方法。
掌握好手术切口分类
通常易好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 洁)切口的手术,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睾丸鞘 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 肾切除、肺切除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 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 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 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 切口也是Ⅱ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 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如何监测
监测人群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 1、病人入院日期和出院日期不在同一天 (﹥24H) 2、病人接受手术并有手术室缝合的切口。 排除标准 1、门诊手术 2、内窥镜手术
如何监测
监测对象 被选定监测手术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患 者。可以是全部住院手术的患者或部分种 类手术的患者。
切口类型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 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 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 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 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