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一般原则和最新进展。

一、冠心病诊断1、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在体力活动、情绪波动或饮食后加重。

2、体征: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体征。

患者还可能出现心音减弱、心脏杂音等异常体征。

3、辅助检查: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

二、冠心病治疗1、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预防血栓形成等。

2、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如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闷、心绞痛等症状。

3、外科治疗:对于某些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绕过狭窄的冠状动脉段,从身体其他部位移植血管到心脏,以改善心肌供血。

4、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需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降低冠心病进展的风险。

5、定期随访: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三、最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如抗血小板新药、新型介入技术等。

这些新进展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进展。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一、冠心病的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遗传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级诊疗的意义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状况的治疗,以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对于冠心病患者,分级诊疗可以确保轻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重症患者能够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康复期患者则可以回到基层进行康复和随访,形成一个有序的医疗服务链条。

三、分级诊疗的具体内容1、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职责:负责冠心病的初步筛查、健康教育、危险因素控制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诊疗内容:为居民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

开展冠心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冠心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确诊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并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二级医院职责:接收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病情不稳定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将病情复杂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

诊疗内容:对转诊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

对于病情较轻的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住院治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病情稳定后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对病情较重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

3、三级医院职责:承担疑难重症冠心病患者的诊治,开展复杂的手术和介入治疗,为基层和二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学界发布了一份冠心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针对该指南进行讨论和解读,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

一、诊断标准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

根据冠心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症状,还要结合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

1. 症状评估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

根据症状的特点和发作频率对胸痛进行评估,可以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可能性。

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在冠心病诊疗中,心电图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3. 心脏造影心脏造影是一种进一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脏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脉狭窄的情况,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和搭桥手术治疗,既要缓解症状,又要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1. 药物治疗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根据冠心病诊疗指南,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 介入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冠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技术,改善冠脉狭窄情况,恢复心血管的通畅性。

3. 搭桥手术治疗搭桥手术是一种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

通过取自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修复或分流冠脉狭窄部位,以改善心血管供血,缓解患者的症状。

三、生活方式干预冠心病的治疗不仅要依靠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冠心病诊疗指南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限,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一种疾病。

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种类型。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一、冠心病的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以及身体检查:包括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心绞痛、心悸、气短等症状,以及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2.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发现心肌缺血的病征,如ST段改变、Q波和T波倒置。

3.心肌酶谱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心肌损伤。

4.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

通过向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观察血管狭窄和阻塞的情况,确定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法:1.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限制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

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和减少体重。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心血管功能。

2.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并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3.支架植入术:对于心血管疾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来恢复血流,减少心肌缺血。

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病变严重的冠状动脉,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将血液引流到远离病变的心肌区域。

5.心脏介入治疗:针对严重的病变,如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可以考虑行心脏介入治疗,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技术来改善血液供应。

三、冠心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合理用药,定期进行检查。

2.均衡饮食,少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

3.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脏功能。

4.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增加。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大约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是主要死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科学实施诊疗,国内外专家与学者联合制定了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指南。

一、诊断标准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式是经验性的,也就是根据症状、心电图和血液检测等综合表现进行诊断。

在确定诊断时,需要根据以下方面考虑。

1. 症状: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慌、气促、乏力、晕厥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先进行详细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

2.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电图可以检测心律、心电轴、ST段变化、T波倒置和心脏扩大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

3. 血液检测:血液检测可以检测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BNP 等生化指标,以了解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程度。

二、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分级是诊治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冠心病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CCS(加拿大心脏学会)分级标准:将心绞痛根据病情分为I-IV级。

其中,CCS-I级为轻度疾病,CCS-IV级为患者痛苦最重的一种状态。

2. NYHA(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Ⅰ-Ⅳ级。

其中,Ⅰ级为轻度病情,Ⅳ级为最重度病情。

3. 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联合会)变异分级: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层次。

以上三种分级标准都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们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分级,医生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具体的治疗方法介绍。

1. 病因治疗:这是治疗冠心病最根本的方法。

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冠心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而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指南。

以下是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的简要介绍。

冠心病的分级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四个级别:0级、I级、II级和III级。

0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清晰,没有明显的异常。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或阻塞,但没有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风险因素,包括血压、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以及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有中度狭窄或阻塞,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考虑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通手术(CABG)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III级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肌缺血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缓解症状,因此需要考虑行PCI或CABG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级别划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和控制其他慢性病等;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等;以及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结起来,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引起的症状严重程度来划分的。

根据分级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以改善血流供应和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冠心病的治疗除了医疗干预外,患者还需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参与治疗,以便更好地防治疾病。

冠心病诊疗指南(大众版)

冠心病诊疗指南(大众版)

冠心病诊疗指南(大众版)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目前,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及时有效的诊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及心肌坏死示意图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近年来,根据临床治疗原则分为两类:①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心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腔狭窄或管腔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更加狭窄或闭塞,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1、心绞痛发作性胸痛,主要在心前区,胸痛呈压迫、发闷或紧缩性,偶有濒死感。

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可诱发。

持续时间5分钟左右。

2、心肌梗死发病前数日有先兆,如乏力、胸闷、心慌、烦躁等,心绞痛频发,药物疗效差。

最先出现的症状为心前区痛,持续时间长,服药不缓解,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

也有出现呕吐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者出现休克、低血压及心衰等。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辅助检查1、首选心电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心脏缺血或心绞痛发作时ST 段压低。

心肌梗死时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并且随病情发展呈心肌梗死特有的动态性改变。

根据心电图可确定梗死部位及范围。

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肌钙蛋白在发病3-4小时后可升高。

3、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可以判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明确管壁内斑块分布范围和性质。

4、冠脉造影是有创检查手段,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准确率100%。

可发现冠脉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

心脏介入医师在行冠脉造影术诊断及鉴别根据典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症状,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可诊断。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
负荷超声心动图
负荷超声心动图通过运动或其他方式 诱发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和超声心 动图的变化,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及范 围。
CT检查
CT冠状动脉造影
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 质,对冠心病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CT心肌灌注成像
CT心肌灌注成像可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对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具有重 要价值。
监测血糖和血脂
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
关注家族史
了解家族中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史,如果有,更应该加强预防措施。
06
冠心病案例分享
案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胸痛、胸闷、心悸、气促等,严重者可出现濒死感。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
冠心病主要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和猝死型。
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血脂异常
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升高、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降低等。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 管壁损伤,促进动脉 粥样硬化的形成。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发展。
吸烟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受损,促进动脉 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案例三: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之路
心脏康复的重要性
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提高心理健康等。
心脏康复的方案
运动训练、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
心脏康复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定期随访、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THANK YOU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 的人群,患病风险较 无家族史者高。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心脏血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24年版的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为不同阶段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无症状阶段是指患者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但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此时可通过常规体检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冠状动脉CTA等)发现心脏病变。

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首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等。

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在体力或情绪激动等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

诊断稳定性心绞痛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心肌梗死。

对于高危患者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表现,包括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等。

治疗方面,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肝素等进行急性期管理,同时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

除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等。

此外,心脏康复程序也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心理支持和教育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综上所述,2024年版的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针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达到减轻症状、防止心脏事件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确定诊断
- 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可能的冠心病病例。

- 建议进行心电图、血运重建/接近原位造影(CAG)、心肌灌
注显像等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确定治疗方案
- 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
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
药物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个体化选择。

- 对于一些适应症明确的患者,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扩张术)或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改变
- 强调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和改善饮食惯等。

-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心血管风险因素,以及按时服
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管理心血管风险因素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应加强管理和控制。

- 针对特定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
预措施。

- 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也应包含在治
疗计划中。

这些是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的核心内容。

然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仍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决策。

请医生在使用本指南时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及早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冠心病,以下是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 病史询问:首先,医生应向患者了解详细的病史信息,包括疼痛的性质、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吸烟史、饮食习惯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听取心脏杂音等。

3.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常见方法之一。

正常心电图不排除冠心病的存在,但对于出现ST段抬高、ST段压低、T 波倒置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冠心病。

4.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以及心肌酶谱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风险。

5.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射血分数等指标,有助于确定冠心病的程度及影响。

6. 放射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确诊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位置。

其他放射学检查,如CTA、MRI等也可辅助诊断。

二、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2. 血运重建:对于存在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血运重建手术是必要的。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常见的血运重建手术方法。

3. 心脏康复: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心脏康复非常重要。

心脏康复包括合理的饮食管理、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及心理支持等,有助于恢复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风险控制: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等,以减轻心血管病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

5. 长期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长期监测,包括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心功能等指标,以及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等。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疗水平,许多国际和国内的医学专家制定了冠心病诊疗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冠心病诊疗指南的一些要点,以及指南的应用和局限性。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诊疗指南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首先,冠心病诊疗指南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常,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以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

诊疗指南明确了这些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优势,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冠心病的初步诊断。

其次,冠心病诊疗指南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选择。

对于一些轻度心绞痛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

对于一些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或冠状动脉支架等介入治疗。

诊疗指南详细说明了这些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效果,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然而,冠心病诊疗指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冠心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指南无法覆盖所有的病情。

医生在实际应用指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次,指南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

医生在实践中需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依赖指南提供的建议。

最后,指南虽然提供了许多治疗方法的选择,但没有明确的推荐级别和序列。

这对医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困惑,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冠心病诊疗指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

但是,医生在应用指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综合判断。

冠心病诊疗指南的不断改进和更新,将进一步促进冠心病的诊疗进步。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

为了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诊疗,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

一、冠心病的分级1.无症状冠心病:无任何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其他相关实验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2.稳定型心绞痛:胸痛或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或倒置,但不伴随心肌酶学的改变。

3.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或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或倒置,伴随心肌酶学的改变。

4.实验室检查阳性无症状或不典型胸痛型: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相关实验检查显示有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二、冠心病的诊疗1.无症状冠心病: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但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

2.稳定型心绞痛: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首先需要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辅以节制饮食,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3.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上首先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观察病情的变化。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辅以血栓溶解剂或血小板抑制剂等药物。

4.实验室检查阳性无症状或不典型胸痛型:对于实验室检查阳性无症状或不典型胸痛型的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进一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的精确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考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术等。

综上所述,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对于指导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诊疗决策,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要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提高诊疗水平,助力患者健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介绍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冠心病的诊断1、病史采集: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体格检查: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及杂音,特别是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证据。

4、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肌钙蛋白、CK-MB等生化指标,有助于确诊心肌损伤。

5、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CT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二、冠心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2、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

3、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三、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1、药物治疗新进展: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降低了不良反应。

2、外科手术治疗进步: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3、介入治疗发展:新一代冠状动脉造影设备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少的创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同时,随着药物涂层支架和可降解支架等新型支架系统的研发,PCI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4、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向病变冠状动脉注射干细胞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患者自身细胞,有望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5、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通过分析大量病例数据和生物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冠心病临床诊疗指南

04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 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规律运动
适量运动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合理饮食
推荐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 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 。
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减重可改善心血管健康,降 低冠心病风险。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 细胞,减少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抗血小板药物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 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 事件。
调脂药物
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减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 形成和发展。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并 症、经济情况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冠心病可分为稳定型心 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肌缺血和 缺血性心力衰竭等类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
危险因素
除上述发病原因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如年龄(男性>45岁,女性 >55岁)、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高凝状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 的冠状动脉处,充气扩张 球囊以改善血流。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送 至狭窄处并释放,以支撑 血管壁并保持血流通畅。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诊断病史:男性40岁以上,女性绝经以后多发。

有多种易患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脑力活动紧张而体力活动少、肥胖、A型性格、家族病史、胰岛素抵抗等。

症状:活动劳累时或休息时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心慌、乏力或有头昏、咳嗽等。

查体:有无心界扩大,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心律失常、肺部湿罗音、颈静脉充盈、双下肢水肿、肝脏肿大等。

辅助检查:常规ECG、胸部X片、负荷ECG、Holter(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核素心肌心血池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钙化评分等。

实验室检查:疑有心肌梗塞时可做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测定。

生化检查可检出血脂异常或血糖异常病人。

治疗:按冠心病临床类型需进行如下处理。

(1)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①立即休息、吸氧;②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服,或消心痛喷雾剂喷入口腔;③可同时用镇静药物。

缓解期的治疗:①硝酸酯类:消心痛、硝酸甘油及长效硝酸甘油、依姆多等;②β受体阻滞剂:从小量开始,严重心衰(Ⅱ度、Ⅲ度),窦缓及支气管哮喘者不用;③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变异性心绞痛为首选,又可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如合并高血压者更合适;④改善心肌代谢,营养心肌:如曲美他嗪、FDP、能气朗等;⑤中医药活血通络:如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静滴或口服通心络、复方丹参滴丸、脑心通、速效救心丸等。

(2)心肌梗塞1)S-T段抬高或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治疗。

一般治疗:镇静、止痛可用安定类、吗啡、度冷丁等。

绝对卧床休息,心电、血压监护,持续吸氧。

再灌注治疗:发病后可紧急行PTCA,12小时内可溶栓治疗,但要掌握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溶栓剂可选用尿激酶、rt-PA、链激酶等。

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药物,抗血小板药(阿斯匹林、波立维等),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镁剂,极化液等。

并发症治疗: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机械并发症等可采用相应治疗措施。

冠心病的诊断指南

冠心病的诊断指南

冠心病的诊断指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等。

准确和及早的诊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冠心病的诊断指南,以便给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一、病史采集冠心病的诊断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医生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心前区不适的症状,以及出现这些症状的频率、时间和程度。

此外,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个人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病史采集旨在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检查和诊断提供依据。

二、体格检查冠心病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观察心率和心律,检查颈动脉、颈静脉和周围动脉,以及听诊心脏杂音等。

其中,心脏杂音的观察对于判断冠心病程度和合并症的存在非常重要。

医生还需观察患者有无水肿、心肌梗死瘢痕等体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

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ECG是冠心病的重要诊断工具,能够通过记录心电图波形来判断心脏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常用的ECG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和负荷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主要观察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特征,如ST段改变、T波倒置等,以评估心脏供血不足程度。

负荷心电图则通过让患者进行负荷性运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来观察运动时心电图的变化,以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四、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通过测量血清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

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有血脂、血糖、心肌标志物等。

其中,血脂和血糖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则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如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等。

五、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

超声心动图可通过超声波探头与患者的胸壁相接触,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现为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03
药物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抗缺血药物应用指南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缺血。常用药物如美托洛尔 、比索洛尔等。
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心肌 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常用药物 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等。
硝酸酯类药物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 酯等。
调脂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
他汀类药物
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常用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
伐他汀等。
贝特类药物
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 受体(PPAR),降低甘油三酯( TG)水平。常用药物如非诺贝特 、苯扎贝特等。
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自身健康管理
03
家属自身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
风险,为患者树立榜样。
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方案
定期随访安排
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和治疗方案调整随访频率,确保及时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
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综合评估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
常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辅助检查
心电图是稳定性冠心病的基本检查手段,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对于疑似冠心病患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等影像学检查以进一 步明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发布了最新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管理指南(下称“指南”),为该领域的诊疗规范作出较详细的推荐,本文将对该新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病理生理及概念首先指南指出SCA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①斑块相关的心外膜动脉阻塞;②正常或有斑块动脉局限或弥漫的痉挛;③微血管功能障碍;④既往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冬眠心肌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

结合病理生理的机制,概念上该指南的SCAD不仅局限于既往所指的稳定性心绞痛,同时也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后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情况及痉挛导致的静息发作的心绞痛。

因此,SCAD的人群范围亦随之而扩大:①现有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和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②已知以往有冠心病症状,现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且需要定期随访;③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通过病史采集明确既往已有类似症状发生;④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能被归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低危人群,例如现无胸痛、心衰,静息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首先肌钙蛋白)无异常。

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例如微血管功能不全或者冠脉痉挛的病人也纳入在内。

二、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估传统胸痛包括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和非心绞痛性胸痛,通过胸痛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症状特征来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大小,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将PTP划分为三档,低度怀疑—PTP≤15%,中度怀疑—PTP在15%至85%之间,高度怀疑—PTP≥85%。

新指南指出,检查手段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罹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小,强调PTP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及采取何种检查手段,同时根据该可能性及即将进行的检查手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

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产生出病人的冠心病可能性。

(一)、诊断1、检查手段的评价和推荐所有具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在排除持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常规行静息心电图(Ⅰ类推荐,C级证据)、血液生化(首选肌钙蛋白)、静息超声心动图(Ⅰ类推荐,B级证据)、选择性胸部X线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新指南提到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为45%~50%,特异性为85%~90%;而运动负荷影像学检查特异性略低,约为80%,敏感性较高,约为70%~90%。

作为SCAD 的初始诊断手段,运动心电图(ECG)推荐用于未接受抗缺血治疗可耐受运动的中等可能性(PTP 15%~65%)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患者考虑为缺血性心肌病引起胸痛,如左心室功能尚可(LVEF>50%),则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低度怀疑者可能为其他疾病或者功能性冠脉疾病,中度怀疑者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高度怀疑者直接进行危险分层和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施行侵入性冠脉造影。

2、冠状动脉CT(CT angiography,CTA)新指南强调适当的设备(至少64排CT)、患者选择以及患者准备对医师选择CTA有重要提示作用。

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建议用于SCAD中低可能性(PTP 15%~50%)患者的排除诊断(IIa类推荐,C级证据)。

同时,对于中低可能性患者,如负荷试验的结果不能提供肯定性的结论或患者有负荷试验的禁忌证,为了避免侵入性检查,如估计可获得清晰的影像,也可选择冠状动脉CTA(IIa类推荐,C级证据)。

该指南不建议冠状动脉CTA 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或者无任何冠状动脉疾病征象无症状个体的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3、血流分数储备(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过去几年,FFR在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判断方面得到了FAME、FAME2及DEFER等一系列研究的支持。

新指南建议,当缺乏缺血证据时,建议FFR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血流动力学(I类推荐,A级证据);如FFR<0.8,则应对靶血管进行血运重建(I类推荐,B级证据)。

对于无缺血证据或FFR≥ 0.8的中度狭窄病变不建议进行血运重建(Ⅲ类推荐,B级证据)。

当出现以下情况,FFR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多支多处血管病变的患者,尽管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提示了阳性的负荷结果,但常较难判断是哪支血管哪处病变导致的缺血症状,指南建议FFR进行更精准的评估。

同时建议通过回撤导丝记录压力曲线的方法对多处狭窄病变进行缺血相关病变的判断。

另外,对于ACS患者处理罪犯血管以后,由于早期进行负荷试验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应用FFR评估非罪犯病变血管缺血相情况。

(二)、危险分层证据表明SCAD患者超敏肌钙蛋白升高,尽管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的阈值,与无肌钙蛋白升高的SCAD患者相比其预后更差。

这决定了对于SCAD患者需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策略,降低其进展为ACS 的风险。

对SCA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为了判断哪些病人适合进行血运重建,因为验前概率显示为低危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不能从血运重建中获益。

静息心电图不能得出明确结论的患者,可以考虑超声心动图明确左室功能,且对于每一个怀疑SCAD的患者,超声心动图都是推荐的。

推荐用负荷显像方法替代运动平板试验。

对于验前概率超过85%的患者,可直接性负荷显像进行危险分层以评价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血运重建,可供选择的负荷试验包括运动平板、负荷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负荷心脏磁共振显像检查。

三、治疗(一)、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1.戒烟:吸烟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提倡所有病人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接触。

2.饮食调节:限制热量摄入、限盐、限酒、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食用鱼类等。

3.体力活动:增加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对于既往心梗、搭桥术后、冠脉介入术后、稳定性心绞痛、慢性心衰的病人,推荐进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4.体重、血脂管理:推荐体重指数控制在25kg/m2,对于诊断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即刻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控制的目标为LDL-C<1.8mmol/L或者此目标值达不到的情况下,LDL-C较基础值降低50%也可接受。

5.血糖及血压:推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位140/85mmHg以下。

(二)、SCAD的药物治疗新指南再次支出,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为了减轻症状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抗缺血治疗、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指南改变不大。

依伐布雷定适用于β-受体阻断剂不耐受或者β-受体阻断剂使用情况下心率仍>60次/分的患者。

对于SCAD患者,推荐每天适用75-150mg的阿司匹林,目前没有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用阿司匹林。

对于合并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除非存在禁忌症,可以尽早开始使用ACEI。

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可以选用ARB。

不推荐AECI联用ARB。

对于已经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仍有LVEF<40%,如无严重肾功能不全或高钾血症,可以考虑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断剂。

(三)血运重建现有技术条件下,稳定性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死亡风险已降低至5%以下。

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相可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因此抗血小板药物的疗程也相应缩短。

新指南推荐术后维持6-12个月的抗血小板疗程,对于出血风险较高、近期需要进行手术或者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1-3个月的抗血小板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已接受过CABG 的患者再次行血运重建的策略选择非常复杂,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的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的程度等。

对于桥血管病变较局限,或者自身血管PCI 可行的情况,特别是左室功能尚好的患者,可考虑行PCI。

对于不适合行PCI 而远端血管条件好的情况,可考虑再次行CABG。

CTO患者的预后差,对于引起症状或者有大范围缺血心肌的CTO病变才考虑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血运重建或单纯药物治疗需权衡风险与获益的比例。

需优先考虑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情况包括:①心肌梗死后;②左心室功能不全;③多支血管病变和(或)大范围心肌缺血(缺血面积超过10%);④左主干病变;⑤除上述情况之外,对于优化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的SCAD患者,也应考虑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在决定血运重建方式时,强调心脏团队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及其他复杂疾病的情况,应经过心脏团队讨论后决定最佳治疗策略(I类推荐,C级证据)。

可选的血运重建策略除PCI、CABG 外,还包括结合二者优势的杂交手术。

对高危患者首选进行血运重建的策略没有任何疑问,新版指南认为低危患者首选药物治疗是安全的,但需认识到研究中所进行的密切随访和严格药物干预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往往难以做到。

此外,COURAGE研究和BARI-2D 研究中均有相当部分(30%~40%)初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内接受了介入治疗。

FAME-2所入选的均为有缺血证据的稳定患者,对于至少有一支血管FFR<0.8的患者随机接受药物治疗或FFR指导的介入治疗,研究发现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预后与测定FFR ≥ 0.8 的患者预后相似,优于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过这种差异不是死亡和心肌梗死事件造成的,而是复合终点中急诊血运重建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即便是为患者选择了初始强化药物治疗,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

四、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在2006年版指南的女性、糖尿病、老年、慢性难治性心绞痛4个部分的基础上,新指南增加了慢性肾脏病(CKD)、血运重建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次血运重建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3个部分。

对于CKD患者,指南指出CKD不仅是CAD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其预后和治疗决策。

目前对这一人群的研究非常有限。

对接受过血运重建的SCAD患者,建议进行二级预防并规律随访(I类推荐,A级证据),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接受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应用6~12个月(I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缺血事件高危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用1年以上的DAPT为II b类推荐,B级证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证据主要集中在ACS 领域,因此在SCAD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DAPT首选氯吡格雷(I类推荐,A级证据),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被建议用于持续使用氯吡格雷仍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IIa类推荐,C级证据)。

随访中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建议应用负荷影像学检查而非负荷心电图(I类推荐,C级证据),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规律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III类推荐,C级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