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速铁路___(通信1503班)

试论高速铁路___(通信1503班)
试论高速铁路___(通信1503班)

试论高速铁路

一、内容提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运和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要求,高速铁路建设近年来开始打开。铁路客站是一辆客运火车交通枢纽还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其主要目标是旅客,这是最重要的层面之一铁路运输。本文从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技术,组成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关键

1>中国高速铁路概况与未来发展

2>高速铁路线路

3>高速铁路车站

4>高速铁路公司动车组

5>高速铁路信号技术

6>GSM-R 无线通信技术

7>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8>高速铁路行车组织

一、中国高速铁路概况与未来发展

中国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1999年所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多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7431公里。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是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2008 年,国家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一、中国高速铁路的创新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宏伟目标,中国铁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中国铁路在体制创新方面,创建了合资建路的崭新模式。铁道部与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新线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与地方政府或战略投资者合资,广泛吸引各方面资金投资铁路建设,形成了集全社会之力建高铁、推进铁路现代化的生动局面。中国铁路在管理创新方面,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路网完整、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的优势,统筹利用铁路内外的各方面科研力量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铁路建设中,无论是工程管理部门,还是设计、

施工、监理单位,都协调行动,组织起了强大的工程建设队伍;在技术装备制造中,无论是运营单位,还是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都统一步调,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这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中国铁路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一组织,形成一个“拳头”,坚持整个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一盘棋,在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统一搭建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平台,走出了一条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我国高速铁路的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客站建设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体系。

二、中国高速铁路现状与未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营业公里。其中,新建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有1 万多公里。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状况总体很好。

二、高速铁路线路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1.2

万公里以上。

2008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干线,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郑州至重庆等区际干线,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

客运专线

其他普速铁路按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国大陆的高速铁路网至少包括了5种类型的线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城际客运系统、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以及海峡西岸铁路。

四纵四横

中国大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是指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长途高速铁路。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到2020年中国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全长将达到16000公里。

“四纵”客运专线即: 一是北京~上海客运专线,包括蚌埠~合肥、南京~杭州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包括锦州~营口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四横”客运专线。

一是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二是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三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四是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城际高铁

以前的城际铁路包括高铁和快铁,《城际铁路设计规划2014年》规定将来的时速不高于200公里,因此将来新建的城际铁路都不属于高铁而属于快铁。

城际客运系统是指建设于各都市圈内部,尤其是人口稠密地区(如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短途高速铁路,线路长度一般在500公里以下。一部分线路的时速可以达到200~250公里,例如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另外一部分线路的时速可以达到350公

里以上,例如京津城际铁路。

西部新线

总体上,中国西部是建设快速铁路为主,建设高速铁路为次。

这些线路是以扩大中国西部铁路网为主,以适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的41000公里的高速铁路,主要规划在四川、重庆、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西部省市。这些线路主要为客货混行铁路,也有部分客运专线。由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而且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条件复杂导致修筑难度较大,因此建设进度较慢。

三、高速铁路车站

铁路部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和列车技术作业的场所,俗称火车站。按作业性质,一般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按技术作业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一般车站以一项业务和一项作业为主,兼办其他业务和作业。有的车站同时办理几项主要业务和作业。铁路车站

客运站主要办理售票、行李包裹运送、随身携带品寄存、旅客上下车等客运业务,以及旅客列车终到、始发、技术检查等行车工作和客车整备等作业。客运站的主要设备有:站房、站台、到发线等。办理大量始发、终到旅客列车的客运站,还设置供客车检修、清洗等作业用的客车整备场。

客运站按布置图型可分为通过式、尽头式和混合式。通过式客运站的正线和到发线是贯通的,站房一般设在铁路的一侧(图1a);尽头式客运站的到发线是尽头的,站房可设在到发线终端或一侧(图1b);混合式客运站是通过式和尽头式两种形式的结合。

货运站主要办理货物承运、交付、装卸以及货物列车到发、车辆取送等作业的车站。主要设备有:货物列车到发线、编组线、牵出线和货场(见铁路货场)等。货运站的布置图型有通过式和尽头式。一般中小型货运站多采用通过式。大型货运站多采用尽头式。

客货运站同时办理客、货运业务,视其业务量大小和是否进行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配置相应的设备。

编组站专门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编组、解体和列车、车辆技术作业的车站。主要设备有到发线(场)、调车线(场)、驼峰、牵出线以及机务段和车辆段等。

区段站设在铁路牵引区段分界处的车站,主要办理列车机车换挂、技术检查以及区段零担摘挂列车、小运转列车的改编等作业。主要设备有: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机务段、车辆段以及其他有关设备。布置图型按上、下行到发场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车站铁路

中间站主要办理列车会让(单线铁路)和越行(双线铁路)作业的车站。技术作业有:列车到发、会让和零担摘挂列车调车等。主要设备有到发线、货物线、牵出线和旅客乘降设备等。通常采用的中间站布置图型如图4。

此外,还有专为工矿企业服务的工业站,铁路与专用铁道衔接的联轨站,为港口水陆联运服务的港湾站,本国铁路与外国铁路衔接的国境站,在不同轨距铁路联结处办理旅客换乘、货物换装或客、货车辆换轮的换装站等。

四、高速铁路动车组

简单说就是每个车厢都带动力。传统的火车是由机车(火车头)带动列车前行,机车驱动轮有限,如果盲目提高功率将造成驱动轮与钢轨之间打滑。动车组把驱动电机分散做到列车的每一个车轮下,加速时各个车轮均匀出力,不但提高了牵引力,而且由于采用多组小型电机分散布置,减小了制造难度。动车组其实早就有,我国70年代投入运用的北京地下地道列车就是动车组。

高铁速度划分

(1)常速100~120 km/h

(2)中速120~160 km/h

(3)准高速160~200 km/h

(4)高速200~400 km/h

(5)超高速>400 km/h

动车组优点

(1)动车组在两端都有驾驶室,大为加快运转的速度。

(2)动车组可以容易组合成长短不同的列车。其中动力分散的动车组优点特别明显:

①动力效率较高,特别是在斜坡上,动车组车卡的重量放置在各个带动力的车轮上,而不会成为拖在机车后面无用的负重。

②因为同样的原因,动车组上的动力轴对路轨黏著力的要求较低,每轴的载重亦较少。因此选用动车组的高速铁路路线,对路线的土木工程及路轨的要求都较为低。

③电力动车组因为有较多的电动机,所以再生制动能力良好。对于停站较多的近郊通勤铁路、地下铁路,该优点特别明显。

④因为动车组运转快、占地小,行走市郊的通勤铁路很多都是动车组。轻便铁路、地下铁路使用的亦几乎全是动车组。

五、高速铁路信号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1、微机联锁

无线通信技术在微机联锁方面运用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但ATCS 中提出,可以将检测到的道岔、信号机闭锁状态发送给主控中心,并利用道旁接口单元来接收主控中心的控制命令,以实现控制一组道岔、信号机动作的目的。另外道旁接口单元可以利用无线信道联系控制中心,通过电缆连接现场设备,从而检测并控制一些辅助的子系统。目前看来,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微机联锁的现场设备可能会增加一些投资,且大型站场道岔众多,干扰较大,但还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集中调度

在调度集中系统中,调度中心职要根据车站到发线占用情况和区段内闭塞分区大概了解列车运行的状况,并根据得到的信息排列进路。但利用TBS,控制系统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列车运行的位置、速度,并根据沿线的信号系统情况发送列车控制命令,保证列车在最短的实践间隔内高速、安全、稳定的运行。无线通信技术赋予列车与控制中心的双线数据通信,给列车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且实现了行车指挥自动化。

3、中继器

在高速铁路的实际运行中,我不可能在所有的高速铁路中都设这无线

通信基站,这样不但增加了设备投资,还使无线通信铁路信号系统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有了中继器,基站就可以通过中继器接受和发送一些射频信号,从而使基站不仅可以管理基站区域范围内的站区,还能够将管理中继器管理的一些车辆和线路。

4、提高平交道口的通过效率

为了提高平交道口的防护能力和和通过效率,防止由于无线设备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控中心按照时间间隔不断的查询道口的运行状态,并将查询信息及时反馈给接近道口的列车。另外主控中心通过接收的列车位置、速度信息,可以计算列车通过道口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列车的最大允许速度和列车运行线路参考。这样,列车通过平交道口就有了安全保障,而且还大大提高了道口的通过效率。

5、加强维修处防护

在高速铁路某路段需要进行维修时,维修部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维修点输入到系统中,通过主控中心的传送,列车就可以很好的了解路段情况。在实际的运行中,列车可以根据了解到的维修点信息对列车进行操作,另外在列车接近维修点事,移动终端接受到地面系统的警报信号,以保证列车能够及时在维修段之前停车。

六、GSM-R 无线通信技术

GSM-R

中文名: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外文名: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Railway

简称:GSM-R

频段:上行885-889MHz,下行930-934MHz

类型:移动

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的一种,专用于铁路的日常运营管理,是非常有效的调度指挥通信工具。GSM-R(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Railway或GSM - Railway)系统是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在GSMPhase2+的规范协议的高级语音呼叫功能,如组呼、广播呼叫、多优先级抢占和强拆业务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位置寻址和功能寻址等功能,适用于铁路通信特别是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需要。主要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区段养护维修作业通信、应急通信、隧道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可为列车自动控制与检测信息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并可提供列车自动寻址和旅客服务。

4MHz。GSM-R系统包括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运行和业务支撑子系统(OSS/BSS)和终端设备等四个部分。其中,网络子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S)、移动智能网(IN)子系统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子系统。GSM-R系统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TMSC、MSC、HLR、SCP等设备应就近从BITS设备中获取定时信号,MSC至BSS间的G数字链路应兼作同步链路使用,BSS从MSC获取同步时钟信号,也可从就近的BITS设备或SDH设备提取同步时钟信号。GSM-R传输系统指的是为GSM-R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提供通道的数字传输系统,包括GSM-R系统为提供基本服务所必需的传输配套单元,如传输光、电缆和传输设备,但不包括直放站远端机和近端机之间的连接通道,也不包括天馈线等连接。

列车无线通信:

运行列车上的人员对地面的调度员或其他人员进行的通信。它包括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和列车旅客无线电话。

列车无线调度电话:

调度员对沿线运行的机车进行调度指挥的无线电话。中国铁路的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用于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对沿线行驶的列车司机、运转车长进行调度指挥。铁路沿线的车站以带状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车站设置小功率无线电台和转接装置,机车上配有无线电台和控制盒。调度员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路与车站电台(或固定电台)接续,然后再由车站电台(或固定电台)与其场强覆盖区内机车电台用无线信道接通,从而构成调度员与司机之间和车站值班员与司机之间相互通话。

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使用150MHz和400MHz频段,频道间隔为25kHz,在运输业务不繁忙的区段采用单工通信方式,双方使用同一频率,交替地进行收发通话。这种制式具有组网灵活,设备简单等特点。在铁路运输日趋繁忙区段,无线电话使用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为了

迅速可靠地接续,现在世界各国陆续使用不同频率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方式。采用音频组合式或数字编码式的选择呼叫,并附有紧急呼叫功能和发送调度命令及各种指令信息的功能。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覆盖区域的划分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于车流密度小、运输不繁忙区段的大区域方式;一是用于车流密度大、运输繁忙区段的小区域方式。此外,由于超高频频段的电波难以在隧道内传播,因此,早期采用平行波导线感应传播方式,但这种方式传输场强不均匀,常因绝缘不良,引起衰耗增加。特别是在电力牵引区段,会感应出很高的干扰电压,危及维修人员的安全。后来,许多国家使用漏泄同轴电缆,这种电缆在是同轴管外导体上开设一系列的槽孔或隙缝,使电缆中传输的电磁波的部分能量从槽孔中漏泄到沿线空间,场强衰减较均匀而无起伏,易为接收设备所接收。这种漏泄电缆传输频段较宽,既能通话,又能传输各种数据信息。在长隧道地区,由于漏泄电缆衰耗较大,需要在隧道内装设中继器,用以补偿传输损耗,中继器需远距离供给电源。

列车旅客无线电话

旅客利用列车上的无线电公用设备,通过沿线设置的地面无线电设备和转接装置,经过交换设备,即可与市话网接通有关用户,或经长途线路传输与远距离用户通话。

站内无线通信:

供铁路站场内进行作业指挥以及业务联系用的一种无线通信。主要有客、货运站无线电话和编组站无线电话。

客、货运站无线电话主要用于货运人员间运营作业和装卸作业,以及旅客运输业务人员间的通信联络。

编组站无线电话:

供编组站的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等各类作业人员如调车员、列车车辆检修员、铁鞋制动员、车号员、接发列车值班员以及在专用线上进行调车作业等的流动人员按各自不同的系统进行通信联络。根据作业性质和不同的需要分为十几个独立的无线通信系统,组成小区域通信网。在车辆间流动作业的人员使用的无线电话,由于电波传播受车辆、人体、便携式电台的天线高度和屏蔽效应等影响,因此应选用最佳通话频段。调车、检车等作业人员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具有体积小、耗电少、重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并能满足防雨、防冲击和全天候要求。

1、车次号传输与列车停稳信息的传送功能

车次号传输与列车停稳信息对铁路运输管理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

意义,它可通过基于GSM-R电路交换技术的数据采集传输应用系统来实现数据传输,也可以采用GPRS方式来实现。

2、调度命令传送功能

铁路调度命令是调度所里的调度员向司机下达的书面命令,它是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采用GSM-R系统传输通道传输调度命令无疑将加速调度命令的传递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3、列车尾部装置信息传送功能

将尾部风压数据反馈传输通道纳入GSM-R通信系统,可以方便地解决尾部风压数据传输问题。

4、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系统传输功能

提供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地面设备和多台车载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并能够存储进入和退出调车模式的有关信息。5、列车控制数据传输功能

采用GSM-R通信系统实现车地间双向无线数据传输,提供车地之间双向安全数据传输通道。

6、区间移动公务通信

在区间作业的水电、工务、信号、通信、供电、桥梁守护等部门内部的通信,均可以使用GSM-R作业手持台,作业人员在需要时可与车站值班员、各部门调度员或自动电话用户联系。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还可以呼叫司机,与司机建立通话联络。

7、应急指挥通信话音和数据业务

应急通信系统是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影响铁路运输的紧急情况时,在突发事件现场与救援中心之间,以及现场内部采用GSM-R 通信系统,建立语音、图像、数据通信系统。

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电气化铁路的组成

由于电力机车本身不带原动机:需要靠外部电力系统经过牵引供电装置供给其电能:故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系统组成

的。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部分组成:所以人们又称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为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

一、电力机车

;一,工作原理

电力机车靠其顶部升起的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获取电能。电力机车顶部都有受电弓:由司机控制其升降。受电弓升起时:紧贴接触网线摩擦滑行:将电能引入机车:经机车主断路器到机车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降压后:经供电装置供给牵引电动机:牵引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使电力机车运行。

二,组成部分

电力机车由机械部分(包括车体和转向架)、电气部分和空气管路系统构成。

车体是电力机车的骨架:是由钢板和压型梁组焊成的复杂的空间结构:电力机车大部分机械及电气设备都安装在车体内:它也是机车乘务员的工作场所。

转向架是由牵引电机把电能转变成机械能:便电力机车沿轨道走行的机械装置。它的上部支持着车体:它的下部轮对与铁路轨道接触。

电气部分包括机车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形成的全部电气设备:在机车上占的比重最大:除安装在转向架中的牵引电机之外:其余均安装在车顶、车内、车下和司机室内。

空气管路系统主要执行机车空气制动功能:由空气压缩机、气阀

柜、制动机和管路等组成

三,分类

干线电力牵引中:按照供电电流制分为~直流制电力机车和交流制电力机车和多流制电力机车。交流机车又分为单相低频电力机车(25Hz或16 2/3Hz)和单相工频(50Hz)电力机车。单相工频电力机车:又可分为交--直传动电力机车和交—直—交传动电力机车。

二、牵引变电所

牵引变电所的主要任务是将电力系统输送来的110kV三相交流电变换为27.5;或55,kV单相电:然后以单相供电方式经馈电线送至接触网上:电压变化由牵引变压器完成。电力系统的三相交流电改变为单相:是通过牵引变压器的

电气接线来实现的。牵引变电所通常设置两台变压器:采用双电源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变压器的接线方式目前采用的有三相Yd11接线:单相V/V接线:单相接线以及三相-两相斯科特变压器。牵引变电所还设置有串联和并联的电容补偿装置:用以改善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减少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和通信线路的影响。

三、牵引供电回路

电力牵引供变电系统是指从电力系统接受电能:通过变压:变相后: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系统。牵引供电回路是由牵引变电所、馈电线、接触网、电力机车、钢轨、地或回流线构成。另外还有分区亭、开闭所、自耦变压器站等。

一,开闭所;SSP,

电力牵引系统中的开闭所:实际上是起配电作用的开关站开闭所就是高压开关站: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高压配电”站:仅仅起配电作用:实现环网供电、双路互投等功能。

当枢纽地区的供电:分为“由里向外供”和“由外向里供”两种方式:前者在枢纽内设置牵引变电所。后者在枢纽内不设牵引变电所:为了增加枢纽地区供电的可靠性和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一般设开闭所。AT供电方式时:供电臂较长:在供电臂中部也设开闭所。开闭所应有来自不同牵引变电所的;单线区段,或同一牵引变电所的不同馈线段;复线区段,的两回进线。

开闭所应尽量设置在枢纽地区的负荷中心处:以减少馈线的长度和馈线与接触网的交叉干扰。

二,分区亭;SP,

为了增加供电的灵活性: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在两个牵引变电所的供电区间常加设分区亭。分区亭常用于牵引网为双边供电:或复线区段牵引网为单边供电:但上下行接触网在末端并联时。这时:分区亭起到平时将两个供电臂或上下行接

2/11页

触网联络起来的作用:这样:当事故发生时:可缩小停电范围和实现越区供电。

三,自耦变压器站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如采用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时:在沿线每隔10-15公里设置一台自耦变压器。设置时尽量将自耦变压器设于沿铁

路的各站场上。同时:尽量与分区亭、开闭所合并:以便于运行管理。

四,牵引网

牵引网是由馈线、钢轨回流线、接触网组成的双导线供电系统:完成对电力机车的送电任务。BT供电方式时:还要有回流线。AT供电供电方式时:还有正馈线和保护线。

馈线~接在牵引变电所牵引母线和接触网之间的导线:即将电能由牵引变电所引向电气化铁路。

接触网一种特殊的输电线:架设在铁路上方:机车受电弓与其磨擦受电。

回流线~牵引变电所处的横向回流线:它将轨或与轨平行的其它导线与牵引变压器指定端子相联。

分相绝缘器;电分相,串在接触网上:目的是把两相不同的供电区分开:并使机车光滑过渡:主要用在牵引变电所出口处和分区处。

分段绝缘器;电分段,~分为纵向电分段和横向电分段:前者用线路接触网上:后者用于站场各条接触网之间。通过其上的隔离开关将有关接触网进行电气连通或断开: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缩小停电范围等。

供电分区~正常供电时:由牵引变电所馈线到接触网末端的一段供电线路:也称为供电区。

八、高速铁路行车组织

1铁路通信概论

铁路通信概论 铁路通信概论 一、概述 铁路通信信号是运输生产的基础,是铁路实现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手段,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改进管理水平的重要设施。铁路通信网应满足指挥列车运行、组织运输生产及进行公务联络等要求,做到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应能够传输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话音和非话音业务信息等。 铁路通信是专门为铁路的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生活服务等建立的一整套通信系统。 铁路通信主要由传输网、电话网和铁路专用通信网组成。 传输系统主要以光纤数字通信为主,为信息的传递提供大容量的长途通路; 电话交换以程控交换机为主要模式,利用交换设备和长途话路,把全路各级部门联系在一起。 铁路专用通信直接为运输生产第一线服务,必须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做到迅速、准确、安全、可靠。 铁路专用通信一般是指专用于组织及指挥铁路运输及生产的专 用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专用于某一目的,接通一些所指定的用户。一

般不与公务通信的电报、电话网连接。铁路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调度电话、专用电话、公用电话以及区间电话和站间电话等。此外还为铁1 铁路通信概论 路调度集中系统(CTC)、牵引供电远动系统、车辆故障检测系统、自 动闭塞、电力远动系统和低速数传系统提供传输通道。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铁路站场通信。站场通信主要服务于铁路站场,用户线以站场值班室为中心向外辐射,用户集中在几十平方米到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站场通信包括站场专用电话、扳道电话、车站扩音对讲设备、站场扩音设备、站场无线电话等。现就铁路专用通信主要内容及发展分述如下。 (一)调度电话 调度电话是铁路各级业务指挥系统使用的专用电话,均为封闭式的专用电话系统。铁道部至各铁路局间设干线调度电话;铁路局至局管内各铁路分局、编组站及区段站间设局线调度电话。这两种调度电话分别利用干、局线通信通道组成调度通信网,所用的设备和行车调度电话设备相似。铁路基层使用的调度电话有以下几种。 1.列车调度电话 列车调度电话供列车调度员与其管辖区段内所有的分机进行有 关列车运行通话之用。在列车调度回线上,只允许接入与列车运行直接有关的车站(场)值班员、车站调度员、机务段(或折返段)值班员、

铁路高速铁路运输新技术、新设备概述

铁路高速铁路运输新技术、新设备概述 一、高速铁路的基本概念 高速铁路的定义是随着铁路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970年,日本首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列车在主要区间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00km,新建客货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0km。 1996年,国际铁路联盟秘书长认为:高速铁路的最高速度至少达到200km/h。 综上所述,所谓高速铁路是指:既有线路列车最高速度达到200km/h,或新建线路列车最高速度达到250km/h的干线铁路,称为高速铁路。 二、发展高速客运专线 1.新建高速客运专线:新建客运专线又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不与既有线接轨;另一种是新建的客运专线两端引入大城市铁路枢纽,与既有线接轨。 2.新建客货混用的高速线。 3.改造既有线。

4.改造机车车辆。 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应从我国国情、路情的实际出发,可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在一些客运繁忙、条件较好的既有线上进行技术改造,以较少的投资,较短的时间,将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160km/h以上,实现准高速铁路客运行车,并为研究开发200km/h以上行车技术积累经验;第二步,修建时速200km至250km的高速客运专线。 三、高速铁路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运送速度快,旅行时间短。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已超过300km/h,而高速公路一般限速140km/h,且高速公路设在城市边缘,出入拥挤,经常堵塞。航空的速度虽然很高,但飞机场远离城市,办理登机手续繁琐,待机时间长。据研究,在200~1000km的运距中,乘坐高速铁路比小汽车和飞机总的旅行时间要短。 2.安全可靠,运行准时。高速铁路不同于汽车和飞机,它不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天候严格按照列车时刻表准时运行。日本新干线平均晚点不超过1min;西班牙AVE高速列车向旅客承诺,如列车晚点5min,退还全部票款。 3.能源消耗小,对环境污染轻。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高速铁路均采用电力牵引,不污染空气,如使用水电和核电,发电和用电均不排放任何有害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 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1 国外高速铁路简介 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韩国、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不同长度、不同速度的高速铁路。世界各国由于国情和运输需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其最高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日本是世界第一个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自1964年修建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后,陆续又修建了山阳、上越、东北、北陆、九州等5条新干线,全部是纯客运运输,新干线总长度已达2258km。同时,其最高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如东海道新干线从建成运营的210km/h,已提高到270km/h;山阳新干线的运行速度已达300km/h。2011年3月采用最新型高速列车“隼”号,运行速度300km/h,2012年达到320km/h。 德国从1991年建成汉诺威~维尔茨堡高速铁路以来,陆续修建了曼海姆~斯图加特、汉诺威~柏林、科隆~法兰克福、纽伦堡~英戈尔施塔特等高速铁路以及科隆~迪伦、拉斯塔特~奥芬堡、莱比锡/哈雷~格勒伯斯等高速段,运行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其总里程已达1057km。其中,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最高,为300km/h。德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模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货共线,如汉诺威~维尔茨堡,采用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时段运行,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科隆~法兰克福高速铁路为纯客运。 法国第一条新建高速铁路为1983年通车的TGV巴黎东南线,初期运行速度为270km/h,1989年提高到300km/h。目前,已建成并开通运营8条高速铁路,总长度已达1884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 及以上,都是纯客运运输。目前,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都达到300km/h,其中TGV东部线的运行速度达320km/h,是国外高速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 西班牙的既有铁路为轨距1668mm的宽轨铁路,新建高速铁路为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均采用标准轨距。1992年建成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客货混运,运行速度为270km/h;2008年全线开通的马德里~巴塞罗那,为纯客运,设计速度350km/h,最高运行速度300km/h。目前,已建成的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1902km(运营速度均为250km/h及以上),为欧洲高速铁路长度第一。 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的高速铁路技术已趋于成熟。因此,随后新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或地区,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实现速度的技术跨越,将速度目标值确定为300km/h及以上,如法国2001年开通的TGV地中海线、2007年开通的TGV东部线(巴黎~斯特拉斯

铁路通信概论考试重点

1.铁路通信网分为承载网、 业务网、支撑网三部分2.什么是调制,作用?所 谓调制,就是按原始信 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 波信号的某些参数的过 程,目的:把输入信号 交换为适合在信道传输 的波形。(频率转换、信 道复用、提高抗干扰性)3.模拟调制的种类:幅度 调制、频率调制、相位 调制、复合调制技术、 多级调制技术 4.数字调制的种类:数字 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 输(数字振幅调制、数 字频率调制和数字相位 调制) 5.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 号的步骤:抽样:将时 间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 时间离散的PAM信号。 量化:将抽样得到的时 间离散信号的幅度离散 化,使之变成不仅时间 离散,而且幅度也是离 散的数字信号。编码: 将量化后得到的多电平 信号变成二电平信号 6.复用技术的分类:频分 多路复用(FDM)、时分 多路复用。 7.光纤传输的组成:光传 输设备(发端)、光纤光 缆、光中继器和光传输 设备(收端)组成 8.光传输技术:SDH/MSTP 传输技术、DWDM技术、 OTN技术 9.按光纤传输模式数量分: 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10.光纤传输特性:消耗特 性(吸收消耗、散射消 耗、应用损耗)、色散特 性 11.SDH组成:终端复用器 (TM)、分插复用器 (ADM)、再生中继器 (REG)和数字交叉连接 设备(DXC) 12.帧结构:以字节为单位 的块状帧结构,一帧由9 行,270*N列字节(每 字节8bit)组成,帧长 度为270*N*9个字节或 270*N*9*8个比特,帧 周期,即传一帧的时间 为125μs,帧频为 8000Hz,即每秒传输 8000帧 13.帧结构:段开销区域、 净负荷区域和管理单元 指针区域 14.SDH步骤:映射、定位、 复用 15.拓扑类型:链型、星型、 树型、环形、网孔型16.自愈的概念:通信网络 发生故障时,无需人为 干预,网络就能在极短 的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 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 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 出了故障 17.常用方法:自动线路保 护、环形保护 18.环形保护:二纤单向通 道保护环:当BC点间光 缆被切断时,两根光纤 同时被切断,在节点C, 由于S1光纤传输的信号 AC丢失,则按通道选优 准则,倒换开关由S1光 纤转至P1光纤,使通信 得以维护。一旦排除故 障,开关再返回原来位 置,而C到A的信号CA 仍经主光纤到达,不受 影响。 四纤双向复用倒换环: 当BC之间四根光纤被 切断,利用APS协议在 B和C节点中各执行两 个环回功能,从而保护 环的信号传输:在B节 点,S1和P1连通,S2 和P2连通;C节点也同 样完成这个功能。这样, 由A到C的信号沿S1到 达B节点,再经P1到达 C节点,而由C至A的 信号先经P2到达B,再 经S2传输到A节点,等 BC恢复业务通信后,倒 换开关再返回原来位置。 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当BC节点间光缆被切 断时,则B、C两个与光 缆切断点相连的两个节 点利用APS协议执行环 回功能。从A到C的信 号AC则先经S1到B, 在B节点经倒换开关倒 换到P1,再经P1过A, D到达C,并经C节点倒 换开关环回到S1光纤并 落地分路。而信号CA则 仍经S1传输。这种环回 倒换功能能保证在故障 情况下,仍维持环的连 续性,使传输的业务信 号不会中断。故障排除 后,倒换开关再返回原 来位置。 19.DWDM概念:同一窗口 (1550nm)中波长间附 更紧密(一般在 1.6nm 以下)的波分复用称为 DWDM。 20.DWDM组成:光发射机、 光中继器、光接收器机、 光监控信道和网络管理 系统。 21.OTN概念:以波分复用 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 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 一代的骨干传送网。 OTN通过G.872、G.709、 G.798等一系列ITU-T的 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 “数字传送体系”和“光 传送体系”。OTN将解决 传统WDM网络无波长/ 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 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 弱等问题。 22.接入网定界:用户网络 接口UNI、业务节点接 口SNI、电信管理接口 Q3三个接口 23.接入网分类:铜线接入 网,光纤接入网、混合 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24.xDSL概念:基于普通电 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在同一铜线上分别传 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 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 换机设备,属于专线上 网方式 25.ADSL调制技术分类:正 交幅度调制(QAM),无 载波幅度/相位调制 (CAP),离散多音频调 制(DMT) 26.光接入网组成:光线路 终端、光配线网和光网 络单元组成 27.EPON概念及组成:利用 PON(无源光网络)的拓 扑结构实现以太网的接 入。包含光线路终端、 光配线网络和光网络单 元/光网络终端 28.数字交换网分类:时分 交换网络(实现时隙交 换)、空分交换网络、混 合型交换网络 29.时隙交换:交换实际上 就是将不同线路、不同 时隙上的信息进行交换, 对这些不同空间和不同 时间信号进行搬移 30.程控交换机组成:硬件 (中央控制系统和话路 系统)和软件(运行程 序和支援程序)两大部 分组成 31.两级结构:1.电话交换网 2.本地电话交换网 32.数据通信网的组成及作 用:数据终端设备(数 据终端)、数据电路由 (完成二进制数字信号 “0/1”与适合信道传输 的信号之间的转换。)、 传输信道(可以将数据 数据从A点和B点之间 传送) 33.七层结构:物理层(中 继器、集线器)、数据链 路层(二层交换机、网 桥)、网络层(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 层 34.IP地址分类:A类地址 000000001~~01111110 (1~~126);B类地址 128.1~~~191.255(10开 头);C类地址 192.0.1~~~223.255.255 (110开头);D类地址 1110开头;E类地址 1111开头 35.私有地址:A类地址 10.0.0.0~10.255.255.255; B类地址 172.16.0.0~173.31.255.2 55;C类地址 192.168.0.0~192.168.25 5.255 36.动态路由协议种类:按 工作区域分IGP和EGP; 按寻径算法和交换信息 的方式分为距离矢量协 议(包括RIP和BGP)、 链路状态协议(包括 OSPF、IS-IS) 37.铁路数据通信网结构: 骨干网络(骨干网络作 为一个独立的自治域, 完成铁路总公司与各铁 路局间及铁路局间信息 转发和业务互通);区域 网络(各铁路局铁路数 据通信网作为区域网络, 每个铁路局区域网络划 分一个自治域,铁路局 区域网络以自治域为单 位独立进行管理,区域 网络间的互访流量穿越 骨干网络。) 38.移动通信组成:移动交 换中心(MSC)、基站(BS) 和移动台(MS)组成 39.多址技术分类和区别: 频分多址(FDMA)是把 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 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 (或称信道)分配给不 同的用户使用,即每一 个用户占用一个频道进 行通话、时分多址 (TDMA)是把一个频道 按等时间间隔分割成周 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 割成若干个时隙,每一 用户占用不同的时隙进 行通信,即同一个信道 可供若干个用户同时通 信使用和码分多址 (CDMA)是指不同用户 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 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 同来区分,而是用各自 不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 CDMA广泛应用 40.无线列车调度系统组成: 调度总机、车站台、机 车台和便携电台组成, 此外还包括区间设备 (中继器、异频中继电 台、光纤直放站、射频 漏泄同轴电缆等)、系统 监测设备、机车出入库 自动检测设备。 41.弱场强区解决方案:1. 漏泄同轴电缆加中继方 式 2.光纤/无线射频传 输系统方式 42.GSM-R两种干扰:同频 干扰和邻道干扰 43.组网方式:单网覆盖(优 点:低成本、无线参数 易于设置、最有效的利 用频率、需要较少的站 址。缺点:一旦某BTS 故障,其服务区域将不 再提供业务)交织单网 覆盖(优点:BTS冗余、 中等成本。缺点:除了 某一个BTS故障,无线 子系统中其它设备出现 故障时网络不再提供冗 余;对服务质量有一定 影响;较低的频率利用 效率需要较多的站址; 无线参数设置复杂度中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浅谈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浅谈 摘要:从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浅谈,全面了解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高新技术,掌握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对高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高新技术浅谈 随着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八纵八横的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现代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分析,全面掌握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高新技术,了解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以指导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 一、高速铁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1.1 信息管理要求 高速铁路要求与沿线行车、旅客服务相关的数据与信息,采用计算机网络相连的方式输送和交换,保证运营的高效,使高速铁路的运营纳入信息化管理。 1.2 调度控制要求 传统铁路的运营调度方式,是以下达话音指令为主实施行车指挥的。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要求行车指挥采用计算机管理、传输指令数据为主的调度方式,在区间控制列车运行的系统也采用计算机和数据控制。 1.3 通信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系统中,要求以数字网络技术对综合调度系统进行技术支撑;较大的站间距需要引入区间接入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信息要通过光纤网络传输;车上和地面之间采用综合无线通信系统,且传递信息从运营调度指挥扩大到客运服务、动车组数据与信息;无线通信系统要适应300公里/小时的运营速度。 1.4 通信业务需求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业务需求体系在:一是为高速铁路信号、综合调度、信息化系统等专业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网络服务;二是为高速铁路运输提供高质量的调度通信、旅客服务信息、会议电视、移动通信业务。 二、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分析

高速铁路概论高速铁路枢纽教案+试讲稿

高速铁路概论教案项目二高速铁路车站任务三高速铁路枢纽

教案试讲稿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上课之前我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高速铁路车站的定义是什么?(请一位同学们来回答) 师:这位同学同学回答的很好,请坐。这位同学们回答的是:高速铁路车站,是配合高速铁路系统正常运作的火车站。这位同学知识记得很牢固,大家给点掌声。 师:上节课老师已经提醒同学们预习课本了,请同学们看到课本62页,那么老师再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看一下任务引入-北京南站,同学们都有去过高速铁路车站,那么同学们看完之后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们在高速铁路车站的时候都发现车站外部都有些什么设施设备没有? 师:同学们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有餐厅,有出租车,看来同学们都很仔细的观察看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下任务引入。 师:任务引入中说了,北京南站为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与出租车、公交等市政交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是中国首座现代化的客运专线大型客站,有“亚洲第一站”之称。那么高速铁路枢纽有什么功能呢,由什么构成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高速铁路枢纽的相关知识。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速铁路枢纽的定义:(请同学们读一读)是指以高速铁路车站为中心,在站场外部有动车检修场所、综合维修场所及连接这些场所的联络线、迂回线等,在车站内部可实现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间立体换乘的综合体。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整齐划一,读的很好。 师:知道定义之后,那么高速铁路枢纽的功能是什么呢?能高效、有序地完成旅客列车的到发,车底的整备、检修、去送等作业,同时也可满足旅客出行的换乘需要,符合高速铁路的发展需要。 师:说到满足旅客出行的换乘需要,那么同学们也一定坐过高速列车,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通常是如何去往及离开高铁站的,又是如何去往及离开普通车站的。 师:总结这位同学的陈述,并作出评价。 师:既然我们知道高速铁路枢纽的定义与功能,那下面我们来了

我国高速铁路及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查作业学科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1518 姓名:梁志杰 课程名称:铁道工程

我国高速铁路与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摘要】: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高速铁路的出现已突破了传统铁路路基的设计理念,其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检测手段等都有了很大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新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中。 【关键字】: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特点 【正文】: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高速客运专线。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都十分繁忙的通道上,一般沿既有线修建,设计速度达350km/h。承担本线到发与跨线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与200~250km/h的跨线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2)城际铁路。这种高速铁路建于两相邻大城市间,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两城市间到发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高密度、短编组、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3)快速客运

通道。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潜在需求都十分旺盛但还没有铁路的地区,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吸引区内客货运输任务,采用200~250km/h的旅客列车与120km/h货物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构建,主要应针对高速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不仅仅是高速,它具有三点优势:一是高速铁路速度快、省时间,安全系数高,乘坐空间大,舒适又方便,价格又适宜,迎合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世界各国振兴铁路的强大动力。二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是铁路大面积吸纳现代高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的产物。推动了铁路科学技术和装备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增强了铁路的竞争力。三是高速铁路不仅运输能力特别大,有年运输量可达数亿人次以上的优势,又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因而特别适宜于大运量的城市间、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频率运输。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总之,发展高速铁路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速铁路以其高速、平稳、舒适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有力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从旧时落后的铁路到如今的高速铁路,我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封建落后的清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旧时中国铁路发展缓慢,受到清政府封建势力的强烈发对。在那个动荡的年

8高速铁路采用的通信信号技术

高速铁路的通信信号技术 及系统设计与实施 铁道部高速铁路办公室 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发展是随着近百年的铁路发展以及继电器、半导体、电子信息技术的变化,不断的演进与发展的。几十年来,出现过路牌、路票信号标志、信号机色灯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又出现半自动、自动闭塞设备,ATS自动停车设备,列车控制设备ATC,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以及调度监督和调度集中CTC系统等。在通信领域,也从专用调度通信话路逐渐发展成话音、数据共存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无线列调发展成铁路综合无线通信系统。近年来,又出现了现场总线、列车总线和通信信号共用的综合光纤安全局域网技术。使铁路通信信号步入了数字和网络世界。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主要是由调度中心、车站微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所组成。在这些系统之间,若干不同功能的局域网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广域网,光纤构成的通信链路组成了具有保护功能的网络,传输着有关的信息,支撑着列车的安全运营。在高速铁路中,运营管理和调度指挥是通过网络中传递的数据实现的,传统的话音调度指挥方式不再适应。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地介绍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专用通信网络系统等几个部分。 1 / 27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中心一.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不同之处主要有:高速铁路设置综合调度系统,对列车运营指挥实行集中控制方式,同时负责与行车有关的管理工作。世界各国高速铁路的行车调度系统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高速客运专线,列车都在运行本线到发,机车车辆基本在高速线范围运转。调度系统充分利用上述运营特点的有利因素,以行车指挥为中心,集多种业务调度和管理功能于一体,构成综合调度系统,全线就采用这种由一个综合调度所集中指挥。日本的新干线和法国的TGV系统。第二类为客货混合运输高速线,列车类别多,速度差别大,与既有线行车组织和管理的关系密切,列车运行秩序易受引入线、相临既有线列车运行不正常情况的影响,行车调度业务难度大,这种高速就采ICE线难以建立综合调度系统,仍采用行车调度中心的方式。德国用这一类的调度形式。京沪高速铁路 是一条与既有京沪线平行修建的高速客运专线。高速线建成以后,线路实行以高速为主,高、中速客运列车混合运输的运营模式,既有线将主要为货物运输使用。设置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是2 / 27 保证高速列车运营的基本需求,而中速列车跨越高速线与既有线运行,又要求调度系统必须解决跨线运行列车调度指挥的衔接问题。

高速列车制动新技术及其发展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 周大海0703010702 摘要:和普通列车相比.高速列车无论是对制动控制系统还是对具的制动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介绍了高 速列车对制动系统的特殊要求和其解决方法以及国内外 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技术现状. 关键词:高速列车制动方式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基础制动1.高速列车对制动系统的特殊要求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机车车辆对制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由于列车的动能与其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列车所具备的制动功率也至少应与其最高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一从粘着利用与防滑的角度考虑.为了在规定的距离内停车.高速列车在制动时必须具有较大的减速度.对粘着的利用率也相应较高,而粘着利用率的提高必须有相应的高性能防滑装置来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对制动力的控制精度必须也有更高的要求。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I)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以保障行车安全 ①减少列车空走时间

表1为几种制动控制方式的列车空走时间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电气指令式电空制动机的列车空走时间最短 ②采用大功率的盘形制动机,并作为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主体 [1]铁系材料 铁系材料经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铸铁、铸钢、铸铁一铸钢组合材料和锻钢材料等几个体系。目前使用在高速列车制动盘上的铁系金属材料则主要是铸铁一铸钢组合材料和锻钢材料。铸铁一铸钢组合制动盘是以铸铁作为摩擦材料而以铸钢作为补强材料。2种材料相互组合制成的制动圆盘,从整体上兼顾了铸铁稳定且较高的摩擦性能和铸钢较好的耐热龟裂性,在日本、法国和德国的高速列车上都使用过这种材料,锻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抗热龟裂性、良好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使用寿命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日本新干线列车上。法国TGV—A列车上使用的一种Cr-Mo-V低合金锻钢制动盘,在时速300 km停车时每个制动盘可散失约18 MJ的制动能量,显示出锻钢材料的良好制动效果。国内对锻钢材料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中碳、低合金钢为盘体材料,经纯净化处理、优化锻造等制成的制动盘,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优异的抗热疲劳性,并认为其可满足国内时速300 km高速列车的制动要求。从国内外高速列车制

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系统论文

高速铁路调度通信系统 摘要:高铁通信系统是高铁的神经系统,是高铁重要的关键技术,是高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速铁道通信系统各子系统包括:传输系统、电话交换及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时钟及时间同步系统、通信电源、电源及环境监控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通信防雷等系统。调度通信系统是高铁通信系统的核心之一,是指挥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对铁路运输指挥与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在高速铁路gsm-r大环境下铁路有线、无线调度通信统一的要求,gsm-r调度通信系统中的固定用户接入系统(fa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 fas abstract: the high speed rai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high iron nervous system, is the key technology of high iron important, is an important impe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iron. high 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ach subsystem including transport system, telephone exchange and access 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speci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meeting tv system,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lock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power

高速铁路概论备课笔记

高速铁路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高铁 1.铁路运行速度等级划分 2.高铁和动车有什么区别(运行轨道、车型) 二.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1.第一次浪潮(1964--1990) 2.第二次浪潮(1990至90年代中期) 3.第三次浪潮(90年代中期至今) 4.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史 (1)中国高铁事业的开端(1978--1998) 1978年10月26日 1990年 (2)中国高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2007) 高铁的准备阶段:铁路的六次大提速(1997、1998、2000、2001、2004、2007 ) 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2003年10月12日,秦沈(秦皇岛—沈阳)客 运专线开通运营(1999年8月16日开工建设) (3)大规模发展时期(2004—至今)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开工建设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4)中国高铁进军国际市场 经略周边---2009年中国规划的三大高铁战略:泛亚高铁、中亚高铁、欧亚高铁 高铁“出海”任重道远 三.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四纵四横—八纵八横) 四.高铁的技术经济特点(为什么要建高速铁路) 五.高速铁路的系统集成(本书逐一阐述的内容) 1.基础设施 2.动车组 3.通信信号 4.牵引供电 5.运营调度 6.旅客服务

第二章高速铁路基础设施 一.高速铁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平面技术标准: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超高、欠超高、过超高 纵断面标准:坡度值、竖曲线 二.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P28) 1.高铁轨道结构类型:有砟轨道、无砟轨道 2.高铁轨道结构组成: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组成 钢轨 扣件 轨枕:目前,世界高铁有砟轨道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P38) 碎石道床 道岔 三.高速铁路路基 1.组成: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堤下部、地基 2.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和压实标准:我国规定(P54) 四.高速铁路桥隧结构 1.我国高铁为何“大桥”为王 2.高铁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P67)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 铁路运输是一个在运输生产上实行高度集中与统一指挥的庞大的综合性企业,它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为了有效地指挥列车运行,发布有关命令,实现路内各业务部门、单位职工的密切配合与协同作业,将铁路各级机构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能力和工作效率,必须设置一整套完善、先进的铁路通信系统。铁路通信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大类,按服务区域可分为长途通信、地区通信、区段通信和站内通信等,按业务性质可分为公用通信、专用通信和数据传输等。 铁路专用通信一般是指专门用于组织、指挥铁路运输及生产的专用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专用于某一目的,接通一些指定用户,一般不与公务通信的电报、电话网连接。铁路通信系统是实现铁路专用通信业务的系统,其主要部分由铁路调度通信系统组成,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由模拟通信技术向数字通信技术方向演进。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属于铁路通信系统,包括有线通信部分和无线通信部分,其中有线通信部分与非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区别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无线通信部分。 传统的铁路专用通信业务包括干、局线通信,区段通信,站场通信,无线专用通信,应急通信和列车通信等,铁路数字调度通信是铁路专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指挥列车运行的通信设施,按铁路运输指挥系统分干线、局线、区段三级调度通信体系。 通信主要是完成各种信息的传输。铁路运输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它的各个部分都离不开通信。高速铁路通信系统在铁路运输中起着神经系统和网络的作用,具体地说,它主要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功能: (1)保证指挥列车运行的各种调度指挥命令信息的传输。 (2)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的通信。铁路是为旅客服务的。 (3)为设备维修及运营管理提供通信条件。

高速铁路施工中新技术应用

浅析高速铁路施工中新技术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铁路基础建设也在迅猛发展,其中高速铁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需要将更多的新型技术应用到其施工建设中去,才能实现高速铁路运输网络。本文将对在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关于轨道结构、临时通信以及高性能材料等新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促进我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快速发展。 关键字: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临时通信、高性能材料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a’s railway infrastructure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s changing, more new technologies need to be applied to its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speed rail transport network. this paper will be on the track structure, temporary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network.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temporary communication,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f530.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

?电气化? 收稿日期:2010-04-21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 孙传福 张 峰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3) 摘 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达克罗技术代表了表面处理技术领域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对达克罗技术现状及其在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达克罗技术 高速铁路 接触网钢柱 防腐 中图分类号 U2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39(2010)07-0015-02 1 引言 高速铁路接触网钢柱防腐新技术(以下简称“达克罗”技术)的研发,是针对盐湖地貌开发的水性锌铝铬涂料(达克罗)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无污染的金属表面防腐蚀处理技术。达克罗防锈涂层具有超强的抗腐蚀能力,尤其抗盐雾腐蚀性能好。达克罗防锈涂层技术与热镀锌相比,不仅抗腐蚀能力高数倍,且其处理工艺使用水性涂料,无环境污染,已成为环保部门公认的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是热镀锌的替代工艺。 2 达克罗技术在国内外的现状 达克罗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由美国一家公司发明,有一系列传统热镀锌无法比拟的优点,并在国际市场得到迅速推广使用。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达克罗技术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面处理体系,广泛应用于金属零部件防腐处理上。 达克罗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在前期的发展和推广并不是很快。达克罗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展开的。1996年原国家机械 部将达克罗列为《清洁生产重点资助项目》;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达克罗列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达克 罗定名为《锌铬涂层》并颁布《G B /T18684-2002锌铬涂层》为国家标准。国家政府对达克罗技术的国产化、产业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2000年以来,江、浙、沪一带陆续投建了达克罗涂覆生产线,以其防腐工艺安全、环保、表面处理成品美观等特点在国内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涂液的月使用量超过了30t,可以预见达克罗技术市场将在电气化铁路领域有更加广阔前景。 3 达克罗技术的优势 达克罗技术与热镀锌相比,优点很明显。热镀锌因为酸洗难免会产生氢脆现象,而达克罗的整个工艺都没有涉及到电化学,达克罗的除锈是用机械抛丸的方式,所以达克罗不会有任何的氢脆现象。 热镀锌之后就要钝化,但钝化一般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100℃,钝化膜层中肯定会有结晶水。所以热镀锌的钝化膜层不耐高温,一般70℃就会起皮开裂。而达克罗的成膜温度较高(300℃左右),在预热的过程中,其膜层中的水分就已挥发掉。所以,达克罗的膜层要比热镀锌钝化膜层更致密,耐蚀性更好,表现出优异的耐热防锈性,同等厚度条件下是热镀锌的7~10倍。 达克罗技术是用涂覆方法处理,具有高渗透性,不受工件复杂程度的限制,对带深孔、盲孔、狭缝类工件可以形成涂膜,这是热镀锌难以做到的;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研究综述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8-02T11:02:22.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刘全 [导读] 摘要:国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早效率高,而我国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大面积的运用,在这方面投入的研究精力逐渐增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中铁十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国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早效率高,而我国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大面积的运用,在这方面投入的研究精力逐渐增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未来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将要从那些方面发展,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切实有效地发展相关技术,也能为实践运用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 引言:我国在高铁的硬件建设方面虽然领先全球,但对于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掌握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尽快研发更安全可靠、传输性能更优质的专用移动通信技术。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国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 我国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早起,也采用了GSM-R技术,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青藏线路和大秦线路,在这之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相关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更多的线路,例如京沪、沪宁、沪杭等。GSM-R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无可避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更高的要求被提出,GSM-R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下高速铁路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了。在此之外,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也有不同的线路采用了其他技术。比如在朔黄线路上,采用了LTE-R技术,而在台湾台北到高雄的线路则是采用了WiMax系统来进行通信系统网络的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线路逐渐不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台湾方面正在进行有关新系统取代旧系统的研究。 2.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2.1基于5G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 1)基于5G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建模。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高速铁路在运行环境方面,对散射环境的要求并不复杂,并且多径数量也很少,LOS(服务水平)特征性较明显。显著地LOS特征就意味着更小的多径时延扩展或者更宽的想干宽带,也就是说通信环境将更优质。当然,移动速度过快将极大地增强多普勒频移的情况,但LOS依然可以显著降低这一现象。2)基于分布式网络和云的架构。当前网络基站的实际资源使用率非常低,基站的位置决定了资源的使用状况,在高速铁路的环境中会产生相当显著的潮汐效应。而为了保证铁路在运行状态下的安全性,只能采取较大时间间隔发车的方法,如此一来,在同时段内,同一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数量就会非常少,浪费资源。采用云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主要思想是集中基站间共用的资源到某一基带处理池中,然后集中控制这些资源。3)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服务基站和接入用户之间会存在两个平面的连接,也就是控制面和用户面,在这之中,控制面是承载用户与接入网的控制指令的,而用户面则是处理业务数据传输功能的。当控制面的覆盖范围能够满足移动范围时,用户整体的移动性就都得到了保障。所以,在此结构中,用户的控制面会被保留于低频频段,因为次频段具备优质的传输性能,并且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可是如果要考虑成本问题,这一频段也可以采取利用LTE-R遗留频段的方法已达到目的,但同时真正的用户面就应被搬离出去。应将数据的承载者放置在高频段处,以此扩大系统的容量。 4)频谱融合的异构网技术。就目前来看,可以采用增强频谱效率或扩大系统带宽的方式来提升系统所需的容量,当然,在这两种方法当中,采用扩大系统带宽的方法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当然,合理利用非许可证频段是5G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增加带宽并提升系统容量的主要方法。此技术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挑战,例如协调方案受到干扰等,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建议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信道质量检测,检测应在接收端完成;第二步,对信道进行筛选,选择出满足最低要求的信道[1]。5)多天线及分布式天线技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为:大幅度增添车载台的天线阵列组数量,然后合并信号,此后再将不同组别天线阵列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天线阵列之间的关联性作改变。经过这些调整之后,LOS就能在高速铁路的环境下显著提升其系统容量。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所要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越区切换,如果进行频繁的越区切换不利于列车运行安全,因此,应采取分布式天线的技术,以尽可能减少切换次数。6)多普勒效应及快速切换技术。在高速铁路运行时,频繁切换是引起失误的主要原因,为此,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系统应该采用中断时长短的快速切换技术,此外,群切换也会存在一定问题,而这一技术应能够一并解决。以当下的情况来看,最好采用基于双播的切换方案。 2.2综合业务接入系统和承载平台 通信系统承载平台最主要的数字传输体制就是SDH体制,这种体制的使用适用于多种业务开展,例如ATM取款机、IP等业务的连接和处理;MSTP系统的特点就是对信息的接入和综合处理功能非常好,可将多种业务的信息网络集成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对公务电话、调度集中等业务数据的处理,可以把区间接入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传动到目的车站。高速铁路业务信息不仅容量非常大,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根据使用需要对承载平台的设计进行有效的更改,将承载平台的主要结构分为多业务传输系统和接入网系统。多业务传输系统主要任务是解决车站对业务通道的需求,并且为下一层的通道提供有效的保护;而接入网系统主要解决多种业务通道对信息采集点中对信息的接受和传输。MSTP的使用能为高铁客户提供相对的宽带业务,但是想使用语音业务就需要光节点对语音数据进行介入。高速铁路的传输系统不仅要为列车提供业务接口,还要为旅客的服务系统提供接口,把旅客的相关的服务业务储存到传输系统,根据采集的信息接入传输设备,构成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