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PPT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PPT课件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宵:晚上。
霄:天空。
课文详解
乞巧的人多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每家每户都条 丝线。

[诗句注释]
穿尽红丝千万条
(1)这句里把是不是真的写一千条、 一万条呢?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 努力时,失败也是伟 大的,所以不要放弃, 坚持就是正确的。
眼看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却拔出发簪,狠狠的画了一条天河把二人给隔开了,不让他们见面。
织女日夜的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就会在天河上架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 望着天上祝福他们,并且女孩子 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不 但乞求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 手巧,而且还祈求亲人幸福,表 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乞巧节
乞巧节
[了解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 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 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预习检查
1、你会认吗?

xiāo


2、你会读吗?
• 乞巧 今宵 碧霄 渡河
3、你会写吗?
课文详解
碧霄:浩瀚 无际的青天。
传说天上有一位非常美 丽,并且心灵手巧的仙女, 她每天不停的织布,把织 的布变成漫天的云霞,所 以大家都叫她织女。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_人教版新课标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比喻)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创意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知识点.doc

创意版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知识点.doc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知识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是两首关于七夕的古诗。

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知识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课文知识点《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词句知识点【词】【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日。

【今宵】今天晚上。

【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句】1、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句话是说在七夕这一天,人们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句诗是说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已下沉。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句诗是说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乞巧嫦娥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的精读课文。

也是小学教学的重担课文。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乞巧》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嫦娥》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的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版新课标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①乞巧:现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离开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繁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比喻〕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分十分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官方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官方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假设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官方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假设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边的青天。

扫尾两句表达的就是牛郎织女的官方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离开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繁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由于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残酷美妙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妙的愿望和丰厚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长篇大论,笼统生动。

可引导先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人在诗中并没有详细写出各种不同的希望,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先生结合全诗的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现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希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29古诗两首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课件:29古诗两首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嫦娥奔
月”的故事吗?本课的两首诗就取材
于这两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作者 借神话故事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愿望和 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古诗中 寻找答案吧!
29 古诗两首
《嫦娥》
《乞巧》
1.学习目标
2.走近作者 3.字词精讲 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5.课文解读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zhú
李商隐 云母屏风①烛影深②, 长河③渐落晓星④沉⑤。 嫦娥应悔⑥偷灵药,
xiǎo
碧海青天⑦夜夜心⑧。
⑤沉:落。 ⑥应悔:应该后悔。
⑦碧海青天: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⑧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心情孤寂。
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了幽暗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晨
星也已下落。
嫦娥想必应该后悔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 海青天而夜夜心情孤寂。
今宵: 今天晚上。 碧霄: 浩瀚无际的青天。 红丝: 本课指五彩的丝线。 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独。
碧海青天: 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乞巧》一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嫦娥》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串珠问题: 1.七夕节人们会想到什么故事?人们怎么会想到这个故事呢? 2.诗人是怎样描写人们过七夕节的?有什么作用? 3.《嫦娥》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和“穿尽红丝”表达了人们怎样的
心愿? 这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形象生动。 “家家乞巧”和“穿尽红丝”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 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想象: 想象一下古人乞巧时的情景。 示例:女子们都拿着五彩丝线望着月亮穿针,她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三年级下人教课标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

语文三年级下人教课标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

眼看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却拔出发簪,狠狠的画了 一条天河把二人给隔开了,不让他们见面。
织女日夜的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于是,
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就会在天河上架 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 会望着天上祝福他们,并且女孩 子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不但祈求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 灵手巧,而且还祈求亲人幸福, 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29. 古诗两首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 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1、学会乞、霄两个生字。
2、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 3、背诵这首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4、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 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七夕 今宵 看 碧霄,
牵牛 织女 渡 河桥。
家家 乞巧 望 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课文详解
碧霄:浩瀚 无际的青天。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宵:今 天晚上。
霄:天空。
xiāo
碧霄
课文详解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月初七的夜晚, 遥望浩瀚无际的青 天,牛郎和织女在 鹊桥相会。
课文详解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每家每户都有姑娘 在对着月亮用五彩 线穿九孔针,也不 知道穿完了多少条 丝线。

诗中的那句诗写的是 人们七夕乞巧的风俗?
各小组交流、讨论, 说说诗中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检测矫正
2、填空: 七夕今宵 看碧霄 , 牵牛织女 渡河桥 。 家家 乞巧 望秋月, 穿尽红丝 几万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理解]
1.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2.今宵:这天晚上。 3.碧霄:浩瀚无际的青天。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 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父母死得早,只好以放牛为 生。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几位仙女一起下凡游玩。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织女便偷偷地留 在了人间,与牛郎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可好景不 长,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事,有一天突然飞临牛郎家, 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挑着自己 的儿女,上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谁知王 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银河 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泪眼相望。 他们的忠贞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 桥,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王母娘娘没法子,只好 允许两人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那天在鹊桥上相聚。
大意: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 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 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
家 家 乞 巧 望 秋 月 ,
[诗句注释]
穿尽红丝千万条
(1)这句里把是不是真的写一千条、 一万条呢?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
民间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 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白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29
两 首
[生字学习]
乞 (qǐ) (乞巧) 霄 (xiāo) (云霄) 烛 (zhú) (蜡烛)
晓 (xiǎo) (破晓)

qiǎo
xiāo


乞巧
pí ng

巧妙
zhú

云霄
xiǎo

渡河
tōu

屏障

蜡烛

春晓

小偷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大意:
一年一度的七夕 节又要到来了, 家家都抬头望着 无边浩瀚的青天, 想着牵牛与织女 那感人的故事。
牵 牛 织 女 渡 河 桥 。
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 ,
天琴座的主星:织女星 • 织女星就是 天琴座的主 星,略带蓝 白色,位于 银河的西岸
牛郎星:天鹰座α星
在银河东 岸与织女星 遥遥相对的 地方,有一 颗比她稍微 暗一点儿的 亮星,它就 是天鹰座α 星,即牛郎 星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隐
嫦娥奔月的故事
远古天上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后 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 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把 它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个吉 日两人一块吃 。一天晚上,嫦娥趁后羿不 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 , 立时飘飞升月成仙。
[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 唐代文学家。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 杜甫更为接近。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思考讨论]
“渐”字暗示了时 间的推移流逝
“沉”字逼真地 描绘出晨星低垂 欲落未落的动态
愿天下的女子都像织女一样心灵 手巧
口头填空
1乞巧节又叫( )节,在每年农 历( )月( )日。 2乞巧的是指( )。 3在古代,每当乞巧节来临时,家家 户户的姑娘们都会( )。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 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 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 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诗句理解]
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 枯燥的生活,只能见 到深蓝色的天
指嫦娥 每晚都 会感到 孤单。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应悔”是猜测 的意思,表现出 一种同病相怜的 感情。Fra bibliotek小练笔:
古人是怎样喜过乞巧节的?他们 会许些什么愿望呢?请想像一下写下 来吧!
乞巧 一年一度的乞巧节来到了,家家 户户的人们仰望着浩瀚的夜空,想起 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纷纷乞巧许 愿……
返回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中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 女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 的事交代的很清楚。 再读古诗,思考: 体会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美好愿望?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 天,夜夜心情孤寂
李商隐通过写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 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凄凉孤 寂的心情。
[认识拓展]
同学们,如果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人们渴 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州五号”已 经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 见到广寒宫、嫦娥、环行山等等,又会演绎出 怎么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 “广寒宫、嫦娥、神州五号、飞船、运动会等 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