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半生缘》中顾曼桢的女性主体意识
权 结 成 的 天 罗 地 网 中 ,生 活 在 三 从 四 德 的训 诫 中 ,不 仅 完 全 丧 失 了人 的 尊 严 和 权 力 ,沦 为 男 性 的 奴 仆 ,而 且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丧 失 了 作 为“人 ”的主体意识 。《半 生缘》 中顾 曼 桢 形 象 的 塑 造 表 明 女 性 作 为 “人 ”的 主体 意 识 已 经 觉 醒 。 小 说 中 ,在 男 性 法 权 和 金 钱 的双 重 奴 役 下 ,曼 桢 始 终 恪 守 自立 自尊 自强的人格 和独立 自由的爱情 这 两 大 信 念 ,尽 管 艰 难 ,历 经 生 活 困 苦 和情 感 的磨 难 ,仍 没 有 屈 服 。由 此 突 出 了曼 桢 人 格 中 坚 韧 倔 强 和 与绝 望抗争 的主体 意识 。
半生缘曼璐人物分析
半生缘曼璐人物分析曼璐身为女主角曼桢的姐姐,她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复杂体,也是一个既可悲又让人心疼的角色。
一、本该享受青春的年龄,却因家庭变故,挑起养家的大梁若不是家庭遭遇变故,父亲中年早逝,曼璐作为家里的长女,本该享受青春年华,谈谈情说说爱的年纪,又怎么会被逼得走投无路,下海当舞女。
明明家里有奶奶有母亲,就算奶奶年老干不了什么活,可妈妈却正值壮年,明明可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却偏偏退缩,将养家的重担甩给一个才15岁的女儿。
试想,在那个旧上海,一个15岁的姑娘,能干什么,又如何挣钱养活六口人,后来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培养出两个大学生。
曼璐只能选择赚钱最快的方式:陪人跳舞,曼璐,真的很伟大。
英雄不问出路,这一做,就是十年。
养着一家老小,还请保姆,将奶奶和妈妈,当成太太一样供着。
二、明明为家庭付出,牺牲自己,还要遭受家庭成员的曲解和羞辱伟民瞧不起大姐的工作,羞辱她,说她给家里丢脸。
明明是曼璐辛辛苦苦挣钱养的家,供的他上学,换来的却是家庭成员的曲解和羞辱。
曼璐的奶奶也是觉得自己的孙女沦为舞女,靠她用这种方式来生存,宁愿去死。
三、为男人付出,为婚姻毫无保留地奉献,最终伤害的只是自己曼璐,一个付出型人格的女人,从小就学会了承担责任,挑大梁,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原生家庭,再也容不下她时,曼璐选择了结婚。
嫁给祝鸿才,原本是下下策,但万万没想到,祝鸿才替她挡了刀子,险些要了命,曼璐感动了。
一个女人长时间付出,得不到关心和怜悯,男人稍微给她点甜头,这个女人,就感动得飘起来了,就以为男人对她是真爱,曼璐到底太缺爱了。
又怎么会想到,祝鸿才娶她,不过是利用她,想靠她的钱财翻本。
结婚前,身上存的五万块,在那个年代,已经很多了,全部给了祝鸿才还债,身上没钱了,又不得不二次下海,再次当舞女,这一出,没想到害了妹妹曼桢的婚事,为男人付出的曼璐,不仅毁了自己的下半生,也害了妹妹曼桢的下半生。
四、临死前都还想着妹妹的婚事,一生为别人而活曼璐太在乎别人了,因为失去太多,祝鸿才对于她来说,就像唯一的依靠和救命稻草一样。
浅析《半生缘》中顾氏姐妹的人物形象
男权压迫下女性的悲剧——浅析张爱玲笔下顾曼桢的人物形象摘要:四十年代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用精妙冷峻、回味无穷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因为她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和所在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长篇小说《半生缘》中就极为深刻地剖析了顾曼璐这一男权社会压迫下从受虐者转变成迫害亲妹妹的施虐者的悲剧女性。
本文着重分析男权社会下顾曼璐的人性扭曲。
关键词:顾曼璐男权社会受虐者施虐者人性扭曲《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本完整的长篇小说,整部小说无论是从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人物凄凉的悲剧结局都具有典型的张爱玲风格。
其故事是在民国时期男权社会的背景下发生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众多女性饱受来自社会甚至亲人、爱人的折磨,在男权统治的阴霾下丧失自我。
《半生缘》揭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的困境,叙述了顾曼璐这样一个典型的在男权社会压迫下扭曲了人性、由可怜的受虐者渐渐变成可恶的施虐者的女性形象。
1.从顾曼璐受虐到施虐转变的过程看女性心理1.1初期的受虐者形象及自卑心理:由于父亲早逝,作为一家长女的顾曼璐为了一家老小的生存,放弃了自己的爱人和幸福,抛弃了自尊,作了舞女。
曼璐年纪轻轻,正是幻想幸福的年纪,生活却残酷决绝地给了她当头一棒,一切美梦都在片刻间破碎。
要有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从原本幸福天真的少女沦为卑贱的舞女。
这种难以启齿的舞女身份,使得在社会底层生存的她变得敏感而自卑。
小说中提到祝鸿才将顾曼璐做舞女之前的清纯照片错认成顾曼桢的时候,曼璐顿住,停了一会儿方才冷笑道:“你一点也不认识?我就不相信,我会变得这么厉害!"说到最后两个字,她的声音就变了,有一点沙嗄。
这冷笑中带着自嘲,对妹妹的羡慕,对自己的厌恶以及她极力掩饰着的自卑。
还有一处体现在小说中母亲劝曼璐早为自己的归宿作打算时, 她不耐烦地打断母亲的话道:“他们都大了, 用不着我了, 就嫌我丢脸了是不是? 所以又想我嫁人! 这时候叫我嫁人, 叫我嫁给谁呢? ”之后祝鸿才建议低调结婚时曼璐更是生气地说道: “怎么太招摇了? 除非你是觉得难为情, 跟我这样下流女人正式结婚, 给朋友们见笑。
_半生缘_人物形象分析_刘程程
青年文学家·文学评论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以来,备受争议。
《半生缘》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本文分析该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沈世钧、顾曼桢以及顾曼璐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
关键词:《半生缘》;人物形象;爱情作者简介:刘程程(1990-),女,辽宁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学号:12506017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41-01《半生缘》在刚发表的时候叫做《十八春》,作者亦已梁京的笔名将其发表。
张爱玲在20世纪60年代将其改写并命名为《半生缘》,有人评价《半生缘》是张爱玲最为独特的作品,鲜明的时代烙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无一不打动着读者。
而她笔下刻画的人物以及该人物的命运走向却一直在牵动着读者的内心,仿佛一样经历着生离死别,悲欢离合。
一、沈世钧人物形象沈世钧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中为数不多的好男人形象之一,他踏实肯干,并不因为家庭的关系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孝顺自己的母亲,对朋友热心,没有过着骄奢淫逸的富二代生活,用自己的薪水给曼桢买戒指,甚至他没有中意富家小姐石翠芝,而是爱上了一个平民女子顾曼桢,这些都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只得我们肯定的地方。
但我不得不说,他的性格成分中是有懦弱的成分在里面的。
在他的父亲见到曼桢,并说曼桢像曼璐的时候,他退缩了,他没有向自己的父亲承认这个事实,他对他的父亲说了谎,反过来说,即使他口口声声说不在乎曼桢的家庭,现在看来,他毕竟还是在乎的。
可以说他欣赏曼桢,欣赏她能吃苦以及她的坚强,可是,在世俗面前的他还是退缩的。
毕竟当舞女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他表面上是在维护曼桢在他父亲心中的形象,本质上他是对曼璐心存芥蒂的,他的平等思想是不彻底的。
沈世钧与顾曼桢之间的爱情之花最后还是以枯萎为结局,沈世钧遵从长辈的意愿娶了富家小姐石翠芝,石翠芝也是一个很勇敢的女性,新婚之夜便问沈世钧:世钧,怎么办,你还是不喜欢我。
《半生缘》中顾曼璐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万方数据理、女性批判以及女性焦虑的角度来分析《半生缘》中曼璐的人性扭曲及其过程。
一、曼璐焦虑心理的几种动因首先,曼璐的焦虑来自于她卑贱的舞女身份。
卑微而又令人难以启齿的舞女身份,使得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她变得异常敏感。
小说中母亲劝解曼璐早为自己将来的归宿作打算时,她不耐烦地剪断母亲的话道:“他们都大了,用不着我了.就嫌我丢脸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这时候叫我嫁人,叫我嫁给谁呢?”[2]一-后头祝鸿才建议低调结婚时曼璐生气地说道:“怎么太招摇了?除非你是觉得难为情,跟我这样下流女人正式结婚,给朋友们见笑。
是不是,我猜你就是这个心思f,,…嗍作品中的这些小细节,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曼璐看似满不在乎地回嘴,实则是对于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痛恨自己卑贱身份的焦虑感与恐惧感。
与祝鸿才的结合并没有减轻她丝毫的焦虑感。
相反,却为她日后接踵而来的诸多焦虑埋下了伏笔。
其次,曼璐的焦虑感还来自于在传统婚姻对女性的要求。
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传宗接代”的思想被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可命运弄人,曼璐却偏偏没有生孕的能力。
这就不能不使她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和时时产生自我保护意识。
处处担心被人欺骗。
担心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保以及丈夫对自己日益冷淡,时时处于紧张状态造成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
如果说曼璐舞女的身份引起了她的不安与焦虑的话,那么婚后的不孕更加重了这一焦虑心理,如果说婚前的曼璐是在封建礼法“吃人”链条上处于“被吃者”地位的话,那么,婚后的无子、丈夫的不良生活作风以及对其冷淡的态度则引发了她的“吃人”意识。
现实的残酷,不幸的婚姻,自卑的心理,多疑敏感的神经纠结在一起,使她欲罢不能,最终扭结成一股巨大的爆发力,迸发出比父权宗法更强大更可怕更令人窒息的力量.疯狂的毁掉了自己的幸福的同时。
更毁掉了几个人的幸福。
再次,曼璐的焦虑也还来自于初恋美好回忆的破灭。
小说中不止一次地通过不同人的口中谈到曼璐与豫瑾的恋情,曼璐家庭的变故使得这段感情有始无终。
剖析《半生缘》中曼璐身上的悲剧色彩
男人并努力维持这种关系。
鸿才。都说婚姻是女人的金色鸟笼,顾曼璐却像是失足麻
( 二 ) 封建主义思潮的影响
雀难成凤凰。书中有一段他们夫妻吵架的场景这么写道:
清朝末年,中国国门打开,列强侵略,造成巨大破坏 “曼璐看他样子,借酒盖脸,真像是打人。真要是打起架
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先进文化思想和生产力。到了中国近代 来。又是自己吃亏,当下只得珠泪双抛,呜呜哭了起来。
一、顾曼璐人生悲剧的社会因素
于显赫家族的张爱玲,却不幸有一个分离的家,这让她承
( 一 ) 男权社会的影响
担了太多的苦痛与折磨。受她的人生经历的影响,她笔下
男权社会,男子在经济、政治各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 的女性,《半生缘》中的顾曼璐生世坎坷、凄凉是她人生
性,女人只处于被支配地位。男尊女卑思想深入人心。可 悲剧不可忽略的一点。
良的家庭保护者变成残害妹妹的凶手,一步步走向灭亡。 的阻力。文中的顾曼璐是有反抗封建传统的勇气的,甚至
顾曼璐人生悲剧不仅有其个人的性格因素,更有当时时代 她也曾付诸了实际行动,却依然无法逃脱当时封建主义思
与文化的烙印。曼璐,在家庭、社会、男权的世界里挣扎 潮对于个人的桎梏。
着,最终还是走向悲剧人生。
苦之后,最后永远地放弃了他们前此热烈追求的目的,永
( 一 ) 家庭的重担
远放弃了人生一切享乐。”曼璐的人生轨迹刚好符合这一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和谐温暖
观点。曼璐因为不得以原因放弃嫁给张豫瑾而去做舞女, 的家庭环境可以塑造伟大人格。而贫苦、没落的家庭,子
她开启了悲剧人生。
女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游走,肆意生长甚至走向极端。生
的民国阶段,社会上很多方面都出现移风易俗的状况,但 他这里鼾声渐起,她那边哭声却久久没有停止。她的路,
《半生缘》女性形象解读
《半生缘》女性形象解读【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半生缘》以曼桢与世钧的爱情互动关系,及其与曼璐的亲情互动关系交织出刚刚跨出旧式生活模式的门槛的近代职业妇女的生存尴尬,描绘了新旧两代女性精神空间的交融及对抗的现实图景。
传统价值观与新式女性意识的冲突而致的精神困惑。
本文主要从女性形象方面对《半生缘》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半生缘》;张爱玲;张爱玲上世纪40 年代张爱玲在文坛上的异军突起,本身就如她的第一部小说集的命名,构成了一种传奇。
而当她50 年代从改天换地的中国大陆悄然赴港,又辗转赴美之后,便传奇难再,在创作上很有些江郎才尽的意味,勉力为之的新作,几乎都乏善可陈,与巅峰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其对旧作的改写,仍然引人瞩目,最重要的莫过于由《十八春》改写而成的《半生缘》。
一、错位的母亲张爱玲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母亲形象,她对母亲情感的表述,对母亲深层世界的刻画无不令人惊叹。
她写尽了人间百相,尤其是写女性,千姿百态。
她笔下的母亲角色,处在男权文化的阴影中,没有确立独立的价值体系,以致在这种文化的抑制下畸变出病态的人性。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一个出离常规的错位的母亲——顾太太。
曼桢因为难产住进了医院,产后想借此机会出逃。
然而,由于身体非常虚弱,逃跑的计划难以实现。
这时愿意帮忙的反而是在医院里认识的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蔡金芳。
连曼桢自己都这样不相信她的母亲:“她跟金芳商量,想托金芳的丈夫给她家里送个信,叫她母亲马上来接她,其实她也觉得这办法不是顶妥当,她母亲究竟是什么态度也还不知道,多半已经被她姐姐收买了,不然怎么她失去自由快一年了也不设法营救她?这一点是她最觉得痛心的,想不到她自己的母亲对她竟是这样。
倒反不及像蔡金芳这样一个陌路相逢的人”。
这与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是完全对立的。
如此的母亲竟然还不如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这既是女儿的悲哀,也是母亲的悲哀。
后来曼桢经过了人生的转折,与母亲的关系很淡薄,母女间剩下的只是钱的义务了。
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人物形象分析
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璐人物形象分析【导语】:看过半生缘的小伙伴都不太喜欢顾曼璐这个人物。
浅析《半生缘》中顾曼璐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浅析《半生缘》中顾曼璐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吴婧媛摘要离开了深切的生活体验,任何一种创作方法都不可能保证产生出色的作品。
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女作家张爱玲就用她的作品向我们阐释了这一点。
她的小说始交织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都市与民俗不断冲突的背景里。
就像她的小说《半生缘》一样,其中塑造的顾曼璐形象,呈现了一种身处“贞女”与“怨妇”之间的痛楚与绝望,更凝聚着作者对“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的深刻思考。
本篇论文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曼璐的世界,去看看张爱玲笔下这位悲剧女性形象,一起去挖掘悲剧背后的故事。
关键字顾曼璐;女性形象;悲剧比较一.作者简介及其作品概况(一)作者简介1920年9月30日位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一栋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诞生了一名女婴,以致后来成为中国现代作家,那就是《半生缘》的作者——张爱玲。
张爱玲原名张瑛,是名门之后,她的家庭门第曾颇煊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人物,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长女。
看似幸运的家庭背景,或许会令不少人心生羡慕,但对于张爱玲来说或许恰恰相反。
显赫的家世到了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本该有着美好的童年,事实上却是不快乐的,黑暗的。
父亲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坏。
而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度与小姑联抉赴法,伉俪二人不和,最终离异。
不久,父亲娶了后母,剩下她和弟弟在二人监督中成长。
张爱玲自童年时代起,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或许这是导致她后来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力的主要原因。
(二)张爱玲作品概况张爱玲是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名女作家,五十年代初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不甚为国内读者所知,而在海外华人读者中,则有大批为之倾倒的“张迷”。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视剧以及文学论著,就连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张爱玲开始投入文学创作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开始,这一时期,他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
张爱玲《半生缘》中的人物形象
张爱玲《半生缘》中的人物形象张爱玲小说处于雅俗共存的风格,大胆的说话与叙事方式,接近西方文化,见解独到,简洁而凝练的话语,直接,戟中要害,讽刺性辛辣。
《半生缘》是张爱玲以30、4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苍凉凄美的爱情故事,她奖海派小说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她的才华出众,聪颖早慧,是中国女性作家不可复制的传奇,可以说是再无第二人。
她创造了文学界的历史,她的海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而一个里程碑,她为大家开了泸港洋场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她笔下的许多的女性都是很典型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作品的主人公。
女性作家写女人,把人物的性情刻写得淋漓尽致,一个敏感的女人(身世有关),悲观的看世,伤感大胆的笔触,描写了很多女性,如:曹七巧、白流苏、许小寒等等,顾曼桢是《半生缘》中的一个描写和刻画最为丰满的一个女主人公,她是上海都市的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形象的缩影,张爱玲以悲剧的意识和自身的经历结合的一种反应,描写一个新女性的独立路上的摸索突围的过程,造就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当中还反射了张爱玲的自身缩影,她难以告别的童年阴影,主要意义是对旧中国封建社会的旧遗,国弱民苦的讽刺。
一:30、40年代上海都市新型男女的爱情故事(悲剧)一、太多的不和谐《半生缘》以30、40年代的上海为故事的背景,创造了一个灰暗的空间,描写了一个苍凉凄楚的爱情故事,张爱玲1943年在上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夜成名,轰动一时,在张爱玲眼中当时的上海充满了不和谐,如“生命是一件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上海,香港,租界,到处是满清时封建的残余劣根,老式的满清家庭,都市发展起来的底层小市民的各种命运,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上海背景。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乱世才让张爱玲有横空出世的机会和大展身手的舞台,加上她可怜的身世,后期所受的教育有关,她抓住了机会,成为了上海轰动一时的文坛新星。
《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半生缘》是描写了沈世均和顾曼桢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也是爱情故事的线索,《半生缘》中的顾曼桢是一个出身可怜,父亲早亡,有母亲带领的单亲的家庭,缺少了父亲的家庭失去了支柱,这时,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挺身而出充当父亲支撑家庭的角色,天生劳动能力低下后天的独立生存能力缺陷的女性明显的处于社会的下风,无奈之下,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舍弃了原本应该得到和豫瑾的美好爱情,可是偏偏这时顾家的老爷子死了,注定了顾曼璐要走上做舞女的路,这还不算坏到底,顾曼桢和沈世均都是当时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正是有朝气,有活力的精力充沛的人生时期的年轻人,受过教育,这样的恋情发展应该是美好的。
《半生缘》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半生缘》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半生缘》中女性人物分析【摘要】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都市与民俗不断冲突的时代里,曼璐的自私与无私,曼帧的独立与软弱,性格迥异的两姐妹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感受。
整个故事以曼帧与世钧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几经纠缠又不得不分开的两对恋人的感情。
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整个爱情悲剧中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主人公在动荡的年代里如何寻找幸福以及对待人生理想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半生缘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其笔下凄美动人的故事中有许多令人叹惋与钦佩的女性形象,而《半生缘》中曼帧和曼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则非常的具有代表性。
她们没有谁是真正幸福的,曼帧失去了世钧,曼璐在悔恨中得病死亡,生活的一切都充满了悲剧因素,在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社会里,是反抗还是顺从,如何去面对不得已而选择的人生是关键。
她们的人生历程艰辛而悲哀,让人禁不住感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艰辛。
一、对顾曼帧人物形象的分析(一)顾曼桢的生活背景顾曼桢生活的时代是30年代的旧上海,正是新旧价值观相互交错的年代。
这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失去了平衡,但根深蒂固的旧社会封建思想依然渗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处于一种想挣脱现实却又屈于现实的状态。
女性的地位低下,大多数女性不论是思想还是生活都依附于男性,依旧处于男尊女卑的状态。
顾太太如此,做舞女的顾曼璐如此,沈夫人如此,最后嫁给世钧的翠芝也如此。
唯独曼桢,不愿依附于男性,面对世钧的两次求婚,她都因为不愿成为他人的负担而拒绝,在与祝鸿才离婚后也独立的带着孩子生活。
(二)曼桢的性格特点顾曼桢在《半生缘》中是以一个谋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出现的。
她有知识,受过新文化的熏陶,愿意像男人一样出来做事。
她身上充满了活泼的时代气息,甚至是一个明显带着男性意识的女性人物。
曼桢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主角终究还是与幸福擦身而过。
《半生缘》中颜色视角下的顾曼核形象解读
《半生缘》中颜色视角下的顾曼核形象解读《<半生缘>中颜色视角下的顾曼桢形象解读》在张爱玲的《半生缘》中,顾曼桢这一形象以其复杂而深刻的性格与命运,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而从颜色的视角来解读顾曼桢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轨迹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新颖的路径。
红色,往往象征着热情、活力与希望。
在顾曼桢的早期生命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抹红色的痕迹。
她年轻、有朝气,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世俗的眼光与沈世钧相恋。
她在工作中积极努力,展现出了无限的活力和热情。
这时的顾曼桢,心中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是一团燃烧的红色火焰,温暖而明亮。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黑色逐渐笼罩了顾曼桢的生活。
黑色代表着痛苦、压抑和绝望。
她被姐姐顾曼璐设计陷害,落入了祝鸿才的魔掌,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这段黑暗的经历,让她的世界变得无比沉重和压抑。
她被困在那间狭小的屋子里,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白色,通常象征着纯洁和无辜。
顾曼桢始终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纯洁和善良,即使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磨难之后。
她没有被仇恨和怨愤所吞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她的纯洁如同白色的雪花,在这污浊的世界中独自绽放。
而灰色,则代表着迷茫和困惑。
从祝家逃离后的顾曼桢,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
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如何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她在灰色的地带徘徊,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绿色,可以被理解为生机与复苏。
当顾曼桢决定为了孩子重新振作起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丝绿色的希望。
她努力工作,试图摆脱过去的阴影,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这抹绿色虽然微弱,但却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
顾曼桢的服饰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的心境和命运。
在她与沈世钧热恋时,她或许会穿着鲜艳的衣裳,那是她内心喜悦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外在表现。
而在遭受磨难后,她的服饰可能变得暗淡无光,反映出她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从颜色的视角来解读顾曼桢的形象,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命运的起伏和内心的挣扎。
《半生缘》的女性形象分析
( 二) 难 逃命运 的窠 臼 然而故事后半段曼桢惨遭姐夫强暴后 ,她开 始呈现 出受命 运
【 关键词 】 半生缘 人物形 象
摆布而无法挣脱 的形象 。她被姐姐关在姐夫 家里 ,顽强反抗无 果 后 ,从此与世钧失去联 系 ,万分绝望 中她 只能等 待肚 中孩 子的出 生。 此时 的曼桢已经不再是先前 的那个独立能干的女性 , 命运的折 磨 让 她 变 得 习 惯 了接 受 与 忍耐 ,变 成一 个无 法控 制 自己命 运 的 女
姐那里拿取 家用 , 从内心来说 , 她也有一种摆脱 的放松感 , 即使 她 的金钱 、 名分 、 地位套牢不断滑向堕落的深渊。直至红颜将褪沦为 不问断的 白天上班 ,晚上 打两份工贴补 家里 ,但是她 内心是踏实 暗娼她深切地意识到只有拥有一个稳定的归宿找一个可靠的男人 的, 是可 以告知与人的正大光明。 前半段 中的顾曼桢表现出的是一 结婚才是 自己惟一的出路于是选择了一个肯娶风尘女为妻的 已婚 个颇为能干独立的女性形象 , 可 以说她是勇敢追求爱情 、 自力更 生 投机 商祝鸿才 。她 明知道这祝鸿才并非正人君子且 比她大许多年
有 的 细腻 展 现 女 性 在 都 市 和 家庭 生 存 环 境 中所 受 到 的 压 抑 ,而 产 德 !” 这样的勇气和认知在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生畸形的性格 变异 , 透露 出对女性 生存 生活的关注。本文以《 半 生 缘》 为蓝本 , 企 图分析张 爱玲笔 下的女 性人物形 象, 来窥视 她对人
《 半生缘
( 西安 外事学院 陕西 要 】 张爱玲善 用华文文字传达她笔 下人 物的平凡人 生 , 她既以 在争吵中 , 气愤的辩解道 : ” 我几时看 不起他 了, 是你看不起人 !我 俯视 的姿 态的观察 着这些琐屑红尘 ,又能施 以怜悯情 态同情这些 觉得我姊姊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 她没有错 , 是这个不合理 的 小人 物的无奈 的挣扎 。 她尤为擅 长表现 沪港 两地的 男女情感 , 以特 社会逼得她这样 的。 要说不道德 , 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
张爱玲小说作品《半生缘》人物赏析
张爱玲小说作品《半生缘》人物赏析转载自wallace博客▼这篇文章是我在2000年2月20日晚,读完《半生缘》后写的观后感,现在看来也有些意思,感觉当时的我干什么事情都好投入:《半生缘》是张爱玲刻画人物比较深刻的一部作品,它的主角是中国三、四十年代,在上海、南京生活的青年男女,他们的生活历程,他们的心态意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映射透视的作用,仍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共鸣;下面就书中的四大主要人物,加以简单剖析:①曼桢无疑是悲剧性人物,但她却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她如果没有落入姐姐与姐夫的圈套,没有与姐夫鸿才有孩子,很可能会与世钧在其父啸桐死后,冲破门第之别,幸福、平淡的结合在一起。
但是,意外偏偏发生了,命运注定要曼桢经历磨难,经历常人无法体验的痛苦。
曼桢的个性是坚强的,她心里一直存有希望,支撑着她面对风风雨雨,见世钧起初是她最大的希望,后来,儿子荣宝成了她活下去和嫁给鸿才的主要原因。
但当她发现嫁给鸿才是自己的一大失误后,毅然与鸿才离了婚,自己开始独立的生活,而此时她已不在年轻。
小说末尾,曼桢与世钧终于在叔惠家意外相见,两个人都同时感到了生命中的震颤与无奈,世事的无常。
曼桢含着泪说:“两个人都回不去了。
”是的,永远回不到以往两人的时光。
因为时光已逝,人已改变。
②世钧的身上有太多当代男人的影子,即传统又能够接受新思想,即懦弱又有其固执、执著的一面,充分体现了人性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的并存现象。
从总体上说,世钧比较理性,从他辞职继承父业,从他自曼璐口中得知曼桢结婚后,回南京追求翠芝,从他最初完善自己的想法(继承父业可以解决双方:曼桢家、自家的负担)中,应该可以看出。
而世钧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与曼桢有过一段真心相爱的时光,一直铭刻在世钧的内心深处。
虽然他俩最终没有在一起,但这既不能全怪世钧,也不能全怪曼桢,我们只有感叹苍天太捉弄人,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不相爱的人,却偏偏走到了一起?③叔惠是优秀的,虽然自己家境贫穷,但自己一直努力不懈,不断完善自己。
毕业论文:半生缘曼璐之性格解析
毕业论文:半生缘曼璐之性格解析《半生缘》曼璐之性格解析摘要:在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顾曼璐原本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普通姑娘,因父亲的过世,为了一家七口的“谋生”问题而被生活折损的“体无完肤”,经历着对女人来说不同一般的人生苦境,在一切为了生存的思维定式中,最终毁了亲妹妹一生的幸福。
曼璐是这段故事悲的起源及灵魂,故事因她而发展、升华,人性的善恶在她的身上被演绎的淋漓尽致,从最初的爱家、单纯、善良、坚强到最终的变态、阴险、残酷和矛盾之性格演变中,她成了家庭或社会的破坏者,由此,我们又不禁要拷问:到底出于何因让曼璐的性格有如此大的转变?是曼璐损害了社会?还是社会损伤了她?关键词:生存;父权社会;受歧视;失衡;变态前言:顾曼璐本该有花一样的青春、有被父亲赏识的才子佳俊共约姻缘,却因为父亲这根顶梁柱的倒榻,而不得不去灯红酒绿的“风月场”讨生活,为此她失去了美好的青春和爱情。
她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无怨无悔地培养弟弟、妹妹们长大成才。
这种自我牺牲式的奉献精神是一般女人都无法做到的,可恰恰她的善良并没有唤醒周围人,相反地在黑暗的社会形态之下,生活及周围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把她逼向绝境,她不顾一切地反抗着,终在失衡和嫉妒之下,和无赖丈夫一起策划了一场祸害亲生妹妹终身幸福的人间悲剧。
细思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她的残酷是以反抗残酷的社会为前提的,她是一个被旧的社会形态扭曲了个性而走向变态的人。
在此,我简要地对曼璐之性格进行解析:一、忠厚又无助的少女时代曼璐为了维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计,年仅16岁的顾曼璐为了帮助家人获得的“生存权”,她不惜以出卖自己的身体、舍弃爱情和将来的幸福为代价。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不难体味出曼璐有着常人没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潜意识中,我们也能捋出:“这个弱小、无助的良家少女是在跟未来的命运做一场孤注一掷的搏斗”。
试想想,一个初出校门的少女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革本就是一场劫难,却又要从清纯转入那样一个明争暗斗的“竞技场”,这种转变不亚于让其跌入万丈深渊的狼虎穴。
浅谈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桢形象特征
浅谈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桢形象特征浅谈张爱玲《半生缘》中顾曼桢形象特征引导语: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被誉为“旷世才女”,她的作品或许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对当时的女性生在一个危险而又无奈的时代的描写。
而在半生缘中漫桢这个人物更形象。
《半生缘》的故事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温婉、凄迷的旧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一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顾曼璐做舞女养活。
顾曼桢大学毕业后与来自南京的沈世均及其同学许叔惠同在一个工厂工作,顾曼桢个性温柔中不失坚强,在相处中,温和敦厚的沈世钧同情顾曼桢的处境,并深深爱上顾曼桢,决定与之结婚。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各自家庭的反对,加上两人的互相猜疑,后又有姐姐、姐夫的算计、陷害,他俩之间的感情曲曲折折,一点也不顺利。
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半生缘》对女性的剖析极为深刻,她对女人的'诠释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试图从女性的视角分析女主角顾曼桢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内外压力,从主人公自身寻找原因去分析造成其命运的根源,挖掘其命运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自身的心理误区与性格缺陷,从而警醒处于麻木状态中的女性,并促使她们突破自我,寻求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一个与时代相叛逆的女性在《半生缘》中,突出表现了一个与当时世情不大相适宜的人物---顾曼桢,她生活在繁华都市大上海,灯红酒绿应该是比较熟悉,更何况有一个在风月场卖笑的亲姐姐。
如果要让生活来得更容易一些,自己也更随意一些,那么她的职业选择可以参照姐姐的。
但是,顾曼桢的生活方向很坚定:依靠自己,绝不做男人的附属品,更不可能成为男人的玩偶。
她信心坚定,虽然对姐姐的事情了如指掌,但她一如既往地尊重姐姐,理解姐姐对家庭的付出,懂得姐姐的良苦用心,明白世事的艰难。
顾曼桢在姐姐结婚以后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不得不兼职,又托人找到一份打字的工作,觉得还是不行,又再兼职教书。
《半生缘》女性形象解读
《半生缘》女性形象解读摘要《半生缘》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经典名作之一,小说以世均与曼桢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他俩的爱情互动及曼桢与曼璐的亲情关系展现出一个刚刚走出旧社会生活环境,在尴尬的新环境中生存的近代职业妇女的形象,刻画出不同时代女性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新式女性意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精神空间的交融与冲突。
本文主要解读《半生缘》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半生缘》;张爱玲;张爱玲二十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位耀眼的新星,那就是张爱玲,就如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命名一样,她的出现充满了传奇色彩。
50年她离开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转赴香港,并费尽周折奔赴美国,她的文学生涯再也无法续写原有的传奇故事,让人感觉张爱玲好像江郎才尽,即使有一些勉强完成的新作,也是毫无内涵可言,已经完全没有她巅峰时期的辉煌。
这段时间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旧作的修改上面,《半生缘》就是通过旧作《十八春》改写而成的。
一、错拉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张爱玲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她的作品对母亲深层世界的刻画以及对母亲情感的描述让人叹为观止。
她笔下的女性千姿百态,她的作品中展现了人间百相。
她描写的母亲形象,一直无法摆脱男权主义的束缚,在畸形的文化下人性也发生了扭曲。
顾太太是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的一个非常离奇的母亲形象,一位错位得出离常规的女性。
曼桢一直想出逃,苦于没有机会,由于难产而住院给了她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是她产后身体虚弱,这给她的出逃计划造成了很大困难。
这时,在住院时认识的一位好心人蔡金芳愿意帮她出逃。
而她的母亲却退避三舍,不愿帮助女儿。
这一点让曼桢非常恼火,张爱玲在小说这样写到:“她想出一个办法,想让金芳的丈夫给母亲捎个信,希望母亲可以来接她,虽然她觉得这办法也不一定管用,因为她不明白母亲的态度,母亲多半已经被姐姐收买了,因为她已失去自由快一年时间了,母亲都不来救她。
她真的不敢相信母亲是这样的人,竟然这样对她,甚至连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不如。
《半生缘》中曼璐的形象赏析
《半生缘》中曼璐的形象赏析内容摘要:《半生缘》是张爱玲离开大陆之后的重要创作之一,其中塑造的曼璐形象,呈现了一种身处“贞女”与“怨妇”之间的痛楚与无望,更凝聚着作者对“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紧张的关系”的深刻思考,也由此具有了很强的现代性内涵。
关键词:贞女怨妇《半生缘》实际所写的是互相牵连在一起的两个悲剧。
一个是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悲剧,一个是曼璐的人生悲剧。
相较而言,在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未发生之前.曼璐就已成为一个悲剧的主角——为家人牺牲做了舞女.后来她又亲手导演和制造了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悲剧,这些才是作者暗自着力表现的。
因此,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悲剧不过是套在曼璐人生悲剧中的小悲剧,换句话说,曼璐首先作为一个悲剧的存在,又由她亲手导演和制造了新的悲剧——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悲剧,从而使她成为更大的悲剧的存在!在曼璐身上所体现出的悲剧意义要远比曼桢、世钧的不幸要深刻、复杂得多。
曼璐这一形象有着很强的现代性意义,这也使得《半生缘》具有了更为高远、更为深厚的文本内涵。
对于这个故事的现代性,王岳川教授做了如下解释:现代性就是“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种紧张的关系”,是“新和旧的关系”,同时“还是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关系。
而在曼璐身上,恰恰凝聚了张爱玲对“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新和旧的关系”、“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阅读《半生缘》,曼璐的人生际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派大师卡夫卡的伟大作品《变形记》。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和《半生缘》中的曼璐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前者面对的是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后者面对的是父亲早逝,母亲年迈,弟、妹年幼。
他们的共同选择是为家人做出巨大的牺牲:一个拼命地工作,一个沦落风尘。
而结果也是一个异化为甲虫,一个沦落为舞女,都由“人”变为“非人”。
但他们的牺牲行为都未获得应有的回报,家人或盼其速死,或盼其速嫁,他(她)们已成为家人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在他们死后或嫁后,家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在精神上获得解脱。
《半生缘》中顾曼璐的形象分析
《半生缘》中顾曼璐的形象分析《半生缘》是一部以上海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创伤和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顾曼璐是女主角邱淑文的朋友,她是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才女,才思敏捷,才华横溢,但她却因为爱情而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顾曼璐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外表清秀脱俗,长相姣美,身材窈窕。
她的优雅和高贵,让人难以拒绝她的魅力。
她的才华也是无人能及的,她曾经在学校中表现出色,赢得了学校颁发的各种荣誉称号,同时她的诗词歌赋也备受大家的青睐。
除此之外,顾曼璐更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她的画作堪称艺术品,深受收藏家的欢迎。
顾曼璐性格温柔善良、待人和蔼可亲,她与邱淑文是好朋友,曾在学校里相识。
但在与江夏雨相遇之后,她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江夏雨是一个英俊的少年,相貌出众,性格豪放,潇洒不羁,两人相遇后很快就陷入了热恋之中。
可是,江夏雨却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物,他总是对顾曼璐不屑一顾,对她的热情不加理睬。
江夏雨对顾曼璐的态度非常冷淡,而顾曼璐却对他倾心,换来的是无情的拒绝和伤害。
在江夏雨与邱淑文发生恋爱之后,顾曼璐的伤痛加剧,她开始变得忧郁和自闭。
尽管顾曼璐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选择堕入绝望之中。
相反,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决定向艺术道路发展。
她的画作开始走向了高峰,颇受名人和王室贵族的青睐。
但即使如此,她内心深处的伤痛仍然无法掩盖。
总的来说,顾曼璐是一个书卷气十足的才女,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
她向往真爱,但却遭遇了惨痛的爱情失败,难以释怀,却也并没有堕入绝望之中,而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走出了阴影。
她的形象描写栩栩如生,充满了魅力,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坚强和执着,以及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生缘》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半生缘》中女性人物分析【摘要】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都市与民俗不断冲突的时代里,曼璐的自私与无私,曼帧的独立与软弱,性格迥异的两姐妹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感受。
整个故事以曼帧与世钧相识、相爱、分手、重逢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述了几经纠缠又不得不分开的两对恋人的感情。
本文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整个爱情悲剧中的人物形象,从而体会主人公在动荡的年代里如何寻找幸福以及对待人生理想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半生缘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其笔下凄美动人的故事中有许多令人叹惋与钦佩的女性形象,而《半生缘》中曼帧和曼璐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则非常的具有代表性。
她们没有谁是真正幸福的,曼帧失去了世钧,曼璐在悔恨中得病死亡,生活的一切都充满了悲剧因素,在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社会里,是反抗还是顺从,如何去面对不得已而选择的人生是关键。
她们的人生历程艰辛而悲哀,让人禁不住感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艰辛。
一、对顾曼帧人物形象的分析(一)顾曼桢的生活背景顾曼桢生活的时代是30年代的旧上海,正是新旧价值观相互交错的年代。
这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失去了平衡,但根深蒂固的旧社会封建思想依然渗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处于一种想挣脱现实却又屈于现实的状态。
女性的地位低下,大多数女性不论是思想还是生活都依附于男性,依旧处于男尊女卑的状态。
顾太太如此,做舞女的顾曼璐如此,沈夫人如此,最后嫁给世钧的翠芝也如此。
唯独曼桢,不愿依附于男性,面对世钧的两次求婚,她都因为不愿成为他人的负担而拒绝,在与祝鸿才离婚后也独立的带着孩子生活。
(二)曼桢的性格特点顾曼桢在《半生缘》中是以一个谋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出现的。
她有知识,受过新文化的熏陶,愿意像男人一样出来做事。
她身上充满了活泼的时代气息,甚至是一个明显带着男性意识的女性人物。
曼桢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主角终究还是与幸福擦身而过。
尽管她自信,坚强,浑身充满独特的魅力,充满反抗的勇气,1但那不合时代、不合世俗的坚韧精神,不为世俗所容的异数,决定着曼桢的爱情悲剧。
1.人物形象的进步性曼桢是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觉醒意识的女性。
曼桢十四岁时父亲死去,迫使她的家庭陷入困境,顾曼桢清楚地看到了传统女性脆弱的生存能力。
其母顾太太是典型的传统父女,丈夫和家庭是她生存的全部,丈夫是她依附的对象,除此之外,她还有强烈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和家庭生活的狭小空间限制了自我的发展,使顾太太这种传统女性几乎丧失了独立生存能力。
当顾先生这个主导角色在家庭中缺失时,顾家顷刻陷入困境,顾太太无力承担全家老小的生活重担。
这时,曼桢的姐姐曼璐决绝地断了自己与张豫瑾的美好爱情,做舞女赚钱养家,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来挽救陷入困境的家庭。
从母亲和姐姐的身上曼桢看到了传统女性精神上以及生活上的先天不足、后天低下,她渴求走出一条女性独立之路。
她虽然同情姐姐为了家庭所做的牺牲,但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谋生,并不是依附男性,她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经济独立、生存独立。
因此她下班之后不仅当打字员、做家教,即使在遭遇了不幸之后也依然带着孩子独立生活,坚持自己内心的独立。
她并没有因为经济而失去自我,反而力求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自己的行动来争取社会的认同。
曼桢极力扭转社会对其家庭背景的负面评价, 扭转由家庭背景而定为个人价值的旧式价值逻辑, 努力地建构自我价值, 努力地争取社会对其个人价值的认同, 淡化甚至取替原有的家庭背景色彩, 营建以自我为立足点的新的家庭背景, 以挣脱长期困扰她的背景问题。
2.人物的性格弱点在曼桢努力靠自己改变自身生活现状的时候,她又何尝没有给自己增添不幸呢,若是她不那么轻易地将定情戒指交付他人,就不会有世钧落寞的离开祝家,以为曼桢背叛了自己与豫瑾生活在了一起,从而决绝的归还自己亲自买的戒指;若是她能在逃离之后坚定地独自生活,不为孩子所动,或者另为自己和孩子寻个家庭,不回到祝鸿才身边,为自己营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过平常人的生活,相夫教子,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用另一种方式为自己而活;抑或是离开了祝鸿才,她能对过去的感情多些信心,勇敢地去投奔世钧,那么一切的一切,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曼桢总归是个弱女子,她还是会有女性柔弱的天性,孩子、2家庭始终是她回归悲剧的命门。
她母亲“从一而终”的思想始终是影响着她的,即便是新时代的女性,在两个时代交替的夹缝中,一个女人的坚强看起来是那么的渺小,更何况是在身心受到如此打击的情况下。
曼桢的坚强成就了她的纯真,也造就了她半生的悲剧,如果当初不那么执着于自己的独立,不那么在意世钧父亲关于曼璐的一番谈论,毅然的投向世钧的怀抱,故事的结局也许就会被改写,就不会有了像叔惠、翠芝、世钧、曼桢等人的生活悲剧。
他们都是因为一些传统思想而与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合,这不仅是曼桢等人的性格弱点,更是生活在那个大时代下没有勇气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真实写照。
(三)曼帧在悲剧前后的心理变化一直以来曼桢都是以新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外面的视线中,在面对打击与艰难的时候几乎都是以自立自强的态度出现,但在最后她却委屈自己嫁给了毁了她一生幸福的凶手,在经历的一系列变故之后曼桢变得麻木、冷漠,但骨子里的独立依然挺立。
1.顾曼帧与世钧的感情变化“曼桢与世钧是因为叔惠而走到一起的,一次世钧去找叔惠,叔惠恰巧不在房里,只有曼桢一个人坐在写字台前面整理文件。
她在户内也围着一条红蓝格子的小围巾,衬着深蓝布罩袍,倒像个高小女生的打扮。
蓝布罩袍已经洗得绒兜兜地泛了灰白,那颜色倒有一种温雅的感觉,像有一种线装书的暗蓝色封面。
”这是世钧与蔓桢的第二次会面,“蓝布罩袍已经洗得绒兜兜地泛了灰白,那颜色倒有一种温雅的感觉,像有一种线装书的暗蓝色封面”,这就是世钧眼中的蔓桢,温雅、安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他们的爱情平常却也甜蜜幸福,不论是平常时候的依依不舍,还是相互的照顾彼此的关怀,都透露着年轻人的朝气,对未来的期盼。
但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
在祝家度过了一段幽暗囚禁的日子,性格要强的她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想尽办法逃脱这一切,去寻找她的爱人世钧,结果世钧却是结了婚,放弃了他们的爱情,这无疑在曼桢的心里捅了一个永远也好不了的伤口,她原本应该拥有的美满爱情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与她擦肩而过。
然而曼桢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生命中遇到最残酷的事情之后那一份执着与坚强,直至最后的归于平淡。
曼桢与世钧一别就是十八年,十八年足以让很多刻骨铭心的事情变得平淡,3但爱情这东西却是越来越深。
曼桢也许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她深爱的世钧,她一直信任世钧,但世钧的怯懦、犹豫、不信任却深深的伤害了这段纯洁的感情。
直到后来他们相遇——“这种厢房特别狭长,光线奇暗,又还没到上灯时分,先没看出来是曼桢,就已经听见轰的一声,是几丈外另一个躯壳里的血潮澎湃……她的嘴唇在颤抖。
她一直知道的。
是她说的,他们回不去了。
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跟时间在挣扎。
从前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
今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曼桢道:“世钧。
”她的声音也在颤抖。
世钧没作声,等着她说下去,自己根本哽住了没法开口。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
她的头已经在他肩膀上。
他抱着她。
这个迟到了十八年的拥抱,让两个人彻底的失控了。
其实是真的回不去了,因为彼此有着牵挂,即使能够回去,也只能感叹物是人非,沈世钧太过懦弱了,他没办法舍弃他的现在,而顾曼桢也很了解这一点,所以即使重逢也只能够做朋友,回到以前是真的没可能了。
经历过苍凉的世事之后,心倦了,也没有力气再去背负那么多了。
十八年后,她已是孩子的妈,他已经是别人的夫。
他们都不幸福,他们只求对方比自己幸福。
他们已经回不到过去。
他们都明白,这一次的偶遇就算是命中注定,那也是命运对他们的无情嘲讽。
2.顾曼帧与祝鸿才的关系变化“就是那个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的那个人”。
这是杰民形容祝鸿才的句子,由此可以知道祝鸿才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且形象差,没内涵。
一看见曼桢,便说:二小姐,我现在要叫你一声二妹了。
姿势倒相当熟练,一直把两只大拇指分别插在两边的裤袋里,把衣襟撩开了,显出他胸前挂着的一只金表链。
特意做出一副绅士的模样,露出金表以显示他的富足。
这样的做法第一是想告诉顾家他祝鸿才是有钱的,第二是想在曼桢面前做出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说明他是有内涵有地位的人,但这些在曼桢眼里就像是跳梁小丑在表演一样,除了搞笑还是搞笑。
那时的曼桢看待祝鸿才如同是两个世界的人,从未想过除了姐夫之外的任何交集,她也拒绝与婚后的姐姐姐夫住一起,她是很排斥这样的依附关系。
但最后因为孩子而委屈自己嫁给了祝鸿才,文中描写道“鸿才是对她非常失望。
甚至于觉得他是上了当,就像一碗素虾仁,看着是虾仁,其实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也没有。
她完全无意于修饰,脸色黄黄的,老是带着几分病容,装束也不入时,4见了人总是默默无言,有时候人家说话她也听不见,她眼睛里常常有一种呆笨的神情。
怎么她到了他手里就变了个人了,鸿才真觉得愤恨。
”可见曼桢此时对生活的麻木与绝望,她的生活毁于这个人之手如今却还要天天面对他。
也许在悲剧之前对祝鸿才是漠视、无视,觉得这样的暴发户与自己无关,但现在她竟然可以为了孩子而原谅他的无耻卑鄙,把恨抛开,麻木的与他生活在一起。
曼桢本来不是一个木讷的人,但她只会在自己爱的人面前绽放美丽,面对这样一个让自己痛苦且轻视的人,为了孩子而选择宽恕,让自己陷入无尽的麻木中,对祝鸿才来说是一种仁慈也是折磨,而对于她自己,将是一生都处于无尽的黑暗中。
二、对顾曼璐的人物分析(一)顾曼璐的性格特点顾曼璐在小说中是主人公顾曼桢的姐姐,在顾先生死后,她完全可以义无反顾的选择和初恋张豫瑾结婚自己过上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最后她为了家庭而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去做了舞女。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曼璐的选择着实花了不少的勇气,但这并不是一场冒险,而是踏入了万丈深渊。
在灯红酒绿、金钱与现实的压迫中,曼璐从一个纯洁的少女变成了一个性格扭曲、极度敏感甚至焦虑的人,成为那个大时代下的特殊代表。
1.曼璐的性格所形成的原因第一,曼璐的焦虑来自于她卑贱的舞女身份。
卑微而又令人难以启齿的舞女身份,使得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的她变得异常敏感。
小说中母亲劝解曼璐早为自己将来的归宿作打算时,她不耐烦地打断母亲的话道:“他们都大了,用不着我了,就嫌我丢脸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这时候叫我嫁人,叫我嫁给谁呢,”后头祝鸿才建议低调结婚时曼璐生气地说道:“怎么太招摇了,除非你是觉得难为情,跟我这样下流女人正式结婚,给朋友们见笑。
是不是,我猜你就是这个心思~”作品中的这些小细节,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曼璐看似满不在乎地回嘴,实则是对于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痛恨自己卑贱身份的焦虑感与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