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除马铃薯孢囊线虫病——“塑料杯子”检测法的确立

合集下载

我国马铃薯甲虫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马铃薯甲虫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图: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图(CABI 2003) Fig: Distribution map of L. decemlineata(CABI 2003)
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新疆的扩散、传播路径
马铃薯甲虫于1993年从哈萨克斯坦传入我区后,至1995年 仅在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州15县市发生为害。1996年马铃 薯甲虫越过塔城盆地天然屏障, 开始迅速东进传入乌苏市; 1997年传至玛纳斯县兰州乡;1998年同时在呼图壁、米泉 发现;1999 年到达乌鲁木齐县南山;同时1999年阿勒泰地 区哈巴河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处(农十师185团)发现该 虫,后沿布尔津县传入阿勒泰市;2000年传至吉木萨尔; 2001 年 在奇台东湾乡发现;2002年在和静境内巩乃斯发 现;2003年传至木垒,2008年马铃薯甲虫被成功的阻截在 昌吉州木垒县大石头乡以西。
我国马铃薯甲虫防控形势
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马铃薯甲虫对美国已注册的所有农 药产生抗性,如涕灭威是美国东北部防治此虫第1 代有效 的农药 ,施用5 年后 ,该虫对此药的抗性较北部缅因州 的马铃薯甲虫的抗性强 130倍。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 , 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 。在 生产实践中 ,其中马铃薯甲虫抗药性的发生和治理问题 最为突出,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采取加强检疫为首的、 安全高效的防治技术。研究表明,我国马铃薯甲虫对有机 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了明显抗性。
马铃薯甲虫的传播途径、世界分布情况
马铃薯甲虫主要通过主动迁飞随风、气流进行远距离 传播,也可通过人为携带、农副产品和水流进行传播。 目前马铃薯甲虫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美洲北纬 15~55°之间 ,以及欧亚大陆北纬33~60°之间。见 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2003年绘制马铃薯 甲虫分布图。

马铃薯甲虫监测技术

马铃薯甲虫监测技术
国内分布 新疆
寄主范围
马铃薯、天仙子、番茄、烟草、茄、欧白英、
蒜介茄及Solanum angustifolium、S. carolinense、S. dimidiatum、S. elaeagnigolium、S. marginatum、S. rostratun、S. sarachoides、S. subinerme、S. triquitrum等多种植物。
马铃薯甲虫监测技术
➢ 马铃薯甲虫原产于美国,其成虫和幼虫在马铃 薯、烟草、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上危 害,以马铃薯被害最为严重,造成马铃薯减产 30-50%、90%甚至绝收。马铃薯甲虫危害严 重、抗逆性极强、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对其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 严防传入。
➢ 1993年马铃薯甲虫传入新疆,1999年到达乌鲁木 齐,2002年6月在木垒县发现,自传入的10年间, 向东扩散了930公里,平均每年向东扩散速度约 100公里。
规则的刻点行。
为宽的3.5倍。雌雄两性外形差别在于:雄虫末腹板有一 纵凹线,雌虫无上述凹线。
卵长约1.65mm,椭圆形,黄色。有光泽。

幼虫
4龄幼虫长 约 15mm , 砖红色,腹 部膨大而隆 起。前胸背 板骨片,气 门片暗褐色 或黑色。
蛹为离蛹,椭圆形,长9一12mm,橘黄色或淡红色。

形态特征
马铃薯甲虫 Leptinotarsa decemlin 约 10mm , 短 卵 圆形,体背显著隆起。淡 黄至红褐色,具多数黑色 条纹和斑;头顶的黑斑呈 心形。复眼肾形,黑色, 口器淡黄色至黄色,上颚 端部黑色,下颚须末端色
暗。触角11节,第一节粗 而长。第二节短,第五、
危害状
危害状
危害状

马铃薯胞囊线虫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

马铃薯胞囊线虫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

马铃薯胞囊线虫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徐成勇1张荣1杨绍江1李洪浩2李世全3(1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西昌6150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3昭觉县城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四川昭觉61615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的马铃薯胞囊线虫病防治药剂,开展了马铃薯胞囊线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并对各类药剂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20%噻唑膦、防线虫生态制剂3种杀虫剂均能减少马铃薯金胞囊线虫的孢囊数量,但不同剂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防线虫生态制剂5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2%阿维菌素1000倍液、20%噻唑膦1000倍液、2%阿维菌素250倍液、2%阿维菌素500倍液、20%噻唑膦500倍液、防线虫生态制剂250倍液处理均能极显著增加马铃薯单株重;2%阿维菌素、20%噻唑膦、防线虫生态制剂3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均较空白对照极显著增加;2%阿维菌素、20%噻唑膦、防线虫生态制剂3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的小区产量均较空白对照增加,且防线虫生态制剂250倍液、20%噻唑膦500倍液、2%阿维菌素500倍液、2%阿维菌素250倍液、20%噻唑膦1000倍液、2%阿维菌素1000倍液处理马铃薯小区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20.6%~44.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扣除施药成本后,2%阿维菌素1000倍液、20%噻唑膦1000倍液、2%阿维菌素250倍液、2%阿维菌素500倍液处理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12457.5、10012.5、8250.0、10050.0元/hm2,增收效益明显。

关键词马铃薯胞囊线虫病;药剂筛选;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S435.32;S4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2-0060-05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2.01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马铃薯胞囊线虫病是由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Wollenweber)Behrens]引起的一类病害,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马铃薯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

欧亚经济委员会

欧亚经济委员会

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2016年11月30日莫斯科市关于批准欧亚经济联盟海关关境和海关边境应检产品和应检项目的统一植物检疫要求的第157号决议依照欧亚经济联盟2014年5月29日条约第59条第3项及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2014年12月23日第98号决议通过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工作法规的附件一第55条,欧亚经济委员会决定:1、批准附后的欧亚经济联盟海关关境和海关边境应检产品和应检项目的植物检疫统一要求。

2、本决议从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关于《变更欧亚经济联盟对外经济活动统一商品名录和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关税率》的决议规定的生效之日起生效,但不得早于2017年7月1日,统一要求的第20条除外。

统一要求的第20条从2018年1月1日起生效。

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亚美尼亚共和国白俄罗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联邦V.加布里耶良V.马秋舍夫斯基 A.马鸣O.庞克拉托夫I.舒瓦洛夫欧亚经济委员会理事会2016.11.30第157号决议批准欧亚经济联盟海关关境和海关边境应检产品和应检项目的统一植物检疫要求一、总则1、本文件根据欧亚经济联盟2014年5月29日条约的第59条第3项、1951年12月6日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和海关联盟委员会2010年6月18日第318号决议等制定。

2、本要求是对应接受植物检疫(监督)的应检产品(应检货物、应检材料、应承检商品)(以下简称应检产品),以及对应检项目的要求,适用于检疫对象在欧亚经济联盟关境内的进口和分布受限的情况。

3、本要求中采用了下列术语及含义:“花束”——数量不超过15支、收集在一起并采集花朵、花蕾、叶子、草和植物及其它无花或花蕾的部分,新鲜的和(或)干的;“应检产品在联盟关境内的流动”——应检产品从联盟某一成员国流动到另一个成员国境内,并考虑《亚美尼亚共和国加入2014年5月29日签署的<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条约》的第4条;“非疫区”——从科学上证明其境内没有有害生物的若干国家、多个国家的个别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必要时接受植物检疫授权机关的直接监督;“非疫产地”——科学证明在其范围内的一定时间段(不低于1季生长期)没有有害生物的行政区划单位或地块总和。

马铃薯生防菌P1对环腐病的防效试验

马铃薯生防菌P1对环腐病的防效试验

Co r lEf c c fBi -c n r lBa t r a P1 a a ns t t ng Ro nt o f a y o o o t o c e i g i tPo a o Ri t i
W ANG i x a , AN n - in , i, I Z n ZHA NG n - u , ANG Ru - i TI Ho g x a LIHa L U ha g , Do g x 2 ZH Xun
马铃 薯 环 腐 病 是 一 种 侵 染 马 铃 薯 维 管束 系 统 的细 菌 陛病 害 ,会造 成 田间烂 苗 和储 藏烂 窖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材 料 .
般 减产 2 % 一3 %, 重 的可 达 6 % 以上 , 0 0 严 0 使
块茎 失 去食用 和种用 价 值 , 低 马铃 薯 的产 量 和 降 品质 , 马铃 薯 生产危 害 很 大【 对 “ 。
马铃 薯 生 防 菌 P 1对 环 腐 病 的 防效 试 验
王 瑞 霞 , 田宏 先 , 李 海 , 刘 璋 , 张东 旭 , 张 巽
(. 1山西省农业 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山西 大 同 0 7 0 ; . 3 0 82大同大学农学 院 , 山西 大同 0 7 0 30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菌株 P l对马铃薯环腐病 菌具有 强抑 制作用 , 且对 马铃薯 主要 病害具有较广 的抑 菌谱 。通过对温室
内 马 铃 薯 脱 毒 苗 进 行 生 防 菌 株 P 浸 根 盘 栽 试 验 和 生 防菌 液 和 升 汞 浸 种 大 田 试 验 , 果 表 明 , 株 P 1 结 菌 1对 马
D t g0 7 0 , hn ;.ol eo go o y D o gU iesy D n 3 0 9 C ia a n 30 8 C i 2C l g f rnm ,  ̄ n nvrt,  ̄og0 7 0 ,hn ) o a e A i

马铃薯黄萎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马铃薯黄萎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马铃薯黄萎病生防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1 马铃薯黄萎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马铃薯黄萎病(Late Blight)严重危害着世界各地的马铃薯生产。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生防细菌(BPCB)具有很强的对马铃薯黄萎
病的抗性,从而被视为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因此,筛选与鉴定BPCB菌株的研究,成为了当前马铃薯黄萎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最先研发的一种生防马铃薯黄萎病的菌株,是由美国的波士顿大
学分离和鉴定出来的。

该菌株被命名为“BPS-1菌株”。

BPS-1具有很
强的抗性,能够产生大量的抑制剂,有效抵抗马铃薯黄萎病的菌株。

此外,当前研究发现,在热带地区,有很多其他物种的生防细菌,比如大腐曲叶枝孢菌(Pseudomonas aurantiisep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

其中,大腐曲叶枝孢菌等被发现对马铃薯
黄萎病具有很强的抗性,可用于有效抑制该病害,从而起到改善土壤
环境,提高马铃薯产量的作用。

BPCB筛选与鉴定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培养基抑制法,即在
培养基上以马铃薯黄萎病菌株为靶菌,进行抑制实验,以评估BPCB对
马铃薯黄萎病的抗性。

第二种是体外抑制法,采用培养的BPCB菌株种
子液,外洒于病菌涂布的健康植株上,以观察BPCB是否抑制病害的发生。

第三种是生物抑制法,即从当地自然界中收集BPCB,利用它们对
马铃薯黄萎病的抗性,进行生防试验,从而鉴定高抗性的菌株。

总之,筛选与鉴定BPCB对马铃薯黄萎病的抗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是研究当前马铃薯黄萎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铃薯内外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内外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内外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2)1.2 马铃薯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品质分析 (3)1.3 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4)2. 马铃薯内在品质检测技术 (5)2.1 近红外 spectroscopy (6)2.1.1 NIRS的原理与特点 (7)2.1.2 NIRS在马铃薯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8)2.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9)2.3 分子标记技术 (10)2.3.1 分子标记的原理 (11)2.3.2 分子标记在马铃薯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12)3. 马铃薯外在品质检测技术 (13)3.1 视觉图像分析 (15)3.1.1 图像处理技术 (16)3.1.2 图像分析在马铃薯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18)3.2 近红外成像技术 (19)3.2.1 NIRI的原理 (20)3.2.2 NIRI在马铃薯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21)3.3 X射线成像技术 (22)3.3.1 X射线成像原理 (23)3.3.2 X射线成像在马铃薯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24)4. 马铃薯的整体无损检测系统 (25)4.1 系统集成技术 (27)4.1.1 数据融合技术 (28)4.1.2 控制系统设计 (29)4.2 典型集成系统案例分析 (30)4.2.1 国内外案例介绍 (31)4.2.2 集成系统性能评估 (33)5. 结束语 (34)5.1 研究展望 (34)5.2 技术创新与发展策略 (35)1. 内容概括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马铃薯内外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马铃薯质量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一个高效、快速且实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和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供应的安全。

传统的马铃薯质量检测依赖于破坏性方法,不仅耗时且存在一定的损害风险。

发展一种既能保证马铃薯内外品质检测的精确性,又能避免对其进行物理破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进口美国加工用新鲜马铃薯检验检疫要求

进口美国加工用新鲜马铃薯检验检疫要求

附件进美国加工用新鲜马铃薯检验检疫要求一、检验检疫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二)《进出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美利坚合众国农业部关于美国加工用新鲜马铃薯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

二、允许进境商品名称加工用新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以下简称马铃薯)是指输往中国仅用于加工的马铃薯块茎,不作种植用途。

三、允许的产地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

四、批准的出商和包装厂输华马铃薯出商和包装厂须由美国农业部(USDA)考核,确认符合输华植物检疫要求,并向中国海关总署(GACC)推荐。

经GACC 审核批准,在GACC网站上公布。

五、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1.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 pallida2.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3.鳞球茎茎线虫Ditylenchus dipsaci4.奇氏根结线虫Meloidogyne chitwoodi5.马铃薯绯腐病菌Phytophthora erythroseptviaca erythrosepti;ca6.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rum7.马铃薯斑纹片病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8.马铃薯银屑病菌Helminthosporium solani9.拟毛刺线虫的传毒种Paratrichodoru s pp. (species transmiting virus10.长针线虫的传毒种Longidorusspp. ( the species transmiting virus11.刻痕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renafus12.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13.索氏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thorpei14.毛刺线虫属的传毒种Trichodoruspp. (The species transmiting virus15.剑线虫属的传毒种Xiphinemaspp. ( The species transmiting vifus16.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 si ibsp. sepedonicu;s17.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18.马铃薯A 病毒Potato virus; A19.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20.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21.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22.盆地叩甲Ctenicera pruin;na23.甜菜叩甲Limonius californi°cus六、装运前要求(一)生产要求。

马铃薯环腐病菌快速检测方法_NCM_ELISA_的建立

马铃薯环腐病菌快速检测方法_NCM_ELISA_的建立
·142·
中国马铃薯,第 21 卷,第 3 期,2007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635(2007)03- 0142- 04
马铃薯环腐病菌快速检测方法(NCM-ELISA)的建立
胡林双,王晓丹,闵凡祥,郭 梅,李学湛,白艳菊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
植物细菌检测方法有多种,如症状学、指示植 物、电子显微镜、核酸斑点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 及血清学检测等。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法(Nitro Cellulose Membrane - Enzyme Linked Em musorbent Assay,简称为 NCM- ELISA)是血清学检 测方法中的一种[2],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有效、不 需要特殊的仪器、点上样品的硝酸纤维素膜可以间 隔一段时间再继续检测和测定结果可以长期保存等 优点[3]。Hawkes 等[4]对此进行了描述。其基本原理 是:抗血清可与预先吸附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细菌
2结果
2.1 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的选择 抗血清分别按1: 50~1: 3200 范围内稀释时,
当稀释浓度为1: 50~1: 200 时,底物在硝酸纤维 素膜上显色呈深紫色;当稀释浓度为1: 400 时,
·144·
底物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显色呈紫色,并且每个点 显色均匀;当稀释浓度为1: 800 时,底物在硝酸 纤 维 素 膜 上 显 色 呈 淡 紫 色 ; 当 1: 1600~1: 3200
酶标二抗(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 工作浓度 1: 1500,Sigma 公司);脱脂奶粉(上海 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纤维素膜(国际马铃 薯中心赠送)。 1.2 试验方法 1.2.1 抗原的制备

马铃薯环腐病菌Real-time Taqman-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马铃薯环腐病菌Real-time Taqman-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pi r eed s n d a df oe c n u ni t nP ee t ns se (a ma ) f oaor g rt a sa lh d I r sw r e i e , n l rs e t a tai CR d tci y tm T q n o tt i se tbi e .n me g u q to o p n ow s te c s f e nt u ni t e d tr n t n tetsi a a iywa g・ h a eo f i q a tai eemi i ,h e t g c p bl s 1f di e tv ao n i t (.1 0 o i 32 ×1 3c p s・ e ) o e li frra-me t q a tai CR(a ma ) I c u ee ts v rl o i fg n s b u rs e tq a tain P ee t n s se u ni te P tv T q n .t o l d tc e ea c p s o e e y f oe c n u ni t CR d tci y tm d e l to o
W E ’ HULn h a g, ONGX e h , NF n i g I , Qi is u n 3D u z P MI a x n  ̄WA a d n, I e g nt GU Me , UN sLXu z a 。 a NGXi a 3 n l ’ o LF a O P L a, I e h n
( . o t o trl s a c ne, eln j n a e f rr u ua S in e , abn H in j n 0 8 , ia 2 P s-o trl 1 P s- coa Re e rhCe tr H i gi gAc d myo gi l rl ce c s H ri, el gi g1 0 6 Chn ; . o t coa d o a A ct o a 5 d R s ac tt n N  ̄ e s oe t ies y Habn H i nj n 0 8 , ia 3 Vrsf eSe di e e rh rn tue e e rhS ai , o h a t rsr Unv ri , ri, el gi g 1 0 6 Chn ; . i -e e lg R s ac e si t, o F y t o a 5 u r n I t

马铃薯环腐病生防菌株P1的鉴定、防病效果及促生作用研究

马铃薯环腐病生防菌株P1的鉴定、防病效果及促生作用研究

摘要 :在马铃薯环腐病区采集健 康的马铃薯 S l u ueou oa mtbrsm块茎 , 中分离到 1株对 马铃薯环腐病菌 Caiat mi i n 从 lv c r c — b e h
gn nesbp 印 e ncm 具 有 强 拮 抗作 用 的 内生 细菌 P 。 经 形态 观察 、 理 生 化 鉴 定 , 株 P a es u s. 如 f “ l 生 菌 l归 属 为 B c l p , 一 a iu s. 进 ls
Chi I tt e ofHi h A l t d o na; nsiut g tu e Cr p, Sh nx c de y ofAgrc lu a in e i a iA a m iu tr lSce c s, Dao 7 8, Ch na; I si t f Plnt tng 03 00 i n tt e o a u
T AN n .in ,LIYi .a LI F i I Ho g xa n fn , U e (C lg f rn my h x Agi l r iesy T iu0 00 , ol eo o o ,S a i r ut a Unvrt , a 3 8 1 e Ag n c ul i g
ra n o e d A na o itc tss s o d t a s o g y r src e r w t f t e p t o e i a tru , ilr g r tf l . i i t g n si e t h we h t P1 t n l e ti td g o h o a g n c b c ei m r h h Clv b ce c g e s u p. s pe n c m . Stan P1 wa r l i rl d n i e sBa i u p. b s d o a i a tr mihian n e s bs e do iu r i sp e i na y ie t d a c l s s m i i f l ae n h r hoogc l h il g c l a d b oc e c lc a a tr tc t e m o p l ia ,p yso o i a n i h m i a h r c e si s a d t n a m e ate i m u t e o i n he s B. g h ru by f rh r c n— ta ta ly i f 1 D NA e u nc r s na sso 6S r s q e e. Th n i a tra u t n e x a t d fo c lu e r r v n a e a tb ce ls bs c s e t ce r m P1 u t r s we e p o e s i a r c u e p o en.whih we e no e i v o U V n h we e sr ng s ci iy a r d r ti c r ts nst e t i a d s o d t to e ta t t tpH 0. e i h b t r c h v 7. Th n i io y a — t t ft e c d r ti c e s d sg i c t e et m p r t r a g rt n 0o i y o r e p o en de r a e in f a l wh n t e vi h u i n y h e au ew shihe ha 8 C

浅议如何做好马铃薯种薯田间检测工作

浅议如何做好马铃薯种薯田间检测工作

浅议如何做好马铃薯种薯田间检测工作作者:杨博文,杨晓纽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9期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9-0071-02中图分类号: S435.32文献标志码: B杨博文,杨晓红(张家口市种子管理站,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田间检测,田间检测主要采取目测方法进行,易操作。

田间检测能实时掌握种薯田的情况,通过拔除感病植株,降低田间病害基数,提高种薯质量。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田间检测1 必备物品计数器、防护服、喷壶及消毒液(75%酒精)、鞋套、取样袋、取样工具(小刀和剪子)。

2 采样前信息采集在田间检验之前,要了解地块的面积,种薯的品种、级别、来源,以及播种时间、前茬(上一年和上上年)、用药情况、用药时间、隔离条件等情况。

3 检测内容首先检测品种的真实性,检测过程中分析生长异常马铃薯的症状并记录,同时检测品种纯度。

4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初期会在田间呈零星分布,防治不当会持续发展,范围扩散。

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发病症状相同,发病时间一致,成片发生,不具有蔓延性。

5 检测点数及取样量原原种全部植株要检查,大田种薯每批次至少要随机抽取5~10点,每点100株。

6 检测方法6.1 基本原则田间检测前,首先要观察植株整体长势,确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对于有异常的区域要重点检测,然后随机设点检查。

抽检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

6.2 检测路线对面积不大的种薯田或者形状狭长的种薯田检测时,从垄头一直走到垄尾,换行后,再从垄尾走到垄头,往返1~2次,沿途随机设点。

对于面积较大且地块长和宽相差不大的种薯田,可采用“之”字形方法检测,有路的可沿路就近检测,每检测一点,于前行一段距离换垄,可以根据地块性状确定间隔垄数,检测下一点,深入到地中部折回,继续不断换行检测,直至回到田边;如此往返l~2次,沿途随机设点。

6.3 检测确定检测点后,边走边检测;双行检测,边检测边进行记录。

英国马铃薯检疫

英国马铃薯检疫

英国马铃薯检疫
王艳青
【期刊名称】《世界农业》
【年(卷),期】1999(000)009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王艳青
【作者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32
【相关文献】
1.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甲虫 [J],
2.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及检疫 [J], 李新民
3.警惕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G.pallida)入侵我国 [J], 彭焕;刘慧;江如;葛建军;赵守歧;冯晓东;黄文坤;彭德良
4.浅析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与检疫 [J], 谢磊
5.荷兰进口马铃薯检测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苜蓿黄萎病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筛选处理马铃薯金线虫孢囊的洗涤剂和浮载剂以提高电镜扫描原貌效果的试验

筛选处理马铃薯金线虫孢囊的洗涤剂和浮载剂以提高电镜扫描原貌效果的试验

筛选处理马铃薯金线虫孢囊的洗涤剂和浮载剂以提高电镜扫描
原貌效果的试验
李怡珍;钟国强
【期刊名称】《植物检疫》
【年(卷),期】1994(8)2
【摘要】马铃薯金线虫是我国一类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线虫。

用扫描电镜观察其
孢囊的肛阴板部分,可以如实显示外表微细器官凹凸不平的原貌,但部分器官常粘着泥垢、杂物,及因处理孢囊不当导致变形等而影响显示原貌的效果。

经试验比较,从中筛选出0.1%吐温-20洗涤孢囊,再以乳酚油泡浸48小时,可获得外表较洁净、变形少及角皮变软等效果,切制成清晰度高的标本供扫描电镜观察,达到提高扫描原貌效果的目的。

【总页数】3页(P73-75)
【关键词】马铃薯;金线虫;洗涤剂;浮载剂;电镜
【作者】李怡珍;钟国强
【作者单位】广州动植物检疫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1-31
【相关文献】
1.气浮法对矿区洗浴污水中洗涤剂处理及回用研究 [J], 邵武;李中和;宋岩
2.利用离子蚀刻对扫描电镜载片做亲水化处理 [J], 李向印
3.自酸蚀和酸蚀剂正畸牙面处理效果的临床与扫描电镜研究 [J], 张楠;杨凯
4.马铃薯种衣剂的试验研究初报--种衣剂的配方筛选试验 [J], 金光辉
5.BAF处理洗涤剂废水适宜填料的筛选试验研究 [J], 许行翔;纪桂霞;杨继柏;周步轩;司大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 出的线虫比例和检测 阈几乎接 近的同时 ,塑料杯 子” “ 检 测法 因不测死 卵 的数 量其检测 数据更 接近于 田间实 际发生
情况 。
此病 害的发生 。世 界各 国将马铃薯孢囊线虫列 入检疫对象 。
在 日本 , 据 进 出境 植 物 检 疫 法 , 依 马铃 薯 线 虫 病 是 检 疫 对 象 , 未 经 检疫 的 块 茎 严 禁 带 入 境 内。
4 “ 料杯 子 ” 测 法优 点 塑 检
马铃薯孢囊线虫是 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 的病害之一 , 通
过“ 料杯 子” 测法 , 以提早 发现线虫 的有无 , 便在病 塑 检 可 以
农作 物 常年连作 会造成 土壤失去 平衡 而引起作 物 的生
理性 障碍 , 而且容 易引发病 害和寄生 虫 的发 生 , 尤其像 马铃 薯这种营养繁殖作物更容易 发生 连作 障碍 。马铃薯孢囊线虫 在 土壤中急速增殖而密 度增 大时 , 将严 重影响马铃薯 生长发 育 。在 1 干燥土壤 中若生存 10个卵 的高密度状态下 , g 0 马铃 薯 的产量将 降低 约 6 %。 0
虫 钻 出植 物根 外 , 始 在 体 内产 卵 , 色 由 白 色变 为 黄 色 。卵 开 颜
研究员 指出 : 利用该 方法可 以简单判别 线虫多 的地块 和线 “
虫 少 的地 块 , 于 选 择 把 何 种 品种 种植 在 哪 个 地 块 也 就 容 易 对 了 。因此 , 待 农 户 们 广 泛 利 用 这 种 检 测 方 法 , 而 防止 灾 害 期 从
北海 道 4 4地 区 的 9 90 h : 地 ( 1 。 中 , 2 0 起 0 m 土 图 )其 从 0 6年
大镜从 塑料杯 子的侧 面和底 面观察孢囊 。
检测 结 果 和 田间 实 际 相 接 近 。 取 同 一 地 块 等 量 的 土 样 , 分 别 采 用 常 规 法 和 “ 料 杯 子 ” 测 法 进 行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塑 检
5 防治孢囊线虫的其他方法
可通过种植抗 性品种防除线 虫。防止此病害扩散的方法 包 括不移动可能含有孢囊 的病土 , 洗净 附着 孢囊 的农 具和搬
运工具 , 长期 闲置土地里种植非 寄主植物等方法 。但最有 在
效 降 低 线 虫 密 度 的 方 法 还 是 种 植 抗 性 品种 。 种 一 茬 抗 性 品
不 用 担 心 污染 周 围 环境 。 北 海 道 农 业 研 究 中心 生 产 环 境 研 究 领 域 奈 良部 孝 上 席
2 马铃薯孢囊线虫介绍
马铃 薯孢囊线 虫( 2 在寄 主植物 马铃薯根分泌 的刺激 图 ) 物质 ( 孵化促 进物质 ) 的刺激 下孵化 , 化出的幼虫侵入 到马 孵 铃 薯根 内吸取营养 ( 3 、 图 )生长发育 ( 4 , 图 )最后 色球状 体( 6 孢囊 ) 状态在 土壤中生
存 。孢 囊 中 含 有 2 0~5 0个 卵 , 低 温 干燥 条 件 下 , 0 0 在 卵受 孢
囊 的保护而长期存活 , 孢囊一旦发生 , 附着在根 部 , 就很难 根
的进一 步扩大 , 而且 , 检测法 还适用 于该州 以南温室 栽培 该
( 7, 图 )常规法 的筛 网筛选后计算 卵数量方法 ( 检测土壤 中是
否 含 有 卵 ) “ 料 杯 子 ” 测 法 ( 测 土 壤 中是 否 存 在 孢 囊 ) 和 塑 检 检
至 21 0 0年的 5年间 ,不仅在北 海道新 增 了 1 9个受害地 区 , 而且在 长崎 、 青森 、 三重等省 的马铃 薯主栽地 区也均 报道有
害发生初期采取有效 的措施 , 将危 害程度降到最低 。以前常 用的方法必须在专 用实验室中进行 , 先用筛子筛 出和孢囊大
小 一 样 的 粒 子 , 后 回收 孢 囊 , 后 在 显 微 镜 下 进 行 密 度 调 然 最
查 。这些过程需要 大量 劳动力和熟练 的实验技术 , 因为操作 繁杂 , 目前为止 , 可以说 没有 准确进行过线虫密度调查 。相对 于复杂 的检测方法 ,塑料杯子” 节省空间 , 省劳力 , “ 法 节 并且
线 虫密度 就会降低 至 即使 种植感病 品种也 不造成 任何危 害
的程度 。
( 转 封 3) 下
园 艺 与 种 苗 , o i l r Se 0 2 2 :2 封 3 H rc t e& ed2 1( )6 , tuu
殇 除 马铃 蔫兆 曩线 主 两
“ 杆 抓 孑 " 捌 法 的 确 立 塑 捡
1 背景介绍
马铃薯 孢囊线 虫病 于 17 92年首 次在北海 道发 现 以来 , 其导致的受灾 面积逐年扩大 ,到 2 1 0 0年末受灾 面积扩散 到
中常 出现 的 根 结 线 虫 的 检 测 。 ”
除, 严重危害马铃薯生长发育 。
3 “ 塑料杯子” 检测法
农研机构 ( 农业 、 品产业技 术综合研究机构 ) 食 北海道农 业研 究 中心 开发 出检测马铃 薯孢囊 线虫病 的简便 方法—— “ 塑料杯 子” 检测法( 6。利用该技术 , 图 ) 农户不仅 可以检测 出 土壤 中是否含有马铃薯孢囊线虫 , 而且能够估算 线虫密度。 ” 塑料杯子 ” 检测法可通过 肉眼简单判定 , 是指在 透明 的塑料 小杯子里再现线虫生活史的方法 。 具体做法是在透 明的塑料
种, 土壤 中的线虫约减少 8 % ~9 %。在 高密度线虫农 田里 , 0 0 采用 种植 抗性品种和轮作相结合 的方式 , 只需 7—8年时间 ,
杯子 里装入 田间土 壤约 5 ,把感病 马铃薯 种薯 放置其 0 mL
中, l 在 6—2 4℃黑暗条件 下培养 。5 6 0— 0 d后 , 将产生 黄一 褐色 的孢囊 , 附着在 白色根的表面 。用 肉眼或 利用小型放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