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的教育理念是:数学绝不等同于数学教科书。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拓开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设计富于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这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最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设置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
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及其成果表明,学生之间相互激励,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期待、宽荣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促使全体同学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形成创造性学习集体。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创造力开发有重要作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自由的学术空气,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对学生的思维结果的延迟评判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创造力的开发,特别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回忆自己在瑞士阿劳州立中学的一年学习生活,并说是这个学校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依赖外界权威的教师的淳朴热情大大地发展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从我国学生参加重大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看,计算力、解题水平高,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差。


要原因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正确认识。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从小抓起,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是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向创新。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让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三、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

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回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
何推导出来的,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边演示边讲解推导过程。

在学生服读完推导过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拿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照着刚才旋转、平移的方法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同学们动手试拼,都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紧接着设下疑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来的梯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又有什么关系?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样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激发、引导,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战胜了困难,轻松愉快的推出了梯形的计算公式。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开展创造活动
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而课堂教学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渠道。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把握时机适时适度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的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成功的创造,离不开创造意识、创造技能、创造思维等几个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活动。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考察、制作、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掌握创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以后作出对社会具有独特价值的发明创造打下基础。

时代在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

随着社会的极速变革,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培
养创造性人才,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