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全站仪坐标放样以及无仪器高法测设高程 (自动保存的)

合集下载

全站仪极坐标法点位放样

全站仪极坐标法点位放样

全站仪极坐标法点位放样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能根据放样点坐标数据,计算出用极坐标法放样元素(2)掌握使用极坐标法进行点位放样的基本方法(3)放样完毕后,都必须对所放样点位进行认真的校核二、实验仪器全站仪1台、棱镜及棱镜杆1根,测钎1根,木桩10个、计算器I个、记录板I块,铅笔1只三、测量资料收集与放样方案制定(1)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的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2)应根据现场控制点标志是否稳定完好等情况,对已有的控制点资料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全部或部分对控制点进行检测(3)如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如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4)应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其内容应包括控制点的检测与加密、放样依据、放样方法及精度估算、放样程序、人员及设备且等四、放样前准备工作(1)阅读设计图纸(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梭镜类型、梭镜常数、湿度、气压等(4)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人仪器内存,并检查五、放样步骤(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其进行对中整平,初始化后应检查仪器设置,如湿度、气压、棱镜常数等。

输入(或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定向.如果后视点上有梭镜,输入棱镜高时.可以马上测定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梭镜或尺子。

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计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3)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4)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It平距O(5)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位:G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6)重复过程(5),直到△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7)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梭镜气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侧It一次.若△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在桩上打入一铁钉(8)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全站仪任意点架设仪器测高程的各种方法

全站仪任意点架设仪器测高程的各种方法

全站仪任意点架设仪器测高程的各种方法本人常用的方法是架设仪器到任意点(高程坐标均未知)1、将仪器高输为0,棱镜高为1.2m(实际棱镜的高度)。

2、测出后视已知点和架设仪器点的高差。

3、用后视已知点高程+、-测量出的高差得出一高程,将此高程输入到仪器的测站点高程,仪器高继续为0。

返测后视点,OK,进行现场抄平。

不知道我的这种方法对不?小弟有个问题在此向各位测量前辈们讨教:已知后视点高程,任意点架设全站仪,输入实际的棱镜高、仪器高、怎么推算出架仪器点高程(不是视线高)?我用后视高程+棱镜高+、-仪器测出的高差-仪器高=怎么算出来不对哦。

请各位测量人员说说你们在现场是如何任意点架设仪器,测高程的,方法很多。

哪种方法精度最高?麻烦说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请大家充分发表高见,博主7日后在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博主小结:说实话,关于全站仪高程测量这个问题,我以前还没有很仔细地琢磨过,也没有深刻的实践经验,但自从几天前网友5678把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到此时为止,短短6天时间,就有近900人浏览,近60楼的回复。

当然,也有网友不以为然,认为此话题太“低级”。

那么,到底这个话题怎样呢?我作为博主,占有在此可图文并茂发表文字的优势,就发表一点自己的拙见,就当对本日志、对各位网友回复的一个总的回复吧。

问题的分析我个人认为,从大家热烈讨论的程度,从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方法来看,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我对大家的回复都一一作了认真的阅读和理解,我觉得这个问题至少要敲定以下几点:1.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到底有多少种可行的方法,相关的测量原理是什么?2.每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各自适用性如何?3.每种方法的测量精度如何?我想,关于全站仪测量高程,若能细化为以上三点,并探索求解,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个主题绝不“低级”。

全站仪点放样实验报告(5篇)

全站仪点放样实验报告(5篇)

全站仪点放样实验报告(5篇)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进展奠定根底,是丰富自己的文化学问,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学问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当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与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问应用于实际工程工程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k“ href=“/Special/xuexifangfa/“ target=“_blank“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受有很大益。

同时也可以说这次工作是对同学的一次考念,在实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虽然生病但是依旧坚持工作,可以说着种精神是相当名贵的。

通过这次野外工程实习,加强了自身把握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作图方法,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数字测图在野外的运用,数字测图带来的不但是数据采集速度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增加,更加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白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当留意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学问得到了在实际中的运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觉我在平常学习中存在的许多学问漏洞。

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学问都比拟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学问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再次进展指导。

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坚固的把握相关的学问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娴熟、精准程度(比方能够快速对中整平)。

全站仪点放样试验报告二首先感谢学校和教师给以了我这次参与工程实践的时机,在这次20多天的实习过程中,经过这次实习,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熬炼,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进展奠定根底,是丰富自己的文化学问,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学问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当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与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问应用于实际工程工程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受有很大好处,实习报告《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八届技能竞赛节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八届技能竞赛节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第八届技能竞赛节建筑工程类专业竞赛方案一、比赛时间和地点地点: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昌北开发区)时间:2011年4月8日报到,9、10日比赛二、比赛名称江西省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技术技能比赛三、比赛项目1、工程测量技术2、工程算量技术四、比赛内容各项目的比赛内容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参照国家级比赛的内容、方式、标准,制定工作任务书及评分标准,以此作为比赛题目,在正式比赛时发到现场。

五、参赛对象参赛选手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在籍学生。

参赛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需带录取花名册(需盖有省中招办印章)原件及复印件,职业高中带参赛学生学籍表(需盖有设区市教育局职成科印章)原件及复印件。

竞赛组负责参赛选手资格审查工作,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六、组队及参赛方式1、设区市竞赛的优胜者代表有关设区市参加省级竞赛;省属中专学校、高职学院中专部在学校竞赛后,直接派代表队参加省级竞赛,省级竞赛的优胜者将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2、参赛方式工程测量技术为团体赛项目,每代表队限报2组,每组参赛学生3人。

工程算量技术比赛项目由每位参赛学生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每队限报3名学生。

七、奖项设置1、参赛选手奖比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参赛人数(组数)的5%设个人一等奖,10%设个人二等奖,20%设个人三等奖,设优秀奖若干。

2、指导教师奖大赛设置指导教师奖,组织奖。

八、比赛规则各比赛项目的比赛规则见附录1、附录2。

九、比赛注意事项1、参赛选手必须符合参赛资格,不得弄虚作假。

在资格审查中一旦发现问题,将取消其报名资格;在比赛过程中发现问题,将取消其比赛资格;在比赛后发现问题,将取消其比赛成绩,收回获奖证书。

2、参赛选手应遵守比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比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3、在比赛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附一:工程测量竞赛规则一、竞赛内容1.闭合水准测量参赛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指定等外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要求由一个已知高程点,测出五个待测点并现场进行内业计算,每人至少观测记录同一测站,每测站均采用双仪高法进行测站检核。

全站仪放样实验报告doc

全站仪放样实验报告doc

全站仪放样实验报告篇一:全站仪综合试验实验报告综合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全站仪测量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测量功能。

3. 熟悉并掌握用全站仪进行施工点位放样。

三、实验基本原理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

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

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

1.电子测距原理:电子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已知这一特性,测定电磁波在被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求得距离值。

脉冲法基本测距原理如下图示:2.电子测角原理:即角度测量的数字化,也就是自动数字显示角度测量结果,其实质是用一套角码转换系统来代替传统的光学读数系统。

增量式光栅度盘测角原理如图示:由于光栅之间的夹角是已知,计数器所计的电流周期数经过处理就刻有显示处角度值。

四、实验基本步骤1、坐标测量(1)首先对中整平,过后开机;(2)设置测站,输入测站点坐标;(3)设置后视点方位角(后视方位角可通过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后,照准后视点进行设置);(4)精确照准目标棱镜中心后,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点击测量,测量完成后,显示出目标点的坐标值以及到目标点的距离、垂直角和水平角。

2、面积测量(1)进入标准测量;(2)点击程序→坐标解析→面积计算;(3)标记所需计算点;(4)点击计算即可得出所选点的连线封闭而成的图形的面积。

3、放样(1)首先对中整平,过后开机;(2)点击进入测量操作界面;(3)进入标准测量,点击程序→放样→设置;(4)设置测站点坐标和后视角(方法同坐标测量)(5)设置好后,进入点放样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放样点名和坐标信息,点击放样进入放样观测屏幕;(6)转动仪器照准部至所显示的角度值为0°,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点击测量;(7)按照全站仪所测点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距离指引棱镜调整位子,直至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定点。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全站仪坐标放样班级:测量10029班学号: 10040232910姓名:张浩指导老师:杨晓平一、实训目的为了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了本次的教学实训,本次实训是使用全站仪进行一般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实训。

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能够使我们更熟练的掌握极坐标法一般点位放样。

二、班级、时间、地点(一)实习班级和时间测量10029班(第八周、4月11号)(二)实习地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三、放样点坐标数据=3625.411(一)、放样点坐标:XP=6093.032YP=3732.008(二)、测站坐标:XA=6024.556YA=3852.339后视点坐标:XMY M=6314.360方位角:αAM=67°37′12″αAP=147°31′42″水平夹角:β=αAM-αAP=79°54′30″距离:D=Y△-X△22=127.538四、实习过程一、全站仪一般点位放样(一)、操作步骤:1、将仪器安置于点A,进入放样模式、回车,调去文件、回车;2、测站设置(X、Y、H)、仪器高i回车,后视定向(后视方位角或后视坐标)、回车,输入后视坐标(X、Y、H),照准后视目标、回车,复测(反算方位角);3、放样,输入待定点坐标(XP 、YP)回车,则可在显示屏上得△HR=79°54′30″、△D=127.538;4、转动照准部使△HR=0°00′00″,沿视线方向立棱镜使△D=0.00m,标定P点;(二)、附图M△P1P2△A二、全站仪归化放样1、用一般放样方法标定点P12、方向归化,用测回法测出β测=79°54′24″△β=β-β测=79°54′30″-79°54′24″=+6″归化△β,顺时针微调(外测)+11″,标定P23、距离归化,量取 A P2为D测,△D=D-D测=127.538-127.526=0.012米,沿视线方向用钢尺量取△D,标定P34、检核△β、△D,若误差不符合要求则继续归化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将以前学习的坐标测量知识转换为坐标的放样。

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

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

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最佳答案14.放样测量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

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

显示值= 实测值- 放样值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

14.1距离放样测量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按右图所示照准参考方向。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将参考方向设置为零。

【置零】【测量】HZA 99°43′13〃HAR 0°00′00〃P2置零坐标放样记录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3.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模式。

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放样】【放样测量】1.放样数据2.放样观测3.测站设置4.方位角4.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输入放样平距和放样角度,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放样距离角度】H<m>:HA:坐标确定5.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其中:dH:目标与待放样点的平距差值。

dHA:目标与待放样点的水平角差值。

【确定】【距离放样】dHdHA -119°23′18〃HAR 0°00′00〃改正模式引导测量6.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第二行所显示的角度值为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仪器照准部应转动的方向。

箭头的含义λ←:从测站上看去,向左移动棱镜。

→:从测站上看去,向右移动棱镜。

恢复放样观测屏幕,按【差值】【引导】λ【距离放样】→ -119°23′18〃HAR 0°00′00〃改正模式差值测量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7.旋转仪器照准部至第二行显示的角度值为0°。

当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在±30〃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

【距离放样】←→ 0°00′01〃HAR 119°23′19〃改正模式差值测量8.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

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

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

全站仪坐标放样详细过程步骤最佳答案14.放样测量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

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

显示值= 实测值- 放样值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

14.1距离放样测量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按右图所示照准参考方向。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将参考方向设置为零。

【置零】【测量】HZA 99°43′13〃HAR 0°00′00〃P2置零坐标放样记录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3.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模式。

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放样】【放样测量】1.放样数据2.放样观测3.测站设置4.方位角4.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输入放样平距和放样角度,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放样距离角度】H<m>:HA:坐标确定5.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其中:dH:目标与待放样点的平距差值。

dHA:目标与待放样点的水平角差值。

【确定】【距离放样】dHdHA -119°23′18〃HAR 0°00′00〃改正模式引导测量6.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第二行所显示的角度值为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仪器照准部应转动的方向。

箭头的含义λ←:从测站上看去,向左移动棱镜。

→:从测站上看去,向右移动棱镜。

恢复放样观测屏幕,按【差值】【引导】λ【距离放样】→ -119°23′18〃HAR 0°00′00〃改正模式差值测量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7.旋转仪器照准部至第二行显示的角度值为0°。

当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在±30〃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

【距离放样】←→ 0°00′01〃HAR 119°23′19〃改正模式差值测量8.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全站仪坐标法与无仪器高法高程测设
1、实验目的:
测设是《工程测量学》课程中的一次重要野外教学实验,实用性较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测量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现场测设,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和测设的全过程。

2、实验要求:
掌握极坐标法和自由设站法进行轴线测设和无仪器高法测设的一般作业步骤。

3、实习小组与地点:
学生7人一个小组,在室外开阔地(如图书馆、下沉广场周围)进行,分别用极坐标法和自由设站法测设轴线。

4、实习内容:
1、控制点布设和设计数据;
2、计算放样数据;
3、轴线点平面位置测设;
4、放样结果检核;
5、高程点测设。

5、实验工具:
全站仪1台,对中杆、棱镜2套。

6、实习步骤:
(1)检查并把控制点及放样点坐标传输(或输入到)到全站仪。

(2)在开阔地带(如下沉广场),依现场情况选定测站点并架设仪器
(3)极坐标法放样轴线
a.选择测站点,在测站点上架设全站仪,进入全站仪“放样”子菜单,输入测站点号或坐标。

b.选择后视点,在全站仪上输入后视点号或坐标,按提示完成定向。

c.在全站仪上输入待放样点点号,可得到该点理论坐标,并显示放样元素(水平度盘读数α及平距S)。

d.仪器操作员转动照准部根据屏幕上显示的角差值Δα,指挥持镜员在该方
向上约S米处设置棱镜。

e.照准棱镜,按提示操作全站仪,可得棱镜点实际位置与待放样点理论位置在x,y方向上的差值。

f. 按提示移动棱镜,重复第e 步直到合格为止。

g. 重复第c至f步,放出其它所有点。

h. 用钢尺检核相邻点间距是否合格。

(4)自由设站法放样
a.选定观测条件较好的任意位置架设并安置好全站仪,进入全站仪“自由设站”子菜单。

b. 选择控制点,在全站仪上先按提示完成自由设站的测前设置。

c. 依次在选择的控制点上设棱镜,按提示完成自由设站观测。

d. 观测完毕后全站仪自动计算出测站点坐标,给定点号作为控制点保存起来。

e. 重复极坐标法放样中的第b至g步,放出所有点。

f. 用钢尺检核相邻点间距是否合格。

7.实验总结:
无仪器高法测设高程适用于高低起伏较大的高程放样,相较于水准仪面对此情况会放样困难,无仪器高全站仪法放样高程是更好的选择,此方法的原理就是已知一个后视点坐标,设目标高,然后测出全站仪到后视点的斜距和垂直角,通过计算得到全站仪中心的高程,下一步测全站仪到未知点的斜距和垂直角,即可得到未知点的高程,将得到的高程数据与设计值对比,通过全站仪指挥并放样出未知点坐标,主要优点就是不需要量仪器高,操作较简单,只需通过全站仪的指挥就可完成工作,高低起伏较大的高程放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