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治疗肾虚精亏型脑中风后遗症24例的临床分析
【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患者某,男, 84岁,台湾省台中市人。
2019年12月 12日初诊。
主诉:行走不利1年余。
患者脑梗死1年余,久病卧床不起,或暂坐轮椅之上,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耳聋不能听,大便干燥。
舌苔薄白,脉有结代,右关脉大有力。
西医诊断:中风后遗症;中医诊断:瘖痱病。
治以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法,佐以益心气,养心阴,给予刘河间地黄饮子合生脉散。
处方:生地黄20g,山茱萸12g,麦冬15g,五味子6g,远志6g,石菖蒲6g,西洋参6g,茯苓12g,巴戟天6g,肉苁蓉10g,肉桂2g,上等铁皮石斛6g。
10剂,常规水煎2 次共200mL,分2次服用。
服药10剂后,即能在家里行走几步。
服药60剂,能从家中此间房间行走到另外房间,能说两三字,耳能听音,自己摘了助听器。
按:《素问· 脉解篇》云:“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 。
盖足少阴肾脉挟舌本,肾虚内夺,精气不能上承,故舌强不能言,肾虚水泛为痰,痰浊堵塞窍道,亦令舌强不能言,此为瘖。
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痿软,故足废不能用,此为痱。
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故耳聋不能听,肾又主水液,司二便,故大便干燥。
舌苔薄白,此阴阳俱虚之证也。
脉结,乃心之气阴不足,右关脉大有力,主后天胃气壮实,可以弥补先天肾精之不足也。
其饮食颇健,可见脉证相符。
本案为瘖痱证,由患者高年肾虚精亏所致,又有心病脉结,确属难治。
然投以地黄饮子合生脉散,获效之速,又出人意料。
小结“地黄饮子” 出自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主治瘖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者” 。
瘖痱证乃因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均为君药。
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配,均为臣药。
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是为佐药。
少用姜、枣、薄荷为引,和其营卫,均为使药。
中风后遗症不用愁,老中医推荐古方地黄子饮解您忧
中风后遗症不用愁,老中医推荐古方地黄子饮解您忧提起中风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一种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人们往往对治疗中风高度重视,而对中风的后遗症却重视不足。
殊不知,中风后遗症对健康的损害也是很大的,甚至比中风还要痛苦,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古方—地黄子饮。
地黄子饮的组方地黄子饮出自于《圣济总录》,由生地黄12克,巴戟天15克,山茱萸15克,肉苁蓉15克,石斛15克,五味子10克,肉桂6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附子10克,白茯苓10克,麦冬10克组成。
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的功效。
适用于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中医如何认识中风后遗症地黄饮子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中风后遗症是在中风病的基础上,由于风、瘀、痰、火交搏郁结致使气血郁滞不畅,肝气失其条达而情绪低落,抑郁。
另一方面,脑卒中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郁而不舒。
肝气郁结日久,气滞则血瘀,血瘀又加重肝气郁结,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故中风后遗症既有中风痰、瘀交阻经络的特点,又有郁病心肝受损、情志不舒、气机不畅的特点。
病久则髓海空虚,元神不足,气郁日久则化火。
地黄子饮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地黄子饮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填补肾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养肾阳;附子、肉桂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
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液,育阴以配阳;石菖蒲、远志、白茯苓等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诸药合用,滋补肾阴,温养肾阳,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使心肾得安,各种不适症状得到极大缓解。
写在最后中风后遗症与肾气的虚衰有密切关系。
据报道,40岁以上肾虚者占70%。
40岁以后,肾气逐渐虚衰。
肾主骨生髓,主藏精,通于脑。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由气化。
因过劳耗精,久病气衰,则脑海失充,血不得运,筋不得荣,故中风之症绵延难愈。
《圣济总录》地黄饮子阴阳双补代表方,补肾化痰开窍治中风
《圣济总录》地黄饮子阴阳双补代表方,补肾化痰开窍治中风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属于二类方。
这方里用药基本没有熄风药,而是以补益为主的。
补益和开窍结合。
化痰开窍补益而且全方补益力量较大。
主证分析: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瘖痱证。
病机是阴阳两虚。
心窍,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逆,心窍闭阻,舌为心之苗窍,所以造成舌强不能言。
痰浊随着虚阳上浮,闭阻心窍而成。
主要症状:舌强不能言。
足废不能用,瘖痱证。
这是由于阴阳不足,下元虚衰,这里包括肾阳的温养不够,肾精的滋养不够。
所以可以脚废不能用,带有这种痿弱,行步极度乏力,有这个特点。
这是由于失于濡养和温养。
下元虚衰,阴阳都不足。
从整体表现来看,地黄饮子证这类病人,还是畏寒为主的。
可以怕冷,特别是下元虚衰,腰膝痿软同时是冷感。
舌强不能语,我们说是由于痰浊上泛,上泛是由于阳不足以后虚阳上浮,所以既有舌强不能语,又兼有面红。
形成一种上面有热象,下面有寒象,下面寒象是阳虚失温,肾阳虚到一定程度,虚阳上浮,面红,痰浊随着虚阳上浮,本身肾阳不足不能温阳化气,会产生痰浊,有这个体质特点。
所以上下同病反映出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
从这两者的结合本质上是虚,本虚标实,标实是有痰浊闭阻。
对于面赤的解释有两类。
面赤有的看成虚火,有阴不足才能产生虚热。
也有的看作为虚阳上浮造成。
为什么呢?如果虚阳上浮,严重程度要超过阴虚生内热。
所以现在报导一些病案,一些人们看法,这个可以用于中风,而且这种情况出现往往容易脱,容易产生内闭外脱。
既有痰浊闭阻,又有阳气上浮以后就要脱,本身它面红出汗,所以它既有一个阴阳两虚,又有虚阳上浮。
兼有痰浊这个特点。
外观表现上发作的时候,它可以有上热,上面面赤。
甚至于由于烦躁虚阳上浮。
下寒,腰腿既是痿废,足废不能用。
而且可以有冷感,清冷。
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本质是阴阳两虚,这是地黄饮子的病机分析。
下元虚衰,包括阴阳两虚,痰浊上泛。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方解:君熟地填精补髓,滋补肾阴,山茱萸、肉苁蓉补肾精,巴戟天侧重在温壮肾阳,臣附子、肉桂温阳,石斛、麦养阴,五味子酸收,温摄浮阳,佐菖蒲祛痰开窍(化湿),远志祛痰开窍(祛痰),茯苓祛痰开窍(健脾,祛湿消痰),佐使生姜调和脾胃,药引子大枣调和脾胃。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赵锡武巧用千古名方地黄饮子治中风偏瘫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赵锡武巧用千古名方地黄饮子治中风偏瘫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赵老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之药,疗效卓著。
金元四大名家之一的刘完素所创制的、专治中风偏瘫的经典名方地黄饮子,载于《素问·宣明论方·卷二》,主治瘖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瘖痱为中风一种,中医之中风病,并非身受风邪,乃为病中风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及颜面神经麻痹等多种神经性疾患。
当脑出血恢复期及脑血栓形成,均宜以治肾为大法。
清代名医汪昂在其所撰的《医方集解》指出方中地黄滋根本之阴,巴戟天、苁蓉、附子、官桂返还真元之火,左右余药,令水火相交,精神渐旺,风火自熄。
近代中医方剂学均写明地黄饮子功用是滋肾阴、补肾阳、安神开窍。
主治中风瘖痱,肾气虚弱。
地黄引子方剂组成:生地黄、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附子(炮)、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
注:《医方集解》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医方剂学著作,系清代名医汪昂所撰,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医方集解》博采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历代名方专著。
赵老在古今诸医家影响下,通过实践摸索出逐血痹、补肾为治瘖痱大法,用地黄饮子为主方治中风瘖痱。
对病者经中西医结合诊断属于脑梗死者,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去桂附,而对脑出血者则主张早期先用风引汤,继用地黄饮子去附子。
他主张脑梗死非温药不化,脑出血非凉药不止。
至于一代名医刘完素当初曾说过的“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慎勿用大热药乌附之类”,也是针对脑出血初期而言。
赵老对血脉不畅常用归芪加川芎;对气虚、津液不得四布之证,常用春泽汤(即五苓散加党参);对脑梗死症有时间断使用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症,加大茯苓量,以增渗利之功,促进出血的吸收;对病初神昏,痰涎壅盛者主张用局方至宝丹;血压高者用地黄饮子主方佐草决明、生石决明、杜仲、牛膝等。
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资料与方法45例经影像学证实均为脑出血,处于血肿吸收期或囊肿形成期患者,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5~72岁,病程最短者21天,最长者6个月。
症状可见舌体强硬,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嘴角流涎,饮水呛咳或口干痰多,肢体强痉或麻木迟缓,偏废不用,小便频数,自汗出,舌质嫩红,舌底脉络迂曲紫暗,脉虚,尺沉弱。
治疗方法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熟地30g,山萸肉20g,石斛20g,肉苁蓉20g,巴戟天15g,枸杞子20g,麦冬20g,五味子10g,菖蒲15g,远志15g,茯苓20g,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归尾15g,地龙15g。
水煎服,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以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为主者加胆星10g,郁金15g:上肢偏废者加桑枝20g,桂枝10g:下肢软弱无力甚者加川断20g,桑寄生20g,牛膝15g。
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语言、吞咽、肢体力量恢复正常。
②显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吞咽、肢体力量较前增强。
③有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较前改善,语言、吞咽、肢体力量稍有增强。
④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语言、吞咽、肢体力量无增强。
治疗结果患者一般服药1~2个疗程见效,临床治愈8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
讨论中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
“虚”是贯穿始终的最基本病机,包括元气虚和肝肾阴虚;“实”则以瘀、痰、火为主。
脑出血中医称之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相比有其独特的病机特点。
气阴两虚者,易患出血性中风。
李东垣《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讲:“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
”元气虚衰,势必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造成津血阴液的亏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此时若不知慎养,房事不节,肾阴耗损,以致肝阴随之耗伤,或因情志内伤,肝阳逆亢,久则耗阴,肝阴不足而下及肾阴,最终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后失语阴虚证临床观察
义( P< 0 . 0 5 ) 。结论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后失语阴虚证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7 3 4・
光明中医 2 0 1 4年 4月 第 2 9卷 第 4期
C J G MC M A p r i l 2 0 1 4 . V o l 2 9 . 4
缓解 1 3 例, 好转 2 0例 , 无效 8例 。采用 有序变量 的两独 立样本 比较 的秩和 检验对两 组疗效 进行 比较 , 两组疗 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观察组优 于对照组。
3 讨 论
则水 气流 溢 , 散 于皮 肤 , 故 全身 浮 肿 。若 气 血 俱 涩 , 则 多变 为 水 病 也 。 ” 中 医治 疗 上 , 宜补 泻 并 用 , 既 要 补 肾 养阴, 又要 清利 、 化瘀 , 标 本 兼 治 。如 果单 独 用 补 益 之 法则 易加 重 水 湿 瘀 滞 , 单 用 清利 之 法 则 易 加 重 阴 伤 。
因此值 得 临床推 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叶任 高 , 陈裕盛 , 方敬爱. 肾 脏 病诊 断 与治 疗 及 疗 效 标 准 专 题 讨 论 纪要 [ J ] . 中 国 中 西 医结 合 肾病 杂 志 , 2 0 0 3, 4 ( 6 ) : 3 5 5 - 3 5 7 .
半 身不遂 、 口舌歪 斜 、 言语謇 涩 , 兼 见心 悸气 短 、 腰 膝 酸 软、 潮热 盗汗 、 舌质 红 、 少苔 、 脉细 。 1 . 2 一 般资料 观察 病 例 9 6例 , 随机 分 为 对 照组 和
地黄饮子汤运用(治疗中风失语效佳)
地黄饮子汤运用(治疗中风失语效佳)地黄饮子(《宣明论》方):生地、石斛、麦冬、五味、附子、肉桂、巴戟、肉苁蓉、茯苓、石菖蒲、远志、薄荷叶等共13味组成,为补肾益精、宁心开窍之剂,能益命门之火,又滋肾家之水,既可壮水之主,又能益火之源,乃平调阴阳之要方,故适应症广泛,疗效卓著。
不仅专治中风失语,亦治多种杂病,爰举数例以说明其功效。
1.神经衰弱:属内伤郁证,多由用脑过度,髓海不足,或由善愁多虚,情志怫郁,原因很多,症情复杂,地黄饮子是用于阴精不足,元阳衰微久患不已者,小量多剂可缓缓取效。
如刘某,男35岁,搞文牍工作,头脑晕痛年余,特别怕冷,手足不温,纳少便结,而小便频数余沥,夜醒难再寐,脉细弦虚,舌红苔少,曾中西药连治效不显。
周氏用地黄饮子加首乌,守服20余剂,诸症渐愈,继以加减归脾汤,巩固疗效恢复体力。
2呃逆:初病多由胃火肝逆,或食积气滞;若久病肾虚肝逆,形成下虚上盛,胃失和降而呃逆,较为顽固,用其它药无效者,则用地黄饮子必效。
如刘某,男,50岁,久病元阳虚微肾不摄纳,呃逆半月,呃甚床铺为之震动,但呃声不扬,脉细,舌淡胖,故用地黄饮子加柿蒂、赭石、公丁香,一剂即效,共服5剂不再呃。
3.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有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类证候;地黄饮子主肝肾阴虚与肾阴阳两虚者。
患者刘某,男,25岁,尿道狭窄,肾盂积水,手术失败,呕吐不食20天,腹壁凹陷如舟,大量鼻衄频流,大便不通,小便短数,刀口裂痛,日夜不寐,晕眩神靡,脉虚大,舌淡胖润,非蛋白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前医用寒凉苦泻,鼻衄反增多,故放胆用地黄饮子加党参、半夏、赭石,每煎少量频服,温降止呕除衄,服后呕吐鼻衄均渐止,知饥索食不复吐,共服6剂,精神好转,大便通调,惟小便不畅,腰胀痛,继用济生肾气汤加黄芪,排尿改善,尿道口狭窄再由外科手术。
4.面瘫:属风中经络,证有新久虚实之分,而虚又有偏血虚与偏肝肾虚的不同证候。
地黄饮子是主久患不愈肝肾虚衰者。
《宣明论方》之地黄饮子治中风
《宣明论方》之地黄饮子治中风
【处方】生地黄90克、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炮附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各30克、五味子15克
【制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0克,用水一杯半,生姜3片,大枣1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杯,温服。
近代多以上方根据辨证,适当增减,作汤剂煎服。
【主治】中风、少阴气厥不至,心肾不交,发为风痱,舌疼不能言,足废不能行,大小便或秘闭或失禁或正常,或兼面赤烦渴等。
【方解】本方重用地黄以滋肾之真阴,巴戟、肉苁蓉、肉桂、附子以追复真元之火,石斛养胃安脾而秘气,山萸酸涩温肝而固精,菖蒲、远志、茯苓补心开窍而通肾脏,麦冬、五味子保肺养阴以滋水源。
使心肾相交,精气渐旺,风火自熄。
注意方中的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原为驱逐浊阴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易去掉。
综观本方的立意和作用,以温补下元、收纳浮阳为主,又兼有开心窍、祛痰浊、通心肾的作用。
用之得当,确有良效。
【说明】我常用本方治疗西医诊断的脊髓痨、脊髓炎、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慢性进行性延髓麻痹等病出现中风、风痱病证候者,或舌强语涩、吞咽发呛,或两腿瘫痪,或上下肢肌肉萎缩,或两脚如踩棉花,或如踩圆球而走路不稳,或二便失控等等。
如下肢走路困难,两腿发凉喜暖明显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川断、牛膝,并重用桂、附。
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木通。
小便失控者,加覆盆子、桑螵蛸、乌药。
肢体筋肉拘急者加伸筋草、生薏米、生白芍、白僵蚕。
久病难愈者加红花、桃仁、地龙、炙山甲。
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案例
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案例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由生地三两,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远志、肉桂、麦门冬各一两,五味子五钱,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大枣、薄荷,水煎服。
功能补肾益精,字心开窍。
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
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于治疗下列疾病亦有较好疗效。
脊髓痨本病属中医“风痱”症。
是由脊神经受到破坏引起,尚属难疾。
印会河老中医介绍其父印秉忠老中医,在临床使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动)治愈了很多“风痱”患者,遂把这一经验传授于印老,并强调指出说:“你莫看河间地黄饮子这张杂乱无章之方,其又补阳又养阴,又治心,又治肝肾,可是它却能治疗‘四肢不收’等怪病。
”后印老与皮肤性病研究所同志合作研究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先后在协和医院、天津市医院看过不少病例,西医的同志还给病人做了应做的各种检查和前后对比,表明其有效率达80%以上,在1960年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上宣读了这篇既有实用价值又经过理论证实的论文,受到当时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美尼尔氏综合征本病与脑晕、耳鸣、恶心、呕吐等进行性听力减退有关。
中医还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虚、清窍失聪有关,而地黄饮子有良好的滋补肝肾、开窍通络、豁痰醒脑之效。
据报道有人以此方加减治疗本病18例,治愈1l例,有效4例,无效3例。
神经衰弱本病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以易疲劳、易激惹、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随着人们竞争意识的加强,工作强度的加剧,近年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据报道有人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本病有良好效果。
本方调和阴阳、心肾兼顾,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尤对头昏眼花、头重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全身酸痛、畏光易烦、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手足发冷、早泄阳萎、月经不调等病症,经随证加减,耐心调理取效良好。
甲亢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多以精神兴奋、激动、食欲亢进、消瘦、多汗、心悸、甲状腺肿大、突眼、手震颤等症状为特征。
地黄饮子在治疗中风瘫痪病人临床应用
地黄饮子在治疗中风瘫痪病人临床应用熟地是常用的补肾滋阴中药。
以熟地为主药的地黄饮子治疗小脑萎缩。
以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
在患者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医学的奇迹。
地黄饮子是主治喑痱的名方,对于中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还可用于治疗脊髓空洞症、脑挫伤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脑萎缩、痴呆症等,也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方用: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茯苓各15克,附子、五味子、菖蒲、远志各10克,肉桂3克,薄荷1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
每日1剂,2次分服。
注:偏阴虚,去附、桂,加鳖甲、旱莲草、竹沥、胆星。
脊髓空洞症,加人参、黄芪、女贞子、山药;脑挫伤后遗症,加龙骨、生铁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加紫河车、菟丝子、木瓜、鸡血藤、千年健;脑萎缩,痴呆症,加紫河车、淫洋藿、益智仁、红参、鹿角胶。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宣明论方》,主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软不用等症。
地黄饮子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但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除涉及内科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外,已广泛涉及皮肤科、儿科、男科等。
1、神经系统疾病类中风亦叫内风,古时称中风、中风后遗症。
西医学称为脑卒中(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由长期血压过高引发,治疗上采用降压、抗凝、溶栓、手术等方法,但由于症状较多、病情变化快,故疗效多不理想。
地黄饮子以其补肾填精、阴阳双补之效,被广泛应用。
2、内分泌系统疾病地黄饮子用于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亦取得一定疗效。
针对糖尿病,尿毒证有效率可达80%地黄饮子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对慢性肾衰重症——尿毒症患者,运用温补脾肾为主要治则来进行辨证施治。
3、男科疾病地黄饮子在男科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阳痿40例,有效率为90%。
用地黄饮子加味合针刺独取阳明,治痿证患者11例,结果9次愈者3例,22次愈者4例,35~60次愈者4例。
地黄饮子治脑出血后遗症地黄饮子的功效
地黄饮子治脑出血后遗症地黄饮子的功效地黄饮子是一种治疗肾脏疾病的名方,它出自于我国古医记载《宣明论方》,主要药材是干地黄,巴戟天等等,所以它对于治疗脑出血,脑血栓,脑萎缩以及老年性痴呆都具有显著的疗效,这是因为上述所说的疾病都是由于人体肝肾阴虚,脑失所养所至。
有的人听说服用地黄饮子,能够有效的治疗脑出血病症,尤其对于治疗脑出血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但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原出于金代刘完素所著的《宣明论方》,它是一种由干地黄,八戟天,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麦冬,石斛,茯苓,附片,桂枝,石菖蒲,远志,生姜,大黄,薄荷等药物组合而成的治疗肾虚的名方。
那么地黄饮子能否治疗脑出血后遗症?地黄饮子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原理?为什么地黄饮子可以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想要知道为什么地黄饮子可以治疗患者的脑出血后遗症,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患有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一般来讲,脑出血后遗症的患者会遗留语言障碍,经常出现头晕目眩,手足心热,渴不多饮之症。
有的患者还容易出现胃中灼烧,精神萎靡,身体消瘦,言语堵塞的症状。
日常生活当中容易卧床不起,活动困难,产生一定程度的肢体偏瘫。
这种情况在中医学上被认为是肝肾阴虚,脑失所养。
而地黄饮子,它的主要治疗方向就是肝肾阴虚,脑失所养。
所以说地黄饮子对于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是完全对症的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患者患病的时间以及患病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在通过中医疗法服用地黄饮子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的结合患者的个人身体情况,最好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以及病症问题适当的修整药房、药量,以帮助患者更加准确的治疗脑出血后遗症。
避免出现药量错误的问题,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弱,或者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病,产生药品中毒的问题。
【中医杂谈】——【案例分享】地黄饮子加味治疗脑梗塞
【中医杂谈】——【案例分享】地黄饮子加味治疗脑梗塞脑梗塞属于中医之“脑中风”范畴。
脑中风的发生早在《内经.素问.调经论》中就有论述。
经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成大厥“。
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火相煽,血气上冲犯脑,瘀阻脑络,骤然中风;饮食劳倦或年迈体衰,阳气自衰,气血亏虚,脑脉失养,致气虚血瘀,轻窍失聪发为中风;脾失健运,痰浊阻络,痰瘀互结,上蒙清窍;或肝郁化火,炼津成痰,痰热惊风,气血逆行,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
中风后期,肝肾俱虚。
肾主骨而生髓,脑为髓海,肾虚则髓海空虚,清窍失养。
肝肾同源,筋脉瘛疭,筋骨痿软。
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本虚为肾阳亏虚,气虚血瘀。
标实为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痰瘀阻络,气血逆乱。
脑中风病位在脑,而病根在肾。
脑中风有脑白质硬化、脑脱髓鞘病变、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等病理改变。
肾主命门,命门藏真阴、真阳。
命门火衰则舌强不语,足废不用。
温阳补肾可使脑功能得到恢复,四肢百骸得以滋养。
笔者常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
【病案举例】某男,70岁。
2012-10-25初诊。
如厕排便,下蹲时间过长,起立时突然晕倒。
入院后头颅CT扫瞄显示颅内出血。
高血压多年,服用降压药治疗不规范,平素急躁易怒,脾气大。
外科急诊手术治疗,钻颅抽血2次,共抽30mL,入院3d患者苏醒,对症支持治疗月余,病情好转出院。
刻下症:头晕头昏,记忆力减退,做梦多,乏力气短,畏寒肢冷,双腿无力,步履缓慢。
血压:140/90mmHg。
血脂高。
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属肾气亏虚,气虚血瘀,痰湿郁阻。
治法:温阳补肾,益气活血,祛痰通络。
方药地黄饮子,冠心二号加减。
熟地10g,肉桂、附子各6g,山药、山萸肉、石菖蒲、远志、石斛、麦冬各10g,五味子3g,陈皮6g,肉苁蓉、巴戟天、赤芍、川芎各10g,红花6g,降香、丹参各20g,水蛭6g,葛根30g,茯苓、白术各10g,钩藤15g。
地黄饮子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地黄饮子的神奇功效与作用地黄饮子一、古方简介【来源】《皇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熟地黄12g,巴戟天9g,炒山茱萸9g,石斛39g,肉苁蓉9g,炮附子6g,五味子6g,官桂6g,白茯苓6g,麦冬6g,石菖蒲6g,远志6g,生姜3片。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暗痱证。
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口干不能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脑膜瘤术后脑萎缩【案例】某女,54岁。
5年前行脑膜瘤手术后,逐渐出现周身麻木,肢体欠灵活,右下肢冷,走路欠平稳,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心慌,气短,自汗,睁眼费力,疲倦乏力等症。
脑CT检查,报告为脑萎缩改变。
诊见:患者面色黧暗晦滞,舌质暗红不活,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证属肾虚髓亏,气阴不足。
治宜补肾填精充髓,益气养阴。
予地黄饮子加味。
处方:熟地20g,山茱萸、巴戟、肉苁蓉、石斛、麦冬、茯苓、远志、当归各10g,附子、山药、党参各15g,黄芪30g,五味子5g,肉桂、石菖蒲各3g。
二诊:服药7剂,患者精神好转,头晕、目眩减轻。
药已对症,继续予此方加减治疗2月余,周身麻木、右下肢冷、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自汗诸症相继消失,肢体较前灵便,走路渐趋平稳。
【按语】脑萎缩为脑的退行性病变,引起相应的的脑功能衰退。
脑为髓之海,髓为精所生,肾藏精,为作强之官,出伎巧。
肾虚精亏,髓海失充,而发为头晕,目眩,腰酸膝软,四肢麻木,活动欠灵活,走路不稳等症。
脑萎缩其病变虽在脑,但其根源则在肾。
故其治疗,当以补肾为主,治宜阴阳并调。
地黄饮子为肾虚阴阳两补之方,方中熟地、山茱萸、巴戟、肉苁蓉补肾,附子、肉桂温养元阳,五味子、石斛、麦冬滋阴敛液,菖蒲、远志、茯苓化痰醒脑,再随症加减,肝肾同补,阴阳两调,能生精补髓充脑,故可用以治疗脑萎缩。
2.血管性疾呆【案例】某男,71岁。
患高血压动脉硬化5年,10个月前家人发现其看报每多倒拿,时而答非所问,渐至表情呆滞,视物不清,入夜刚卧即起,谓已天明,固执易怒,自私霸食,在某医院就医,诊断为①双侧脑梗死。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刘雪景【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huang Yinzi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aphasia.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aphasia in outpatient or in-patient trea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 n=43 ) and treatment group ( n =43 ) .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lipid-lowering and appropriat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Dihuang Yinzi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arried out after 2 month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1. 16%, whil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2. 09%,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Conclusion Dihuang Yinzi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enhance the body immunity, and without side effec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目的:观察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疗效。
地黄饮子(古代经典名方1053)治老年痴呆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古代经典名方1053)治老年痴呆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出自金代刘河间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二的诸证门。
原文为喑痱,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地黄饮子主之。
功效为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
地黄饮子辨证要点为肾虚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喑即舌强不能言语,痱是足废不能行走,究其病机为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上泛,舌窍堵塞失畅所致。
下元虚衰,肾之气血阴阳不足,筋骨失养,痿软无力,故致足废不能行走;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肾虚则精气上承不利,加之痰浊上泛,堵塞窍道,见舌强不能语;虚阳浮越于上,见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筋骨,故而足冷。
地黄饮子用熟地黄、山茱萸、巴戟天、肉苁蓉补益肾脏之不足,而以附子、肉桂配上药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配,以济于平。
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更少佐薄荷搜其浮散不尽之邪。
姜、枣为引,和其营卫,益正气而除邪气。
合而成方,以温补下元为主,摄纳浮阳,化痰开窍,宣通心气。
地黄饮子治喑痱证以熟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用,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为治疗肾虚喑痱的常用方。
若只见痱证,可将石菖蒲、远志减去;如只见喑证,便不适用。
若痱证偏于肾阴虚者,可加地骨皮、鳖甲。
偏于肾阳虚者,可加仙茅、淫羊藿。
痰火偏盛者,去附、桂,酌加川贝母、竹沥、胆南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
兼有气虚者,酌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地黄饮子临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脊髓炎等病症。
中医内科学——中风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阴阳解析
中医内科学——中风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阴阳解析左归丸合地黄饮子——阴阳解析中风肝肾亏虚证候: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剂: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左归丸:《景岳全书》大怀熟八两(24g)、山药(炒)四两(12g)、枸杞四两(12g)、山茱萸肉四两(12g)、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9g)、菟丝子(制)四两(12g)、鹿胶(敲碎,炒珠)四两(12g)、龟板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12g)。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左归丸,为补益剂,具有壮水之主,培左肾之元阴之功效。
地黄饮子: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
上为粗末,每服9-15g,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擘破,同煎七分,去,食前温服。
地黄饮子,为补益剂,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功效。
解析:阳性药: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巴戟天、肉苁蓉、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平性药:山药、枸杞子、川牛膝、菟丝子、龟板胶、茯苓阴性药:石斛、麦冬君药:鹿角胶、熟地黄、肉苁蓉、龟板胶熟地黄:甘,微温。
归肝、肾经。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山茱萸:酸,微温。
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鹿角胶:甘、咸,温。
归肝、肾经。
温补肝肾,益精血,止血。
巴戟天:辛、甘,微温。
归肾经。
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肉苁蓉:甘、咸,温。
归肾、大肠经。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炮附子:辛,大热,有毒。
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
五味子:酸,温。
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肉桂:辛、甘,热。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30例体会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30例体会
王昕;惠如鲁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2
【摘要】中风历来被视为危急险重之大证,临床常见。
我们用古方《地黄饮子》加减,对30例中风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文病历系1987年4月——9月经用地黄饮子治疗的30例中风患者。
1、性别:男14例,女16例。
【总页数】3页(P53-55)
【关键词】地黄饮子;气血逆乱;中经络;肝阳;肾水不足;中脏腑;基础方;张山雷;右侧肢体瘫痪;上肢肌力
【作者】王昕;惠如鲁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院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地黄饮子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肾虚痰瘀型的疗效观察 [J], 邱卓
2.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肝肾阴虚型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松
3.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探讨 [J], 布亚萍
4.地黄饮子联合点刺金津、玉液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J], 苏锦华
5.地黄饮子加减治疗类中风经验体会 [J], 李继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立 超 , 4朋 吴贵 龙 , 建 华 . 神 经 阻 滞 用 于 高龄 股 骨 颈 骨折 仇 股 患者 超 前 镇 痛 的 临 床 研 究 [ ] J .中 国 老 年 学 杂 志 ,07 2 20 ,7
( ) 3 3—3 4 4 :4 4.
发 生 率 也 明 显 降 低 。我 们 知 道 , 关 节 的 神 经 支 配 为 : 股 神 髋 ① 经 耻 骨 肌 支 ; 坐 骨 神 经 发 出 的臀 方 肌 支 发 出 的髋 关 节 支 ; ② ③ 闭 孔 神 经 前 支 发 出 的 2 关 节 支 和 闭孔 神 经 后 支 发 出 的 1 关 支 支 节 支 L 。股 神 经 来 自腰 神 经 丛 ( 2 34 , 和 腰 丛 的 另 两 支 1 J 腰 ,,)它 主 要 分 支 闭 孔 神 经 和 股 外 侧 皮 神 经 一 起 沿 腰 大 肌 间 隙 向 下 穿
4 5
成 股 鞘 。因 此在 腹 股 沟韧 带 下 进 行 股 神 经 阻 滞 , 麻 药 可 沿 股 局 鞘 弥 散 , 次注 药 可 阻 滞 三 支 神 经 ( 神 经 、 孔 神 经 和 股 外 侧 一 股 闭 皮 神 经 ) 可 获 腰 丛 阻 滞 效 果 , 即 腹 股 沟 血 管 旁 腰 丛 阻 滞 , 此
麻 醉 学杂 志 , 0 ,4 9 :2 —8 5 2 82 ( )83 2 . 0
者选用神经阻滞 麻醉并 复合 强化或 全麻 的趋势 , 优 点是 : 其 抑 制 围术 期 的应 激 反 应 , 善 心 肌 氧 合 , 制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的 改 控
发 作 , 时 术后 肺 部 感 染 、肺 不 张 等 并 发 症 大 大 降 低 , 口感 染 同 切
大 范 围 的需 求 , 身麻 醉 仅 为 了避 免 此 类 手 术 中 神 经 阻 滞 的 不 全 足 , 此 股 神经 阻滞 复合 全 身 麻 醉 组 的 全 身 麻 醉 用 药 量 明显 少 因
注 : 组 与 B 组 比 较 , P <0 0 , P < 0 01 A ▲ . 5
.
表 2 两组术中全麻药物用量( X±S )
脊 柱 严 重 畸 形 , 血 功 能 障 碍 或 严 重 复 合 伤 。近 来 有 对 这 类 患 凝
5 7. 6
[] 2 刘俊 杰 , 俊 . 代麻 醉 学 [ . 赵 现 M] 第二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北 人
版 社 。 9 6 6 0—6 2. 19 :1 1
[] 昱 , 3吴 李进 , 毕好 生 . 周 神 经 阻 滞 临床 应 用 进 展 [] 外 J .临床
表 1 两组 H 、 A R M P变化 的 比较 ( X±S )
他 麻 醉 或 加 用 局 麻 药 。 由 于股 神 经 阻 滞 为 区 域 用 药 , 全 ¨ 对
身影 响较 小 , 此全 麻 诱 导 时两 组 病 人 的 H 、 A 因 R M P差 别 无 统 计 学 意义 。股 神 经 阻 滞 可 以 获得 良好 的 止 痛 效 果 , 以 满 足 手 术 可
此 术后 镇痛 效 果 明显 优 于 普 通 全 身 麻 醉 组 。我 们 体 会 到 , 神 股 经 阻 滞 复合 全 身 麻 醉 应 用 于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的 关 键 在 于 股 神 经
注 : 组 与 B 组 比 较 , P<0.1 A 0
阻 滞 的 效 果 必 须 确 切 完 善 , 由 较 有 经 验 医生 操 作 , 要 时 可 应 必 由神 经 刺 激 仪 引 导 下 行股 神经 阻滞 。 本 研 究 表 明 , 神 经 阻 滞 复 合 全 身 麻 醉 应 用 于 股 骨 头 置 换 股
于 普通 全 身麻 醉 组 , 以减 轻 患 者 的 经 济 负 担 , 且 手 术 过 程 可 并
中 血 流 动力 学 更 稳 定 , 毕 清 醒 及 自 主恢 复更 快 。 由于 布 比卡 术 因 作 用 时 间 较长 , 以 维 持 较 长 时 间 无 痛 或 较 轻 微 的 疼 痛 , 可 因
术 , 有 术 中镇 痛 完 善 ,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 麻 药 用 量 少 , 后 具 血 全 术
表 3 术后镇痛效果 [ { ) 例 % ]
镇 痛 效 果 好 的 优 点 。对 于 需 接 受 股 骨 头 置 换 手 术 而 有 椎 管 内 麻 醉 禁 忌 患 者 而 言是 一种 安全 可靠 的麻 醉 方 法 。
法 _ 。因 此 对 于 股 骨头 置 换 术 而 言 , 纯 行 膜 丛 或 股 神 经 阻 2 儿 单 滞 可 以获 得 良好 的 止 痛 效 果 L , 麻 醉 不 易 完 善 , 用 辅 助 其 4 但 J 需
高 于 B组 ( P<00 .5或 P< .1 ( 表 3 。 00 )见 )
21 0 0年第 1 5期
00 )H 明显 慢 于 B组 ( .1 , R P<00 )见 表 1 。A组 患 者 麻 醉 维 . ( 5 )
持 期 间 七 氟 醚 吸 人 浓 度 , 太 尼 及 顺 式 阿 曲 库 铵 用 量 明 显 少 于 芬 B组 ( P<0 O ) 见 表 2 。A组 患 者 术 后 镇 痛 效 果 优 良率 明 显 .1 ( )
—
接 受 股 骨 头 置 换 手 术 的原 因大 多 为 股 骨 颈 骨 折 、 骨 粗 隆 股
问 骨折 以 及 股 骨 头 坏 死 。 接 受 这 类 手 术 的 患 者 一 般 年 龄 比 较 大 , 伴 有 心肺 疾 病 或 内分 泌 疾 患 , 这 类 手 术 的 麻 醉 首 选 首 多 对 选 椎 管 内麻 醉 , 对 于 有 椎 管 内麻 醉 禁 忌 的 患 者 , 大 多 伴 有 而 则
注 : 组 与 B 组 比 较 , P<0.5 P <O.1 A ‘ 0。 0 3 讨 论
参 考 文 献
(] 1 陈振 光 , 昀 ,陶 圣祥 , . 关 节 的 神 经 支 配 的 解 剖 学研 谢 等 髋 究及 其 临 床 意 义 [] J .中 国 临床 解 剖 学 杂 志 ,0 42 ( )55 20 ,2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