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葛底斯堡的演说_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本文短小精当,最值得借鉴的是其抑扬顿挫 的节奏。林肯所着眼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从这个高度上,他给予烈士以极高的评价;也从 这个高度上,他肯定了无论活着的还是去世的勇士们的献身 精神;同样,也是在这个高度上,林肯向人们发出了号召。 因此,这次演讲少了战争的杀伐之气,而具有庄严、肃穆之 感。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
作者简介
美国伟大总统——林肯 姓名: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国第16任总统。 简历: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贫苦的农 民家庭。1836年通过自学成为律师。1838年因公开反对奴 隶制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47年当选为美国国会议员。 1856年加入共和党。1860年的总统选举中,共和党获胜, 林肯当选为总统,是首位美国共和党总统。1864年11月再 次当选为总统。1865年4月14日晚遇刺身亡。
演讲开始后,演讲者既要目光注视前方,炯炯有神地面 对听众,还要不断地兼顾全场,了解观众的反应。手势也是 常用的势态语。手势分为指示手势、模拟手势、抒情手势等 类别,指示手势(指示事物的手势)和模拟手势(摹形状物的手 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抒情手势则在演讲中运用较多。 据林肯好友赫思登说,林肯对听众恳切地演讲时,那瘦长的 右手自然有着动人的力量,一切思想情绪完全贯注在那里。 为了表达欢乐的情绪,他常把双手手臂上举成五十度的角, 手掌向上,好像已抓住了他渴望的喜悦;而讲到痛心处,如 痛斥奴隶制时,他则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
(2)汲取: 吸取 。
整体感知
本文热情讴歌了勇士们为自由民主而献身的精神,鼓舞 活着的人完成烈士们未竟的事业,勉励他们为民有、民治、 民享的政治理想而奋斗。
这篇演讲词情感真切深沉,语言简洁凝练,催人奋进。 有人评论说:“像一首凝练的史诗,真挚,深沉,意蕴无边。”
文本解读
1.“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最值得借鉴的是其抑扬顿 挫的节奏。请结合文本分析、体会。
“文似看山不喜平”,演讲也是如此。与写出来的文章能 反复阅读不同,演讲是一个即时性的说话活动,除非借助记 录手段,是无法反复欣赏的。如果太过平铺直叙,很难让听 众长时间地保持高度注意。因此,采用一些技巧,适当来些 文义上的抑扬顿挫,调动听众紧随着演讲的思路,是很必要 的。
2.这篇演说历来被称为“演说史上的珍品”,你认为它 的魅力在哪里?
同时,这篇演讲词处处洋溢着炽烈而真挚的感情,极富 有鼓动性。“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 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这是对 生者的召唤与鼓励;“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 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这是对未来 的坚定的信念。文章善于寓理于情,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
相同点
都具有“范围大,方面广”的意思。
广泛: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使用范围比
广博大。 不同点
广博:范围大,方面广。“博”侧重于“渊博”,
多指学识,使用面窄。
①黑龙江省 广泛 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的活动。 例句
②《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搜罗 广博 、编纂精细。
4.词语集锦
(1)永世: 世世代代﹐永远 。
都有“用一定条件检查”的意思。
考验:是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来检验(是否坚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不同点
定忠诚或正确),强调条件的客观。 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强调
条件的主客。
①中国男篮第一次亮相对阵美国职业联队,美国联
例句 队将考验 中国后场。
②中学理、化、生及信息技术操作 考查 圆满结束。
(2)广泛·广博
据说,林肯出发前就着手起草演说词,初稿写了满满的 一大张纸,但他自己始终感到不满意。由于工作繁忙,一直 没有时间仔细斟酌,直到发表演说的前一天,在前往葛底斯 堡的火车上才写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名篇。这篇演说总 共只有十句话,全部讲完不足三分钟。当时有个摄影记者早 就准备摄下这个伟大的历史镜头,但当他手忙脚乱还没来得 及拍摄时,林肯总统已经讲到演说中的最后一句话了。
双方在葛底斯堡遭遇,战争打得非常激烈,流血极多,伤亡 惨重,联邦军损失二万三千人,南部同盟军伤亡、失踪二万 八千人,战争以北方联邦军的胜利告终。此后南部叛军一蹶 不振,再也无力大举进犯北方。林肯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前方 战事的进展,并同时关注着对南方军的另一个重要战场维克 斯堡战役的进程。当葛底斯堡大捷的消息传来,整个北部对 这次胜利群情沸腾,欢欣鼓舞。
从烈士的奉献,烈士精神的激励,林肯转而论及生者的 责任。林肯说过,民主值得人们用战斗去争取,自由值得人 们用生命去换取。为了“使那些死去的人们不致白白牺牲”, 活着的人必定要更加献身于他们为之奉献了一切的事业,要 推进、继续勇士们未竟的工作,要维护民主政府,要使自由 获得新生。
林肯演说中的最后一句话,需要特别引起注意。这里, 他以“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概括了美国民主政府的理 想形态。我们暂且不从政治上讨论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和限 度,单从表述艺术的角度看,这种异常简洁的概括,也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单音字
孕.育(yùn) (2)多音字
恰.当(qià)
毋.宁(wú)
薄((bbóá)o)微薄薄片
曾((czēénnɡɡ))曾曾经孙
2.字形辨认 shànɡ(尚)未完成 tǎnɡ(倘)若
chónɡ(崇)高 作suì(祟)
3.词语辨析 (1)考验·考查
相同点
后来,人们觉得雨伞的外表也应当是美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雨伞的心灵和外表都非常美丽。
【答案】 示例 就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平时,它 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静静地躲在主人的居室里;在风雨中, 它则绽放盛开,雨景便增添了几分亮丽。
短小精练,简洁明了,是林肯这篇演讲最突出的特点, 堪称演说词中的典范。不少人误认为能够把话说得长,能够 把简单的道理说得繁复而冗长,是一种高水平的表现。而这 篇著名的演说使我们认识到,在演说艺术中,真正的高超恰 恰在于能够运用简洁的语言阐明复杂的道理。
在简短的演说词的开头,林肯首先提到了“一切人生来 平等”这一平凡而深刻的原则。这是林肯自任总统以来第一 次在公众场合提到了杰弗逊的名言,同时也是这场战争的口 号。在这个时刻提到这句名言,毫无疑问是要将平等理想进 一步深化。虽然从建国初期美国就确立了平等原则,但在最 初的几十年中,平等始终局限在一部分人的范围内。在南部 蓄奴州,奴隶从来没有包括在“一切人”的概念之内。正是 这种跛足的“平等”酿成了国家的危机,而当时正进行的战 争,既是对平等理想的考验,也是对林肯所说的“孕育于自 由”的国家本身的考验。显然,如果把一部分人(黑奴)顽固 地排除在“一切人”以外,这样一个国家就不能继续存在。 通过重申开国者的理想,林肯就扼要地阐明了战争的意义。
【答案】 这篇演说之所以被称为“演说史上的珍品”, 主要是因为在短小的篇幅内以精当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 容。这篇演说的原文共 10 个句子,不足 250 个单词,但是, 其内涵却极为丰富。林肯并没有像一般的演说者那样,仅从 一场战役的胜利去鼓舞士气,而是上升到了“人生而平等” 的立国原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进行评论,发出号召。 与其说这是一次演讲,不如说是一篇政治宣言,是一篇号召 全体国民为了“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而全力奋战的宣言书。
成就: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维护了美联邦统一,为美国在 19 世纪跃居世界头号工 业强国开辟了道路,使美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评价:政治家、思想家,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 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资料
葛底斯堡战役 南北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863年7月1日 至3日。1863年6月,罗伯特·李将军率领南部同盟军73 000 人北上侵犯宾夕法尼亚,试图将战争引向北方,以摧毁北 方的士气,迫使林肯与南方议和,并促使英、法承认南方 的“独立”。6月29日,当李将军全部兵力进入宾州,形 成对首都华盛顿和费城的威胁时,林肯任命乔治·戈登·米 德将军接替胡克担任波托马克兵团司令。
【演讲训练】 在体会演讲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势态语, 增加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势态语,可参照使用。 步入会场时,演讲者要态度谦和,步伐稳健,面带微笑。 正式登台演讲时,先向主持人点头致谢,然后从容地走上讲 台,目光环视全场,之后开始演讲。
所有外在势态语的使用,都应从演讲内容出发,服务于 演讲的需要。
拓展阅读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赏析 周耀虹 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 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战争中北部联邦军由 败转胜的关键。南部军队统帅罗伯特·李将 军率部进占北方的宾夕法尼亚,希望以此分 割北方并打击联邦军的士气,从而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在具体行文上,这篇演讲层次非常清楚,衔接也非常巧 妙。例如第二段里,林肯先点明是伟大的内战和伟大的战场, 对烈士们英勇的献身精神予以高度评价。接着,演讲者从“我 们”对“烈士”的“奉献”谈起,指出为烈士们修建国家公 墓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这是一“扬”;紧接着 却是一“抑”:“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 一连用三个“不能够”,会引起听众强烈的反应;然后一“解”: 那些勇士已经将这片土地“圣化”了,我们所做的是很微不 足道的。
拓展练习
【语言训练】 下面短文的第二段没有写完,请按要求续写。 要求:(1)续写的文字,不少于 50 个字;至少有一处要 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2)续写后,三段文字构成一篇内容完 整、中心明确的短文。
早年,雨伞没有美丽的色彩。当人们需要的时候,它就 张开臂膀,挺身而出,主动承受着风雨,为的是给人们一份 温馨;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它就紧缩身子,悄悄地站在房 间角落,甘心寂寞。
在这一“扬”一“抑”一“解”间,听众的心便被紧紧 地抓住了。而且,林肯还在“不能够奉献”后面加了“不能 够圣化”与“不能够神化”,既把文义引向深入,同时也为评 价勇士做了铺垫;在对勇士进行评价的时候,一个插入语, “活着的和去世的”,把活着的人与牺牲的勇士联系起来了。 这些,又好像顿挫间的润滑剂,在不知不觉间将听众的思索 引向深入。然后,谈到了演讲,认为无论演讲还是典礼都无 法与勇士们在这里所做的牺牲相提并论。这仍是对上文的承 接,但已为下面“转”做好了准备。一个“毋宁说”,把原本 的悼念与缅怀,转为对奉献行动的动员。至此,林肯的真意 才表达出来,余下的就是迅速推向深入,并照应主题了。
6 月 30 日,南军闯入位于几条重要公路交会处的葛底斯 堡,与驻守该城的布拉福德骑兵师相遇。7 月 1 日,战役正 式开始,经过两天激烈战斗,罗伯特·李所率南军失败。南军 在此战役中死伤两万八千人,北军损失两万三千人。此役标 志着南北战争的一大转折,从此战争主动权转到北方之手。
基础知识
1.字音辨识
四个月后,也就是 1863 年 11 月 19 日,林肯应邀出席在 葛底斯堡举行的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并发表了这篇演说。 这是林肯众多演讲中最著名的演讲之一。它以简练、凝重、 朴实的语言,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意义,赞颂了战争中献身者 的精神,阐明了战士们为之奉献的理想事业的精髓。这篇演 讲在当时获得了普遍的好评,一百多年来,一直被作为演讲 的典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这应是一篇颂扬军事胜利和祭奠烈士英灵的演说,但是 通篇全然没有硝烟之气,没有一句直接提到那场惨烈的战争。 在接下去的论述中,林肯以优雅、朴实的词句赞美了在战争 中奋斗和英勇献身的人们,称颂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为他们自己短暂的生存以及他们为之献身的事 业赢得了不朽的价值,由于他们的奉献,使得大家脚下的国 土更为光荣和神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