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交换

合集下载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课件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课件
托运人
运输 商发 送站
到达站
收货人
通知 托运
托运单
派车 收费
杂货
运输 明细
回报
查货
配货 送货
回报
收货
签收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五)EDI与MIS的集成
人事工资系统
派车处理 (派车单)
库存处理
送货单处理
跨系统的在线实时查询
传票输入
票据系统
应收账处理
日记账
应收账处理
总账处理
订单接收处理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EDI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标准 第三节 EDI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EDI的概述 二、EDI的特点 三、EDI的作用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三、EDI的作用 EDI传输的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校验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传送的是自由格式的文件。 EDI是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的用户是人,接收到的报文必须人为干预或人工处理。 EDI对于传送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没有这些功能。虽然电子信箱具有一些安全保密功能,但它比EDI的层次低。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二、EDI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一)物流公司的EDI应用 物流公司是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它对调节产品供需、缩短流通渠道、解决不经济的流通规模及降低流通成本有极大的作用。右图为物流公司的交易流程: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

电子数据交换,简称EDI,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方式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它通过将数据以标准化的格式进行传输和处理,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无缝连接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优势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方式,将组织内的各种业务数据以标准化的格式进行交流和共享的过程。

它利用一定的数据标准和协议,将数据从一个系统转化为另一个系统可以理解的格式,并通过网络等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通过电子数据交换,不同的组织之间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二、电子数据交换的优势1. 提高效率: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大大缩短数据交流的时间,减少人工处理的工作量,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相比传统的纸质文档交流,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传输,大大减少了人为的错误和时间成本。

2. 降低成本: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和邮寄等费用,降低了数据交流的成本。

同时,减少了数据录入和处理的时间,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

3. 提高准确性:电子数据交换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协议,提高了数据交流的准确性。

避免了因为数据录入错误或解读差异而引起的误解或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三、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1. 供应链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EDI,供应商和客户可以快速、准确地交换订单、发货通知、付款信息等数据,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和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2. 财务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快速对接和核对。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EDI将销售数据、发票信息等直接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财务系统对接,实现账务的自动化和准确性。

3. 物流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在物流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EDI,物流公司可以与仓库、运输公司等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货物的跟踪、通知和配送等流程的自动化和高效性。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电子
通信技术,用于在不同企业、组织或个人之间传递、交换电子数据文件。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步:
1. 数据格式协议:EDI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协议,例如EDIFACT、X12等,以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
解读和处理。

2. 数据映射:发送方需要将其内部系统中的数据按照数据格式协议进行映射,转换为EDI文件,以便能够在接收方进行正
确解析。

这个过程通常会使用专门的EDI软件或服务来实现。

3. 网络传输:完成数据映射后,EDI文件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方。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协议来实现,如AS2、SFTP等。

4. 数据解析:接收方收到EDI文件后,使用同样的数据格式
协议解析文件,将其转换为可读的数据格式,以便在接收方的系统中进行处理。

同样,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EDI软件或
服务。

5. 数据处理:接收方的系统根据其内部需求,对EDI文件中
的数据进行处理。

这可以包括数据的验证、存储、转换等。

通过以上步骤,EDI实现了不同企业、组织之间快速、准确、
安全的电子数据交换。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准
确性,减少人工处理的时间和错误,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业务活动,优化供应链管理,并与合作伙伴实现紧密的连接。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DI)网咯: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域名是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机构或个人在互联网上注册的名称,是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联络的网络地址。

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眼球模式也叫注意力经济,在Internet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

相对于过剩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

个性化服务模式是指根据单个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定制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是新世纪营销个性的集中体现。

客户关系管理。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和最大化的客户收益率所采取的方法。

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售后支持等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关系。

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功能;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

企业要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电子化,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相连接,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应用系统。

电子支付系统的构成;客户,商家,银行,支付网关,金融专用网,认证机构。

产生条件;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普及,电子信用卡的普及应用,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的推动,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制定,企业的需求。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

项目可行性作用内容;1.总论2.市场预测与项目规模研究3.场址选择4.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5.项目设计方案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0.项目的经济评价11.综合评价与结论、建议挖掘包装传统文化,突出本土抓特色,不断创新海文化建设。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

现在,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

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

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 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 RULES,ISO9735),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

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

目前,UN/EDIFACT 标准已占据全球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科技成果。

航运业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雇员;准确程度提高;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

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

电子数据交换制度

电子数据交换制度

电子数据交换制度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数据量不绝加添,而且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成为高效运营和决策的基础要素之一、为了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准确和可靠,在进行电子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和流程,保障电子数据交换的顺利进行。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电子数据交换的行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交换中的风险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绩质量。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活动。

4. 定义•电子数据:指以电子形式记录、存储的各类信息,包含但不限于文档、电子邮件、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形式的数据。

•数据交换:指将数据从一个系统或部门传输到另一个系统或部门的过程。

5. 责任和权限5.1 企业管理负责人•对电子数据交换制度的贯彻执行负总责•负责订立和修订数据交换策略和规定5.2 数据交换主管部门•负责电子数据交换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指定数据交换的标准和协议•监督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5.3 各部门和人员•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执行数据交换任务•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供应准确、可靠的数据供交换•搭配数据交换主管部门的工作和审查6. 流程6.1 电子数据交换前准备•各部门依据业务需求确定所需交换的数据内容和格式•数据交换主管部门供应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数据交换主管部门引导各部门进行数据准备和格式转换6.2 电子数据交换过程•各部门依照协议和格式要求将数据导出并加密保护•数据交换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安全的数据通道,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机密性•数据接收部门解密并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接收部门将接收到的数据导入自身系统,并进行必需的验证和处理6.3 数据交换后处理•各部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异常情况的数据交换需要及时矫正和挽救措施,并进行记录和报告7. 安全和风险掌控7.1 数据安全保护•数据交换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安全的数据通道,采用加密算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数据交换双方应对数据传输进行身份验证,确保传输的数据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处理•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数据,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加密措施和权限管理7.2 风险掌控•建立数据交换过程中的监控和异常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演练,保证数据交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定合理的数据交换时限,避开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延迟和滞后8.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依照企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警告、行政惩罚、追究法律责任等。

电子数据换交技术

电子数据换交技术

02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原 理与实现
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
EDIFACT
EDIFACT是联合国组织制定的用 于商业和行政数据交换的标准, 包括数据元、消息结构和规则等。
RosettaNet
RosettaNet是一个由企业、行业 协会和软件供应商组成的国际联 盟,旨在制定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促进全球供应链的集成。
02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智能识别和分类数据,提高数 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03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预测未来的数据需求和趋势, 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01
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电子数据交换的透明性和不可篡
改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02
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多方之间的数据交换流程,降低
信任成本。
03
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交换,提高系统
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05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电子数据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数据泄露 和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同时, 建立完善的数据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限制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
政府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电子数 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公共 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
提供个性化服务
01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获取消费者行为和喜好信息,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提高客户满意度
02
通过实时交换信息,企业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提高客户

EDI的定义

EDI的定义

EDI的定义: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名为电子数据交换。

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它是公司之间传输订单等作业的一种电子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

它是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结构化的事物数据互换。

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发展及作用原理: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取,转换成平面文件;将平面文件翻译成标准EDI报文并组成EDI信件,接收方从信箱收取信件;将信件拆开并翻译成平面文件;将平面文件转换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同时,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

商品发展趋于个性化,产品周期缩短,市场瞬息万变。

销售商为了减少风险,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供货快,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

而在整个贸易链中,绝大多数的企业既是供货商又是销售商,因此提高商业文件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成了所有贸易链中成员的共同需求。

同样,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提高,已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应用走向系统应用;同时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网络的普及又为EDI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应用领域:按照功能EDI分为四类:订货信息系统;电子金融汇兑系统;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EDI;交互式应答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缩写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由于使用EDI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无所不含)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它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

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要素1.通讯协议:包括AS2、OFTP(2)、FTP(s)、WebServices、RNIF等。

2.标准格式:包括ANSIX.12、EDIFACT、RosettaNet、ebXML、CSV/TXT、XML等。

3.传输内容:包括订单、预测、订单变更、订单确认、发货通知、对账单、发票等。

不同地区与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的EDI标准。

EDI常用标准包括:1.ANSI X.12:美国各行业的通用标准——ANSI X.12标准。

分别针对不同行业和功能,制订相应的贸易文件格式和标准。

该标准在北美得到推广,美国沿用至今。

2.EDIFACT:适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公认的EDI国际标准,支持这一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主要是欧洲国家。

联合国基于此标准建立了UN/EDIFACT标准。

3.RosettaNet:1998年2月,IBM、HP、Microsoft、Intel等大型电子及高科技企业发起成立RosettaNet(RN),开始运营这一非营利的、独立运作的标准化组织。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用于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数据的标准化方法。

它通过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使得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能够相互交换和理解数据,从而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和安全的传输。

EDI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传输和数据解析三个步骤。

1. 数据格式标准化EDI使用一种统一的数据格式来描述交换的数据,称为EDI标准。

常见的EDI 标准包括ANSI X12、EDIFACT和XML等。

这些标准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字段、数据类型和编码规则,确保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正确解析和处理数据。

例如,EDI标准可以规定订单中必须包含的字段、字段的数据类型(如文本、日期、金额等)以及字段的长度和格式等。

2. 数据传输EDI使用各种通信协议和技术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Value Added Network(VAN)、Internet、FTP、AS2和Web Services等。

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封装为EDI文档,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计算机系统。

传输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机制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数据解析接收方的计算机系统接收到EDI文档后,需要进行解析和处理。

首先,接收方的系统根据预先定义的EDI标准对文档进行解析,将文档中的数据提取出来。

然后,系统根据业务规则对数据进行验证、转换和处理。

例如,系统可以检查订单中的商品是否存在、价格是否正确,然后更新库存和生成发货通知等。

最后,系统生成响应文档,并将其发送回发送方,以确认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情况。

EDI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数据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标准化,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计算机系统,然后目标系统解析和处理数据,并生成响应。

这种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和数据错误的风险。

EDI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供应链管理、物流和贸易等。

EDI是什么?

EDI是什么?

EDI是什么?EDI英文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解释为电子数据交换,是业务合作伙伴之间以标准电子格式在计算机之间交换业务文档的一种方式。

通过从基于纸质的商业文件交换转变为电子文件交换,企业可以获得降低成本、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错误和改善与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等好处。

纸质与EDI交易流程比较计算机到计算机的EDI取代了邮政邮件、传真和电子邮件。

虽然电子邮件也是一种电子方式,但通过电子邮件交换的文件仍然需要由人而不是计算机来处理。

让人员参与会减慢文档的处理速度并很可能产生错误。

相反,EDI文档可以直接传输到接收方计算机上并经过相应的应用程序(例如,订单管理系统),就可以立即开始处理。

传统的手动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需要大量纸张和人员参与:EDI流程中没有纸质单据,也没有人的参与:一个常见的业务流程是交换采购订单和发票。

所以,让我们比较一下如何分别使用纸张或EDI完成。

在基于纸张的方法中,通常会发生以下过程:●库存系统自动通知买家下单,或者买家查询库存系统后确定需要创建订单●采购员在采购系统的屏幕上输入数据以创建采购订单,打印并邮寄●几天后,供应商收到采购订单并手动将其输入销售订单系统●供应商打印发票并将其与装运一起附上或通过邮件单独发送●采购员手动将发票输入应付账款系统纸质文件的交换可能会增加一周的时间。

如果由于人工输入数据而出现错误,时间会大大增加。

现在将其与EDI流程进行比较:●使用EDI软件的买方采购系统在库存达到临界水平时自动生成并发送EDI格式的采购订单●在几分钟内,供应商的销售订单系统利用EDI软件接收EDI订单,通知运输部门发货并生成EDI发票,直接传输到买方的应付账款系统EDI流程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对于短时间内需要处理大批量数据的情况,EDI优势会更加显著。

商业文件通过EDI交换的文件中,最常见的有采购订单、发票和发货通知。

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文件,例如提单、海关文件、库存文件、运输状态文件和付款文件。

电子数据交换简介课件

电子数据交换简介课件

防止数据篡改和完整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
通过校验和、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 被篡改或损坏。
数据篡改检测
采用数据完整性保护机制,及时发现数据被篡改的情况,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规性和法律问题
合规性考虑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EDI系统的合规性。
法律问题
了解与电子数据交换相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避免因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法律风 险。
数据加密和安全传
数据加密
使用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 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 被窃取或篡改。
安全传输协议
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如 TLS/SSL,来保护数据的传输安 全。
身份验证和授权控制
身份验证
通过用户名、密码或其他身份验证机制来确认用户身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授权控制
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限制其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 或修改。
系统集成
将EDI系统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 集成,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处
理。
系统测试
对EDI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稳 定性和可靠性,符合业务需求。
转换数据和文档
数据转换
将非EDI标准格式的数据转换为EDI标准格式,以 便进行数据交换。
文档转换
将非EDI标准格式的文档转换为EDI标准格式,以 便进行文件传输。
EDIFACT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OECD)制定的EDI标准,用于国 际间的商业文档交换。它也支持多种 业务交易类型,并被许多国家采用。
EDI的AS2传输协议
• AS2:AS2是一种用于EDI文档传输的协议,它基于HTTP和SSL/TLS协议,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EDI文档传输方式。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何为EDI,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

EDI商务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简单地说,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EDI的发展背景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

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下,一场高技术竞争席卷世界,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

国际贸易也空前活跃,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

这时,纸面单证就代表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纸面单证就是外汇”。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虽然计算机及其它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的规律: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8万吨。

此处,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键入。

有人对此也做过统计,计算机的输入平均70%来自另一台计算机的输出,且重复输入也使出差错的机率增高,据美国一家大型分销中心统计,有5%的单证中存在着错误。

同时重复录入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

因此,纸面贸易文件成了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

另外,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

销售商为了减少风险,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供货快,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用于不同企业间电子数据传输的标准化方法。

它允许企业之间以结构化的电子格式交换商业文档,如订单、发票和付款通知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EDI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过程。

一、数据格式EDI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来确保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兼容性。

常用的EDI数据格式包括EDIFACT、ANSI X12和XML等。

其中,EDIFACT是国际上最常用的EDI 数据格式,主要用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数据交换。

ANSI X12则主要用于美国地区。

XML作为一种通用的标记语言,也被广泛应用于EDI中。

二、通信协议EDI的数据传输需要依赖于网络和通信协议。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AS2、FTP和VAN等。

AS2(Applicability Statement 2)是一种基于HTTP和HTTPS的安全协议,它通过数字签名和加密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EDI中常用的是FTP over SSL/TLS。

VAN(Value Added Network)是一种通过第三方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EDI数据交换的方式。

三、数据交换过程EDI的数据交换过程通常包括数据准备、数据传输和数据解析三个步骤。

1. 数据准备在数据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将需要交换的商业文档转换为EDI标准格式。

这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EDI软件或服务来完成。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EDI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

2.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将准备好的EDI数据发送给目标企业的过程。

根据选择的通信协议的不同,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使用合适的加密和认证机制来保护数据。

3. 数据解析接收方企业在收到EDI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基于Internet的EDI
EDI标准
通信层次 EDI报文层次
EDI工作原理
系统结构
EDI的工作原理: EDI参与者所交换的信息客体称为邮包。 在交换的过程中,如果接受者从发送者得到 的全部信息包括在所交换的邮包中,则认为 语义完整,并称为该邮包为完整语义单元 (CSU)。CSU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统称为EDI 的终端用户。
各模块功能: 1、用户接口模块功能 5、通信系统功能
EDI的三要素:
EDI
计算机应用
通信网络
数据标准化
EDI的作用: 应用EDI不仅可以免去重复劳动,减少工作量,还可以 大大提高交易文件的传输速度,减少差错,实现无纸交 易,显著地降低交易成本;
应用EDI对增强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关系,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的形象都具有重要 的作用。
2、内部接口模块功能
3、报文生成及处理模块功能
6、 命名和寻址功能
4、格式转换模块功能
EDI操作流程
系统模型:
各功能模块功能:
映射(flat file):生成EDI平面文件
翻译(translation):生成EDI标准格式文件
通信:这一步由计算机通信软件完成
EDI的应用
根据用途将EDI分为四类: 第一类常用的EDI系统是订货信息系统(TDI) 第二类常用的EDI系统是电子金融汇兑系统(EFT) 第三类常见的EDI系统是交互式应答系统(IQR) 第四类是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EDI(CAD)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制作人:
1.
2.
3.
4.
EDI概述
概念 要素 作用
EDI的原理
系统结构 模块功能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电子数据交换的标准化方法。

它通过将数据从一个计算机系统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实现了不同企业间的数据交流和业务合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EDI的工作原理。

一、EDI的基本原理EDI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从一个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提取出来,经过标准化的编码和格式转换,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另一个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和格式转换,最终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处理。

二、EDI的工作流程1. 数据准备阶段:发送方企业从自身的计算机系统中提取需要交换的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转换。

这包括数据的抽取、加密、压缩、编码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读性。

2. 数据传输阶段:经过数据准备后,数据通过安全的网络通道传输到接收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中。

传输方式可以是点对点的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专用路线或者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方式进行。

3. 数据接收阶段:接收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接收到传输过来的数据后,进行解码和格式转换,将数据还原成原始的业务信息。

这包括对数据进行解密、解压缩、解码等操作,以还原数据的原始格式。

4. 数据处理阶段:接收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这可能涉及到定单处理、发货通知、发票生成、支付确认等业务流程。

接收方企业的系统会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和逻辑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发。

5. 数据反馈阶段:接收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发送方企业。

这可以是定单确认、发货状态更新、付款确认等信息。

反馈的方式可以是实时的、批量的或者定时的,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能力进行选择。

三、EDI的优势和应用EDI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和应用价值:1. 提高效率:EDI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交换,减少了手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降低成本:EDI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节约了纸张、打印、邮寄等费用,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电子化的数据交换方式,用于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递和处理商业文档。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协议,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不同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EDI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标准化数据格式:EDI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如EDIFACT、ANSI X12等,以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互相理解和解析。

这些标准定义了不同类型的商业文档(如订单、发票、付款通知等)的结构和字段,以及数据的编码规则。

2. 数据映射和转换:在EDI系统中,需要将企业内部的数据转换为标准的EDI 格式,或者将接收到的EDI数据转换为企业内部的数据格式。

这一步骤通常涉及到数据映射和转换规则的定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数据传输:一旦数据被转换为EDI格式,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

EDI系统通常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如AS2、SFTP等)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数据传输可以是点对点的,也可以通过EDI网络(如Value Added Network)进行中转。

4. 数据解析和处理:接收方的EDI系统接收到传输的EDI数据后,会进行解析和处理。

首先,接收方会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包括检查数据的格式、字段的有效性等。

然后,系统会将EDI数据转换为企业内部的数据格式,以便后续的业务处理和集成。

5. 业务流程集成:EDI系统通常与企业的业务系统(如ERP、CRM等)进行集成,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通过EDI,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订单处理、发货通知、付款确认等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EDI的工作原理可以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 提高效率:EDI可以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集成,减少人工处理的时间和错误率。

通过EDI,企业可以快速地处理订单、发货通知等商业文档,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物流信息技术介绍
——电子数据交换 证使用量又相对较大的 行业领域,商业交易活动中,涉及大量纸质贸易 单证,而这些贸易单证在贸易伙伴之间通过人工 及传真等手段的传递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 小的支出,同时也导致了交易的低效率。 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30份 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30份 纸面单证,而全世界每年做成的贸易有数亿笔, 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纸面文件数以十亿计。用纸 面定单订货做成一笔生意平均需要55美元,效率 面定单订货做成一笔生意平均需要55美元,效率 低,成本高,和出错率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EDI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用EDI EDI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用EDI 订货只需27美元。 订货只需27美元。
硬件
EDI所需的硬件设备有计算机、 EDI所需的硬件设备有计算机、调制解调 所需的硬件设备有计算机 器及电话线。 器及电话线。 由于使用EDI 由于使用EDI进行电子数据交换需通过通 EDI进行电子数据交换需通过通 信网络, 信网络,目前采用电话网络进行通信是很 普遍的方法,因此modem(调制解调器) modem(调制解调器 普遍的方法,因此modem(调制解调器)是必 备的硬件设备。此外, 备的硬件设备。此外,如果传输时效及资 料传输量上有较高要求, 料传输量上有较高要求,可以考虑租用专 线。
EDI技术的使用者 EDI技术的使用者
⑴ 各类货主,如生产厂家、供应商、贸易商、批发 商、零售商等。 ⑵ 承运业主,如独立的物流承运企业等。 ⑶ 实际运送货物的各类交通运输企业,如铁路企业、 水运企业、航空企业、公路运输企业等。 ⑷ 协助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金融企业等。 ⑸ 其他的物流相关单位,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
物流信息技术介绍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名词解释

电子数据交换名词解释

电子数据交换名词解释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指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商务交流和数据交换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与EDI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一种标准化的电子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用于在不同企业之间高效、准确地交换商务数据。

2. ANSI X12:ANSI X12是一种常用的EDI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开发和管理。

它定义了一组电子文档格式和交换协议,用于在美国企业之间交换商务数据。

3. UN/EDIFACT:UN/EDIFACT是联合国电子数据交换行业应用票据(United Nations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的缩写。

它是一种国际标准的EDI格式和协议,广泛在欧洲和其他地区使用。

4. VAN:Value-Added Network的缩写,即增值网络。

它是一种中间平台,用于在EDI参与方之间传输和管理电子数据。

VAN提供高速、安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服务,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交付和存储。

5. AS2:Applicability Statement 2的缩写,即适用性声明2。

它是一种用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安全数据传输的协议。

AS2使用数字证书和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6.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标记语言。

XML被广泛用于EDI系统中,用于定义数据元素、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

7. ACK:Acknowledgement的缩写,意为确认。

在EDI交换过程中,接收方会发送一个ACK消息给发送方,以确认收到并成功处理了发送方的数据。

2024年版电子数据交换合同

2024年版电子数据交换合同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版电子数据交换合同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电子数据交换1.2 合同当事人1.3 交易日第二条合同标的2.1 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内容2.2 服务质量和标准第三条合同期限3.1 开始日期3.2 结束日期第四条技术支持与维护4.1 技术支持服务4.2 系统维护与升级第五条数据安全与保密5.1 数据安全措施5.2 保密义务与限制第六条服务费用与支付6.1 服务费用标准6.2 支付方式与时间第七条违约责任7.1 违约行为7.2 违约责任承担第八条争议解决8.1 协商解决8.2 调解或仲裁第九条法律适用与管辖9.1 适用法律9.2 合同争议管辖第十条通知与送达10.1 通知方式10.2 送达时效第十一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1.1 合同变更条件11.2 合同解除条件第十二条合同的继承与转让12.1 合同继承条件12.2 合同转让条件第十三条附则13.1 合同附件13.2 合同生效条件第十四条完整性与残缺性14.1 合同完整性14.2 合同残缺处理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指按照预定的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企业间商业文档的电子化传输和处理。

1.2 合同当事人是指本合同双方签订合同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1.3 交易日是指双方按照约定,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具体日期。

第二条合同标的2.1 电子数据交换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订单处理、发货通知、发票处理、支付请求等商业文档的电子化交换。

2.2 服务质量和标准:双方应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EDI相关标准,确保数据交换的正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三条合同期限3.1 开始日期: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3.2 结束日期:本合同有效期为____年,自开始日期起计算。

若双方同意续约,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EDI的工作环境
5.网络安全
EDI网络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容错机。 (2)中继电路备份。 (3)主要设备备份。 (4)用户的接入是通过通信控制服务器来实现的,不 直接与主机设备相连,以防止恶意破坏者对网络进行破 坏。
返回
8.2 EDI的工作环境
8.2.2 EDI的通信方式 1.点对点(PTP)方式 2.增值网(VAN)方式 3.MHS方式
.
8.2 EDI的工作环境
8.2.1 EDI的通信环境 1.网络结构 2.网络管理 3.网络节点 4.服务中心
5.网络安全
8.2 EDI的工作环境
1.网络结构
8.2 EDI的工作环境
8.2 EDI的工作环境
2.网络管理
网络的主要功能如下: (1)网络配置功能。 (2)实现网络的运行监视功能。 (3)统计功能(包括告警统计、业务量统计、网 络性能统计等)。 (4)网管系统安全防护功能。 (5)网络故障诊断及排除功能。
2.Standard IC
IC着重于解决EDI翻译过程的复杂性问题。 Standard IC的出现,使得因特网应用软件厂商可 以在他们的软件产品中实现和内置这些标准,用户 使用这些因特网应用软件时,就能够进行相应的 EDI交换及处理。
8.2 EDI的工作环境
2.增值网(VAN)方式
增值网(VAN)方式是那些增值数据业务 (VADS)公司,利用已有的计算机与通信网络设 备,除完成一般的通信任务外,还增加了EDI服务 功能。
VADS公司提供给EDI用户的服务主要是租用信 箱及协议转换,后者对用户是透明的。信箱的引入, 实现了EDI通信的异步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通 信费用。另外,EDI报文在VADS公司自己的系统 (VAN)中传递也是异步的,即存储转发的。
8.2 EDI的工作环境
3.MHS方式
EDI信息处理系统由信息传送代理(MTA)、EDI用户代理(EDI-UA)、EDI 信息存储(EDI-MS)和访问单元(AU)组成(见图8-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EDI的工作环境
8.2 EDI的工作环境
EDI-UA是电子单证系统与传输系统之间的接口。它 的任务是利用MTS的功能来传输电子单证。EDI-UA将它 处理的信息对象分为两种:一种称为EDI报文(EDIM); 另一种称为EDI回执(EDIN)。
主目录
8.1 EDI的概念
• 在EDI应用推广的近40年中,使用EDI较多的产业可 划分为以下四类:
(1)贸易运输业。 (2)制造业。 (3)流通业。 (4)金融业。
主目录
8.2 EDI的工作环境
8.2.1 EDI的通信环境
8.2.2 EDI的通信方式
8.2.3 EDI与互特网的整合 8.2.4 EDI软件环境
8.2 EDI的工作环境
3.网络节点
各网络节点由系统硬件平台、系统接入设备、服务 器、本地管理终端、系统中心端软件及用户端软件 等组成,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集线器连接。除此以 外,还配有用户端软件,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别 为用户提供通信模块软件、翻译/映射模块软件、计 算机用户端软件。
8.2 EDI的工作环境
8.2 EDI的工作环境
1.点对点(PTP)方式
点对点方式即EDI按照约定的格式,通过通信 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终端处理,完成相互的业 务交往。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这种点对点的方式在 某些领域中仍旧有用,但会有所改进。新方法采 用的是远程非集中化控制的对等结构,利用基于 终端开放型网络系统的远程信息业务终端,用特 定的应用程序将数据转换成EDI报文,实现国际 间的EDI报文互通。
8.2 EDI的工作环境
返回
8.2 EDI的工作环境
8.2.3 EDI与因特网的整合 1.InternetMail
2.Standard IC 3.Web-EDI
4.XML-EDI
8.2 EDI的工作环境
1.Internet Mail
Internet Mail是一种最早把EDI带入因特网的方式, 它用ISP代替了VAN,解决了信道的廉价问题。
4.服务中心
EDI服务中心由配置不同用户端软件的计算机终 端组成,建设EDI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对用 户的服务及支持,包括用户的接入、用户应用软件 的开发、教育培训以及帮助用户分析和解决使用过 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等。EDI服务中心设备之间以以 太网集线器连接,该集线器网络节点设备所用集线
器之间通过以太网电缆连接。
EDI与MHS结合,大大促进了国际EDI业务的发展。 为实现EDI的全球通信,EDI通信系统还使用了X.500系 列的目录系统(DS)。
DS可为全球EDI通信网的补充、用户的增长等目录提 供增、删、改功能,以获得名址网络服务、通信能力列 表、号码查询等一系列属性的综合信息。EDI、MHS和 DS的结合,使信息通信有了一个新飞跃,为EDI的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Contents
8.1 EDI的概念 8.2 EDI的工作环境 8.3 EDI的工作原理 8.4 EDI标准 8.5 出口贸易的无纸化操作 8.6 国内外的EDI立法与管理 8.7 案例分析:上海国际经贸EDI网络
8.1 EDI的概念
按照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将商业或行政事 务处理(Transaction)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 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Message)数据格式,从计 算机应用系统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电子传输方法。 EDI作为一种数据交换的手段,有三个关键性要素: (1)EDI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 (2)EDI使用统一的标准编制被传输的资料。 (3)EDI使用电子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
8.2 EDI的工作环境
3.MHS方式
.信息处理系统(MessageHandingSystems,MHS) 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TU-T(国际电信联盟) 联合提出的有关国际间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 它建立在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网络平台 上,适应多样化的信息类型,并通过网络连接,具有 快速、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它是以存储转发为 基础的、非实时的电子通信系统,非常适合作为EDI 的传输系统。MHS为EDI创造一个完善的应用软件平 台,减少了EDI设计开发上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