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要素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
2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
4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
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
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1自由采访的权利。
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
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1政治素质。
2理论素质。
3知识素质。
4道德素质。
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
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
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2新闻事实是客观发生的事实而非记者策划的事实。
3新闻事实是总体与局部都真实的事实。
4新闻事实是本质真实的事实。
策划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策划的区别:1从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和职责来看,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其首要职责。
2从两者的运行轨迹来看,新闻策划是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策划或导演新闻却是建立在唯心论的基础上。
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
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访:作为记者的核心工作,采访是收集新闻信息和事实的主要方式。
记者会依据报道的主题和目的,联系相关人士、专家、受访对象或现场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电话或在线采访。
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准确且全面的信息,包括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人士的观点和看法等。
2.新闻稿撰写:记者采访完毕后,会根据采访内容和新闻价值撰写新闻稿。
新闻稿需要包括标题、导语、副标题、正文等必要的要素,确保信息传达清晰、准确,具备一定的新闻吸引力。
3.采访笔录整理:采访结束后,记者需要整理和归纳采访笔录和材料,保证信息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对于面对面采访,记者可能需要转录或整理录音记录,以备后续撰写新闻稿使用。
4.新闻编辑:编辑是记者工作的延伸,记者需要将采访内容和笔录提交给编辑,由编辑进行审阅和修改。
编辑会对新闻稿进行逻辑梳理、语言修饰等工作,以确保新闻的流畅性和专业性。
5.新闻发布:记者经过采访和编辑后,新闻稿会被发布到各种媒体平台,如报纸、杂志、新闻网站、电视台等。
记者需要将新闻稿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便后续的排版和发布,确保新闻在规定的时间内被传播出去。
6.新闻素材收集:记者需要不断收集新闻素材,包括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参加新闻发布会、阅读文献和研究报告等。
记者需要保持对新闻热点和趋势的敏感度,并及时整理和传达相关信息。
7.媒体文件处理:记者会拍摄照片、录制音频或视频等媒体文件,以便后续的配图或相关报道的制作。
记者需要进行媒体文件的整理、处理和存储,以确保媒体文件的质量和安全。
8.参与新闻会议:记者需要参加各种新闻会议、研讨会和活动,以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和素材。
在会议期间,记者可能需要提问发言者、记录会议要点或采访与会者。
9.自我充电:记者需要持续学习和了解新的新闻方向、技巧和工具。
记者可以通过读书、参加培训班或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总体而言,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包括采访、新闻稿撰写、采访笔录整理、新闻编辑、新闻发布、新闻素材收集、媒体文件处理、参与新闻会议和自我充电等方面。
接受记者采访十条技巧
接受记者采访十条技巧
接受记者采访的技巧
当突如其来的采访把您置于公众之下时,接受记者采访一定会令每个人有所忐忑,但只要学会以下十种技巧,就能在采访中大放异彩。
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
事先准备所需的知识,扩大自己的思路,既能加深答
题的视角,又可为自身保驾护航。
其次,多方研究。
在回答记者提出来的具体问题时,应该尽可能透彻地进行调研,依次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出发,尽可能展现自我的深刻驾驭。
另外,也要提升口才,避免在语言文字上的空白,运用适当的高级词汇来口才,需要注意的是语调要踏实,句调要讲究。
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节奏和时机。
运用合理的议论和几句熟悉的古诗词,有助
于恰如其分表达观点,不至于形成空中楼阁般冗长臃肿。
此外,扩大视野,加强把握情况概述能力,增加各类力量的影响力,以全角度
尽可能地看待访谈的主题。
再次,不断提高回答问题的能力。
在接受采访时,有时会遇到含糊不清、复杂
难懂,或者现有材料无法满足要求等各种困难,此时需要善于发挥当地文化资源,及时、有条理地寻求有效答案,融洽处事。
另外,要全神贯注,以心思分析理解他人,注重与记者的眼神接触,语聊中展
现良好的沟通能力,尽量展示自身的专业度。
最后,在答完记者的采访题后,应有所小结,再次表注体会,耐心总结自身的
收获,让记者深信我们所说的话。
总之,要充分准备,多方研究,提升口才,把握节奏和时机,扩大视野,加强
情况概述能力,提高回答能力,聚焦沟通能力,有条理结尾,是接受记者采访中技巧性操作不可缺少的。
运用这十大要素,就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应对采访场景,向外界传达一个专业、自信、立体的形象。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一)培训目标:1.懂得采访的根本要素.2.控制采访现实操纵一:若何选择信源,擅长获取采访机遇.3.懂得提问的方法,学会若何提问. 培训过程: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疑惑1.好奇是获取消息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消息事实和深刻事实本质的动力.2.疑惑是获取消息线索和深刻报导的须要,更是包管消息精确.客不雅的须要.二.若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1.依据主题肯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查询拜访者.查询拜访陈述.威信机构.当局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通俗人剖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成靠的消息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疏忽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好处而接收采访;为了小我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遇1.什么样的人轻易接收你的采访?——闲人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端有点畏惧并且很难.但是经由接洽,平顺地起动,打旌旗灯号灯.换挡,控转偏向盘,检讨内心器,变得天然.假如你会怕接近生疏人,他们就很可能会谢绝答复.“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2.若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插,最大!!2.找中央人介绍3.德律风.写信或其他门路暗示他“你不接收我的采访是你的损掉”(留意立场)做足功课,看看本来的采访记载,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致是什么??)四.若何提问㈠提问的分类:1.凋谢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归纳综合.广泛.规模较大的问题,对答复的内容限制不严厉,给对方以充分自由施展的余地.如许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经常应用于访谈的开首,可缩短两边心理.情感距离,但因为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是指比较具体.明白.规模较窄的提问,请求对方答复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冲破,经常应用于深刻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迟钝,要留意提问的角度和口吻.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答复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当争夺从被采访者那边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宜的描写或说明“怎么回事”“怎么会是如许”最好的提问应当是“闭合式”和“凋谢式”很好的联合:(1)记者采访程度高下的试金石.(2)善问才干取得有消息价值的材料.(3)善问能进步采访效力㈡提问的方法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直言不讳,清洁利落,一般实用于一是记者熟习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硕的干部.学者;三是有工作的同伙.2.侧问.也叫径直法.记者提问从正面入手,经由径直,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合适于不擅长谈话的采访对象.比方先从气象.配合兴致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3.反问 .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因为某方面的原因,不肯意答复,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虑,不答复不成.这种情势罕有于谦逊不想谈.有挂念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4.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内情毕露”,“打破沙锅问到底”.㈢提问的留意点1.问话方法不要让信源觉得重要,说服对方跟你谈天;2.问相干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大众关怀的问题3.问愚蠢的问题(多半被采访者同意跟一个愚蠢的和懂得情形的记者攀谈,而不肯跟一个自作愚蠢的人或傻瓜攀谈);4.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觉得你是公平的5.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声誉感和骄傲感;要让信源觉得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信,觉得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觉得他在为社会大众事业办事;6.要让被采访者觉得,他不答复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大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觉得在蔓延公理;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到他的看法对大众很重要;7.在采访中发明新的问题:发明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明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遮蔽的问题.记者要有充分的预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肯意同不熟习情形的或愚昧的人评论辩论深邃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趣话来.㈣提问的次序:1.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分列,以防在采访中忘却了问题; 2.按问题重要性分列,以防采访时光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3.令采访者小我为难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树立了某种互相信赖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刻,被采访者决议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须要的根本重要信息).㈤采拜访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同意答复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大众最感兴致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隐约.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糟蹋时光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为难或显示他愚昧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成见的问题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二)培训目标:1.懂得什么是采访,采访要留意哪些要素.2.懂得根本的采访手段.培训过程:一.什么是采访采访,是为汇集消息素材而进行的查询拜访研讨运动,是消息写作的前提和基本,是以也是消息工作者必须娴熟控制的根本功.实行消息采访的具体情势,要因人因事而异,手段要不竭变换,形形色色.笔者以为,记者在采访中要留意以下三个方面的技能或艺术.1.奇妙发问提问是记者应用频仍的一种采访方法,提问得当会使采访运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两边情感,创造一种优越的采访氛围.相反,假如记者东拉西扯,不着边沿,势必给采访带来阻力,甚至使对方产生腻烦情感,闭口不语.掌控主题.为确保采访的成功,记者要自始至终遵守采访主题进行发问,让对方在答复中尽量削减题外话.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答复或谈话要奇妙实时地加以禁止,不要形成问不合错误题的局势. 2.验证求实在采访中经常碰到一些掌控不准的事实或情节,这时就须要记者在提问中核试验证.但这种验证必须天然,奇妙,最好在对方不知不觉中进行,不要把一大堆问题一会儿都摆出来,让对方无从答起.有经验的记者碰到这种情形时本身心中稀有,依据提问的过程.氛围与情形,适可而止地一一进行验证.二.根本的采访手段所谓“全感采访”,就是记者深刻现场,用眼.耳.鼻.舌.身的全体感官,经由过程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消息事宜.场景.人物进行周全的懂得.应用“全感采访”不但可以获得消息事宜及人物运动的根本情形,还可以捕获消息事宜.人物形象.运动情节,甚至能透视出人物崇高的思惟境界.深刻现场是“全感采访”对记者的起码请求,也是“全感采访”的基本.但深刻现场仅仅是第一步,症结是现场感触感染.就是说,记者要在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感触感染.充分调动听体的各类感到器官,进行懂得.体验.不雅察.搜刮.剖析,以此往返复复兴人或事物的神志.质地与质感,以便在文稿中更真实地再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重复比较是消息记者在采访运动中经常应用的采访手段.为了采访到“政治上有效的,为大众所留意的,涉及最急切的”(列宁语)消息素材,记者要边采访边比较,经由过程比较肯定重点,不竭深化采访,以此来捕获更新颖.更重要.更具思惟性.指点性和重要性的消息素材.是以,比较的重点重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比政治上的重要性.一般采访都邑发明许很多多的消息素材,这时记者就要充分进行联想比较.起首用政治尺度比一比这些素材中,哪些素材或问题分量重,甚至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应或震撼.有时也可将本次采访与曩昔采访中发明的邻近或相反的素材进行比较,以便从中发明分量较重或政治性较强的重大题材.比受众的广泛性.这种比较方法的原则,就是以宽大群众关怀的核心.热门.难点.新点的广泛性为尺度来进行比较,以便采访发明受众存眷度比较高的消息素材.比时效上的接近点.消息采访除了突发事宜和会议之外,一般不是当日产生当日采访的.是以,采访中必须时刻留意捕获时效上最新.比来的消息素材,经由过程比较,弃旧图新.须要时,也可以时效上的最新素材为由头,然后采访新近事宜或汗青事实,使之组成消息.这种以最新时效为由头的采访办法,往往可使汗青事宜起逝世复生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能(三)培训目标:1.懂得作采访笔记与记载的内容与种类.2.进修若何做笔记与记载.培训过程:一.笔记的记载内容1.记眼睛所见的有特点的事物(看到)人:表面特点.衣着服饰.神色举止物:外形.色彩.特点景:采访现场的情形.安插.陈设的特点天:气象特点对消息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情形.前提对消息事宜的影响2.记载被采访人陈述的说话(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点.症结点以及衔接点记人物的思惟和看法: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活泼的有共性的说话记下全体重要讲话(引导人讲话.记者接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布景材料3.记下本身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载材料(采访停止时与被采访人.有关引导.知恋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必定要预留必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便利采访过程中记载记者本身的思虑.疑问.备注.4..画记:它包含消息照片.消息录象以及现场作的丹青.平日是指绘图.请求:一快.二准.三形象.(比如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绘图对丰硕消息报导情势有明显感化.5.灌音记载:就是用灌音机或者灌音笔作采访记载.一些重要事宜和人物,特殊是人物专访经常应用灌音记载.好处:记载真实.精确,并且可以作为材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不雅察和思虑,也便利用于隐性采访.缺点:采访对象不必定顺应;后期整顿比较费时;灌音后果不必定好;装备本身须要预备充分.二.若何做笔记和记载没有强烈的目标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消失记忆材料流掉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载.记载的几种重要方法: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在以下情形下最好居心记:采访通俗群众,即闲聊;碰到的事实电光石火;受客不雅前提限制,便利用笔和纸作记载;(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肯接收采访或不许可作文字笔录.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轻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感;二.不轻易疏散记者不雅察和思虑的留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独一的选择.心记的缺点:轻易忘却,不轻易控制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经由过程手中的笔,记载在采访本的记载方法.记笔记的情势: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重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出色的说话等;缩记:可应用一些本身创造的轻便的符号代替复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保持四项基起源基本则——坚四~等记者采访的技能。
学习资料:采访技巧与方法
采访技巧与方法一、好记者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包括三方面:(1)对采访事件的好奇。
这会让采访对象认定你的企图是纯正的,你是来搜集与事件有关的事实,而不是来寻找与事件无关的内容爆料,或者来对采访对象进行道德审判的。
(2)对采访人物的好奇。
这种好奇是一种真正想要了解采访人物的故事、想法的意愿。
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好奇,让采访对象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而更愿意袒露自己心里的想法。
(3)从受众角度的好奇。
采访的最终目的是写成一篇新闻稿件、制作出一期广播、电视节目。
记者需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什么内容是受众想要知道的,最后形成的产品要满足受众(合理)的好奇心。
2、确定采访目的报道新闻事件时,如果你已经有了具体的选题,并思考出报道方向,那么确定采访目的就像准备一桌饭菜,你需要知道你有什么原料,还需要什么原料,你从哪里可以获得你需要的原料。
换句话说,就是要知道你需要什么信息(事实性的?分析性的?还是评论性的?)以及从什么地方、什么人那里可以获得最准确、最权威的相应信息。
在这一个环节中,是否有具体明确的新闻要点(中心提要)和能否有具体明确的采访目的紧密相联。
有一些事件,你无法在报道前做好充分的策划,例如一次突发事件等。
这就需要你在事件发生时就同时思考如何报道。
如果你报道的是硬新闻,那么采访目的就会相对简单——你要搜集的是新闻的六要素。
但如果你想以不同的角度报道,除了充分观察外,你还可以对事件中的某个重要人物或权威人士进行探索式的采访。
这种采访的目的是帮助你获得报道思路,你可以从较大的范围开始询问,一旦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领域,就缩小包围圈,深入询问。
探索式采访后,你对报道方向就应该有了一定的思路,下面的采访目的也就会更明确。
报道人物、特别是知名人士时,应尽可能做好前期调研。
这可以帮助你选取独特的报道角度,节省采访对象的时间。
前期调研应包括:了解该人物的生平、经历等;查找其他媒体对该人物的报道。
前期调研中,你还可以先采访一两个该人物的家人、朋友、同事等,这也有助于你发现没有被报道过的角度。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概述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概述本文采访的本质是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访问和对当事事件的调查收集,逐步揭示真相,报道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主体概述为采访对象的介绍、现场描述、问题提问、回答和总结。
采访的主体概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采访对象的介绍:包括身份、职业、相关经历等。
2. 现场描述:描述采访时的环境,例如地点、时间、氛围。
3. 问题提问:采访者针对事件的关键点、争议等提出相关问题。
4. 回答:采访对象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回答观点。
5. 总结:对采访内容的总结,可以包括对采访对象回答的评论或观点的整合。
采访的本质是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访问和对当事事件的调查收集,逐步揭示真相,报道事件的背景、发展过程,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采访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为读者提供直观的信息,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巧。
首先,记者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交流。
其次,记者需要有较强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能够预先做好相关调查和准备工作,确保采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客观、公正地观察、分析和报道事件。
采访的主体概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采访对象的介绍:在报道中,记者需要介绍采访对象的身份、职业和相关经历,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对于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可以介绍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或工作经验;对于普通人,可以介绍其在当事事件中所处的角色和经历。
2. 现场描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对现场进行描写,包括采访地点、时间、氛围等。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采访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3. 问题提问: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针对事件的关键点、争议等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切实性,能够引导采访对象对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回答。
针对某一事件,记者可以就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等方面提出问题。
记者采访要素
基本格式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以下有几种新闻的格式:新闻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的结构: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倒金字塔折叠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小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一)培训目标:1.了解采访的基本要素.2.掌握采访实际操作一:如何选择信源,善于获取采访机会。
3.了解提问的方式,学会如何提问。
培训过程:一、采访的两大要素:好奇和怀疑1.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2.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1.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2.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1.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
“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2.如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㈠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采访技巧PPT课件
• 用老的事实得出新的事实。对方脸一红、语速一加快、 情绪一激动,新的事实就出来了。如果对方很放松、谈 笑风生,那采访就会失败。他的智商比我们高,他的经 验比我们丰富,他可以不说假话,却让我们为他摇旗纳 喊。
采访之后,要花一天的时间把所有录音整理成文字, 每句话都整理出来。
• 思考主题
• 如果整理录音得到的材料指向不明确,说明采访失败; 如果70%指向一个方向,就指向一个模糊的主题。可以 用20个字、10个字写实标题,再慢慢压缩,得到一个短 标题。
• 如果出现多个主题怎么办?这正是考验记者的概括能力 的时候。需要把几个好主题的共性找出来,在上面再提 练一个主题。
到读者的放弃。
• 2、 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 人不多。”观察,是一种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 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 3、 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 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 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 拟订采访提纲
• 根据已经被写到的内容,挑选 10 个有意思的故事,针 对它们制作采访提纲,成为这 10 个故事的加强版。
• 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针对已有故 事制作采访提纲,目的是补充和丰富这些故事的细节。 按照新闻的 5W1H 要素,针对矛盾和冲突、针对故事的 细节(谁先走进会场,谁先伸出手,穿什么衣服)来拟 订采访提纲。
• 《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发表时,人们觉得对柳传志有 利、对倪光南不公道,但多年以后人们的结论却并不一 样。因为,写作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事实的平衡性,注意 到别人可以有另外的解读,同情倪光南的人也可以找到 材料。今天柳传志不希望任何不利的东西摆在读者面前 ,他宁愿这篇文章没写。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传媒观察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谭金华(怒江报社,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673100)新闻采访,是新闻创作人员(一般为记者、通讯员),在创作前所做的了解新闻事件的活动。
一般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要素为:1、时间 指新闻发生的时间;2、地点 指新闻发生的地方(场所);3、人物 指新闻发生时的主体人;4、事件 指新闻的主要内容;5 经过 指新闻发生的整个过程。
一、新闻采访过程新闻采访过程是作者访问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的活动过程,必须按新闻五个要素去有目的的访问、记录。
在新闻采访中,要问明事发的时间,事发的地点,要问明有什么些人,做了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通常有一下几种采访方式:1.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讲述式采访新闻采访在作者简单的向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讲明要访问的内容后,可以由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表述,当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表述完后,作者认为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的表述新闻要素不全或不够完整时,作者可以有目的的向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提问补充不完全(不完整)的新闻要素(注意,这里指的补充要素主要是指一般的采访活动,如果是有些大领导或者特殊人物活动,需要补充完善要素,可以向他们的秘书或者负责他们公务活动的人员询问或者获取材料补充完整,不可冒失行事)。
如采访农田水利建设的新闻,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了建设的时间、地点、经过......,但是在阐述经过中,很有可能讲漏了措施、方法......,当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讲完后,作者可以有目的的问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方法、措施......。
在采访中,虽然作者可以在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讲述中,插话提问,补充完成新闻要素,但一般不要采取这样的方法,以免打乱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的思路,造成采访困难。
所以采访补充新闻要素,一般等新闻当事人或知情人讲述完后,有目的的提问新闻当事人或新闻知情人,补充完整新闻当事人或新闻知情人讲述不完整的要素。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有时采访当时认为新闻要素、素材已经基本全面了,但在回去写作过程中却发现新闻要素、素材不够,则需要进行二次、三次......采访,直到新闻要素齐全、素材充实能保证新闻写作需求,该新闻的采访才算完成。
记者出镜采访技巧
八、准备10做1
准备10做1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准备1做1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
很多记者不关注大直播的全体,只关注自己这个局部要采集的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报道“神舟七号”火箭发射这一块,是不是只准备与火箭有关的内容。
张泉灵的经验,一定先要了解整个大系统是怎么回事,火箭在这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过去几次发射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也要对其它系统,整个整体有充分的了解,全部了解完,再准备火箭发射这一块,这样比单纯只准备火箭要把握得更准,更有底气。
先说这个,再说这个,摄像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什么镜头。这种情况下最保险方式是,记者带着摄像走。这样让摄像跟着记者的身位移动,就把这个线路说清楚了。(张泉灵当时对演播室说:“岩松,这样,我把这个线路走一遍给你看吧。” 这其实是给摄像的一句提示,摄像就知道要跟着泉灵走了。但这种情况一定是现场有两个以上的机位,可以切别的镜头支持的情况下才可以用。)
出镜记者秘笈
根据张泉灵和白岩松讲话整理 有很强参考价值
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出镜记者必须的8种头脑准备
出镜记者说什么
3个救命秘诀
现场直播时可能会遇到的10个问题
千万不要做的10件事
推荐的5种工作模式
语录
杂项
1、 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1、对新闻有发烧热情──你要做新闻首先要看新闻,不但要看新闻还要喜欢追新闻,不但喜欢新闻还要痴迷新闻,也就是所谓的“新闻发烧友”。
3、与事故相关的社会要素。法律上有什么不完善,保险问题,经
济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直接损失,对于社会一般性的影响,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设备、流程上的预警等等。
人物访谈 采访 提问技巧
关于提问(提问技巧方面):1、提问的基础:问题选择:重点是:要兼顾双方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
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
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
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
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
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2、提问时的细节1、态度、口气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
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
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
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
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2、提问的方式1、直接提问开门见山的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无需多说。
2、追问追问是一种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
追问有助于扩展采访对象的回答。
【追问的原则】1、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不能打断对方的谈话。
2、一个关键的问题搞不懂,记者可以停下采访,集中先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再继续采访,这样避免不停地追问,使谈话变得艰难或断断续续。
总结来说,追问的以不妨碍对方谈话为原则。
【追问什么?】1、新闻元素: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技术等。
2、细节:细节不等同于故事,它是故事中的场景、动作、语言、表情等诸要素。
3、故事:故事不是经历,不是履历表,是事件中参与的若干个人物。
4、对人物评价、观点、意见。
【为什么要追问?】采访对象往往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他所谈论的正是你认为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往往会说得比较简略,但是记者需要搞清那些确切的新闻要素,以及故事的细节——场景、动作、语言、表情等诸要素,以便向受众复现事物的原貌3、设疑(设问)记者故意隐蔽语言动机,借别人的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解惑“的愿望。
采访提纲范文2篇
采访提纲范文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采访提纲范文2篇一、访谈目地:根据访谈成功者推进课堂教学概念课堂教学,让在校大学生结合实际提升思想觉悟,铸造优质思想道德。
新闻采访实用技巧有哪些
新闻采访实用技巧有哪些采访前积极充分地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
否则很难将采访顺利完成。
那么一次成功的采访,需要做哪些准备呢?1、平时准备平时准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准备。
这种准备包含文化、社会、历史、人物等各种知识的储备,也包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
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就可以对采访对象、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提问有的放矢。
2、临时准备采访前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采访对象的背景、事件、环境、现状、原因、问题等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准备包括反复酝酿主题,深入了解事件内幕或人物背景,分析受众对事件的期待和诉求心理是什么等相关问题。
3、细节准备采访前的细节准备也很重要。
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采访用的摄像机、三脚架、电池、录音机、照相机、笔、纸是否可用等等,做到万无一失。
4、访前准备要了解掌握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比如报道一次地震灾难,应该具备一些地震常识,如果不知道震级是什么,不知道烈度是什么,在报道中就会出笑话。
采访中1、氛围在被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要使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声,记者需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闲谈中,营造出宽松的采访环境,借此探求对方的性格、爱好和思想,巧妙的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帮助记者消除对方的陌生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创造出一种轻松融洽的提问气氛。
2、提问某记者去采访泰勒,他问道:“泰勒先生,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泰勒瞪大眼睛说:“我怎么能解释呢?爱因斯坦用了13年时间才确立了这个公式。
”这次采访没有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不够恰当,提得太大。
可见,正确提问在采访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那记者在采访中该如何恰当的提问呢?1、巧妙切入主题某记者去采访一位警察劳模,见面问了很多,但他总说一句话:“那是应该的”。
后来该记者发现这位劳模胳膊上有一个伤痕,经追问知道这是他抓捕疑犯时受伤所致。
新闻采访中的几点要素[整理版]
新闻采访中的几点要素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当前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营造和谐融洽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那么记者在采访如何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我认为有几点要素必须掌握。
一﹑采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有备无患”,这是古往今来兵家的常识。
而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采前准备。
采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准备工作是记者初步认识采访对象的工作。
而认识采访对象,也不应该从和采访直接接触开始,而应该在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就通过一些间接渠道,对采访对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
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
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只有在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采访时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作到心中有数,以缩短主观和客观之间的距离,提高采访效率,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获得比较满意的采访效果。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对采访对象情况毫无所知,也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更没拟好问题就出门,到那里就伸手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
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当然写出的新闻作品也是干瘪无味。
在明确采访报道的目的,做了情况、方针政策、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后,还要落实在问题上,把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准备好,这当然不排斥在访问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要尽可能地把问题准备得多一些。
采访不怕问题多,就怕问题少,几个问题一问完,访问不能继续下去,就会出现冷场的局面,那是非常尴尬的。
有经验的记者极力避免这种局面出现,事前都会准备许多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新闻采访的基本流程
一、采访的准备1.①寻找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记者实施采访的出发点。
①搜集新闻线索:处处留心细节,善于捕捉特殊之处。
①筛选甄别新闻线索:是否符合常识,信息来源是否正规,网上核查。
2.①选择采访对象:采访对象要尽量接近新闻事实,对象身份要权威可靠。
①认知采访对象:熟悉对象,灵活聊天消除隔阂,查阅采访对象相关资料。
①约定采访活动:时间地点人物都要确认清楚,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巧妙处理。
3.准备新闻背景:规章政策、既往事实、周边事实和相关知识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背景。
4.①采访计划的内容:①采访提纲的构成:提问要点和采访流程。
①采访提纲的制订:(事件采访)关注重点是采访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采访)该人的事、观点、经历、拓展和个性。
5.①采访的心理准备:放轻松,不要紧张。
调整好角色定位。
①采访的器材准备:记录工具,拍摄工具和通信设备(手机或电脑)。
①采访的礼仪准备:着装、仪表、气质、礼仪等方面要得当。
二、采访的实施:访问1.访问的氛围:记者要把握访问的心理场,预判受访者可能的态度和行为。
2.营造融洽的访问氛围: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按时到场,称呼恰当。
3.应对访问的冲突:问而不答、答非所问、所答非所问。
4.提问的要求:简洁具体有逻辑还要看环境氛围。
三、采访的实施:现场观察1.现场观察的内容:观察报道对象的形貌、行动、所处环境和报道事件的发生过程。
2.观察的顺序:①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①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展开对现场场景和人物言行的观察。
①从事件触动人心的角度入手,精细观察一个事件的断面,然后再拉开视野观察宏观。
四、写作1.导语:①遵循原则:最新原则,吸引受众原则,最简原则。
①写作技巧: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化静为动,最简原则。
2.背景:①写作要求:精心选择背景资料灵活运用背景资料。
①写作技巧:开门见山,正反烘托。
3.主体:①结构:按事实重要性程度递减的顺序安排结构;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安排结构;按逻辑关系安排结构;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相结合安排结构。
采访对象的选择要素
“视觉跳动”的表现形式之三是画面亮暗、景别突变的组接。
画面的忽明忽暗、景别变化大的组接会令人难受,特殊需要除外,切换导演应尽量避免。
有时,“甩”镜头使用不好也会造成这种“跳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
在使用“出画”、“入画”的剪辑技巧时也要注意,“出画”后一定要“定格”几秒钟,完全“入画”后再移开。
摄像师换镜头时一定要避开剪辑点,否则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视觉跳动”。
2.画面切换的节奏转播文艺晚会时,最常用的剪辑手法是“硬切” 和“叠化”,“叠化”还可以淡化组接动静、明暗画面时造成的“视觉跳动”,何时用“硬切”,何时用“叠化”,则要根据节目节奏变化而定。
如节奏快则可以使用“硬切”和“快叠”,节奏慢则可以“慢叠”。
为了避免画面的单调、呆板,可较多使用运动强烈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动感镜头,运动镜头一定要有参照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要注意镜头画面的起幅、落幅。
没有起幅、落幅的固定镜头,画面显得不完整,比如音乐节目,应该按照乐句、乐节使用运动镜头,乐句开始为镜头的固定画面,然后随着音乐节奏切换导演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善于捕捉精彩画面与瞬间,舞台上发生的“穿帮”、演员失误都应调度好机位,及时避免。
特别是转播魔术类节目,由于节目的特殊性,应尽量避开魔术师的“穿帮”动作,选取魔术师的中远景镜头,做到电视画面与舞台表演相互“补台”。
4.密切配合,相互提醒电视是一项群体工作的集合,需要各方面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相互提醒。
切换导演与摄像、字幕、现场导演的默契配合是成功进行艺术再创作的保证。
有时现场演出会遇到临时更换节目等突发事件,需要电视切换导演与现场导演之间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调整;节目唱词的结束标志着节目的结束,字幕员可以提醒切换导演该节目即将结束;摄像师送来一个很有创意的镜头,可以提醒切换导演,由于切换导演的整体构思暂时没有用到,摄像师要经受得住“委屈”,假如几个回合下来还没有派上用场,要尊重切换导演的构思和选择。
纸媒记者的采访技巧探究
纸媒记者的采访技巧探究随着新闻媒体的多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越来越增长,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媒体形式不断更新,但是记者的基本职责和采访技巧并没有改变。
纸媒记者的采访技巧对于新闻报道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纸媒记者的采访技巧。
一、前期准备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仔细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职业、个人经历、事件背景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制定谈话提纲和问题列表。
其次,要了解采访对象所在的行业、领域和背景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话题。
最后,要做好采访器材的准备,包括记录笔、录音笔、相机、手机等,以便于采访过程中的随时记录和备份。
二、沟通技巧采访成功的关键在于沟通,纸媒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从而能够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采访场所,尽量选择环境优美、安静舒适的地方,既能够提高采访效率,也能够让采访对象感受到尊重和重视。
其次,要注意身体语言的运用,保持自信、稳定的身体姿势,注重表情和目光的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和控制采访进程。
最后,要学会倾听与回应,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和引发对话,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和主张,及时注意并回应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反应。
三、问题提问问题提问是采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纸媒记者需要具备提问技巧,才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取到足够全面、准确的信息。
首先要制定好提问计划,包括开场白、相关话题的提问和总结等,尽量将关键信息集中在一个问题中。
其次要学会开放式问题的提问,引导采访对象更深入、全面地回答问题,避免过于简单或合理,让采访对象给出更具体、观点鲜明的回答。
最后要注意问题顺序和关键问题的安排,合理组织问题列表,彼此贯通,将采访对象带入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方向。
四、即时记录即时记录是纸媒记者采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即时记录的能力可以显著的改善采访过程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格式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以下有几种新闻的格式:新闻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的结构: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倒金字塔折叠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
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新华体折叠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
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
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
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
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
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华尔街日报体(DEE)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其他资料折叠编辑本段新闻稿发布方法折叠一、举办新闻发布会,请行业及大众媒体参会,由企业新闻发言人对外公开发布企业重大消息。
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费用花费很高,而且是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大型企业才有这样的号召力和媒体关注度。
二、与公关公司合作,这个方法可以省去很多事,公关公司在公关传播服务方面比较专业,而且资源和服务流程都是现成的。
公关公司通过挖掘企业的新闻事件,撰写成新闻稿,然后通过公司的媒体资源发布到全国各大媒体。
三、企业自主建立媒体关系,大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品牌部或叫市场部或企划部,团队中有一位媒介经理,去搞媒体关系,如果企业有重要新闻,通过这些媒体关系发布。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直接比较快,费用少;缺点是工作难度大,媒体范围小,发稿数量受限制,稿件发布率低。
新闻特写的概念折叠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的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新闻特写的特点折叠(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新闻稿的特点新闻稿的特点,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新闻的四个特点:真实新鲜简明精深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的写作折叠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新闻稿段落分布折叠(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转、合。
(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
效果监控折叠编辑本段新闻稿如何传播新闻稿营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稿件的传播与效果监控。
稿件的传播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新闻稿营销事件是否成功。
好的新闻稿没有好的传播渠道,策划就可以与零划等号。
新闻稿的效果监控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产品或企业的关键词指数来判断,企业相关网站的用户流量数、客户资讯数、稿件的传播平台数、权威媒体转载的数量等等都可以成为考虑新闻稿的成功标志。
所以,新闻稿传播需要选择权威发布媒体,提升稿件的权威性和传播广泛度,成立于2003年的国内领先的企业新闻策划机构品牌联播联合国内门户媒体、垂直地方媒体覆盖网络让企业新闻稿传播到行业精准人群。
合作媒体平台包括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凤凰网、阿里巴巴、慧聪、中国经济网、中国经营网、中国企业网等。
全网覆盖超过98%的中国网民和用户基础上,我们同步专注瞄准与企业本身行业、领域相关的潜在用户及精准群体,根据企业的受众属性定制专业传播,达到最全面并更精准的传播效果。
此外,品牌联播还通过微博、微信、QQ群、百度知道问答、贴吧、论坛等一系列用户互动,问答平台以及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一线门户发布权威新闻,巩固精准营销广告效果,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注意事项折叠编辑本段注意事项(一)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
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
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
注意事项(二)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
注意事项(三)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如:1.作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五天。
2.今天起办理报名手续-今天起报名。
不作无谓的解释:尤其在新闻专题报导中,有必要才解释,没有就省了。
不记流水帐:除非天天精采,否则,仅提重要事件。
人名官衔省略:除总统外,第一次提全衔,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礼多文虚。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
不善于提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就必须使用各种技巧来让对方开口。
那么,新闻记者应该如何提高提问技巧呢?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都感觉很陌生。
因此,也容易让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距离感。
有经验的记者,一般不喜欢单刀直入,而是想方设法和采访对象套近乎,让对方感觉到眼前的记者和蔼可亲,值得信赖。
如此一来,对方没了距离感,谈起话来也自然会滔滔不绝了。
有次采访山区一个女劳模,笔者就使用了这一技巧。
在大山里土生土长的女劳模,原本就很腼腆,一见到笔者后就更紧张了。
还没等笔者向她提问,就已经脸红脖子粗说不出话来了,还一个劲儿地往后躲。
为打破僵局,笔者灵机一动,转移了话题,问她:“您这几年不容易,为带动乡亲吃了不少苦吧?手都裂了好多口子。
”充满人情味的提问,让女劳模感觉心里暖暖的,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女劳模的羞涩劲也没了。
“是呀?每天睁眼闭眼就是想着怎样给大伙跑销路,可没少受累。
哪有工夫打扮自己!”女劳模的话匣子一开,就关不住了。
就这样,笔者很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这也是最能体现记者采访功力的。
有的记者墨守成规,事先把采访问题一一列到采访本上,逐条向采访对象发问。
这种填鸭式的提问显得呆板,会让采访对象感觉不舒服、不自然,并导致其不愿多讲,敷衍了事。
其实,这种事前充分准备并无不妥。
但有经验的记者在充分准备的同时,更乐于倾听采访对象的发言,并喜欢从中发现新问题。
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认真聆听采访对象的话语,并见缝插针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采访一位村党支部书记时,笔者总想让其谈谈自己廉洁自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