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小学生是学习厌学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生厌学呢?又应该如何对策呢?一、原因分析1.学习内容过于枯燥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多以基础知识为主,而这些基础知识往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比如数学中的数字运算、语文中的字词造句等,这些内容缺少趣味和实用性,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和难以产生兴趣。
对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注重启发性教学,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2.学习压力过大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也很大。
长时间的学习和作业负担会让小学生感到疲惫,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对策:教师和家长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不要盲目追求成绩,给予学生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减轻学习压力。
3.学习方法不当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对策: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4.学习环境不良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学校和家庭学习环境不良,比如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缺乏家长的关心和鼓励,会让小学生感到压抑和孤独,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对策: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心和关爱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树立自信,积极面对学习。
二、对策建议1.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兴趣。
比如利用游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2.合理调整学习任务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结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原因和表现。
教师和家长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他们可能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逃学等行为。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着学习能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使他们感到挫折和失落。
一些家庭的教育观念可能也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了解小学生厌学的现状,找出其中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深入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出问题所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只有深入分析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研究小学生厌学的对策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总结经验和提出建议,可以帮助相关教育机构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小学生厌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深入研究小学生厌学问题,既有助于推动学生个体发展,又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进步。
2. 正文2.1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心理原因、学习环境原因和家庭因素三个方面。
心理原因是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小学生可能由于缺乏自信心、学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而导致厌学。
他们可能觉得学习很难、压力很大,达不到家长或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不愿意去学校学习。
学习环境原因也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学习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的厌学是指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对学习兴趣的降低。
下面是
对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心理分析:
1. 学习目标不明确:小学生对学习的目标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缺乏目标感。
2. 学习方式单一: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只注重课本知识,缺乏趣味性和创新
性。
3. 学习负担过重:过多的作业和考试给小学生造成了学习负担过重的压力。
4. 自律能力不强:小学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专注学习。
5. 成绩压力过大:小学生面对父母的期望和社会对成绩的重视,会感到压力过大,
产生厌学情绪。
二、应对策略:
1. 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小学生充分沟通,让他们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在
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共识。
2.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小学生创造多样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通过游戏、实践等
方式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3. 减轻学习负担:控制学习时间和工作量,适当安排作业,让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休息和娱乐,减轻学习压力。
4. 培养自律习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专注力。
5. 理解和宽容:家长要理解和宽容小学生的困惑和挫折,给予关心和支持,陪伴他
们共度厌学期,不给予过大的评价压力。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小学生是学习的时期,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这种厌学心理现象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应的策略,帮助孩子冲破这一困难,重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1、学习内容单一乏味。
有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科目、知识点比较单一、枯燥,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孩子对学习便产生了厌倦心理。
2、学习压力过大。
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功课,这会使他们感到压力重重,挫折感和焦虑感产生,进而产生学习的厌倦心理。
3、学习方法不当。
有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好,长期下去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家庭环境影响。
有的小学生家庭环境不良,受到家庭成员的消极情绪影响,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5、生活习惯不良。
有的小学生生活习惯不良,比如玩手机、看电视时间过长,导致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针对小学生厌学心理,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建议:1、改善学习内容。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减轻学习压力。
学校和老师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要给小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保障他们的休息时间。
3、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
4、关注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家庭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任务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些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那么,小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呢?有什么对策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情绪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浅析。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1.学习内容单调无趣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他们的眼中可能显得单调无聊。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过大,他们总是要求孩子们取得好成绩。
家长和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
3.学习方法不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感到困难和烦恼,这就容易产生学习厌学情绪。
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4.学习环境不佳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不佳,孩子们很容易感到烦躁和不适,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氛围来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二、对策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强迫。
2.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
学校可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分析及对策6页
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分析及对策厌学情绪是中小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它的滋生和蔓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而且会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心理、品德、能力、个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中小学校中由厌学情绪而引发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中小学恐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学校与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
什么是厌学情绪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中解释为: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认识不到学习的必要性,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而产生的畏难学习、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甚至厌恶学习的一种情绪。
中小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具体起因多种多样,比如:受到教师的冷落或侮辱,自尊心受到伤害;同学关系不佳,师生关系紧张;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产生畏难焦虑情绪;学习存在困难,学习兴趣信心丧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愿不会学习;自控力较差,迷恋电子游戏而放弃耽误了学习;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或遭遇重大家庭变故,心理受到挫折等。
厌学情绪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沮丧或暴躁,对学习敷衍、抱怨、厌烦监督、缺乏信心、容易和家长关系紧张,发生冲突等。
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调控,有可能变为厌学症或学校恐惧症。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无论其主观上怎样克制与努力,也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或十分痛苦的事情,经常以逃学的方式逃避学习,严重者会导致辍学。
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害怕或拒绝上学,一到学校就感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烦躁、有时还伴随着一些生理症状,如心悸、出汗、头疼、腹痛、呕吐、泻肚等,可只要离开刺激源,这些症状又会马上消失。
学生的这些不良情绪与心理反应往往容易被家长教师忽视或误解,因而他们会受到更多的不满、责备甚至惩罚,很多孩子因此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童年时期,因数学成绩特差,曾遭到数学老师的一次侮辱性惩罚,后严重恐学辍学在家,她把自己关在一间在屋子里不与外人接触,这样封闭的生活长达七年之久。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辅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 调控能力。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和辅导。
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时,及时进行 引导和帮助。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评价体系过于应试化
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只关注应试技巧,而忽视真正的学习 和理解。
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
01
02
03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忽视 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导致 孩子对学习态度消极。
过度溺爱或严厉
家长过度溺爱或严厉管教 ,都可能让孩子产生厌学 情绪。
家长期望过高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给 孩子巨大压力,使其产生 抵触学习的情绪。
对策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
教育实践一: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
教育实践二: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 游戏化教学提高参与度
• 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 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元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学习的动 力。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问题
社会价值观偏移
01
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可能更关注物
质享受,而忽视学习。
网络游戏等不良诱惑
02
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不良娱乐方式,容易让学生沉迷,影响学
习。
社会对教育的误解
03
部分人认为“读书无用”,这种观念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 Nhomakorabea性。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厌学。
小学生厌学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等多种原因所致。
本文将从心理分析角度出发,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的相应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面临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的各种学习压力。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稍逊的孩子来说,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厌学,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2.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孩子在学习中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
3. 学习兴趣不浓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对一些学科、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4. 家庭环境影响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严苛批评,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二、应对策略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在平衡的前提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的催化剂,不用过分在意学习成绩。
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还可以利用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工具,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讲故事、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的态度和言行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家长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理解孩子的困惑和挫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生阶段是学习基础打下的重要时期,然而,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本文将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过于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往往对这些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感到无聊和厌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增加,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长期以来,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心理分析1.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容易分散。
当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自我认知不足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缺乏正确的认知。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无法达到要求,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一些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
当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四、应对方法1. 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
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厌学情绪。
3. 关注学习动机培养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通过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减轻学业压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
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烦和厌恶的情绪。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涉及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的问题。
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采取一些防治对策。
1.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教育的僵化和单一化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一些学校过于强调功利性的学习,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而存在,缺乏对学习的真正热爱。
2.家庭环境问题: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问题,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家长的关心和指导,无法在家里得到良好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3.学习理念问题:一些学生对学习存在错误的认识,觉得学习是苦差事,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种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缺乏对知识和学习的追求和热爱。
4.缺乏动力和自信心: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原因,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觉得自己学不好,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教材,让学生从中获得兴趣和乐趣。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培养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进行选择和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通过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阻碍,逐渐建立起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厌学现象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学生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不少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表现出对学校、老师和课程的厌恶和抵触。
背景介绍:小学生厌学的背景及其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导致该问题需要被重视和研究的主要原因。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应该是一件有趣和愉快的事情,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孩子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无法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的影响。
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找出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态度。
1.2 问题阐述小学生是学生中的一类,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学业的成绩和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些小学生却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甚至厌烦的情绪,这就是小学生厌学的问题。
小学生厌学的现象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还可能引发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等严重后果。
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心理分析,探讨家庭和学校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小学生的学习困境,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机制,探索其根源和内在原因。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家长和教师们的重视,认识到小学生厌学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厌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浅谈小学生厌学现象及乐学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现象及乐学对策近年来,小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给家庭和学校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课业负担加重,甚至出现了逃学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家长和老师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就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希望对家长和教师提供些许参考。
一、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1.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多以基础知识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让孩子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学习方式单一、机械化以前的课堂教学大多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互动和趣味,学生们难以投入学习,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过多的监管和指责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不愿意学习。
4.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影响、媒体对学习的不良宣传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乐学对策1.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地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3.倡导家长正确教育方式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要在家庭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
4.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环境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环境,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受外界影响,坚定信念,努力学习。
5.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解决。
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多方面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茁壮成长。
学生厌学情绪心理辅导
学生厌学情绪心理辅导概述: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
厌学情绪在很多年轻人中广泛存在,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有效的厌学情绪心理辅导非常重要,旨在帮助学生解决与学习相关的心理障碍,提升其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认识厌学情绪1.1 厌学情绪定义及表现:厌学指对于学习兴趣、参与度降低,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以及逃避或抵制与学习相关活动等行为。
1.2 厌学原因分析:-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意义感。
- 知识负担过重:过多的课业任务让学生承受不了压力。
- 教育环境不良:家庭关系紧张、校园欺凌等问题影响到学生积极性。
- 缺乏自信心:过高的期望和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学生缺乏自信。
- 缺乏学习方法: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业成绩下滑。
二、心理辅导在厌学行为改善中的作用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建立密切沟通和互信,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
这种积极的互动有助于鼓舞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2.2 探索兴趣并增强目标感心理辅导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自身兴趣爱好。
当他们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时,将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并努力提高。
同时,确立清晰而具体的目标也是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并产生追求成功的动力。
2.3 提供情感支持情感支持在心理辅导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应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鼓励他们坚持,并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困难。
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增强应对厌学情绪的能力。
2.4 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效率和成果。
教师或辅导员可以利用独特而灵活的教学技巧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3.1 家庭参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认识厌学情绪时需要给予关注并适应其需求。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需要关怀和引导的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学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更多的是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
本文将就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一、心理分析1.学习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且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和死记硬背。
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学习动力不足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外部动力包括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奖励,内部动力则来源于自身的兴趣和自我激励。
当这些动力不足时,小学生容易感到学习没有意义,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压力过大虽然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但随着学习年级的升高,学习压力也不容忽视。
特别是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给小学生施加了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小学生感到焦虑和压力而产生厌学倾向。
二、应对策略1.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为了解决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厌烦情绪,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实践等方式来教授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习内容更生动有趣。
2.激发学习兴趣除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动力。
3.减轻学习压力教育专家认为,适度的学习压力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学习,但是过大的学习压力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老师和家长需要合理设置学习目标,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家校合作加强沟通家长和老师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引导者,双方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关系对于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至关重要。
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1. 引言学生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2. 厌学的原因2.1 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对某些学科或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他们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2.2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侧重于灌输知识,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
2.3 紧张的学习压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这使得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不愿主动学习。
2.4 家庭环境不利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父母期望过高或过低等不利因素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解决厌学的对策3.1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增加学生参与感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决策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3.3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都应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3.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父母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4. 案例分析以某小学为例,学生厌学问题突出。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组织趣味性学科实践活动、开设富有创意的选修课程等,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5. 结论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学生、教师、家庭等方面。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寻找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通过以上对中小学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加强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关键。
只有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厌学情绪,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小学生的厌学现象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业发展。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 学习任务过重:学生每天背负沉重的学业压力,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导致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教育方法不当: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给学生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缺乏启发性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感觉学习缺乏意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4. 家庭环境不良:过度保护或溺爱,家长过度关注分数和成绩,给学生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5. 学校氛围不佳:学校管理方式不合理,缺乏良好的学校氛围和整体教育环境,容易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反感情绪。
二、对策研究1. 调整学习任务:合理设置学习任务,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提倡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其他兴趣爱好活动。
2. 倡导多元教育:拓宽教育方式,尝试多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创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注重教师的教育能力培养,使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过度重视分数和成绩,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5. 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要改善和优化管理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乐观情绪。
三、对策实施1. 改革教育制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活泼有趣,增加互动与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挫折,导致产生厌学的心理。
本文将从心理层面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厌学的心理原因1.学习内容过于枯燥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些知识可能在当下看起来无聊且枯燥。
面对这些缺乏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压力过大随着学习年级的增加,学生会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孩子在学习上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产生学习困难和挫折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4.家庭环境不利于学习一些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学习,比如家长对学习的态度不够重视、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二、应对策略1.调整学习内容,增加趣味性学校和老师可以适当调整学习内容,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比如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减轻学习压力,关注学生情绪学校和老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调整压力,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教育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和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困难和挫折感。
4.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在家庭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孩子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校和老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动力。
6.注重学习成果的反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厌学的心理产生。
今天,我们将从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科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有时候会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情绪。
特别是面临一些重要考试或是复习的时候,小学生们会感到特别的紧张和压力,这时候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 学习环境不佳有些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可能不够良好,比如家庭环境不和谐、学校教学氛围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厌学。
3. 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小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对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因此产生了对学习的排斥情绪,从而出现了厌学心理。
4.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小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和合理,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很好地应对,从而导致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
二、小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1. 缓解学习压力针对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和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学习压力是可以共同承担的,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减少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融洽相处,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少厌学心理的产生。
3. 激发学习动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减少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4. 教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学习,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心等,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其实,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很多,比如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对、学习内容无趣等等。
针对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家长和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积极面对学习。
一、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随着课程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会逐渐增大。
部分孩子可能因为不适应这种压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觉得学习很痛苦很累。
2. 学习方法不对有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3. 学习内容无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科或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可能因为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
4. 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小学生可能因为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或者动力不足,产生了对学习的消极情绪,觉得学习没有意义。
二、小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1. 了解孩子的需求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需求。
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他们的学习喜好和兴趣爱好。
只有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
2.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轻松。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或者举办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 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方法不对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教会他们如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如何做好学习笔记,如何高效地复习等等。
4. 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内容无趣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可以为他们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丰富资源,如图书、视频、实物等,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引言: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任务增多、学习内容复杂的情况,有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
厌学是指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下降,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厌恶和抗拒。
研究表明,厌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
一、心理分析1.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由于学校的考试制度和家长的期望,在学业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学生可能感到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兴趣缺乏:小学生的兴趣广泛而多变,如果学习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在长时间学习中就会出现厌倦和疲劳。
3.教学方式不适应: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有的学生适应听课学习,有的学生喜欢亲身实践,如果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4.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小学生可能存在压力过大、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应对策略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1)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将学习内容与游戏结合、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等。
(2)倾听学生的声音: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调整学习压力:(1)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学校和家长要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任务,避免任务过多和时间过紧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
(2)减少考试压力:考试是学校教育制度的一部分,但过多的考试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影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可以适当减少考试频率,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大鲸教育教学部:bella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
有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
79%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40%-50%的学生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
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有20%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肚子疼”等借口逃避学习。
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
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
华骏案例特殊性:一、动机缺失学习生活被贪玩好动主宰,对学习没有需求欲,需要被动地在老师、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无动机;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对学习的认识消极甚至错误,这是负动机。
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
二、兴趣转移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
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
看小说、打游戏、上网、早恋甚至黄色书刊,当兴趣逐渐转为这类活动,学习兴趣也就随着降低了。
三、缺乏信心一些孩子曾经努力过,但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
四、情感迁移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当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产生不满时,不听他讲的课以致对该课程的情况是普遍易见的。
五、家庭变故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这些缺失的情感很难用学习这件辛苦的事来寻求补偿。
于是当孩子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心理满足后,厌学也就自然发生了。
心理疲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被过重的学业负担压塌。
总体厌学情况分析:一、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一)从社会学角度产生主要原因是:1、家庭的影响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
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如过分溺爱、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而华骏很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离异产生的过度需要和依赖别的注意力的行为2、学校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
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教育模式,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
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
如学校搞一次活动老师不留作业,学生会齐呼万岁,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活动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急待改革。
3、社会的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
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
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
同时,大街上“三室一厅”比比皆是,许多孩子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厌学情绪。
(二)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剖析。
1、成功的学习有赖于充分的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学习准备不够而导致厌学的,主要发生在三年级,但根源可溯至一年级。
在儿童刚入学时,大人们告诉他们:“你已经长大了,上小学了,以后要努力学习,考试争取100分。
”应该说,儿童在心理上是有所准备的。
可是由于幼儿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儿童在入学前基本已接触到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
孩子刚上小学,作父母的也有一种兴奋感,于是抓紧培养,每天与孩子共同作业,尽其所能给予辅导。
这样,凭着幼儿园时打下的“基础”,教师的辛勤劳动,家长的辅导,小学一、二年级时的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较高水准,这就给儿童一种错觉,原来学习并不难,有些内容学了再学有点枯燥罢了。
到三年级教材开始生疏,很多家长辅导不了,新鲜劲也过去了。
可是,学生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也没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逐渐地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
有鉴于此,教师自然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家长自然要加强督促。
于是加大作业量,不让孩子玩,愈发形成恶性循环。
这表明,学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缺乏学习热情,没有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
2、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学习有关的意志品质主要是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
坚持性是指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
自制力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从前几个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自觉性来看,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学习行为的社会意义,因为认识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但是,如果对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为了父母、老师,为了奖品等,显然是不够的。
事实上外在的诱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失去作用,一旦他们对父母的责骂和教师的批评习以为常,而父母在物质上也不可能无限制满足,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便连这些外在的动机也不存在了,哪谈得上什么学习自觉性。
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想得周全细致。
因此,学生很少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
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便打退堂鼓,畏缩不前而放弃学习。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此外,这一代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及游戏活动方式,还有电视频道、节目也日益丰富。
这些多彩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
这意味着,现代学生会受到“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
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
现在,有些人对愉快学习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愉快学习就是“学习娱乐化”。
实际上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活动,需要付出脑力、消耗体力,需要克服人本身的惰性。
因而承认学习的艰苦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种艰苦性,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体验战胜困难后的愉悦,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新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愉快学习所追求的。
3、不合理、不正确的归因会诱发学生的厌学部分学生的厌学,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做父母的对自己孩子的抱怨:我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
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常不做作业。
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价。
当成人把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归究儿童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数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
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作简单归因。
4、过量的作业会挤占业余时间,抑制儿童的兴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己久。
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
其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
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水平,给孩子许多额外作业,更有甚者硬性规定作业时限。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成人短。
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
首先,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囫囵吞枣。
这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面强化,使学生越来越怕做作业,厌烦作业,这就是所谓“物极必反”的心理效应。
其次,小学生学习行为需要一种“报酬”,报酬可以是内在的(如成人在获取知识后的心理上得到的满足感),也可是外在的。
儿童更需要的是外在报酬。
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坚持性,可以逐渐延时出现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物。
许多学生做作业前,有自己的活动计划。
比如,做完作业和伙伴玩游戏,看电影、电视或其他书籍等。
实际上,这些他们所喜欢的活动乃其作业“报酬”。
从理论上讲,作为调剂,防止疲劳,这也是应该的。
为了这个“报酬”,儿童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适量的作业。
但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而盲目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课外包袱。
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
实际上,广泛的兴趣所产生的是一种对事物、对世界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探究的,感兴趣之所在,往往也是潜在的天赋之所在,如果成人引导得法,很容易让儿童初尝成功的滋味。
伴随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心,对儿童的学习助益不可估量。
从另一方面来说,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兴趣产生的条件,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与课业学习存在许多内部联系,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迁移、相辅相成。
因此,抑制儿童的兴趣,实际上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积极态度,自然也包括对学习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认为,练习的数量即频因,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足条件。
这里就存在着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5、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其难度在学习中,如果让学生去重复己学过的东西,或者过分困难而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是不感兴趣的。
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的东西,学生最感兴趣。
作业太容易,学生就无需动脑筋,对学生来说就无法构成一种“问题情境”,不能激发学生去尝试、去探索,更无所谓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了。
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1)产生焦虑。
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批评,家长责骂,以后无法应付考试。
(2)依赖别人或抄袭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