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1)、按研究的领域分类,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①、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提示现象本质,阐明的客观规律概括的基本理论原则,发展和完美理论。
通过的客观规律,寻找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理论和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理论的体系性、效益的长期性和研究的连接性。
例如:关于本质、目的论、教学过程规律、评价性等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理论。
②、应用性研究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的应用性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把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技能、方法、手段和方案。
使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目标。
这种研究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解决管理和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
其研究特点是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化和实用化。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是应用性研究。
例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小学生流失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研究,改造薄弱学校研究,青少年潜能开发研究等。
(2)、按研究范围大小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①、宏观研究是对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研究。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外部的关系,如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人口等关系研究;二是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如事业发展、政策、结构、管理、投资等研究②、中观研究界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科学研究。
例如:研究,初等研究,职业研究、成人研究,农村研究,师范研究、特殊研究、电化研究等。
③、微观研究是对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立足、教学实际,往往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差生学习障碍研究等(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①、阐释性研究阐释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它是将现象和已有的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性并解释出来。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版)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
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2)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
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
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1.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
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成果,而非其他未加控制的因素所致。
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变量X——有效性。
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新异变量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有关或成为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分类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用于获取、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的一系列科学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的深入和准确至关重要。
教育研究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等。
首先,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描述、分析和解释来研究现象,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
定性研究方法适用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解释和理解的情境,如教育政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等。
定性研究方法的常见技术包括访谈、观察、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等。
其次,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数量化的数据来研究现象,强调对研究对象的量化测量和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方法适用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分析和比较的情境,如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学方法的效果和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等。
定量研究方法的常见技术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另外,实证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实证数据和科学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或研究问题,强调对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实证研究方法适用于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验证和实证分析的情境,如教育政策的效果评估、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等。
实证研究方法的常见技术包括实证调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最后,理论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来构建理论框架或解释研究问题,强调对研究问题的理论深化和解释解构。
理论研究方法适用于对教育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和解释分析的情境,如教育理论的构建、教育现象的理论解释和教育问题的理论探索等。
理论研究方法的常见技术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等。
综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情境,研究者应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类型
3、再现性(replicability)原则
对任何研究而言,能够再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这是建立可信性的主要手段。 研究的再现性原则意味着,如果其他研究者遵循 相同的方法、程序对相同的对象进行重复研究, 他们应该能够获得相同的结果。如果不能获得相 同的结果,则原先的研究就应该受到质疑。 在教育研究中,并非每一项研究都可以再现,但 是对再现性的要求提醒教育研究者需要谨慎地处 理研究程序和报告。
1.法律原则
②保密(confidentiality)原则 一些国家,如美国在1974年通过的“家 庭教育权利与隐私法案”中,明确列入了 保密原则。除非得到允许,否则要求对参 与研究的人进行匿名处理。 在一些高等学校,为了保证保护与保密 的原则得到实施,在学校里建立了相应的 评审机构,它们的功能是审查研究者提出 的研究计划并保证参与者的权利不受侵犯。
1、重要性(importance)原则
除了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的研究之外,任 何研究课题都要遵循重要性的原则,即研 究结果是否能够对人类知识的积累作出贡 献、或提升人的认识水平、或有更广泛的 应用价值。(教师口头禅研究) 一项严肃的研究应该证明花费在上面的全 部时间、精力和费用是值得的。
2、概括性(generalizability) 原则
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 因果比较研究(causal-comparative research) 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评价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
3.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回答“应该怎样”或“应然”的问题。 描述、分析研究结果是作出“诊断”,规范研 究则是做决策,采取行动。 (谁是家庭教育的 主导者?)
教研活动常见的四种类型(3篇)
一、背景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交流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在我国,教研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种常见类型。
二、类型一:集体备课1. 概述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们围绕某一教学内容或课程,共同研讨、制定教学方案、讨论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的一种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内容(1)分析教材:教师们共同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研讨教学方法:教师们共同探讨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4)交流教学经验:教师们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质量。
3. 优点(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能够深入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教师成长: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增强团队协作:集体备课有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类型二:教学观摩与评课教学观摩与评课是指教师们共同观摩一节或多节课,然后进行评课的一种教研活动。
这种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发现和改进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2. 内容(1)观摩教学:教师们共同观摩一节或多节课,了解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2)评课: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对所观摩的课程进行评课,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优点(1)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促进教师反思:评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为了在教育研究中正确运用实验研究法并促进实验法的发展,必须对教育实验作出科学合理的分类。
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确定教育实验类型、特点、操作程序、适用范围和条件是搞好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根据实验进行的场所,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1.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实验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于经过专门设计的、人工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这类实验的优点是能把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严格分离出来,并给予确切的操作与控制,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自然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实验。
(二)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1.确认性实验这类实验的目标主要在于借助实验搜集事实材料,确认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研究假说内容的基本特征,并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叫试探性实验。
研究问题来自实际,所以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
实验强调的是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事实基础上概况经验性规律,追求最大限度的有效性。
这类实验在现场情境下进行,在研究方法上带有很大的试探性,操作程序不太规范。
因此,内在、外在效度均不高。
2.探索性实验这类实验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
它是以认识某种教育现象或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规律为目标,通过揭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因果关系及问题的解决,来尝试创建某种理论体系,所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探索性实验主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此类实验以专门研究人员为主进行。
3.验证性实验它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对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正和完善。
这类实验具有明显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复进行的,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实验较高的外在效度。
(三)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根据同一实验中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1、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三)教育研究方法 1、含义: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 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 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 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 目标的一整套 系统研究过程。 2、教育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共同特点: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 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 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飞指标。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 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5)创造性。
(杨小微)小学教育的起始性、基础性、全体性 一、改善教育实践 二、推进理论建设 三、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讲教师:马贵俊 nxsfxymgj@163.
参考书目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郑金洲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一、四种研究水平 (一)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回答“发 生了什么?” (二)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回答“为什么 会发生这种现象?” (三)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回答“在不同 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 (四)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 基础理论原则?”
(袁振国)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一)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二)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三)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 学风格的要求 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新世纪教 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 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几类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几类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详细分类如下:1.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它可能涉及对特定环境下的教育实践、过程或情境的观察和记录。
描述性研究通常用于描绘现状,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2. 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此类研究关注的是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能会探究学生的成绩与学习习惯之间的相关性,或者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联系。
3.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实验性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假设,以确定一种因果关系。
在教育研究中,这可能意味着改变一个教学策略或介入措施,以观察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此外,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教育研究还可以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这种方法侧重于使用统计数据和数学工具来量化问题并寻求普遍性规律。
定量研究通常涉及问卷调查、标准化测试和其他形式的数值测量。
2.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定性研究注重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质性方面,通常使用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非数值化的数据。
3. 混合方法研究(Mixed-Methods Research):混合方法研究结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技术,以获得更全面的研究视角。
这种方法可以让研究者利用定量研究的广度和定性研究的深度来探索复杂的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了解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第1讲 教育研究概述
形成成果阶段 总结评价阶段
计划阶段 (一)选题:包括 的提出,研究 的提出与确立,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的确立等。 思考:假若你要选题,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① 首先要判断问题本身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 ② 进而考虑研究人员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兴趣; ③ 最后还要考虑资料、仪器和设备等物质条件。
(二)研究设计阶段 ① 设计即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教育研究的施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研”,它主要回 答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到底有多重,学生、教 师、家长对此有怎样的反应,造成学生课业负担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手段 收集资料、了解现状、分析、诊断现实存在的问 题。
(2)干预性研究 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 影响的研究。通过这种影响达到改变现状、解决问 题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对影响结果的考察 ,寻 找或证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掌握事物的内 在规律。
第1讲 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 (概念、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意义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一般原则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
一、概念: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涵义)
所谓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 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客观性、系统 性和创造性。
1.研究的客观性 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客观存在 研究过程的客观性:高规范性 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真理验证
2.研究的系统性
研究本身的连续性: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在更大研 究系统的子系统,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有效地选择、组织和使用研究方法来发现、描述和解释教育问题的各种知识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
定性研究方法是将教育问题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更广泛的研究视角进行研究,从而获取有关教育事务的详细描述和宏观的解释,研究的内容包括文献审查,质性访谈,叙事分析和观察等。
定性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反映了教育问题的引发性和演变性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观念。
定量研究方法则是将教育问题作为量化变量出现,采用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处理,研究内容包括调查问卷,实验,模型建构等。
定量研究方法以实证为基础,注重客观测量,力图揭示各种教育现象的客观实质,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可操作。
总的来说,定性研究方法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教育问题,定量研究方法则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但是,要想获得较好的教育研究结果,应该把这两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定性研究方法探索教育问题的原因和演变,再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测量,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分类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用于教育领域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规律和问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主要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
一、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描述、分析和解释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包括:1.1 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其观点、经验和态度。
访谈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被调查者的内心世界,探索其认知和情感。
1.2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行为、言语和环境,来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行为和社会交往情境,洞察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1.3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书籍、文件、文章等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来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文本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的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挖掘其中的内在含义和规律。
二、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包括: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设计问卷,向大量被调查者发放并收集回收,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的态度、观点和行为,获取大规模数据,进行量化研究。
2.2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其变化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变量,验证因果关系,获取科学实验数据。
2.3 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统计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大量数据中找出规律,进行定量研究。
总结,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访谈法、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适用于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适用于大规模数据收集和量化研究。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4个要点)1、教育研究的类型(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
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福师2015年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线作业二
福师2015年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线作业二1.行动研究法的实施步骤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能适应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和没有认识到的制约因素。
2.观察法是人类认识事物使用最早的一种古老的方法。
3.变量按其自身素质可分为机体变量和环境变量。
4.根据调查内容的性质可把教育调查分为常模调查和比较调查。
5.研究题目既要论证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又要说明课题研究的意义、应用前景、特色与创新之处。
6.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的依据是研究对象的数量。
7.根据提问方式可将访谈调查分为定向型访谈和非定向型访谈。
8.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是按照研究者是否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分类。
9.时间取样法的不足之处是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10.调查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特有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1.分类抽样法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对象的抽样方法。
12.操作性定义是指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是将概念和事实联系起来的桥梁。
13.教育科研个案研究法是一种由小见大,以点及面的研究方法。
E.收集、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满分:2分12.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包括__ABCD__。
A.描述性研究B.相关性研究C.实验性研究D.发展性研究满分:2分13.教育实验的基本要素包括__ABCD__。
A.实验对象B.实验设计C.实验操作D.实验结果满分:2分16.教育统计学的主要任务包括__ABCD__。
A.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B.数据的解释和推断C.教育现象的测量和评价D.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满分:2分17.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包括__ABCD__。
A.研究对象的尊重和保护B.研究过程的公正和透明C.研究结果的真实和客观D.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满分:2分18.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__ABCD__。
A.描述性统计分析B.相关性分析C.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满分:2分12.手工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一般包括顺查法、字母检索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教育学考研大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
资料来源 研究成果的表现 形式 对研究关注的方 面 分析资料的方法 关心的基本事情 自然情境 文字或图片 过程
定量研究
经过严密控制的情 境 数据 结果
归纳分析 意义与理解
演绎分析 变量与操作
定性研究
学术属性 社会学、历史学、人类 学
定量研究
心理学、经济学、物 理学
1. 2. 3. 4. 5. 6. 选题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 搜集资料阶段 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总结与评价阶段
教育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 度。 •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 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 信度——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 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 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 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 • 研究目标: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
⒉ 教育研究的意义(袁书P1-3)
(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2)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 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 的要求。 口号: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 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
• 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 • 理论研究水平:
–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 发生了什么
–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
– 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 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 直觉观察时期。
教研活动的类型(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教研活动的类型进行探讨。
二、教研活动的类型1. 基础型教研活动基础型教研活动主要针对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这类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课程研讨:围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研讨,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研究: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评价方式研究: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2. 发展型教研活动发展型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3. 创新型教研活动创新型教研活动强调创新思维,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教学竞赛:举办各类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课程开发: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发特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
4. 跨学科教研活动跨学科教研活动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这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融合:组织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探讨如何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2)项目式学习:组织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教育研究方法课题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
1. 教育研究的定义和意义
2.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3.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4.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二、观察法与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 观察法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2. 实验法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3. 观察法与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4.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三、调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 调查法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2. 调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3. 调查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4. 提高调查法有效性的方法
四、文献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1. 文献法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2. 文献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3. 文献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4. 提高文献法有效性的方法
五、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教育研究的设计原则
2. 教育研究的实施步骤
3. 教育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 教育研究的报告撰写与呈现
六、教育研究的成果与评价
1. 教育研究成果的类型和特点
2.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 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4. 教育研究成果的反思和改进
七、教育研究的质量与伦理
1. 教育研究的质量保障措施
2. 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和要求
3. 教育研究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4. 提高教育研究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八、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 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2. 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展望
4. 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2
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1)、按研究的领域分类,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①、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提示教育现象本质,阐明教育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教育理论原则,发展和完美理论。
通过教育的客观规律,寻找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理论和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理论的体系性、效益的长期性和研究的连接性。
例如: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规律、教育评价性等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②、应用性研究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案。
使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目标。
这种研究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
其研究特点是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化和实用化。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研究是应用性研究。
例如: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小学生流失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研究,改造薄弱学校研究,青少年潜能开发研究等。
(2)、按研究范围大小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①、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研究。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外部的关系,如教育与政治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口等关系研究;二是教育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如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政策、教育结构、教育管理、教育投资等研究②、中观研究界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教育科学研究。
例如:幼儿教育研究,初等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农村教育研究,师范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等。
③、微观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往往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如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差生学习障碍研究等(3)、按研究的层次分类,可分为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现代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多类型特征。
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以揭示方法与方法间的联系,明确各方法在整个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地位,把握各方法对象的运动形式、结构、属性及综合趋势,对于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进行相对科学的分类,学者们进行了各种尝试。
目前所使用的较有效的分类方式基本上有三种。
(一)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可划分为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的科学方法,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以及适用于一切科学的哲学方法论三个层次。
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对于一般的科学方法、具体科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可划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
基础性研究是指通过阐明新理论或重新评价旧理论从而发展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
基础研究不仅具有发展理论的价值,而且具有“超前”性质和预测未来的功能。
应用性研究是指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的研究。
它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育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应用性的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很难区分且又都是需要的。
基础性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性研究提供丰富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促进新理论的产生。
应用研究如果只限于解决当前某些具体问题,而不企图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探究其根本原理,那么得到的结果往往只限于解决局部问题,而不能广泛应用。
发展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事业、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评价性研究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活动的相关价值作出判断,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
而预测性研究主要目的则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三)按研究方法分,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关于教育研究类型问题,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第一,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我们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应用,在于掌握每一类方法的基本特点、适用范围和条件。
分类的客观性,反映我们对教育研究方法体系本质认识的现代水平。
特别是应该看到,随着教育科学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很难设计出一个单一的分类方案来囊括全部方法,而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可以归入好几种方法类型。
例如关于青少年主体性问题,涉及什么是主体、主体性,学生作为认识主体本质含义是什么,具有什么规定性?主体认识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提高和强化主体性?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等等,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应用研究,发展研究。
第二,教育研究方法体系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科技发展,新的方法不断形成,特别是相关学科新方法的冲击,教育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因此,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也就是说,要从就方法分类谈方法深入到对以下问题的哲学反思:教育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教育理论发展的内
在机制是什么?教育研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什么是合理的科研活动结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应各占多少比例,几者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等等。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