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阅读经典诗文,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经典诗文,提升语文素养阅读经典诗文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典诗文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们不仅蕴含了优美的语言,还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阅读经典诗文,我们可以开拓视野,丰富词汇,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文化修养。
阅读经典诗文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
经典诗文中的描写与表达方式常常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能够让我们窥见不同的世界和观点。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运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读者仿佛能够置身感受到诗人的思考与叹息。
通过阅读这样的经典诗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阅读经典诗文有助于丰富词汇。
经典诗文中的词汇常常优雅精炼,用词准确而富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经典诗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大量高质量的词汇,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学习运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经典诗文中的词语往往有多种意义和引申,通过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经典诗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经典诗文中的语言运用常常充满美感和节奏感,能够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这些经典诗文,我们可以培养对美感的敏感度,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经典诗文中的意象和象征常常富有深意,需要我们通过细读和思考来理解和品味。
这样的阅读习惯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培养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阅读经典诗文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修养。
经典诗文常常是一个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体现,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和了解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通过阅读唐诗宋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通过欣赏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样的阅读经历可以帮助我们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培养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诵读经典古诗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文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民族精神以及审美情趣,应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元的诗词歌赋活动,给予学生情感体验。
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努力将课内、外的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素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将课内、外的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一、激趣诵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被经典古诗文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教师应精心设计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2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
实践证明,学生们的诵读热情一天天增长,“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
二、在诵读中感受美(一)在古诗文诵读中发现自然美很多写景古诗文都是作者游览于此而诗兴大发,一挥而就的。
一首诗、一篇写景顾问,即为一幅画,读这样的诗,不亚于游览于湖光山色之中,自然会有心旷神怡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自然留于心中。
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学这首诗,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与画面融为一体,不仅能充分理解诗的内容,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诵读经典唐诗营造书香校园工作方案(3篇)
诵读经典唐诗营造书香校园工作方案唐诗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奇葩。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唐诗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审美享受。
作为___人,更应去感受其永恒的艺术___力。
活动理念:以人为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活动目的:师生全员参加,全情投入,使唐诗之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形成一支强大而有声有势的诵读队伍,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活动过程:(一)启动:(___月份)1、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诵读唐诗氛围,让学生明白诵读的益处。
2、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宣读一些唐诗名篇,介绍有关诗人读书吟诗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教师向学生发出倡议,积极宣传“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倡导学生诵读唐诗。
(注:标语有:“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唐诗伴我行”、“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学生建立唐诗文吟诵本,吟诵本上要有目录设制,有背会唐诗内容。
学校为学生推荐书有《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唐诗三百首》。
)(二)实施:(4——___月份)1、营造特色班级氛围: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制定相应的制度、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督促、激励学生积极诵读唐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每人都要有一本《唐诗三百首》。
2、确立专门的读书时间,广泛开展“走近经典”诵读活动。
:1)班主任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读诵计划;2)上好每天的班级特色活动课,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诵读活动的指导;3)坚持“一诵三读”活动。
“一诵”即每课前三分钟唐诗背诵活动;“三读”(即早读、午读、晚读),每天早7:30—7:50为学生诵读时间,本时间内教师必须坚守岗位,指导、检查学生诵读情况。
每天最后一个自习为学生诵读唐诗素养活动时间,对所学唐诗加以巩固。
每天中午写字时间以当天所背诵古诗为内容,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案例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国学经典》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经典的教育活动是现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形式,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案例过程】片段一:老师: 一篇《大学》拉开了我们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帷幕,大家都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和文言文,今天我们就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积累.老师: 谁先来。
带上你们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积累。
学生: 我们小组对-----李煜的诗词比较感兴趣,现在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李煜的《虞美人》,老师: 给你放点音乐,古诗文的朗诵离不开音乐,有了音乐就有了独特的意境。
学生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师: 好,通过她的朗诵,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似乎都有一丝忧伤在慢慢流动,还有哪个小组。
学生: 我们小组非常喜欢岳飞的《满江红》,对他情有独钟,下来我为大家朗诵一下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士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老师:饥餐胡腐肉,渴饮匈奴血,这是中华男儿的真真情骨。
学生: 我们小组对孟子《鱼,我所欲也》很感兴趣,下来我给大家朗诵。
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以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老师: 朗诵的很有古文言文的韵味,下来哪一组。
学生: 我们小组对孟子《鱼,我所欲也》有些研究,下来我来朗诵大家交流一下,《鱼,我所欲也》它的作者是孟子,孟子名珂,鲁国邹邑人,他不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让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让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一直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重要。
因为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能更好地领略诗文的美,感受诗文的魅力,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认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诵读经典诗文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领略中华经典诗文的魅力。
一、挖掘诗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诵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诗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内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并通过讲解和解读诗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诵读和领悟诗文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感受到诗文的内涵和意境,提高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在学习唐诗宋词时,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内涵,然后通过朗读或让学生自主诵读的方式,让学生领略诗文的魅力,激发对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创设情境,提升诵读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各种氛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表现。
通过音乐、绘画、戏剧等方式,来创设适合诵读的情境。
通过播放适合诵读的音乐,配合绘画和戏剧的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表现。
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诵读表现,提升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表现能力。
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诵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也可以成为语文诵读教学的辅助工具。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和移动智能设备等手段,来拓展诵读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认识。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播放诗词朗诵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更深的领悟和体会。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和移动智能设备,让学生在课堂外随时随地学习和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进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风采,提高诵读技巧和表现能力。
诵读中华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中华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摘要】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丰富文化储备,提升思维水平,在感受中华语言魅力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培养孩子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具文化气质。
【关键词】诵读;经典诗文;文化储备;思维水平;语言魅力;审美能力“新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段)”。
由此我们认识到,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传承传统文化,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只有生长在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才能培育出真正的民族气质,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后劲。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儒雅,更具文化气质。
如果我们能利用初中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少年,那么,必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文化基础,也必将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一、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学生文化储备我们在教学中顺应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吟诵。
巧妙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特别是开展“课前一吟”,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时间,见缝插针,积少成多地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当然,我们不能贪多,不能性急,要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 : 经典 诗 文
语文素养
提 高方 法
我 国 是一 个 有 着 五 千 年 灿 烂 文 化 的文 明古 国 。 在 这 五 千 年的文明史中 , 古 诗 文 是 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 精 髓 . 是 中 华 民 族 人 文 精 神 的 结 晶 。经 典 诗 文不 仅 内涵 丰 富 , 意境高远 , 而 且 语 言 凝练 , 蕴 含 深 刻 的哲 理 。解 读 传 承 经 典 诗 文 , 就 意 味 着 解 读 和 传 承 中华 民族 的 精 神 和 品 格 ;把 这些 语 言 文 化 的 精 髓 传 递 给 学 生 ,也 就 意 味着 在学 生 心 灵 的 田园 里播 下 了 一 粒 粒 传 统 文 化的种子 , 让 学 生 拥 有 了 中 国灵 魂 、 拥 有 了 民 族 品 格 。而 从 现 状 看 ,民 族 文 化 却 在 失 落 。 农 村 学 生 对 我 国 传 统 文 化 知 之 甚 少。 在 中 国传 承 几 千 年 的 传统 文化 面临 断 层 。 如何 把 传 统 文 化 中 的精 华 继 承 下 来 并 有 所 创 造 和 发 展 ,让 古 老 的 中华 民族 始 终 保 持 鲜 明 的 个 性 和 独 特 的 文 化 品 格 ,是 当 代 教 育 者 义 不 容 辞 的历 史 责 任 , 更 是 初 中 语 文 教 师 的 责任 。 在现实生 活中 , 读 书对一个人 的影响 , 不仅是 知识辅 导 。 更 是 成 长 的营 养 。 学 生 的 健 康 成 长需 要 健 康 的阅 读 。 从 诵 读 中 我 们 可 以 学 习 前 人 的精 心 构 思 、 谋 篇布局 、 恰 当的表达 、 优 美 的语 言 、 独 到 的见 解 , 可 以积 累写 作 的 素 材 。 鉴 于 以上 认识 , 我 开 展 了《 经 典 诵 读 与 中学 生 语 文 素 养 提 高 的研 究 》 课题研究 。
品味诵读经典,提高语文素养
邵春 玉
在对经典诗文的不 断深入学习中 ,我越来越认识 到 , 经 典诵读是人文教育 的良好载体 , 应该把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 来, 让那阵阵浓郁 的经典书香伴 随孩子们 的童年 。 在教学实 践中, 我 是 这 样 引 领孩 子 们 进 行 经典 诗 文 诵读 的 。
一
三、 结合 所 学 课 程 。 进 行 知识 拓 展 如, 四年 级 上 册 的第 3课 是 “ 古诗两首” , 选 编 刘 禹锡 的
《 望 洞庭 》 和李 白的《 峨眉山月歌》 这 两首 描写祖 国大好 河山 的诗词 。 有 一 道选 做 题 : 我 还 会 背 别 的描 写 山 水 风 光 的 古 诗 词。 那就可以抓住这个题材进行有趣 的诵读活动 , 让学生寻
二、 品析 诵 读 , 尊重 个 性 化理 解
是张继的《 枫 桥夜 泊》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 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 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脍 炙人 口的经典之作 , 诗中有景有情 , 情景交融。 在教学这两首 古诗的时候 ,我把经典解读和小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
白云 深 处 有 人 家 。 停 车 坐 爱 枫林 晚 ,Βιβλιοθήκη 霜 叶红 于二 月花 。 ” 一 首
学生说一说从 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从而为学生养成 良好 的阅
读 习惯打下基础 。 最后 , 由学生合作表演成语故事 。 他们积极 性很高 , 表演欲望强烈 。 表演 的过程正是对成语 的理解过程 , 这样不但展示 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 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
感、 人文精神也绝非教师能分析清楚的。 同时 , 古典诗文 中大 都是文质兼美 的精 品 , 其深邃的蕴意 , 常使诗文言 已尽而意 无穷。 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 让学生 自主阅读 ,
诵国学经典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文
诵国学经典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诵国学经典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文】大家好,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小明。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学习国学经典对我的影响和感受。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听爷爷给我讲一些古人的故事和名言。
爷爷说,古人的智慧就藏在那些千年传承下来的经典著作里。
后来在学校里,老师也开设了国学课程,让我们学习诵读一些选自《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着作的篇章。
一开始我觉得很枯燥,因为里面有很多生僻字和陌生的说法。
可是渐渐地,我被这些经典名句的智慧和内涵给折服了。
比如《弟子规》里"人不贫贱,自乐其心不求荣华富贵"的意思是,一个人贫穷或地位低下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知足乐天的心。
我们应该像古人一样,活出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操守,而不是去攀比贪图名利。
这句话启发了我,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事的道理,不该被外物所迷惑,要追求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再比如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人生来都是善良的。
虽然这只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它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不被世俗所污染。
明白这层道理后,我在处理人际交往时就会更加宽容谅解别人,用善意来看待他人的行为。
除了这些箴言警句外,国学经典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高尚事迹。
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就教育我们要"有教于人,无分贵贱贫富"。
大家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另如"鸱夷子六子"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做人切忌刚愎自用。
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的价值观和品德有了很大提升。
我更加明白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懂得了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集体。
我觉得这些都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家里,我会更加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我懂得了珍惜学习机会、努力上进;在社会中,我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面对自然,我更加热爱家园、珍惜资源。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媒介,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诵读经典作品,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诵读经典,能够让学生在古典文学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锤炼意志,提高语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诵读经典的意义、方法和实践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诵读经典的意义1.启发学生语感诵读经典作品能够启发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美文、诗词等,让学生在朗朗诵读中感受节奏、韵律、音韵等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接触到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经典作品是历代文人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在古文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情感的丰富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4.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诵读经典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模仿和吸收其中的优秀成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精心选择经典作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可以选择一些简洁朴实、情感真挚的诗词、散文,也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
2.注重声韵和节奏诵读经典作品时,要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提升语感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朗读教师要给学生示范朗读,并引导学生从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背诵鼓励学生背诵些短小精悍、意蕴丰富的经典诗文,让学生通过背诵牢记经典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5.进行文学赏析在诵读经典作品的教师可进行对作品的深入解读,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诵读经典心得体会(15篇)
诵读经典心得体会(15篇)诵读经典心得体会1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
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
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自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经典诵读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增强了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
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
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年多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引导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引 导 经 典 诵 读 ,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董 顺 心
( 河 间 市第 四实 验 小 学 , 河北 河间 摘 要: 在 语 文课 堂 教 学 中 , 可 适 当进 行 经 典 美文 阅读 , 弥补 当今 语 文教 学 中存 在 的 不足 , 优化语文课堂教 学, 从 而 感 悟、 积 累 经典 文 化 。 对学生进行 品德和 审美方面的教 育 . 促 进 0 6 2 4 5 0 )
中所选 入的古诗文均 为凝聚精华 , 脍炙人 口 , 世代流传 的 , 有 着 不 可 磨 灭 的 生 命 力 和 不 可 抗 拒 的魅 力 的 经 典 诗 词 篇 章 , 它 们 是 文 化 精 神 极 为深 刻 、 极有 特层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 、 道德 理 想 、 人 生 追 求 以
及 对 世 界 感 知 的 方 式 和 审 美情 趣 。 开 展 经 典 诵 读 对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的意 义 《 语文课程标准 》 指 出: “ 培 养 学 生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和健 康 的审美情趣 , 形 成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和 积极 的人 生 态 度 , 是 语 文 教 育 的重 要 内 容 , 不 应 把 它 们 当做 外 在 附 加 的任 务 。 应 该 注 重 熏 陶感染 。 潜移默化 . 把 这些 内容 贯 穿 于 日常 的 教 学 过 程 之 中 。” 显然 , 在语文 教学 中, 培养人文素质 的基本途径 是“ 贯穿 于 日 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 基 本 方法 是 “ 熏 陶感 染 , 潜移默化” 。 古 诗 有“ 只 可意 会 . 不可言传” 的 意 境美 . 这 种 意 境 美 最 好 的 表 现 方 式, 是通过激发学 生的想象力 , 使诗情 画意尽在 学生脑海 中 。 只有有感情地诵读 。 才 能 体 会 出诗 的 真 味 。 二、 读 出作 品的 独 特 神 韵 。 领 略 古 诗 文 独 特 的 魅 力 古诗文有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 特别 是 古典 诗 词 , 词 句 匀 称工整 . 音节铿锵鲜 明, 特别 适 合 诵 读 。 作为一种学 习、 鉴 赏 的 方 法 .吟 诵 对 学 生 理 解 和 继 承 优 秀 文 化 ,提 高 阅 读 和 写作 能 力。 至 今 仍 有 积 极 的作 用 。指 导学 生 朗读 时 按 诗 歌 节 奏 “ 摇 头 晃脑 ” 一番 ; 背 诵 时则 闭 上 眼 睛 , 在 摇 摇 晃 晃 中体 味 诗 歌 的情 感 底蕴 及生 命 内 涵 。 感 受 诗 歌 鲜 明 的节 奏 感 和 韵 律 美 。 充分 体 会文思 、 文理 、 文情 、 文气 , 产生共鸣 , 达 到愉 悦 的 审美 享 受 , 激 发 对诗 歌 乃 至语 文 的 兴趣 。 如 《 泊船瓜洲》 中的“ 一水 ” “ 只隔” “ 又绿 ” “ 何时还 ” 等. 都 表 达 了 一种 浓 烈 的思 乡情 ,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通 过 品读 理 解 , 进一 步体 会 到 诗 人 思 乡 心切 的 心 情 。 此时 , 再 通 过 声 情 并 茂 的 朗读 与 诗 人 产 生 共 鸣 , 这诗与情 、 情 与境 的 交融 , 是 古 诗 教 学 的最 高境 界 , 能 使 学 生 领 略 到 古 诗 词 独 特 的 艺术 魅 力 。 学生吟诵诗文 , 抑扬顿挫 , 韵味无穷 , 不仅 可 以感受到汉语 言的音律 之美 , 诗 文意境之美 , 形象 之美 , 还 可 以 积 累语 言 , 受 到 熏 陶感 染 。 在 古 诗 文诵 读 中要 提 高学 生 的人 文素养 , 教 师 必 须 尽 可 能 多地 给学 生 提 供 阅读 实 践 的 机会 。 让 学 生在 大量 的 阅读 实 践 中 整 体 感 知 . 培养语感 。 受 到 情 感 的熏
诵读中华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芬 的哪 些 话 深 深 地 打 动 了你 ,你 对 这些 话 怎 样 理 解 ?
台 的 同学 则 交 换 阅读 同学 推 荐 的作 品和 读 书 笔记 ,把 探 究 的氛 围 由课 堂延 伸 到 课 外 。此 外 ,教 师应 引导 学 生 植 根 生 活 ,从 实 践 中 探 究 ,时 刻 关 注 身 边 感 人 的 、
文 章 中哪 些 语 句 写 得 生 动 而 含 蓄 ,你 是 怎 样 理 解 的 ?
一
堂 课 下来 ,学 生在 质 疑 释 疑 的思 考 中 ,探 究 问题 的
亢奋 中 ,解 决 问 题 的幸 福 中 ,获取 知 识 的 能 力 和 自主 创新 的能 力都 得 到 了显著 提高 。 作 文 教学 中充 分 利 用 作 文 讲评 课 让 学 生 感 受 自主 探 究 、 自主创 造 的快 乐 。毋 庸 置 疑 ,学 生 的每 一 篇 习 作 ,都 是 自主创 作 的 成 果 。作 文 讲 评课 是 在 教 师 的 引 领 下 ,通过 学 生 的 主 动参 与 ,集 体 反 思创 作 成 果 。 通
人 格 与 秉 性 的 基 础 ,让 我 们 的 下 一 代 更 儒 雅 ,更 具 文
和 审 美情 趣 ” “ 培养 学 生 热 爱 祖 国语 言 文 字 的思 想 感 情 ” 和 “ 视 提 高学 生 的品 德修 养 ,使 学 生逐 步形 成 重 健 全 的人 格 ” 的要 求 。 “ 段 目标 ” 中 明确 指 出 “ 阶 初 中阶段 诵读 、背诵 优 秀诗 文不 少 于 8 0篇 ( ) 。 由此 段 ”
的 构 思 ,再 由学 生点 评 ,笔 者 耐 心倾 听之 后 ,针 对每 个 学 生 的点 评 进 行 归纳 性 的 点评 。这 样 ,通 过 学生 直
阅读经典诗文,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经典诗文,提升语文素养阅读经典诗文,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们凭借着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阅读经典诗文来提升语文素养。
一、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我们现代人略有不同,他们注重修辞,讲究雕琢语言。
阅读古代诗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夹叙夹议,它通过对自己长叹一声的描写来凸显出作者内心的悲愤之情。
通过对诗句的解读,我们会发现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二、丰富词汇积累古代文化素以丰富多彩的词汇和典故而闻名于世。
在阅读经典诗文时,我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我们平常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如《离骚》中的“无竞诸侯论高议,自伐谁能独步兵”,其中“侯论”“高议”“伐”“独步兵”等词汇,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在古代诗歌中却常见。
通过阅读经典诗文,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这对我们的写作和口语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经典诗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古诗词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需要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和思考来理解其含义。
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含义是要珍惜人生,享受生活,不要留下遗憾。
这句诗虽然表面上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才能真正理解。
四、拓宽文化视野阅读经典诗文还可以为我们的文化视野的拓宽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
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对历史、哲学、政治等方面的思考,从而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点。
例如《孟子》中的“以人为本,立国为公”,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对整个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诵读经典古诗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如果 我们 培养 出 的学生 不知 道李 白、 甫 , 知道 苏东坡 、 杜 不 李 清 照… …从 来没有 读过 、 过诗 经 、 诗 、 听 唐 宋词 , 想 , 们 的教育 我 我
感 之美 , 生就能 读得 声情 并茂 了 。 学
四、 开想 象 、 意 明理 展 悟
提。 因此 , 首先 注重 激发 学生 自读古 诗 的兴趣 。 在教 学 的起 我们 如 始 阶段 , 们 给学 生讲 “ 的故 事 ”诗坛 趣话 ”先读 浅显 的诗 , 我 诗 “ ; 使
诗 的兴趣 。 以先让 学生 把 以前会 背 的古诗 全部 背诵给 同 桌听一 可 部分 简单 诗词 抄下 来进 行背 诵 。难 度不 大 , 背诵 起来 有 种似 曾相 识 的感觉 , 自信心 一 下子 就找 到 了。 ( ) 法 。英国 生物 学 家达 尔文 说 :最 有价值 的 知识 是 关于 2导 “ 方法 的知识 。 ”大 量诵 读古 诗 文” “ 的关键 就 是掌 握一 定 的“ ” 法 才 能完成 一定 的 背诵 “ ” 因此 , 量 。 在课 堂教 学 中 , 我非 常注 重导 之 以
根据 诗的 内容 , l 学生想 象诗 中描绘 的美好 画面 , 生才 能 弓导 学
我 通过 启发学生 根据诗意展 开合理 想象 , 意 明理 , 悟 再把 想象 中的 既 激发 了学 生学 习古诗的兴 趣 , 又能 加深对古诗 的理解 。
五 感 到读 诗 并 不难 , 尝到读 诗 的 甜头 , 以此 来 调 动学 生 自读古 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 登鹳雀楼》 , 听 , 行初 步 的统计 ; 把 同学 们接触 过 , 又不 是大 家 都会 的那 景物 画下来 或把你 站在高处 观察 的景物用一 二段话 写出来 。 进 再 但 这样 ,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精品文档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篇一:《“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1 / 6精品文档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依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体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况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奖励先进,表扬优秀。
主要探索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以趣、情、行促经典诗文诵读,提升语文素养
以趣、情、行促经典诗文诵读,提升语文素养【摘要】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不仅应当是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同时也要求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
对古诗文的了解多少是体现人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是培养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途经之一。
面对古诗文教学现状,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创建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让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1动之以趣,使学生愉快诵读一切的学习都应当以兴趣为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折磨,经典诗文诵读同样如此。
因此,诵读内容应当丰富多彩,诵读形式应当多种多样,评价应当突出鼓励赏识,提倡愉快诵读,提倡在各种活动中诵读,要在不加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展诵读。
总之,要让孩子们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
我的体会是,教诗歌要“三多三少”: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厉;多联系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具体来说,一是有适当的阅读量,以积累对诗歌的感性知识,并逐步让学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评价尺度。
可以分为背诵篇目,熟读篇目,浏览篇目。
数量上略作规定,读法上不强求一致,吟咏朗诵,默读,甚至抄读都可以。
读诗应该是快乐的事,而且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不要搞成任务和负担。
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地提倡读诗,并营造氛围。
我有个体会,教师在课堂上多引用诗词警句,学生觉得神奇而生羡慕之心,就会去模拟,在作文里、说话中也会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这样境界,你要学生不爱诗不读诗也不可能了。
2晓之以情,使学生主动诵读一个诗的国度,竟然没有了诗,没有了激情;应该最爱诗的青少年不愿读诗,读不进,也读不懂,这是何等触目惊心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十分看重诗教,有时甚至把它放到教育的首要地位。
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提高语文素养,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诵读提高语文素养篇一一、什么是诵读经典打开历史的开篇,中华民族就有“诗书礼仪之邦”的美誉。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读诵经典从儿童抓起,这对强大祖国、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
二、诵读经典对语文的影响1、经典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积累语言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
要求对感性的、现存的、优秀的、经典的语言进行借鉴性的储存。
经典美文是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因此,对于经典美文的诵读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
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
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诵读的。
诵读的古诗文多了,自然就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写作能力诵读的成效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上。
如果不让学生诵读就希望其能写出佳作,那只能说是在逼学生抄袭名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摘要:阅读经典诗文,进行人文的熏陶,厚实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受到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经典诗文语文素养提高方法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深刻的哲理。
解读传承经典诗文,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了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生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
而从现状看,民族文化却在失落。
农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
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仅是知识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
从诵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鉴于以上认识,我开展了《经典诵读与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研究》课题研究。
一、提炼诵读内容,厚实文化底蕴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取分时段进行,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诵读内容。
第一时段,积累学生容易走近的“古诗足迹”,在这期间,我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是:诵读为主,体会悟情为辅,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学生教材中的古诗文。
第二时段诵读精美诗文,这期间,对学生要求要高一些,既要做到体会诗意,又要用朗读的形式表达情感。
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学生在课外自选)。
第三时段与圣人对话,侧重在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明理等方面德育渗透。
如:《增广贤文》、《论语》等。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针对学生背诵感到枯燥、兴趣不浓厚的现象,我从背诵中找规律,先从简单的开始,从朗朗上口开始,先领诵、齐诵,然后全班反复背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同时受到了人文熏陶,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以多媒体为手段,激发经典诵读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教学中,我开放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
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经典诗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在古诗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三步”式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第二步:巧用媒体,主动学习新课。
(即:采取演、唱等方式)第三步:古诗拓展,再现创新。
三、营造诵读氛围,把各项活动做细做实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班级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经典诗文的活动成果,内容可以是诗画、名言佳句、诗文、书法、读后感、手抄报等。
以浓厚的诵读氛围,调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积极性。
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室墙壁等。
教室里还设置了“图书角”,图书角里有童话故事、寓言、成语等各类书籍几十本,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遨游,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放飞个性,享受读书的快乐。
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布置,营造出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了“书香班级”飘书香。
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
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
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
通过家长会活动,要求家长
将每周周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四、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提升课题研究实效
1.使学生受到了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
因为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
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能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其有着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2.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广读博览,丰富了语言储备,坚实了语文素养的基础,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
如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又巩固了诵读的成果。
3.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
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高的。
学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
让学生在学校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
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地印进学生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
当这种背诵成为
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4.培育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学生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下一代更了解古老的中国,了解中华文化,从而更热爱祖国。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j].河北教育科学,2008,9.
[3]王明和.如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j].山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