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天下第一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天下第一味
五味之中,除咸之外的苦辣酸甜,长期缺少任何种都不会出现问题,唯独食盐,十天不吃就会感觉手无缚鸡之力,精神萎靡不振。
每人每天需要摄入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难怪盐会被冠之“百味之祖”、“国之大宝”的称号。
有个成语叫“朝齑暮盐”,意思是说,早饭就着腌菜吃,晚餐
蘸着盐水进,极言生活贫苦,但就是如此生活惨淡,盐仍然是不可省略的生活底线。
如果没有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
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盐,主要分海盐、池盐、井盐、岩盐(井盐和岩盐亦合称井矿盐)四大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
”可见在司马迁生活的西汉时期,食盐消费的地域分布基本上以崤山或华山为界,山以东食海盐,山以西食矿盐和池盐。
到了今天,中国人吃的盐虽然产地不同,但是成分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及各省级盐业公司经过严格工序生产
出来的加碘精盐,杂质较多的粗盐已经基本退出了家用市场。
但随着近年来关于碘盐的争议,人们又可以买到低碘盐和无
碘盐了。
煮海为盐
《汉书》云:“煮海为盐。
”平坦的沿海地段,只要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日晒蒸发,即可得到白色的氯化钠结晶颗粒,这就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化学工业需要的盐类。
我国的盐产量,一直以海盐为大宗,年产量2000万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大多地势平坦,滩涂广阔,很适于建滩晒盐。
传说早在黄帝时,就曾派属下宿沙氏煮海为盐,宿沙氏也因而被后人尊为“盐宗”。
但宿沙氏终究是传说中的人,海水煮盐实际上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出来的,宿沙氏也许只是将煮盐事业做大做强,成了一位有影响力的盐商,于是这一功劳就戴在了他的头上,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巧合。
今天,北起辽东半岛,南到海南岛,几乎都有盐场分布和盐业生产,其中尤以渤海、黄海沿岸海盐产量最大。
著名的盐场有长芦盐场、营口盐场、复州湾盐场、山东盐场、苏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场,全国四分之一的海盐都产自这里。
其所产之盐,数量大,质量好,颗粒均匀,色泽洁白,中外驰名。
盐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
岸,这里海滩宽广,泥沙布底,有利于开辟盐田;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于海水浓缩;这里的盐民善于利用湿度、温度、风速等有利气象要素,具有丰富的晒制海盐经验。
而我国最早开发的盐区则是山东盐场,这里还诞生过一位“盐神”,他就是春秋时齐国的相国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山东一带大兴煮海盐,并且对盐实行了官营,即所有食盐均由官府统购、统运和统销。
这种制度虽有不利于民的一面,却能大利于国,由此开启了中国食盐官营的先例。
山东盐场主要包括山东省渤海的莱州湾盐场和黄海的胶州湾盐场,由于重视开发地下卤水制盐,有效地改良了沿海盐碱地;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苏北盐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北的黄河沿岸,此地素有“两淮盐税甲天下”之称。
2100多年前,一个叫刘濞的诸侯王组织了一大群亡命的囚徒,汇聚在这里,煮海造盐,积攒势力,最后拥兵叛乱,动乱持续了长达4年,这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
动乱虽然被扑灭了,但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的这个弹丸之地,仅仅靠煮盐一项就积攒起浩大的财富,最终有能力与正处于巅峰时期的西汉王朝分庭抗礼,不仅让国人大吃了一惊,也让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13世纪激动地感叹:“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
”
令马可波罗惊叹的那座城市正是因盐而名的“盐城”。
在盐城境内,地名多与盐政管理体系中的场、仓、团及盐户姓氏有关,还有的与古代的制盐方式及工具有关。
盐城许多市、镇、乡、村的地名中,大凡带场、灶、团、锅等字的,也都由盐得名。
这些地方,早已不从事盐业生产,但却永远地扣’上了海盐文化的烙印。
而今,盐城单一的盐业经济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但是,盐城的盐不仅创造过巨大的财富,而且孕育了灿烂的盐文化,一部盐的乐章,至今余音绕梁。
在宝岛台湾,还有一个被人们誉为“东南盐仓”的盐场――布袋盐场。
这里沙滩广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全年日照时间长,气温高,蒸发快,使海水出现相对的高浓度。
所产之盐成本低、色泽纯白,堪称上品。
吃尽天下盐好
海盐、池盐、井盐、岩盐四大类盐,谁的口感最好,谁包含的有益物质更多,向来都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井盐和岩盐因为盐矿污染少,所以纯度好,杂质少;而海盐来自于大海,受海洋污染的影响,其纯度不及井盐和岩盐。
也有人说,因为海盐是以海水为原料制成的,所以口感更加鲜美。
孰好孰劣难以定论,只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池盐、井盐和岩盐,分别从盐湖、盐井和盐矿中制取,它们的产量都远
不如“煮海为盐”的海盐大。
池盐和岩盐我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后,也开始了人工制取。
而井盐的生产工艺,则是最为复杂的,需要开凿盐井,汲卤煎盐,经历许多道工序。
我国的池盐产地遍布于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宁夏、甘肃、山西等西北诸省,若论在历史上最叱咤风云的池盐产地,非山西解池莫属。
解池是山西南部的一个内陆咸水湖,传说是由蚩尤的血化为卤水而成的,因蚩尤被黄帝肢解,故名解池。
春秋时期,因为它的盐利,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它又成为秦始皇扫清宇内、统一六国的助力因素。
解池的湖水含盐的比重要比普通海水高出六倍,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能够自然生成食盐。
遗憾的是解池在清代中叶因客水侵入、卤水淡化而急速衰退了。
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盐湖是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察尔汗盐湖,由于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
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
这里的氯化钠储量约500亿吨,可供全世界人食用上千年。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折算:如果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这里的盐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
井盐和岩盐产地主要分布在四川。
湖北、湖南、云南、
河南、江西等省。
四川是井盐生产的重要基地,尤以自贡、五通桥和盐源为中心。
岩盐的著名产地则有湖北应城,湖南津市、衡阳,云南安宁、一平浪,河南叶县、江西樟树等。
四川自贡有我国最大的井盐场,最早开采约在公元前250年的周秦时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秦蜀郡守李冰还被称为“井盐之父”。
自贡盐场有东、西两场,东场的卤水自己喷出,被称为“自流井”;西场的井盐质量特别好,曾用来进贡宫廷,故称为“贡井”。
自贡井盐、天然卤水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仅威西盐盘体储量就达174.6亿吨,且具有规模大、品位富、埋藏浅等特点,如果按现在的开采水平计算,足足可采2000年。
自贡盐场制盐燃料常用天然气,用它熬制的细粒盐,具有色白、杂质少、品质佳的特点,人们称它为“火花盐”。
用煤炭做燃料煎制成的细盐粒,品质比火花盐还好,称“炭花盐”。
在历史上,还有个井盐立国的故事。
此国名叫“巫咸国”,位置大概在今巫山、巫溪一带。
“巫成”据说是精通采盐、制盐的盐工之意。
毗邻巫成的巴人,在掌握了打井技术后,其盐产量大大了超过巫人,“盐巴”一词从此产生。
由于富产盐,巴人、巫人们坐拥重要战略资源,不织布而有衣服穿,不种地而有粮食吃,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就像今天中东一些石油国家一样。
今天我国最大的岩盐基地,在湖北应城。
应城地下埋藏
着大量的岩盐,享有“盐海”的盛誉,因而成为重要的盐化工工业基地。
应城地下蕴藏的岩盐具有纯度高、埋藏浅,易开采等特点,是中国有名的优质盐,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
人生有五味,酸甜苦辣咸。
盐是咸味的主要来源,是调味品中使用率最高的。
然而,谚语有云“少盐多醋,少车多步”,盐对人的生活来说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盐的摄入并不是没有量的限制的,盐吃多了,对身体是有害处的,甚至会导致疾病。
元代养生学家贾铭的《饮食须知》就曾记载:“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
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盐,一定要坚持健康“少盐”的标准,希望今后“打死卖盐的”这句话能永远从人们的俗语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