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2课堂实录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6.2金色的鱼钩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6.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2019)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生:(默读课文,略)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今天是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叫做《金色的鱼钩》。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男孩汤姆,他非常喜欢钓鱼,但是他总是用旧的铁鱼钩,从来没有钓到过一条鱼。
有一天,汤姆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赠送给他一枚金色的鱼钩,希望他能够用它来钓到鱼。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同学说:“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勇气,因为汤姆敢站出来尝试用金色鱼钩来钓鱼。
”还有的同学说:“我学到了感恩,因为汤姆遇到困难时,老人帮助他,汤姆也应该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
”接下来,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于汤姆的情况呢?”同学们思考着,慢慢地有人举手发言。
有同学说:“我和汤姆一样,也非常喜欢钓鱼,但是也从来没有钓到过一条鱼,我该怎么办?”老师耐心地回答:“你可以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或者去图书馆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总有办法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最后,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回顾一下自己在这次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感悟。
我写到:“本次课堂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轻易放弃。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考虑,或者向他人求助,这样或许能找到突破口。
同时,也要感恩身边的人,我们要学会感激别人的帮助。
”写完后,我交给了老师,老师在批改后,给了我一些指导。
这节语文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一些写作技巧和学习方法。
我希望我能够好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上,老师让我们围绕《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展开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例如,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张海报素材,让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宣传海报,表现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
我和同桌一起设计了一张非常精美的海报,通过用色和排版的方法,呈现了故事中汤姆和老人之间的感人情景。
此外,老师还让我们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
在这个练习中,老师要求我们想象自己是小男孩汤姆,给一个想学习钓鱼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引言本文档是针对教学活动《金色的鱼钩》的实录和教学指导。
《金色的鱼钩》是一款基于团队合作的游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有效地沟通、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在进行《金色的鱼钩》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台电脑或平板电脑,安装好游戏软件。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
3.准备游戏指南和教学材料。
4.安排好教学场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活动。
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游戏规则和目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游戏规则和目标。
可以使用投影仪或黑板来展示游戏规则和目标,并向学生解释清楚。
步骤二:组建小组和分配角色根据学生人数,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队长和一些其他角色。
队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整个小组的活动,其他角色负责执行指令和解决问题。
步骤三:开展游戏实践让学生按照角色分工进行游戏实践。
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达到游戏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记录他们的沟通和合作情况。
步骤四:总结和讨论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分析团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以下指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1.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协调合作,分工明确,互相支持。
2.沟通与协调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顺利进行沟通和协调。
3.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成功解决问题。
4.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展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师:为什么这么读?生:我想明白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
谁还读?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阿?生:我想明白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师:透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预设: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预设:出示时代背景师出示课件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理解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能够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资料归纳出来。
《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金色的鱼钩》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课题是什么(生答)本文讲一个小东西,什么东西(鱼钩))(B 板书”鱼钩”)师:你们同意我这句话吗(不同意)为什么?生:1虽然这个鱼钩体积很小,但在课文里,没有它,就不能钩上鱼,小红军就吃不上东西,所以它关系到生命。
2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却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代表着老班长的一种高贵的意义是重大的品质……师:说得真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大家从一个小鱼钩里看到了那么大的意义,说明大家很会学习。
因为它有很大的意义,蕴含着感人的故事,代表着一个人伟大的精神,所以课文上说它是什么鱼钩(金色的)师:(B板书“鱼钩”前加“金色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要带着赞颂和仰慕的情感来读(齐读)师:我看你们已经对课文的总体意义理解得很好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对课文的具体头绪把握得怎么样了,根据课文里说,进了草地不到半个月,一袋干粮就怎么样(吃完了)师:后来有一次在夜晚,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
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后来说大概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你们想一想,他们在草地上大概一共走了多少天(三十多天)师:光说出来的就三十五天了,再加上陆陆续续的大约共有四十天。
这位作者还真会写文章。
要让我写这四十多天,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小说,但是人们看起来恐怕没味。
因为有好多日子,没有特殊的事,也把它写下来,你们想这样写四十天,是一篇好文章吗(不是)师:所以作者在组织材料的时候,很费了一番脑子。
你们想想,作者这样组织材料的意图何在?这可与你将来写作文的方法有关系。
生1:把一些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多,而没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少。
师:第一太笼统,第二听不懂。
这文章里什么叫“有中心的地方”,什么叫“无中心的地方”,你可能心里明白,但没说明白。
生2:把一些有关中心的事例写得很详细,而把与中心没关系的写得很少。
师:第一,你的发言是按照他的思路说的,第二是给他的发言作了一个解释,是不是,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独立思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2)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2)《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
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生:(默读课文,略)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6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生:通过预习我明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什么缘故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生:"鱼钩"前面什么缘故加上"金色"一词?生:课文是如何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1.默读课文并摸索:过草地时老班长同意了什么任务?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如何明白得"上级、保姆、勤务员"的?生:上级确实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明白得,可保姆一样指带小孩的阿姨,什么缘故称老班长为"保姆"?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生:勤务员确实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如何样当勤务员的?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如何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生:(默读课文,略)师:现在说说老班长如何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为了照管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差不多上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那极少的鱼汤坚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人明白。
师:老班长什么缘故不让别人明白他没有吃鱼?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汇总
《金色得鱼钩》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要讲得课题就是什么?生:“金色得鱼钩”。
师:啊,今天讲一个小东西,(板书“鱼钩”)什么东西?生:鱼钩。
师:您们同意我这句话吗?生:不同意。
师:这么小得东西(做一个手势),怎么不同意?生:虽然这个鱼钩体积很小,但在课文里,没有它,就不能钩上鱼,小红军就吃不上东西,所以它关系到生命。
师:很好,您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得理解了。
生: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就是它得意义就是重大得。
生:平常得鱼钩就是钓鱼用得,而这个鱼钩,还含着一个感人得故事。
师:说得真好,蕴含着一个感人得故事。
生:虽然这个鱼钩就是很小得,但就是代表着老班长得一种高贵得品质。
师:很好,大家从一个小鱼钩里瞧到了那么大得意义,说明大家很会学习。
因为它有很大得意义,蕴含着感人得故事,代表着一个人伟大得精神,所以课文上说它就是什么鱼钩?生:金色得鱼钩。
师:(在板书“鱼钩”前加“金色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要带着赞颂与仰慕得情感来读,开始。
生:“金色得鱼钩”。
师:好,我瞧您们已经对课文得总体意义理解得很好了,但我不知道您们对课文得具体头绪把握得怎么样了?根据课文里说,进了草地不到半个月,一袋干粮就怎么样?生:吃完了,就是两袋。
师:后来有一次在夜晚,老班长与小梁谈话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我瞧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
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后来说大概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去。
您们想一想,她们在草地上大概一共走了多少天?生:三十多天。
师:光说出来得就三十五天了,再加上陆陆续续得大约共有四十天。
这位作者还真会写文章。
要让我写这四十多天,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小说,但就是人们瞧起来恐怕没味。
因为有好多日子,没有特殊得事,也把它写下来,您们想这样写四十天,就是一篇好文章吗?生:不就是。
师:所以作者在组织材料得时候,很费了一番脑子。
您们想想,她动得什么脑子?这可与您将来写作文得方法有关系。
生:把一些有中心得地方写得非常多,而没有中心得地方写得非常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师:为什么这么读?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
谁还读?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
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姆,勤务员。
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师:为什么这么读?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
谁还读?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
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姆,勤务员。
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6.2金色的鱼钩_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6.2金色的鱼钩_北师大版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6.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2019)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师:看课题文章重点应该写什么?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生: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二、抓中心句,释疑解难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2.(出示小黑板)"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解疑释惑,发展思维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2.doc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2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
(出示小黑板) 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
(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
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问得细致。
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崇高,自己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己却坐享其成!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长征教学过程: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师:为什么这么读?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
谁还读?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
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姆,勤务员。
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孩子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
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短片,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这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个纪录片,从短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觉得红军过草地非常艰难。
生2:我觉得红军过草地时牺牲巨大。
生3:我觉得草地上条件恶劣,非常危险。
生4:红军过草地时缺少吃的喝的,很不容易。
是啊,红军在草地上历尽了千难万险,茫茫草地上留下了太多战士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过草地有关的故事。
(ppt1)上课!伸出手,和老师来齐写课题。
齐读课题!二、前置作业检查1、课前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你会读吗?(ppt2)三生领读。
(预习的真不错,怪不得我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会学习呢)2、老师还布置了一个题目,(ppt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生展示。
(谁能说的更简洁?)师:概括叙事文章,要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力求简洁明了。
(板书:老班长)三、交流感受深刻的地方老班长为了照顾别人而牺牲了,这多么令我们感动啊。
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ppt4)1、谁先来分享你的感动之处?(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鱼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会正确使用鱼钩。
3.掌握鱼钩的种类和选择。
4.能够正确判断鱼的咬钩信号。
教学重点:1.鱼钩的结构和功能。
2.鱼钩的种类和选择。
教学难点:1.鱼钩的种类和选择。
教学准备:1.板书:鱼钩的结构和功能。
2.课件:鱼钩的种类和选择。
3.实物鱼钩。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分钟)1.引入问题:游泳的鱼要用什么工具接住?2.学生回答:鱼网、渔网。
3.教师解释:游泳的鱼确实需要鱼网或渔网,但是对于钓鱼来说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和鱼有关的工具,就是鱼钩。
步骤二:介绍鱼钩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来展示鱼钩的结构和功能。
2.板书:鱼钩的结构和功能鱼钩的结构:-钩子:用来扎住鱼嘴或鱼身。
-眼子:用来连接钓丝。
-鸬:用来帮助提升鱼钩整体的浮力。
-钓丝:用来连接鱼线。
鱼钩的功能:-抓住鱼嘴或鱼身,实现钓鱼的目的。
步骤三:学习鱼钩的种类和选择(3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来展示鱼钩的种类和选择。
2.再次强调鱼钩的种类和选择的重要性。
3.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鱼钩:-钓鱼的地点:不同水域的鱼需要不同类型的鱼钩。
-钓鱼的鱼种:不同鱼种对鱼钩的要求不同。
-鱼钩的大小:根据目标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鱼钩。
-鱼钩的形状:根据目标鱼的咬钩方式选择合适的鱼钩。
步骤四:实践操作,训练正确使用鱼钩(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鱼钩。
2.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方法,练习正确使用鱼钩。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由学生总结鱼钩的结构和功能。
2.教师进行评价,提供反馈。
拓展活动:1.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钓鱼者如何使用鱼钩。
2.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鱼钩模型。
3.让学生了解鱼钩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发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练习快速阅读,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师:为什么这么读?生:我想明白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
谁还读?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阿?生:我想明白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师:透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预设: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预设:出示时代背景师出示课件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理解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能够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资料归纳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中课堂《金色的鱼钩》第2课时环节一:回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老班长和三位病员在过草地的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困难,了解了老班长用做鱼钩钓鱼的办法来缓解我们缺粮的危机。
我们还重点学习了文章的第6~19段,为了了解老班长隐瞒不吃鱼汤真相的原因,我们先找到了我和老班长之间的几组对话,分析了对话内容的内在关系,用“虽然……但是……因为……”的句式进行了梳理,由此推断出老班长隐瞒真相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明确作者写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环节二:研读课文我们先来阅读课文的第20~22段,思考:老班长此时面对着怎样的困难?面对困难他有怎样的表现?从中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我们依次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此时老班长面对着怎样的困难?我们可以从第20段第1句中“鱼汤特别少,只有小半条猫鱼,飘着一丁点野菜”看出,老班长面对的困难是能找到的食物少得可怜。
我们还可以联系第15段的内容,老班长自己提到找食物的现状“弄点吃的不容易,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我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可见能找到的食物极少,且找起来极为困难。
因此老班长此时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能提供给我们三个人的食物越来越紧张。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有怎样的表现?老班长又是怎么回应的?他这样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请细读课文第21~22段,找出我们和老班长的神态、语言,揣摩老班长这些表现背后的心理活动。
在第21段中,面对食物短缺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我和两个小同志都端着碗喝不下去,尤其是我,因为了解真相,更是不忍心吃下这仅有的一丁点食物。
当看到我们不喝鱼汤时,老班长的表现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甚至用“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这种几乎是命令的口吻,表明在老班长心中,让战士们喝下鱼汤,保持体力、走出草地是必须完成的使命和责任。
于是他显示出严肃的态度,面对知道真相的我不肯喝汤。
老班长还用严厉的口吻暗示道:“小梁,你不要太脆弱!”这句话的背后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我坚强面对困境,保守住秘密,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我的行动来稳定另外两位小同志的情绪,让他们保持走出草地的信心。
当我们吃完鱼汤,老班长又露出了笑意。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课文第20段和第22段写到了老班长的两次笑,这两次笑有何异同呢?很明显,老班长第1次笑是故意装出来的笑。
当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时,他笑着解释:“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两个感叹号让我们感受到老班长说话时遗憾中又带着轻松的语气,仿佛他真的差一点就钓到了大鱼。
尽管当时真实的情形是找食物越来越困难,但是他依然用这样的语气说话,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我们可能存在的忧虑,给予我们希望和信心。
第2次笑是老班长看到我们喝下鱼汤后欣慰的笑容。
通过以上对老班长表现的分析,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老班长怎样的精神品质?无论是老班长的两次笑,还是他对我们严厉命令的话语,都表明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下,老班长为了照顾好三个病员,不计个人得失,用坚定的信念和行动鼓励大家坚持走出草地,体现出他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老班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们终于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
这一路上老班长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但就在这天上午,我们又面对了怎样的情形?请同学们结合第25~26段思考。
这天上午老班长又去钓鱼了,过了好久都没有回来,最后我们发现老班长昏迷在了一个水塘边。
第25段中“昏迷不醒”,表明老班长此刻的身体状态已经是强撑到了极限。
第26段中,我想到过雪山时,很多战士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也表明此刻老班长的生命已经危在旦夕。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有怎样的表现?老班长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细读第26~34段,圈画出我们和老班长表现的语句。
首先看第26段,面对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老班长,我们的表现是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顾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三个人分工明确,要全力挽救老班长的生命。
第27段,通过写我在钓鱼的时候心里不停地念叨,以及因钓不到鱼而感到失望,体现出我渴望挽救老班长生命的急切心理。
然而第28段中,“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却是这样说的:“小梁,别浪费东西了。
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我……我不行啦”这一句中的省略号,写出了老班长当时虚弱无力、奄奄一息的生命状态。
“别浪费东西了……你们吃吧!”是他深知自身的处境,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于是直接拒绝了喝鱼汤。
从老班长的语言中,我们还能提炼出他拒绝的原因——“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从感叹号和“一定要”能看出他态度的坚决,他希望我们在食物短缺的严峻形势下能顺利走出草地。
再看另一组我们和老班长的表现。
第29段,当我面对老班长的拒绝继续说,“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老班长又一次拒绝了,他的回应是“不,你们吃吧”。
他再次拒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老班长是这样说的,“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一定”这个词和句末的感叹号表明了他内心强烈的愿望,其中“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看你们都瘦得……”,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老班长的话没有说完,其中暗含了他对自己还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愧疚。
由此可见,老班长拒绝喝鱼汤是因为同志们依然处在粮食短缺的困境中。
他把党交给的任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他希望把机会留给同志们,让他们顺利地走出草地。
由此,我们可以用“虽然……但是……因为……”的句式来梳理一下这两组表现的内容:虽然我把鱼汤送到奄奄一息的老班长嘴边,但是他却拒绝吃。
虽然我坚持让老班长吃,并且说抬也要抬他出去,但是他又一次拒绝了,因为他始终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要让三位病员顺利走出草地。
在老班长的这两组表现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老班长怎样的精神品质?在弥留之际,老班长把珍贵的粮食留给了我们,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我们,他内心始终想着的是党交给他的任务,想着的是我们能顺利走出草地,体现了他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我们把老班长的话朗读一遍,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回顾这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先找到了老班长在临终之际的几处表现,主要关注了他的语言,分析了我的表现和老班长表现的内在关系,并用“虽然……但是……因为……”的句式对内容进行了梳理,由此推断出老班长临终前拒绝喝鱼汤的原因,再次感受到了老班长对病员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受到了他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环节三:梳理“我”的情感变化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不断展现出来,而文中我对老班长的情感也在不断变化着。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我对老班长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圈画出体现我情感变化的句子,梳理我对老班长精神的认识过程。
我们分别在课文第3、5、8、19、21、34段中找到了体现我情感变化的句子。
首先在第3段中,我看到老班长因为没有粮食给我们吃而合不拢眼日渐消瘦时,我对老班长非常担忧。
第5段中,老班长用钓鱼的方法缓解了我们的粮食危机,可是我对老班长不吃鱼的行为产生了疑问。
第8段中,当我发现老班长只嚼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时,我感觉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写出我因老班长的无私而感动,又写出我极度的难过和揪心。
第19段,当我听完老班长坦言自己准备食物的艰辛后,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泪水既因为我被他那种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所打动,同时也因为对老班长的满心担忧。
第21段,起初不愿喝下鱼汤的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说的“小梁,你不要太脆弱”这句话的分量,决定接受老班长的要求,掩饰真相。
尽管如此,我的内心还是痛苦的,因为只有我知道老班长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维系着三位战士的生命。
课文的最后一段,我小心地收藏起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准备将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此时的我对老班长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老班长在危难之际做出的自我牺牲,认同老班长对完成党的任务的坚定执着,懂得了老班长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更要继承老班长身上那种崇高的革命精神,让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在子孙后代身上不断传承下去。
通过写我对老班长情感变化的句子,反映了我对老班长精神的认识过程。
老班长对党交给他的任务充满信念,对随行同志的关心细致入微。
在充满危机与苦难的处境下,他所展现出的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环节四:理解标题的含义学完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思考以下问题:文章标题是“金色的鱼钩”,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呢?文章结尾说到的,鱼钩上闪烁的金色光芒指的又是什么呢?请圈画出文中写到鱼钩的段落,分析标题的含义。
我们在第4段和第34段找到写鱼钩的内容。
从第4段的叙述中,我们知道这枚用缝衣针改制而成的鱼钩,是老班长在我们无粮可食的情况下,缓解生存危机的重要工具,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再看第34段,既然是缝衣针改制而成的,那么金色光芒理应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现实角度来理解金色光芒,我们要深入思考,一枚普通的鱼钩闪耀着光芒,其实是象征一位平凡的红军老战士,身上闪耀着崇高的精神品质。
这金色光芒就是老班长身上那种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从我将这枚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想要将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后人瞻仰这一系列的行为和想法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我对老班长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文章用“金色的鱼钩”作为标题,既象征着老班长的革命精神,又强烈地表达了对老班长崇高品质的赞美,而这也正是作者写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情感。
金色鱼钩所闪耀的光芒,将会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激励着他们缅怀历史,勇敢向前。
环节五:课堂总结最后,我们回顾一下《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
首先,我们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接着,借助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梳理了文章的思路,把文章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在分析每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先找到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表现,主要关注了人物的语言,梳理了人物表现的内在关系,由此推断出老班长在特定情形下由此表现的原因,最终推断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之后,我们梳理了我对老班长精神的认识过程,作者通过写我对老班长认识变化的过程,将老班长身上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表现得更为深刻,打动人心。
最后,我们品读了“金色的鱼钩”这一标题的深刻内涵,同时解答了学习本文的核心问题——作者写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作者写这个故事要表达的就是对老班长这位红军战士崇高品质的敬佩和赞美。
环节六:布置作业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