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高二物理《电容器 电容》教案

合集下载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观点。

2. 掌握电容的定义和单位。

3. 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容的定义。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电容器的实物模型和电路实验设备。

3. 准备一些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的实际物品,如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电源等。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容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

5. 准备好教室互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电容器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

接着通过实验展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最后引出电容器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讲授新课(1)电容的定义和单位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电容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制。

(2)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如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的面积、介质材料等。

(3)平行板电容器及其应用介绍平行板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如电子器件、显示器等。

3. 教室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电容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电容的相关知识。

4.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5. 作业安置为学生安置与电容器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容的定义和单位,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高中物理《电容器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容器电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电容器电容》是鲁科版教材3-1 第三章的内容,本节知识在测试题,甚至高考中出现频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就体现了对本节知识的教学非常关键了,教材首先确定了电容器是能储存电荷的电子元件,然后介绍了电容器结构。

对于电容器电容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这部分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实验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充放电的电路连接为后续恒定电流实验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学生充放电的分组实验得到电压和电量的定性关系,教师的dis 实验得到其定量关系而进行定义电容,本节知识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的理解。

通过电容测量仪器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节省时间,快速直观建立知识体系,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这节内容,电容器的充放电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dis 实验仪器相结合的手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

但是学生通过对于前期电场知识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知识铺垫,比如对于电压、电量和电场的理解,比如初中电学实验的基本实验素养等。

同时如何有效的储存电荷又是学生容易想到的问题,所以从学生认知角度和前期知识储备上来说,足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学习本节课的能力来说,具有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具备了从问题出发寻找方案完胜实验的能力,所以通过自制教具分组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行的。

最后通过dis 系统进行定量研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的激情。

课标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更关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从四个方面来看1、物理观念,这节课涉及到电容器构造,电容概念,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这些概念是学生必须建立起来的,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将概念学习层次化,递进化强化了概念教学2、科学思维,这节课关于电容器电容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体会,思考,设计,再思考再设计,逐步引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从物理学科素养提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符合课标要求3、实验探究方面是新课标的重点,自制分组教具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 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4.学习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掌握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介绍电容器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计算公式等,引导学生理解电容器的概念。

2.实验方法:通过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直观地演示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电容器是具有在两片电介质之间存储电荷的能力的组件。

它的基本构造包括两个极板和介质层。

当电容器两端接上电源,电荷会在两极板之间积累,形成电场。

2.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电容C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Q是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V 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可以用RC电路描述。

当电容器两端加上电源并与电阻串联时,电容器会逐渐充满电荷,电阻起到限流作用;当电源关闭时,电容器会释放电荷,电荷流经电阻而缓慢耗散。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荷积累和电场的作用原理,电容器的存储能力取决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和介质的介电常数。

4.电容器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常被用作滤波器和电子隔直流元件。

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器可以工作在电容器通电时的直流电场,也可以通过交变电压进行充放电,起到储能的作用。

六、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在电路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查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等,得知他们在实践中是否能够熟练操作电容器,并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计算公式。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六节的电容器和电容,主要包括电容器的结构、功能、电容器的充放电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及常见电容器。

它是学习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强化所学过的知识并加以深化,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做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电容器和电容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要求(1)观察常见电容器的结构,了解电容器的电容。

(2)通过实验,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教材内容安排首先引出电容器的概念,以及什么样的物体可以构成电容器,然后通过电路图分析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过程。

接着通过量筒与电容器类比得到电容的概念,定义式,物理意义,以及电容与电荷量、电势的关系。

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最后,讲授常用电容器、三种可变电容器、电容器上标注的信息。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逻辑思维:高二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但在理解问题时,缺乏思维变通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力和电场能的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学生的认识困难:学生对于电容器这样的非线性元件是第一次学习遇到。

由于电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电磁现象的感性认识又较少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电学时普遍感到比较困难,所以电容器概念的教学成为本节的难点之一。

在静电场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很明确的知道验电器是用于检验电荷的存在及多少的,但本节内容中的验电器却变身为静电计,这需要学生在理解电容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给学生在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设立了很大的障碍。

2019-2020年高二物理《电容器 电容》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电容器 电容》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案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电容器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三大电子元件之一,但学生对其比较陌生,该课题的导入的情景设置可以这样考虑:(一)教师活动: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1、情景设置:(1)出示“常用电容器示教板”。

(2)你能说明怎样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吗?(3)电容器的电容有哪些因素决定?2、导入要点:(1)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导入本节。

电容器在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认识电容器。

(2)简要说明本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三大电子原件:电阻、电容、电感(3)指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二)学生活动:接受课题,进入状态。

1、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该节内容,本节主要研究的是哪些内容。

2、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评析:明确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该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课题导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进一步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必须学习该部分内容,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导入课题要简洁,要有激情,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二、投放学案,认定目标(一)教师活动:投放学案,展示目标。

1、投放教学目标,提醒学生认定目标。

2、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希望和进行必要的鼓励。

(二)学生活动:认定目标,树立信心。

1、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或方法。

2、知道本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的关键。

3、在老师的鼓励下,以必胜的心态,带着学习目标投入学习。

说明:教学目标的投放一般是随着学案一起投放,如果是课前投放(比如,利用临沂市教研室编制的学案),课上只需提出希望和进行鼓励;如果是上课时投放,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认定,但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为宜。

评析:目标是教和学要达到的境界,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减小教与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以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

三、回顾知识,强化基础(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诊断补偿。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学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关键让学生理解电容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电容这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做好演示实验是突破该难点的好办法。

3.本节的一个次重点是利用前面所学的电学知识解释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

导入新课教学任务:介绍与电容有关的物理学史师生活动:1.富兰克林研究闪电时,他把闪电搜集到一个瓶子中,这个瓶子实际上就是电容器,它是由玻璃瓶内外贴有锡箔制成的,它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一名教授发明的,所以最早叫莱顿瓶。

2.莱顿瓶莱顿瓶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穆欣布罗克,于1745 年、1746 年几乎同时发明的。

有一次,克莱斯特用传导的方法给装有钉子的玻璃瓶充电。

当他的一只手拿着玻璃瓶,另一只手接触铁钉时,他感到肩膀和手臂受到了一下猛ft。

穆欣布罗克在做电学实验时,看到好不容易使带电体带上的电很快在空气中消失,便想找出一种保存电的办法。

有一次,他用丝线吊起一支枪管来接收从摩擦起电机玻璃球传来的电。

他在枪管的一端吊一根黄铜线,铜线的下端放在一只盛有水的玻璃瓶中。

穆欣布罗克让助手一只手拿着玻璃瓶,同时自己使劲转动起电机。

助手不慎将另一只手碰到枪管上,感到一阵剧烈的电ft,大喊起来。

穆欣布罗克与助手互换位置,自己一手拿瓶,另一只手去碰枪管,也遭到电ft。

布莱斯特和穆欣布罗克的实验表明,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中可以将电保存起来。

后来人们把这个蓄电的瓶子叫做莱顿瓶。

但是当时克莱斯特并不清楚装有钉子的玻璃瓶为什么能够保存电荷;穆欣布罗克也不知道电荷是保存在瓶子上还是保存在瓶内的水中。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物理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电容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电容器的概念;了解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⑵理解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⑶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观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和特点,知道电容器的基本作用是储存电荷。

通过类比法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的本质是有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不由外因决定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教学难点】电容的引入与理解;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感知电容器,电容器在我们当今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脑、电视机、收音机等几乎所有用电器中都有电容器。

以老师手上的电脑主板为例,看看哪些是电容器。

一电容器的结构1、构造: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问题讨论:2、充电、放电演示:连接课本29页的电路现象观察:当接a时,G偏转当接b时,G反偏转充电时,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场能增加。

放电时,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小,板间场强E减小, 电场能减小。

二电容提出问题1:既然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而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这应是一个怎样的物理量呢?定性分析:对一个电容器来说,其储电能力应该是一定的,我们找到的这个物理量对这个电容器来说也应该是不变的。

对电容概念的总结: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比值2、定义式:,或者比值定义3、物理意义:C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法拉F,1F=1C/V1μF=10-6F,1рF=10-12F常见电容器,一般是几十pF到几千μF之间类比理解:C大,意味着U=1V时,容纳的电荷量大,储电本领强不同容器装水,水深都是1㎝,S大的容器容纳的水量多问题讨论:①S大,能装水的总量就一定多吗?不一定,容器的高度h不同,V=Sh②C大,能储存的电荷量就一定多吗?不一定,C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不同因此,C大,储电本领大,是指相对于同一电势差U而言;电容器能容纳的电荷还跟它能承受的最大电压有关。

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4.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学目标1、体验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变化情况,进而理解到电容器带电的原因。

2、学会使用传感器与计算机测量和记录电流变化情况。

3、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电流的瞬时性,深刻理解电容器的作用和微观工作原理。

4、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技对传统物理实验的改进作用,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操作的科学精神。

5、在探究电容器电势差与电荷量关系的实验中,提升设计定量实验能力。

发展实验探究能力,强化对电荷性质的理解。

提升电路分析和改进能力。

6、发展学生从现象探究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电路原理理解,接受全新的“电容概念”有一定难度。

2、软件调试和参数设置。

3、分析现象。

需要定性和定量的物理实验的综合,应该运用推理论证,分析解释,质疑创新等科学方法,找出元素或参数之间的关系,建构足以正确描述,解释研究对象的科学的物理概念模型。

最后利用概念模型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补充和完善物理概念模型,并将概念模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物理观念,形成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知识点的学习对以后振荡电路的学习也有帮助。

教学过程一、电容器概念复习、新课引入电容器:由两个导体中间夹一层绝缘物质构成。

平行板电容器:两个金属板,绝缘物质为空气。

师:将电容器与电源连接,可以对电容器进行充电,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电荷。

请同学们观察电容器充电过程电压和电流有何规律。

(1)观察课本上的实验电路图,思考开关先后接1和2时会考到什么现象?(2)为了更精准捕捉变化过程,电流表可使用电流传感器代替。

(展示实验器材,介绍传感器和操作界面),我们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看软件界面变化情况。

(3)学生总结:在电容器的充电过程中,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了充电电流,同时,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变大且稳定。

(4)教师提问引入探究实验教师:出现充电电流,说明极板上积累了电荷,两板间也存在电势差。

电容器 电容教案

电容器 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电容器电容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教学设计示例第八节电容器电容一、教学实验器材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

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一)教材分析⒈教材地位与作用《电容器、电容》是高考的热点,是电场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完匀强电场后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交流电路(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和电子线路(电磁振荡)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⒉教学目标从知识上要求学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作用,明确电容器的两种工作方式,掌握电容的概念,并会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空间想象、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⒊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电容公式的建立、理解与应用为本节的重点。

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所用的教材确定冲、放电的过程的建立为难点。

(二)教材处理新教材中《电容器、电容》一节把电容器的概念和平行板电容器两部分内容编排在一起,形成两个重点,课堂容量大,难点集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能力低、空间想象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下,大胆进行改革,把教材的地二部分内容《平行板电容器》放到了下一节进行,从而使本节内容紧凑、容量适中、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对电容器带电量与两极间电压成正比这一结论,教材是直接硬灌给学生的,不宜于学生接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冲放电模拟演示实验,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让学生通过描点,画线,亲自探索出电量与电压的关系,顺其自然引入电容的概念,从而掌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仅易于消化,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对电容器的冲放电过程教材说的过于简单,加上内容抽象,微观运动又无法演示,学生接受困难;而这部分内容又是后面学习电磁振荡的基础,为突破难点,不仅用实物演示,还采用了计算机模拟,让学生亲眼看到了电子的运动过程为后面教学铺平了道路。

高中物理_《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容器的构造、种类以及电学符号;2.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基本功能——充电和放电,和充放电过程中电流与时间的关系;3.掌握电容的定义及物理意义;4.掌握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5.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与电压、电容、距离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渗透物理的基本方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究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内因决定事物本质的哲学观点;2.认识生活中的电容器,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电容的概念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

2.学生不常接触电容器,缺少实际知识,在接受本节课讲授内容时有一定困难,探究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和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媒体和教具】各种电容器若干(其中包括一些可拆纸质电容器) 电容器展示板计算机数据采集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静电计带绝缘支架的导体圆板(两个)起电机电介质板(泡沫塑料板)示教用各种电容器带闪光灯的照相机【教学流程】提问思考实验电路图指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动画,关注电源的正负极、电容器的上下极板的极性、电流表的指针方向。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相似的功能,可以装东西,也可以倒东西。

衡量这种器件存储物品功能的物理量有哪些?决定因素是什么?阐述:参考书本29页图1.8-3杯子可以装水,对于电容器,则是存储电荷的装置。

对于杯子,我们可以用容积来反映其装水能力,容积的大小跟杯子的截面积和深度有关系。

电容器的电容用电容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电容器存储电荷本领。

电容越大,存储电荷的本领越大。

这个物理量该如何定义呢?演示实验:1、计算机,数据采集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源(8V),电容器(470μF,1100μF),电阻,开关(单刀双掷),导观看动画、独立思考讨论并举例:装东西的装置,如杯子可以装水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浙江省温州中学徐海龙疑问:1、在介绍构造时就引出电介质,是否顺便就把相对介电常数和常用电介质介绍了?2\能不能说“带电”“带多少电”“充进去多少电”等口语一、引课大家都知道,很多资源是需要储存起来的,比如水,大家可以找出很多储存水的容器,【▲】那,我这个碗行不行?(行)对,拿着它,找个水源,接一碗过来就可以了,可见,这个碗有一个基本的本领:储存容纳水。

我们还知道,摩擦可以起电。

嗯,找个东西麿一磨,【▲】嗯,这个好,PVC塑料管,再找块毛皮【▲】。

这样磨几下以后,管子就带上好多电荷了。

要是我想把这些电荷也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呢拿出来用,比如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电一下。

(哈哈哈 )可是,我们用什么来储存电荷呢?难道还是这个碗吗?我这里,还有一个碗,假如把它们套在一起,这和一个碗没什么区别吧,只是厚了一点。

我这里还有几片塑料薄膜,我们知道,塑料的绝缘性能是很不错的。

把它夹在两个碗之间,压紧。

这个时候,两个碗之间就尽管靠的很近,但还是绝缘的吧?(嗯)那它能不能储存电荷呢?我们来试试吧。

二、电人实验怎么试呢?来,请这边上的三位女生站起来,手拉手站好(面向大家),放松,这位同学(首位)请托着这个碗,手靠在桌子上。

当我喊“摸”的时候,这位同学(末位)立刻摸里面的碗。

好,摩擦起电了【▲】准备,3、2、1 摸!**&$%^%$##$@ 三、介绍电容器构造及电路符号(在学生仍兴奋之时),这种能储存电荷的就叫电容器。

【■】电容器的构造很介单,【■】这两块互相靠近的导体,叫极板;中间的绝缘物,叫电介质。

刚才,我们DIY了一个电容器,电人的效果还一般般。

【▲】这个可是工厂生产、科班出身的电容器,只不过,把它卷了起来,装上外壳,引出两条线,就成了这个样子了。

它可比两个碗做的历害多了,还要不要试试被电的感觉?四、充放电概念铺垫I-t图面积的意义呵呵,那我牺牲一下吧,一只手摸这条线,另一只手….(故作怕怕地.)&^%%^ 没事状……(学生担心、奇怪)Array为什么呀?为什么?很简单嘛,没充电。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高二物理电容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了解电容器的分类和特点;3.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4.掌握电容器的计算方法;5.能够应用电容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电容器的概念,通过一些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概念解释1.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器件,它由两个带电的导体板以及它们之间的绝缘介质组成。

2.电容器的基本概念:(1)电容量:电容器储存电荷的多少,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2)带电性:电容器是有极性的,即具有正负两个极板,一个极板带正电荷,一个极板带负电荷。

(3)绝缘介质:两个导体板之间的介质,起到隔离电荷的作用。

(4)工作电压: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

三、电容器的分类和特点1.按照结构分:电容器可分为平行板电容器、圆柱形电容器、球形电容器等。

2.按照电介质分:电容器可分为空气电容器、电解质电容器、介质电容器等。

3.按照电容量分:电容器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调电容器。

四、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1.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当电容器连接到电源上,导体板上的电荷会不断增加,直到达到最大电荷量。

2.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当电容器的正负极板断开连接,导体板上的电荷会通过外部电路消耗掉。

五、电容器的计算方法1.电容量的计算公式:电容量C=Q/U,其中Q为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U为在线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

2.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电容器串联时,总电容量为C=1/(1/C1+1/C2+…);电容器并联时,总电容量为C=C1+C2+…六、案例解析与讨论通过一些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使学生了解电容器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七、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充放电实验、串并联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电容器的理解。

八、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充放电过程、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高二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

高二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

物理教案电容器电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结合匀强电场有关知识,研究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电场及电场源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讲解了电容的功用,通过介绍电容器的构造及使用,使学生认识电容器有储存电荷的本领,同时介绍了电容的概念、定义式,再讲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整个这一节的内容,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的必备知识,是学习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基础,关于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和电容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比较抽象,因此再教学中,可以多增设实验,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我们通过实验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对于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纸制电容器的构造,用充电的电容器短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学生感受到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显示充放电过程,并用实验演示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关系.另外,可以借助媒体动画、视频将过程再现,这样,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示例第八节电容器电容一、教学实验器材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各种电容器(包括“25v 4700μf”电容一只和一个可用来拆开的纸制电容器).学生电源一个,导线若干,起电机.二、教学过程:(一)课堂讲解1、电容器教师讲解(开门见山),出示图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靠近带电物体的接地导体上有感应电荷.带电体和接地导体便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这种装置我们称为电容器,既“储存电荷的容器”,实际上,任何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而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演示实验1: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在这里,可以参考媒体资料中的视频类素材“电容器的结构”)我们首先将电荷充入电容器中,在使用时再将电荷放出,这两个过程叫做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2、电容演示实验2:将“25v 4700μf”的电容器与电源(16v)相连,充电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短路,产生放电火花并发出声响.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课件资料.教师讲解:为了深入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我们用下面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演示实验3:利用起电机对相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充电,用静电计进行检验,检验两个极板的电荷是等量且相异的.引导学生分析:两极板积累异号电荷越多,其中带正电荷一极电势越高,带负电荷一极电势越低,从而电势差越大.问题1:电容器可以充入的电量是无限的么?电容器容纳电荷多少与什么有关?。

高二物理《第八节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第八节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第八节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一、内容及解析(一)内容:电容器及其电容的概念,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二)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其核心是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势差、场强的关系。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电容的决定式,采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主要是联系U.Q.E 保持不变的对应条件与结论。

上一节主要介绍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本节计划用二课时:电容器及其电容的概念,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用一课时;电容器的动态分析用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是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1.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在本章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及匀强电场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具有引导作用。

2.本节首先要介绍的是电容器,之前学生没有了解,可以就用装电能的一种容器来简单解释;电容是电容器的容积。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

3.本模块主要是联系U.Q.E 保持不变的对应条件与结论。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目标:(1)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⑵了解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⑶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了解击穿电压、额定电压的概念;⑷理解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⑸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二)解析:本节重点是理解电容的概念及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采用控制变量法,类比法。

难点是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主要是联系U.Q.E 保持不变的对应条件与结论三、问题诊断及分析问题: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那些因素从哪儿去找?方法分析:控制变量法⑴改变平行板两极板的距离s现象:d ↓ 偏角↓↓↑ d ↑偏角↑ U ↑ C ↓ ⑵改变平行板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现象:S↓ 偏角↑↑↓ S ↑ 偏角↓ U↓ C ↑⑶两极板间插入绝缘介质(保持Q 、S 、d 不变)现象:插入电介质 U ↓ C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一、 【教学用具】电容器示教板,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板,起电机,电池组,导C=Q/U C=Q/U C=Q/U线,单刀双掷开关,多媒体与课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实例引入:图片展示——电视、电脑等线路板出示电容器示教板(上装各种电容器)提出课题:电容器到底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作用、构造、原理是什么?本节课就要研究这些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电容器是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三大电子元件之一,但学生对其比较陌生,该课题的导入的情景设置可以这样考虑:(一)教师活动:设置情景,巧妙导入。

1、情景设置:(1)出示“常用电容器示教板”。

(2)你能说明怎样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吗?(3)电容器的电容有哪些因素决定?2、导入要点:(1)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导入本节。

电容器在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认识电容器。

(2)简要说明本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三大电子原件:电阻、电容、电感(3)指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二)学生活动:接受课题,进入状态。

1、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该节内容,本节主要研究的是哪些内容。

2、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新课学习。

评析:明确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该部分知识的重视程度,课题导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进一步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必须学习该部分内容,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

导入课题要简洁,要有激情,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二、投放学案,认定目标(一)教师活动:投放学案,展示目标。

1、投放教学目标,提醒学生认定目标。

2、在学生认定目标后提出希望和进行必要的鼓励。

(二)学生活动:认定目标,树立信心。

1、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或方法。

2、知道本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的关键。

3、在老师的鼓励下,以必胜的心态,带着学习目标投入学习。

说明:教学目标的投放一般是随着学案一起投放,如果是课前投放(比如,利用临沂市教研室编制的学案),课上只需提出希望和进行鼓励;如果是上课时投放,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认定,但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为宜。

评析:目标是教和学要达到的境界,一切教和学的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明确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是为了减小教与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以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

三、回顾知识,强化基础(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诊断补偿。

启发学生回答诊断补偿问题。

(二)学生活动:主动回顾,反馈信息。

思考、讨论完成学案上的诊断补偿题,并把信息反馈给老师。

(三)教师活动:加工信息,精讲释疑。

1、对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2、如果少数学生回答不完善的问题,可让其他同学补充。

3、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不好的问题,要适当引导点拨。

例如,通过反馈,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此问题掌握不好,可以考虑这样处理。

我们前面学习物理量有电场强度E、静电力F、电势、电势能E p等,它们的表达式可分别为:E=、F=Eq、、,其中电场强度E=、电势与静电力F、电势能E p和q有没有关系?而在公式F=Eq、中F与E p呢?重在引导思考,绝不直接告知。

(四)学生活动:接受释疑,完善认识在老师进行释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调整完善自己的认识,做好新知识学习的准备。

评析:要完成某一件事,就必须具备完成这件事的条件和能力。

要让学生达到新课内容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具备学好该部分内容所必须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的前概念错误和思维定势,因为它是学生形成新概念的“天敌”。

四、师生互动,达成目标(一)关于电容器(达成目标1的部分内容、达成目标2的内容)﹤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落实问题。

1、通过出示常见电容器,从功能上和结构上导入电容器的学习。

2、指定学生完成学案上关于电容器概念的部分。

﹤二﹥学生活动:主动自学,展示思路。

1、学习教材前三段,解决学案一部分问题。

2、反馈自己的结果和思路。

正确的反馈内容应该是:能够容纳电荷的电子元件,由两个彼此绝缘且相距很近的导体构成。

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

电场能,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三﹥教师活动,加工信息,精讲释疑。

1、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解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2、导入电容的学习。

﹤四﹥学生活动:接受释疑,完善认识。

1、根据老师的解析,认定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2、以进一步追求的心态投入下一步的学习。

评析: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确电容器及其有关的概念,为理解下面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电容(达成目标1的相关内容和目标3的内容)﹤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落实问题。

1、提出问题。

2、进行实验演示。

3、指定学生完成学案上关于电容部分知识。

﹤二﹥学生活动:主动自学,展示思路。

1、接受问题并主动思考。

2、观察老师的实验演示并主动思考和类比。

3、反馈自己的理解结果。

正确的内容应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法拉、法(F)1,,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三﹥教师活动,加工信息,精讲释疑。

1、进行矫正,着重分析比值定义法。

2、探讨电容器的绝定因素导入对平行板电容器的学习。

﹤四﹥学生活动:接受释疑,完善认识。

1、根据老师的矫正和解析,进一步明确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及特点。

2、以进一步追求的心态投入下一步的学习。

(三)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达成目标4的内容)﹤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电容器的电容由哪些因素决定呢?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测可能影响电容的因素并进行预测。

3、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4、进行实验演示。

5、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二﹥学生活动:主动探究,展示思路。

1、接受问题并主动思考。

2、在师生相互启发中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3、观察老师的实验演示并记录实验现象。

4、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反馈自己的理解结果。

﹤三﹥教师活动:加工信息,精讲释疑。

1、对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肯定性评价。

2、进一步明确决定平板电容器的因素,并写出其决定式。

﹤四﹥学生活动:接受释疑,完善认识。

1、根据老师的评价,进一步明确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理解并记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2、以进一步追求的心态投入下一步的学习。

评析:这一环节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测可能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并进行方案设计,要保证投入充足的精力和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努力让学生“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典型的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四)关于常用电容器(达成目标1的部分内容)﹤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落实问题。

1、再次出示常用电容器示教板,对常见电容器进行分类。

2、指定学生完成学案上关于常见电容器的部分。

﹤二﹥学生活动:主动自学,展示思路。

1、学习教材常用电容器部分,完成学案上对应的部分。

2、反馈自己的结果。

﹤三﹥教师活动:加工信息,精讲释疑。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重点讲解并演示可变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四﹥学生活动:接受释疑,完善认识。

根据老师的讲解并演示,明确相关内容。

评析: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认识常用电容器,教材上图文并茂,可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只出示有关实物。

(五)关于两类典型问题讨论(达成目标4的部分内容)﹤一﹥教师活动:依据学案,讨论问题。

1、点明两类典型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典型问题。

﹤二﹥学生活动:主动自学,展示思路。

1、接受问题。

2、分析两类问题并完成例题。

﹤三﹥教师活动:加工信息,精讲释疑。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出错较多的题进行重点讲评。

﹤四﹥学生活动:接受释疑,完善认识。

根据老师的讲解,理顺解题思路。

评析: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抓住两类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紧跟高考要求。

五、强化应用,形成能力(一)教师活动:依据目标,设置练习。

投放自我检测题,限定做题时间。

(二)学生活动:扎实训练,掌握应用。

集中精力研究检测题,领会所学知识。

(三)教师活动:采集信息,针对补救。

1、采集学生对检测题的作答情况。

2、针对错误,点拨思路,指导纠错。

(四)学生活动:反馈信息,主动补偿。

1、反馈作答情况,展示思路。

2、针对自己的错误,接受补救教学。

评析:教学效果的跟踪检测意在检查新课教与学的成功与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避免知识与能力的“负积累”,确保新课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的完整性,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六、归纳总结,构建网络。

(一)教师活动:抓住联系,归纳知识。

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主干,形成知识网络。

2、举例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如电容器在照相机闪光灯的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的积极性。

(二)学生活动:归纳知识,强化记忆。

1、针对目标,积极回顾知识,记下知识网络。

2、针对网络,强化记忆,实现知识的转化。

评析:归纳总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是以知识点单个呈现为主的,新课结束时,应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利于能力的形成便于将新知识编入已有的知识信息库中。

归纳总结要体现主干知识体系,从物理知识的内涵、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纵横联系,要做到结而不散,避免简单的复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