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建设现代农业是党在十六大就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七大作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重点强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而国务院在2012年专门作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由此说明,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根本转型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对广大农技干部进行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培训,使广大农技干部掌握现代农业基础知识,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用现代农业基础知识武装头脑,转变观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方向,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引进优良品种,掌握先进技术,通过土地整合,扩大种植面积;打开国内国外市场,促进产品销路;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保险保障力度,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展望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是面临多方面挑战:既要面对国内其他经济部门的结构转换带来的压力,又要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此外,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新要求,也给农业发展提出新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已经提到: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在我国基本解决温饱,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并把它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分析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分析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农业现状分析摘要: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介绍来反映农业的重要性,并从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四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农业;重要性;现状分析一、农业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一)农业的多功能性1、粮食安全功能。

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的商品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

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能2、环境功能。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植物轮作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等。

3、经济功能。

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4、社会功能。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一、单项选择题5题1、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

A、人与环境B、生物与人C、生物与环境D、自然与人答案:C、生物与环境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建构以人与自然()为核心的生态文化。

A、天人合一理论B、和谐发展理论C、和睦共处理论D、和平发展理论答案:B、和谐发展理论3、发展生态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A、精神基础B、前提C、目标D、物质基础答案:D、物质基础二、判断题5题1、节约生态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2、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3、创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创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三、多项选择题10题1、文明是();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

A、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B、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所表现出的状态。

C、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

D、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答案:A、B、C、D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A、自然发展规律。

B、经济发展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

D、思维发展规律。

答案:A、B、C3、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科技等七个基本要素。

A、生态消费。

B、生态资源。

C、生态环境。

D、生态制度。

答案:A、B、C、D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是()A、五位一体。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实验示范、推行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可否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必然的、乃至是比较深切的了解,可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彼此作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加倍深切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式方面。

这种研究应当成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切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需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一路参与,需要成立生态农业的自身的理论体系。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括了多种组成成份,这些成份之间具有超级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互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农人们并无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超级困难的,往往并非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办法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若是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取得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成立有效的政策鼓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超级成功的,可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人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试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试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试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王美涵 Toronto Berkshire Academy, Toronto, Ontario M2H 2N5摘要:本文从中国农村经济面临的挑战诸如农民收入低,农业人才缺乏,环境污染等,分析和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经济;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008-02一、引言(一)中国农村经济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曾经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停滞,部分资源仍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导致整个经济发展变得不平衡、不稳定。

[1](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路径,核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

2019年的三农工作主要任务: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总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二、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且收入增长缓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从1997年以来开始减缓,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增长的缓慢不仅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抑制了其储蓄的积极性,减少了农村金融资金的来源。

1.农产品价格偏低伴随农产品价格机制的改革,201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延续近年的下跌走势,国内经常会出现农产品滞销难卖,挫伤农民积极性的情况,这恰恰要求农民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生产能力,主动跟市场对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订单式生产。

生态学

生态学

生态学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形的协同进化?2、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各组织层次中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研究内容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3、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人口剧增,滥用资源,开垦过度,不合理开发利用。

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研究层次上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称为主流;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机制和定量研究;应用生态学发展迅速,实践应用性更强;人类生态学的兴起和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5、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分为哪几部分?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落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总和。

地球的环境可分为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6、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7、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光周期现象(光照长短变化)温周期现象(昼夜温差不同)8、你如何理解指示植物?指示植物具有高效性、敏感性等特征,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生物的指示作用是普遍的,但指示植物绝不能滥用,每个指示作用是相对的,仅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起作用。

在一时一地可起指示作用,在另一时空条件下将失去指示意义。

选择指示植物时应选择较多种避免单一种,注意区域性。

9、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如何适应?(1)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直接影响。

产生阳性,阴性,耐荫植物。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不同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诱导影响不同,动物趋光性。

(3)光照时间,形成动植物光周期现象,长日照、短日照、中性植物。

10、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通过有效积温计算可以预测一个地区某种害虫可能发生的时期和世代数。

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试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及其基本经验
造林 9 0多万公 顷 。全 国沙 化面积 由 2 0 O世纪末 的年 均扩展约 33 4 6平方公里变 为 目前 的年均缩减约 18 平方公 里 ,总体上 23
实现了从“ 逼人退” “ 逼沙退” 沙 向 人 的历 史 性 转 变 。
在 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 。
我 国已有不 同类型 、 同规模 的生态农业试点 2 0 不 0 0多个 , 各地 开展生 态农业建 设后粮食总产量增幅 1 %以上 , 5 人均粮食 占有 量增 长 2 -% , 1 4 农业 总产值年均增 长 7 %, 民纯收入 年均增 . 农 9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先后实施 了 “ 我 三北 ” 防护林 、 天然林 保
护、 退耕 还林 、 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 态工程 。“ 三北” 防护林
合 利用 率有较大提高 , 污染 物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 涌现出

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 、 范园区 , 环经济从理念 变为行动 , 示 循
21 0 9期 2年
蔌 放有. 高教
S haanxi Ji aovu ・G aoi i ao
试论我国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及其基本经验
吴 雪 会
【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 了巨大成就。 我 本文在回顾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 . 分析
总结 了我 国生 态文 明建 设 的基 本 经验 : 国共 产 党 在 革命 、 中 建设 、 革 开放 的各 个 时期 都 十 分 重 视 生 态 文 明 建设 : 改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指 导思 想 正确 ; “ 个建 设 ” 调发 展 中建设 生态 文 明 ; 大人 民 的积 极 支持 拥 护 和伟 大 实践 。 在 四 协 广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我国幅员广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样化。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吸收传统农业好的做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地区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并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如今,中国原生态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生态环境、生态耕地成为生态资本。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落后地区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不足,但在生态资本方面,却具有相当的优势,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中西部落后地区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和强大发展的能力。

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发展?四川省蓬溪县给出一个漂亮答案:发展效率、和谐、持续的生态农业。

蓬溪县的普通矮晚柚原来5元左右一个,按照生态农业标准和方式生产,现在卖到了98元一对,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而且食品也更加安全,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凸显。

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优美的环境中,从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增收,走向美好富裕的生活。

生态农业是绿色经济的一种体现,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坚持“人本自然”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Industry Dynamics行业动态农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我国生态农业经济优势;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支持农业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还要与农村的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实现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加快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经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之间的结构进行协调发展,同时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实施管理,维护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的两者和谐。

另外还要加强对农业市场的供需管理,在监督管理控制体系中把整体的资源管理与农业生产的保护措施进行融合,发挥农业生态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作用。

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保护政策,提高生产力,促进管理结构的优化,促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发展进步。

完善社会服务系统生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得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建立更加完善、系统化的社会服务系统,保证能够维护法律法规建设结构的综合作用,提高农业生态市场的服务水平,积极落实和配合政府部门给予的有关的优惠政策。

同时为生态农业经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更好的平台。

要想做到这些,一方面要对农产品管理的程序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管理。

对一些比较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试点经营,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同时还要转变农业运行的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加强和市场准入的管理,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把生态平衡作为重点,严厉惩戒乱砍滥伐的不良行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效果。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的社会服务水平,们还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控制系统,建立一支负责落实监管职责的人才队伍,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努力开展农村环保产业要想提升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顺利落实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就要不断发展农村的环境保护产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经济产业和产业结构进行协同发展。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生态,一般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一次顺应世界潮流的新选择。

作为一种基本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实践性提升,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进而引导国家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

生态文明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植根于自然界之中,根植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中。

从性质上来讲,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伦理观,是用于指导全社会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形态。

浅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浅谈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绿色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壮大,不但使村民的经济水平有所提升,缩小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生存之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事情发生。

由于村民一直受传统农耕意识的影响,一部分村民还是以农作物的产值和畜牧业的发展为主,使得乡村生态建设和绿色农业开发较落后,村民的生态环境建设意识也没有得到提升,致使乡村生态振兴政策发展缓慢。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振兴乡村生态,拉近乡村村民与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发展绿色农业是迫在眉睫的。

本文从农业绿色发展的价值入手,然后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对于乡村生态振兴的意义,再结合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帮助所有村民提升生活质量。

一、发展绿色农业的价值体现1、体现了农村的生活价值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之一,从古代开始就推崇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信息化和机械化,有的村民甚至以出租或者出售的方式将土地的使用权交给他人,以此来满足他人的建厂需求,却忽略了农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推行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致力于将乡村地区还原化,并利用农业绿色发展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政策,以此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的环境质量,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减小城乡的贫富差距。

2、体现了农村的生产价值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率增加,全球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城市就业几率的不断提升,大部分的青壮年开始背井离乡来大城市进行打拼,而农村则逐渐以老弱病残幼等弱势群体构成,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乡村生态振兴政策得不到实施。

从绿色农业的发展内在出发,要想带动乡村生态振兴,不单单要提高乡村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更是要借助乡村的地理优势以及原有的生态系统,开展健康化、有机化、一体化的绿色农业发展产业链,这样才能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后续发展做好铺垫。

试论发展有机农业是我国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试论发展有机农业是我国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步加快 , 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 我 尤其是农 得天独厚的条件 。
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 已经越来越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 有机 农业作 为当前世界农 业发展 的重要方 向和 主导模式之一 , 遵
二、 生态有机农 业 的发展 带蛤 我们 的启示
l 立新的增收理念是山区农民增收的思想前提 树
关键 词 : 生态农业 农 民 增收 发展 举措
我 国经过近 3 年 的改革开放 , o 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有了 的三分之二 , 且主要分布在东北 、 南、 西 横断 山区、 长江流域 以 明显提高 , 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也越 来越关注 。 我国已 南地 区 , 由此可见 , 国是一个 多山区 的国家 , 区地 区山清 我 山 加 入世界 贸易组织 , 这给我国的农 业生产 既带来了机遇 , 同时 水秀 , 风光旖旎 , 森林覆盖面积 大 , 植被茂盛 , 自然生态环境优 也带来了挑 战。但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进 越 , 受化肥 、 农药和风 气污 染程度轻 , 具有 发展生态有 机农业

山区优势是山区农民增产增收必 由之路

我国农村山区面积大 , 可耕地面积小 , 而且大多数农村地
经济落后 , 县乡财政 困难 , 民收入低 。 农 耕地的农 土地上, , 地面积约 9 万平方公里 , 占陆地面积 的十 处偏僻山区 。 其中 耕 6 约 一亩三分 地” 势必 会把农 民固死在有 限 , 分之一 ; 山区面积约 占 60 4 万平方公里 , 约占我 国土地总面积 民如果只紧紧 盯着 “

觉、 自愿 、 自动的创造意识和积 极的实践行 为 , 它是农 民实现

我 国有机 农业 发展 现状

试论林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

试论林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

试论林业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有些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

这种危及生态环境安全的现状影响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生态建设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林业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1.林业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林业生态建设既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又是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屏障,林业的发展是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森林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对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离开了森林资源,林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一旦受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会丧失依托。

受到最直接影响的将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也会遭受严重影响。

2.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加快林业发展。

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的根本大计。

林业与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林、农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农村生态治理,林业是关键;林业发展是农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

既要切实发展林业也不能脱离农村的发展。

也要全面考虑基层农业生态建设对森林的影响。

3.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

在农村林业生态发展中搞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与修护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田网化进程。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林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合理规划,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表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度也逐渐增大。

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有以下表现。

1.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

(1)砍伐现象。

我国大部分农村天然林砍伐殆尽,以人工造林居多,但因为人工林的结构单一,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严重,生物物种骤减,农村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泥石流、病虫害等等时有发生。

农业生态学试题

农业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1.生态型2.农业生态学3.物质循环4.能量转移5.生态位6.生境7. 生活型8.生物多样性9.生态农业 10.周转率 11.趋同适应 12.食物链13.生态平衡14.营养结构15.生态金字塔16.生物学放大作用17.五大生态危机18.边缘效应19.耐性定律20.种群二、简答题(每题5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及意义。

3. C、N、P和水循环的特点。

4. 提高处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5. r选择和k选择。

6. 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7. 群落内生物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8.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规律。

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10分)1.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2.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3. 你认为农业生态学应包括那些内容?请你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体系。

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专业级班题号满分得分阅卷人审核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一、给出下列英文短语的中文意思并定义或解释(每个2分,共40分)19.Food chain 20. Pollution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 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体现在那几个方面?2. 3.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4. 简述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5.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6.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与农业的关系。

三、论述题(24分)1.试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0分)2.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C、N、P和水循环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人们在调控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分)山东农业大学考试专用第 3 页,共 13 页《农业生态学》试卷(B卷;课程代码:1400360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长 100 分钟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专业级班题号满分得分阅卷人审核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一、从下列名词中选择15个,译成汉语并用汉语或英语解释(每个2分,共30分)9.population 10.niche 11.trophic level 12.habitatmunity 14.environment 15.interspecific relation16.intraspecific relation 17.pollution 18.biodiversity19.species structure 20.temporal structure21.trophic structure 22.vertical structure 23.horizontal structure 24.allelopathy 25.ecological strategy 26.regulation of density 27.dominant species 28.climax community 29.edge effectmunity succession 31.ecotype 32.food chain 二、简答题(每题6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进入2 1 世纪 以来 ,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得到全 球的共 同响应 , 可持续农业 的地位也得以确立 ,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
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 ,进入 了一个蓬勃发展 的新时
期 ,无论是在规模 、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及实践与相关 国际进程基本 同
市 场需求 ( 家 庭最终 消费 支 出年均增 长率 ;政府最 终 消
费支 出年均 增长 率 ;投资 总额年 均增 长率 ;家 庭最终 消费支 出/ G D P ;政 府最终 消费支 出/ G D P ;投 资总额/ G D P;家庭服务 消费 额/ 总 消费额 ;家庭 服务 消费额增 长率 ;意愿 服务消费倾
参考文献 : 【 1 】 王 海 燕 ,唐 润 ,于 荣 ,郑 继 媛 . 城 市 公 交行 业 绩 效 评 价 体 系研 究[ I 1 . 中国工业经济,2 0 1 1 ,( 3) :6 8 - 7 7 . 效影响 因素分析 Ⅱ 】 _ 情报 杂志 ,2 0 1 2 ,( 1 1 ) :2 0 1 — 2 0 7 . 【 3 1 林明. 中国银 行业绩 效影 响 因素研 究[ I ] . 南京工程 学院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2 0 1 1 ,( 4) :3 8 — 4 1 . i [ 2 】 沈建伟 ,张 永安. 基 于I S M的 北京 电子信 息企 业创新 绩
向) 。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李俊英

河南 投资 集 团有限公 司
人力 资源 ( 服务业 劳动力数量 ;服务业劳动力 占总劳动人 口比例 ;高技 能服务人员可获得性 ;劳动力质量 ;服务业人均
劳动成本 ;失业率 ) 。
要: 我 国生态农业在政 府 支持 、各界参 与推 动 下,近

试论农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试论农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试论农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创始者,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帝和黄帝的后裔。

今年5月22日新闻报道,台湾人民做大寿司,纪念炎帝神农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

1992年、1993年在炎帝神农生辰期间,湖北随州市先后举办了“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

以后每年炎帝神农的诞辰都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

为了弘扬炎帝神农文化,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湖北省今年又举办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文拟就炎帝神农开创农耕文化来分析他的伟大贡献和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炎帝神农首创农耕的伟大贡献和历史意义(一)农耕是伟大的历史变革在我国众多的古籍中,有许多炎帝神农开创农耕文化的记载,摘录几段如下:“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果木之实,食赢蜮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训》)“民人食肉、饮血、被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新语·道基篇》)“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做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鉏,耨以耕草莽,然后五谷兴”。

(《逸周书·孝德篇》)上述传说表明:神农之前,人类处于采集狩猎经济的时代,人们吃飞禽走兽、野果蔬菜。

后来人口逐渐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神农制耒耜,教民播种五谷,人们以五谷为食,这才产生了农耕文化和农业文明。

农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变革,也是动植物发展史上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

从此,人类实现了由攫取经济向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开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增殖天然产品,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从而结束了采集狩猎经济,进入了农耕经济的时代。

动植物也在人类的干预之下,改变了自生自灭的状态,开始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变异和发展,新的种类和品种不断涌现,广泛地为人类所利用。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重要作用论文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重要作用论文

浅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用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试析生态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对策——以“生态昔阳”建设为例

试析生态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对策——以“生态昔阳”建设为例
党 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 出 “ 建设生 态文明”这一发展新理 化产品的重 任。 念。什么是生态文明呢?我认为 , 生态文 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 3加快 生态林业 建设 , 生 态昔阳” . 是“ 建设 的重 中之重和 必 是 也是把昔 阳建设成 为全省 世 界的同时 , 积极改善和优化 人与 自然 的关系 , 设科学的生态 然要 求,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新举措 , 建 运行机制和 良好 的生态状况支撑 的物质 、 精神 、 制度方面成果的 园林生态城 市和 造林绿化 先进县的 关键所在 。 总和。 的十七大首次把“ 党 生态文明” 写入政治报告 , 这是推进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 和战 略举 措 ,说明我们 二、 加快 生态 林业建 设 , 构建 “ 生态 昔 阳” 的 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 的趋势 以及规律有 了更 深刻 思路和对策 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加 快科 学发展 、 构 昔 阳县位于 山西省东部 , 太行 山西麓 。 内的山脉均 系太行 境 建 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维护全球 的生态 安全具有 山脉 。 古时代 , 远 在昔阳 14 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 , 曾有过茫茫 98 也 十分重要的意义 。 森林 , 为远古 的动物和原始 人类 提供 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但 是 , 党的十七大把“ 建设生态文 明” 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 自从人类 文明 出现 以后 , 人们 对森林进行 砍伐 , 以及毁林 垦 田 , 目标和任务 , 为生态林业 的发 展和生态 环境 的改善 , 提供 了千载 历代不绝 。由于对森林取多予少 , 致使林木得不到应有 的“ 休养 难逢 的大好机遇 ,为生态林业在生态文 明建设 中发挥作 用提供 生息 ” 。在生产力 和科 学文化 尚不发达 的封建社会 , 阳林业始 昔 了新 的发展平台 。 建设生态林业 , 适逢其时 ; 建设 生态 文明, 恰遇 终没能得到执政者的足够 的重视 , 业发展一直受 制于农业 , 林 农 盛世 。所谓生态林 业 , 就是指 以生态学 、 经济学和生态经济 学为 业 的发展往往以林地的不断破 坏为代价 。 建国以来 , 林业建设和 基础 , 用系统工 程理论优化林业 生态经济 系统 , 行集约 经营 、 进 发展引起昔 阳县委和县政府 的高度重视 。随着太行山的建设和 立体开发 、 综合 利用 、 以短养长 , 达到多层次 、 高效 率物质 、 能量 开发 , 阳林地逐渐得到恢复 。 昔 循环利用 , 并用 控制论理论调控 其生态经济 系统 , 持续稳 定地 、 在“ 农业学大寨 ” 时期 , 昔阳和全国不少地方一样 , 也做过毁 最大 限度地 发挥森林多种效 能 , 实现 永续利用 , 生态 效益 、 经济 林开荒 、 毁树种地 的蠢事 、 事 , 傻 使生态 环境受到 不同程度 的损 效益和社会效 益统 一的生态经济 型林业 。 害。 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以来 , 尤其是 近年来 , 阳县 委 、 昔 县政 生态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府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时机地提出构建 “ 、 态 、 不失 实力 生 1林 业是具有 重大生 态意义和 多重社会 效益的 产业 , . 生态 文化 、 和谐新昔 阳” 的发 展新 理念 和新 目标 , 阳生态 林业 和生 昔 林业是极具发展 潜力的新兴产业。 森林 , 是地球上一切 动物生存 态文明建设 实现了历史性 跨越 ,全县森林面积达 到 5 4万亩 , 森 必需的绿色宝库 , 又被普遍看作是遏制 环境恶化 的“ 杀手” 林业 林覆盖率达到 1 . 森林 蓄积量 达到 2 0万立方米 , 。 75 %, 8 规模 林业 是培育和保护森林 、 树木 以取得木 材和其他林 产品 、 发挥 防护作 基地达到 1 个 。 业在维护生态 安全 、 5 林 调整农业结构 、 增加农 民 用 的重要社会 生产部 门。林 业的发展不 仅为人类 提供建材 、 燃 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 用。 阳县被国家林 业部确定 为“ 昔 太行 料、 油料 、 果品等产品 , 且对改造 自然 、 调节气候 、 涵养水源 、 保持 山绿 化 工 程 示 范 县 ” 。 水土 、 防风 固沙 、 障农 牧业 发展 、 保 保护 生态 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 。 “ 生态昔 阳” 建设 思路 的提 出, 是县委 、 政府落实科学发展 县 近几十年来 , 在世界范 围内出现人 口、 粮食 、 能源 、 自然 资源保护 观 的新举措 , 是具有战略远见 的明智之举 。 全县上下应从实际 出 以及环境 污染 等五大国际性 问题 后 ,生态林业环境建设 已成为 发 , “ 风” 不 “ 风 ” 切忌 “ 大空 ” 要做 到实事求 是搞 规 不 刮 , 跟 , 假 , 国际社会 特别关注 的热点 问题 。 划, 脚踏实地谋发 展 , 正把生态林业 和生态文 明建 设 当作“ 真 民 2生 态文明和 生态林业建设在 本质 、 . 目标和任 务上 具有 高 心工程” “ 民工程” 、富 去做 。 度一致性。 首先 , 生态文 明建设有三项本质的要求 。 一是要加强 1制订切合 实际的发展 目标 , . 坚持 正确的指 导思想 , 是加快 生态建设 , 维护生态安全 , 实现 生态 良好 ; 二是 要在全社会 基本 昔 阳生态林业发展 , 推动“ 生态昔阳” 建设的重要 前提 。 县委十三 关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 结构 、 增长方式 、 消费 届 二次全会 审议并通过 的 《 于建设生态昔 阳加快林业发 展的 是生态昔 阳建设 的总纲 。其指 导思想是 : 以党的十七 模式 ; 三是在全 社会要树 立牢 固的生态文 明的理念 。其次 , 林业 实施意见》 以科学 发展观 为统领 , 以建设生 态昔 阳为 目标 , 在生态文 明建设 中的作用是 巨大 的。林业 是国民经济 的基础产 大精神为指 导 , 业 , 生态文明建设 中承担着提供生 态产 品 、 在 物质产 品 、 生态文 以“ 山上治本 ” “ 、身边增绿 ” 为重 点 , 以产业开发 为突破 , 以科 技

农业生态学试题

农业生态学试题

名词解释(每个分)1.生态型2.农业生态学3.物质循环4. 能量转移5.生态位6.生境7. 生活型8.生物多样性9. 生态农业10.周转率11.趋同适应12.食物链13. 生态平衡14.营养结构15.生态金字塔16. 生物学放大作用17.五大生态危机18.边缘效应19. 耐性定律20. 种群二、简答题(每题5 分)1.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及意义。

3. C、N、P 和水循环的特点。

4. 提高处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途径。

5. r 选择和k 选择。

6. 简述种群的数量特征。

7. 群落内生物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8.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规律。

三、论述题(任选2 题,每题10 分)1.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2.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什么要调整和如何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3. 你认为农业生态学应包括那些内容?请你设计一个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专业级班题号满分得分阅卷人审核人四五六七八合计一、给出下列英文短语的中文意思并定义或解释(每个2 分,共40 分)19.Food chain 20. Pollution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6 分)1. 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体现在那几个方面?2.3.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4. 简述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5. 简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6.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与农业的关系。

三、论述题(24 分)1.试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10 分)2.根据农业生态系统中C、N、P 和水循环的意义和特点,分析目前人们在调控物质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 分)山东农业大学考试专用第3 页,共13 页《农业生态学》试卷(B 卷;课程代码:1400360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长100 分钟教学班号学号姓名专业级班题号满分得分阅卷人审核人八合计一、从下列名词中选择15 个,译成汉语并用汉语或英语解释(每个2 分,共30 分)9.population 10.niche 11.trophic level 12.habitatmunity 14.environment 15.interspecific relation16.intraspecificrelation 17.pollution 18.biodiversity 19.species structure20.temporal structure21.trophic structure 22.vertical structure 23.horizontal structure24.allelopathy 25.ecological strategy 26.regulation of density 27.dominant species 28.climax community 29.edge effectmunity succession 31.ecotype 32.food chain 二、简答题(每题6 分)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摘要:在了解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与发展生态农业成效的对比,深刻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危机;生态农业成效;可持续发展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但是,人们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而感到无比骄傲之时,也承受着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无论是立足于现实需求,还是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都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确保食品安全供应,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目标迈进,如何从现代农业的观点出发,正确认识现代生态农业深刻内涵,并切合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生态农业”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威·阿尔伯韦奇于1970年提出的,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使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规律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生产三种效益统一的农业生产体系,也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以仿生学为根据的农业。

我国倡导的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原理,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方法,保持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是依据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开发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最大化,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获得废弃物最少化及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总之,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实现生态工程化的过程。

尽管目前中国生态农业的工程化水平都低,但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一)人口剧增,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我国人口以每年约1600万净增人数递进,预计到2030年,人口总数可达16亿左右。

以现有人均4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预计到2030年总需求量将突破7亿吨。

然而,要在仅占世界耕地面积7%的土地上获得世界粮食生产总量的23.6%,并且维持居高不下的增长率,其任务是极为艰巨的。

据统计资料表明,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3亿公顷,人均为0.18公顷。

从1978--1994年的16年间,全国耕地净减459万公顷,人口增加2.3亿,人均耕地由0.1公顷降至0.08公顷,仅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1/3的省、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0.07公顷)。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无疑将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障碍。

(二)资源紧缺,污染严重,承载压力巨大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水、土、森林资源按其绝对量来说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人均占有量太低。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别仅占世界人均量的1/3、1/5、1/4;森林资源总量居世界第7,可人均占有量则排至第130位。

我国田地承载着巨大压力。

由于旱涝、盐碱、风沙以及冷浸等原因导致现有农田肥力下降,中低产田已占总耕地面积的2/3。

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开垦利用,土地资源退化明显,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沙漠化的土地达到3350万公顷,并且平均每年仍以15万公顷的速度扩展;草原退化面积8700万公顷,年均以120万公顷左右速度增加。

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染日趋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为368亿吨,烟尘排放量为1445万吨,受污染耕地面积约670万公顷。

(三)科技滞后,普及缓慢,支撑功力不足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还有2/3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普及率为30%--40%,这个指标说明现有科技还只普及1/3的生产领域和1/3地域;化肥当季有效利用率不足40%,农业科技界认为化肥要发挥增产作用,主要是单位面积的用量要适当,除此之外,施肥时间和方法都会影响其作用发挥。

过去几年我国许多地方化肥投入量持续大幅上升,但粮食增产效果并不显著,相反,却引起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全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4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科学的基础研究薄弱,农科教结合力度不够,储备少,农业科技与农业持续发展的隐性矛盾将进一步突现。

三、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所取得的成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达2000多个,其中试点县150多个,包括国家组织的51个县和省级试点的100多个,生态农业建设示范面积已达1亿多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左右,开展生态农业试点的农户更是难以胜数。

这些试点县经过多年建设,农林牧副渔呈现全面发展。

统计数据表明,“八五”期间,生态农业县普遍获得了四个方面的增长:一是粮食总产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42%;二是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9%,超过全国同期平均增长(6%)1.9个百分点;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渔业和乡镇企业有了大发展,其中乡镇企业年均增长率达到40.6%;四是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年均增长18.4%。

与此同时,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各生态农业县的生态环境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与1990年相比,水土流失减少了49%,土壤沙化面积减少了21%,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7个百分点。

可见,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生态农业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发展生态农业来改变这种现状。

四、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因为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加工技术等。

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

同时,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监控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这是生态农产品生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保护生态环境目的的实现。

(二)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经济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以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资源的持续承受能力相适应,在不危及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优化与统一,这一指导思想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适应。

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彼此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统筹发展这五项要求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有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农业增产的单一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基础。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三)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今后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

我国农村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农村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人口还继续增加。

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都在农村。

当前,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生态农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稳步实施,建设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和无害化,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一)深化改革,推动整体协调在既定的生产关系中,人们的经济行为总是在一定管理模式下的运作产物。

为了获取眼前利益,过量地使用化肥与农药,不适当的将土地挪作它用,常常会导致开发与保护脱节,造成农业污染、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生态受损等现象。

要克服这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盲动之举,就必须着力于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掠夺性经营的问题。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现代农地制度,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使每一个农业生产者都以长远的眼光经营土地;其次要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推进股份合作制、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种应对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组织建立与完善;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收益分配制度,既要理顺工农业产品价格比例关系,也要协调农业内部各业的价格比例关系,还要确保农业正当利润能真正落到农民手中,逐步消除农民靠消费资源和损害生态环境而获取利润的心理。

(二)加大投入,增强农业后劲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主要目标。

据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年从农业领域中净转移了250亿元投向工业化建设,约占年均农产品销售额的1/4。

它虽然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初期常常产生的现象,但如此长期运作必然会削弱农业发展后劲,导致农民想方设法去挖自然资源的“潜力”而求得眼前发展,势必造成对资源和生态的超量开采和使用。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农民家庭的农业投入显然是十分微薄的。

为此,要着力改变投入结构,力求形成国家、地方、企业、农民等联合投入的力量,强化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治理大江大河以及小流域环境,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完善库、渠、沟、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恢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重点突破,加快科技进步就目前而言,要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突破关键环节,同时要注重生物技术与实用技术协同推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代以前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农学体系,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技术比较发达,但从农业技术发展史来看,常规技术仍属外延拓展型的范畴,而以生物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是节约土地和资源型技术,两类技术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