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强度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2-29
* z
(切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
τmax ≤ [τ ]
9 - 1 、概
述
σmax
σmax ≤ [σ ] 满足 τ τ max ≤ [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τmax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ε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伸长线应变
ε
ε = σb / E
0
2010-12-29
ε1 = ε
0
0 -极限伸长线应变,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极限伸长线应变,
ε1 = [σ1 − µ(σ 2 +σ 3 )] / E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2.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断裂条件 即 强度条件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断裂条件 强度条件
σ1 = σ b
σ1 ≤ σb
n = [σ ]
铸铁拉伸
2010-12-29
铸铁扭转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2.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到简单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材料发生断裂的主要因素是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
σ1 = σ
0
σ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拉应力
σ
0 极限拉应力,由单拉实验测得 -极限拉应力,
σ = σb
0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 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值。 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值。
τmax-构件危险点的最大切应力 τmax = (σ1 −σ3) / 2 0 -极限切应力,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τ 极限切应力,
νsf-构件危险点的形状改变比能
ν
0 -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由单拉实验测得 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 sf
vsf = v
0 sf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能理论(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τ =σs / 2
0
2010-12-29
τmax =τ
0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σ 1 −σ 3 ≤
σs
ns
= [σ ]
低碳钢拉伸
2010-12-29
低Baidu Nhomakorabea钢扭转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 较为满意的解释。 较为满意的解释。并能解释材料在三向均压下不发生 塑性变形或断裂的事实。 Q 塑性变形或断裂的事实。 ( τmax 局限性: 局限性: 1、未考虑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15%。 σ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第九章 强度理论
2010-12-29
9 - 1 、概
1. 杆件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 (拉压) 拉压)
述
σmax
FN,max = ≤[σ ] A
Mmax 弯曲) (弯曲) σmax = ≤ [σ ] W
(正应力强度条件) 正应力强度条件)
σmax ≤ [σ ]
Fs S 弯曲) (弯曲) τmax = ≤ [τ ] bIz T 扭转) (扭转)τmax = ≤ [τ ] Wp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σ r ≤ [σ ]
相当应力
σ r ,1 = σ1 ≤ [σ ]
σ r,3 = σ1 −σ3 ≤ [σ ]
σ r,2 = σ1 − µ(σ 2 +σ 3 ) ≤ [σ ]
2010-12-29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构件由于强度不足将引发两种失效形式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1)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如铸铁受拉、 低温脆断等。 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断裂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塑性屈服(流动): ):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 (2) 塑性屈服(流动):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 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 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 例如低碳钢拉、 铸铁压。 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屈服的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 0)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能理论(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 由于微元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 由于微元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
σb 1 [σ1 − µ (σ2 +σ3 )] = E E
σ1 − µ (σ2 +σ3) = σb
σ1 − µ (σ2 +σ3 ) ≤ σb
n = [σ ]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一拉一压的二向应力状态的脆 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 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如铸铁受拉压比第一强度理论 更接近实际情况。 更接近实际情况。
* z
(切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
τmax ≤ [τ ]
9 - 1 、概
述
σmax
σmax ≤ [σ ] 满足 τ τ max ≤ [ ]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τmax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ε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伸长线应变
ε
ε = σb / E
0
2010-12-29
ε1 = ε
0
0 -极限伸长线应变,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极限伸长线应变,
ε1 = [σ1 − µ(σ 2 +σ 3 )] / E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2.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断裂条件 即 强度条件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断裂条件 强度条件
σ1 = σ b
σ1 ≤ σb
n = [σ ]
铸铁拉伸
2010-12-29
铸铁扭转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2. 最大伸长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到简单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材料发生断裂的主要因素是最大拉应力达到极限值
σ1 = σ
0
σ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拉应力
σ
0 极限拉应力,由单拉实验测得 -极限拉应力,
σ = σb
0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 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值。 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切应力达到了某一极限值。
τmax-构件危险点的最大切应力 τmax = (σ1 −σ3) / 2 0 -极限切应力,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τ 极限切应力,
νsf-构件危险点的形状改变比能
ν
0 -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由单拉实验测得 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 sf
vsf = v
0 sf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能理论(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τ =σs / 2
0
2010-12-29
τmax =τ
0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σ 1 −σ 3 ≤
σs
ns
= [σ ]
低碳钢拉伸
2010-12-29
低Baidu Nhomakorabea钢扭转
9-2、经典强度理论 、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 较为满意的解释。 较为满意的解释。并能解释材料在三向均压下不发生 塑性变形或断裂的事实。 Q 塑性变形或断裂的事实。 ( τmax 局限性: 局限性: 1、未考虑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15%。 σ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第九章 强度理论
2010-12-29
9 - 1 、概
1. 杆件基本变形下的强度条件 (拉压) 拉压)
述
σmax
FN,max = ≤[σ ] A
Mmax 弯曲) (弯曲) σmax = ≤ [σ ] W
(正应力强度条件) 正应力强度条件)
σmax ≤ [σ ]
Fs S 弯曲) (弯曲) τmax = ≤ [τ ] bIz T 扭转) (扭转)τmax = ≤ [τ ] Wp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σ r ≤ [σ ]
相当应力
σ r ,1 = σ1 ≤ [σ ]
σ r,3 = σ1 −σ3 ≤ [σ ]
σ r,2 = σ1 − µ(σ 2 +σ 3 ) ≤ [σ ]
2010-12-29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构件由于强度不足将引发两种失效形式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1)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如铸铁受拉、 低温脆断等。 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断裂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塑性屈服(流动): ):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 (2) 塑性屈服(流动):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 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 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 例如低碳钢拉、 铸铁压。 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屈服的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 0)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2010-12-29
9-2、经典强度理论 、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第四强度理论) 能理论(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 由于微元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 由于微元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
σb 1 [σ1 − µ (σ2 +σ3 )] = E E
σ1 − µ (σ2 +σ3) = σb
σ1 − µ (σ2 +σ3 ) ≤ σb
n = [σ ]
实验表明: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一拉一压的二向应力状态的脆 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 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如铸铁受拉压比第一强度理论 更接近实际情况。 更接近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