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咬文嚼字》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_1785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篇一: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总第次课篇二:15 不求甚解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15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
二、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引出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导入课文。
二、感知解析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
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
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
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
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
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
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共36张PPT)
“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 ”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思考:文章第五段开头两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B
解题:
文中义:
贬词褒用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 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思考
作者在文中举的“几个实例”有哪些?举这些 实例有何用意?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译文:踏遍江南各地,遇到山就流连景色。带着如明月般
沁人心脾的茶来试试惠泉山的水。登山路来回盘绕像龙的脊梁 一般,水光荡漾翻动着太湖倒映的天空。登山归去时,半个山 岭的松林风声依旧回荡在山间。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 字”的正确意思:
A.形容卖弄才学。
B.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C.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
嚼字 。(
)C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
哗众取宠之能事。( ) A
美发店——
整妆待发 最高发院
魔发师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精选文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
[咬文嚼字的教案]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2024版《咬文嚼字》ppt课件
《咬文嚼字》ppt课件•引言•文字的魅力•词语的讲究•句子的锤炼目录•语篇的咬嚼•语言规范与语言艺术•总结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背景在当今社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日益广泛,但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却往往被忽视。
《咬文嚼字》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规范、准确、生动运用,提升其语文素养。
课程总结与反思回顾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语言文字规范运用的理解。
介绍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并辅以实例讲解。
语言文字鉴赏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程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咬文嚼字基础讲解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如字音、字形、字义等。
课程大纲02文字的魅力汉字的历史与演变汉字的起源介绍汉字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形态。
汉字的演变阐述汉字从篆书、隶书、楷书到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字特点。
汉字的结构与造字法分析汉字的结构,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揭示汉字的内在规律。
介绍汉语的音韵体系,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要素,以及汉语音韵的和谐之美。
汉语的音韵特点古典诗词的音韵美现代汉语的音韵美通过古典诗词的例子,展示汉语音韵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和美感。
分析现代汉语中音韵美的表现,如双声、叠韵、押韵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030201文字的音韵之美03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意象与情感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分析文字意象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和表现。
01汉字的意象分析汉字所蕴含的意象,如“月”字所代表的明亮、圆满,“水”字所代表的流动、柔和等。
02文字与情感阐述文字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如通过文字传递喜怒哀乐等情感。
文字的意象与情感03词语的讲究根据语境和表达需求,选择最恰当的词语,避免使用含义不明或有贬义、歧义的词语。
精确选用词语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避免搭配不当或产生歧义,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咬文嚼字》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卢梅坡《早梅》
月光静静地(滴、洒、流、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光静静地(滴、洒、流、泻)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
“泻”字写出了月光的清幽、明 净,又与“流水”配合,加强了流动 感。同时,衬托出作者希望借眼前之 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 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 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 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 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视之,石也。
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 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文字与意味有关
关于“斟酌”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朱光潜(1897— —1986),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代 表作《文艺心理学》 《诗论》《谈美书
简》等。《西方美学
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 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 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 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或者当众讲话 时夸耀自己的学识。
出推 炼时 吻求
新陈 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咬文嚼字 示例
眼 (忍) 看朋辈成新鬼, 怒 向刀边 (丛)觅小诗。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咬文嚼字》(共57张PPT)
语言变化的趋势
1 2
语言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变化,未来语言 可能会更加简化,词汇量可能会减少,表达方式 也可能更加直接明了。
多样化表达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外来词汇的引入和本土化 改造可能会更加频繁,表达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化。
3
语音识别技术的影响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 更多地依赖语音输入和输出,这将对咬文嚼字产 生一定的影响。
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培 养良好的语感和语境意识,提高自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读者能够意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 性和价值,将其视为传递信息、沟通 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认真对 待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保护。
感谢观看
THANKS
文化差异和误解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也 可能存在差异。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背景 ,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在行文时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应性。
误解
误解是指对于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为了避免误解,需要加强 学习和理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景,以及在行文时注重语言的清晰度和明确性 。
03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表达
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 和使用语言,避免歧义和误解,
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丰富词汇
通过咬文嚼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 词汇的含义、用法和搭配,从而丰 富自己的词汇量,使表达更具表现 力和感染力。
规范语法
咬文嚼字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语 法规则和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规 范、流畅。
《咬文嚼字》
• 引言 • 咬文嚼字的含义和起源 •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 咬文嚼字的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中职教育《咬文嚼字》教案
喜悦兴奋的心情。
2、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浓”
明确: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三、预习检查
一、背景知识
B、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目前台湾岛内按人口平均消费咖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台湾人对咖啡的喜爱。
答案:C(A逻辑混乱,两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B成分残缺,应在“哈佛大学”后加“时”或“后”字,与前面的“于”构成介宾短语。D表意不明,没有说出是月平均,还是年平均。)
答案:A(B“挈”应读qiè ;C“踽”应读jǔ;D“逮”应读d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斡旋互相推诿交插学科望风披靡
B、脉搏不可思议不揣冒昧进退维谷
C、焦燥草菅人命哗众取宠青春永驻
D、怠慢未雨绸缪察颜观色沽名钓誉
答案:B(A“交插学科”中“插”应为“叉”;C“焦燥”中“燥”应为“躁”;D“察颜观色”中“颜”应为“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文艺随笔二篇: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课件PPT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 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 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8
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 的观点
材料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 》的一句台词。
5
➢“咬文嚼字”
义项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义项B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C )
观点: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 引起下文的作用。
9
材料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 句谩骂性的话语。
观点: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 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10
材料3: 《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 ,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观点: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 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 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1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
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
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 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2
➢
炼字
曾国藩率领武装与太平军作战初期多次失败。 清政府要求各地的地主武装头目写奏章总结与 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曾国藩写到“屡战屡 败”一词。当时作为师爷的左宗棠看罢大惊, 劝其改为“屡败屡战”。咸丰帝看后大悦,湘 军也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势力越来 越大。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修辞手法”中的第一节“咬文嚼字”。
具体内容包括咬文嚼字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我们将结合经典例句,详细解析这一修辞手法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概念,了解其特点及作用;2. 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进行写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定义、特点、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句经典诗句,让学生尝试解读其中蕴含的意境,引出咬文嚼字的概念;2. 讲解:详细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特点、作用,结合教材中的例句进行分析;3. 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咬文嚼字进行句子创作,并进行分享;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高考真题,讲解咬文嚼字在题目中的运用;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的概念、特点、作用;2. 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3. 学生创作的典型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咬文嚼字的手法,创作一个不少于100字的段落,描述你的家乡;2.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位于江南水乡,绿树掩映,碧波荡漾。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对家乡的眷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其中的咬文嚼字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现代文中的咬文嚼字现象,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咬文嚼字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2. 教学重点:咬文嚼字的定义、特点、作用;3. 实践环节:学生尝试运用咬文嚼字进行句子创作;4. 例题讲解:分析高考真题中咬文嚼字的运用;5. 作业设计:创作一个不少于100字的段落,描述家乡。
职高版《咬文嚼字》PPT
十、外交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令人不齿”误为 “令人不耻”。对于美国无端挑衅的“霸凌主义” 行为,我外交部发言人曾用“令人不齿”一词予以 抨击。相关报道常将“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 耻”。“齿”本指牙齿,引申指并列;“不齿”指不 与同列,表示鄙视。“不耻”指不以为有失体面,如 “不耻下问”。对美国的挑衅行为表示鄙视,应用 “令人不齿”。“令人不耻”是根本说不通的。
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2.形容卖弄才学。
例2:这个人没什么文化,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 取宠之能事。 3.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本文中的“咬文嚼字”指什么?作者要 表达怎样的观点?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xián míng zī zhū
•倒 涎 茗 烟 锱 铢必较
mò zú bō cén zhēn zhuó
• 没 镞 剥啄 岑 寂 斟 酌
多 咬文嚼字jiáo 咀嚼 jué 倒嚼 jiào
音 字
深恶 痛绝
wù
恶心 ě
凶恶 è
恶 ,是何言也 wū
分析文章思路: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3段)
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第5段)
(一)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
⑵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X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 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郭);大半表 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 性 质完全不同 (朱)。
《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咬文嚼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到文学创作中注重文字运用的精确性和生动性。
2.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在文学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学会在文学创作和日常生活中运用精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在文学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词语(如:跑、奔、疾走、飞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选择和运用。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咬文嚼字”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内容,强调文学创作中注重文字运用的精确性和生动性。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在文学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字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体会精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效果。
如:“阳光明媚”和“阳光灿烂”的用法区别。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词语(如:严格、严厉、严谨、严格),让学生结合课文所学,选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6. 课堂小结(5分钟)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课文所学,修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用词不当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咬文嚼字》精确性、生动性七、作业设计1. 请用“咬文嚼字”的精神,修改下面这段话,使其更加精确、生动:原文: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我们出去玩了一整天,大家都非常开心。
修改后: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们出去游玩了一整天,大家都非常开心。
《咬文嚼字》教学课件
2023《咬文嚼字》教学课件contents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学生易错易混字音字形辨析•学生易混同义词辨析•学生作文病句解析及修改•教学反思与改进目录0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件,学生能够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掌握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整体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件,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件,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1 2 3学生能够了解《咬文嚼字》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等。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0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与同学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0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主选择并阅读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观点。
0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赏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02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主要学习《咬文嚼字》中的几篇文章,了解作者关于语言表达和文字修改的观点和做法。
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一些语言表达和写作基础知识,但是对于文字修改和语言表达的细节缺乏了解和实践经验。
学情分析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文字修改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字修改技巧和语言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典型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修改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字修改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介绍《咬文嚼字》中的几篇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于语言表达和文字修改的观点和做法。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16《咬文嚼字》课件
间第二泉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 把抽象的味觉体验化为具体可感的 视觉体验。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 妙的艺术效果。
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 联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
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 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
5.“柳腰桃面”等 ——滥用联想意义,导致“套板反应”
——福楼拜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②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 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 ——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 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咬 文 朱嚼 字 光潜来自学习目标1.分析文章内容 2.品味佳句,培养鉴赏语言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分析文章结构,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学习难点: 重视咬文嚼字和遣词造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 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 《论诗》等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你这”带有极端憎恶的 惊叹语,
“你是”也可是单纯叙述,也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可带假定语气,讥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道理: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 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 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 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谨严。
第二层(3-4):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 例子。 • 比较以下语言: • •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 复射,终不能入。
咬文嚼字 示例3
古代有个书生,在门上挂了幅对联,上联 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有个 地方官路过,马上给他写出了横批,并派人解 决了书生的生活问题。你能猜出这幅对联的横 批是什么吗?
这幅对联的横批是: 缺衣(一)少食(十)
咬文嚼字 示例4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
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
说明的道理: 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章的好坏,主要是 意味,是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
第三层(5):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
诗句的佳话。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是‚推 敲‛的故事
两个字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意境
你认为动词推与敲,哪一个更恰当,更准确,更 生动? 而韩愈为什么要选择‚敲‛?
朱光潜先生在里,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
分析‚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了
‚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潜先
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实
3、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第5段) 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 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第5段) 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第5段)
《咬文嚼字》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2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 的关系。 第二层(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 子。
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 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删、 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说明背后带动的都是作者的思想 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作者(或者读者)思想内核的锤炼,
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
• 比较: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像这样描写得精辟的句 子还有很多,曹雪芹呕心沥血撰红楼,曾‚披阅十载,增删 五次‛。 古人对文字的斟酌还有这样一些名句:吟安一个字,捻 断数颈须(唐代卢延让的《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 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古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 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着实令我们钦佩。 那么今人对待语言文字的运用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今天就让我们借助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章来 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恰当的使用语言文字。这篇文章的题目就 叫做《咬文嚼字》。
‚推‛‚敲‛说明
韩愈代替贾岛定‚敲‛字,历来传为美谈。世人认为‚敲‛ 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作者却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推——步月归寺——冷寂 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推‛固然显得卤莽一点, 而‚敲‛就显得拘礼些。所以选 ‚推‛‚敲‛,重要的是看 ‚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并且与全诗调和的。
•
•
执教:四川省简阳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陈阳
教学目标
• 1、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 2、体会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列举体现 出的道理。 • 3、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 4、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 中习惯性流弊。
【教学设计】
• 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 ‚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 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 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憎恶情感‛。 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 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 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 例子。
比较以下语言: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剧本《屈原》
郭沫若《屈原》改‚是‛为‚这‛ 改得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红楼梦》 你这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
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 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在赞美是不适宜。 因此,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 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家,用词还斟酌很久,甚至有些地方用的不妥。更何况我 们呢?因而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有一字都不可以放松的谨严。
1. ……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第3段)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3段)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第5段)
1、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第3段)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
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第3段)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笔名孟实、孟石。现代美学家、文艺 理论家。代表作《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 》、 《诗论》、《谈美 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 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他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 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 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 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 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 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 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 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 入世的事业‛。
•
•
•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 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 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 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 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 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 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 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 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 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 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 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 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 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 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 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 ‚套版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 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 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 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 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 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 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 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业的讨论中, 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 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猜字迷: 老鼠掉进书箱里 咬文嚼字
•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 可一味地 。
• B.形容卖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