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说课稿《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并能够正确区分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元素,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
二、探究元素(15分钟)
1. 带领学生了解元素的定义:由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调查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区分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2. 展示实验:通过实验展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不同反应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元素的世界。
六、作业(5分钟)
留下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特性,拓展学习。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元素知识。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元素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元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b.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布规律。
c. 能够简单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b.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b.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是本课的重点。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和图片展示等形式,导入本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主体:a. 学习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b.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布规律,理解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和周期性规律。
c. 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3. 拓展延伸:a. 通过举例和练习深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
b.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4. 总结反思:a. 整理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b. 对本课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表现并指出未来的改进方向。
四、教学手段与教具:1. 教学手段:讲授、实验、讨论、练习、案例分析。
2. 教具:投影仪、实验器材、元素周期表卡片、PPT课件等。
五、教学评估:1. 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的评估,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
2. 通过小测验或作业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并给予建设性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教学实效评估。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目标: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难点:元素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周期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元素?元素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
1. 告诉学生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2. 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按原子序数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元素的位置。
三、练习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元素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2. 让学生查找一些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做简单的报告。
四、总结
1. 综合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 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五、作业
1. 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认真完成作业。
2. 提醒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拓展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拓展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馈:
1. 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以上是元素教学的一个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掌握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原理和元素周期律规律;
3. 掌握部分重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原理;
3. 元素周期律规律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案;
2. 元素周期表;
3. 相关实验器材和药品;
4. 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和元素的应用,引起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
二、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元素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理解元素的不同性质和用途。
三、学习元素周期表(20分钟)
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原理和构成;
2. 让学生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四、学习元素周期律规律(20分钟)
1.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规律;
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和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写一份关于元素的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通过引入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规律,让学生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常见的元素及其符号。
3. 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常见元素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金属、矿物、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元素吗?元素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表示为H,氧元素表示为O。
三、元素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生物体内等。
2.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制造钢铁、铜元素在制作电线等。
四、实验室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试剂,识别其中的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哪些元素?它们的应用是什么?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引入元素的概念。
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符号表示方法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知识。
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024元素说课稿范文
2024元素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元素》,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元素》是化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中的2024个元素的学习和认知。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了解2024个元素的特性和用途;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类、比较和分析元素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意识到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学法通过实验、示范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元素周期表的实物和图片,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元素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意义。
2. 学习元素特性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不同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化学反应等。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 分类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比较,比如根据导电性、熔点等特征来进行分类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元素周期表的有序和规律性。
4. 元素的应用通过展示元素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广泛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5. 练习和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反思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元素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这一课题中的第一课时。
我说课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中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的设计应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初步形成元素观。
第二,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分析:初中阶段关于元素的教学主要分为3个课题展开,元素第一课时建立元素概念,第二课时认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在水的组成这一课题中利用元素种类守恒确定化合或分解反应中物质的元素组成,最后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深入研究与应用元素守恒。
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促使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技能。
障碍点。
发展点。
第三、确定本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知道元素含义,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唯冠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第四、依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三个环节,两条主线,活动线,知识线。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上课的三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情境一、根据不同比例调配三原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情景二、6种基本笔画组成超过了8万个汉字,提出问题: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接下来通过老师对古代、近代组成物质基本成分发展过程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物质组成认识的不断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科学家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初中元素课题教案
初中元素课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掌握各种元素在地壳、生物体内的含量及作用。
3. 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4. 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合作、思考、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组成物质、粒子构成物质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食盐,这里的碘指的是什么?2. 学生回答:碘元素。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元素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合作探究1. 展示几种原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
四、课堂讲解1. 讲解元素在地壳、生物体内的含量及作用。
2.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五、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2. 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元素周期表。
2.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实践操作、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地壳和生物体内的元素含量及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思考、实践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元素的优秀教案
教案:初中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规律。
2. 让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2.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2. 元素性质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或投影片。
2.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提问:这些物品中含有哪些元素?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元素的存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元素周期表挂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数,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提问:你能找出一些排列规律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包括周期律和族序律。
周期律是指同一周期内,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族序律是指同一族内,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弱。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1. 教师展示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元素有哪些性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例如,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交通等领域。
五、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如何配制一种既能防止铁制品生锈又能提高其硬度的合金?2. 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分析问题,找出合适的元素。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可以通过在铁中添加铬和镍来制备不锈钢,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并提高其硬度。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学生需要逐渐掌握多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
设计一节好的元素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理解整个化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的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入本教学课程将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入手,例如铁、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每个元素的图片和具体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本教学课程将注重实验教学的方式。
实验教学不仅瞄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元素的属性。
例如,通过硫酸铜水合物变化的颜色,呈现出铜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显著作用。
此外,通过给学生一个包括各种元素的混合物,设置不同的实验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元素的特征进行分离,以便更好的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
三、多元素贴图本教学课程还将用多元素贴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以碳为例,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张以碳为核心的贴图。
在贴图中,嵌入各种元素的属性并与碳进行联系,如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化学性质、生命系统和工业应用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张图开启课堂的多元素探究,帮助学生彼此分享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详细描述石墨、金刚石、全球碳排放、甲烷水合物和两性草甸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和特点。
四、教学结束当我们到达教学结束的点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和总结。
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对每个元素的理解,以及展示每个学生的元素课程的最终质量。
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反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来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课程反馈来设计更实用的课程和强化教学。
以上就是本教学课程的设计,该课程以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为主要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获得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分类、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3.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4. 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金属的腐蚀、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元素。
二、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元素的概念、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知识。
3.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特性。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划分,以及周期表的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会在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位置。
3.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一些典型元素的周期表位置,让学生进行识记。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见的元素,如氢、氧、铁、碳等,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五、元素周期律的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元素周期律的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化学元素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3. 能够应用元素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 化学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内容安排:
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和疑问;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性质;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在反应中的作用;
4. 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一些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5. 小结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化学元素周期表、实验试剂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问题练习和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和实践,提高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挂图、实物模型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复习提问: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有什么区别?2、讲解: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而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二、讲授新课:1、元素的概念(板书)讲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都是6,所以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都属于碳元素。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板书)讲解: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通常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
例如,碳元素的符号是C,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符号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3、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板书)讲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用来分类元素的表格,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有118种已知元素,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周期和族中。
4、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一些常见的元素,如碳、氧、氢、氮等,并说出它们的符号和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2、元素的概念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板书)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周期性,即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数;二是族性,即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合价。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板书)讲解: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电子排布、化合价等信息。
初中元素化学教案
初中元素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结构;3. 了解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
教学重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3. 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1. 解释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结构;2. 掌握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
教具准备:1. 电子层模型图;2. 周期表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元素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分解为其他物质的物质,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0分钟)1. 介绍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2. 展示电子层模型图,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
三、讲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15分钟)1. 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2. 讲解周期表的结构,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周期数的概念。
四、练习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15分钟)1. 讲解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2. 练习学生对几种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结构进行填写。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检查学生对元素化学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一份关于元素分类和周期表的小结,复习今天学习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元素的分类方法和周期表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元素化学知识的综合性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说课稿《元素》1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化学说课稿《元素》1
2014-02-17 13:03:56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宁夏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初中化学元素说课稿范文
《元素精品说课稿》一、说教材: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元素是一个重要的林场。
在元素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点,更要让他们了解各个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基本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常见元素。
2、了解元素的普遍性、活泼性等特点,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解释实际现象。
3、能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理解周期律的概念和应用。
三、说教学重点:1、基础知识的讲解:概述元素的概念和分类方法,重点介绍常见元素的名字、符号和性质。
2、元素周期表的解释:包括周期表的组成、排列、元素分类、元素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规律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重要实验和技巧:包括元素性质的测试、化学反应等实验操作和技巧,以及这些实验操作和技巧的应用。
四、说教学方法:1、兴趣点引入:介绍元素有趣的事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从实际中了解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课堂讨论:引入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图表和实际现象理解元素的特性和周期规律。
3、分组探究实验: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实际应用。
4、小组作业:组织小组讨论作业题目,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活动:1、元素的普及活动:介绍元素的名字、符号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到元素的广泛应用。
2、组织元素拼图游戏:将元素周期表拆成单个方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让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规律和特性。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的性质和重要实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元素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六、说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
2、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规律的掌握程度。
3、考查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操作和技巧。
4、考查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学习方面的能力。
七、说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期望让学生们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元素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初步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周期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说课稿《元素》
中学化学说课稿《元素》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1.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
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
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2.学生讨论
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②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教师讲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3.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4.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并要求学生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
利用“养闺女”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迁移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四)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知识反馈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是()
A.硅铝氧
B.铝硅氧
C.氧铝硅
D.氧硅铝
2.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核内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相对质量不同
3.水是由__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构成的。
4.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元素。
(六)课后作业
1.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2.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诵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