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eb85833647d27284b735149.png)
《混凝土结构》(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二.设计目的1.了解现浇混凝土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过程;2.通过单向板肋梁板、次梁的设计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3.通过双向板、次梁、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4.熟悉现浇梁、板的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6.学习绘制钢筋材料表。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依据有关规范、文献,进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进行结构选型、柱网布置,主、次梁布置;2.楼板、主梁及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3.混凝土、钢筋强度等级的选择;4.确定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5.计算永久荷载(恒荷载)及可变荷载(活荷载);6.不同荷载下的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内力计算:单向板: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双向板及其主、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7.选取板、次梁及主梁控制截面内力,分别进行配筋设计及构造设计,并进行裂缝及变形验算。
(二)绘制结构施工图及钢筋材料表:(1)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次梁、主梁布置);(2)楼板配筋图及钢筋表;(3)次梁的配筋图及钢筋表;(4)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及钢筋表。
(三)完成成果要求:(1)设计计算书一份。
(2)绘制结构施工图一张A1号图纸,包括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
四.设计原始资料1.学生分组及设计参数见表1。
每组3-5人,其他参数由指导教师确定。
2.楼面做法:工业仓库:20-25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15-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
百货商场、百货商场楼盖:大理石地面,可根据相关图集由学生自己确定构造做法。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2d67e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2.png)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前言:本设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对某建筑物的楼盖进行设计,包括板的设计、次梁的设计及主梁的设计。
本设计将按照设计指导要求进行初步设计,但由于经验不足,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一、工程概况1.1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2 确定主次梁的跨度、根数及不得跨度1.3 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1.4 确定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和板的厚度二、板的设计2.1 判别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2.2 荷载计算2.3 确定板的计算简图及跨度2.4 设计板的弯矩值2.5 计算板的正截面承载力三、次梁设计一、工程概况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主次梁的跨度、根数和不得跨度、结构布置图以及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和板的厚度。
1.1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如下:1.2 确定主次梁的跨度、根数及不得跨度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平面布置,我们确定主次梁的跨度、根数及不得跨度如下:1.3 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根据上述确定的主次梁跨度和根数,我们绘制了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1.4 确定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和板的厚度根据荷载计算和板的设计,我们确定了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和板的厚度如下:二、板的设计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判断板的类型、荷载计算、确定板的计算简图及跨度、设计板的弯矩值以及计算板的正截面承载力。
2.1 判别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我们判断板是单向板。
2.2 荷载计算根据楼盖的设计荷载,我们进行了荷载计算。
2.3 确定板的计算简图及跨度根据荷载计算结果,我们确定了板的计算简图及跨度。
2.4 设计板的弯矩值根据板的计算简图及跨度,我们设计了板的弯矩值。
2.5 计算板的正截面承载力根据板的弯矩值,我们计算了板的正截面承载力。
三、次梁设计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次梁的设计。
现浇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现浇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894802b7360b4c2e3f649f.png)
学院设计说明书院系:课程:现浇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设计人:专业班级:成绩:目录1设计题目及目的 (1)1.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目的 (1)1.3 设计内容 (1)1.4 设计资料 (2)2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3)2.1 荷载计算 (3)2.2 计算简图 (4)2.3弯矩设计值 (4)2.4截面承载力计算 (5)2.5配筋示意图 (5)3 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6)3.1 荷载设计值: (6)3.2 计算简图 (6)3.3弯矩、剪力设计值 (7)3.4截面承载力计算 (7)3.5配筋示意图 (9)4 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10)4.2 计算简图 (10)4.3 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 (11)4.4 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 (12)4.5 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 (13)4.6 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14)4.7 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纵筋的弯起和截断: (14)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及目的1.1 设计题目现浇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2 设计目的○1.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2.掌握板、次梁、主梁等构件截面尺寸的确定。
○3.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
○4.掌握工程设计计算书的书写格式。
○5.学习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6.进行结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此要求:a).算书必须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条理清楚,便于查询校核。
b).施工图力求正确,图画布置均匀美观,线条清晰,字迹工整清楚,尺寸无误,用工程字体书写,能基本上符合施工图的要求。
1.3 设计内容1、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其内容如下:(1) 结构平面布置:墙体、柱网、主梁、次梁、板、过梁、圈梁;(2) 板的承载力计算(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 次梁承载力计算(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 主梁承载力计算(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2、绘制结构施工图(1#图纸一张):(1)二层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 100(2) 扳的配筋图比例1: 50~1: 100(3) 次梁配筋图比例1: 30~1: 50(4) 主梁配筋图比例1: 20~1: 50(5) 结构设计说明。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eb85833647d27284b735149.png)
《混凝土结构》(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二.设计目的1.了解现浇混凝土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过程;2.通过单向板肋梁板、次梁的设计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3.通过双向板、次梁、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4.熟悉现浇梁、板的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6.学习绘制钢筋材料表。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依据有关规范、文献,进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进行结构选型、柱网布置,主、次梁布置;2.楼板、主梁及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3.混凝土、钢筋强度等级的选择;4.确定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5.计算永久荷载(恒荷载)及可变荷载(活荷载);6.不同荷载下的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内力计算:单向板: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双向板及其主、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7.选取板、次梁及主梁控制截面内力,分别进行配筋设计及构造设计,并进行裂缝及变形验算。
(二)绘制结构施工图及钢筋材料表:(1)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次梁、主梁布置);(2)楼板配筋图及钢筋表;(3)次梁的配筋图及钢筋表;(4)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及钢筋表。
(三)完成成果要求:(1)设计计算书一份。
(2)绘制结构施工图一张A1号图纸,包括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
四.设计原始资料1.学生分组及设计参数见表1。
每组3-5人,其他参数由指导教师确定。
2.楼面做法:工业仓库:20-25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15-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
百货商场、百货商场楼盖:大理石地面,可根据相关图集由学生自己确定构造做法。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843c31ee06eff9aef8074d.png)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港工09—2姓名学号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计算书设计基础资料:某码头前方三层工业厂房(层高3.6米),拟采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及柱网尺寸如下图所示(楼梯间在此平面外);车间类型:三类金工车间。
车间无腐蚀性介质,环境类别为一类;建筑物四周为承重砖墙(370mm厚),中间有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50*350mm2;安全级别为Ⅱ级。
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单位mm环境类别为一级保护层厚度:板、墙,20mm 梁、柱,30mm 。
安全级别Ⅱ级:K=1.2。
三类金工车间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板 10.02mKN ,次梁 8.02mKN,主梁 7.02mKN.梁格布置主梁横向布置,跨度为6.9m ,次梁的跨度为6.3m ,在主梁的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楼板选用C25混凝土,纵筋选用HRB335钢筋。
板厚90mm 。
由上图知道:L 1=2300mm ,L 2=6300mm ;则12L L =2.74<3,可以按单向板来计算但是在L2方向必须配置足够的构造筋。
1.荷载计算取b=1m的单宽板条进行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9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g1k =0.09*1*25=2.25mKN20mm厚的水泥砂浆地面:g2k =0.02*20=0.4mKN15mm厚的混合砂浆天花抹面:g3k =0.255mKN故 gk =2.905mKN一般可变荷载的标准值:qk =10.0mKN荷载分项系数:γg =1.05,γq=1.2于是板的荷载设计值:g+q=1.05*2.905+1.2*10.0=15.05mKN2.确定板的计算简图取单宽板条,板在次梁上的搁置情况: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内力值时,计算弯矩用的计算跨度l,对于板,当两端与梁整体连接时,取l0=ln;当一端与梁整体连接,一端搁支在墩墙上时,取l0=ln+2h,且ll n+2a。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9901b9a0c77da26925c5b0e3.png)
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目录一.设计任务内容 (1)二.结构计算 (2)1.楼板设计 (4)2.次梁设计 (9)3.主梁设计 (18)三.配筋图施工图 (19)1.楼板配筋施工图 (20)2.梁配筋施工图 (21)一、设计任务内容(一)设计任务二层建筑结构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内外墙为240mm砖墙。
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采用单、双向板肋梁楼盖,要求完成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结构设计。
(二)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确定柱网尺寸,柱截面尺寸见表1,主次梁布置及截面尺寸,并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板设计按单、双向板计算内力,并绘制板配筋图。
3、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和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并绘制配筋图。
4、主梁设计按弹性方法计算主梁内力,绘制主梁的弯距、剪力包络图,根据包络图计算正截面、斜截面的承载力,并绘制主梁的抵抗弯拒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条件1、建筑尺寸(见图1*.dwg)图1 建筑平面布置2、可变荷载(kN/m2)为3 kN/m23、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4、荷载:永久荷载,包括梁、柱、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 3,水泥砂浆容重20kN/m 3,石灰砂浆容重17kN/m 3,分项系数=1.2。
可变荷载,楼面均布荷载标准值见表1。
分项系数=1.3或1.4。
5、材料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均用HPB235级钢筋。
二、结构计算(一)楼板计算1.设计资料(1)活荷载:2/0.3m kN q k = (2)恒荷载: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00mm 15mm 厚石灰砂浆摸底荷载分项系数:2.1=G γ, 1.3Q γ=(3)材料:C30级混凝土,梁受力钢筋HRB335级钢筋,其它为HPB235级钢筋。
2.板的编号:如图2所示。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讲稿(楼盖)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讲稿(楼盖)](https://img.taocdn.com/s3/m/40299323af45b307e8719741.png)
一、设计资料 1. 楼层平面
宽度L 宽度 1=18m 长度L 长度 2=30m 墙体厚度: 墙体厚度:370mm 板搁置长度为: 板搁置长度为: 120mm 次梁搁置长度为: 次梁搁置长度为: 240mm 主梁搁置长度为: 主梁搁置长度为: 240mm
2、建筑位于非地震区 建筑位于非地震区 3、结构安全级别为二级 、 4、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 、 5、建筑材料等级: 、建筑材料等级: 混凝土: 板均采用C20 混凝土:梁、板均采用 钢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钢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采用 级钢筋 次梁、主梁中纵向受力筋为HRB335。 次梁、主梁中纵向受力筋为 。 6.楼面构造做法 楼面构造做法 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先做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做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先做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30mm厚水磨石面层,板底及梁用 厚水磨石面层, 厚混合砂浆抹底。 厚水磨石面层 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抹底。 厚混合砂浆抹底 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25kN/m3 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水磨石面层: 0.65kN/m2 水磨石面层: 混合砂浆容重: 17kN/m3 混合砂浆容重: 水泥砂浆容重: 20kN/m3 水泥砂浆容重: 楼面活荷载: 4kN/m2 楼面活荷载:
10mm
10mm 25mm
120mm
标题栏
图签可参照下图绘制 120mm 设计题目 设计 班级 指导教师 30mm 30mm 30mm 30mm 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 完成日期 成绩
周完成) 四、设计参考进度(时间1周,第18周完成) 设计参考进度(时间 周 周完成 第1~2天:布置设计任务,阅读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例题, 复习有关课程内容。确定梁格布置、板计算及绘制板的配筋草图; 第3天:次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 第4天:主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 第5~7天:绘制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 五、成绩评定 根据计算书、施工图、设计过程表现三方面综合评定。 根据计算书、施工图、设计过程表现三方面综合评定。课程设计 结束后,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答辩,答辩学生比例不少于20%。设 结束后,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答辩,答辩学生比例不少于 。 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层次。 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层次。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2b861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钢筋混凝⼟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第02号钢筋混凝⼟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学⽣姓名学号所属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期前⾔本设计是钢筋混凝⼟结构学课程学习的最后⼀个实践环节,是对课程作业的综合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课程设计⽬的是为了加强我对钢筋混凝⼟结构设计知识的进⼀步了解,学习钢筋混凝⼟结构设计的主要过程。
提⾼钢筋混凝⼟结构的计算,设计及构造处理,绘制结构施⼯图的能⼒。
培养正确熟练运⽤结构设计规范、⼿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
通过实际⼯程训练,初步建⽴结构设计,施⼯全⾯协调统⼀的思想。
我的设计任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对某建筑物的楼盖进⾏设计。
本设计由板的设计、次梁的设计及主梁的设计⼏部分组成,并按照设计指导的要求进⾏初步设计。
由于初次设计,经验不⾜,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请⽼师批评指正。
⽬录⼀、⼯程概况 (4)1.1楼盖的结构平⾯布置 (4)1.2确定主次梁的跨度,根数及不得跨度 (4)1.3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4)1.4确定主次梁的截⾯尺⼨和板的厚 (4)⼆、板的设计 (5)2.1判别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 (5)2.2荷载 (5)2.3板的计算简图及计算跨度的确定 (5)2.4板的弯矩设计值 (6)2.5板的正截⾯承载⼒计算 (6)三、次梁设计 (7)3.1荷载设计值计算 (7)3.2次梁的结构简图 (7)3.3次梁的计算跨度的确定 (8)3.6承载⼒计算 (9)四、主梁设计 (10)4.1主梁荷载设计值 (10)4.2主梁的结构简图 (10)4.3主梁计算跨度的确定 (10)4.4主梁的计算简图 (11)4.5内⼒计算及包罗图 (11)4.6主梁配筋计算及承载⼒计算 (13)五、配筋图 (15)5.1板的配筋图如图 (15)5.2次梁配筋图如图 (16)5.3主梁的配筋图如图 (16)致谢 (18)参考⽂献 (18)⼀、⼯程概况某⽔电站⼚房,采⽤钢筋混凝⼟内框架承重,外墙为mm370砖砌承重,内设钢筋混凝⼟柱,其截⾯尺⼨为mm5.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701ffcb9f3f90f76c61b9c.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院系: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一、平面结构布置-----------------------------------------------(1)二、板的设计----------------------------------------------------(5)三、次梁的设计-------------------------------------------------(9)四、主梁的设计-------------------------------------------------(18)五、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24)六、设计总结-------------------------------------------------(27)施工图平面结构布置图---------------------------------------------图纸1板的配筋图--------------------------------------------------图纸1主梁配筋图---------------------------------------------------图纸1次梁的配筋图------------------------------------------------图纸2主梁内力包络图---------------------------------------------附图一403计算书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1、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96,次梁的跨度为m 4.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3.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42、 荷载计算:取1m 宽板带计算、板厚为100㎜:地板砖地面(3/5.60m kN ) m kN /4.015.60=⨯ 100mm 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3/25m kN =γ) m kN /5.22511.0=⨯⨯ 板底抹灰(2/255.0m kN ) m kN /255.01255.0=⨯恒载: m kN g k /405.3=活载: q=3.5 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2011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设计2011](https://img.taocdn.com/s3/m/bd566bd0195f312b3169a554.png)
土木工程系《10级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名称: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实训二、实训性质与任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主要的必修实践环节,是让学生掌握现浇肋型楼盖的设计,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训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原理进行现浇楼盖设计2、能正确绘制板、梁的结构施工图(二)能力目标基本具备正确应用结构设计的方法、原理进行现浇楼盖的设计,并正确绘制板、梁的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专业的执着追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四、实训类别:单项实训五、总学时:28学时(或一周)六、面向对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第三学期)七、实训内容与要求详见实训任务书八、实训安排与基本要求(一)课时分配在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停课1周进行。
其时间安排如下:(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实训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进行,时间安排一周。
2.本课程实训应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课堂指导为辅。
成果要求及考勤记分应在实训任务书中明确。
3.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或指明参考资料来源。
九、能力考核或评价1.成果内容:结构计算书及结构施工图。
2.鉴定方法与考核比重:学生的实训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成果格式考核、成果内容考核三部分组成,各自比例分别为30%、20%、50%。
3.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考核总成绩100-90分评为优,89-80分评为良,79-70分评为中,69-60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评定细则说见实训考核标准。
十、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混凝土结构》,罗向荣主编,高教出版社,2007.5;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工业出版社, 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工业出版社, GB50009-2011编制人:建筑结构教学团队审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12土木工程系《10级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课程实训》指导书一、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b21a5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f.png)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楼盖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围绕钢筋混凝土楼盖展开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1. 熟悉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2. 掌握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方法及计算原理;3. 学习使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计算与分析;4.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形式及特点介绍;2.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方法及计算原理讲解;3. 使用AutoCAD进行平面布置图绘制;4. 使用ANSYS进行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5. 使用ETABS进行建模和分析。
四、课程设计步骤1. 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形式及特点介绍:(1)介绍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常见结构形式,如一般楼板、双向板、承板等;(2)介绍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特点,如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2.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方法及计算原理讲解:(1)介绍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的基本步骤,如确定荷载、选择结构形式、计算受力状态等;(2)讲解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中常用的计算原理,如一般平衡条件、材料力学性质等。
3. 使用AutoCAD进行平面布置图绘制:(1)介绍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使用AutoCAD进行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荷载信息。
4. 使用ANSYS进行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1)介绍ANSY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使用ANSYS进行钢筋混凝土楼盖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并得出相关结果。
5. 使用ETABS进行建模和分析:(1)介绍ETAB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2)使用ETABS进行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建模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果。
五、课程设计总结本课程设计通过介绍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结构形式及特点,讲解其设计方法及计算原理,并使用AutoCAD、ANSYS、ETABS等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钢筋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453f4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c.png)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1.设计资料(1)本设计为一教学楼楼盖(X ×Y = 30m×24m), 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肋梁楼盖。
(2)楼面做法: 地砖地面(详细做法见<西南J-3183>), 12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构造层, 20mm混合沙浆顶棚抹灰。
(3)楼面荷载: 均布荷载原则值为2.0 KN/m2。
(4)材料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 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所有钢筋采用HPB235, 其他采用HRB335。
(5) 初步主梁高度取800mm, 宽度取300mm, 次梁高度取450mm, 次梁宽度取200mm, 柱子取400mm×400mm。
(6) 板旳弯矩折减系数为0.8,跨中钢筋在距支座边lx/4处截断二分之一。
2.构造布置柱网布置和楼盖梁格布置下图:3.荷载计算恒载原则值: 地面构造做法 1.04 KN/m212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0.12×25=3.0 KN/m220mm混合沙浆顶棚抹灰0.02×17=0.34 KN/m2小计: gk=4.38 KN/m2活载原则值: qk = 2.0 KN/m2恒载分项系数γg = 1.2 (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活载分项系数γq = 1.4恒载设计值: g = 4.38×1.2 = 5.256 KN/m2活载设计值: q = 2.0×1.4 = 2.8 KN/m24.荷载总设计值: p = g + q =5.256 + 2.8 = 8.056 KN/m25.内力计算及截面设计如下式中γs取0.95 , hox = 120 - 20 = 100mm , hoy = 120 - 30 = 90mm, ft =1.27 N/m2fy = 210N/m2 , ρmin = 0.45ft/fy = 0.45×1.27/210 = 0.272%>0.2%Amin = ρmin×bh = 0.272%×1000×120 = 326.4mm2计算区格lx = 4000 - 200 = 3800 ly = 6000 - 300 = 5700n = ly/lx = 3800/5700 = 1.5 , 取α= 0.45 , β= 2.2①内力计算短跨跨中弯矩设计值mx = (0.8p lx2/12)×(3n - 1)/[2(n - 1/4) + 2nβ+ 3α/2 + 2αβ]= (0.8×8.056 ×3.82/12)×(3×1.5 - 1)/[2×(1.5 - 1/4) + 2×1.5×2.2 + 3×0.45/2 + 2×0.45×2.2]= 2.52kN·m/m长跨跨中弯矩设计值my = αmx = 0.45×2.52 = 1.134 kN·m/m短跨支座弯矩设计值m'x = m''x = βmx = 2.2×2.52 = 5.544 kN·m/m长跨支座弯矩设计值m' y= m"y = βmy = 2.2×1.134 = 2.495 kN·m/m②截面设计短跨跨中As = mx/(fyγshox) = 2.52×106/(210×0.95×100) = 126mm2 < Amin实配φ8-150 , 335mm2长跨跨中As = my/(fyγshoy) = 1.134×106/(210×0.95×90) = 63mm2 < Amin实配φ8-150 , 335mm2短跨支座As = m'x/(fyγshox) = 5.544×106/(210×0.95×100) =278mm2 < Amin实配φ8-150 , 335mm2长跨支座As = m' y/(fyγshoy) = 2.495×106/(210×0.95×90) = 139mm2 < Amin 实配φ8-150 , 335mm25.次梁计算(b=200mm,h=45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措施计算, 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见下图:1.荷载板传来旳恒载: 4.38×4.0 = 17.52 kN/m次梁自重: 25×0.×(0.45-0.12) = 1.65 kN/m次梁抹灰: 17×0.02×(0.45-0.12) = 0.22 kN/m恒载原则值: gk=17.52+1.65+0.22 = 19.39 kN/m活载原则值: qk = 2.0×4.0 = 8.0 kN/m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主梁: 300mm×800mm)边跨l01=l n1=6000-300 = 5700mm中间跨l02=l n2=6000-300 = 5700mm①.弯矩计算Ⅰ.边跨跨中α= 0.078 M = 0.078×34.47×5.72 = 87.35kN/mB支座α= -0.105 M = -0.105×34.47×5.72 = -117.59kN/mⅡ.中间跨BC跨跨中α= 0.033 M = 0.033×34.47×5.72 = 36.96kN/mC支座α= -0.079 M = -0.079×34.47×5.72 = -88.47kN/m CD跨跨中α= 0.046 M = 0.046×34.47×5.72 = 51.52kN/mD支座α= -0.078 M = -0.078×34.47×5.72 = -87.35kN/m ②.剪力计算:边支座A β= 0.349 V A = 0.394×34.47×5.7 = 77.41kN/m支座B左β= -0.606 V B左= 0.394×34.47×5.7 = 77.41kN/m 支座B右β= 0.526 V B右= 0.526×34.47×5.7 = 103.35kN/m支座C左β= -0.474 V C左= -0.474×34.47×5.7 = -93.13kN/m支座C右β= -0.500 V C右= 0.500×34.47×5.7 = 98.24kN/m3.配筋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度为:边跨b f' = 1/3×5700 = 1900 < b+s n = 4000mm中间跨b f' = 1900 < 4000mmh = 450mm , h0 = 450-35 = 415mm , h'f = 120mmf c b f'h'f (h0 -h'f /2) = 11.9×1900×120×(415-120/2)= 963.19kN·m > 117.59kN·m故次梁跨中截面均按第一类T型截面计算:b = 200mm , fc = 11.9N/mm2 , f y = 300N/mm2ρmin = 0.45ft/fy = 0.45×1.27/300 = 0.0019 〈0.002 , 取ρmin = 0.2%A min = ρmin×bh = 180mm2Ⅰ.边跨跨中αs= M/(f c b f'h02) = 87.35×106/(11.9×1900×4152) = 0.022 , ξb = 0.022A s= ξb f c b f'h0/f y = 0.022×11.9×1900×415/300 = 688mm2实配5φ14 , 769mm2B支座αs= M/(f c b f'h02) = 117.59×106/(11.9×200×4152) = 0.287 , ξb = 0.347A s= ξb f c b f'h0/f y = 0.347×11.9×1900×415/300 = 1142.4mm2实配2φ12+3φ14+2φ18, 1196mm2Ⅱ.中间跨BC跨中αs= M/(f c b f'h02) = 26.96×106/(11.9×1900×4152) = 0.009 , ξb = 0.009A s= ξb f c b f'h0/f y = 0.009×11.9×1900×415/300 = 281.5mm2实配2φ14 , 308mm2C支座αs= M/(f c b f'h02) = 88.57×106/(11.9×200×4152) = 0.216 , ξb = 0.246A s= ξb f c b f'h0/f y = 0.246×11.9×200×415/300 = 810mm2实配φ14+2φ12+3φ14 , 841mm2CD跨中αs= M/(f c b f'h02) = 51.52×106/(11.9×1900×4152) = 0.013 , ξb = 0.013A s= ξb f c b f'h0/f y = 0.013×11.9×1900×415/300 = 406.6mm2实配3φ14 , 461mm2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ρsv,min)0.24×1.27/210 = 0.145%b = 200mm , h0 = 450-35 = 415mm , fc = 11.9N/mm2 , f t = 1.27 N/mm2f yv= 210N/mm2 , h w/b = (415-120)/200 = 1.475 < 40.25βc f c bh0 = .025×1.0×11.9×200×415 = 246.93 kN > 90.05 kN , 截面合格0.7f t bh0 = 0.7×1.27×200×415 = 73.79 kN支座A V = 77.41 kN ,实配φ6-130V cs = 73.79+47.43 = 121.27 kN支座B V B左= 119.07 kN ,实配φ6-130V cs = 73.79+47.43 = 121.27 kNV B右= 103.35 kN ,实配φ6-190V cs = 73.79+32.5 = 106.29 kN支座C V C左= 93.13 kN ,实配φ6-190V cs = 73.79+32.5 = 106.29 kNV C右= 98.24kN ,实配φ6-190V cs = 73.79+32.5 = 106.29 kNρsv = (nA sv1)/(bs) = 2×28.3/(200×190) = 0149% > ρsv,minS < S max = 200mm , d ≥d min = 6mm6.主梁计算(b= 300mm , h = 800mm , 初步确定层高为3900mm)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线刚度i b = (30/12)×803/600 = 2133.33 cm3柱线刚度i0 = (40/12)×403/390 = 547 cm3考虑现浇板旳作用, 主梁旳实际刚度为独立梁旳2倍∴i b/i0 = 2×2133.33/547 = 7.8 > 5故主梁视为铰支在柱子顶上旳持续梁, 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如下:1.荷载由次梁传来旳恒载19.39×6 = 116.34 kN主梁自重25×0.3×(0.8-0.12)×4 = 20.4 kN主梁抹灰17×0.02×(0.8-0.12)= 0.92 kN恒载原则值G k = 137.66kN活载原则值Q k = 6×8 = 48kN恒载设计值G = 1.2×137.66 = 165.19kN活载原则值Q = 1.4×48 = 67.2 kN2.计算跨度3.内力包络图4.配筋①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其翼缘宽度为b f' = 1/2×8000= 4000 < b+s n =6000mmh f' = 120mm , h = 800mm , h0 =760mmF c b'h'f (h0 -h'f /2) = 11.9×4000×120×(760-120/2)= 3998.4kN·m > 345.78kN·m∴主梁跨中截面按第一类T型截面计算。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68e0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4.png)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混凝土现浇楼盖是建设工程中非常常见和重要的结构形式,其建筑材料在结构工程、
桥梁工程、桥墩工程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今天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其在
当今的建筑行业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盖的设计要求和安装工艺,总结现浇
楼盖结构抗震性能,讨论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现浇楼盖的优缺点并深入讨论现浇混凝土楼
盖的施工技术。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1. 混凝土楼盖材料的类型:现浇混凝土楼盖使用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钢筋、松土、沥青等,各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适用性要点、控制要点等要求、应用和技术要求等。
2. 混凝土楼盖设计要求:设计混凝土楼盖主要分为:结构设计原则、结构设计细节、屋面设计原则、屋面设计细节、预制化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结合地形、地质以及建设地
点的环境工况设计混凝土楼盖结构,针对结构、屋面设计等内容,控制现浇混凝土楼盖施
工工艺等要点。
3. 混凝土楼盖施工技术:施工混凝土楼盖要点主要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按设计
要求进行准确施工、实施质量控制等方面,施工时要注意防止机械损坏、环境污染,确保
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组成及原理,分析钢筋
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抗震设计和减震技术等内容,此外还要注意钢
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及抗震性能等。
5. 与钢结构现浇楼盖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种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结合现场施工情
况以及建筑需求立场,对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现浇楼盖的组合形式等进行分析,并给出合
理的建议。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课程设计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35e77c77232f60ddcca18c.png)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建筑名称金星金笔厂二、课程设计资料1、结构类型:(1)混合结构,中间为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外墙为承重墙。
(2)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外墙为自承重墙。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层数及立面尺寸层数为4层,中间层为标准层。
首层层高4.2m,其它层层高均为3.9m,女儿墙高0.5m。
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位于室外地坪下1.5m处。
楼梯位于相连建筑中,也可自行布置。
混合结构板伸入墙体120mm,次梁伸入墙体240mm,主梁伸入墙体360mm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为500X500mm。
3、结构轴线平面尺寸柱网平面尺寸:3a×b=7.5×5.1,a为板的跨度,板的跨度为2.5m,3a为主梁跨度即主梁的跨度为7.5m,b为次梁跨度即次梁的跨度为5.1m,平面类型一。
4、荷载:楼面可变荷载: 5.0kN/m2楼面水泥砂浆面层20mm,容重19kN/m2;板及梁底石灰砂浆粉刷15mm厚,容重17kN/m2;5、建筑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为HPB300级;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为HRB335级;设计内容连续单向板或双向板的设计计算,可采用塑性设计方法或弹性设计方法计算内力,并绘出配筋草图。
②按弹性或塑性设计方法设计连续次梁,并绘出配筋草图。
③按弹性设计方法设计连续主梁,绘出配筋草图。
④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主要内容包括:现浇板的配筋,梁、柱的布置及编号。
⑤绘制次梁配筋详图,纵剖面比例1:50,横剖面比例1:15;⑥绘制主梁配筋详图,纵剖面比例1:50,横剖面比例1:20;绘制弯矩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图。
,3、平面结构布置3.1 结构平面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5m,次梁的跨度为 5.1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5m。
根据构造要求,初定截面如下: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L/40,L=2500mm,h≥L/40=2500/40=62.5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70mm,取板厚h=8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015e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8.png)
05
实例分析:某工程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 盖设计
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01
工程地点
某城市商业区
02
建筑类型
多层办公楼
03
04
设计要求
安全、经济、适用,满足建筑 功能需求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整 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荷载计算与组合结果展示
恒荷载计算
根据楼板厚度、梁截面 尺寸及材料重度等计算
得
活荷载计算
THANKS
感谢观看
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包括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折强度以及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等。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涵盖荷载分析、内力计算、截面设计、构造要求等方面。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形式与特点
阐述该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传力路径以及适用范围。
设计方法与步骤
荷载传递路径
荷载传递路径
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荷载的传递路径清晰明确。首先,楼面上的荷载 通过单向板传递给肋梁;接着,肋梁将荷载传递给与之相连的柱子或墙体;最 后,柱子或墙体将荷载传递给基础。
荷载分配
在荷载传递过程中,单向板和肋梁按照各自的刚度比例分配荷载。刚度较大的 构件承担较多的荷载,而刚度较小的构件则承担较少的荷载。这种荷载分配方 式保证了整个结构体系的协同工作和稳定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 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 板肋梁楼盖设计
2024-01-25
contents
目录
• 课程设计背景与目的 •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基本概念 • 设计步骤与方法 • 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 实例分析:某工程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
混凝土楼盖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楼盖结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dc3978ddccda38366baf12.png)
1.设计材料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多层混合结构承重体系。
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中柱600×600。
楼盖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次梁宽度取250mm,主梁宽度取250mm)其平面图如图所示(1)楼面构造做法20mm厚的水泥砂浆面层,8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板底15mm 厚石灰砂浆粉刷层。
(2)活荷载:标准值为6kN/m2,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层自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25 kN/m3,水泥砂浆容重20 kN/m3,石灰砂浆容重17 kN/m3,(3)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1.3。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f c=11.9N/mm2,f t=1.27N/mm2)钢筋梁中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 f y=300N/mm2);其余采用HPB300级(f y=270N/mm2)。
2.板的计算主梁跨度6m,次梁跨度7.2m 主梁每跨放2个次梁跨度2m板的6000mm/2000mm=3,则可按单向板计算。
2000/40=50因为h>=70所以板的厚度取h=80mm7200/18=400mm,7200/12=600mm 次梁的截面高度取h=450mm 200~300所以截面宽度取b=250mm。
(1)荷载20mm厚的水泥砂浆面层0.02×20kN/m3=0.4kN/m2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08×25kN/m3=2.0kN/m215mm厚石灰砂浆粉刷层0.015×17kN/m3=0.255kN/m2合计g k=2.655kN/m2线恒载设计值g=1.2×2.655kN/m=3.186kN/m线活载设计值q=1.3×6kN/m=7.8kN/m即每米板宽g+q=10.986kN/m(2)内力计算ln+h/2=2-0.12-0.25/2+0.08/2=1.795mln+a/2=2-0.12-0.25/2+0.12/2=1.815ml0=1.795m中间跨2-0.25=1.75m计算跨度差(1.795-1.75)m/2m=2.25%<10%,取1m板宽作为单元计算表一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表二连续板各截面的配筋计算b=1000mm,h=80mm,h0=80mm-20mm=60mm,α1=1.0 f c=11.9N/mm2 f y=270N/mm23.次梁计算主梁梁高h=650mm>6000/12=500mm,梁宽b=250mm(1)荷载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3.186kN/m2×2m=6.372kN/m 次梁自重 1.2×25kN/m3×0.25m×(0.45-0.08)m=2.775kN/m 梁侧抹灰 1.2×17kN/m3×0.015m×(0.45-0.08)m×2=0.226kN/mg=9.373kN/m活载设计值由板传来q=7.8kN/m2×2m=15.6kN/m 合计g+q=24.973kN/m(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l n=7.2m-0.12m-0.25m/2=6.955ml n+a/2=6.955m+0.24m/2=7.075m1.025l n=1.025×6.955m=7.129m>7.075m取l0=7.075m中间跨l0=l n=7.2m-0.25m=6.95m跨度差(7.075m-6.95m)/6.95m=1.8%<10%表三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计算连续次梁各截面剪力计算表四(3)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内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为边跨b’f=l0/3=7075mm/3=2360mm<b+s0=250mm+2400mm=2650mm第二跨和中间跨b’f=6950mm/3=2320mm梁高h=450mm,h0=450mm-35mm=415mm翼缘厚h’f=80mm判别T形截面类型:按第一类T形截面试算。
现浇式整体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式整体肋梁楼盖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7f57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c.png)
一、设计资料某工业厂房房屋, 层高3.6m, 总长25.24m, 总宽18.24m, 楼盖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0 kN/m2, 楼面面层为20㎜厚水泥砂浆面层, 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0级;主、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 其他采用HPB300级钢。
二、结构布置楼盖采用单向板肋梁楼盖方案, 其构件尺寸: 板厚80㎜, 次梁截面为b×h=200㎜×400㎜,主梁截面为b×h=250㎜×600㎜, 柱截面为b×h=400㎜×400㎜梁板布置如下图:三、板的计算(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每米宽板带为计算单元)1.荷载20㎜厚水泥砂浆面层: 20×0.02=0.4 kN/m28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08=2.0 kN/m215㎜厚混合砂浆抹灰: 17×0.015=0.26 kN/m2恒载标准值: gk=0.4+2.0+0.26=2.66 kN/m2a.活载标准值: pk=6.0 kN/m2b.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2×2.66+1.3×6.0=10.99 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35×2.66+0.7×1.3×6.0=9.05 kN/m2每米板宽: q=10.99 kN/m2.计算简图计算跨度中间跨l0=l n=2000-200=1800㎜边跨l0=l n+(h/2)=2000-120-100+(80/2)=1820㎜l0=l n+(a/2)=1780+(120/2)=1840㎜取l0=1820㎜跨度差(1820-1800)/2=1.1%﹤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3.内力计算板的弯矩计算如下表:4.配筋计算b=1000㎜ h=80㎜ h0=80-20=60㎜ f c=9.6 N/㎜2 f y=270 N/㎜2正截面强度计算如下表:截面位置 边跨中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跨中中间跨支座M(kN ·m)3.31﹣3.312.232.23×0.8﹣2.54﹣2.54×0.80.096 0.096 0.065 0.052 0.073 0.0590.1010.101 0.067 0.053 0.076 0.061 0bh A f f ξ=215215 143113162130选用钢筋实配面积(㎜2)251251189189189189注: 对于轴线 间板带, 其中间支座和中间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实际配筋:min 196 1.10.24%0.2%45450.18%100080270s t y A f bh f ρρ===>=⨯=⨯=⨯及 符合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及板的构造要求, 画出配筋图, 如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https://img.taocdn.com/s3/m/b61e85f3c5da50e2534d7f33.png)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永久荷载
次梁自重
次梁粉刷
小计
活荷载设计值
荷载总设计值
(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搁置长度为b=240mm,主梁截面为250mm×600mm,计算跨度:
边跨:
取
中间跨: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四。
A1B2C3C2B1A
5.875m5.75m5.75m5.75m5.875m
选218 。
因主梁的腹板高度大于450mm,需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其间距不大于200mm。现每侧配置, ,满足要求。
主梁边支座下需设置梁垫,计算从略。
5.绘制施工图
板配筋、次梁配筋和主梁配筋图见结构施工图。
资料仅供参考!!!
图四:次梁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由表查的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4).承载力计算
Hale Waihona Puke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梁净距 ,翼缘宽度取 和 中较小值,故取 。各截面均布置一排纵向钢筋。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 。次梁截面为200mm×450mm, 。
根据跨高比条件,连续单向板厚度应满足 ,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 ,取板厚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 。截面宽度 ,取为 。
主梁截面高度满足 ,取h=600mm。截面宽度取为b=25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二。
图二: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2.板的设计
轴线①~②、⑤~⑥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②~⑤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建筑名称金星金笔厂二、课程设计资料1、结构类型:(1)混合结构,中间为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外墙为承重墙。
(2)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承重,外墙为自承重墙。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层数及立面尺寸层数为4层,中间层为标准层。
首层层高4.2m,其它层层高均为3.9m,女儿墙高0.5m。
室内外高差为0.45m,基础位于室外地坪下1.5m处。
楼梯位于相连建筑中,也可自行布置。
混合结构板伸入墙体120mm,次梁伸入墙体240mm,主梁伸入墙体360mm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为500X500mm。
3、结构轴线平面尺寸柱网平面尺寸:3a×b=7.5×5.1,a为板的跨度,板的跨度为2.5m,3a为主梁跨度即主梁的跨度为7.5m,b为次梁跨度即次梁的跨度为5.1m,平面类型一。
4、荷载:楼面可变荷载: 5.0kN/m2楼面水泥砂浆面层20mm,容重19kN/m2;板及梁底石灰砂浆粉刷15mm厚,容重17kN/m2;5、建筑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为HPB300级;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为HRB335级;设计内容连续单向板或双向板的设计计算,可采用塑性设计方法或弹性设计方法计算内力,并绘出配筋草图。
②按弹性或塑性设计方法设计连续次梁,并绘出配筋草图。
③按弹性设计方法设计连续主梁,绘出配筋草图。
④绘制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主要内容包括:现浇板的配筋,梁、柱的布置及编号。
⑤绘制次梁配筋详图,纵剖面比例1:50,横剖面比例1:15;⑥绘制主梁配筋详图,纵剖面比例1:50,横剖面比例1:20;绘制弯矩包络图和材料抵抗图。
,3、平面结构布置3.1 结构平面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5m,次梁的跨度为 5.1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5m。
根据构造要求,初定截面如下: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L/40,L=2500mm,h≥L/40=2500/40=62.5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7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梁高h=l0/18~l/12=5100/18~5100/12=283~425mm,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较大,取h=400mm,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梁高h=l0/14~l/8=7500/14~7500/8=536~937.5mm,取 h=65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柱截面为500mmX500mm。
L02/L01=5.1 /2.5=2.04>2,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楼盖建筑平面图如下:楼盖建筑平面图4、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轴线A~B、C~D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B~C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向板。
4.1.1 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宽板带计算: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 X 19 = 0.38 kN/m280m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0.08 X 25 = 2.00 kN/m215mm板底石灰砂浆粉刷 0.015 X 17 = 0.255 kN/m22.635 kN/m2取为 2.64 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5.00 kN/m2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荷载基本组合值:g+q=1.2gk +1.3qk=1.2X2.64+1.3X5.0=9.67KN/m23.1.2 板的计算简图次梁截面尺寸200X400,板厚为8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ln+h/2=2500-100-120+80/2=2320mm边跨 l= ln+a/2=2500-100-120+120/2=2340mm或 l取小值 l=2320mm=ln=2500-200=2300mm中间跨 l平均跨度 l=(2320+2300)/2=2310mm跨度差 (2320-2300)/2320=0.86%<10%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度连续板的弯矩系数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见下图板的计算简图:板的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4.1.3 板的内力计算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表1.0则由20)(l q g M +=α可计算出1M 、B M 、2M 、c M ,计算结果如下表2:4.1.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环境类别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80mm ,则h 0=h-a s =80-20=60mm ,板宽b=1000mm ,a 1=1.0,fc=14.3N/mm 2;HPB300 钢筋,fy=270N/mm 2。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3计算如下: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内力重分布的原则,As/bh=335/(1000X80)=0.419%,此值大于0.45ft/fy=0.45X1.43/270=0.24%,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4.1.5 确定各种构造钢筋1、受力钢筋:为使设计和施工简便,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支座顶面负弯矩钢筋的截断点位置:q/g=1.3X5/1.2/2.64=2.05<3,故可取a=Ln/4=2300/4=575,取a=600mm 。
2、构造钢筋A 、分布钢筋除在所有受力钢筋的弯折处设置一根分布筋外,并沿受力钢筋直线段按 Φ6@250配置,这满足截面面积大于15%受力钢筋的 截面面积,间距不大 于250mm 的构造要求。
B 、墙边附加钢筋为简化起见沿纵墙或横墙,均设置Φ8@200的短直筋,无论墙边或墙角, 构造负筋均伸出墙边Ln/4=2300/4=575mm ,取600mm 。
C 、主梁顶部的附加构造钢筋在板与主梁连接处的顶面,设置Φ8@200的构造钢筋,每边伸出梁肋边长为Ln/4=2300/4=575mm,取600mm。
注: 为减少施工中板面负筋被踩下,故采用Φ8,且配筋量适当放宽。
4.1.6 绘制板的配筋图采用分离式钢筋,详见附图(板的配筋图)4.2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主梁的梁高h=650mm,梁宽b=300mm。
次梁的截面几何尺寸与支承情况见下图:次梁的几何尺寸及支承情况4.2.1 荷载计算梁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由板传来 2.64 X 2.5 = 6.60kN/m次梁自重 25X0.2X(0.40-0.08)=1.6KN/m梁底及两侧抹灰 17 X 2 X(0.40-0.08)X0.015 +17 X 0.2X0.015=0.214KN/mgk= 8.414KN/m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qk=5X2.5= 12.5KN/m 梁的荷载基本组合值g+q=1.2gk +1.3qk=1.2X8.414+1.3X12.5=26.347KN/m取 g+q=26.35KN/m4.2.2 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撑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300mmX650mm。
计算跨度:边跨: l= ln+a/2=5100-300/2-120+240/2=4950mm<1.025ln=1.025(5100-300/2-120)=4950.75mm取小值 l=4950mm= ln=5100-300=4800mm中间跨: l跨度差 (4950-4800)/4800=3.13%<10%故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剪力计算时跨度取净跨。
计算简图如下:次梁的计算简图4.2.3 次梁的内力计算见下表:4.2.4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进行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二者中的较小值: b f ,=l/3=5100/3=1700mm b f ,=b+Sn=200+2300=2500mm 故取 b f , =1700mm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形截面,取h 0=h-35=400-35=365mm ,则:61080() 1.014.3170080(365)632.061058.6922f c f f h f b h h N mm α'''-=⨯⨯⨯⨯-=⨯⋅>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进行计算,第一支座截面按两排筋考虑,h 0=h-60=400-60=340mm,中间支座按一排筋考虑,h 0=h-35=400-35=365mm 。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322 322 2224.2.5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a1.矩形、工形和T 形截面的受弯构件,其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当hw/b ≤4.0,V ≤ 0.25fcbh 0,本设计为hw/b=365/200=1.825<4.0,故采用V ≤0.25fcbh 0。
2.验算配箍率Psv=nA sv1/bs=2X50.5/200X200=0.253%>Psv,min=0.24f t /fyv=0.24X1.43/300 =0.114%3.2.6绘制次梁配筋图支座截面第一批钢筋切断点离支座边Ln/5+20d 处截断,取Ln/5+20d=1380mm ,取1400mm ,第二批钢筋切断点离支座边Ln/3=1700mm ,取1800mm 。
支座截面的 214兼做架立筋,超过受力筋的25% ,因腹板高度h w=320mm<450mm,可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次梁施工图详见附图(次梁配筋图)3.3主梁的设计(按弹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内力,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取柱截面尺寸500mmX500mm 。
主梁的截面几何尺寸与支承情况如下图:主梁的几何尺寸及支撑情况3.3.1 荷载计算①恒荷载由次梁传来 8.414X5.1= 42.91kN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25X0.3X(0.65-0.08)X2.0= 8.55KN 梁底(折算为集中荷载) 2.0X0.3X0.015X17=0.153KN 梁两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2X2.0X(0.65-0.08)X0.015X17=0.581KN gk=52.19KN②使用活荷载 qk=5X2.5X5.1=63.75KN③荷载组合设计值G=1.2gk=1.2X52.19=62.63KNQ=1.3qk=1.3X63.75=82.88KNg+q=1.2gk +1.3qk=62.63+82.88=145.51KN3.3.2 计算简图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砌体上,支承长度为240mm;中间支承在 500mmX5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边跨:ln=7500-500/2-120=7180mml=ln+b/2+0.025ln=7180+250+142=7572mm或ln+a/2+b/2=7180+120+250=7500mm取l=7500mm中间跨:l= lc=7500mm计算简图如下:主梁的计算简图(尺寸单位:m)3.3.3 主梁内力计算(1)弯矩设计值弯矩 M=K1Gl0+K2Ql0,式中K1、K2系数由《混凝土结构设计》(第1版)中附表1.3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