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_邱东
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
17
第四阶段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可视为反 省阶段。
本阶段的特点是:很少有人再提出新的加权 方法,而是不断“消化”老问题,重温旧争议。
.
18
2.权数在统计预测中的应用与扩展
正当指数领域中的权数发展步入低谷之时, 权数在统计预测中有了新的应用与发展,并 且将权数概念由实质性扩展为虚拟性,为权 数的应用范围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
16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可 视为顶峰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用所有可能的权数对 各种指数形式进行加权,并对由此产生的134 个指数公式进行三项检验,最后得出一个 “理想公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 美国著名的统计学家、经济学家费喧,他的 主要观点收录在被誉为指数理论“圣经” 的《指数的编制》一书中。
rk
说明
1.0
指标 x k 1 与指标 xk
具有同样重要性
1.2
指标 x k 1 比指标 xk
稍微重要
1.4
指标 x k 1 比指标 xk
明显重要
1.6
指标 x k 1 比指标 xk
强烈重要
1.8
指标 x k 1 比指标 极端重要
xk
.
36
关于之间的数量约束 rk ,有下面的定理:
定理1 若
x1,x2,,xm
“数者术数,权数犹言行权之术数”。可见,这 里的“权数”是指权衡轻重的原则和方式、 方法,并不是现代统计科学中的权数。二者 的共同之处在于“权”,而不同之处在于 “数”,
古代权数相当于确定现代统计权数的原则 和方法。因此我们认为,具有“权衡轻重之 数”含义的现代权数是从管仲的“贵轻重, 慎权衡”思想衍生而来的。
.
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综述
2008/02总第362期摘要:关键词:!!!!!!!!!!!!!!!!!!!!!!!!!!!!!!!!!!!!!!!!!!!!的计量模型,为下一步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13【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年版【3】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4】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5】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6】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陈茹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结果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3【8】王文博计量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5JD790135)《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一、引言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作为现代管理决策的基础,是认识和评价研究对象的基本工具,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如微观上对企业经营业绩、经济效益和偿债能力的评价,对劳动力和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宏观上对省地市的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能力评价以及地区或企业的科技进步评价等,这些研究已对社会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
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主观法和客观法两类。
1.主观法:即根据经验和重要程度人为给出权数大小,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主观定权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指数加权法和模糊评价法等。
2.客观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指标自身的作用和影响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
这类方法有:熵值法及主成分分析、变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
上述方法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中各有所长,需要根据评价指标性质和评价目的进行选择配合使用。
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反之,若某个评价指标是不太重要的(但不 能舍去),但在 个被评价对象中,它取 值的变化程度却非常大,那么,对这 n 个 被评价对象来说,该指标在评价过程中, 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n
一、权数的概念
权数: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 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 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 (频数)表示,另一个是用相对数(频率) 表示。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 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又称比 重。
同时,我们必须进一步指出,统计预测中的权 数并不象综合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那样具 有一定的经济含义,权数与被加权因素之积 也不形成一个新的统计指标,权数本身仅仅 是一组带有主观假定性的抽象数字,它代表 各期数据的可靠性大小及其对预测结果影 响的重要性程度。可见,权数概念在统计预 测中得到扩展,为权数的应用范围开辟了一 个新的天地。
1.权数在指数领域中的发展 权数不但从指数计算开始,而且在近代统计 史上,权数主要是伴随着指数编制的发展而 发展。在综合指数编制的发展过程中,矛盾 的焦点就是权数问题。根据综合指数计算 中确定权数的方法特点,将权数的发展过程 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12年至十九世纪50年代,可视 为初创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权数的确定由凭经验 主观赋权发展到凭历史数据进行客观赋权。 这种客观赋权法对后来指数计算中的权数 确定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这一阶段的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杨格、罗威、斯克罗普。
此外,为了使判断更加准确,让评价者了 解已确定的权数把握性的大小,还可以运 用“带有信任度的德尔菲法”,该方法需 在上述第五步每位专家给出最后权数值的 同时,标出各自所给权数值的信任度,并 求出平均信任度。这样,如果某一指标权 数的信任度较高,就可以有较大的把握使 用它;反之,只能暂时使用或设法改进。
科技评价中效用函数合成方法的比较研究
外 多指 标综合 评价方 法有数 十种 之多 ( 当然 这些方 法并 不
仅 仅 应 用 于 科 技 评 价 )这 些 评 价 方 法 各 有 特 点 , 据 权 重 , 根 确 定 方 式 结 合 评 价 原 理 .本 文将 其 分 为 两 大 类 ( 图 1 如 所
能用 到 权 重 , 可 能不 用 权 重 , E C R 法 、 糊 综 合 也 如 I TE 模 E
评 价 法 、 变 理 论 、 据 包 络 分 析 等 。 总 体 七, 用 函 数 综 突 数 效
合评价 方法仍然 是现 实生活 中用得较 多 的评价方 法。
关于效 用 函数的合 成方法 ,统计 学上 有加法 合成 、 乘 法 合成 、 代换合 成等 。美 国密特公 司在美 国环境 质量 委员 会 委托下研 究 密特大 气质 量指数 ( MAQ ) 它以5 污染物 I, 项 为参数 , 用简单 平方 平均合 成公 式 。邱东 从 方法 论上 采
俞立平 , 潘云 涛 , 夷 山 武
( 国科 学技 术 信 息 研 究 所 , 京 10 3 ) 中 北 0 0 8
摘
要: 以科 技 期 刊 评 价 为例 , 用 专 家 打 分 法 确 定 权 重 , 点 分 析 加 法 合 成 、 法 合 成 、 数 合 成 、 换 合 采 重 乘 对 代
方 物 流 企 业 绩 效 评 价 时 采 用 了乘 法 合 成 。 总 体 上 , 各 种 对 合 成 方 法 的 基 本 特 点 除 了 少 数 理 论 研 究 外 . 缺 乏 深 入 分 析 ; 应 用 看 , 内 基 本 上 以 简 单 加 权 合 成 为 主 , 于 其 它 从 国 对 形式 合成 方法 的应用极 少 。 本 文 利 用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信 息 研 究 所 的 科 技 期 刊 原 始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指标、多个维度和多个利益相关者。
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研究范围和对象。
然后,我们将回顾和评价现有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为构建新的评价模型和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和优化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分析和多方法集成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多个利益相关者,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对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和应用,探讨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效果和价值。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社会评价等领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进步。
二、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基础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价框架,用以处理复杂系统中的多个指标。
这一理论框架不仅要求我们能够理解和量化各个指标,而且需要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这些关系整合到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中。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系统科学之上。
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认为一个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这些“要素”就是各个评价指标,而“整体性”和“关联性”则要求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单个指标的表现,更要关注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主成分分析
在研究复杂的问题时避免了信息重叠所带来的虚
假性。二维平面上的各点的方差大部分都归结在
Fl轴上,而F2轴上的方差很小。F简化了系统结构,
抓住了主要矛盾。
主成分的推导
12 12 1 p 2 21 2 2 p 设X的协方差阵为Σ x 2 p1 p 2 p
* Fp u1 p X 1* u2 p X 2 u pp X * p
• 这些系数称为主成分载荷(loading),它表示 主成分和原先各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
解析主成分的实际意义
• 从系数的大小、系数的符号上进行分析。
• 系数绝对值较大,则表明该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绝 对值大的变量。 • 正号表示变量与主成分作用同方向,负号表示原 变量与主成分作用反方向。
2. 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用SPSS软件中 的表“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系数 矩阵)判定。
3. 确定主成分个数 k:用SPSS软件中表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 差解释)的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85% 或80%确定主成分个数k。
4. 确 定 主 成 分 Fi 的 表 达 式 : 将 表 “Component Matrix”(初始因子载荷 阵)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特征根的平方 根,得到第i个主成分Fi的变量系数向量。
* Fp u1 p X 1* u2 p X 2 u pp X * p
满足如下的条件:
(1)每个主成分的系数平方和为1。即
u u u 1
2 1i 2 2i 2 pi
(2)主成分之间相互独立,即无重叠的信息。即
Cov(Fi,Fj) 0,i j,i,j 1, 2, ,p
5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R = rij
[ ]
m×n
第三步: 第三步:构建规范化评价矩阵
将评价矩阵 规范为 其中
2011-11-17
R = rij
[ ]
m×n
Y = y ij
y ij = rij
[ ]
m× n
∑r
i =1
m
2 ij
第四步: 第四步:构建加权规范化评价矩阵 考虑到指标权重向量, 考虑到指标权重向量,可构建加 权规范化矩阵 其中
[ ]
2011-11-17
第二步: 第二步:指标同向化 1 r′ = 对于逆指标, 对于逆指标,取 r ij 1 r ′= 对于适度性指标, 对于适度性指标,取 ij 1+ a − r a 其中: 为最合适的值, 其中: 为最合适的值, ij
离
a 偏差越大越不好。 偏差越大越不好。
指标同向化后的评价矩阵仍计为
2011-11-17
W = {0 .2,0 .2,0 .2,0 .2,0 .1,0 .1}
销售 销售 销售 员 额 增长 率
销售 不良 客户 纪律 费用 债权 关系 与责 比例 任心 6 3 25% 90 10% 70 3% 60 70 80 85 65 85
X
X
1
2
200 20% 150 15%
2011-11-17
第一节 平均法
一、数据平均法
2011-11-17
第一节 平均法
一、数据平均法
二、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法
三、功效系数法
2011-11-17
第二节 距离法
一、距离法的含义 从几何角度, 从几何角度,每个评价对象都是由反映他的多个指标值在高维 空间上的一个点, 空间上的一个点,综合评价问题就变成了对这些点进行排序和 评价。 评价。 首先在空间确定出参考点,如最优点和最劣点; 首先在空间确定出参考点,如最优点和最劣点; 然后计算个评价对象与参考点的距离; 然后计算个评价对象与参考点的距离; 与最优点越近越好,与最劣点越近越差。 与最优点越近越好,与最劣点越近越差。 这就是距离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路。 这就是距离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路。 二、距离法的步骤 第一步: 第一步:确定评价矩阵和指标权重向量 第二步: 第二步:指标同向化 第三步: 第三步:构建规范化评价矩阵 第四步: 第四步:构建加权规范化评价矩阵 第五步: 第五步:确定理想样本和负理想样本 第六步: 第六步:计算每个评价对象与理想样本和负理想样本的距离 2011-11-17 :计算评价对象与最优样本相对接近度 第七步: 第七步 第八步: 第八步:排序
第十一届全国企业经济统计学年会学术综述
第32卷第6期 Vol. 32 No. 6统计与信息论坛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2017年6月Jun. , 2017第十一届全国企业经济统计学年会学术综述第十一届全国企业经济统计学年会于2017年 4月15日一16日在郑州隆重召开。
本届会议由全 国企业经济统计学会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
会议主题:“智能互联时代的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 究”。
来自于国内外1〇〇余所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单 位近300位专家学者莅临参加。
大会人选论文82 篇,分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统计理论与方法及计量 理论与分析等专题。
一、统计理论与经济统计新思维探索厦门大学曾五一在报告《关于新经济统计问题 的若干思考》中,针对新经济概念的提出,指出现有 核算没有完整体现新经济活动创造成果。
新经济概 念的动态性特征,使得给出明确统计范围和口径给 国民核算带来了挑战。
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全 面反映新经济的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基本思 路。
浙江财经大学李金昌在《关于统计学的几点思 考》的报告中指出,统计学方法论内涵具有通用理论 指导和具体研究方法的双重性。
指出一切数据都是 样本数据,没有真正的全体数据,数据分析的根本问 题是小数据问题;大数据分析的核心困难是产生的 规律性。
统计学是数据科学最重要部分,其共性在 于测度分析。
兰州财经大学傅德印在报告《统计思 维与理论创新》中指出,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去分析 和理解统计思维,再从指标一模型一可视化过程、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因素分析、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和 “亲疏”程度测度等方面探索统计创新。
广东财经大 学林洪在《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综合研究新思维、新方 法与新范式》报告中,提出了对社会科学“认知”研究 的本质是“顿悟”的新认识,探索了社会科学“问学”研究的新路径,提出社会科学“四为”研究的新思维 以及“对策”和“应用”研究的核心分别在于“方案”和“选择”的新范式。
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与问题研究
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与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也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
传统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事物综合评价的需求,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应运而生。
这种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价事物的各个方面,更加准确地进行评价。
在众多评价方法中,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经济发展、环境评估等。
它不仅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全貌,还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评价标准的复杂化,现代化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完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准确性,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了研究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与问题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事物的综合性能,对于政府、企业、学术界等各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评估政策效果、提高竞争力和效益。
对现代化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方法的改进与发展,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现代化多指标常用综合评价方法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1.3 研究目的在现代社会,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企业管理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资料3: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是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行为,整个过程离不开评价者的参与,而综合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也需要评价者做出相应反应或指示,而很多综合评价过程易受到评价者的干预,使评价结果产生偏差。
主成分分析能将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到低维空间去处理,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能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而且,伴随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将会自动生成各主成分的权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以主成分为基础的综合评价理论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实地反映实际问题。
主成分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方法,完善了综合评价理论体系,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述不良现象的产生。
所以在社会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多指标体系中,如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型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等,主成分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综合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模型(一)主分成分析原理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
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
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
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
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再F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1, F2)=0,则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
(二)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F2=a12ZX1+a22ZX2……+a p2ZX p……F p =a1mZX1+a2mZX2+……+apmZXp其中a1i , a2i, ……,api(i=1,……,m)为X的协方差阵Σ的特征值多对应的特征向量,ZX1, ZX2, ……, ZXp是原始变量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值,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须先消除量纲的影响,而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就存在量纲影响[注:本文指的数据标准化是指Z标准化]。
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二、权数的确定方法
一、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 又称为专家咨询法,其特点在 于集中专家的经验与意见,确定各指标的 权数,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 满意的结果。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专家。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选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 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 30人左右,并须征得专家本人的同意。
1.权数在指数领域中的发展 权数不但从指数计算开始,而且在近代统计 史上,权数主要是伴随着指数编制的发展而 发展。在综合指数编制的发展过程中,矛盾 的焦点就是权数问题。根据综合指数计算 中确定权数的方法特点,将权数的发展过程 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12年至十九世纪50年代,可视 为初创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权数的确定由凭经验 主观赋权发展到凭历史数据进行客观赋权。 这种客观赋权法对后来指数计算中的权数 确定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这一阶段的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杨格、罗威、斯克罗普。
“权数”一词最早出现于《管子轻重· 山权数 篇》。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权数”。 管子对曰:“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 为权,君以令为权。” 要想理解这段话中“权数”一词含义,请先 看“权”之涵义。
《孟子· 梁惠王篇》:“权,然后知轻重。” 意思是说“秤一秤,才晓得轻重”。 《墨子· 大取篇》:“于所体之中而权轻重之谓 权”。 《淮南· 时则篇》:“权者所以权万物也”。
二、序关系分析法 1、方法及步骤 1)确定序关系
定义1 相对于某评价准则 (或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于(或不小于) x j 时,则记为 xi x j 。
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
体育中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并非单一,因此对体育现象的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是必然的。
综合评价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对评价对象识别的依据,其科学性是评价结果真实可靠的保证。
1、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评价指标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与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完全是两回事。
主观性和客观性是评价指标的两种基本特性,这两种特性是针对指标误差而言。
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是评价指标的两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形式是根据指标反映的对象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反映人体的身高、体重、经济收入水平等,叫做客观指标,而对身材的高矮、体重的大小,对经济收入的感受和满意程度,则叫做主观指标。
在实践中评价指标的主观性揭示了指标的误差性,客观性揭示了指标的一致性。
两者相互联系,此消彼长。
提高指标的一致性是通过消减指标误差来实现。
主观指标也具有客观性,因为主观指标反映的不是某个调查对象的主观感受,而是综合平均一个群体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其结果会趋于一致性。
我国目前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主观指标的采用比较谨慎,与客观指标比较,数量很少;而国外的相同研究中,则较多地采用了主观指标。
他们认为,主观指标灵活敏感,特别是对社会体育状况,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等方面的评价最及时,最有说服力,而且它还可以有效地揭示和分析一些社会体育问题的原因。
在体育科研中,定性分析是其研究的基础和归宿,定量分析是其研究的手段和深化,两者不可偏废。
主观指标是定性分析的基础,所以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避免“重定量,轻定性”的弊病。
(2)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标的有效性和指标的可靠性是科学指标的两个评价标准。
指标的有效性是指标的概念与所要反映现象内容的一致性。
指标的有效性问题,主要产生在指标的设计或构建过程中。
在实践中一项重要的指标或指标体系的建立,多采用专家调查法和专家集体论证法,取其同者,去其异者,这样便可在最大可能上保证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2. 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论反思
(6)评估和检验评价结果;
(7)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再应用。
OECD合成指标研究专家组在Handbook on Construct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methodology and user guide中提出十个步骤:
1.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2. Selecting Variables 3. Imputation of missing data
对诸评价指标能否合成一个总量指标,一直存在 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总量派”以实现不同事物的 时空排序为要,支持对指标的综合。“非总量派”, 认为全面性与整体性不可得兼,人们只能止于指标体 系的评价,不可武断地将不同评价指标综合成一个评 价值。其主要反对意见在于合成时加权的随意性。
其实,即使在价值指标中,价格作为权数也存在 扭曲总量的现象。不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往往需要专 门生成权数,似乎权数的客观性很弱,人们对权数是 否可靠疑虑较大。然而我认为,能否实现这个变革, 关键还并不在于权数确定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多指 标综合评价中的“当量转换”问题。
确定指标阈值、参数
(2)
(3)
(4)
表2 多指标综合评价核心阶段的步骤
邱东
苏为华 (3) (5) (5)
OECD (6) (5) (6)
确定指标权数
无量纲化 合成
(4) (5) (6)
表3 多指标综合评价后期处理阶段的步骤
邱东 苏为华 (6) (7) (8) (9) (7) (10) (7) OECD
无量纲处理只能解决数学意义上的可加性和可积 性问题,但这并不自动保证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可加性 和可积性。在抽象还原为具象时,必须加入现场因素 ,势必缩小纯数学模型的有效空间,社会经济意义上 的可加性和可积性问题仍然存在。
邱东版《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统计的根本理论和方法一、研究围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围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二、研究对象1.与国民经济工作的对象不同。
“方法论〞,不仅是“统计规律〞2.不同于统计学原理的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论,非微观三、理论根底和方法论根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科性质和地位一、独立的社会科学二、与其他各统计学科的关系学科设置问题:1992、11月统计学〔一级〕—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1.与统原的关系统原:什么是相对数经统:出口换汇本钱是什么怎么计算、怎么用2.与其他部门统计关系企业统计、农业、金融统计3.与综合平衡统计的关系4.与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指导方法分析三、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三节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一、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程度、结构、速度等的数值的概念二、指标体系: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统计指标群1.国民经济是多层次多系统现象组成的总体分三个层次明细〔1〕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数量方面〔2〕每一种社会再生产系统活动状况〔3〕反映各统计部活动状况的指标如预警人口人口出生率2.原那么〔1〕马列、指导〔2〕表达全面性、系统性〔联系和协调〕和层次性〔宏观〕〔3〕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第四节国民经济活动分类一、国民经济分类的意义和原那么〔一〕意义统计分组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应用〔二〕原那么马克思理论、从实际出发、系统性〔标志选择〕、国际比照原那么、动态化原那么〔如IT〕〔三〕不同目的的分类标志: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本生产和根本结构的划分、三次产业的划分、机构部门的划分、重要经济类型的划分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分类标志和原那么劳动的社会分工为根本划分标志具体: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2.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同一性3.该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即行业规模大小〕〔二〕分类的根本单位应该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果*通用的方法:基层单位: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局部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局部1一定场所2一种或一种以上次要活动3一个点如联合企业多个单独的基层单位〔二〕联合用ISIC1948 1958、68、89三次修订把所有市场通过与交换的收入的经济活动进展分类确定小类:按经济形式的性质:按基层活动的特性17个主要门类 60个大类173个中类 306小类例:D-22-2-1 制造业、出版物印刷品大类、印刷品和效劳中类、印刷品小类〔三〕我国:1984 划分标志普查第一次全国根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
论如何对效益型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论如何对效益型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摘要:在效益型畜牧业涵义辨析和对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容“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效益观的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最终确定了评价模型;考虑到数据获得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实际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效益型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呈逐步上升态势,发展畜牧业仍有巨大的空间。
关键词:效益型畜牧业;指标体系;评价;发展效益型畜牧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然而,目前人们虽已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效益观上达成共识,但如何将这一观念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容进去还鲜有人做到,选择我国某省进行实证研究更是无人尝试。
一、效益型畜牧业涵义初探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研究,并结合国内学者、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所谓“效益型畜牧业”是指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基本要求的,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的,以“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科学化”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是效益型畜牧业本质的内容。
优质是指畜产品一定要保障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强畜牧业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和养殖过程的监管,重点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对饲料质量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推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
高效是指畜牧业要提高生产效益。
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实现畜产品增值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
多经济指标下对各部门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多经济指标下对各部门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臧运华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年(卷),期】2005(018)003
【摘要】对各部门多经济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构造排序矩阵,用最大元素法给出综合评价各部门情况的一种方法,利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总页数】3页(P372-374)
【作者】臧运华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24;G642.4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及实现 [J], 刘双庆;邱虎;王晓青
2.山东省各市经济指标和地区特征的综合评价—基于大数据方法 [J], 眭铭刚;柳向东;;
3.锻压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的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J], 罗佑新
4.矿山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J], 范炳堃
5.高压开关设备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J], 罗干平;顾丕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签派放行监控工作绩效指标建设研究
签派放行监控工作绩效指标建设研究摘要:签派员是航空公司运行方面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高质量的放行监控工作有利于航空公司的运行。
近三年来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大航空公司运营困难。
为提高航空公司日常运行质量,本文客观评价签派放行监控工作,通过对签派员工作流程的全面分析,建立一个多维度绩效指标管理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值,为提升签派员放行监控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签派员放行监控层次分析法多维度绩效管理前言:签派放行、运行监控工作是签派员的核心工作职责,该项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运行质量。
为建立多维度绩效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民航局于2017年发布的《民航安全绩效管理推进方案》,并将安全管理的理念与管理学、会计学、应用数学融合。
利用层次分析法这类系统工程思想,从航空安全、AOC运行决策效率、航班成本与收益管控、运行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签派放行、运行监控对公司航班运行保障的贡献,挖掘关联点,制定过程管控指标,其主要分为安全类、效率类、效益类三大类指标。
该多维度绩效指标模型在签派员提升放行监控工作质量、保障航空公司日常运行方面,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一、多维度绩效指标的建立(一)安全类绩效指标(B1)1.放行前相关航行通告评估准确率(C11):飞机起飞前,签派员要掌握相关的航行通告,并将相关信息整理、分析,判断相关的通告是否影响飞机的安全运行,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判断。
放行前相关航行通告评估准确率是指正确的相关航行通告评估数目与相关航行通告评估数目总数的比值。
2.放行前机组资质与运行标准匹配准确率(C12):飞机起飞前,签派员要核查执行航班任务机组资质与飞机运行标准是否匹配,不匹配的机组不能放行,并要及时更换符合相关资质的机组。
放行前机组资质与运行标准匹配准确率是指计划机组与运行标准匹配的数目与计划机组总数目的比值。
3.放行前飞机的MEL、CDL评估准确率(C13):飞机起飞前,签派员要关注执行飞行任务航班的关联MEL、CDL以及飞机之前的MEL、CDL,并将两者结合分析评估,避免临时发生按MEL、CDL不能放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