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数量遗传讲义
专题三 第1讲 遗传分子基础.ppt
考向二 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 热点指数 ★★★★★ (1)复制、转录、翻译过程的比较
命题点 (2)密码子、反密码子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常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一 是结合图示分析翻译过程;二是结合基因突变
命题角度 分析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与密码子及氨基酸排 列顺序的关系;三是结合遗传规律综合考查基 因对性状的控制
考向一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热点 指数
★★ ★★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
命题点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
(3)生物种类与遗传物质种类的关系
此类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主要考查角度
有:一是考查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 命题角度
二是结合DNA复制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三是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生物的遗传物质
1.作为遗传物质必备的条件 (1)能复制,使前后代具有连续性。 (2)能控制性状和代谢过程。 (3)具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能。 (4)结构稳定,但又能发生突变。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1)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
直接去观察DNA的作用。只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利用 了从S型菌直接提取分离,而噬菌体侵染实验则利用放射 性同位素间接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2)结论相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
又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 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 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
分子数量遗传讲义
参数估计
yj=b0+b1xj+ε
j
利用方差分析 将y总变异分解为线性回归 引起的变异和剩余变异:SST=SSR+SSE r2 =SSR/SST 度量了Y对X的回归解释的 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即贡献率
加性效应 d=(m1-m3)/2(1-2r)
缺 点:
不能确定标记是与一个QTL连锁还是 与几个QTL连锁;
一系列回交过程的产物。
数量性状基因鉴定
3 群体大小
研究目的、群体类型、性状分离 情况
构建连锁图 一般在100-200左
右
初步定位 精细定位 150-300 500
分子记连锁图的构建
i. 分子标记分离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获得 不同个体DNA多态性资料,将电泳带形 数值化
ii. 连锁测验,即对分离的成对基因座位进 行统计学评价 包括分离比例检验和连 锁检验
作图群体
1 亲本的选择
一般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做亲本。但 要考虑后代的可育性。
一般异交植物的多态性高,品种间杂交群 体可作为理想的作图群体;而自交植物的 多态性低。可选择不同种、亚种间后代群 体。
如玉米自交系间杂交就有较高的多态性,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2 作图群体的类 型
• 非永久作图群体
无法确切估计QTL的可能位置; 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效率低; 所需个体数较多。
区间作图法
以正态混合分布的最大似然函数和简单回归模型, 借助于完整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计算基因组的任一 相邻标记之间的任一位置上存在QTL和不存在QTL 的似然函数比值的对数(LOD值)。根据整个染色 体上各点处的LOD值可绘出一个QTL在该染色体上 存在与否的似然图谱。当LOD值超过某一给定的的临 界值时,QTL的可能位置可用LOD支持区间表示出来。
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课件.ppt
F3的表现型方差:
33 VF3 4VA16VDVE
F4代的表现型方差:
77 VFr 8VA64VDVE
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群体基因型方差中的可固
定遗传变异加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加大,而 不可固定的显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减小。
4. 回交世代的方差
B1群体: F1P 1 A aAA
其群体遗传组成: 1 AA 1 Aa 22
15
6
1
红粒有效基 6R 5R 4R 3R 2R 1R 0R 因数
红粒:白粒
63:1
小麦籽粒颜色生化基础:红粒基因R编码一种红色素合成 酶。R基因份数越多,酶和色素的量也就越多,籽粒的颜 色就越深。
当某性状由1对基因决定时,由于F1能够产生 具有等数R和等数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所以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都各为,
两个方差加在一起 1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44 244 222
11 VB 1VB22VA2VD2VE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1、广义遗传率 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
hB2
遗传方差 总方差
100 %
VG 100% VG VE
2、狭义遗传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
V P V A V D V I V E
h
2 N
基因加性方差 总方差
100 %
V A 100% VP
V A
VA VD VI
VE
100 %
二、遗传率的估算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VE1 4VP11 2VF11 4VP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重复力讲义
2 ˆ ˆ h 2b OD( S )
女母回归或相关法
该方法仅限于母畜(禽)表现的限性性状,性状遗传率为 女儿产量对母亲产量回归系数的2倍,即:
bOP SP OP 2 ( P P)
(O O)(P P) ( P P)
2
而COVOP
SP OP N
根据半同胞相关估测遗传率的公式为:
h 2 4rI ( HS ) , rI ( HS ) rI ( HS ) 故, rI ( HS )为半同胞组内相关系数 COVHS 1 VA 4 COVHS , VP
1 VA 1 2 h 4 VP 4
h 2 4rI ( HS )
同理,用全同胞相关估测遗传率的公式为:
n
n
n
2 x
2 re x
4. 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n次度量的相对精确性:
1
1x
nre x 1 (n 1)re
② 作为遗传力估计值的上限
0 h 2 H 2 re
③ 用于育种值估计
4. 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不同度量次数的相对精确性
1 0.9 0.8 0.7 0.6 0.5 0.4 0.3 1
ˆ SP SSO b OP ( N 2) SSP
中亲: ˆ 2 b h •公畜内女母回归:
ˆ SP SSO b OP ( N 2) SSP
ˆ2 2
h
ˆ SP SSO ( S ) b OD( S ) ( N S 1) SSD ( S )
(二)遗传力的估计
re = 0.75 re = 0.5 re = 0.25 re = 0.1
相对精确性
普通遗传学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生物多样性
不同物种间基因突变的积累和 遗传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遗传性疾病
突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 生,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 贫血等。
进化与适应性
自然选择下,突变的有益变异 可被固定并传递给后代,促进 物种的进化与适应性。
生物进化
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积累和自然 选择作用,推动生物种群的进 化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过程中,DNA 聚合酶以起始点为起点, 沿着DNA链的5'到3'方向 合成新的DNA链,同时需 要引物、脱氧核糖核苷酸 等基本原料。
DNA复制的调控
DNA复制受到多种因素的 调控,包括细胞周期、环 境因素等,以确保DNA复 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基因表达与调控
基因表达的概念
02 基因突变与DNA修复
基因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点突变
DNA分子中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替换、缺失 或插入,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易位、 倒位、重复和缺失。
基因扩增
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复复制,可能导致基因 表达的增加。
转座子插入
DNA片段在基因组中的移动插入,可引起基因表达 的改变或基因结构的破坏。
基因重组
DNA分子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导致基因顺序的改 变。
基因突变机制
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化学物质或辐射诱导的损伤、 碱基类似物的掺入等。
DNA损伤修复
直接修复
直接修复DNA碱基 上的损伤,如嘧啶二 聚体的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
识别并切除DNA损 伤部位,然后由 DNA聚合酶填补空 隙,最后由DNA连 接酶封闭缺口。
03 基因重组与转座
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知识讲稿
DNA的突变与变异
突变的种类
点突变、插入缺失、基因重排等多种类型。
突变的原因
化学物质致突变、放射线突变等内部因素和基因重组、突变位点等外部因素。
基因变异的重要性
基因变异是物种进化和个体不同性状产生的重要原因。
基因调控及其机制
1
表观遗传调控
2
通过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调控机
制,影响基因表达。
3
除了编码氨基酸,也可以表示启 动、终止信号等附加含义。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组成
包含所有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可以分为编码和非编码区域。
基因库和基因家族
基因库指一个组织或个体所拥有的所有基因,而基因家族是指多个基因在演化过程中产生的 相关基因。
基因组学分析
包括序列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个层面和方向。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 启动,促进了分子遗传学和基因 组学的快速发展。
DNA的结构与功能
碱基配对原则
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鸟嘌呤,胞嘧啶-鸟 嘌呤,胸腺嘧啶-腺嘌呤。
RNA的不同类型
三种主要类型是mRNA、tRNA、rRNA,分别在 基因表达的不同过程中发挥作用。
双链结构
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知 识讲稿
分子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结构、功能、表达和调控的分子水平的遗传学 分支。它对于深入理解生命科学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遗传学的历史与发展
孟德尔定律
19世纪末,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 研究提出了遗传基本规律。
双螺旋结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关 于分子结构的一种可能的模型“, 证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ppt
稀有性
突变率(mutation rate):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一
个细胞的某一基因在一个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概
率。
表3-1人类中某些遗传病的基因突变频率
遗传病
突变频率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血友病 色盲 鱼鳞病 肌肉退化症 小眼球症
三、基因突变的类型和遗传效应
(一)碱基替换
➢ 碱基替换发生在编码区可出现的效应: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例:DNA ——ATG → ATT m RNA——UAC → UAA (酪氨酸)(终止信号)
➢ 短分散序列 ➢ 长分散序列
短分散序列
DNA序列长度300-500bp,拷贝数可达105 以上,但无编码作用,散在分布于人类 基因组中,平均间隔距离约2.2kb。
如:Alu家族(Alu family)
Alu家族
长达300bp,在一个基因组中重复30万~50万次。
长分散序列 DNA序列长5-7kb,拷贝数在102-104之间。 如:KpnⅠ家族(KpnⅠ family)
“基因”概念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 1909年,Johansen提出了“基因”(gene) 1910年,摩尔根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直线排列。基 因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重组单位和突变单 位)——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1941年,Beadle和Tatum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明确了 DNA在活体内的复制方式 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并于1961年提出三联遗传密码
分子数量遗传学 教学大纲
分子数量遗传学教学大纲分子数量遗传学教学大纲引言:分子数量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的变异、演化和表达的学科。
它结合了分子生物学、数量遗传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分子数量遗传学的教学大纲,旨在为该领域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基因和基因型的定义1.2 等位基因和等位基因频率1.3 硬性和软性选择1.4 突变和突变率1.5 基因流动和基因漂移1.6 自然选择和适应度二、分子遗传学技术2.1 DNA测序技术2.2 PCR技术和DNA指纹2.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2.4 同源重组和基因重组率2.5 基因表达分析和转录组学三、基因组学和遗传多样性3.1 基因组大小和基因组结构3.2 基因组变异和基因组重组率3.3 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组适应度3.4 基因组演化和物种起源四、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结构4.1 遗传漂移和种群大小4.2 基因流动和种群迁移率4.3 突变和选择对种群的影响4.4 种群结构和基因流动的模型五、进化和适应性5.1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5.2 环境变化和基因型的适应性5.3 进化速率和进化方向5.4 物种形成和进化机制六、应用和前沿6.1 遗传疾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6.2 种群遗传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6.3 分子数量遗传学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6.4 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前沿研究结论:分子数量遗传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和解释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机制。
通过应用和前沿的研究,分子数量遗传学也为人类的健康、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分子数量遗传学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科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讲义)
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讲义)作物中大多数重要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如产量、品质、生育期、抗逆性等都是数量性状。
与质量性状不同,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遗传基础复杂,且易受环境影响,表现为连续变异,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因此,对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十分困难。
长期以来,只能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手段,将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基因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用平均值和方差来反映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无法了解单个基因的位置和效应。
这种状况制约了人们在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操纵能力。
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为深入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可能。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为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可以检测出QTL,即QTL定位(QTL mapping)。
借助与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就能够在育种中对有关的QTL的遗传动态进行跟踪,从而大大增强人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操纵能力,提高育种中对数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因此,QTL定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1988年,Paterson等发表了第一篇应用RFLP连锁图在番茄中定位QTL的论文。
之后,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许多物种中分子连锁图谱的相继建成,全世界出现了研究QTL的热潮,每年发表有关QTL 研究的论文数量几乎呈指数增长(图5.1),显示了该研究领域的勃勃生机。
目前,QTL定位研究已在许多重要作物中展开,并且进展迅速。
本章主要介绍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图5.11986~1998年期间国际上每年发表有关QTL研究的论文的数量. 数据从英国BIDS信息系统检索得到第一节数量性状基因的初级定位QTL定位就是检测分子标记(下面将简称为标记)与QTL间的连锁关系,同时还可估计QTL的效应。
QTL定位研究常用的群体有F2、BC、RI和DH。
这些群体可称为初级群体(primary population)。
分子数量遗传学
分子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是一种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广泛应用的以基因为基础的研究领域。
它旨在揭示基因变异、表观遗传学和演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如何导致变异形态的发生。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基础和关键方面,以及它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在20世纪50年代,遗传学家们发现了称为基因数量变异(QTV)的现象,它包含了两个主要部分:均值变异和变异系数。
均值变异表示在特定种群中某种特定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是该性状在一定种群内所表现出来的变异程度。
它们发现,基因数量变异可以引起不同物种之间的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发展成为分子数量遗传学,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它的定义是指探索基因如何控制影响物种多样性的特定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分子数量遗传学的主要技术包括DNA 序列分析、蛋白质实验室分析和分子进化分析。
DNA序列分析可以识别和比较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可以揭示基因多样性和表观遗传学变异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实验分析可以探索基因变异所致的结构变化,以及变异在基因表达和代谢网络中的影响。
最后,分子进化分析可以确定基因变异如何引起演化过程中的变异。
分子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在物种多样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它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如何变异导致特定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基因互作影响物种多样性,为学者提供一个更清楚的了解物种多样性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原则以及影响因素。
此外,它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之间的进化和行为变异。
最后,分子数量遗传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这有助于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由于它可以揭示基因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因此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物种的保护和维护的重要原则,从而有助于保障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永续发展。
总而言之,分子数量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揭示基因变异如何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发生,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物种多样性,从而保障生物多样性永续发展。
分子遗传学讲义PPT课件
从DNA编码链上5’端到3’端方向的三联体核苷酸密码子(triplet codon)序列与蛋白质的N端到C端的氨 基酸序列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称为遗传密码(genetic codon)。 DNA中的遗传信息是由信使RNA(messenger RNA, mRNA)介导而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其中61个密码子编码各种氨基酸,3个密码子使蛋白质合成终止,故称终止密码子(termination codon)。 几种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这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degeneracy of the codon)。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 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称为简并密码子(degenerate codon)或称同义密码子(synonym)。 密码子最后一位碱基因特异性降低的现象称为第三碱基的简并性(third-base degeneracy)。 除极少数例外,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这种密码子的通用性(universality)表明生物是从共同 祖先而来的
1941年, Beadle和Tatum对粗糙脉孢菌 (Neurospora crassa)的进化突变型进行 研究时才发现了Garrod 的工作,明确提 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one gene-one enzyme)的理论。后来将“一个基因一 个酶”改为 “一个基因一种多肽”(one gene-one polypeptide)。这表明基因是通 过控制多肽的合成而影响生物遗传性状 的发育和表达(图1-4)。
1、分子遗传学的涵义 遗传学是以基因作为研究的核心,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分 子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揭示生物遗传和变 异以及表达的分子机制。它研究的范畴包含基因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组织结构、基因的复制与 传递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与调控规律、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变异的分子机制、基 因在控制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以及形态发生与个体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2、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研究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与传递机制 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性是:①贮存并表达遗传信息;②.能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③.物 理和化学性质稳定;④.含有遗传重组和变异的信息。 DNA;RNA;半保留复制, (2)研究遗传信息表达的分子机制 中心法则
分子遗传学 6.数量遗传
F P
F
F1
F2
H 质量性状遗传 图 6数量性状遗传 质量性状遗传和数量性状遗传的区别
均值可以用个体量度值的总和除以个体数 n 来求得.
x1 + x 2 + x3 + ... + x n X= n
也可以写成
∑x X=
n
i
XI 表示样本中各个体的量度值.如果在样本中有的个体量 度值相等,则可以合并为一组,以 mi 表示组内的个体数,或 以 fi 表示占总体样本的频数,则均值可表示为: X =∑fi Xi T(two)= x+y ∑ x =6.65 X= n ∑ y =7.05 Y= n X =∑fi Xi
基因 控制 数量 性状 质量 性状 多基 因 单基 因
变异 分布 正态 分布 二项 分布
表型 受环境 遗传规 性状 分布 影响 律 特点 连续 大 分散 小 非孟德 易度 尔遗传 量 孟德尔 不易 遗传 度量
研究对 象 群体 个体和 群体
小麦皮色的遗传
P F1 F2
深红 RRCC 1/16 大红 RrCC 2/16 中红 rrCC 1/16 大红 RRCc 2/16
表 6-8 F2 的均值和方差计算 fi xI 基因型 AA 1/4 a Aa 1/2 d aa 1/4 -a 1 合计 xi = d
fixi 1/4 a 1/2 a -1/4 a
fixi2 1/4 a2 1/4 d2 1/4 a2
∑
∑
f i xi =
1 d 2
∑
f i xi2 =
1 2 1 2 a + d 2 2
B1 = ∑
1 f i xi = ( a + d ) 2
S12 = ∑ xi2 (∑ xi ) 2 n = 1 2 1 1 (a + d 2 ) (a + d ) 2 = (a d ) 2 2 4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间作图法
以正态混合分布的最大似然函数和简单回归模型, 借助于完整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计算基因组的任一 相邻标记之间的任一位置上存在QTL和不存在QTL 的似然函数比值的对数(LOD值)。根据整个染色 体上各点处的LOD值可绘出一个QTL在该染色体上 存在与否的似然图谱。当LOD值超过某一给定的的临 界值时,QTL的可能位置可用LOD支持区间表示出来。
• 20.Gardiner, J. M., Coe, E. H., Melia-Hancock, S., Hoisington, D. A. and Chao, S. (1993) Development of a core RFLP map in maize using an immortalized F2 population. Genetics 134, 917–930. 玉米第一张IF2图谱 • 21.Gardiner, J., Schroeder, S., Polacco, M. L., Sanchez-Villeda, H., Fang, Z., Morgante, M., Landewe, T., Fengler, K., Useche, F., Hanafey, M., Tingey, S., Chou, H., Wing, R., Soderlund, C. and Coe Jr., E. H. (2004) Anchoring 93 971 maize expressed sequence tagged unigenes to the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contig map by two-dimensional overgo hybridization. Plant Physiol. 134, 1317-1326. 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整合
由于通常不知道亲本中标记基因的连锁是相引还是 相斥,无法通过计算重组体的频率进行连锁分析,故采 用似然比的方法。即比较观测资料来自某一假设的概率 与来自另一被择假设的概率。这两种概率的比为一种假 设相对于另一假设的似然比。为了计算方便,常将似然 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LOD值。
LOD=log10L(r)/L(1/2) 在人类遗传学中一般要求L(r)/L(1/2)大于1000:1, 即LOD大于3,才能证实连锁的存在。
第五章QTL定位原理与方法
步 骤
培育作图群体 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 性状鉴定
QTL定位
QTL定位群体
• 构建特定群体并获得该群体的标记基因型数据和数量 性状的表型数据是开展QTL研究工作的前提。根据分 离群体的特点,作图群体分为临时性分离群体、永久 分离群体和近等基因系群体3大类。
• 临时性分离群体如F2、F3、F4、BC群体、三交群体等, 虽然遗传信息量丰富,可以同时估计加性与显性效应,但 是存在只能使用一个世代,不能重复研究的不足; • 永久分离群体:如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 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等。这类 群体的分类单位是品系,不同品系间存在基因型的差异, 而品系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相同的,自交不分离。因此, 这2类群体可以在研究中重复使用,局限性在于不能估计 显性效应,构建群体需要的年限长。
优点:
保留了区间作图法的优点; 一次只检验一个区间,把对多个QTL 的多维搜索降低为一维搜索,充分利 用了整个基因组的标记信息;
提高了作图的精度和效率。
混合线性模型法复合区间作图
混
朱军等(1997)提出了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 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 图方法。 该方法把群体均值、QTL的各项遗传主效应(包 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为固定 效应,而把环境效应、QTL与环境互作、分子标 记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作为随机效应,将效 应估计与定位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多环境下的联 合QTL定位分析。
F2 F3 家系 BC1 backcross 质量性状基因鉴定
• 永久作图群体
DH Doubled haploid
RIL(SSD) Recombinent inbred lines
将F2个体连续自交,或同胞交配,或群 体内随机交配直到完全纯合所产生的一系 列品系。 配制所需时间长
NIL Near –isogenic lines
r=0.22, X=29cM 缺点是假定完全不发生交换干扰。 2 Kosambi函数 X=(1/4)ln(1+2r)/(1-2r) r=0.22, X=23.6cM 这一作图函数 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QTL作图
均值-方差分析法
矩法和最大似然法
区间作图法
MAPMAKER/QTL
复合区间作图法 QTLcartgrapher
• NILs是对QTL分解和精确定位的理想群体。在QTL研究领域,最具潜 力的是近等基因系材料提供的信息,而且该材料最适合于生理学角度 的研究,因此NILs也将是QTL育种研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育种材料。
• 一般而言,利用前2类群体进行QTL定位是QTL精细定位的前提和基 础。现在有关QTL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的是F2、BC、DH、 RIL等群体,有关利用NILs定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相对滞后。
优点:
避免所选标记对QTL效应分析的影响;
无偏地分析QTL 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把标记效应作为随机效应,克服了把标记 效应作 为固定效应时用回归方法进行标记 筛选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
• 该领域的理论发展最大贡献者当然属于Lincoln, 而玉米连锁图的构建,全世界多个实验室都有重 要贡献,比如Coe EH, 法国的Falque,和 Schnable.这尽管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但非 常重要. • 从下面文章的清单不难看出,只要做的好有特色, 同样能发好文章.其它各个重要的动植物都走过 类似的历程,在植物里这一领域的研究,玉米 应该还是比较靠前的,因为它不但重要,而且 也算得上模式植物.
生物的染色体数是特定的,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的分子标记将连锁在一起形成一个连锁群。因 此,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标记连锁在一起的可能 性将大于其他染色体上的标记。先对所有标记 进行初步分群,然后在每一群内寻找可能性最 大的排序,最后获得所有连锁群的标记排序。 即各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图谱。
iii. 估计重组值 ,最大似然法,似然比
近等基因系群体(Near isogenic lines, NILs):
• 由于近等基因系群体(NILs)是高代回交自交群体,整个染色体组的 绝大部分区域完全相同,只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区域存在差异,因此能 使基因组中只存在一个或几个QTL分离,消除背景干扰和主效QTL对 微效QTL的掩盖作用,有利于QTL的精确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
Zeng(1993)提出把多元线性回归与区间作 图结合起来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 对某一特定标记区间进行检测时,将与其他 QTL连锁的标记也拟和在模型中以控制背景遗 传效应。 假定不存在上位性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用类似于区间作图的方法获得各参数的最大似 然值。
• 该领域让我们记住一个名字,那就是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现供 职于北卡州立大学的曾昭邦教授.他1994年发表在Genetics的 文章,已经是QTL定位领域不可超越的传奇,其正面引用应该接 近或者超过1000次.他也是大陆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留学生中在 美国唯一的正教授.他多次回国和母校讲学.其发展的QTL定位 软件几经改进,可以说在数量遗传学领域路人皆知. • 26. Zeng Z B. Precision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Genetics, 1994, 136: 1457–1468 经典中的经典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一系列分析方法.
作图群体
1 亲本的选择
一般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做亲本。但 要考虑后代的可育性。
一般异交植物的多态性高,品种间杂交群 体可作为理想的作图群体;而自交植物的 多态性低。可选择不同种、亚种间后代群 体。
如玉米自交系间杂交就有较高的多态性,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2 作图群体的类 型
• 非永久作图群体
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
原理,三点测验。但当没有中间基因可供利 用时,要测量2个相距较远的基因间距离,有必 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校正以降低多重交 换对重组值估计的不利影响。这样就无需从表 现型鉴别由多重交换产生的个体的实际数量。 这种校正可为真实图距与重组率提供精确的函 数关系。
iv.作图函数
1 Haldane 函数 X=-1/2ln(1-2r)
• 16. Lincoln S, Daly M, Lander E. Mapping genetic mapping with MAPMAKER/EXP3.0. Cambridge: MA: Whitehead institute Technical Report, 1992 尽管新的方法不断涌现,但MAPMAKER 目前仍然是连锁图构建和基因定位的经典方法. • 17.Helentjaris T, Slocum M, Wright S, Schaefer A, Niehhuis J. Construction of genetic linkage maps in maize and tomato us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Theor Appl Genet, 1986, 72: 761–769 玉米第一张分子标记连锁图 • 18.Burr, B., Burr, F., Thompson, K.H., Albersten, M. and Stuber, C. W. (1988) Gene mapping with recombinant inbreds in maize. Genetics 118, 519–526 玉米第一张RIL图谱 • 19.Beavis, W. D., and Grant, D. (1991) A linkage map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4 F2 populations of Maize (Zea mays L.). Theor. Appl. Genet. 82, 636–644 玉米的F2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