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专利权的保护
• 3.转让权 • 专利权人可以转让其专利权。通过转让,专利权的主体也随之转移,
受让方成为专利权人。这种转让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可 以将专利全部转让,也可部分转让。转让专利权时,当事人必须签订 书面合同,经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生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专利权的获得
• (二)消极条件 • 那么,只要满足了授予专利的实质条件和形式条件,是不是任何发明
创造都可以授予专利呢?不是的。2000年第二次修正的《专利法》第 25条规定了不授予专利权的五类发明创造,即①科学发现;②智力活 动的规则和方法;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④动物和植物品种;⑤用原 子核换方法获得的物质。而第④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则可以依照 《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专利权的获得
• 4.优先权原则 • 优先权原则是《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国际间的专利申请
提供了便利。依照《巴黎公约》,申请人在任一《巴黎公约》成员国 首次提出正式专利申请后的一定期限内,又在其他《巴黎公约》成员 国就同一内容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可将其首次申请日作为其 后续申请的申请日。这种将后续申请的申请日提前至首次申请的申请 人的权利便是优先权。在要求优先权时,首次申请日被称为优先权日, 享有优先权的一定期限被称为优先权期。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专利权的获得
• 2.创造性 • 这是指向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
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创造性在某些国家的 《专利法》中又称“先进性”或“非显而易见性”,其含义是指申请 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比同一领域里现有的技术先进,具有独创性, 不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创 造性判断比新颖性判断要复杂得多:判断新颖性可以依靠客观标准确 定,凡是现有技术中没有的东西就是新颖的;判断创造性则不同,会 涉及专利审查人员的主观因素,评判的标准往往有所差别。
中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专利权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十七章其他法律制度一、专利权1.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是指依法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
专利权的主体具体内容(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单位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单位。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非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或设计人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注意:在完成发明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性工作的人均不是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
受让人是指通过合同或继承而依法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个人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没有约定的,共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
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
除上述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2.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客体是指专利权保护的对象。
受专利权保护的对象以及不受专利权保护的对象如图受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对象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动物和植物品种(培育方法可授予专利权)对平面印刷品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做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3.授予专利权的条件5.专利权人的义务7.专利权的限制。
专利法名词解释

专利法名词解释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委托发明(合作发明)的申请人。
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概念,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申请专利权的主体概念:申请专利权的主体是根据法律规定有资格申请专利的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其中发明人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完成人,设计人是指外观设计的完成人。
实用新型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遗传功能:生物体通过繁殖将性状或特征代代相传使整个生命体得以复制的能力。
共同发明(合作开发)的申请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同一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共同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委托发明(合作发明)的申请人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概念,是指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人指发明创造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抵触申请如果一项申请提出以前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则该申请与他人在先提出的申请构成抵触申请创造性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而外观设计无此需要,仅要求与已有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知识产权的归属-专利权的归属

(2)发明人或设计人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 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2020/4/6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制作人:韩宁
10
4、专属于发明人的权利
《专利法》第17条规定:发明人或设计人 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 人的权利。
在提交专利申请时,请求书中必须写明发 明人的姓名。
2020/4/6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制作人:韩宁
8
2、发明人不一定是专利权人
非发明人取得专利权的途径: (1)约定原因:主要是指专利申请权的转让,
发明人将专利申请权转让给他人,申请被 批准后,他人原始取得专利权; (2)法定原因:主要是职务发明的权属
2020/4/6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制作人:韩宁
9
3、发明人的特征
2020/4/6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制作人:韩宁
26
我们可以看出:
(1)委托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 可以由委托方和受托方通过协议确定归属
(2)委托方与受托方没有订立协议,或有 协议但没有确定委托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 时,发明创造属于完成发明创造的单位或 个人,即受托单位或个人。
2020/4/6
第一节 专利权的归属
2020/4/6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制作人:韩宁
1
(一)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专利权主体:主要是指专利权人,即 依照专利法规定获得专利权,并依法 承担相应义务的人。
2020/4/6
知识产权法-专利法
制作人:韩宁
2
(二)专利申请权主体
专利申请权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就某项发 明创造而向国家专利行政机关提出专利申 请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专利-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专利权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申请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下面来看看关于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
专利是技术含量较高知识产权,一般涉及权利人关键和核心技术的创新,专利的技术和市场垄断直接与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相关。
因此,了解专利的实质要件和专利权的内容尤为重要。
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是指有权享有专利法保护的单位或个人,并且是能够承担专利法所规定的相关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或者是有权依照专利法申请专利并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
各国专利法均有规定,自然人和法人可以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
但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对每种主体又有不同的资格条件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人、设计人及其合法受让人有权获得非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单位有权获得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外国人也可在我国申请和获得专利权。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办理。
专利权客体专利权的客体就是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也就是依照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
我国《专利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因此,专利权的客体应该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
同时,《专利法》第5条规定,“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25条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一)科学发现;(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四)动物和植物品种;(五)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

非职务发明
•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2、委托发明与合作发明
•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 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 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 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 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第五讲 专利权的客体与主体
一、专利的种类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 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的定义,发明应该是一种技术方案,对于 自然定律的发现、抽象的智力活动规则等不属于发明。
发明的类型:产品发明、方法发明 首创发明 改进发明 组合发明 选择发明 用途发明
2、实用新型专利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 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职务发明
(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 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 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 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此处所称的本单位,包括临时工作单位;
职务发明
• “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作如下理解:
• 几年合作后,双方分道扬镳,弟在浙江另成立一生产同样 产品的工厂,仍旧使用该专利。在产品销售中两厂构成竞 争,兄要求弟停止在浙江生产,遭拒绝后告其弟厂专利侵 权。弟称其为发明人,是该技术的合法拥有者,引起权属 纠纷。
• 在庭审中,其兄提出虽然他不是发明人,也没有申请权转 让的书面协议,但该发明亦不属于其弟所有,而是其弟在 福建厂任职期间的职务发明,应为福建厂所有。
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
第八章专利法

下列各项一种新化学元素的发现以及一 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方法 B.一种速算方法以及一种演示新计算 方法的教学用具 C.一种减肥新药或者一种减肥食品 D.一种诊断早期肝癌的新方法以及一 种新的放射疗法
三、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 界定 职务发明创造:执行本单 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 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 的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 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 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烤鸡厂得知后认为,唐甲是利用烤鸡厂提 供的物质条件发展、完善了“一种宫廷 风味烤鸡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应为职务 发明,专利申请权应归烤鸡厂。唐甲则辩 解道:“一种宫廷风味烤鸡的制作方法”, 是自家的祖传秘方,自己来烤鸡厂之前已 经掌握,在烤鸡厂工作期间,烤鸡厂并没 有提供发展完善这种制作方法的任何物 质条件,是自己在实践中根据经验将原料 配方和剂量配比略作了一些改动,完全 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非职务发明,不同意 烤鸡厂的说法。为此,双方发生争执。 问:这种烤鸡的制作方法是职务发明还 是非职务发明,专利权应归谁享有?
注意: 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 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 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 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 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 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 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 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 个人为专利权人。
2、工业产权的特征: (1)法定性; (2)专有性; (3)地域性; (4)时间性。
一、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
1、专利权的概念: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定期 限内对其发明成果的独占权或专 用权。 2、专利权的主体: 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 或个人。
专利权主体、归属、客体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 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 作出的,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或 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 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可作如
物质条件是指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料 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其中不对 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包括技术档案、设计图 纸、新技术信息等。
根据外观设计的定义,外观设计应具备: 1) 与产品相结合
2) 是关于产品形状、图案和色彩或其结合的设计 3) 富有美感
4) 适于工业上应用 23 5) 新设计
问题讨论
❖大楼外观或景观设计,是否可以 申请取得外观设计专利?
24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四、授予专利的条件
1、新颖性: 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
第九讲 专利权主 体、归属与客体
1
一、发明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
1. 发明人与设计人
发明专利--称为发明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 观设计专利--称为设计人。
发明人和设计人必须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 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法人或 其他单位。
发明人或设计人享有发明权,发明权包括署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 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根据发明的定义,发明应该是一种技术方案, 对于自然定律的发现、抽象的智力活动规则等 不属于发明。非抽象思想
技术构思:不需要达到直接应用的阶段,但应 具备应用的可能性。
必须利用自然规律
12
发明专利
❖ 发明区分物的发明、方法发明及用途发 明。
利方法的使用。 三、销售 销售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应当是产品。专利权人有权禁止他
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是什么

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是什么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是关于专利权的主体范围和条件的规定。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的主体可以是发明者或其继承人、被授权人或其继承人,具体的条件是该发明者或被授权人是依法享有该发明的专利权的。
专利权的定义在深入探讨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专利权的定义。
专利权是指国家依法对发明者或被授权人就其发明所享有的排他的权利。
这是一种独特的权利,专利权的获得可以使其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发明进行独占性的利用,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专利权的主体范围专利权的主体范围是指享有专利权的人的范围。
根据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专利权的主体可以是以下三类人:1.发明者或其继承人:将发明创造出来的人或其法定继承人有权享有专利权。
发明者是指以自己的智力劳动所创造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或其改进而享有专利权的人。
2.被授权人或其继承人:在实施专利许可合同或专利权转让协议的情况下,被授权人或其法定继承人有权享有该发明的专利权。
被授权人是指通过与专利权人达成许可协议或转让协议而获得专利权的人。
3.依法享有该发明的专利权的其他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依法享有该发明的专利权的其他人也可以成为专利权的主体范围。
这些情况通常与特殊的法律规定或创新实践有关。
专利权的条件专利权的主体范围之外,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还规定了享有专利权的人必须满足的条件,即为其依法享有该发明的专利权。
这意味着在专利权的享有方面,发明者或被授权人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1.法律依据:专利权的享有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和认可。
这意味着专利申请必须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各项要求,通过司法机关的审核和认可,获得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2.发明创造性:专利权的享有方必须是以自己的智力劳动创作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并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这是专利法对发明的重要要求,也是专利权的基础。
3.专利权的保持:专利权的享有方必须持有有效的专利权。
专利权的有效期限是根据专利法规定的,享有专利权的人必须在有效期限内维持其专利权的有效性。
专利权的主体

第一节 概 述
• 一、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 1.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
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的义务的人。 • 2.从专利权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专利权人包
括自然人和法人;从专利权人的国籍来看, 专利权人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以专利权 人是否通过转让获得专利权,专利权主体
• 二、专利权主体与专利申请权主体
• 一、外国人是指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 依照外国法律成立并在外国登记注册的法 人。
• 二、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 人,在申请取得专利权时享有与中国单位 和个人完全相同的待遇,没有任何条件限
• 三、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 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 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 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依法办理。
• 专利申请权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就某项发明 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 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专利申请人 依法向国家提出专利申请,经审查合格后 方可获得专利权从而成为专利权人。
• 三、确定相同发明创造专利权主体的原则
• 1.先发明原则:是指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就同 样发明创造分别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申请 专利,专利权授给最先完成发明创造的人 的原则。
• 四、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 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 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委托国务院专利行政部 门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第三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工作单位
• 一、职务发明创造 • •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执行
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 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 创造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具体包括:
专利权的主体及权利归属

2 构成职务发明的情形有两种
• 第一种为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 造,是指: •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 •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 所作出的; • 3)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 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 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
• 第二种为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 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其构成要件为: • 1)单位工作人员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是在本 职工作中作出的,也不是履行本单位交付 的本职工作的任务,而是自动完成的; • 2)主要是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才 完成发明创造。所谓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 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 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二、专利权的归属
• 一)职务发明创造 • 二)非职务发明创造 • 三)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 明创造 • 四)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 • 五)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 • 六)权利继受人
一)职务发明创造
• 1 概念 • 专利法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 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 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创造。 • “本单位”即指完成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所 属单位。也包括临时工作人员所在的临时 工作单位。专利法中的“单位”相当于法 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一)发明人
• 1、概念:专利法所称的“发明人或者 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完成作 出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不能是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发明人是指对发明的 完成作出实质贡献的自然人;设计人 是指完成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自然 人。
• 案例1中,戊提出了CWG医疗仪器的工作 原理和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人;丁负 责的临床试验工作,属于辅助工作,但是 在临床试验中,丁发现戊提出的方案存在 着重大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方案,被戊 采纳,使试验获得显著的进步,使该仪器 的技术性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丁也 是发明人。甲、乙和丙不是发明人。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十三章 专利权的主体——第十五章 专利权的产

圣才电子书
(3)法律地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专利权人在有关专利的法律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他是专利权的主体,离开了专利权人,
一切专利的法律活动便无法开展。
二、专利权的归属 1.自由发明 自由发明,是指发明人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力劳动以及设备、资金等外部条件所完 成的发明创造。自由发明的权属都归发明创造的完成人,即发明人。 2.共同发明 (1)概念 当一项发明创造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时,这一发明创造即是共同发明。完成发明 创造的人即是共同发明人。共同发明人之间必须存在共同完成发明创造的共识或者合意。 (2)行使规则 ①通常情况下,共同发明的权利为共同发明人所共有。 ②共同发明在申请专利时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一致同意。只要有一位共有人不同意申 请专利,其他共有人不得擅自将共同发明申请专利。同样地,在申请专利以后,若要撤回专 利申请也必须全体共有人达成一致。 ③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共有人对权利的行使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共 有人可以单独实施或者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的,收取 的使用费应当在共有人之间分配。 ④除上述情形外,行使共有的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应当取得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3.职务发明
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2)种类
在我国职务发明创造分为两类:一类是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另一类是主
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①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其含义包括:
a.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
b.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做出的发明创造;
c.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 1 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分配的任
专利法(3)

(二)权利要求书: 意味着在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领域 内为自己设定一个独立、排他的范围。 必要技术特征----独立权利要求 附加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
(三)说明书:
说明书是具体阐述发明创造内容的书 面文件。 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 的内容将自申请日起满18个 月后对社会公开,并且这种 公开应当是完整、清楚地反 映整个技术方案。 完整和清楚的程度以所 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可以实现为准。
授予专利的条件:
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 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 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 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 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 创造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创造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该发明创造必须能够制造和使用, 该发明创造必须能够制造和使用,并 且产生积极效果。 且产生积极效果。
4.外国人申请专利 各国做法:无条件国民待遇,代表国家:美德 英 互惠基础上,国民待遇, 代表国家:日法意 我国:根据专利法和巴黎公约 ①在我国有居所或营业所 ②双边条约或国际条约 ③互惠原则 ④成员国内有住所或营业所
三、专利权人 区分专利权人与专利申请人
专利权的归属
1.自由发明 2.共同发明 3.职务发明 4.委托发明
一、发明人 发明创造的完成人:发明人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完成人:设计人
统称为发明人
二、申请人 1.申请人的概念:就一项 发明创造向专利局申请 专利的人。 2.发明人有权成为申请人 (发明人与申请人重合)
3.发明人以外的人成为申请人(发明人与申请 人分离) ①合同方式 专利申请提出前的转让:不要式 专利申请提出后的转让:要式(登记、公告转让) ②继承方式 ③法定方式(针对职务发明创造)
知识产权_第十六章_专利权的主体

• 一般通过项目合同将申请专利的权利划归
完成发明创造的项目承担单位;
• 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重大利益的例外
☆专利权人应该是王某,还
是王、赵共有?
☆合作发明人或设计人,也称为共同发明人或设计
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均作出了创造
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发明人、设计人
完成的发明创造称为合作发明或共同发明。
合作发明人或设计人的认定需考虑: ☆判断标准(所有的合作发明人、设计人的行为必 须达到发明创造的标准,即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 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 ☆发明创造完成的不同阶段的行为 (发明创造完成 至少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构思阶段和构思具体化 阶段。这两个阶段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均为发明 人、设计人。)
《巴黎公约》具体程序方面 对外国人做出的特别规定 • 第十九条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 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 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 当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在国内申请专利和办理 其他专利事务的,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专 利代理机构办理。
☆专利权人即享有专利权的人; ☆专利权人与专利申请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利
权人未必是曾申请过专利的人,申请专利的人未
必能成为专利权人);
☆专利权人在专利法律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职务发明创造的概念; ☆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标准;
☆我国法律职务发明创造的有关规定。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执行 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 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发明人和设计人统称为发明人,
下列情形中,可以成为发明人的是(
A. 为物质条件提供方便的人
专利权人和申请人有什么区别

专利权人和申请人有什么区别是否是专利的持有人:专利权人是专利的持有人,指依法获得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申请人是有专利申请资格的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
通常在进行专利申请的时候,我们称当事人为专利申请人,而要是成功的获得了专利权,那么就会成为专利权人。
不得不说,实践中很多人是分不清专利权人和申请人的。
接下来,小编就来为您介绍。
▲一、专利权人和申请人有什么区别专利权人即专利权主体,是指依法获得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从取得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从国籍来划分,可分为本国人与外国人。
专利申请权人,是指对某项发明创造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专利申请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说,专利申请权人就是有资格就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1、专利权人与专利申请权人具有一致性:专利申请权是产生专利权的基础,专利申请权人提出的专利申请获得批准后,该专利申请权人就成为专利权人(专利法第6条)。
2、专利权人与专利申请权人是有严格区分的:①专利申请权是一种独立的财产权,是一种具有相对性的请求权,特定主体就某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申请权,并不能排斥他人就同样主题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换言之,对同一主题的发明创造,有资格提出专利申请的主体可能是多方,但获得批准从而成为专利权人的则可能是其中的一方。
②继受专利权人常常并不是专利申请权人。
▲二、专利权人包括哪些专利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也就是专利权的主体。
专利权人类型专利权人包括三种类型:1、发明人、设计人所在单位。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
2、发明人、设计人。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有。
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知识产权法包括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法包括哪些内容知识产权的内容:专利权的主体:有权提出专利申请和专利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许可实施权、转让权、放弃权、标记权。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那么,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哪些内容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有关知识产权法包括内容的知识。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一共两部分。
版权(著作权)是无须登记或标注版权标记就能得到保护的,而专利、商标、财产则是需登记或标注版权的。
▲工业产权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主要类型:1、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
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与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相同、相识的,带有民族歧视、影响社会道德等性质的标志、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地名都不能够作为商标注册。
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2、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根据我国专利法,发明创造有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 • 1.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两个以上的 单位或者个人合作研究、设计所完成的发 明创造。 • 2.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 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 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 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 三、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 • 1.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一个单位或 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的研究、 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 2.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 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 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 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 四、专利权的继受主体 • 1.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继承。 • 2.专利权的继受主体是指通过转让、继承 或者赠与方式依法获得专利权的人。
• 3.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 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 管部门批准。 • 4.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 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 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 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 之日起生效。
• 2 • (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自然人且不受民事 行为能力的限制。 • (2)发明人或设计人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
• 3.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 二、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 • 1.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是指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对同一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 共同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 • 2.共同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和取得的专利权 归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
• 三、确定相同发明创造专利权主体的原则 • 1.先发明原则:是指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就同 样发明创造分别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申请 专利,专利权授给最先完成发明创造的人 的原则。 • 2.先申请原则:是指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 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专利权授给 最先申请人的原则。目前先申请原则被绝 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所接受,我国同样也 实行先申请原则。
• 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 发明创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单 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 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 • 1.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 发明人或设计人所在的单位。 • 2.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 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 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 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 3.发明人和设计人享有在专利申请文件中 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并获得奖励和 报酬的权利。
• (三)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 人的奖励和报酬 •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 人约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 定专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奖励的方式和数 额的,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 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 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 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 1000元。 •
第四节 外 国 人
• 一、外国人是指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 依照外国法律成立并在外国登记注册的法 人。 • 二、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 人,在申请取得专利权时享有与中国单位 和个人完全相同的待遇,没有任何条件限
• 三、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 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的, 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 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依法办理。 • 四、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 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 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委托国务院专利行政部 门指定的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 1.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 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的义务的人。 • 2.从专利权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专利权人包 括自然人和法人;从专利权人的国籍来看, 专利权人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以专利权 人是否通过转让获得专利权,专利权主体
• 二、专利权主体与专利申请权主体 • 专利申请权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就某项发明 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 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专利申请人 依法向国家提出专利申请,经审查合格后 方可获得专利权从而成为专利权人。
第三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工作单位
• 一、职务发明创造 • •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执行 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 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 创造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
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具体包括: • (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 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 (3) 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 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 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 发明创造。
第二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 一、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概念和特征 • 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 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其中发 明人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完成人,设 计人是指外观设计的完成人。在完成发明 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 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 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 人。
• 由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建议被其所属单 位采纳而完成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 的单位应当从优发给奖金。
•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 人约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 定专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报酬的方式和数 额的,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 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 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 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 中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 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给予发 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 权的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 利的,应当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不低于 10%,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