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拿来主义课文梳理
拿来主义课文梳理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1. 作者。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2. 写作背景。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 - 4段):批判“送去主义”- 第1段:开篇点题,指出“闭关主义”的危害,“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于是有了“送去主义”。
- 第2段:“送去主义”的表现,如“学艺”上的送古董、送画、送活人等。
- 第3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同时指出这种做法的危害,“几百年之后,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 第4段:提出“拿来”的观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在批判“送去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正面主张。
2. 第二部分(5 - 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
- 第5段:以“大宅子”为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一是“孱头”式的逃避主义,“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 二是“昏蛋”式的虚无主义,“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 三是“废物”式的投降主义,“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 第6段:提出“拿来主义”者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他占有,挑选”。
- 第7段:具体阐述“挑选”的方法:- 对“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即吸收使用。
- 对“鸦片”(文化遗产中既有毒害又有用处的部分),要“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即批判地吸收。
- 对“烟枪和烟灯”(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要“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即保留一点作历史的借鉴,其余加以摒弃。
- 对“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即坚决抛弃。
- 第8 - 9段:强调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三、论证方法。
1. 比喻论证。
论《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
论《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是一部著名的小说,它的语言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它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把复杂的思想表达得清晰明了。
作者用简短的语句,把复杂的思想表达得清晰明了,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其次,它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作者用深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此外,它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者用激情澎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最后,它的语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者用深刻的象征性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总之,《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令人印象深刻,它的语言简洁而有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强烈的感染力,以及深刻的象征意义。
它的语言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教育的知识。
辛辣刺骨,鞭辟入里——浅析鲁迅《拿来主义》的批判风格
辛辣刺骨,鞭辟入里——浅析鲁迅《拿来主义》的批判风格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对现实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批判态度。
在《拿来主义》一文当中,作者以嬉笑怒骂、横眉冷对的方式,对强权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与批判。
《拿来主义》一方面斥责了国民政府一味投降的无能与软弱,一方面对于文艺阵线内部的错误进行了驳斥。
文章见解深刻,一针见血,令人不得不深深佩服鲁迅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一、形象生动对于社会现实,鲁迅有深刻的体验与认识,同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写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对当时的人、事进行了批判与揭露。
作为一篇讽喻时事的杂文,《拿来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擅长运用形象的比喻,使原本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从而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和接受。
“拿来主义”这一说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拿来”这一词语,不仅十分生动,同时通俗易懂,让人一见便能领会其含义。
化合物 3A02:质谱 ESI/MS(negative mode),m/z 234,[M-H]-。
1H NMR(500 MHz,CDCl3,TMS),δ为7.25~7.28(t,J=9.0 Hz,2H),7.05(t,J=9.0 Hz,2H),6.83(br.s,1H,NH),5.97(s,2H),4.46(d,J=5.5 Hz,2H)。
在对“拿来主义”这一说法进行具体阐述时,鲁迅以一所大宅来打比方,用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说清楚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尽管作者在文章中所阐述的是一个非常精深的问题,但议论时并没有写得太过高深,而是将大宅子作譬喻,接着运用“鱼翅”“鸦片”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来进行比喻,不仅使得抽象事物更加形象,而且道理也更加浅显通俗,使得文章富有独特的讽刺意味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毫不留情鲁迅生活的时代,社会黑暗,掌权者无能昏庸,面对列强只能步步后退,没有丝毫的斗争意识,只是一味地息事宁人。
有鉴于此,鲁迅创作了大量的文章讽喻现实,尤其是他的杂文,总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拿来主义》的写作特色
《拿来主义》的写作特色一、缜密的构思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文章的题目是拿来主义,却从闭关主义写起,再到送去主义,看似脱离了主题,实则是为了先揭破送去主义的危害,在破送去主义的基础上树立送去主义的对立面拿来主义。
这种先破后立的方法将为何拿来阐述得详尽自然,水到渠成,令人折服。
另外,在论述怎样拿来时同样也是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这种结构布局富有节奏感,环环相扣,丝丝入理。
二、雄辩的论证是使论证更加形象,更加通俗易懂。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的话题。
鲁迅先生把文化遗产比做一座大宅子,然后反面设喻,用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比喻逃避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再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中作者还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也有用的部分,用姨太太烟具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无用部分。
作者把这些融入论证过程中,构成了文章比喻论证的有机部分,形象地论证了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2.因果论证是本文前半部分非常突出的论证方法,第七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这就要分析前面的部分。
文中第一、二自然段揭露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揭露了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第六、七自然段则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要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从而阐明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
3.类比论证。
作者把送去主义和尼采的狂妄自大作了类比,意在说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送去主义和尼采的狂妄自大是一样可笑的,说明奉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贻害子孙,给人们以当头棒喝,令人警醒,从而使论证极具震撼力、说服力。
精品文档 (173)《拿来主义》特色鉴赏
经典知识,经典范文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把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
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
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2.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不讲“拿来主义”,而是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
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
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
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3.卓越的幽默和讽刺才能力透纸背。
作者为了讽刺那些“送去主义”的行径和滥调,便说“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既挖苦了“送去主义”,也旁敲侧击了“摩登”作风,可谓一箭双雕。
“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顺手一击,便对蒋介石、邵洵美予以辛辣的讽刺。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又给国粹家以深深的挖苦。
这样的语句,文中俯拾皆是,恕不一一赘述。
2经典模板。
拿来主义生动形象的语言
拿来主义生动形象的语言《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
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文学赏析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
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
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
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
“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艺术特色《拿来主义》虽然涉及到文化问题上一个很大、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而是一篇杂文。
它除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实状况作了尖锐的抨击。
批判的矛头主要就是指向当时统治当局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文化侵略。
作为一篇杂文,它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第一,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论证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形象,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鲁迅是最善于运用这一手法的,在这篇杂文中,“拿来主义”的提出,本身就是将抽象化成了具体;“拿来”,是很形象和通俗的。
他用接收一所大宅子来比喻批判继承,把这个在文艺理论上颇要费一些力气才能说清的道理几句话就论述得透彻分明。
本来,真正的理论问题并不一定都很艰深,只要论者对问题吃得透,加之语言生动,就能够深入浅出地把问题说清。
鲁迅用大宅子来作譬,并进而以“鱼翅”、“鸦片”、“姨太太”等来比需加选择的对象,不但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而且道理也再明白不过。
鲁迅之所以能这样形象取譬,是因为他对要论证的道理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作了细致的观察和揣摩,作了大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看起来似乎随手拈来,实际上经过了艰苦的劳动。
《拿来主义》
昏蛋
放一 把火 烧光
全盘否 定盲目 排斥
大宅子
孱头 拒绝 借鉴
徘徊 不敢 进门
外国文化
欣然 蹩进 去
废物
崇洋媚 外全盘 西化
• 鱼翅: 文化中的精华
• 鸦片: • 文化中的精华和 糟粕并存的部分
大宅子
外国文化
• 烟枪、烟灯:
• 文化中的糟粕
• 姨太太: • 文化中的腐朽落 后的部分
闭关 主义
送去 主义 送来 主义
送来 主义
危害
实质
•文化 侵略
“抛来”、“抛给”、“送来”各是什么意思。
抛给
送来
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 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 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 本主义腐朽文化的阴谋 罪恶。
抛来
把无用的东西抛 弃掉,或无代价 的送人或施舍。
闭关主 义
• 丧权辱 国
送去主 义
• 崇洋媚 外
送来主 义
• 国将不 国
写 作 背 景 2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 “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 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 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 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些 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 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 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 了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PPTX2007
拿来主义
鲁迅
写 作 背 景 1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 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 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 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朽没落的西 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 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 生“盲目排外思想”。
《拿来主义》讽刺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讽刺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是一种讽刺语言风格,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挖苦讥讽:《拿来主义》作品常通过嘲笑、挖苦或讽刺的叙述方式,暗示或直接指责某些人、事件或现象的荒谬之处。
这种语言风格往往
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以达到表达批评、讽刺或嘲弄的目的。
2. 借代含义:《拿来主义》常借用其他作品、成语、谚语等,通过转
换和改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语言手法常常使用讽刺或夸张的修
辞手法,使得原本普通或庄重的句子在新语境下显得滑稽可笑。
3. 用词讽刺:《拿来主义》作品中常常运用讽刺的用词来夸大或暗示
所批评的对象。
这些用词可能是对该对象的贬低、夸张或歪曲,以达
到对其进行讽刺的目的。
同时,此类作品可能使用变形词语、造词等
方式来增强讽刺效果。
4. 反讽对比:《拿来主义》作品往往通过对比手法来讽刺某一现象的
荒谬之处。
通过将现实与虚构、对立或反义的事物对比,通过差异的
突出来传达批评的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拿来主义》的讽刺性质使得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
观观点和情绪导向,读者在阅读时应保持客观理性,理解其中的反讽
和讽刺目的。
这种语言特点的使用可以让作品更生动、有趣,但也需
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过度讽刺或侮辱他人。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 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 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 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鲁迅《南腔北调集· 小品文的危机》
谢谢欣赏!
2016年6月1日
形象描绘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 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 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 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 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运用反语,讽刺 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 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 及子孙的实质。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 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 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仿词创造
•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 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 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论《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
论《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张云(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山东济宁 272100;济宁海达行知学校,于雷 272100)摘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杂文经典之作,篇幅短小,却不失风雅之气,值得学习、借鉴之处着实不少:清晰严谨的结构布局,灵活恰当的说理方法,深刻警醒的思想内容等。
在语言特点上的诸多亮点也可以“拿来”。
关键词:拿来主义语言特点借鉴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杂文经典之作,篇幅短小,却不失风雅之气,但于阅读或写作来说,值得学习、借鉴之处着实不少:清晰严谨的结构布局,灵活恰当的说理方法,深刻警醒的思想内容等。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精华之外,《拿来主义》在语言特点上的诸多亮点也可以“拿来”,为我学习,为我所用。
一、恰当的修辞运用作为一篇说理性杂文,《拿来主义》读来明白晓畅并无生涩之感,这得益于文章恰当的修辞运用。
1.比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45页指出:“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
”由于偏重说理,所以杂文读起来常常会使人感到乏味。
鲁迅先生的杂文善于比喻的手法,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便于读者接受。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创造了大量的新鲜贴切、生动形象、尖锐泼辣、深刻有力的比喻。
这些比喻,体现着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①和研究。
”对于如何对待外来文艺和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文章以“大宅子”为喻,用了两个自然段阐释拿来主义的精髓和具体做法,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用“鱼翅”比喻文化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属于糟粕却又有益处的东西,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一场中的糟粕等等。
巧妙运用比喻手法进行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极大地增强了鲁迅杂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对比。
作者通过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开头先提“闭关主义”,然后阐述“送去主义”,在批判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文章层层铺垫,于对比中明理,欲立先破,顺理成章,思维缜密。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 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展览为名,送去为实,含蓄地揭露了政府的无能,表 现出作者强烈的憎恶和愤怒。
•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 “摩登”一词,既挖苦了“送去主义”者,也旁敲侧 击了“摩登”作风投枪,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 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 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 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犀利幽默
•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 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 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发 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 闻”或“怪现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巧用比喻
•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 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形象描绘
• 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 “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拿来主义》语言赏析作者:张焕金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2期说鲁迅的思想和文采成就了鲁迅杂文的辉煌一点也不过分,《拿来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之作。
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要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不能不令人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
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对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稍加剖析。
一、形象描绘文章在列举“送去主义”的表现时,有这样一句话:“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几位”和“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寒伧可怜的程度。
“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师”,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览路线之长。
“挂”则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引用“发扬国光”实则是顺手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
文章在阐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说“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讽刺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及子孙的实质。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点
1. 拿来主义超直白,就像去超市购物一样,看到喜欢的顺手就拿过来!比如说学习外语,直接把人家好的学习方法拿来用,多省事儿啊!
2. 拿来主义很实际呀,好比口渴了就拿杯子接水喝,简单粗暴!像别人的成功经验,咱干嘛不拿来为自己所用呢,这多机智啊!
3. 嘿,拿来主义超灵活的好不好!就如同变色龙根据环境变色一样,咱灵活地把各种有用的东西拿来!比如时尚搭配,拿来别人的灵感,让自己美美的,难道不香吗?
4. 拿来主义多高效啊!就像饿了直接拿食物吃一样迅速!别人的管理模式好,那就赶紧拿来呀,能让咱少走多少弯路呢!
5. 哎呀呀,拿来主义超有趣的呢!跟小孩子抢玩具似的充满乐趣。
看到别人的好创意,一把拿来变成自己的,多好玩呀!
6. 瞧瞧,拿来主义很机智吧!就似小猴子偷桃一样机灵。
把别人的优秀营销策略拿来用在自己的生意上,这不是很棒吗?
7. 拿来主义不复杂呀,就跟走路一样自然!擅长的技能别人也有,那就拿来充实自己呀,这有啥难的呢?
8. 哇塞,拿来主义好任性啊!仿佛想怎样就怎样。
人家的文案写得好,咱拿来借鉴借鉴,也能写出好东西来呀!
9. 总之,拿来主义就是这么厉害,能让我们快速成长,变得更优秀,干嘛不用呢!。
拿来主义 语言特色 套语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1. 运用贴切的比喻:文章在阐述“拿来主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时,作者运用了“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贴切的比喻,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同时也使文章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2. 巧妙运用“套语”:作者在阐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说:“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作者先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丰富”、“大度”、“只是给与”等一系列套语显得气势汹汹,让人难以招架。
接着指出尼采不是太阳,批评对方把自己的思想当作“丰富”“大度”的“送去主义”思想是错误的,这样使论证更有力量。
这些语言特色使得《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贴切的比喻和巧妙的“套语”运用上,这使得文章在阐述深刻思想的同时,也充满了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拿来主义的论述特点
拿来主义的论述特点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拿来主义”的论述特点!你看哈,“拿来主义”
就像是一个超级市场,里面啥都有。
鲁迅大大提出的这个“拿来主义”,那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比如说,在生活中,你看到别人有个很棒的点子,你会咋办?直接
照搬过来?那可不行!这就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啦!真正的“拿来主义”是要像个聪明的购物者一样,精挑细选,把好的东西挑出来,然后
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改造和利用。
咱再想想,学习知识不也是这样吗?别人的知识就摆在那,你不能
一股脑儿全拿过来,得有选择地拿呀!就好比你喜欢吃苹果,总不能
把所有水果都当成苹果吧!这“拿来主义”不就是让我们学会分辨好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嘛!
你想想看,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哪个不是会“拿来”的高手?他
们能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用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创新,最后成就
一番大事业。
这不就是“拿来主义”的厉害之处吗?
再打个比方,就像搭积木一样,别人搭好的积木你可以借鉴,但你
不能完全照抄,得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才能搭出属于你自己的独
特城堡呀!
“拿来主义”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要经过思考、加工、创新的。
它
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我们进步的大门。
所以啊,我们得好好理解
和运用“拿来主义”,别老是死脑筋,只知道自己埋头苦干,要学会从别人那里“拿来”有用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不就是我们应该从“拿来主义”中领悟到的真谛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比喻
•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 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 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 风趣、幽默。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 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 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批判的 锋芒锐利、深刻。
——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谢谢欣赏!
2016年6月1日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形象描绘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 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 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 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 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运用反语,讽刺 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 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 及子孙的实质。
形象描绘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 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 寒伧可怜的程度。 “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 师”,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 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 览路线之长。 “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引用“发扬国光”实则是运用反语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 ”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 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
• “拿来主义”
“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堂而皇之的政治 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 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不类地惹人发笑。
•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排
外”,不说“卖国”,而说“闭关”、“送去”,挖苦 嘲讽的“闭关主义” “所谓”一词体现了作者态度上对“闭关主义”的蔑 视。
• 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展览为名,送去为实,含蓄地揭露了政府的无能,表 现出作者强烈的憎恶和愤怒。
•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 “摩登”一词,既挖苦了“送去主义”者,也旁敲侧 击了“摩登”作风,可谓一箭双雕。
•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 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 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 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形象描绘
• 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 “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
围不合; “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 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 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仿词创造
•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 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 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犀利幽默
•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 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 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发 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 闻”或“怪现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巧用比喻
•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 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妙用反语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 戳破了这个谎言。 “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 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 来”,是为“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