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药治疗恢复好【健康小知识】
“通络正瘫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
摘要针对中风后遗证脑络瘀阻的病机特点,用自拟“通络正瘫方”化瘀通络、息风化痰。
本方以虫类药物为主药,搜剔脑络瘀滞,随证化裁,疗效可靠。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通络化瘀中风后遗症以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或肢体伸屈不利,或肢体瘫软等为主要症状。
现将笔者用自拟“通络正瘫方”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通络正瘫方”的组成及应用全虫8g、蜈蚣2条、地龙15g、水蛭8g、天麻12g。
上药焙干研细为末备用。
并用以下药物煎汤送服,丹参30g、红花12g、当归15g、白芥子15g、威灵仙30g、玉竹15g、腾莶草40g,每日1剂,每剂服3次。
功用:化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偏瘫,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
临床加减:病程长,气短,足软,血压不高或低血压伴有气虚者加黄芪80~120g、甲珠8g、鸡血藤30g;头昏头痛,耳鸣者加龙骨、牡蛎各30g,赭石、白芍各24g,怀牛膝15g;语言蹇涩,口眼歪斜者加菖蒲、防风、蝉衣各10g;项强不适者加葛根、木瓜各15g;痰多便秘,胸闷,苔黄腻加胆星10g,大黄、瓜蒌仁、枳实各15g。
2治验举隅(1)李某,女,45岁,本县马村乡彭嘴人。
1997年2月25日就诊,家属代诉:患者关节疼痛10年,劳累后自觉心悸、气短。
3个月前突然昏扑,不省人事,醒后出现半身不遂。
经某部队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脑栓塞”,住院治疗7天后病情稳定,神志清楚,惟有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伴有关节疼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两颧发红,神疲乏力等症。
经当地医院治疗2月未见好转。
诊断为中风后遗证,属脉络阻塞,气滞血瘀。
逐用“通络正瘫方”加黄芪80g、甲珠8g鸡血藤30g,服10剂后能下床拄拐移动,继服10剂后,能弃杖行走,生活能自理。
(2)蔡某,男,65岁,海南省琼海县朝阳乡人。
患者于1989年10月9日来函求治。
自诉在1987年3月25日夜2时许下床小便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半身瘫痪,2天后渐清醒,留下半身不遂。
在当地医院治疗2年余,服中药和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等药甚多,效差。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医案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患者出现的各种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导致脑血供不足,气血运行障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不畅。
下面是一则中医医案,供参考:
主要症状: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诊断:中风后遗症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 主方:活血化瘀汤
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6克,阿胶5克,当归10克,生地煎汤内服。
- 辅方:通络活血汤
组成:三七1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川弓30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 另外,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加减方药,以调理脏腑功能。
2. 针灸治疗:
- 选取穴位:足三里、合谷、涌泉、太溪等穴位;
- 针刺手法: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如缓刺、波罗针等;
- 针刺次数:每周3次,每次针刺20-30分钟;
- 针刺疗程:治疗至症状明显好转、功能恢复为止。
3. 中医推拿:
- 采用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和腧点,促进血液和气的循环,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
-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
-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以上是一则中医医案,但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好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 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经典【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要点
·281·脑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要点雷 鹏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脑血管疾病对于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随着现在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因此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从临床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脑血管病变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病病因相对比较复杂,与一系列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有密切联系,而当前脑中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中风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对于脑中风患者而言该病对其生活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脑中风后遗症,由于脑中风会导致患者部分脑组织血供受到影响,即使患者接受了妥善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仍会存在一系列由神经系统受损而出现的功能障碍,这一类功能障碍统称为脑中风后遗症。
目前来看脑中风后遗症对于脑中风患者健康影响非常大,往往成为影响脑中风患者生存年限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医对于脑中风后遗症拥有一系列相应的治疗康复手段,相较于西药康复治疗,中医相应治疗手段具有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患者接受度高等一系列优势,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脑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的相关内容,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脑中风后遗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偏枯范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行动功能受限、上肢活动功能受限、语言不清、认知功能障碍等,而从中医理论来看,中风后遗症属于虚实夹杂之症,虚症主要是指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因而存在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虚症,而标实则是指患者存在脑髓失养、痰瘀阻痹等实症。
目前来看,多数脑中风患者在入院接受紧急治疗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脑中风后遗症,而当患者出院回家调养时,多数患者家属又认为患者需要安静休养,慢慢恢复,因此在出院后没有给予患者正确的康复治疗措施,导致患者出院后相当一部分可以得到恢复的功能,长时间无法恢复,这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容易引发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中风恢复期中医治疗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治 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穴 位:内关、人中、极泉、尺泽、 委中、 三 阴交、足三里。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针灸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针刺操作: 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内关用捻转泻 法行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 插补法;刺极泉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 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 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为度;尺泽、委中 直刺,提插泻法,以肢体抽动为度。
平刺入头皮,快速捻转,同时让病人活动患 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两侧胸腔区 对侧血管舒缩区
LOGO
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注意事项
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多进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LOGO
预防与调护 预防:
LOGO
中风偏瘫运动障碍的特点 偏瘫特有的异常运动模式:上肢的屈肌
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的肌痉挛模式。
两周后, 始恢复, 痉挛始现, 急性期, 无随意活 约两周内, 动,以共 患肢呈弛 同活动、 缓性瘫痪。 联合反应 锥体束休 为主 克所致。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风阳上扰(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穿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阴虚风动证(中经络)
LOGO
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 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 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 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脑卒中,即中风,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疾病,是由于脑动脉的血供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和细胞死亡。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西医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注重通过手术和药物控制病情,但西医治疗的效果欠佳,且存在副作用。
与此同时,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原理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核心理念是“通则达脑”。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运行阻滞造成的,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可以恢复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从而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脑卒中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作用,对于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灌注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医药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在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药主要应用于血栓溶解和脑保护。
根据中医的理论,脑卒中是由于范围性血栓或栓子形成造成的,利用中药进行溶栓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液循环。
同时,一些具有镇静、祛痰、抗炎作用的中药如川芎胶囊、青蒿素等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需氧量,减少脑损伤。
三、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期,中医药主要应用于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
通过中医药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肢体无力、失语等症状。
中医药通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等方式,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刺激细胞再生,促进神经再生,从而实现康复的目标。
四、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案例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调查了某医院50名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25名患者采用了传统中医药治疗,25名患者采用了西医治疗。
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康复效果更好。
这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论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白芷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
白芷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中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常常导致丧失生命质量和生活能力的损害。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瘫痪、认知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许多研究发现,白芷等中药植物可能有助于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
白芷,学名为Angelica dahurica,属于伞形科植物,是一种中草药常见的成分。
白芷具有辛温解表、行气止痛的功效,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
在中药典中,白芷被列为常用药物之一,其应用在临床中被广泛探讨和应用。
研究表明,白芷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
它具有增加脑血流和改善脑缺血的功效,这可以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白芷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神经功能: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
白芷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增加脑血流,改善中风后受损的神经功能。
研究发现,白芷能够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自由基产生,进而改善神经细胞的功能,促进神经再生。
这一作用对于促进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降低炎症反应:在中风过程中,炎症反应的产生是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
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加重中风后遗症的症状。
白芷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
这对于缓解中风后遗症的症状和推动康复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循环恢复: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伴随着脑血管的破裂或血管狭窄的问题。
白芷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在中风后遗症中通过促进脑血管的再生和扩张,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这一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营养供应和氧气供应,促进病灶的恢复。
当然,应用白芷治疗中风后遗症需要遵循中医理论和个体化的原则。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白芷,并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剂量和疗程的调整。
中风的中医治疗
中风的中医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俗称“脑卒中”,多为由气血不畅、脑脉痹阻、脑出血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属中风的论治范畴。
“风性善行而数变”,其变化多端而速疾,轻症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多愁易怒。
重者则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瘫痪,口歪流涎,舌强失语,并有生命危险。
中风有哪些临床症状?中医怎样防治?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就中风的中医认识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病症的有效防治提出建设性的参考。
一、引发中风的原因有哪些?中风的常见病因包括内因及外因,内因为:内伤积劳,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外因则为外感风邪。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生中风。
1、情志所伤长期烦劳过度,精神紧张,虚火内燔,阴精暗耗,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因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之物,饮酒过量,脾失健运,聚湿积痰,痰浊化痰,肝风起,痰上扰,可致发病,尤其是酗酒。
因此,有高血压、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要戒烟限酒,少吃高肉类和动物油类食物。
3、劳累过度长期劳累,也会导致中风。
阳气者,烦劳则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如果被过度的影响,就会变得躁动不安。
因操劳过度,致身体和精神不能得到滋养,而致耗气伤阴,阳亢风动。
而且,纵欲伤精,也是因为水虚,火盛于上,所以才会导致中风。
4、内伤积损身体素虚,或积劳成疾,阴虚血亏,阳盛火旺、风火易炽,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等原因,往往会导致阴虚阳盛,气血上涌,上扰清窍,而引发此症。
5、气虚邪中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可影响血液循环。
其次,初春的天气突然变得温暖起来,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中风发生。
中医治疗中风的案例
中医治疗中风的案例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残疾或死亡。
传统中医对于中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下面介绍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案例。
患者张某,男性,70岁,因突然头晕、口眼歪斜、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到中医医院就诊。
中医师根据张某的症状判断其属于中风后遗症,采用“清热通络”中药治疗。
方剂:当归、川芎、白芍、甘草、黄芩、黄连等。
治疗过程:每日一剂,水煎服,连用七天。
治疗效果:治疗后,张某的头晕、口眼歪斜等症状明显减轻,右侧肢体的力量也逐渐恢复,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基本恢复正常。
以上案例说明了中医治疗中风的有效性和特点,中医师通过辨证施治,从根源上治疗疾病,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提示广大患者,在治疗中风时可以尝试中医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 -。
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布了一种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需中药配方为:人参、羊胎盘、鹿筋(人工养殖)、党参、黄芪、僵蚕、当归(全)、熟地、大枣、牛膝、蚂蟥(生)、全天麻、苍术、马钱子(制)、甲鱼壳、牛黄(人工)、麝香(人工)、乳香、没药、山药、鸡内金、黄精、麦冬、甘草、薏米、百合为原料制得该药物可以制成临床使用的多种水剂、膏剂、丸剂、粉剂等,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本技术药物效果明显,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技术要求1.本技术公布了一种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需中药配方一天量为:人参6-15克、羊胎盘(干)15-30克、鹿筋(人工养殖)6-15克、党参15-25克、黄芪9-15克、僵蚕6-12克、当归(全)6-15克、熟地9-15克、大枣5-9粒、牛膝10-20克、蚂蟥(生)3-6克、全天麻6-9克、苍术9-15克、马钱子(制)0.3-1克、甲鱼壳15-30克、牛黄(人工)0.1-0.3克、麝香(人工)0.01-0.05、乳香6-10克、没药8-12克、山药15-25克、鸡内金3-6克、黄精15-25克、麦冬9-20克、甘草6-12克、薏米6-9克、百合9-15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其特征是下述分类每天原料重量为:A、强补脏腑之阳、气血、提高五脏腑运行机能的中药:人参12克、羊胎盘(干)20克、党参15克、黄芪12克、僵蚕9克、当归(全)9克、熟地12克、大枣(去核)9粒。
B、协作身体进行行气、通络、活血、破血、化瘀、软坚、散结、逐瘀机能的中药:牛膝15克、蚂蟥(生)3克、马钱子(制)0.3克、甲鱼壳15、牛黄(人工)0.3克、天麻9克、麝香(人工)0.02克、鹿筋(人工养殖)9克。
C、滋补脏腑之阴、润肺、填补肝肾阴虚、滋补脾胃运化、协作身体夜间平衡脏腑、排淤化结、修复身体机能的中药:山药15、鸡内金6克、黄精20克、麦冬15克、甘草9克、薏米9克、百合12克、苍术12克。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中风的概念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论治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诊疗方案的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研究进展
中风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中风病的西医认识
主要内容
01
中医认为,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
01
与痿病鉴别 痿病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但多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神昏,以双下肢瘫或四肢瘫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瞬。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于后遗症期由废用所致。
01
脑脊液检查
眼底检查
颅脑CT
MRI
(三)相关检查
辨证要点
01
治疗原则
02
证治分类
03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语蹇或不语,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尿少便干、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上冲犯脑。
壹
贰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中经络--风阳上扰证
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常以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宣热;黄芩、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如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息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闭证—痰热腑实证
闭证—痰热腑实证
治以通腑泄热,熄风化痰。可用桃仁承气汤加减。以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而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口干,舌红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中风,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往往给患者留下各种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一、中风后遗症的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中风后遗症则是指中风发病后遗留下来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心理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二、中医康复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目的。
例如,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天麻钩藤饮则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曲池、风池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电针、艾灸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的肢体和穴位,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
4、中医功法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功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促进气血运行,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西医康复治疗方法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西医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脑部细胞缺氧和死亡的病症。
其临床表现包括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风常常会留下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工作和生活能力。
如何针对中风后遗症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了临床难题。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由传统中医经验总结而来的经典方剂,其组成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附子等药材。
这些药材具有强壮气血、输布全身、保持阳气不衰的作用。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促进脑细胞代谢:中风导致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后,脑细胞缺氧、废弃物堆积,从而影响脑细胞代谢。
补阳还五汤中的人参、黄芪、白术等药材能够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增强微循环,改善脑血流量,从而促进脑部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2. 调节免疫功能:中风导致脑细胞死亡后,引发细胞自噬、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
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白术等药材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巢的愈合和修复。
3. 保护神经系统:中风时,脑细胞遭受缺氧、代谢异常等多种损伤,从而导致神经元死亡。
补阳还五汤中的附子、茯苓等药材可以保护神经系统,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4. 改善脑血管功能:中风时,脑血管受损,导致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等现象。
补阳还五汤中的附子等药材可以改善脑血管功能,提高脑血流量,从而促进脑部细胞的代谢和修复。
总之,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临床实践基础的中药复方,其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未来研究应从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药理机制研究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为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依据。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我国的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而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用药方法经验。
特别是近十余年,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及后遗症的系统研究,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风病的证治理论,在继承前人经验,发掘古方综合各类手段的基础上,遴选出众多的治疗方药和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与手段,提高了治愈率。
脑中风后遗症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仍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吞咽困难、精神及智力的异常、一侧肢体麻木萎软(动则乏力、久卧在床)或痉挛(常见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或肢体无力(走路画圈)等。
中医称本病为“痿病”“偏枯””偏风“ ”身偏不用”,概因其“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半身不遂”,主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深浅不一,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
临床上这一类的病人很多,大多数人一是缺乏脑中风后续康复治疗的概念;二是觉得急性期治疗之后,多在家卧床休养;三是经济条件达不到而无法更好的得到调理和康复治疗。
其实,度过急性期之后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才是重点。
中药调理中风后遗症病位在脑,病机为气血逆乱、脉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使用中药调理时,要注重益气活血通络,平衡脏腑气血,以及对应出现的病症做出相应的调理。
清代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名方补阳还五汤,方中大量使用生黄芪以补益正气,气行则血运,逐五脏间恶血,同时还能承载其他药物运行周身;中药不同部位就有不同的作用,方中应用当归尾破血而不伤血,专治积滞肿痛;此病病位在脑,而川芎具有活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之用,引药上行于头脑;地龙是生活中之常见动物药材蚯蚓,具有活络通经、周行一身之血的作用,现在临床主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余者桃仁、红花、赤芍均有通血逐瘀之效。
方7味药君臣佐使,攻补兼施,共奏补气活血之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出现兼有其他症状,如出现失语,中药采用“凉血通瘀”法,有学者认为瘀热阻窍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针对病因采用天麻、半夏、胆南星、陈皮、地龙、僵蚕、全蝎等药物,以及采用补血益气法,加用人参、五味子、石菖蒲、鹿角’等药物治疗。
山西老中医治好中风后遗症的成功案例
山西老中医治好中风后遗症的成功案例山西老中医治好中风后遗症的成功案例。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
如脑出血的部位大多数在内囊,可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包括下部);左半球出血可伴有失语;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
随时间进展,偏瘫肢体的运动可逐渐恢复,下肢一般较上肢恢复为早,近端比远端的恢复好,手指精细动作的恢复最迟并最差。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是具有脑血管意外(中风)的病史。
现代医学对本病并无特殊有效的办法,主要是应用物理疗法以及保护神经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疾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1.[处方名称]偏瘫康复方[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中风后偏瘫。
[处方组成]制马钱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或用金水蛇3条)、川芎30克、蜈蚣30克。
先将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细粉(能减少毒副作用),再与研为细末的其他诸药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药粉约0.3克)。
每天夜间睡觉前用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
忌下床走动和昼间服用。
[辨证加减]无[疗程疗效]治疗100例,基本治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参加轻工作和劳动)31例,显效(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行动无困难,但灵巧动作差,生活能部分自理)38例,好转(下肢功能恢复,上肢出现主动运动,或手指出现屈伸动作,行走无困难,但生活不能自理)24例,无效7例。
[处方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赵振兴。
[处方备注]方中主药马钱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药材炮制规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
服本药时需注意从小量(1丸)开始 服后约40~50分钟患者自觉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有蚁行感,或灼热如火烤,或短暂性麻木窜痛,属正常药物作用,说明服药剂量已够,不可再增加药量以免发生中毒现象。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康复疗法
05
推拿按摩在康复中应用
推拿按摩原理和作用机制
要点一
原理
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 目的。
要点二
作用机制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 活动度等。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技巧
01
02
03
04
滚法
以手掌小鱼际或掌指关节处附 着于体表,通过前臂的旋转运
动带动手掌做来回滚动。
04
中药汤剂在康复中应用
中药汤剂治疗原则和方剂选择
治疗原则
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养血为主 ,兼顾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身体恢复。
VS
方剂选择
根据中风病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选择适 合的中药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 汤等。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药物组成
包括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通经活络药(如川芎、丹参等)、益气养血药( 如黄芪、当归等)等。
功效解析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的目的。
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
一般采用口服方式,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 服用。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调 整。
注意事项
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 、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遵医 嘱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社会资源利用
了解并利用相关社会资源 ,如康复机构、志愿者组 织等,为患者提供更多康 复机会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不同类型的中风病临床表 现略有差异。
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 643000脑中风便是我们常说的脑血管意外,该病症包含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脑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该病症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并且留下诸多后遗症。
常见的脑中风后遗症有偏瘫、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等症状,不少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不清、吞咽障碍等疾病。
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
基于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对脑中风后遗症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艾灸身为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手段,根据实践活动来看,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十分有效,这一手段的应用为脑中风患者带来福音。
一、什么是艾灸?所谓的艾灸指代的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在艾灸过程中,首先要将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点燃,随后用点燃的艾条、艾柱熏烤患者的穴位,以便最终能够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
根据艾灸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运用灸法的起源特别早,在人类掌握用火之后的石器时代,便出现了灸法的运用。
艾灸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作用机理与针疗十分相似,并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通常情况下针与灸并用,将其称为针灸。
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针灸治病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艾灸的治疗原理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来将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者穴位进行刺激,通过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调整人体内部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最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一)治疗材料在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患者后遗症时,主要材料为艾,这是一种草本植物,是一种中药。
根据艾的应用情况以及外形特点来看,艾叶形状与菊类似,气味芳香但是辛温味苦。
艾本身较易燃烧,并且火力温和,本身有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本身除了有易燃、易得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十分显著的药物效应。
在应用艾灸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曲池穴、百会穴、神阙穴、涌泉穴以及足三里穴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药治疗恢复好
文章导读
脑中风后遗症是在出现脑中风一年后身体还存在口眼斜歪,语言功能障碍,
这些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失语,四肢麻木,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疼的症状,可以选择中
医治疗。
(1)活血化瘀治疗: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中医疗法,活血化瘀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
等奖。
它具有抗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梗塞病灶周
围血肿水肿的吸收,改善临床症状。
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以治本为主。
(2)芳香开窍治疗:以开通见长,能够疏通经络、理气活血,临床治疗脑中风导致的
头痛,肢体疼痛效果明显。
芳香开窍中药(如麝香)能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起效迅速,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