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构建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新模式

Gu L i n g l 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r a f i f c E n i g n e e r i n g , N a n t o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l a S h i p p i n g C o l l e g e , N a n t o n g J i a n g s u 2 2 6 0 1 0 , C h i n a )
c u h u r e“ t h e Q i n g m i n g F e s t i v a l ”a s a n e x a m p l e , w h i c h g i v e s he t n e w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m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A Ne w Mo d e o f Mo r a l Ed uc a t i o n i n Co l l e g e s a n d UI l i v e r s i t i e s Ba s e d o n“ Mo r a l Ed u c a t i o n Ca l e nd a r ”
e d u c a t i o n mo d e i n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b a s e d o n t h e“ mo r l a e d u c a t i o n c a l e n d a r ”i s e x p l o r e d f r o m t h e c o n n o t a - t i o n o f“ mo r l a e d u c a t i o n c a l e n d a r ”a n d m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e l e me n t s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f e s t i v a l c u l t u r e .O n t h i s b a s i s .t h 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mo r l a e d u c a t i o n c le a n d r” i a s d e s i g n e d a n d d e d u c e d b y t a k i n g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f e s t i v a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2 0 1 5年 6 月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d. 3l No . 3
J u n . 2 0 1 5
在 中国传统文化 的价值取 向 中, “ 公义战胜私欲 ”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 目“ 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的价值” ( 2 0 1 4 一 G H 一 2 0 8 )
作者简介 : 张 阳( 1 9 6 4 一) , 女, 河 南永城人 , 中州大学德 育教 学部副教授 。
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
、
中华优 秀 传 统 文化 是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的不 竭源 泉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 , 源远 流长 , 蕴含着 丰富 的哲 理 , 涌现出众多道德楷模和典范事例 。 拥有旺 盛 的生命力 、 感染力 和震撼力 , 是 中华 民族宝 贵 的精 神财富 ,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不竭源泉。
一
深深地植根于我 国优秀传统文 化之中 , 是 中华 民族能
够 比肩 于世界优 秀 民族 的强大 的精 神力量 。古往 今 来, 爱国之情 , 报 国之志 , 写满 了中华 民族 的史册 。曹
植的 “ 捐躯赴 国难 , 视死忽 如归 ” , 苏轼 的 “ 报 国之心 ,
死而后 已” , 表达 了报效祖 国生死不渝 的豪情 壮志 ; 陆 游的“ 位卑未敢忘忧 国” , 文天祥 的“ 人 生 自古 谁无死 , 留取丹心 照汗青 ” , 林则 徐 的“ 苟 利 国家 生死 以 , 岂因 祸福避趋 之” , 顾炎 武的“ 天下兴亡 , 匹夫有 ” , 体现 了 民族利 益至上 , 以天下为 己任 的社会责任感 。以及 中 华 民族历史 上屈原 、 岳飞 、 辛 弃疾 、 戚 继光 、 郑 成功 等 民族英雄 的爱 国故事 , 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史料 。以 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 的爱 国意识 , 引导他们对 中华民族 的 自豪 感 , 引导他们将个人 的发 展与 国家 的兴盛联 系起来 , 将 个人的理想与 国家 的需 要联 系起来 , 将 个人 的梦想 与中国梦联 系起来 , 为 中 华腾飞而读 书 , 把学 到的知识转化为实现 “ 中国梦 ” 的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凝聚了无数可以传承的优秀文化,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建国的根基,是重要思想的源泉。
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在许多方面,比方说: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传统美德,历史建筑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丰富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策略前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掌舵人,作为青少年,有责任与义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被当代的文化冲击,泯灭,而是更加有活力,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作为青年教师,肩负着培育未来接班人的职责,更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了解,进而传承。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教学的方向,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标杆,打造立德树人的课堂。
学生想要成才地第一步,首先要学会做人,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的前提是做一个人,而人要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理念,思想修养,行为准则,才能够更好的约束以及,适应社会的规则。
打造立德树人的教学课堂也是在践行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中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进步,让学生实现现代社会人才的全面成长,以更好质量的教学服务更高质量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增加内在动力,以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促建设,这是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针。
二、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所需,社会需要人才,但是更加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了更好的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才的素质非常重要。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青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如果能够做到尊老爱幼,善良友爱,诚实守信,那么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德育教育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我国青少年的风采,帮助学生改变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重塑正确的思想观与行为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的思考——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智,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有“中国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中国芯”包含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的人格修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与创造精神,是中国独特的精神追求。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德育中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德育的重要意义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继续壮大的基础,是人们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精神标杆[1]。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也会给学生价值观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高职德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学生对民族发展过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让学生始终站在国家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树立远大的理想。
2.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奋发向前的秘诀正是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爱国主义情怀的感召下,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
所以,当前要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使之作为推动学生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2]。
3.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础,文化作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对人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历史根基,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赋予人们的历史使命。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责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好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教育探索93作者简介:刘夏辉(1980— ),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立德育人是教育的本根,我们当前的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性的人才,未来的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建设祖国。
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发展以来的文化与智慧积淀,非常值得我们深究和钻研,但是当前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目前的社会发展还有一定的矛盾之处,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教育事实,以客观公正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保护好传统伦理的精髓,让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推动我们的德育教育快速向好发展。
一、高校德育工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一)高校对传统文化认识性不足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被认为是封建糟粕,尤其是在当前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的目光大多集中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上,多元文化的教育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需要继承和发扬。
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才引起了重视,但是高校目前教师和课程安排过于死板,也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着可提升空间。
(二)附庸风雅现状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否认科技对于我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的助力,但是物质生活的改观也让一些追求名利、附庸风雅的社会风气传染到了大学校园中。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商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各种节日进行渲染,然后以“孝顺”、“爱情”、“亲情”、“时尚”等名义对消费者进行绑架,让消费者走入到附庸风雅的潮流中。
很多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加上我们的德育教育没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节奏,没能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学生。
我们不能否认现代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转变,但是也要注重对于经济社会带来的危险与担忧。
(三)外来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起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现代化的很多技术也起源于欧美国家,也正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带来了质的变化和改观,特别是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息,我们的生活完全被科技所支配,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犹如一幅幅画面在我们的眼前掠过。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作者:王洪伟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6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在高校中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来夯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基础,提升和塑造大学生道德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影响作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141-02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突出问题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要素,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较为复杂。
校园文化建设经常忽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引导作用,集中表现为: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大型场馆的建设上;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意识较差,表现形式刻板、单一,没有纵深发展的长远规划;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能很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一味注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播,而忽视对大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与培养,造成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缺失,等等。
因此,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发掘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创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全面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二、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全方位校园文化育人阵地,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各高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多种社团活动为空间,以制度建设、德育规范为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强化大学生基本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为目标,努力打造全方位的校园文化育人阵地。
寓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于中国传统节日之中

第30卷 第4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30 No.4 2021年4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Apr. 2021文章编号:1008-8717(2021)04-0076-05寓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于中国传统节日之中沈跃珊(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题材。
在对传统节日优秀文化元素深入挖掘的基础上,通过对节日活动的精心规划,有序开展,并利用活动宣传和总结环节深入剖析、精准把握传统美德教育的点,突出德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真正能在节日庆祝活动中受到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传统美德的教育。
关键词:传统美德;传统节日;节日活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The Traditional Virtu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oot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ActivitiesSHEN Yue-shan(Heilongji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11)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contains abundant outstanding cultural elements, which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subjects for traditional virtue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xploiting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planning elaborately ,organizing the celebration orderly, propaganda and summary with concern, college students would experience a series of virtue education including promoting patriotism, feeling the sense of gratitude, advocating filial piety and loving the young, inheriting the etiquette, contributing to social and family harmony and being loyal to love.Key words: traditional virtue education;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organize the celebration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20-10-15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中国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元素开展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策略研究”(ZJC1318052)沈跃珊(1966-),男,黑龙江林口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研究方法,管理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

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观传承的功能。
因此,在学校中策划开展德育传统节日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下面是一份德育传统节日活动方案策划,希望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活动主题:传统节日与德育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弘扬传统节日的道德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内容:1. 传统节日知识竞赛:通过组织传统节日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传统节日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风情和道德故事,让学生通过展示的形式,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观。
3. 传统节日义卖活动:组织学生自发筹划并参与传统节日义卖活动,通过义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节日对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传统节日文艺表演: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文艺表演,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展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5. 传统节日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志愿者活动,通过为社区、老人院等提供服务,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对于他人的关爱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6. 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活动评估方法:1. 学生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满意度。
2. 教师观察评估:通过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通过以上活动内容和评估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道德教育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切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切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王楠(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建设亟待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程度浅薄等。
本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教育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世代发展的精神文明宝库,为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沃土。
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实践的精神力量,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文化精髓,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一)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积薄发、源远流长,经过五千年的演变发展与继承创新,其在高校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古往今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培养了国人的家国情怀。
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日后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样冲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和为贵的和谐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素养、仁义礼智的道德品质等,都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内涵,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形势下,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_李良

[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 教育资 源 , 是高 校进行思 想政治 教育的有 利素材 。本 文阐述 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 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必 要性 , 提出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 。
[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图分类号] G64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 -9882(2012)04 -0064 -02
(三)通过网络平台 ,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德育 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 异的发展 , “ 网络文化” 已成为 大学校园中新的文化现象 。高校应注重网络平台的开发 和运用 , 利用网络及时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 将中华传统文 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 改变直接灌输的教育模式 , 如可以 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网上论坛 , QQ 群等平台进行传统文化 熏陶 ;可以鼓励大学生制作传统文化知识的 FLASH 、视频 放在论坛 、校园网站群上 ,提高大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 参与度和兴趣度 ;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 , 将中华传 统文化融入专业学习与创 新中 , 如艺术系的 学生将中华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 , 通过 网络将中华 传统文化以 艺术的元素传播给其他人 。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综合实力的反 映 , 体现着大 学的文 化品位 , 是大学发展的灵魂 。校园文 化的核心竞 争力主 要表现为文 化的凝 聚力 和创造 力 。在校 园文化 建设 中 渗透传统 文化 , 体 现了 大学 发 展的 历 史 渊源 与 文化 气 息 。如清华“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 北大的 “ 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 , 浙大的“ 求是 、创新” , 这些校 训不仅 展示 名 校的历史渊源与治学理念 , 而且表现 了传统文化 对大学 的影响力 。大学 生在 浓厚的 传统文 化氛 围的熏 陶与 影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传统美德

些传统节 日 有初步 的一般性的 了解 , 8 0 %以上对传 统 节 日了解 一 些 但 也 不 会 参 与 活 动 。如 知道 端 午 节吃粽子 , 但父母在包粽子时 , 基本没有参与 , 也不 会 包 。 三是 对 传 统 音 乐 、 戏曲 、 歌 舞 和 地 方传 统 文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3 6 9 9 ( 2 0 1 5 ) 0 5 — 0 0 4 6 — 0 3 D Ol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6 7 1 - 3 6 9 9 . 2 0 1 5 . 0 5 . 0 1 1
中 国发 展 至今 , 历经 五 千年 , 饱 经 沧桑 , 能屹 立
于 世界 发 展 的前 沿并 成 为大 国强 国 , 得 益 于 勤劳 节 俭、 诚信友 善 、 自强 不 息 、 精 忠 报 国等 这 些 优 良传 统, 使 国 民拥 有 了优 良 的道 德 素 养 。 然 而 , 随 着 市 场 经济 的发展 、 西 方 多元 文 化 的渗 透 和社 会 的功 利 化, 学校教育也趋于利益化 , “ 厚德载物” 的传 统 教
表现为 : 一是对具有 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载体的诸 子百家 、 经 史 子 集 类 文 章 了解 甚 少 , 对 其 爱 不 释 手 或深 恶 痛 绝 的 均不 到 1 0 %, 5 0 %以上 的大 学 生选 择
了偶 尔 翻 阅 。二是 对 春节 、 清明、 端午 、 中秋 等 传 统
节日 及传统节 日有哪些生活习俗和社会活动了解
程度 很低 , 4 5 %的大学 生表 示仅 仅是 接触 过 、 学 过 点
中华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中华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摘要: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无穷的德育价值,本文主要爱国主义、爱情和友情、遵循自然规律和热爱自然以及真善美的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人文教育功能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密不可分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久弥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一些重要的汉族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经过各个时代的筛选锤炼、去粗存精,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道德资源,传递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千百年来绵延不绝。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无穷的德育价值,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传统节日具有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人文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操,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对自己所在国家民族的一种情感认同。
像端午接和清明节都包含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
据《荆楚岁时记》里面也记载,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因为很哀伤屈原的死,就命大家划舟救屈原,慢慢的就形成的一种习俗,屈原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由蛟龙所困,因为汨罗江里面有蛟龙。
当地人怀念屈原,每年到了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投五色丝包的粽子到水里面去,用这种方式驱赶蛟龙,因为蛟龙看到了五色丝就会感到惧怕。
又相传屈原投汨罗江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马上就划小舟,一直划到洞庭湖,但是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
那个时候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的时候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此后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普遍的习俗活动,就是“龙舟进渡”,恰恰由于吃粽子和“龙舟竞渡”两种习俗都和屈原有关系,人们为了怀念屈原才一直延续到现在。
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

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礼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侵蚀。
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面临着挑战,缺乏传统礼文化的教化和熏陶,导致一些学生思想不够端正,行为不够规范。
为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礼文化,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将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通过研究传统礼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对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0字】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传统礼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快速变迁,人们对传统礼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和道德观念的滑坡。
研究如何将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后起之秀,其培养的学生更应该注重传统礼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将传统礼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学会感恩的美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如何有效地融入传统礼文化,探讨其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意义,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传统礼文化的内涵传统礼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传统。
其内涵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尊敬长辈、孝顺父母、敬重师长、友善待人等。
在中国传统礼文化中,孝道是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尊师重道是基础,注重师生之间的尊重和谦逊;礼仪规范是关键,强调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的礼貌和规矩。
对当代高校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活动的看法

对当代高校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活动的看法作者:吴筑敏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1期摘要在文化全球化交流的今天,中国传统节日没有得到应该有的重视,然而身为炎黄子孙,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是必要的,作为高校的工作者,理应全面意识到中国传统节日不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应该将传统节日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如此一来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也增强了高校的文化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高校文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1 高校传统节日现状在信息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文化全球化现象日益明显,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冲击,特别是西方文化。
“洋节”热闹的气氛确实很吸引当代的大学生,在那种氛围中,可以使年轻人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需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高校中中国传统节日的开展形式过于单调,难以引起人的兴趣。
近年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人们渐渐地意识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节日,它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辉煌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以及道德内涵。
而就在学生们都比较熟悉的几个传统节日中,文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只有食物得到了很好的重视。
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这几个节日的来历,背后的历史,以及内涵,知道的只有该节日对应的食物。
比如大家只知道春节吃团年饭,却不知道它的来历,知道端午吃粽子,却不懂它背后的历史代表什么,知道中秋吃月饼,却不明白中秋节最根本想要传递的是家人团圆的内涵,如此一来在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只做到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句古语。
2 高校主题活动意义2.1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通常含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爱国的深刻内涵。
如果把中国传统节日的这种思想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势必会激发教学对象的爱国主义情怀。
比如让大家知道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之情。
由此让学生们继承这种爱国思想。
构建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

同时 高校 在思 想政 治 教育 活动 开展上 基本 上 都 是临 时性 、 阶段 性 的 , 没 有 一 个 长 效 机制 , 从 而使 教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5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4
功 能 中并不 能真 正 体 现 传统 节 日的德 育 教 育 优势 ,
构 建 以“ 德 育 日历 ’ ’ 为 载 体 的 高校 德 育 模 式
胥 青
( 南通航 运职 业技 术 学院 交通 工程 系 江 苏 南通 : 2 2 6 0 1 0 ) 摘 要 中 国传 统节 日蕴含 着优 秀的伦理 道德 和 价值 观念 , 是极 为 宝贵 的德 育资 源 。通过“ 德育日
第2 5 卷第 4 期
2 0 I 3 年】 2 月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Wu h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Vo 1 . 25 NO. 4
De c e mb e r 2 O1 3
映 了中华 民族 的传 统习惯 、 道 德风 尚以及价 值取 向 , 影 响着 人们 的生 活方 式 、 行 为 习惯 和价 值 判 断 。 中 国传统 节 日是 中华 民族 优 秀文 化 的结 晶 , 是 大 学 生 进 行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宝 贵资 源 。高校应 深入 挖 掘传 统 节 日中蕴 含 的诸 如 感 恩 、 孝道 、 生态文明、 恋 爱 观 等 德育 资源 , 以“ 德 育 日历 ” 的 形 式 细化 传 统 节 日的
1 目前 高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存 在 的 问题
1 . 1 思 想政 治教 育形 式单 一 , 缺 乏 长 期 机 制
传统节日视角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考

志, 是一个民族走 向未来的精神动力 。
信念教育的内容 , 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在当今世界各民族 的多元文化 日益受到尊重的 任 务 。 国际环境下 , 我们没有 理 由忽视 自己 民族 的传统 节 我国的传统节 日中蕴含 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 日。每 当重要 节 日来 临 的那 一刻 , 聚着 无穷 无 尽 的 的内容 , 凝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 1感恩教育 。 民族 情感 , 世界 的华 人 因为欢 度 同一个 传统 节 日而 报 天地 之恩 、 全 感祖 宗之 德 的意识 深深 植根 于 国人 的心
效性和吸 引力、 感染力 , 充分发 挥传统节 日文化对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引导和 指向作 用 , 得 高校教 育 工作 者进行 有益探 值
索和 深 入 研 究 。
关 键 词 :传 统 节 日;文 化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 图分 类号 :G 5 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87 (0 】o —0 1 17 132 l )4 l0—0 3
( 湘南 学 院 。湖南 郴 州
摘
4 3 0 20 )
要 :传统节 日是 中华 民族 文化传播 与传承 的重要 载体 , 其所 蕴含的 民族文化 传统及 独特 的民族 气息是对 高
校 学生进行 思想政 治教 育的 宝贵资源。如何将传统 节 日文化 纳入 思想政 治教 育体 系, 高思想政 治教 育的针 对性、 提 实
推进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当前高校推动学
华, 也是维系国家统一 、 民族团结 、 社会和谐 的重要精 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的重要驱策力 。在高校思想政 神 纽带 … , 中华 民族 生生 不息 的不 竭动 力 。 是 治教育工作中引入传统节 日文化教育 , 可以发挥出以
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利用

191作者简介:程艳婷(1996— ),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传统节日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宣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都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时下,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都热衷于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加上一些商家为了利益大肆宣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这些“洋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日趋淡化,过节的氛围越来越淡,而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文化内涵也随着习俗和仪式的消失也逐渐地被人们忽略或者是淡忘。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丰富多彩、颇具特色,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因此,当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有必要。
为此国务院提出要对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作出调整。
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应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具体活动,这样的话才可以提高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与重视度,真正将节日与活动结合起来,内化于心。
一、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概述(一)节日及起源节日指的是某一地区为了庆祝、纪念等主题定期开展的某一活动,其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
传统节日一般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节气、祭祀和俗成。
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视农业耕种的国家,因此形成了指导农事耕种时间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有的节日直接以节气为主,如清明节;有的节日在节气前后,如寒食节。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订立基本都以农业耕种时间为主,所以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具有农耕的特征。
我国古代为了缅怀先烈、纪念英雄豪杰等,比较喜欢祭祀这样的一种活动,既是儒教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们追求感恩,崇尚孝道,向先辈表示崇高敬意的表现。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秀的传统 文化中的
仁爱、和谐、进取等一些精神内涵与现代德育的价值是一致的。
第三,都具有凝聚功能。德育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人
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国家的发展;
而传统文化中不乏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内容,更是现代德育教育
当中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来源。第四,都具有传承功能。现代的
德育教育体系 是 在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思 想 之 上 发 展 起 来 的,其 内
育的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德育的关键所在。
一、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功能相同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是相同的,二者都是从思
想上去影响人,使其能够符合某一文化道德环境,并得到社会
的认可。首先,都具有育人功能。德育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学生
成长的正确政治方向,完善人格体系和培育创新精神等。我国
具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几千年来我
科技风 2020年 5月
理论研究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4188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付凯悦
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德育教育植根于文化的土壤当中,二者的存在着本质的同一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在功能、内容、 载体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清楚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 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人要想得到健 康 的 发 展,必 须 要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观、世 界
观和价值观,只有“三观”正确,才能够处理好人生所遇到的各
类问题。“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人要正确面对
各类人生问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这样才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摘要:传统节日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又造就了色彩纷呈的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优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
从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高校德育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价值;教育方法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时,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是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
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有的是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有的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
节日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以特定的仪式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展示民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类传递并扩展生存知识
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
1.鲜活生动的服饰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历来讲究衣冠上国。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其内容、节日仪式及文化内涵处处体现着重衣冠、重礼仪的传统。
2.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作为农耕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农业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就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农业文化特点,节日是由节气演变而来的,最初是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日子,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基本一致。
所以在每个特定的节日里,不同民族、不同的作物生产,就呈现出丰富的节日饮食。
3.礼仪结合的仪式文化
钦若昊天、敬授人时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而祭祀是中华礼仪的一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数都起源于祭祀,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在古老的祭祀过程中有一整套严密的仪式,使得最终固定下来的传统节日也是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庆祝并实现,仪式的固化从而强化了节日的意义。
4.淳朴自然的价值观念
敬天保民的思想体现了最淳朴的人本价值理念,中国传统节日农耕文化的特点,使得传统节日期间的相关节日仪式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节日仪式大多与祭祀仪式相关,人们在祭天祭祖的过程中,表现出对
天地自然规律的遵循,期盼得到天地自然的恩惠,体现出了最朴素的价值观念。
5.丰富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透视出的审美追求,在传统节日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当中,人们通过节日仪式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特别的东西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在民俗服饰、民俗饮食、节庆仪式中都展现出美的品质,可以概括为:人情之美、艺术之美和意境之美三个方面。
6.神秘的宗教意蕴
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本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传统节日更是源于宗教仪式,宗教文化为节日文化的形成、丰富提供了最原始的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
爱国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对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凝练,已经成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社会心理认同,使得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富有爱国精神的民族。
而传统节日是人们表达爱国情怀最自觉的一个特殊仪式。
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全国各族人民盛装出席,家家户户门上贴上了期盼国运昌盛、发达和家庭美满、幸福的对联,人们在爆竹声中互致问候、同享欢乐。
中国传统节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和谐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在传统节日的仪式和文化中处处彰显着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春节当中,除夕夜的守岁习俗在驱疫避邪的古老传说之外,更强调的是合家团圆的意义;还有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接灶神、送灶神等都有严格仪式,期盼灶王爷能把吉利带给人间,还有扫尘、洗浴、贴门神、放鞭炮、派发压岁钱等,处处透视出人们在严谨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敬畏和珍视生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发展。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指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相当一部分节日实际上都是表达慎终追远、敬祖报本。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实际上就是讲究孝悌,表现出对生命平等的珍视和敬畏。
崇尚人伦亲情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人伦亲情是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中国传统节日通过特定的节日仪式礼节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从实践的角度让人们在家庭内部践行尊尊亲亲的礼数。
三、高校的德育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方法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仪式化,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仪式作为文化记忆的要素和过程,在节日期间聚拢了人气,节日文化也通
过节日仪式的集中展示,传递出节日的特定文化内涵。
仪式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成为人们欢度节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传统节日庆典仪式的演示,让学生们直接走进了传统节日的心脏,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浓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神灵的祭奠和敬重,寄托对死者的追忆之情,趋利避害,寄托着对丰收、吉祥、平安、团圆的美好期盼,表达了人们最朴实的价值观念。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挖掘整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如传统节日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物象符号、节日诗词等,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开展以此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文化讲座;也可以邀请民俗专家,民间艺人等来校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大讲堂。
具体内容可以从每个节日文化中选取,也可以进行节日之间的比较讲座。
学术界可以发挥人员、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对相关传统节日文化问题进行研究;召开传统节日文化学术会议,为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与相关民俗机构合作开展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文献整理、资料收集及课题申报工作;开展有关传统节日文化资料的采集工作。
对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在研究的同时,要增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意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丰富其外延,要拓宽视野,进行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如把节日文化与地理学、建筑学、气候学、天文历法等交叉研究,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脉络,为普及传统文化,
提升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而发挥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充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精神文化。
高等院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充分利用节日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义不容辞。
高校尝试研究制定传统节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利用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资源编写传统节日文化系列读本,使学生系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更直观的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在书籍编写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原则,以保证节日文化书籍能真正发挥实效。
首先是通俗性,要保证文化读本的通俗;其次是故事性,传统节日与宗教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节日传说故事,可以以故事为线索展开;最后要突出文化性,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在文化读本中要突出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方便节日文化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节日及节日文化的兴趣。
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是为了加深德育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亲身实践活动,体会庄重的仪式、劳动艰辛、敬天保民、孝敬长辈等的历史渊源,通过实践活动接受传统道德的洗礼,在设计实践主题时,使活动贴近生活并与学生的志趣相投。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蝉变、文化发展多元化对节日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意识失缺。
赋予高校德育机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通过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实施来推动高校德育机制的变革,既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为创新高校德育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护明.高校德育生活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郭建平.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J].教育改革,2008,(11).
[3]孙雪梅.试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现实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傅德岷.论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J].重庆社会科学,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