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新词汇、句子、段落进行勾画,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2.识字写字: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并掌握字词的含义。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文章的主题、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后讨论: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同学进行课后讨论,交流彼此在阅读、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家长参与:请同学们邀请家长参与作业完成过程,共同完成“我的童年”主题作文,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促进家校共育。
7.阅读推荐:推荐一本关于童年生活的书籍,如《草房子》、《城南旧事》等,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水墨画”、“渔船”等,以及正确书写。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课堂练习
1.仿写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等,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课堂互动:教师选取一篇相关文章,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收获。
4.借助课文,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2. 水墨画欣赏:展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水墨画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水墨画作品、课文插图。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谈论童年趣事,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课文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水墨画欣赏:展示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水墨画的魅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欣赏能力。
3. 教学重点: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2. 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尝试用绘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对水墨画产生兴趣。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感受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020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8 童年的水墨画 优质教案
《童年的水墨画》创新教案【教学设想】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让学生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1.自由读诗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大意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欣赏交流佳句。
如“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五、鉴赏写法1.默读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2.模仿这首诗中,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3.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4.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六、总结延伸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
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富兰克林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法国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三年级下册语文18 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首儿童诗的主要内容。
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2.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3.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18.儿童水墨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材及课标分析
识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相对简单,学习本课生字可以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来认识本课的生字,在充分认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儿童正处于儿童时期,对于诗中描绘的画面比较易于接受,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诗歌时,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由于三年级处于中高段的衔接阶段,他们的语言词汇量相对较少可以通过背诵、摘抄拓展阅读等手段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会写字:
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
2.识记生字
看看这些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识形声字
(2)熟字比较。如:黑一墨醉一碎
(3)猜谜语记字
3. 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所读的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住每个字的字形。
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图画阅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生活的情感态度,并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读:学生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诗歌理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4. 语言表达: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借助图画阅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水墨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 语言表达:学生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美。
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杨洪基3. 主要内容:诗歌内容、意境、情感4. 教学目标:朗读、理解、表达作业设计1. 必做题: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关爱自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来源。
2.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的分行、分段。
3. 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诗歌意境: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生活,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分享阅读心得。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诗歌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教育学生珍惜童年时光。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徐志摩3. 诗歌结构:分行、分段4. 诗歌内容:童年生活场景5. 诗歌意境:美好、纯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作文。
3. 收集其他诗人描绘童年生活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2023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童年的水墨画》,了解作者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3.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水墨画》的内容理解和赏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童年生活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童年的水墨画》的文本。
2. 学具: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情感。
2. 新课内容学习:通过PPT课件,展示课文《童年的水墨画》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
4. 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童年生活的感受,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文《童年的水墨画》2. 课文内容:童年生活的描绘和回忆3.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比喻、拟人、排比等4. 学生实践: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作业设计1. 作业一: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童年水墨画。
2. 作业二: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要求用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学生应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和讨论,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童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6. 朗读展示: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3. 诗歌解析:概括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4. 情感体验:强调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
作业设计1. 朗读练习: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课文,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写作练习: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3. 思考题:学生思考自己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并准备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阅读理解,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水墨画般的语言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通过阅读理解,能够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水墨画般的语言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学习并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 生字词卡片,用于辅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3.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如小组讨论板、便签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童年的水墨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 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对童年的水墨画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 利用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 通过游戏或练习,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
四、阅读理解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短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诗歌,掌握生字、词语,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童年的美好,珍惜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童年的水墨画》的朗读、理解和背诵。
2.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掌握。
3.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的了解。
4. 诗歌欣赏、讨论、创作等环节的开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背诵,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学难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的理解,诗歌的欣赏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与童年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3.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4. 生字、词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掌握其音、形、义,并能正确运用。
5. 诗歌欣赏:通过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童年的水墨画》的标题和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3.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掌握。
4. 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要求。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2. 抄写生字、词语,并学会运用。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描写童年的诗歌。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阅读理解,了解作者如何运用水墨画般的语言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多媒体展示水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文学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童年的美好与纯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
2. 学习生字词,掌握正确的读音和书写。
3.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水墨画般的语言描绘童年的生活场景。
4.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水墨画和播放课文朗读。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复习。
3. 小组讨论记录纸,用于学生记录讨论内容和感想。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与提升: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童年的意义。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2. 重点词语:童年、水墨画、纯真、美好3. 课文结构:引子、主体、结尾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童年时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4. 教学目标:见上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4. 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1. 童年生活场景2. 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3.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的作文。
3. 课下搜集关于童年的诗歌、故事等,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活场景。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讨论、想象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童年的水墨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点拨。
4. 朗读感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想象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童年水墨画”。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拓展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导入新课《童年的水墨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指导点拨。
4. 朗读感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想象创作: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童年水墨画”。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拓展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诗歌内容- 作者情感- 朗读感悟- 想象创作作业设计1. 必做题: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
2. 选做题: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歌中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
2.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和环保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录音带。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和诗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3.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
5. 理解诗句: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感悟诗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作者:佚名3.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童年情怀和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并掌握。
2.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回忆,分享给同学。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第18课《童年的⽔墨画》精品教案18.《童年的⽔墨画》教学设计教学⽬标:指导学⽣按⼀定的⽅法欣赏⼉童诗,激发学⽣阅读⼉童诗的兴趣,并能进⾏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美、画⾯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墨画》的纸张,让学⽣⾃⼰预习,并进⾏⼀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童年》。
2、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童⽂学家的《童年的⽔墨画》。
⼆、交流摘录笔记,感知⼤意1、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个表⽰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1、从学⽣摘录的词句⼊⼿,引导品味⼀节诗的语⾔美,画⾯美,并进⾏朗读。
2、提炼欣赏⽅法。
3、学⽣⾃⼰按⽅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活的⼀些⽚断,再⼩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童诗。
第18课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什么?2、怎样理解“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这句话的意思?原⽂:洗澡我是⼀个顽⽪的星孩⼦,爱在银河⾥洗澡。
⼀天,妈妈不在家,我叫上三个⼩伙伴。
偷偷摸摸去洗澡,妈妈知道赶来了。
妈妈追、我们逃。
⼀脚滑出银河外,妈妈伸⼿抓不住。
赶紧也跳下,飘呀飘,看见红旗迎风飘,妈妈拉着我们赶紧去安家。
参考答案:1、作者把五星红旗想象成星孩⼦偷偷洗澡,被妈妈发现,在红旗上安了家。
2、星妈妈带着四个星孩⼦看见了红旗在天空中飘扬,就落到了红旗上,变成了五星红旗。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当然,还要谈谈别的事情……”想像⼀下,诗⼈可能和孩⼦谈什么内容?原⽂:风筝⾦波春天,在我敞开的窗⼦上,挂着⼀只断线的风筝。
那根闪光的尼龙丝,在春风⾥飘动、飘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3.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述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培养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2.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3. 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写作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难点1. 对课文深层意义的理解。
2. 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童年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 写作手法的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
2. 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3.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水墨画》2. 重点内容:课文朗读、理解,写作手法的学习与运用。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写一段小作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对童年的怀念和珍惜当下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写作手法的学习上,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在对课文深层意义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案)202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童年生活场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述的童年生活场景。
3. 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难点1. 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2. 学生准备:语文书,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
二、学习生字词1. 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3.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分组合作,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句的意义。
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2. 主要内容:童年生活场景,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3.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3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童年的水墨画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孩子们戴着斗笠,冒着毛毛细雨,在林中采蘑菇。
蘑菇多多,星罗棋布,人影绰绰,布满林中,惊喜的叫声,收获的喜悦,响彻松林。
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作者介绍】
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解放前即开始发表小说、散文。
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需要,向民间艺人学习曲艺创作,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
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
主编儿童文学
读物30多种,有20件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的儿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评奖中获奖(全国一等奖1件、三等奖2件)。
国家级文艺协会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作品《童年的水墨画》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中第二首。
著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金佛山下的传说》(合出)《会唱歌的洒水车》(合出)《张继楼儿童文学选》等作品27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水葫芦水葫芦的学名为“凤眼莲”,俗称:水葫芦、水风信子等,由于在每个叶柄中部都有一个膨大似葫芦的球状体而得名,水葫芦也正是因为这个充有空气的海绵体才使得整个植株能漂浮在水面上。
水葫芦最早从南美巴西引进,主要用于解决生猪的饲料问题。
它喜欢高温湿润,在摄氏25~35度下生长最快,而且速度惊人,通常情况下在8个月内就能从10棵增至60万棵,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
也因此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
由于目前已很少使用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因此,水葫芦的泛滥堵塞河道、影响交通,其腐枝败叶污染水质,增加河床淤泥,妨碍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而造成生态链失去平衡。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葫芦的泛滥,首先必须找到并确定黄浦江水葫芦灾害的成因;解决水葫芦专用打捞船的设计和制造以及产业化问题;采取资源化综合利用。
水葫芦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能吸收污染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用水葫芦进行污水处理;同时要避免在解决了水葫芦泛滥问题之后带来的新问题。
【其他资料】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汉字。
hú lu qīnɡ shuǎnɡ sōnɡ zhēn móɡu fēi jiàn ()()()()()二、比一比,再组词。
浪()碎()溅()墨()狼()醉()贱()黑()
三、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浪”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五画是()。
2.“染“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五画是()。
四、阅读重点段落。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这个自然段共有()句话?本段写的是()。
2.说说诗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
五、巧猜字谜
1.黯然无声等待中。
2.四方齐心安天下。
2020年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一、葫芦清爽松针蘑菇飞溅
二、
碎(打碎)溅(飞溅)墨(墨水)
醉(醉酒)贱(贱种)黑(黑白)
三、1.“浪”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氵),第五画是(横折)。
2.“染“字是(上下)结构,部首是(木),第五画是(横折弯钩)。
四、1. 3 溪边钓鱼图
2.人倒映在绿色的溪水中。
五、1.墨 2.爽
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