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理论与工艺(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E1
1 22 E2

1

2q
1


2 1
E1
2

2q
1


2 2
E2
q 2x0 p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金属的弹性压缩变形很小时,Δ2可忽略不计,则得
西齐柯克公式:
l'
Rh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关于轧制时变形的分布有两种不同理论:
均匀变形理论 不均匀变形理论。
后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轧制时金属变形规律。
均匀变形理论:
该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 属流动的分布都是均匀的。
造成这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未发生塑性变形的前 后外端的强制作用,因此又把这种理论称为刚端理论。
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与工艺
2014年9月
课程计划:
第一篇 轧制理论(两课时) 第二篇 轧制工艺基础(两课时) 第三篇 型材和棒线材生产 (两课时) 第四篇 板、带材生产(两课时)
第一 篇 轧制理论
1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 2 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 3 轧制过程中的横变形—宽展 4 轧制过程中的纵变形—前滑和后滑
Q 0 sin 22
h R
1.1.1.1 咬入角(α)
Δh,D和α三者关系计算图:
已知Δh,D和α三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便可用计算 图很快地求出第三个参数。
1.1.1.1 咬入角(α)
变形区内任一断面高度hx求法:
hx hx h D 1 cosx h
相对变形量: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相对变化表
示的变形量。
相对压下量(压下率): H h 100% H h 100%
H
h
相对宽展量(宽展率): b B 100% b B 100%
B
b

相对延伸量(延伸率):
l L 100% L
l L 100% l
相对变形只能近似地反映变形的大小,不能反映变形 的过程积累。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А.И.柯尔巴什尼柯夫也用实验证明,沿轧件断面高 度方向上变形分布是不均匀的。
实验方法:采用LY12铝合金扁锭分别以2.8%、 6.7%、12.2%、16.9%、20.4%和25.3%的压下率 进行热轧,用快速摄影对其侧表面坐标网格进行拍 照,观察变形分布,其实验结果如图。
设轧辊与轧件的弹性压 缩量分别为Δ1和Δ2,为
使轧件获得Δh的压下量,
必须把每个轧辊再压下 Δ1+Δ2,此时轧件与轧 辊的接触线为A2B2C曲 线。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此时接触弧长度为:
l' x1 x 0
R2
大量实验证明,不均匀变形理论比较正确,其中以 И.Я. Тарновский(塔尔诺夫斯基)实验最具代表。
И.Я.Тарновский研究了沿轧件对称轴纵断面上的 坐标网格的变化,证明了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 变形分布是不均匀的。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实验研究还表明,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不 均匀分布与变形区形状系数(l/h)有很大关系。
1)当l/h >0.5~1.0时,即轧件断面高度相对于接触弧 长度不太大时,压缩变形完全深入到轧件内部,形 成中心层变形比表面层变形大的现象;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2)当l/h <0.5~1.0时,随着l/h的减小,外端对变形过 程影响变得更为突出,压缩变形不能深入到轧件内 部,只限于表面层附近的区域;此时表面层的变形 较中心层要大,金属流动速度和应力分布都不均匀。
轧件对轧辊的作用力
Q:P、T0
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
N、T
2.1 咬入条件
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分解
N= Nx + Ny T = Tx + Ty
轧辊对轧件各作用分力的作用
垂直分力Ny与Ty对轧件起压缩作用。 水平分力Nx与Tx对轧件的水平方向运动起
作用。 Nx与轧件运动方向相反,形成咬入阻力; Tx与轧件运动方向一致,形成咬入力。
1.2.2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根据最小阻力定律,由于变形区受纵向和横向的摩 擦阻力σ3和σ2的作用,大致可把轧制变形区分成四 个部分:
ADB及CGE区域内的金属流沿 横向流动增加宽展;
ADGC及BDGE区域内的金属 流沿纵向流动增加延伸。
1.2.2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不仅上述四个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还 与其前后两个外端相互联系着。
事实证明,张应力的存在引起宽展下降。甚至在宽 度方向上发生收缩产生所谓“负宽展”。
2 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
2.1 咬入条件 2.2 稳定轧制条件 2.3 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
2.1 咬入条件
咬入:依靠回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轧辊 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的现象。
实现咬入的关键是轧辊对轧件必须有与轧制方向相 同的水平作用力。
8
1


2 1
E1
2
Rp


8
1


2 1
E1
Rp
1.1.2 轧制变形的表示方法
1.1.2.1 用绝对变形量表示 1.1.2.2 用相对变形量表示 1.1.2.3 用变形系数表示 1.1.2.4 用真应变表示
1.1.2.1 用绝对变形量表示
绝对变形量:用轧制前、后轧件绝对尺寸之差表示 的变形量。
(2)两轧辊直径不相等时接触弧长度 设两个轧辊的接触孤长度相等,则:
l 2R1h1 2R2h2 Q h h1 h2 l 2R1R2 h
R1 R2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轧辊的弹性压扁
轧辊的弹性压缩变形称为轧辊的弹性压扁。 由于轧件与轧辊间的压力作用,轧辊会产生局部弹性压缩变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结果表明:在上述压下率范围内沿轧件断面高度方 向上的变形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1)当压下率ε%在2.Baidu Nhomakorabea%~16.9%的范围内, l/h在 0.3~0.92时,轧件中心层的变形比表面层的变形小;
2)当压下率等于20.4%和25.3%, l/h等于1.0和1.25 时,轧件中心层的变形比表面层的变形大。
两轧辊直径相等时; 两轧辊直径不等时; 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
1.1.1.2 接触弧长度(l)
(1)两轧辊直径相等时的接触弧长度
l2

R2


R

h 2
2
h2 l Rh
4 Q h2 = Rh
4
l Rh
所求的接触弧长度实际上是该弧弦的长度。
1.1.1.2 接触弧长度(l)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不均匀变形理论:该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方 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其主要内容为:
(1)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流动速度分布 都不均匀;
(2)几何变形区内, 在轧件与轧辊接 触表面上,不但 有相对滑动,而 且还有粘着,所 谓粘着系指轧件 与轧辊间无相对 滑动;
1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
1.0 基本概念 1.1 变形区主要参数 1.2 金属在变形区内的流动规律
1.0 基本概念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形成的摩擦力 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 形的过程。
轧制过程的作用:
外部:使轧件获得一定的形状和尺寸; 内部:使组织和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外端对变形区金属流动的分布 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前后外 端对变形区产生张应力。
由于变形区的长度l小于宽度b, 故延伸大于宽展,在纵向延伸 区中心部分的金属只有延伸而 无宽展,因而使其延伸大于两 侧,结果在两侧引起张应力。
1.2.2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这两种张应力引起的应力以 σAB表示,它与延伸阻力σs方向 相反,削弱了延伸阻力,引起 形成宽展的区域ADB及CGE收 缩为adb和cge。
形。此变形可能很大,尤其在冷轧薄板时更为显著。 轧辊弹性压扁的结果使接触弧长度增加。
轧件的弹性压扁
轧件在轧辊间产生塑性变形时,也伴随产生弹性压缩变形, 称为轧件的弹性压扁。
此变形在轧件出辊后即开始恢复,这也会增大接触弧长度。
1.1.1.2 接触弧长度(l)
(3)轧辊和轧件产生弹性压缩时接触弧的长度
Or
hx H h hx H D 1 cos D 1 cosx H D cosx cos
1.1.1.2 接触弧长度(l)
接触弧长度: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 长度,也叫咬入弧长度、变形区长度。
接触弧长度随轧制条件不同而异:
Nx=Nsinα Tx=Tcosα=Nfcosα f为摩擦系数
2.1 咬入条件
自然咬入:在没有附加外力作用条件下实现的咬入。
自然咬入的条件是咬入力Tx大于咬入阻力Nx。
1.1.2.4 用真应变表示
真应变:用轧制后、前轧件尺寸之比的自然对数表 示的变形量。
相对压下量(压下率): ln h
H
相对宽展量(宽展率): ln b
B
相对延伸量(延伸率):
ln l L
能够正确地反映变形的大小。
1.2 金属在变形区内的流动规律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2.2 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1.1 变形区主要参数
1.1.0 简单轧制过程 1.1.1 轧制变形区及其主要参数 1.1.2 轧制变形的表示方法
1.1.0 简单轧制过程
简单轧制过程:是指:
1)上下轧辊直径相等,转速相同,且均为主动辊; 2)轧制过程对两个轧辊完全对称; 3)轧辊为刚性; 4)轧件除受轧辊作用外,不受其他任何外力作用; 5)轧件在入辊处和出辊处速度均匀; 6)轧件的机械性质均匀
轧制变形区的主要参数:
咬入角 接触弧长度
1.1.1.1 咬入角(α)
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
压下量与轧辊直径及咬入角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h 2 R R cos D 1 cos
cos 1 h sin 1 h
D
22R
绝对压下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厚度H、h之差,即: 绝对宽h 展H量h:为轧制前后轧件宽度B、b之差,即:
绝对延b 伸b 量B:为轧制前后轧件长度L、l之差,即:
绝对变形l 不l 能L 正确地表达变形量的大小,但由于习惯 而常被使用,特别是压下量与宽展量。
1.1.2.2 用相对变形量表示
的轧制过程。 研究简单轧制过程可以搞清楚轧制过程的共性问题。 由于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轧机结构形式多样,理想
的简单轧制过程很难找到。
1.1.1 轧制变形区及其主要参数
轧制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而发生变形的部分, 即实际变形区。
几何变形区:从轧件入辊的垂直平面到轧件出辊的 垂直平面所围成的区域。
R DB3
2

R2
R B1B3
2

2RDB3
2R B1B3

2
R

h 2

1


2


2R 1 2
Rh 2R 1 2
2R 1 2
Rh x02 x 0
x 0
2R 1

2


8R
p

1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3)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而且也产生在几何变 形区以外,且变形分布都不均匀。 轧制变形区可分成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 着区。
(4)在粘着区内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属的流动速 度分布均匀,并且等于该处轧辊的水平速度。
1.2.1 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1.2.3 用变形系数表示
变形系数: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比值表示的变形 程度。

压下系数:

H h
宽展系数: b
B
延伸系数: l
L
变形系数能够简单而正确地反映变形的大小,因此在轧 制变形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根据体积不变原理,三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