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弊端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指高校将其资源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
目前,高等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和对策。
二、研究内容
1.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1)商业化导致的教育变形
(2)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3)高等教育资源流失
(4)社会责任缺失
2.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对策
(1)提高高等教育商业化的限制
(2)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3)加强高等教育资源管理
(4)强化高等教育社会责任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相应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高等教育产业化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和比较。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对高等教育相关人员进行抽样调查。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1)分析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弊端;
(2)提出相应对策,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3)预测高等教育产业化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教育产业化弊端简析
教育产业化弊端简析“把教育当作一个产业来抓”是经济学界提出来的,并得到了实行;但结果是接受教育费用增长过快,老百姓负担偏重。
本来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当市场有需求的情况下,应当迅速组织资源予以满足,这一点没有问题,特别是在上大学的问题上;当时,由于大学资源较少,很多高中学生毕业后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竞争中败北,学生有继续求学的愿望,家长也愿意让孩子继续求学。
这时国家本身面对这种需求,鼓励建设更多的大学本身没有问题,但天下的事最终要靠政治家的综合平衡和审慎处理,在教育产业化的问题上实际上是失控和走偏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考虑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没有考虑教育本身的“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是育人,是“养士”,是为国家培养文脉。
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产业看,甚至想从中牟利,那就是没有考虑到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与一般消费品有什么不同,那就会出现大问题。
话引申开来,中国这些年的问题就是庸俗地把许多行业都简单地用所谓经济学的理论去套,导致产生许多问题。
教育本质是为国家培育优秀公民和未来优秀的劳动力,他的效用是着眼于未来和国家整体利益,他涉及每个家庭,如果国家经济资源倾向于教育,则几乎每个家庭和每个国民都能享受其付出,是最为公平的有利于全民族的事业。
如果按照所谓的经济学道理分析,就是谁的孩子上学,谁付费,没钱别上,谁的孩子上好学校,谁掏高价,其实这种道理很无赖,因为教育消费不比住酒店、不比旅游、不比买个电器,它是最应当以人为本,唯才是举的,教育本质应是以国家的全部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为最根本出发点,比如有1000万个孩子,其中出一个钱学森或一个袁隆平就能使国家甚至全世界获利,他所产生的效益将足以弥补你国家在1000万个孩子培养上的成本支出,更何况人们说“盖一个学校等于减少一个监狱”等间接的其它效益,所以在教育上应当是国家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应当是对所有的孩子在中小学时期进行“一个都不能少”的普遍的教育,对教师的收入应当按公务员的标准进行配给;对教师的选择也应按公务员的选择方式选择,保证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育质量。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和不断实行,人们对其的讨论也日渐激烈,其中不乏极端的言辞。
有人说教育产业化可以长远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是英明之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产业化是在是教育走向衰败,同时也无易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在不反对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好的这一前提下,我认为教育产业化这一措施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对于高等学府,教育产业化一经实行,扩招成了这一产业盈利的一大措施。
各高校对于生源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
这使得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实验课的老师对我们说,十几年前的学生做实验时可以每人享有一个试验台,实验设备也都是正常大小的。
而如今由于学生数量大幅上升,现在做实验时要3、4个人挤在一起,设备也由于占地面积过大被换成了实验型的小型仪器。
曾经几十人在一起上课,而现在经常会有近200人挤在一起上课的情景。
这无疑会降低教育的质量。
大学的扩招使得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愈发令人担忧。
曾经一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每年有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这使得家长和学生开始怀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
总之,教育产业化虽然带来了不少的金钱利益,但比起丢失掉的教育质量,岂不是得不偿失?教育产业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的同时,对基础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如今有些中、小教师为了开办家教而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学生有所保留,从而让学生加入他们的有偿‘培训’;一些课外辅导书、辅导班高昂的价格使出身名校的名师有了进财之道的同时,也令不少家长望而生畏,但是由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硬是顶住了压力。
教育乱收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教育的产业化使知识分子沦为了利欲熏心的商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表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
的确,在短期内,教育的产业化可能会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
但是,如果这种经济增长是以教育水平的下降、教育工作者道德沦丧急功近利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根本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
一辩稿: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
一辩稿: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辩题,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
首先,我方想强调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现实和社会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和促进社会长远发展。
2.教育产业化是指通过资金多元化的机制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从而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的教育管理模式。
我方承认教育产业化是带有盈利性质的,可是正因为它的盈利性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为教育带来了更多多元化的资金投入。
我方利弊判断的标准是:教育产业化能否促进社会长远发展。
下面我放就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教育产业化的利大于弊。
1.教育产业化能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并完善教育机制。
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来说,我国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投入之间是不成正比的。
而教育产业化通过资金多元化的机制和市场竞争体制大大提高了办学积极性,调动社会资源,通过广大社会的力量,大大增加教育投入,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不否认它的盈利性质可能会扭曲个别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导致教育领域的逐利,但是我们更相信在竞争机制下,更多的高校能够完善管理体制,形成教育回报在投入教育成本的良性循环,从而避免了只为政绩而不顾教育的问题,真正使教育是为了学生日后生活做准备,完善了教育体制。
2.教育产业化能够提供更多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教育产业化将带来教育教学机构的增加,能使更多的学生充分拥有选择学习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受教育,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教育产业化有可能导致盲目的扩招问题,当前看来,学校盲目的扩招造成了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就业机会,但当我们的教育产业化稳定后能使高校培养人才更加遵循市场经济的需求高校与相关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培养什么人才,多少人才都会有明确的计划,保证人才专业对口,使更多的人就业越快越好。
3.教育产业化能够带动经济发展。
诚如第二点所言,我国实行教育产业化,可以增加各类人才资源的储备,使国家人力资源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教育弊端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教育,历经千年,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教育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教育也暴露出诸多弊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教育的弊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二、中国教育弊端1.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
应试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试教育下,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应试教育下,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参与感。
(3)评价体系单一。
应试教育下,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这使得学生在追求高分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中国教育的另一个弊端。
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以下问题:(1)城乡教育差距。
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起点、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地区教育差距。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家庭教育过度干预家庭教育过度干预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以下问题:(1)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家长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使得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2)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谐。
三、案例分析1.应试教育案例案例:某城市一所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每天做大量的习题。
结果,学生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损,创新能力不足。
分析:该案例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培养。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案例案例:某农村地区一所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教学条件十分简陋。
浅析中国教育之弊端
省市之间分数的差距, 名人降分录取,重点大 学中择校生比例,西安 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 丑闻事件都反映了一个 问题,如何保证学校招 生的公平性?
资源配置不公平 此处添加标题
中国教育怎么办?
1、“一个中心”: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2、“两个基本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 3、转变“三个观念”,并有政策配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确对待各种学位,学生的 兴趣爱好决定了最适合他的学位;减少名校情结,对学 生来说,适合他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4、关注“四个要素”:有形资财,文化内涵与办学体制, 教师的社会地位。 5、“五项改革”:高考制度,评估制度,教育方法与内容, 教育结构,教育体制。
2 3
1
教 育 产 业 化
应 试 教 育
教 育 公 平
教育产业化问题
怪我喽?
教育产业化是教育这一行业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以教育需求为导向, 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从而去形成系列 化和品牌化的一种组织运营方式。
教育产业化的提出本意是提高劳动 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但却忽视 了教育本身应具有公众性,非营利 性,教育产业化恰恰把国家应该承 担的教育费用转移到父母身上。
教育产业化问题 此处添加标题
教育产业化问题
应试教育回忆 此处添加标题
应试教育成因 此处添加标题
应试教育成因: (1)浅层原因 一考定终身---高考 学校里评价标准的歪曲 教育经费投入过少 (2)深层原因 教育的本意不明确 社会用人机制的不理智 教育体制模式不符
应试教育危害
阻 碍 个 性 发 展 , 扼 杀 创 造 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中国教育怎么办?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不要再去抱怨这些我们 无力改变的事,珍惜这一切,好好享受一切好和 不好,让自己别为自己碌碌无为而后悔就成了, 不是吗?
教育产业化带来的直接后果
教育产业化带来的直接后果这几天在我们铁血网站之社会杂谈版块里热议我国教育的弊端,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民间有这么多有识之士都在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我坚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再次为民主的腾飞注入无穷无尽的动力......!通过这几天的交流和学习,我增加了很多知识。
尤其对我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加对我国现今的教育现状充满忧虑!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可是如今我国的教育却拖了民族崛起的后腿,我民族千年传承的文明,到了21世纪,似乎后继乏力,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文明多少显得束手束脚,已然完全丧失王者的风范。
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随口说的是“耶”,随手做的是“OK”,随嘴唱的是“拉伯”。
随时跳的是“街舞”。
我们一直为傲的唐诗宋词元曲在他们身上已经很少能看到了。
更可气的是,一个个嘴巴边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家伙,开口闭口就是西方的民主,中国的封建;西方的文明,中国的愚昧;西方的先进,中国的落后。
每当谈到西方,一个个眉飞色舞,口沫飞溅,当谈到中国,一个个摇头叹气,骂声连连......。
简直恨自己不是白皮肤,哪怕到西方成为一条狗他们也很乐意......每当看到这些,我恨不得上去替祖宗教训他们一顿。
冷静一想,不禁长叹,没用的,对这些黄皮白心的半假洋鬼子说任何活都是起不了作用的。
他们已经快要沦为西方文化的俘虏,心甘情愿做西方文化的宣传人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国千年文化真的没有西方文明更具有底蕴,更博大精深,更具有生命力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拥有无可置疑的辉煌成就,这源远流长的文化,也不是西方刀枪文明可比的。
但是,为什么我民族的文化,对现在的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与日俱减呢?我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制约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这一点我们去看看我们的兄弟——台湾就有所知道了。
台湾的教育相比我国大陆来说是要进步很多,在台湾,学生对民主的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大大的多余大陆。
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
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教育产业化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
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不仅仅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水平,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产业化进行反思。
教育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变成了商品教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教育看作商品,通过市场买卖的方式进行运作。
在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学校和教育机构会将教育服务看作商品来销售,而不是用心将教育传授给学生。
为了盈利增加教育机构的价值,很多学校也会开设一些吸引人的课程培训班,针对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教育机构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拓展,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有些地方因为市场需求少,所以必要的教育资源供应不足,而有些地方则因为市场需求大,教育资源供应过多,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扭曲。
增加教育成本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教育成本的增加。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育机构会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教育服务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意味着家庭需要承担更多的教育成本。
而教育机构也会不断提高学费和培训班费用,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面对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提高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和思想形态的过程。
在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教育机构必须音乐教育的本质,注重一切课程的质量和教师的授课水平。
学校应该注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特长为主要职责,而不是一味为了明星教师的名气而提供不合理的课程和更高的产品定位。
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在中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域分布差异等问题导致国家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减小地域因素的影响,加快资源异地配置时,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依然成为实施教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教育互助、平台教育等措施解决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
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辩论
1教育产业化使个体更加适应社会需求2教育产业化会促进教育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3教育产业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教育的产业化是教育物质属性的客观特征外在表现。
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通过教育投入,可拉动教育经济增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
首先我方承认教育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今天我方想证明的是教育产业化过程中出现弊端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教育产业化已经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即将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抑或其现在的发展势头均可以证明教育产业化是利大于弊的。
我方倡导教育产业化前提是把教育当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第三产业,而不是单纯的消费性公益事业。
,并且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调节机制。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1教育产业化使个体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教育产业化有利于教育行为更好的反映社会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投入产出机制,使个体及早的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出现了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大量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社会阶层流动固化。
学校里面教材陈腐,老师的知识更新太慢。
尤其在社会科学方面更为严重。
学生只会解题,不会发现问题,导致教育与市场要求脱节。
教育的产出不适应社会的要求,教育产业化有助于教育走下神坛,真正的接触社会,将社会带入校园,使学生与社会的需求面对面从而更好地将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尽管教育产业化会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与思想带入校园,但是这恰恰为学生的成长打了一剂预防针,有助于教师及早的发现问题将其纠正过来。
大学教育产业化负面作用
大学教育产业化负面作用大学教育产业化负面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竞争的加剧,教育现象已被逐渐市场化,大学教育也成为了产业化的对象。
大学教育产业化本身并不是一种负面的绝对过程,但如果不受到正确的指导和监管,它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下面将重点关注这些影响。
1、教育成为商品教育产业化最直接的影响之一是,它使教育变成了商品。
既然教育已经是被市场化的,它的商品特征在固有意义上将会得到增强,旨在确保学校与学生的利益。
学校将不再只是为学生提供教育,而是会尽力通过市场推销各种服务和产品。
大学教育被转换成商品在某些方面已经带来了不利的后果。
大学变得更像一个商业公司,很少讲解更加深层次的知识,重点是吸引客户。
教育使用各种营销策略来吸引学生,包括广告、访问校园、学术预告、奖学金和学生管理系统。
教育的货币价值大大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
2、学生不再是受教育者而是消费者受制于市场规律,教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投资和回报的最佳选择,迫使教育成为双方约定的物化过程。
大学教育产业化初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供需关系,学生购买教育服务并为此付费。
这样,学生不再是受教育者,而是消费者。
学生通过缴纳学费的方式来获得大学提供的教育资源。
这样,大学教育成为市场商品的过程中,势必失去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从而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等问题,大学将不负责任。
对于此,学生的承受能力和价值观会受到影响。
3、拔河式的评价考核许多大学对学生的评价考核,都是按照“拔河式”来制定的。
这意味着,学生在严格的评价考核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压力,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和改进。
这种评价方式,从表面上看,是能够提升学术水平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伸长很多的负面效应。
在这里,“拔河式”评价考核模式,会让学生出现产生具有消耗性的不合理心理,例如,竞争性太过激烈可能会导致一起同学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敌对,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诸如作弊等行为,对整个教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教育行业的发展劣势及突破思路
教育行业的发展劣势及突破思路一、教育行业发展面临的劣势二、突破思路教育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然而,教育行业在当前仍面临着一些发展的劣势。
本文将探讨教育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劣势,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思路。
一、教育行业发展面临的劣势1. 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个性化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集体性,缺乏对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关注。
这种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得到适当的关怀,降低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教师培训不足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资源。
然而,目前存在着一部分老师培训水平不高或者无系统培训,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和有效引导。
这会影响到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
3. 缺乏实践机会尽管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可以掌握,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践机会不足,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4.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二、突破思路1. 推进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指导的方式。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并促进其积极参与学习。
2.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
通过提供系统性、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帮助老师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鼓励实践探究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加强实践探究课程的设立和推广。
通过提供实际问题、调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等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4. 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综上所述,教育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劣势。
然而,在推进个性化教学、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实践探究以及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突破思路。
什么是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后果
什么是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的后果教育的产业性是教育的物质属性的客观特征。
是指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推动作用,那么你对教育产业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教育产业化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教育产业化的直接后果一是明显减缓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工作目标,这个4%并不是一个高的标准,只不过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当时的平均水平。
1986年我国的这一比重就已达到了3.43%。
然而遗憾的是,一方面提出了令人振奋的“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的比重多年来却一直徘徊在世界最低水平线上。
就在提出4%的目标之后,这一比重不升反降,1995年降到了最低点的2.41%,此后虽然缓慢回升,1999年达到2.79%,2002年达到3.32%,2003年微降为3.28%。
对2004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调整后,该年的这一比重又回到了1999年的水平:2.79%。
这样的比重大体只相当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产业化的恶劣影响。
事实上,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大旗成了不少地方政府摆脱所谓教育财政包袱的最佳理论武器。
在这样的大旗下,许多地方的教育增量主要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来支撑。
1990年代末,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不少省区对每个大学生的财政拨款标准竟然降为每年两三千元、三四千元就是明证!在这些官员看来,在财政不投入少投入的情况下也能取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的“政绩”,何乐而不为呢?据初步匡算,如果按上述纲要规定时间实现4%的目标,那么,迄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约少了数千亿元左右。
假如教育部门这几年多得了数千亿元投入,那该是全国人民多大的实惠!二是出现了种种教育乱象,部分抵消了教育发展的成果。
(1)一些人高举“教育产业化”的旗帜堂而皇之地将教育变成商品来谋取高额利润。
对教育产业化若干观点的整体审视
对教育产业化若干观点的整体审视
教育产业化是指将教育活动从传统的社会公共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将教育活动与商业活动建立起联系,使教育成为一种经济商品。
它不仅改变了教育的运作方式,而且改变了教育的价值观念,使教育市场变得更加活跃,也改变了教育投资者的行为。
教育产业化的优点是明显的。
首先,它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资源分配更加有效。
其次,它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使教育更加科学化,更加普及化。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教育服务的创新,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然而,教育产业化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首先,它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从而对教育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它可能会导致教育服务的商业化,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加商业化。
此外,它还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总之,教育产业化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应当谨慎对待。
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教育
昨天下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新华网与网友交流并回答了大家关心的众多问题。
对于“教育产业化”现象,王旭明表示,教育部一开始就反对,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
王旭明说,“教育产业化”这个提法从它产生之日起,教育部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
所以反对,是因为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
这里面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化”字。
我们同意教育的某些部分可以发展成教育产业,比方说高校后勤社会化,这完全可以变成产业;高校科技产业、成果转化都是可以变成产业的。
但是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能用产业的思想来引导的。
“教育改革是成功的”对于“中国的教育失败,改革会不会越改越差”的说法,王旭明不赞同:“我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
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成功的。
”王旭明认为,一个承担着教育规模为世界之最的教育,实现了“两个跨越”: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义务教育,使20%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但他同时承认,教育改革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王旭明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以上,原来我们100个人中,只能有3或4个人上大学,所谓的“精英化”高等教育。
现在100人里有20人能上大学,所谓的“大众化教育”。
对于高校扩招后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下滑,王旭明说,教育部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义务教育禁收择校费王旭明介绍,国家明确提出,小学、初中不得设立重点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就近免试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也不需收取择校费。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学校明着说收择校费,但费用照收不误。
原因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大家都要往里挤。
在回答早报记者提问时,王旭明说,现在人们对教育有着一些这样和那样的不满意,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这是一对很大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王旭明认为,一个就是使优质教育资源扩大,通过国家投入、政府投资各种方法,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使学校的优质资源扩大。
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发展思路
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发展思路,不少于1000字教育产业化是指将教育服务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传统的教育主要由政府和学校提供,教育产业化则是由多个参与者提供教育服务,例如教育培训机构、在线教育平台、学科运营商等。
教育产业化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带动教育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以下是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发展思路。
一、利益1. 教育选择更加多样化:通过教育产业化,人们可以有更多选择教育方式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学校。
如果以前只能通过去职业培训学校或者自学来代替上大学的缺陷,现在提供了在线教育平台,也能够让不同的学生从自己选择的模式中获取知识。
2. 教育服务更专业化:新的教育服务提供者初创公司和各种培训机构都可以通过教育产业化实现自己的服务领域的多样化,也能够将资源及服务更加专业化,让教育服务更加分工明确。
3. 科技促进了教育的进步:由于新兴的在线教育和相关科技的发展,教育产业也能得以推进,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水平,而这也是其他没有融入新技术的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二、弊端1. 教育商业化导致教育质量流失: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部分参与者以盈利为目的,可能会将教育商业化,导致教育质量流失和学生利益受损。
2. 落后地区教育资金较少:教育产业化资金投入较多,落后地区教育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将会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好的教育服务,而这也将会导致教育的不平等以及对落后地区的不公平。
3. 教育产业化规模较难把握:在传统的教育行业中,学生数量一直都是较为稳定的,但是教育产业化之后,学生、教师和课程的数量都会有所变化。
这会导致大家很难预测教育产业化的具体规模,以及产业化的具体效果是否如预期。
三、发展思路1. 推动多元化的教育投入:只有增加教育行业的投入,才能够更加深入推动教育产业的产生,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2. 防范教育商业化的百害而无一益:要想避免教育商业化导致教育质量流失等问题,有必要将教育机构单纯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更多地从教育本身出发,学生才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非物质的价值。
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四辩稿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接下来,我将代表我方来说说我们对这个辩题的理解:首先要阐明一个概念,什么是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指通过资金多元化的机制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从而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产业化并非商业化,商业化的目的是营利,我们不否认教育产业化具有营利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产业化的全部目的都是营利的。
我方之所以人为教育产业化利大于弊,是因为没有比它更好地方法来解决我国现阶段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教育产业化能满足我国日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与其相适应的人才。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教育实际投入不说它仅占GDP的2.4%,它根本就无法满足所有教育阶段的需求。
这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的话,试问我们从何谈起发展教育、振兴国家?相信在座的各位及对方辩友都支持国家加大对教育投入这样的观点。
特别是义务教育这一必须实行的国民教育,我们应该也必须由政府和社会主要负责义务教育,将更多的资金用以完善我们的义务教育。
至于非义务教育,我们不妨立足已有的成绩,逐步推进产业化。
产业化通过多元化的资金集合,不仅能够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还能优化资源配置。
而对方辩友认为收费高、教学质量低等乱象都是教育产业化导致的,其实不然,这等乱象更多是因为现在的管理体制与教育产业化不配套。
就好比我们拿了果粒橙的瓶盖去改保温杯一样,两者并不吻合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难道我们就能说是保温杯的口坏了吗?说到教育它本身的需求,我们还得看到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现今人们对高水平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而我国的教育水平却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这也就是留学潮越来越火热的重要原因,这也造成了人才流失于国外的事实。
而提高教育水平最佳的途径就是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学校之间的竞争力,而这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方法。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所处的另一个困境就是:培养的人才与市场不相适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和不断实行,人们对其的讨论也日渐激烈,其中不乏极端的言辞。
有人说教育产业化可以长远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是英明之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产业化是在是教育走向衰败,同时也无易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在不反对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好的这一前提下,我认为教育产业化这一措施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对于高等学府,教育产业化一经实行,扩招成了这一产业盈利的一大措施。
各高校对于生源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
这使得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实验课的老师对我们说,十几年前的学生做实验时可以每人享有一个试验台,实验设备也都是正常大小的。
而如今由于学生数量大幅上升,现在做实验时要3、4个人挤在一起,设备也由于占地面积过大被换成了实验型的小型仪器。
曾经几十人在一起上课,而现在经常会有近200人挤在一起上课的情景。
这无疑会降低教育的质量。
大学的扩招使得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愈发令人担忧。
曾经一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每年有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这使得家长和学生开始怀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
总之,教育产业化虽然带来了不少的金钱利益,但比起丢失掉的教育质量,岂不是得不偿失?
教育产业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的同时,对基础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如今有些中、小教师为了开办家教而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学生有所保留,从而让学生加入他们的有偿‘培训’;一些课外辅导书、辅导班高昂的价格使出身名校的名师有了进财之道的同时,也令不少家长望而生畏,但是由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硬是顶住了压力。
教育乱收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教育的产业化使知识分子沦为了利欲熏心的商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表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
的确,在短期内,教育的产业化可能会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
但是,如果这种经济增长是以教育水平的下降、教育工作者道德沦丧急功近利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根本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
试想,在这样恶劣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没有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人才,国家的经济建设怎么可能取得飞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细数起来倒是有寥寥几位,但是其中又有几位来自建国后的大陆地区,又有几位是受过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的?再举一例,当今中国IT领军人物,如张朝阳、李彦宏,李开复、杨致远都是在国外接收的高等教育。
如此可以看出,没有良好的教育体制,必然培养不出行业领域的高尖端人才,没有人才,发展只能是空谈!
教育的产业化,字面意思是用教育赚钱。
但是反过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是否也应该增大呢?据网上的一个统计,说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们国家定在了4%。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这么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如许多欠发达国家。
教育产业化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反过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却少得可怜,这让我们对国家制定的科教兴国这一战略产生了怀疑。
随处可见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岂不成了空话?
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反对教育的重要性。
近代的中国饱受战争的摧残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但是那时还有张伯苓、严范孙等爱国人士为了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出资办学。
而如今的大好形势正是发展教育的大好时机,可是那些开办私立学校的人又有几个是真正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而非一己之私呢?当然这种状况不能完全归咎于那些办学的人。
教育的产业化使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从教育这个产业中看到了利润,于是一起涌来。
没有相关的法规来加以管制,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加以管理,教育产业这块肥肉就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到头
来还不是苦了那些求知的学子吗?我们可以有私立学校,我们也可以允许办校之人从中赢利,但是他们总应该保证他们办教育的成果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利润吧。
看到《大国崛起》的德国一集时,我的感想颇丰。
“当普鲁士饱受战乱、国家四分五裂,同时还要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时,国王拿出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
”这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大国崛起始于对教育的推动,而绝非利用教育带来短暂的金钱利益,这样必然导致教育的没落!
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目标没有错,国家可以采用各种措施推动经济的发展。
教育可以被产业化,但是凡事要有个度,要想到超越了这个尺度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
即使教育成了产业,它也绝不等同于其他和产业,因为教育绝不是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
对于对教育的投资,短期内不会有太多的收益,但是却是整个国家的支柱。
上面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既然政府出台了将教育产业化的政策,我相信政府有能力逐步解决这些由教育产业化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净化教育领域,给教育工作者们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传授知识,同时给学生们一个纯净的知识殿堂。
我坚信,经过政府的努力,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