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解析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物理试卷

解析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上)期初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2.分析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将以下划线的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和谐号”通过珠江大桥的时间B.对体操运动员姿势和动作进行分析C.“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现交会对接D.研究“神舟八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3.运动员参加110米栏比赛,11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ﻩB.11m/sﻩC.6 m/sﻩD.12 m/s4.火车从广州东站开往北京站,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列车在16:10由广州东站发车B.列车在5小时后到达武昌站C.列车在武昌站停车10分钟D.列车从广州东站到北京站约22小时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6.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 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V2>V3 B.V1<V2=V3 C.V1=V2<V3ﻩD.V1>V2=V37.如图所示,是电源频率为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的六个点.则a至f之间的时间为( )A.0.02sﻩB.0.10sﻩC.0.12sﻩD.0.60s8.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后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落地的时间不同B.落地时的速度不同C.质量较大的物体先落地D.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相同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g 取10m/s2,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瀑布高度大约是80mﻩB.瀑布高度大约是10mC.瀑布高度大约是1000m D.瀑布高度大约是500m10.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从开始刹车算起,5秒后的速度大小为( )A.0 B.5m/sﻩC.15m/s D.45m/s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且正确得2分,错选0分.11.如图为某一质点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 )A.第1s内的速度方向与第2s内方向相反B.第2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第2s内的加速度与第3s内的加速度相同D.第4s内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12.在光滑地面上将一小钢球水平弹出,小球碰到墙壁后沿原路径反向弹回,如图是小球运动的s﹣t图象,由此图象可知( )A.小球在O﹣t1时间内做匀速运动B.小球在t1﹣t2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C.小球在t2时刻回到了出发点D.小球在t2时刻被墙壁反弹13.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C.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必然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不一定为零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若此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3s末的速度为7m/sB.物体在4s初的速度为9m/sC.物体在任意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在任意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2m/s15.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3sB.5s C.7sﻩD.9s三.实验题(共13分)16.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重力加速度.所需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和复写纸以及带铁夹的铁架台.重锤,除此之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把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 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填“偏大”“偏小”“不变”).(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7分)18.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3s末的速度是多少?(2)在前4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第5s内的位移是多少?19.一个物体从80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10m/s2),求:(1)物体接触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2)物体下落的时间(3)最后一秒内的位移.20.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发现前方100m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1)汽车刹车后8s的速度是多少?(2汽车刹车后8s的位移是多少?(3)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4)如果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为2s,则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由此简要说明酒后驾驶的危害.ﻬ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一(上)期初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解答】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得出的;故A错误;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太阳为参考系.故B错误;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故C正确;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站台为参考系;故D错误.故选:C.【点评】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2.分析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将以下划线的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和谐号”通过珠江大桥的时间B.对体操运动员姿势和动作进行分析C.“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现交会对接D.研究“神舟八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即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解答】解:A、计算“和谐号”通过珠江大桥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A错误;B、对体操运动员姿势和动作进行分析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C、“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实现交会对接时,两者的姿态都不能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C错误;D、研究“神舟八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时,神舟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看作质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不在于物体的大小,而在于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能不能忽略.3.运动员参加110米栏比赛,11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 m/sﻩB.11m/sﻩC.6 m/sﻩD.12m/s【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大小为物体通过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110米跨栏比赛为直道,路程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即为110米,据此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刘翔在跨栏中的平均速度为:=10m/s,故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题目中有用信息,排除干扰,根据规律、定义进行求解. 4.火车从广州东站开往北京站,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刻的是( )A.列车在16:10由广州东站发车B.列车在5小时后到达武昌站C.列车在武昌站停车10分钟D.列车从广州东站到北京站约22小时【考点】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16:10是指时间点,是时刻,故A正确.B、5小时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指的时间间隔,故B错误.C、10分钟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指的时间间隔,故C错误.D、运行约22小时是指时间的长度,是指的时间间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读出两物体的速度,只有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两物体的速度才相同.由图线与坐标所围“面积”读出位移,图线在坐标轴上方,位移为正方向,图线在坐标轴下方,位移为负方向.由速度的正负确定出速度的方向.由于甲、乙的出发地点位置关系未知,不能判断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增大还是减小.【解答】解:A、由图读出,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2m/s,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不同.故A错误.B、甲的速度为正值,乙的速度为负值,说明甲、乙分别向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C、质点甲向正方向运动,乙向负方向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移并不相同.故C错误.D、由于甲、乙的出发地点位置关系未知,它们之间的距离不一定越来越大.当两物体相向运动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当两物体相互背离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速度和位移都是矢量,矢量相同不仅大小要相等,方向也要相同,要有矢量的意识.6.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V1=V2>V3B.V1<V2=V3C.V1=V2<V3ﻩD.V1>V2=V3【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位移较小,后一半时间位移较大,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比位移中点的速度要小,此外,可以设出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利用数学方法整理v2,v3的表达式,较好的方法是作v﹣t图,由图象看两速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初速度为v0的匀变速运动的v﹣t图象如下,由于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为物体运动的位移,由图象可得:当时间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v2,此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即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要小于;当物体运动位移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v3,有图象明显看出,v2<v3,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得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即v1=v2.故选:C【点评】选择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头脑中要时刻想着图象法解决问题,其优点是形象直观.可以利用图象法推导一下匀加速运动的这两个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7.如图所示,是电源频率为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的六个点.则a至f之间的时间为()A.0.02sﻩB.0.10sﻩC.0.12sﻩD.0.60s【考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频率为50Hz的电磁打点计时器,每秒打点个数为50个,即纸带上打下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解答】解:因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每秒打点个数为50个,周期为T==0.02s,即纸带上打下相邻两个点的时问间隔是0.02s,a至f之间共5个时间间隔,故时间为0.1s,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计时间隔、使用电源电压以及交流电源的频率,基础题目.8.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后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落地的时间不同B.落地时的速度不同C.质量较大的物体先落地D.下落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根据高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比较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比较落地的速度大小【解答】解:A、物体由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相同,根据h=得,高度相同,则落地的时间相同.故AC错误,D正确.B、根据v2=2gh得,高度相同,则落地时的速度相同.故B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g 取10m/s2,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瀑布高度大约是80m B.瀑布高度大约是10mC.瀑布高度大约是1000m D.瀑布高度大约是500m【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水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可以直接求得结论.【解答】解:水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公式h=gt2=0.5×10×16m=80m.所以A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自由落体的理解,题目比较简单.10.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从开始刹车算起,5秒后的速度大小为()A.0 B.5m/sﻩC.15m/s D.45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速度公式求出刹车后的速度.【解答】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则5s后的速度为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且正确得2分,错选0分.11.如图为某一质点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A.第1s内的速度方向与第2s内方向相反B.第2s内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C.第2s内的加速度与第3s内的加速度相同D.第4s内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相反,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反向.【解答】解:A、前2s内速度均为正值,说明第1s内的速度方向与第2s内方向相同,均沿正向,故A错误.B、第2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确.C、第2s内与第3s内图象的斜率相同,则知第2s内的加速度与第3s内的加速度相同,故C正确.D、第4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斜率等于加速度,知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12.在光滑地面上将一小钢球水平弹出,小球碰到墙壁后沿原路径反向弹回,如图是小球运动的s﹣t图象,由此图象可知( )A.小球在O﹣t1时间内做匀速运动B.小球在t1﹣t2时间内做匀减速运动C.小球在t2时刻回到了出发点D.小球在t2时刻被墙壁反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从位移图上可以知道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斜率)和位置(纵坐标).【解答】解:AB、小球在O﹣t1时间内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速度不变,所以小球做匀速运动,t1﹣t2时间内沿相反方向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错误;C、由图象可知:小球在t2时刻的位移为0,回到了出发点,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在小球在t1时刻速度方向改变,故此时被墙壁弹回,故D错误.故选:AC.【点评】位移图象的特点:①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②位移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置.这是我们解题的关键.13.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C.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必然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不一定为零【考点】加速度;速率.【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变化快的物体加速度大.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速度可能越来越小.【解答】解: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故A 正确B、加速度大,速度的变化不一定大,还要看时间.故B错误.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C错误D、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AD.【点评】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可抓住加速度是由合力和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无关来理解.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若此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5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3s末的速度为7m/sB.物体在4s初的速度为9m/sC.物体在任意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2m/sD.物体在任意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2m/s【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已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物体在3s末的速度为5m/s,根据速度公式求出4s末物体的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大2m/s【解答】解: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2m/s,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5m/s,则物体在3s末的速度为7m/s.故A正确.B、4s初与3s末是同一时刻,速度都是7m/s.故B错误.C、根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大2m/s,则物体在任意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2m/s.故C正确.D、任意1s末与前1s初时间间隔为2s,物体速度增大4m/s,即物体在任意1s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4m/s.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不需要运用公式求解.也可以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研究,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5.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3sB.5s C.7sﻩD.9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大小变为2m/s时的时间,注意2m/s的速度可能向东,可能向西.【解答】解: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当2m/s的速度方向向东,则;当2m/s的速度方向向西,则;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注意公式的矢量性.三.实验题(共13分)16.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重力加速度.所需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和复写纸以及带铁夹的铁架台.重锤,除此之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 . 6V交流电(学生电源) .【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得出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可能是阻力的存在.【解答】解:测量重力加速度,根据h=gt2知,需要测量下落的距离,所以需要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该实验通过重物拖着纸带运动.故答案为:刻度尺; 6V交流电(学生电源).【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原理,以及实验中误差引起的原因,为了减小阻力的影响,往往选择质量大一些、体积小一些的重锤.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把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34 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40 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明确频率和周期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测量的加速度与真实的加速度之间关系.【解答】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得:v D===0.34m/s由题意可知:x1=24.0mm,x2=28.0mm,x3=32.0mm,x4=36.0mm由此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差为:△x=4.0m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x=aT2可得:a===0.40m/s2若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则其打点周期为0.02s,当电源频率低于低于50Hz时,实际打点周期将变大,而进行计算时,仍然用0.02s,因此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数值大.故答案为:0.34,0.40,偏大.【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7分)18.一火车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3s末的速度是多少?(2)在前4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在第5s内的位移是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3s末的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前4s内的位移,从而得出前4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前5s内的位移,结合前4s 内的位移得出第5s内的位移.【解答】解:(1)火车在3s末的速度v=v0+at=2+0.5×3m/s=3.5m/s.(2)在前4s内的位移=m=12m,则前4s内的平均速度.(3)前5s内的位移=m=16.25m,则第5s内的位移x=x5﹣x3=16.25﹣12m=4.25m.答:(1)火车在3s末的速度是3.5m/s;(2)在前4s的平均速度是3m/s;(3)在第5s内的位移是4.25m.【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19.一个物体从80米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g=10m/s2),求:。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OA 长度是 AB 长度的 4 倍。求:
(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2)物体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
18.(10 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从 224m 的高空离开飞机开始下落,最初未打 开降落伞,自由下落一段距离打开降落伞,运动员以 12.5m/s2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 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的速度不得超过 5m/s(g=10m/s2)。求: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做匀减速下降时,是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并说明原因;
A.量杯中的钢球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B.各容器中的钢球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C.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 D.口小底大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 4.(3 分)如图所示是一沿笔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 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 7s 后指针如图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率; ②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 7s 时的瞬时速率; ③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 5.7m/s2; ④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 1.6m/s2.
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部均处于水平面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量杯中的钢球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第 8 页 共 20 页
B.各容器中的钢球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C.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 D.口小底大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 【解答】解:如果将各容器的侧壁搬离,我们可以知道钢球还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各 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因此各容器中的钢球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重力与 水平底部的支持力,故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4.(3 分)如图所示是一沿笔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 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 7s 后指针如图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率; ②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 7s 时的瞬时速率; ③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 5.7m/s2; ④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 1.6m/s2.

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考冲刺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高考冲刺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环保部门每天派出大量的洒水车上街进行空气净化除尘,已知某种型号的洒水车的操作系统是由发动机带动变速箱,变速箱带动洒水泵产生动力将罐体内的水通过管网喷洒出去,假设行驶过程中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跟其质量成正比,受到的空气阻力跟车速成正比,当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并且匀速洒水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洒水车的动能保持不变B.发动机的功率保持不变C.牵引力的功率要随时间均匀减小D.牵引力大小跟洒水时间成反比2、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台面上,存在有平行于水平面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水平台面上放置两个静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质点),两小球质量均为m,带正电的A球电荷量为Q,B球不带电,A、B连线与电场线平行。

开始时两球相距L,在电场力作用下,A球开始运动(此时为计时零点,即t 0),后与B球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A、B两球总动能无损失。

若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B两球间均无电荷量转移,且不考虑两球碰撞时间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则()A.第一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大小为2QELmB.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B小球向右运动了2LC.第二次碰撞结束瞬间B球的速度大小为2QELmD.相邻两次碰撞时间间隔总为22QELm3、如图,斜面上a、b、c三点等距,小球从a点正上方O点抛出,做初速为v0的平抛运动,恰落在b点.若小球初速变为v,其落点位于c,则()A .v 0< v <2v 0B .v =2v 0C .2v 0< v <3v 0D .v >3v 04、按照我国整个月球探测活动的计划,在第一步“绕月”工程圆满完成各项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后,第二步是“落月”工程,已在2013年以前完成。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有三个,这三个基本单位是:A.m、kg、sB.m、s、NC.m、kg、ND.XXX、s、N5.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A.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B.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与前面的因素无关。

C.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

D.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一小球从空中由静止下落,已知下落过程中小球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设小球离地足够高,则:A.小球先加速后匀速。

B.小球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C.小球在做减速运动。

D.小球先加速后减速。

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α,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如果斜面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无相对运动,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为:A.mgcosαD.mg2+a29.红军在长征时,遇到的环境十分恶劣。

在过草地时,有的地方看上去是草,而下面可能就是淤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到淤泥中,这是因为:B.地面给红军的支持力大于红军给地面的压力。

D.地面对红军的支持力等于红军受到的重力。

10.建筑工人使用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

一个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一个质量为10kg的空桶从静止开始以2m/s²的加速度降下。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V)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V)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V)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均匀其几何中心重合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重力加速度大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两个接触面之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2.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拉弹簧,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kFB.mgkC.kμmgD.μmgk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长木板受力的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4.有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16N、10N、5N。

其中合力最小值为()A、0NB、3NC、5ND、1N5.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水平推力的大小为( )A. B.C.mg sin α+μmg cos α D.7.如图所示,物体A、B、C的质量均为m,A、B间用细线相连,B、C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然后用轻质弹簧悬挂而禁止,则在剪断A、B间细线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是( )A 、B 、C 、D 、8.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速度之比,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当两车急刹车后两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分别为。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期末数学模拟练习试卷(一)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期末数学模拟练习试卷(一)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期末数学模拟练习试卷(一)试题数:22,总分:1501.(单选题,5分)设集合P={x∈Z|(x+1)(x-4)≤0},Q={x|y=lgx},则()A.P⊆QB.P∩Q=[-1,4]C.P∪Q=PD.P∩Q={1,2,3,4}2.(单选题,5分)复数z=-2+i,则它的共轭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单选题,5分)已知某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600,720,840,为调查学生对餐厅的满意度,拟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8的样本,则高二年级应抽取的学生数为()A.30B.36C.42D.484.(单选题,5分)设向量a⃗=(2,3),b⃗⃗=(4,−2),若(λa⃗+b⃗⃗)⊥b⃗⃗,则实数λ=()A.-10B.10C.-2D.25.(单选题,5分)已知点P(−1,√3)在角φ的终边上,若要得到函数y=sin(2x+φ)(0≤φ<2π)的图象,则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个单位长度A.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2π3D.向右平移2π个单位长度3=2,则tan2x=()6.(单选题,5分)若sinx−cosxsinx+cosxA. 43B. −43C. 34D. −347.(单选题,5分)设a>0,b>0,且a+b=1,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为()A.a b<1B.b a<1C.log a b+log b a≥2D.log a b-log b a≥28.(单选题,5分)已知球O在母线长为5,高为4的圆锥内部,则球O的表面积最大值为()A.12πB.9πC.8πD.6π9.(多选题,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若x∈R,则“x2<1”是“x<1”充分不必要条件B.若x∈R,则“x<1”是“x2<1”充分不必要条件C.若命题p的否定为真命题,则命题p必为假命题D.命题“∃x0∈R,使得x02<2x0-1”的否定为“∀x∈R,x2>2x-1”10.(多选题,5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若分别以AE,AF,EF为折痕,将该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Ω(使B,C,D三点重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Ω的表面积为2B.Ω的体积为13C.Ω的外接球半径为√62D.Ω的外接球半径为√5211.(多选题,5分)若函数f(x)=Asin(ωx+φ)(A>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实数ω有且仅有一个值B.实数φ可取两个不同的值C.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π−π3,kπ+π6)(k∈Z)D.若f(x1)=f(x2)(π6<x1<x2<π),则f(x1+x2)=√312.(多选题,5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当x<0时,f(x)={ex+3,x<−1,e x−1,−1≤x<0,(其中常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函数g(x)=f(af(x)),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x∈[-1,0],f(x)+f(x2)≤0恒成立B.当k∈N*时,方程f(x)+kx=0有唯一实数解C.当a=1时,函数g(x)的零点个数为7D.∃a∈R,使得函数g(x)恰有9个零点13.(填空题,5分)函数f(x)=ln(x+1)+√3x−1上的定义域为 ___ .14.(填空题,5分)某校从参加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出60名,将其物理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组:[40,50),[50,60),…,[90,100],并绘制成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由此估计此次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为 ___ .)15.(填空题,5分)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某校举行了垃圾分类知识考试,考试有且仅有两道试题.已知甲同学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p ,乙同学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q ,且在考试中每人各题的答题结果互不影响.若甲,乙同时答对第一题的概率为 12 ,且恰有一人答对第二题的概率为 512 ,则p+q=___ .16.(填空题,5分)设函数 f (x )=asin (x +π6)+√3bsin (x −π3) (a >0),若∀x∈R ,|f (x )|≤|f (0)|,则 1a −2b 的最小值为 ___ .17.(问答题,10分)已知i 为虚数单位,m∈R ,复数z 1=m+mi ,z 2=2m+2i ,z=z 1z 2. (1)若z 是纯虚数,求实数m 的值; (2)若|z|≤4,求|z 1-z 2|的取值范围.18.(问答题,12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 CD , |AB⃗⃗⃗⃗⃗⃗|=2|DC ⃗⃗⃗⃗⃗⃗|=2 , ∠BAD =π3,E 是BC 边的中点.(1)试用 AB ⃗⃗⃗⃗⃗⃗ , AD ⃗⃗⃗⃗⃗⃗ 表示 AC ⃗⃗⃗⃗⃗⃗ , AE ⃗⃗⃗⃗⃗⃗ ; (2)求 AE ⃗⃗⃗⃗⃗⃗•EC⃗⃗⃗⃗⃗⃗ 的值.19.(问答题,12分)随着电子产品的盛行,近年来青少年的眼睛健康不容忽视.某地欲举行中学生“用眼卫生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规定每所学校均由3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团体赛.某校为了选拔出代表队成员,共有120名学生参加了校内选拔赛,其竞赛成绩的频率分布表如下:竞赛成绩[50,60)[60,70)[70,80)[80,90)[90,100] 频数12 24 42 b a频率0.1 0.2 0.35 c 0.05 (1)求竞赛成绩的频率分布表中a,b,c的值,并计算这1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2)已知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男、女人数之比为1:2,若从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人组成代表队,求代表队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的概率.20.(问答题,12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ca+b +sinBsinA+sinC=0.(1)求C;(2)设点E,F是边AB(除端点外)上的动点,且AE<AF.若a=b=1,且∠ECF=π3,记∠ACE=θ,试用θ表示△CEF的面积S,并求S的最小值.21.(问答题,12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AB=2AD,点E为AB的中点,将△ADE沿折痕DE折成△PDE.(1)若点M为PC的中点,证明:BM || 平面PDE;(2)若二面角D-PE-C为直二面角,求直线PC与平面DE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22.(问答题,12分)设函数g(x)的定义域为D,若x0∈D,且g(x0)=kx0(k∈Z),则称实数x0为g(x)的“k级好点”.已知函数f(x)=ln(e x+a).(其中常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1)当a∈R时,讨论f(x)的“2级好点”个数;(2)若实数m为f(x)的“-1级好点”,证明:e2m+e−2m+m2>(a+1)m+1.2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一(下)期末数学模拟练习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试题数:22,总分:1501.(单选题,5分)设集合P={x∈Z|(x+1)(x-4)≤0},Q={x|y=lgx},则()A.P⊆QB.P∩Q=[-1,4]C.P∪Q=PD.P∩Q={1,2,3,4}【正确答案】:D【解析】:由已知分别求出集合P,Q,对应各个选项即可求解.【解答】:解:由已知可得P={x∈Z|-1≤x≤4}={-1,0,1,2,3,4},Q={x|x>0},所以P∩Q={1,2,3,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涉及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2.(单选题,5分)复数z=-2+i,则它的共轭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复数共轭的定义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z=-2+i,∴它的共轭复数z =-2-i,对应的坐标为(-2,-1)位于第三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共轭复数的概念,比较基础.3.(单选题,5分)已知某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600,720,840,为调查学生对餐厅的满意度,拟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8的样本,则高二年级应抽取的学生数为()A.30B.36C.42D.48【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先计算三个年级的学生总数,由分层抽样的定义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600,720,840,共有600+720+840=2160人,拟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8的样本,×108=36,则高二年级应抽取的学生数为72021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分层抽样方法的应用,注意分层抽样的定义,属于基础题.4.(单选题,5分)设向量a⃗=(2,3),b⃗⃗=(4,−2),若(λa⃗+b⃗⃗)⊥b⃗⃗,则实数λ=()A.-10B.10C.-2D.2【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求出λ a⃗ + b⃗⃗的坐标,由数量积的计算公式可得(λa⃗+b⃗⃗)•b⃗⃗ =4(2λ+4)-2(3λ-2)=2λ+20=0,解可得λ的值,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向量a⃗=(2,3),b⃗⃗=(4,−2),则λ a⃗ + b⃗⃗ =(2λ+4,3λ-2),若(λa⃗+b⃗⃗)⊥b⃗⃗,则(λa⃗+b⃗⃗)•b⃗⃗ =4(2λ+4)-2(3λ-2)=2λ+20=0,解可得λ=-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涉及向量的坐标计算,属于基础题.5.(单选题,5分)已知点P(−1,√3)在角φ的终边上,若要得到函数y=sin(2x+φ)(0≤φ<2π)的图象,则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A.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C.向左平移2π3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移2π3个单位长度【正确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得φ为第二象限角,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tanφ,结合范0≤φ<2π,可求φ的值,进而根据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即可得解.【解答】:解:因为点P(−1,√3)在角φ的终边上,可得φ为第二象限角,所以tanφ=- √3,因为0≤φ<2π,所以φ= 2π3,所以若要得到函数y=sin(2x+ 2π3)=sin2(x+ π3)的图象,则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即可得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的应用,考查了函数思想,属于基础题.6.(单选题,5分)若sinx−cosxsinx+cosx=2,则tan2x=()A. 43B. −43C. 34D. −34【正确答案】:C【解析】:由已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tanx的值,进而根据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sinx−cosxsinx+cosx=2,所以tanx−1tanx+1=2,解得tanx=-3,则tan2x= 2tanx1−tan2x = 3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在三角函数求值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7.(单选题,5分)设a>0,b>0,且a+b=1,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为()A.a b<1B.b a<1C.log a b+log b a≥2D.log a b-log b a≥2【正确答案】:D【解析】:由a>0,b>0,且a+b=1知0<a<1,0<b<1,又得log a b>0且log b a>0,根据函数单调性可判断AB;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判断C,举例a=b= 12可判断D.【解答】:解:由a>0,b>0,且a+b=1知0<a<1,0<b<1,又得log a b>0且log b a>0,∴a b<a0=1,b a<b0=1,∴AB成立,不选AB;log a b+log b a=log a b+ 1log a b ≥2 √log a b•1log a b=2,当且仅当a=b= 12时,“=”成立,∴C对,不选C;当a=b= 12时,log a b-log b a=0,∴D错,选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考查数学运算能力及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8.(单选题,5分)已知球O在母线长为5,高为4的圆锥内部,则球O的表面积最大值为()A.12πB.9πC.8πD.6π【正确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当球O的轴截面是圆锥的轴截面的内切圆时,内切球等体积最大,求出轴截面的内切圆的半径,进而求出球O表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设圆锥的轴截面为等腰△SAB,则球O的面积最大时,球O的轴截面是△SAB 的内切圆,所以S△SAB= 12AB•SO′= 12SA+SB+AB)•r,解得r= 32,所以球O的表面积的最大值为4πr2=4 π×94=9π.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圆锥的内切球的半径的求法及球的体积公式,属于基础题.9.(多选题,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若x∈R,则“x2<1”是“x<1”充分不必要条件B.若x∈R,则“x<1”是“x2<1”充分不必要条件C.若命题p的否定为真命题,则命题p必为假命题D.命题“∃x0∈R,使得x02<2x0-1”的否定为“∀x∈R,x2>2x-1”【正确答案】:AC【解析】:直接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命题的否定,真值表的应用判断A、B、C、D的结论.【解答】:解:对于A:若“x2<1”整理出-1<x<1,故{x|-1<x<1}⊂{x|x<1},故“x2<1”是“x <1”充分不必要条件,故A正确;对于B:若“x2<1”整理出-1<x<1,故{x|-1<x<1}⊂{x|x<1},故“x2<1”是“x<1”充分不必要条件,则“x<1”是“x2<1”必要不充分条件,故B错误;对于C:若命题p的否定为真命题,则命题p必为假命题,故C正确;对于D:命题“∃x0∈R,使得x02<2x0-1”的否定为“∀x∈R,x2≥2x-1”故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命题的否定,真值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10.(多选题,5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若分别以AE,AF,EF为折痕,将该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Ω(使B,C,D三点重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Ω的表面积为2B.Ω的体积为13C.Ω的外接球半径为√62D.Ω的外接球半径为√52【正确答案】:BC【解析】:利用Ω的表面积即为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判断选项A,由翻折前后不变的量,得到翻折后的三棱锥,求解体积即可判断选项B,利用Ω的外接球即为以PA,PE,PF为长、宽、高的长方体的外接球,求解半径即可判断选项C,D.【解答】:解:对于A,由题意可知,Ω的表面积即为正方形的面积,所以Ω的表面积为2×2=4,故选项A错误;对于B,翻折前,AE=AF= √5,EF= √2,AB=AD=2,BE=EC=DF=1,翻折后,AP=2,EP=PF=1,AE=AF= √5,EF= √2,且AP⊥PF,AP⊥PE,PE⊥PF,则AP⊥平面PEF,所以Ω的体积为13×12×1×1×2 = 13,故选项B正确;Ω的外接球即为以PA,PE,PF为长、宽、高的长方体的外接球,则Ω的外接球的直径为2R= √12+12+22=√6,所以Ω的外接球半径为√62,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问题,棱锥的体积公式的应用,表面积的求解以及外接球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弄起翻折前后不变的量,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化简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1.(多选题,5分)若函数f(x)=Asin(ωx+φ)(A>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实数ω有且仅有一个值B.实数φ可取两个不同的值C.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π−π3,kπ+π6)(k∈Z)D.若f(x1)=f(x2)(π6<x1<x2<π),则f(x1+x2)=√3【正确答案】:AD【解析】:先由图解函数f(x)解析式,再利用单调性、对称性等性质判断选项是否正确.【解答】:解:由图知,A=2,f(0)= √3,即2sinφ= √3,sinφ= √32,∴φ= π3+2kπ,k∈Z,又0<φ<π,∴φ= π3.ω与周期T有关,又π3−0 =2π32π•T = 13T,∴T=π,∴ω=2.∴f(x)=2sin(2x+ π3).A,因为周期一定,所以ω确定,且ω=2.故A对.B,∵(0,√3)是单调递增区间上的值,∴φ只能等于π3+2kπ,k∈Z,又0<φ<π,∴φ= π3.即只有一个值,故B错.C,∵f(x)=2sin(2x+ π3),∴满足2x+ π3∈[2kπ- π2,2kπ+ π2],k∈Z时,f(x)单调递增,解得x∈[kπ- 5π12,kπ+ π12],k∈Z,故C错;D,∵f(x1)=f(x2),且π6<x1<x2<π,∴x1,x2关于x= 7π12对称,∴x1+x2=2× 7π12= 7π6,∴f(x1+x2)=2sin(2× 7π6 + π3)=2sin 8π3=2sin 2π3= √3.故D对.故选:AD.【点评】:该题考查正弦函数的图象及单调性、对称性等性质,属于中等题型.12.(多选题,5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当x<0时,f(x)={ex+3,x<−1,e x−1,−1≤x<0,(其中常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函数g(x)=f(af(x)),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为()A.∀x∈[-1,0],f(x)+f(x2)≤0恒成立B.当k∈N*时,方程f(x)+kx=0有唯一实数解C.当a=1时,函数g(x)的零点个数为7D.∃a∈R,使得函数g(x)恰有9个零点【正确答案】:AD【解析】:根据题意作出f(x)的图象,结合图象,逐个判断每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作出f(x)的图象:对于A :由图可知f (x )在(-1,1)上单调递增, 因为x∈[-1,0],则x 2∈[0,1], 又f (x )=-f (-x ),且-x∈[0,1], 且-x≥x 2,所以f (-x )≥f (x 2), 即-f (x )≥f (x 2),所以f (x )+f (x 2)≤0,故A 正确;对于B :当k∈N*时,方程f (x )+kx=0的根为f (x )=-kx 的根, 即y=f (x )与y=-kx 的交点的横坐标,结合图象可得交点可能有1个或三个,故B 错误; 对于C :a=1时,g (x )=f (f (x )),令g (x )=0,结合图象可得f (x )=0或f (x )=- 3e 或f (x )= 3e , 当f (x )=0时,x=0或- 3e 或 3e , 当f (x )=- 3e 时,x 有唯一的解, 当f (x )= 3e 时,x 有唯一的解,综上,当a=1时,g (x )的零点有5个,故C 错误; 对于D :令g (x )=f (af (x ))=0, 得af (x )=0或af (x )=- 3e 或af (x )= 3e , 当a≠0时,f (x )=0或f (x )=- 3ae或f (x )= 3ae, 当f (x )=0时,x=0或- 3e 或 3e ,若e-3<- 3ae <0时,f (x )=- 3ae 有3个解,f (x )= 3ae 有3个解, 综上,存在a∈R ,使得g (x )恰有9个交点,故D 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零点,解题中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3.(填空题,5分)函数 f (x )=ln (x +1)+√3x−1 上的定义域为 ___ . 【正确答案】:[1](0,3]【解析】:根据题意,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 {x +1>03x −1≥0 ,解可得x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函数 f (x )=ln (x +1)+√3x−1 , 必有 {x +1>03x−1≥0,解可得0<x≤3,即函数的定义域为(0,3]; 故答案为:(0,3].【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的计算,涉及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14.(填空题,5分)某校从参加高一物理期末考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出60名,将其物理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组:[40,50),[50,60),…,[90,100],并绘制成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由此估计此次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为 ___ . )【正确答案】:[1]82【解析】:根据题意,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即成绩从低到高的第60×75%=45位同学,分别求出前4组小矩形对应的人数,前5组小矩形对应的人数,再按比例确定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即可求解.【解答】:解: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即成绩从低到高的第60×75%=45位同学,∵前4组的小矩形的面积和为0.01+0.15×2+0.03=0.07, 又∵样本的容量为60,∴前4组的小矩形对应的学生人数为60×0.07=42,∵前5组的小矩形的面积和为0.01+0.15×2+0.03+0.25=0.95, 又∵样本的容量为60,∴前5组的小矩形对应的学生人数为60×0.95=57, ∵分数在[80,90)的人数为0.025×10×60=15,∴此次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为80+10×45−4215=82.故答案为:82.【点评】:本题考查由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求频数、频率,考查频率公式,以及百分位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5.(填空题,5分)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某校举行了垃圾分类知识考试,考试有且仅有两道试题.已知甲同学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p,乙同学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q,且在考试中每人各题的答题结果互不影响.若甲,乙同时答对第一题的概率为12,且恰有一人答对第二题的概率为512,则p+q=___ .【正确答案】:[1] 1712【解析】: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列出方程组即可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得{pq=12p(1−q)+q(1−p)=512,解得p+q= 1712.故答案为:17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属于基础题.16.(填空题,5分)设函数f(x)=asin(x+π6)+√3bsin(x−π3)(a>0),若∀x∈R,|f(x)|≤|f(0)|,则1a−2b的最小值为 ___ .【正确答案】:[1] 2√2【解析】:先利用诱导公式以及辅助角公式化简f(x)的解析式,然后由已知条件,得到f (0)为函数f(x)的最值,求出φ的值,由tanφ求出a与b的关系,然后由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即可.【解答】:解:函数f(x)=asin(x+π6)+√3bsin(x−π3)= asin(x+π6)−√3bcos(x+π6)= √a2+3b2sin(x+π6−φ),其中tanφ=√3ba,a>0,因为∀x∈R,|f(x)|≤|f(0)|,所以f(0)为函数f(x)的最值,则有0+π6−φ=π2+kπ,k∈Z,故φ=−π3−kπ,k∈Z,所以tanφ=tan(−π3−kπ)=tan(−π3)=−√3,故√3ba=−√3,所以b=-a,a>0,故1a −2b = 1a+2a≥2√1a•2a = 2√2,当且仅当1a =2a,即a= √22时取等号,所以1a−2b的最小值为2√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考查了诱导公式以及辅助角公式的应用,三角函数最值的应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的运用,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化简运算能力与转化化归能力,属于中档题.17.(问答题,10分)已知i为虚数单位,m∈R,复数z1=m+mi,z2=2m+2i,z=z1z2.(1)若z是纯虚数,求实数m的值;(2)若|z|≤4,求|z1-z2|的取值范围.【正确答案】:【解析】:z=z1z2=(m+mi)(2m+2i)=2m2-2m+(2m2+2m)i.(1)由2m2-2m=0且2m2+2m≠0可解决此问题;(2)|z|≤4⇔|z|2≤42可求得m范围,然后可求得|z1-z2|的取值范围.【解答】:解:z=z1z2=(m+mi)(2m+2i)=2m2-2m+(2m2+2m)i.(1)∵z是纯虚数,∴2m2-2m=0且2m2+2m≠0,解得m=1;(2)|z|≤4⇔|z|2≤42,可得(2m2-2m)2+(2m2+2m)2≤16,解得-1≤m≤1.∴|z1-z2|=|-m+(m-2)i|= √(−m)2+(m−2)2 = √2m2−4m+4 = √2(m−1)2+2,∵-1≤m≤1,∴0≤(m-1)2≤4,∴0≤2(m-1)2≤8,∴2≤2(m-1)2+2≤10,∴ √2(m −1)2+2 ∈[ √2 , √10 ], ∴|z 1-z 2|∈[ √2 , √10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复数的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数学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8.(问答题,12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 CD , |AB⃗⃗⃗⃗⃗⃗|=2|DC ⃗⃗⃗⃗⃗⃗|=2 , ∠BAD =π3,E 是BC 边的中点.(1)试用 AB ⃗⃗⃗⃗⃗⃗ , AD ⃗⃗⃗⃗⃗⃗ 表示 AC ⃗⃗⃗⃗⃗⃗ , AE ⃗⃗⃗⃗⃗⃗ ; (2)求 AE ⃗⃗⃗⃗⃗⃗•EC⃗⃗⃗⃗⃗⃗ 的值.【正确答案】:【解析】:(1)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求解;(2)把 AE ⃗⃗⃗⃗⃗⃗ 和 AC ⃗⃗⃗⃗⃗⃗ 都用 AB ⃗⃗⃗⃗⃗⃗ , AD ⃗⃗⃗⃗⃗⃗ 表示,进而可求出 AE ⃗⃗⃗⃗⃗⃗•EC ⃗⃗⃗⃗⃗⃗ 的值.【解答】:解:(1)因为AB || CD ,且 |AB ⃗⃗⃗⃗⃗⃗|=2|DC ⃗⃗⃗⃗⃗⃗|=2 ,则 DC ⃗⃗⃗⃗⃗⃗=12AB ⃗⃗⃗⃗⃗⃗ , 所以 AC ⃗⃗⃗⃗⃗⃗=AD ⃗⃗⃗⃗⃗⃗+DC ⃗⃗⃗⃗⃗⃗=AD ⃗⃗⃗⃗⃗⃗+12AB ⃗⃗⃗⃗⃗⃗ ,因为E 是BC 边的中点,所以 AE ⃗⃗⃗⃗⃗⃗=AC ⃗⃗⃗⃗⃗⃗+CE ⃗⃗⃗⃗⃗⃗=AC ⃗⃗⃗⃗⃗⃗+12CB ⃗⃗⃗⃗⃗⃗=AC ⃗⃗⃗⃗⃗⃗+12(CD ⃗⃗⃗⃗⃗⃗+DA ⃗⃗⃗⃗⃗⃗+AB ⃗⃗⃗⃗⃗⃗) = AD ⃗⃗⃗⃗⃗⃗+12AB ⃗⃗⃗⃗⃗⃗+12(−12AB ⃗⃗⃗⃗⃗⃗−AD ⃗⃗⃗⃗⃗⃗+AB ⃗⃗⃗⃗⃗⃗)=12AD ⃗⃗⃗⃗⃗⃗+34AB ⃗⃗⃗⃗⃗⃗ .(2) EC ⃗⃗⃗⃗⃗⃗=AC ⃗⃗⃗⃗⃗⃗−AE ⃗⃗⃗⃗⃗⃗=(AD ⃗⃗⃗⃗⃗⃗+12AB ⃗⃗⃗⃗⃗⃗)−(12AD ⃗⃗⃗⃗⃗⃗+34AB ⃗⃗⃗⃗⃗⃗)=12AD ⃗⃗⃗⃗⃗⃗−14AB ⃗⃗⃗⃗⃗⃗ , 又因为 AD =AB−DC2cosπ3=1 ,所以 AE ⃗⃗⃗⃗⃗⃗⋅EC ⃗⃗⃗⃗⃗⃗=(12AD ⃗⃗⃗⃗⃗⃗+34AB ⃗⃗⃗⃗⃗⃗)⋅(12AD ⃗⃗⃗⃗⃗⃗−14AB ⃗⃗⃗⃗⃗⃗) = 14AD ⃗⃗⃗⃗⃗⃗2+14AB ⃗⃗⃗⃗⃗⃗⋅AD ⃗⃗⃗⃗⃗⃗−316AB ⃗⃗⃗⃗⃗⃗2= 14×12+12⋅1⋅2⋅cos60°−316×22=−14.【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考查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属于基础题.19.(问答题,12分)随着电子产品的盛行,近年来青少年的眼睛健康不容忽视.某地欲举行中学生“用眼卫生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规定每所学校均由3名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团体赛.某校为了选拔出代表队成员,共有120名学生参加了校内选拔赛,其竞赛成绩的频率分布表如下: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2)已知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男、女人数之比为1:2,若从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随机选取3人组成代表队,求代表队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的概率.【正确答案】:【解析】:(1)利用频数的计算公式求a,b,由频率之和为1求b,利用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求解平均数与方差即可;(2)先分别求出6人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用分类计数原理以及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a=120×0.05=6,c=1-(0.1+0.2+0.35+0.05)=0.3,b=120×0.3=36,这120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平均数为55×0.1+65×0.2+75×0.35+85×0.3+0.05×95=75,方差为0.1×202+0.2×102+0.35×02+0.3×102+0.05×202=110;(2)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共有120×0.05=6人,因为竞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学生中男、女人数之比为1:2,故抽取的6人中有男生2人,女生4人,则抽取3人组成代表队,女生人数大于男生人数有2种抽法,① 女生2人,男生1人,则概率为P=C42C21C63 = 35;② 女生3人,则概率为P′=C43C62 = 15.故所求概率为35+15= 45.【点评】:本题考查了频率分布表的应用,频率之和为1的应用,频率、频数、样本容量之间关系的运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的运用,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20.(问答题,12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ca+b +sinBsinA+sinC=0.(1)求C;(2)设点E,F是边AB(除端点外)上的动点,且AE<AF.若a=b=1,且∠ECF=π3,记∠ACE=θ,试用θ表示△CEF的面积S,并求S的最小值.【正确答案】:【解析】:(1)利用正弦定理将角化为边,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利用正弦定理分别求出CE,CF,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S,再利用三角恒等变换进行化简变形,然后由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最值即可.【解答】:解:(1)因为a−ca+b +sinBsinA+sinC=0,由正弦定理可得,a−ca+b +ba+c=0,化简整理可得a2+b2-c2=-ab,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式可得,cosC=a 2+b2−c22ab=−12,又0<C<π,故C=2π3;(2)因为a=b=1,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A=B=π−C2=π6,作出图象如图所示,因为∠ACE=θ,则∠AEC=π-A-∠ACE= 5π6−θ,由正弦定理可得,ACsin∠AEC =CEsinA=1sin(5π6−θ),所以CE=12sin(5π6−θ),因为∠FCB=C-∠ECF-∠ACE= π3−θ,则∠CFB= π2+θ,由正弦定理可得,BCsin∠CFB =CFsinB=1sin(π2+θ),所以CF=12sin(π2+θ),故△CEF的面积S= 12•CE•CF•sin∠ECF= √316×1cosθsin(π6+θ)= √316×112cos2θ+√32sinθcosθ,= √316×114(cos2θ+1)+√34sin2θ= √316×112sin(2θ+π6)+14= √38sin(2θ+π6)+4,所以当2θ+π6=π2,即θ=π6时,S取得最小值为√31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三角形问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恒等变换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与化简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1.(问答题,12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且AB=2AD,点E为AB的中点,将△ADE沿折痕DE折成△PDE.(1)若点M为PC的中点,证明:BM || 平面PDE;(2)若二面角D-PE-C为直二面角,求直线PC与平面DE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正确答案】:【解析】:(1)取PD中点N,证明四边形MNEB为平行四边形,证出NE || BM,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即可;(2)没有平面DEC的垂线,所以等体积转化,求出点P到面DEC的距离h,求解.利用线面角的正弦值为ℎPC【解答】:解:(1)如图,取PD中点为N,连接NM,NE,∵M,N分别为PC,PD的中点,∴MN || DC,MN= 1DC,2AB,∵E为AB的中点,∴EB= 12∵四边形ABCD为矩形,∴AB || CD,AB=CD,∴MN || BE,MN=BE,∴四边形MNEB为平行四边形,∴NE || BM,∵NE⊂平面PED,BM⊄平面PED,∴BM || 平面PDE.(2)如图,由二面角D-PE-C为直二面角,可知平面DPE⊥平面CPE,∵平面DPE∩平面CPE=PE,DP⊥PE,DP⊂平面DPE,∴DP⊥平面CPE,∵PC⊂平面CPE,∴DP⊥PC,∵DC=2,PD=1,∴ PC=√22−12=√3,∵PE=1,EC= √12+12=√2,∴PC2=PE2+EC2,∴PE⊥EC,∵DE= √12+12=√2,EC= √12+12=√2,DC=2,∴DC2=DE2+EC2,∴DE⊥EC,设点P到平面DEC的距离为h,由题可知,V P-DCE=V D-PCE,即13•S DEC•ℎ=13•S PEC•DP,即13×12×DE×EC×ℎ=13×12×EC×PE×DP,即13×12×√2×√2×ℎ=13×12×√2×1×1,解得ℎ=√22,∴直线PC与平面DE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ℎPC =√22√3= √66.【点评】: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和线面成角,属于中档题.22.(问答题,12分)设函数g(x)的定义域为D,若x0∈D,且g(x0)=kx0(k∈Z),则称实数x0为g(x)的“k级好点”.已知函数f(x)=ln(e x+a).(其中常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1)当a∈R时,讨论f(x)的“2级好点”个数;(2)若实数m为f(x)的“-1级好点”,证明:e2m+e−2m+m22>(a+1)m+1.【正确答案】:【解析】:(1)利用“k级好点”的概念,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零点个数问题,然后根据零点的个数确定f(x)的“2级好点”个数即可;(2)根据条件,可知e2m+e−2m+m22>(a+1)m+1等价于证明a2+2+m22>(a+1)m+1成立,利用分析法和放缩法证明不等式即可.【解答】:解:(1)f(x)的“2级好点”个数等价于方程“f(x)=2x”的解的个数,即讨论方程ln(e x+a)=2x的解的个数.方程ln(e x+a)=2x等价于a=e2x-e x,令t=e x,等价于讨论方程a=t2-t在(0,+∞)上的解的个数.作出函数y=t2-t,t∈(0,+∞)的图象,}∪[0,+∞)时,有1个“2级好点”;根据图象,可知当a∈{−14时,没有“2级好点”;当a<−14当a∈(−1,0)时,有2个“2级好点”;4(2)由条件有f(m)=-m,即ln(e m+a)=-m,a=e-m-e m,所以e2m+e-2m=a2+2;>(a+1)m+1成立,等价于证明(a-m)2+a2-2m+2>0;故等价于证明a2+2+m22因为a2-2m+2=e2m+e-2m-2m,又由不等式e x>x,可得a2-2m+2>0;又(a-m)2≥0,所以(a-m)2+a2-2m+2>0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本题以新概念为背景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函数零点、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属中档题.。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广州市八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一物理本试卷4页,15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在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八百米决赛中,运动员王春雨以2分4秒76夺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分4秒76”指的是时刻B. “2分4秒76”表示的是时间C. 800米是路程,也是位移的大小D. 运动员在终点冲刺时可以视为质点2. 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时间10s,速度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A.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B. 启动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7m/s2C. 启动后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km/hD. 启动后10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是70km3. 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到越舒适。

若用“加速度变化率”这一物理量来描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分别用s、v、a、t表示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则加速度变化率的表达式及单位可以是()A.st∆∆,m/s B.vt∆∆,m/s2C.at∆∆,m/s 3 D.2at∆∆,m/s 4 4. 弹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生活中的缓冲装置就是利用弹簧的弹力作用来实现的。

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 1,k 2为原长相等、对应劲度系数k 1<k 2的不同轻质弹簧。

当垫片缓慢向右移动时( )A. k 1弹簧产生的弹力较大 B. k 2弹簧产生的弹力较大 C. k 1弹簧产生的压缩量较大D. 两弹簧的长度始终保持相等5. 在现实生活中,力的分解有着广泛的应用。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解答)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解答)

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物理必修1(第一章至第五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请将第Ⅰ卷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按要求作答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共48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第9-14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 我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

在下列运动中,考察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 )A. 马拉松B. 跳水C. 击剑D. 体操2.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沿斜面运动的实验,当时利用斜面做实验主要是为了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A. 速度B. 路程C. 时间D. 加速度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必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必定有弹力B. 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书本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D. 轻绳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轻杆的弹力方向可以不沿杆4. 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此时小车受力个数为()A.3B.4C.5D.65. 如图所示是悬绳对称且长度可调的自制降落伞,用该伞挂上重为G的物体进行两次落体实验,悬绳的长度l1<l2,匀速下降时每根悬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A.F1<F2B.F1>F2C.F1=F2<G D.F1=F2>G6. 如图所示,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一轻绳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20 kg的重物,∠CBA=30°,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A.100 N B. 3100NC.200 N D.3200N7. 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其位移-时间图像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小()A.大于2 m/s B. 等于2 m/sC.小于2 m/s D.无法确定8. 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 q用轻绳连接如图,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1.厦门大学天文学系顾为民教授团队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积累的海量恒星光谱,发现了一个处于宁静态的中子星与红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2: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22日发表在《自然·天文》期刊上。

则此中子星绕O点运动的()A.角速度大于红矮星的角速度B.轨道半径小于红矮星的轨道半径C.向心力大小约为红矮星的2倍D.线速度大于红矮星的线速度2.我国火星探测器“祝融号”在年月中旬到月下旬发生短暂“失联”,原因是发生“火星合日”现象。

“火星合日”是指当火星和地球分别位于太阳两侧与太阳共线的天文现象,如图所示。

已知火星公转周期为,地球公转周期为,地球与火星绕行方向相同。

则()A.B.火星与地球轨道半径之比为C.火星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之比为D.相邻两次“火星合日”的时间间隔为3.如图甲,两小行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中心天体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测得两小行星之间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两小行星之间的作用力)A.a星的运转周期为T B.两星的周期之比C.两星的线速度之比D.两星的加速度之比4. 2011年11月3日,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无人交会对接。

假设对接前“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如图所示。

虚线A代表“天宫一号”的轨道,虚线B代表“神舟八号”的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和B的运行速率均大于7.9km/sB.A的运行速率小于B的运行速率C.A的运行周期小于B的运行周期D.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5.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空间站将形成三舱“T”字型基本构型。

假定空间站在距地面450km高度处做理想的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北斗”系统中的中轨道卫星A与空间站相距最近如图所示,该中轨道卫星A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为,卫星A和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运行方向相同,则从图示位置往后开始计数(不包括图示位置),在卫星A运行一周时间内,空间站与A相距最近的次数为()A.7次B.8次C.9次D.14次6.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两颗距离地球仅100光年的新行星,其中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1)【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1)【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二(下)期末物理模拟试卷(1)一.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4分)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18题、第19题、第20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步卫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可以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变轨过程,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2,A点在轨道1上,B、C两点在轨道2上。

卫星在轨道1、轨道2上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

1.(4分)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我们用电场强度来描述电场的强弱;类似地,在地球的周围存在引力场,我们可以用引力场强度描述引力场的强弱。

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定义引力场强度。

A、B、C三点引力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E A=E B B.E A<E B C.E A=E C D.E A>E C2.(4分)如图(a)所示,半径为r的带缺口刚性金属圆环固定在水平面内,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与电阻R构成闭合回路,若圆环内加一垂直于纸面变化的磁场,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

规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正,不计金属圆环的电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1s内,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bB.1~2s内,回路中的电流逐渐减小C.2~3s内,穿过金属圆环的磁通量在减小D.t=2s时,3.(4分)Th原子核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a点,某一时刻发生衰变,产生如图所示的1和2两个圆轨迹,由此可以判断()A.发生的是α衰变B.衰变后新核的运动方向向左C.轨迹2是衰变后新核的轨迹D.两圆轨迹半径之比为R1:R2=90:14.(4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秤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秤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图所示是用平行板电容器制成的厨房用电子秤及其电路简图。

称重时,把物体放到电子秤面板上,压力作用会导致平行板上层膜片电极下移。

则()A.电容器的电容增大,带电荷量减小B.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带电荷量增大C.稳定后电流表仍有示数,两极板电势差增大D.稳定后电流表示数为零,两极板电势差不变二.多选题(共4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5.(5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期末考试计算题专项练习Ⅱ—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期末考试计算题专项练习Ⅱ—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一册物理期末考试计算题专项练习Ⅱ一、计算题。

1.(2020秋•北辰区校级期末)如图,一个质量m=2kg的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37°夹角的(g取10m/s2,sin37°=0.6,cos37°拉力F=10N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0.8)求:(1)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 f的大小和方向;(2)地面受到物块的压力F压的大小和方向。

2.(2020秋•天元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拉住,人保持静止,若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绳子对重物的拉力T多大?(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 N多大?(3)地面对人的摩擦力f多大?3.(2020秋•城关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t =0时刻起对物体施加一个F=50N的拉力,使物体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53°,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53°=0.8,cos53°=0.6,g取10m/s2。

求:(1)前3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2)若在t=3s时撤去拉力F,则撤去外力后5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4.(2021春•绿园区校级期末)一个质量为m=5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7°的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一轻质弹簧与物体拴接,弹簧原长l0=25cm,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拉弹簧。

当弹簧和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时,弹簧长度l1=45cm;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弹簧长度l2=35cm。

g=10m/s2。

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比较大的力拉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时发现弹簧长度为l3=55cm,求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

5.(2021春•朝阳区校级期末)长春南收费站出入口安装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MTC)驶离高速公路,流程如图。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七区联考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试题数:15.满分:1001.(单选题.4分)匀强磁场中放置一根长为0.15m且通有4A电流的直导线.若仅调整导线方向.其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只能在0到0.6N之间变化.则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3TB.1TC.0.3TD.0.1T2.(单选题.4分)如图所示.一正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以初速度v0从a点运动到b点.则该电荷在运动过程的v-t图象是()A.B.C.D.3.(单选题.4分)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库仑在实验中观察磁生电的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进一步分析和实验后证实了磁生电的猜想C.奥斯特根据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楞次对实验进行探究和分析后总结得出: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4.(单选题.4分)如图所示是洛伦兹力演示仪。

电子枪的加速电压为U.励磁线圈内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加速后的电子垂直进入磁场。

设电子的电量为e.质量为m.忽略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枪射出时电子速度大小为2eUmB.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道半径r= 1B √2mUeC.增大电子枪加速电压.电子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减少D.减小磁感应强度可以减小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道半径5.(单选题.4分)计算机键盘每个键下面都连有一块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固定的小金属片.这组金属片组成一个可变电容器.当连接电源不断电.按下某个键时.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给出该键相关的信号.当按下键时.电容器的()A.电容变小B.极板的电量变大C.极板间的电压变大D.极板间的场强变小6.(单选题.4分)一种能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金属杠杆的一端接浮球.另一端触点P接滑动变阻器R.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

广东省东莞市市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市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东莞市市高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遗传性佝偻病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如生女孩,则100%患病;如生男孩,则100%正常,这种遗传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参考答案:C2.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一名马拉松比赛参赛者在跑完全程后,下肢肌肉突然发生抽搐,这是因为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所致A. 水B. 钙盐C. 钠盐D. 尿素参考答案:B哺乳动物血液中缺钙会导致肌肉抽搐。

【点睛】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异常的表现:(1)钙离子浓度降低:会导致肌肉抽搐。

(2)钙离子浓度过高:会导致肌无力。

3.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C.丁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参考答案:C 4.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 )A.C5H11O2NS B.C3H7S C.C4H11O2S D.C5H10O2N 参考答案:A5.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参考答案:BD6.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是还原糖 B.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被水解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蔗糖 D.DNA分子中不含糖类参考答案:A7.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参考答案:C8. 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原子B. 离子C. 分子D. 化合物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形式,少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正确。

2020-2021学年海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海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海南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1.(3分)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A.千克,米,秒B.牛顿,千克,秒C.牛顿,米,秒D.牛顿,千克,米2.(3分)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A.质量B.重力C.时间D.路程3.(3分)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πR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C.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RD.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4.(3分)如图,三米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跳板的外端静止站立时,受到力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5.(3分)2019南京马拉松比赛中,某跑友在其中一段直线跑道上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的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该跑友在该段直线跑道上的()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D.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6.(3分)有一个勇敢的跳水者走到跳台边缘时,先释放一个石子来测试一下跳台的高度,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现测出石子在空中下落的时间为1.0s,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则跳台实际离水面的高度可能为()A.4.7m B.4.9m C.5.0m D.9.8m7.(3分)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a点比b点低,晾衣绳粗糙,悬挂衣服的衣架钩在晾衣绳中点和在杆M.N中间位置时都不滑动。

衣架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架钩在晾衣绳中点时,左右两边绳子拉力大小相等B.衣架钩在晾衣绳中点时,右边绳子拉力小于左边绳子拉力C.衣架钩在杆M.N中间位置时,左右两边绳子拉力大小相等D.衣架钩在杆M.N中间位置时,右边绳子拉力大于左边绳子拉力8.(3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上表面水平放在斜面上滑块B叠放在A 的上表面。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下列奥运会项目中记录运动员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A. 击剑B. 蹦床C. 自行车D. 10米板跳水2. 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A. 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 位移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3. 右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段和CD段的运动方向相同B. 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18 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0~22 s内质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5 m/s4.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为v3,则正确的结论是()A. 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v3B. 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v3C. 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1=v2<v3D. 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1=v2>v35. 一物体在某行星的一个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1 s钟后,从起点落下2 m,再下落3 s钟它将在起点下面多少米处?()A. 30 mB. 32 mC. 45 mD. 80 m6.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第1 s内的位移是1 m,第2 s内的位移是2 m,……,第n秒内的位移是n米. 由此可知()A. 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C. 物体在第3 s内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3 m/sD. 物体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7.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初始时刻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A. 2.45 m/s2B. -2.45 m/s2C. 4.90 m/s2D.-4.90 m/s28. 跳伞运动员以4 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28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取10 m/s2)()A. 2 sB. 5-257sC. 5 sD. 7-275s9. 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此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第5个7 s内的位移与第11个3 s内的位移比为()A.2∶1B.1∶2C.7∶3D.3∶710. 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由v0变为kv0(k>1)位移大小为x. 则在随后的4t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A. 8(32)1k xk-+B.8(21)1k xk-+C. 8(21)1k xk--D.3(53)1k xk--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 汽车和火车同时做匀加速运动,速度从0增加到108 km/h 分别用时18 s 和100 s ,比较两车的加速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汽车的速度变化比火车快B. 0~18 s 间的同一时刻,汽车的速度总是大于火车的速度C. 当汽车完成加速时,汽车所通过的位移大于火车所通过的位移D. 汽车完成加速的平均速度大于火车完成加速的平均速度12. 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各行其道,两道相邻),它们的位移s (米)随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为:汽车s =10t -14t 2,自行车:s =6t .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经过路标后较小一段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C. 在汽车停下来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为16 mD. 自行车追上汽车时,距路标96 m13. 为了研究车轮上A 、B 两点的运动,在车轮一侧的路面上竖直埋设一根固定不动的木棒作为参考系,木棒与车轮上的A 、B 两点连线重合. 如图所示,当车轮往右滚动了一段距离后,请注意观察A 、B 两点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轮上A 点的位移方向水平向右B. 车轮上A 点的位移方向向右偏下C. 车轮上B 点的位移方向向右偏上D. 车轮上B 点的位移方向向左偏上14. 一质点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直线运动,从质点开始运动计时,经时间t 质点的位移为x ,其xt 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质点在1 s 末与3 s 末的速率相同C. 任意1 s 内,质点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均为0.5 m/sD. 任意相邻的0.2 s 内,质点位移差的大小均为0.04 m15. 为了求得楼房的高度H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个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 已知重力加速度g ,下列测量和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只需测出石块第2 s 内下落的高度h ,则H =4hB. 只需测出石块下落到楼房高度的一半时的速度v ,则H =v 2gC. 只需测出石块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h ,则H =h 22g +h 2+g8D. 只需测出石块通过最后1 m 位移的时间t ,则H =gt 24+12gt 2+12第二卷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 )16.(满分6分)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1)甲小组同学用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如图所示,由纸带可知 ( )A. 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C. 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 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2)乙小组同学讨论“先作v -t 图象再求加速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确定了v -t 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 作v -t 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 作出的v -t 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3)丙小组同学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七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由此计算出打下B 、C 、D 、E 、F 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标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根据图象,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7.(满分6分)某同学利用一架固定好的自动相机,用同一张底片多次曝光的方法,拍下了一辆小轿车启动后不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照片. 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 2.0 s. 已知小轿车的车长为4.5 m. 他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从而可估算出(结果均取1位小数):(1)这辆小轿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2)小轿车在照片中的第2个像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 共28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满分9分)某赛车场上,赛车测试场地数据时的运动情景如图所示.(1)该车接近维修站时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是6 m/s2,如果车必须在2 s内停下来,赛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2)如果该车以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了6 s,驶过180 m,汽车在此过程中的初速度多大?(3)如果该车在5 s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到108 km/h,汽车在此过程中的位移多大?19.(满分9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图甲中的刹车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引起反应时间延长. 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x和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以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甲乙(1)求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延长了多少?20.(满分10分)2019年5月12日,在世界接力赛女子4×200米比赛中,中国队夺得亚军. 如图所示,OB为接力赛跑道,AB为长L=20 m的接力区,两名运动员的交接棒动作没有在20 m的接力区内完成定为犯规. 假设训练中甲、乙两运动员经短距离加速后都能达到并保持v=11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运动员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5m/s2,乙运动员在接力区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在甲、乙两运动员相遇时完成交接棒.(1)第一次训练,甲运动员以v=11 m/s的速度跑到接力区前端A处左侧s0=17 m的位置向乙运动员发出起跑口令,求甲、乙两运动员交接棒处离接力区前端A处的距离;(2)第二次训练,甲运动员在接力区前端A处左测25 m的位置以v=11 m/s的速度跑向接力区,乙运动员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运动员相同时被甲运动员追上,则甲运动员在接力区前端A处多远时对乙运动员发出起跑口令以及棒经过接力区的时间,并判断这次训练是否犯规?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物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 每空2分,共12分. ) 【16】(1)BD (2)BD (3) 0.847 (0.833~0.862) (每问2分,前2问,无错不全者得1分)【17】(1)2.0 m/s 2(2)8.0 m/s(每空3分,数值正确但漏写单位各扣1分,数值错误一律得0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 共28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1)根据v t =v 0+at ,取沿v 0方向为正方向,有:v 0=v t -at =0-(-6)×2 m/s=12 m/s【3分】(2)由 x =v 0t +12at 2 得 v 0=x t -12at把已知数据代入,得:v 0=15 m/s【3分】(3)已知108 km/h =30 m/s.x =v 0 + v 2t =0 + 302×5 m=75 m【3分】【19】(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 ,所用时间为t ,由题可得初速度v 0=20m/s ,末速度v =0,位移x =25 m ,由运动学公式得:v 02=2ax【2分】 t =v 0a【2分】 代入数据得: a =8 m/s 2【1分】 t =2.5 s【1分】(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 ',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 ,由运动学公式得:l =v 0t'+x【1分】 Δt =t'-t 0【1分】 代入数据得: Δt =0.3 s【1分】【20】(1)第一次训练,设乙运动员加速到交接棒时运动时间为t 1,则在甲运动员追击乙运动员的过程中,有:201112s at vt += 【2分】 代入数据得: 12s t = 1 6.8s t =(舍去)【1分】 交接棒处离接力区前端A 处的距离为: 2112x at ==5 m【1分】(2)第二次训练,乙运动员恰好与甲运动员共速时:2v at = 解得:2 4.4s t =【1分】设甲运动员在距离接力区前端A 处为s 时对乙运动员发出起跑口令,则有:22212s at vt +=【1分】 代入数据得: s =24.2 m【1分】棒经过接力区的时间为: 320s 11L t v ==≈1.82 s【1分】 乙运动员接棒前的位移: 22124.2m 20m 2x at ==>乙 【1分】 所以第二次训练犯规.【1分】。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关于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 质点是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B. 参考系是为了描述运动引入的,所以只能以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C. 第一秒末到第二秒初的时间间隔是一秒钟D. 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者是以国旗为参考系的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路程是指物体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B.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 路程是标量,位移的大小就是路程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它们的位移也一定相同3.如图所示,撑杆跳高运动员正在跳高。

此时杆对运动员的弹力A.方向向下B.方向一定沿杆C.由杆的形变所产生D.由手的形变所产生4.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D.物体间的压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5.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力的个数为A .2个B .3个C .4个D .5个6.重为400N 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85N ,动摩擦因数为0.2,如果用90N 的水平力推木箱,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 .85NB .80NC .50ND .0N7.如图所示,质量为2kg 的物块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垂直于墙壁作用在物块表面的推力50N =F ,现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g 取210m/s ,则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A .20NB .50NC .10ND .25N8.以初速度为10m/s 运动的汽车,某时刻开始以5m/s 2的加速度刹车,刹车后第1s 的运动距离和刹车后3s 内的运动距离之比为A .1:1B .1:2C .2:3D .3:4 9.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0.如图所示,甲乙为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甲弹簧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 m 的物块;乙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也为 m 的物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物理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月23日12时41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7个月”指的是时刻C.“天问一号”从地球到火星的位移大小就是其运行轨迹的长度D.研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的轨迹时可以将探测器看成质点2.下列关于质点的判断错误的是()A.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确定火车的位置时,火车可视为质点B.人们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月球看作质点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观察月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视为质点D.地球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运动轨迹时,地球可视为质点3.如图,质量为m的木块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压在竖直墙上,木块静止不动,关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mg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μFD.若增大F,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4.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A.在0~1 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1 s~2 s内,物体向右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1 s~3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2D.在3 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左方5.据《自然》杂志报道:身体仅6mm长的沫蝉(一种昆虫)跳跃高度可达70cm其跳跃能力远远超过了人们以前认为的自然界的跳高冠军跳蚤,已知沫蝉竖直起跳时,加速度可达4000m/s2,则沫蝉竖直起跳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其体重的比值为()A.41:1 B.401:1 C.400:1 D.4001:1 6.如图所示,轻绳悬挂的灯笼在水平风力的作用下静止于空中,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设红灯笼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水平风力大小为()A.12mg B.3mg C.2mg D.33mg7.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表面有一物体m,m与M之间有一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右图所示,则关于M和m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m受到M对它向右的摩擦力B.根据受力分析,M受到了6个力的作用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右D.地面对M不存在摩擦力作用8.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此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向左、大小为20 N的水平推力,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水平方向受的A .20 N ,水平向左B .19.6 N ,水平向左C .39.6 N ,水平向左D .0.4 N ,水平向左9.石块A 自塔顶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下3.2m 时,石块B 从离塔顶5.6m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两石块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2m /s ,则塔高为( ) A .6.05mB .6.35mC .6.65mD .6.95m10.“星跳水立方”节目中,某明星从跳板处由静止往下跳的过程中(运动过程中某明星可视为质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跳板距离水面的高度为10mB .该明星入水前处于失重状态,入水后处于超重状态C .1s 末该明星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D .该明星在整个下跳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全对得4分,错选或未选得0分,漏选得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 .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减小D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12.小物块从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顶端以初速度0v 滑下,在时间t 内下滑的位移为x ,其xt 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210m /s g =,sin370.6︒=,则( )A .02m /s v =B .04m /s v =C .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D .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625簧及与竖直方向成45θ=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

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210m/s 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NB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8m/s ,方向向左C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10m/s ,方向向右D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不会突变14.如图所示,一小球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以初速度v 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m ,BC =1m ,小球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时间均为2s ,设小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A,则( )A .小球向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m/s 2B .小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4m/sC .小球在AE 段的平均速度为3m/sD .小球从D 到E 的时间为4s15.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柱体A 。

可移动的挡板MN 一端始终垂直于半圆柱A ,初始时,挡板的延长线过半圆柱截面圆心O ,且与水平面成30°角。

在A 和挡板MN 之间放有一个质量为m 的光滑均匀球体B ,其半径也为R 。

初始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挡板MN 沿顺时针方向缓缓向下移动直至水平。

则对从初始到挡板MN 水平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始时,A对B的支持力为2mgB.全过程中挡板对B的支持力大于A对B的支持力C.全过程中挡板对B的支持力逐渐变大,A对B的支持力逐渐变小D.挡板MN水平时,A对B的支持力为33 mg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实验题(2小题共18分)16.“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位置,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2)关于此实验,下列情况正确的是()A.两弹簧秤的拉力一定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如果将两个绳套换成两根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将不同D.两次拉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的目的是确保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3)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分别用F1与F2拉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O点。

现让F2大小增大,方向不变,要使结点仍位于O点,则F1的大小及图中β(β>90°)角的变化可能是()A.增大F1的同时增大β角B.减小F1的同时减小β角C.增大F1的同时减小β角D.减小F1的同时增大β角17.“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每次小车必须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同一位置释放B.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C.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车的质量(3)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2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平衡好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2⋅)0.69 1.18 1.66 2.18 2.70m s-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的图线不通过原点(如图丙所示),请说明主要原因。

______四、计算题(本小题共3小题,共3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结果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与单位)18.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连接。

现将一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

已知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h=0.8m,B点距离C点的距离L=2m(假设滑块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g取10m/s2)。

求:(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写出滑块从A点释放后速度大小v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19.用三根细线a、b、c将质量为m的小球1和质量为2m的小球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

两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水平。

(重力加速度为g)求:(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20.用如图所示的水平传送带和斜面将货物运送到斜面的顶端,传送带两端AB的距离为d=10.4m,传送带以v1=10m/s顺时针匀速运动,右端B靠近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斜面底端与传送带的B端之间用一段长度可以不计的小圆弧平滑连接。

斜面的总长L=9.8m,当物体以v2=12m/s向右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冲上传送带,发现物体通过B点后经t=2.0s第二次到达斜面上的C点,物体和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求:(1)物体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2)BC的距离;(3)为了将物体送上斜面的顶端,要在A端给物体一个向右的水平初速度,求这个初速度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1.D2.B3.A4.B5.B6.D7.D8.C9.A10.B11.CD12.AC13.AB14.BD15.BC16.F′ D BC17.交流电 C 0.16 可能是在计算F时忘记加入砝码盘的重力,使作出的图象向左平移造成的18.(1)最大速度为4m/s;(2)0.4;(3)见解析19.(1);(220.(1)1s;(2)4m;(3)17.3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