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政治经济学》学习方法指导《政治经济学》学习方法指导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要对学习一门科学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了解该学科的性质、内容及学习的必要性。

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学加经济学,也不是政治加经济,而是一门经济学科。

“经济学”一词,原由希腊文“家庭”和“管理”两词组成。

由于该词出现时,古希腊的社会生产是以奴隶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所以,这种家庭管理学所涉及的是奴隶制下的各种经济问题。

17世纪初,法国人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本意是研究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学问。

此后,法国、英国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

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沿用了这一名称,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所以,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内容结构。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和阐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的途径。

学习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了解经济方面最基本的知识,并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个分析市场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从而,为学习其它理论奠定基础。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学习政治经济学应当采用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问题的内容归纳、概括、总结,理清知识体系的脉络,然后将其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问题的内容提炼出来,加以理解和记忆。

如:导言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是从物质资料生产开始;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作者:刘伟来源:《决策探索》2015年第02期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15年,纵览环球经济,形势依旧纷繁复杂。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气蓬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在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发展而来,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政治经济学推进到新的高度。

今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揭示经济制度历史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目的,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运动,包括各种社会历史形态下的生产关系运动;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则研究特定社会历史形态下的生产关系运动。

同时,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只要存在人类生产、存在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只要人们想认识这种生产关系运动,就需要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

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助于辨明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及相应的价值取向。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一定社会生产方式运动的历史规律,进而证明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或不合理性。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自产生起便把价值理论作为核心内容。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发生转移,由价值理论转变为均衡价格论,政治经济学被边缘化。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对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论证已无特殊意义,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配置成为更重要的经济命题;另一方面的原因更为主要,若坚持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就会导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当性、合理性的否定,这是资产阶级不愿看到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

十九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

不过在1890年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出版之前,一个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议将这门学科独立,并成为一门科学。

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提法出现于17世纪初,源于希腊文中的”poniz“(原意为城邦、国家以及经济)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

而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该词,目的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了自然经济的范畴。

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把政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区分开来。

可知,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的理论科学的名称自17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了。

当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时,政治经济学还只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个别经济现象,因而还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真正的经济科学。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资产阶级为了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

这就产生了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专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规律的理论科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要: 中 国作 为发 展 中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 对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的研 究 应 用是 确 立 我 国社 会 发 展 道 路 的 重要 基
础, 而加 强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和探 索 , 则 能够 为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和 特 定 阶段 的发 展 转 型提 供 重 要 指 导 。 通
大的成功 。 ( 二) 继 承基 础 上 的转 变经 济增 长方 式 理 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 阶级 的政治经济学 , 其充 分结合 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 主义 , 对于古典 政治经济 学进行 了相应 的继承 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 解释
并 阐明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 的经济规 律作 为研究的任务 , 将物 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 的出发点 和重点_ l J 。劳动 价值 论是其理
论基础 , 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以及历史证 明的重要理论 , 对 于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 的指导意义 。 马克思劳 动价值 论对于我 国现 阶段改革有着重要 的理论指导作用 , 尤 其 是 对 我 国现 行 的基本 经 济制 度 仍然 是 公有 制 经济 为 主 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类型 。明确公 有制经济 和私有经济 问的关 系 , 大力 发展私 有经济 , 才 能为社会 生产 力的发展和公有 制经济发展提供 巨大动力 。 马克思主义政治

理论之下进行 的中国特色创新 。具体来看 , 自改革开放 以
来, 以邓 小平为首 的党领导集体认识 到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

马克 思主 义政 治经 济 学概念 简 述
展 的 巨大需 求 , 通 过 审 时度 势 和综合 分 析 , 认 识 到传 统 社

《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要义》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的代表作,也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近日,我翻阅了这本书,对其中的观点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有了新的思考。
书中,穆勒首先对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目的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生产和分配,以满足无限的需求。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并非一门冷冰冰的学科,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穆勒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财富的来源和分配规律。他指出,财富的来源主要有土地、劳动和资本三种生产要素。而在市场经济中,这三种要素的分配规律则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市场经济并非一片混乱,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秩序。
第三篇范文:《政治经济学要义》[英]詹姆斯穆勒著读后感——主题、情节、角色与个人感受
在阅读《政治经济学要义》这本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詹姆斯·穆勒对政治经济学的热情和他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信仰。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对自由市场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
穆勒在书中对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目的的阐述,让我对政治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研究人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生产和分配,以满足无限的需求。这一观点让我认识到,政治经济学并非一门冷冰冰的学科,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对这一观点深感认同,因为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我也认为穆勒在书中某些地方的论述过于冗长,可能导致读者的阅读疲劳。例如,在评价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时,他对于市场经济的优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对于市场经济的缺点和局限性却未能进行充分的探讨。这使得读者可能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

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经济学

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经济学
高全喜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演变过程中,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主要包含两个基本层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一个国民财富发生机制的政治与社会的前提性制度框架;二是探讨在这个框架之下个人财富与公共财富之间的关系以及围绕着国民财富而发生的有关劳动、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领域的诸多经济、政治关系.现代经济学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二个层面问题的专属性学科制的分化与扩展.1949年以来的前30年是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轫、推进乃至破溃的时代;而后30年的中国则进入了一个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这个时代是一个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轫与发展并面临巨大危机的时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在理论上应重提古典政治经济学,并藉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局.
【总页数】7页(P74-80)
【作者】高全喜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F0
【相关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原则 [J], 赵锦辉
2.基本需要的神话与使用价值拜物教——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的批判 [J], 于萍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兼论人类需要与社会生产互动规律[J], 郑志国;危旭芳
4.政治经济学视域下“需要”与“需求”的关系研究 [J], 刘凤义;刘子嘉
5.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创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欧树军

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欧树军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欧树军欧树军,1977年出生,山东兖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05),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哲学博士(2009)。

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财政与福利政治、国家治理理论、政治与法学理论、比较宪政、法律与公共政策。

讲授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文明: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比较政治经济学、财政政治学、中国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东亚比较政治、比较宪政、法律与公共政策等。

在《中外法学》、《法学家》、《开放时代》、《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北大法律评论》、《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译文十余篇,在《法制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社会观察》等媒体发表评论二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政治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文摘》等刊物转载。

学术专著《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译著《沃伦法院与美国政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选主批判:对当代民主的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电邮地址:oushujun@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明德国际楼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100872一、工作履历2006.8-2009.7,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研究助理2009.8-2010.6,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大学服务中心,助理及荣誉助理研究员2010.3-2010.6,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院学人2010年7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讲师二、学术成果(一)著作1、专著:《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27万字2、合著:《自由、威权、多元: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与房宁等合著,撰写新加坡部分,3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3、即将出版,专著:《小邦大治:新加坡的国家基本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0万字4、即将出版,编著:《选主批判:对当代民主的反思》,王绍光、欧树军编选,欧树军译、王绍光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5万字(二)核心论文1、“权利的另一个成本:国家认证的西方经验”,《法学家》,2012年第4期,1.8万字2、“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学海》,2012年第4期;《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11期总第173期“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1.0万字3、“看得见的宪政:理解中国宪法的财政权力配置视角”,《中外法学》,2012年第5期,2.4万字。

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 .课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或创见;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J);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J);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古典经济学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在古典经济学时代形成的。

古典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是政治经济学之后发展的基础,因此,探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从古典经济学开始。

研究对象是对某一学科研究内容、范围的高度概括。

它确定学科研究的内容、范围、方向等问题。

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在于,它是学科研究的起点。

只有确立了科学的研究对象,才能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

任一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

学科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最初的确立也是由古典经济学完成的。

斯密和李嘉图等人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是通过萨伊等人阐述的。

萨伊是斯密理论在法国的阐释者。

由于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专著,不适合于教学,萨伊将其改编成教科书,1803年出版。

书名为《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全书由生产、分配、消费三篇构成。

此所谓“三分法”。

此后,李嘉图的追随者詹姆斯·穆勒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此所谓“四分法”。

人类的经济行为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

前者表现为经济行为的生产力方面或者资源配置问题或者经济运行机制问题;后者表现为经济行为的生产关系方面或者经济制度问题。

在古典经济学那里,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体现两个方面内容的统一即资源配置研究与制度分析的结合和统一。

或者说,古典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是在结合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的。

或者说,古典经济学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一定制度背景下的资源配置或经济运行。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确定受研究任务的制约。

从古典经济学以来,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确定为一定制度背景下的资源配置。

但是,在不同的具体任务下,具体对象会有所差别。

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问题和出路思考

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问题和出路思考

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问题和出路思考作者:刘保强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1期摘要:政治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是价值理论,由于西方经济学放弃了价值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在价值概念上存在着认识的偏差,使得其至今都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鉴于此,首先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价值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做以必要说明,然后结合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缺失,提出重构价值理论及在其基础上重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出路,并就当前的形势做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问题;出路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07-03自威廉·配第以来,政治经济学经过斯密和李嘉图等人的发展,到后来分化为了今天的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两种主要形态。

由于西方经济学放弃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价值理论,代之以流于表面的价格理论,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经济规律,但在面对经济的深层问题时,却往往会表现得有心无力。

特别是在面对时不时会出现的经济危机时,只能是表示无奈和彷徨。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固守了核心的价值理论,并试图对频繁施虐的经济危机进行根治,但由于在价值概念这一关键性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从而使得其整个理论都陷入了困境。

在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时,只能是表现出无能为力。

显然,经济学要想发展就不能回避价值理论,也不能固守教条或者说拘泥于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价值所做的具体论述,而是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对价值理论进行思考和反思,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以探索出一个能够反映事实和经得起推敲的价值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价值理论作为构成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经济学都无法真正回避的问题。

但在西方经济学里面却找不到明显的价值理论,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面则存在着对价值概念认识的偏差,这就使得价值理论的缺失和无效成为了政治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者

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者

培养合格的经济建设者作者:景朝梅来源:《经济》2021年第12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意义重大。

虽然近些年来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也一直繼续,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改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地位受到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侧重于对经济运行研究的西方经济学由于对经济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在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到微观的运行中大行其道,使政治经济学主流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

这种冲击在教学中表现为课时被大幅度压缩,以我校为例,课时一般仅有32-48课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丰富的理论得不到系统讲解,又进一步影响了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涉及内容非常丰富,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

资本主义部分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内容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社会主义部分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任务、社会主要矛盾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改革任务、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新发展理念,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等内容。

以我校为例,在目前课时安排下,教师们疲于赶进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是教材编排亟待优化。

目前,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都是沿用“二分法”的结构框架,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后者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材的编排上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

教材编排理论性强,缺少案例。

政治经济学理论性强,艰涩难懂,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很难有兴趣,如果教材中加入一些经典案例,有助于引领学生认清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

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

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

必须发现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欧树军【期刊名称】《学海》【年(卷),期】2012(000)004【摘要】在任何现代政治场域中,过度关注、强调、放大人民的抽象形象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具体的人民才是正当性的真正源泉.本文据此着力于共和国六十多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勾勒了不同时期并存的三个人民形象,指出必须发现具体的人民,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良性的政治互动、良好的治理状态.人民必得发现,必须发现人民,理想政治大厦才能有坚实的支点.【总页数】7页(P85-91)【作者】欧树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9号 [J],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 [J],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J], 无;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J], 无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令第39号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之欧阳歌谷创编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之欧阳歌谷创编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欧阳歌谷(2021.02.01)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一)含义: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二)地位和意义⏹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是劳动者劳动力的支出。

⏹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包括两类:自然物;原材料。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一切物质手段。

生产工具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劳动者的劳动——人(主观条件)⏹劳动对象————物(客观条件)⏹劳动资料————物(生产资料)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社会生产关系(一)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1、生产力(1)含义: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2)构成要素⏹二要素论(劳动者;生产工具)⏹三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多要素论(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改变生产工具的性能⏹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质量提高⏹使生产管理走向科学化◆科学技术必须与现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潜在的生产力——(应用)—→现实的生产力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

所有权经营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二)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运动。

浅议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

浅议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

浅议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
刘培荣;杨坤
【期刊名称】《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11)6
【摘要】本文梳理了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歧,同时存在者发展和传承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加快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批判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成分,以及引进卓有成效的经济学说。

【总页数】3页(P74-76)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
【作者】刘培荣;杨坤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0
【相关文献】
1.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几点思考——兼评几种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案 [J], 刘成碧
2.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演进与新发展 [J], 黄新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用市场机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兼谈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J], 巫文强
4.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统一与分立 [J], 张德政
5.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关系——浅议高校如何处理好两课教学的关系 [J], 易辉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础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基础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作者: 欧树军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出版物刊名: 开放时代
页码: 80-10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认证 基础权力 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认证国家
摘要:无“知”无以“行”,国家行动需要认证基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税收服从、基本社保体系和社会经济干预能力上的强弱差异,常为人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国家认证能力的差异。

本文试图建构国家认证能力的理论体系。

可以说,认证是国家行动最为基础的环节,认证能力是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有效的认证体系是国家基本制度建设的基础。

社会知识越是繁多,社会问题越是复杂,国家越需要全面的事实和统一的规范,越需要建构有效的认证体系。

如果不能让绝大多数人进入认证体系,也就无法准确把握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与期望,无法切实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这不仅会削弱各类政策的针对性,加大执行成本,拖延国家基本制度建设的进程,长远看来,也会损害人们对现行体制的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树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世界再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大转型具有强烈的中国因素。

今天的中国再次从全球意义上来看待世界,中国再次认为世界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自己的经济领域,中国再次把世界作为自己无限广阔的市场,中国再次凭借自己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赢得中国的、区域的、也可能是整个第三世界的持续富足,唯一的条件就是整个世界成为中国的市场。

因此,这次大转型,既是世界的大转型,也是中国的大转型,更是思想观念的大转型。

世界的大转型资本的急剧扩张是世界大转型的主要特征,资本力量的集聚速度超过了其他因素,整个世界很可能因此回到过去,回到一百多年前的镀金时代,也就是说我们身处2014年,但资本的复兴又把我们扔回了1914年,而这又与西方社会的关键八十年(1834-1914)密切关联。

对这种前景的担忧让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提的严肃学术著作《21世纪的资本论》变成了一本畅销书,就连保守主义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也对其赞誉有加,美国的保守主义阵营出面声讨此书所揭示的“资本的复兴”,但并不成功。

正是资本的复兴带来了整个世界进程的大转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资本主义和资本力量的大规模反思,都可以说是这次大转型的伴生物。

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本是一部严肃的学术作品,却意外地变成了畅销书。

我们先来看一下皮克提所分析的世界历史的大转型到底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克鲁格曼反复提及,而保守主义者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即资本的力量在最近几十年再次回到了100年前的状态,并表现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在社会财富、收入分配上出现了两极分化,收入最高的10%的富人、1%的富人、0.1%的富人的力量在最近这几十年又再次回到了历史顶点。

这样的结局是由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空间的大胜利,世界经济的历史终结了,经济自由主义获得了全球性的支配地位。

斯蒂格里茨在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2001年版序言中指出,经济自由主义并未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彻底成功。

拉美从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变成了反美主义、反对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英、法等欧洲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对工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反向的社会保护运动的反思。

资本复兴的结果是社会退回了100年前,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了50%—60%的社会财富。

这样的收入分配格局必将导致政治上的反应,这种社会反向运动不再表现为法律或政治框架内的常规反应,而表现为一种政治上越来越极端化的反抗姿态,这种反抗也是从美国开始的,比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北非、乌克兰、台湾、香港也可见这种彻底的政治不服从。

这样一种进程,我愿意将它称为贫富分化或两极分化的全球化。

皮克提的《21世纪的资本论》大概是对资本力量的最新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反思。

而这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转型,与其说是一种进步,倒不如说是一种倒退。

七十年前,卡尔·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这本书中就看得非常清楚,这种大转型是英国圈地运动的总体性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后果。

波兰尼说,两百年前,从1814年开始直至1914年,西方出现了罕见的百年和平,但前二十年还是有内部战争,因此,最关键的只有八十年,从1834年到1914年。

在这关键的八十年中,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英国工人阶级在三个方面诞生了。

一是在政治上,被剥夺了投票权。

二是在社会政策上,被剥夺了接受福利救济的权利,他要自食其力,要出卖劳动力。

三是在社会上被解体了,不再有完整的伦理共同体生活。

人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再拥有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等整全的主体性,完全变成了经济客体。

由此,英国市场经济的最后一步,即劳动力的市场化彻底完成,人本身以及整个人类社会都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型。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第一次在人类社会变成了常量,政治经济学由此得以形成,社会由此得以发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的争论由此得以展开,这些放在一起,就是西方19世纪文明同时也是20世纪文明的全部实质所在。

波兰尼《大转型》对市场的扩张进程的理解,几乎完全是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反着来的。

在《国富论》里,劳动力、土地、货币的市场化,从一个地方性市场变成全国性市场,再变成全球市场,这个进程能够带来欧洲社会内部的普遍富裕,而这正是自由主义的治理术的前提和正当性所在。

市场的出现是自古就有的,但市场经济这个东西是以全国性市场为载体的。

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全国性市场的确立意味着市场经济的真正形成。

市场经济形成之后,就把商品交换的逻辑扩展到非经济领域,扩张到社会、文化、思想、政治、伦理等领域,这也是它的一个自然倾向。

商品交换的逻辑取得对非经济领域的支配地位,就形成了市场社会。

但在波兰尼看来,市场社会并不是什么人间天堂,反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

这种后果可能是经济意义上的,也可能是环境意义上的,或是人本身意义上的,因其负面性太过强烈,必然影响到社会成员的生存,因此产生哈贝马斯所说的认同危机,认同危机很可能会演变成为整个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正当性危机。

因此,必然催生一种反向的力量,也就是反向的社会保护要求,不同的社会群体,比如农民、工人、环保主义者等权益受损群体,都将要求政府做出法律和政策调整。

简言之,所谓世界的大转型就是市场力量的扩张和反向的社会保护运动,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之间的拉锯战,悲剧的是,反向的社会保护运动并没有取得成功,否则就不会有一战、大萧条和二战。

而今日世界的大转型,只不过是又重新回到了两百年前,回到了一百年前。

追问“治理的合理性”波兰尼有个经典论断,斯蒂格里茨在《大转型》的2001版序言也提到了,就是“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而计划经济恰恰是没有计划的”。

市场经济从分工、商品化、市场化的第一步到区域化、全国化和全球化的最终确立,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

因此,市场力量的扩张和社会的反向保护运动这样一对矛盾,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来说,就表现为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这样一对孪生兄弟。

这一对孪生兄弟的父亲就是“国家理由”或者说“治理的合理性”,我们的世界是自由太少还是自由太多,是治理过度还是治理不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保守主义为什么需要治理,治理的正当性是什么?我们的议题在这里转向福柯的《生命政治的诞生》和《安全、领土与人口》。

《生命政治的诞生》从思想史的角度重新阐释了《大转型》,不是否认波兰尼的思想,而是加强和升级。

在政治思想史意义上,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追问“治理的合理性”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治理术,在福柯看来,政治经济学就是讨论“经济的”政府治理的学问。

这里的“经济的”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关注政府如何管理经济、管理财政,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另一方面又关注如何实现节约、有节制的治理。

所以“经济的治理”首先是“俭省的治理”,同时也是“安全的治理”。

福柯在《安全、领土与人口》中把“经济的治理”视为自由主义治理术的合理性的开端。

这个开端就是粮食的流通,由此规定了“市场的自然状态”。

在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流行的时代,西欧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地矛盾,而良心败坏的商人囤积居奇加剧了粮食短缺,自由主义用一种普遍主义的方式取代了自然灾难论和道德控诉论。

粮食的自由流通不仅可以保障利润,而且被视为对抗食物短缺的安全机制,这种完全自由的粮食市场的流通,允许小范围的饥饿,却可以实现大多数社会内部的粮食供给,避免整个社会出现大规模饥荒。

这就是整个自由主义的市场理念的源头,一切都让市场说话,让市场做主。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市场建构为一种具有正当性的力量。

个体在市场领域可以做出任何他自己认为好的选择,这是一种自然的偏好,一种自然的权利,一种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的“天赋人权”。

这种被赋予神圣性的“天赋人权”的源头,是亚当·斯密奠定的,即劳动力自由出卖劳动的权利和雇主自由雇佣劳动力的权利。

不过,对于这种自主选择权,斯密本人具有非常强烈的反思意识,他认为这种选择权把政治的支配转变成了政治经济意义上的买卖,把经济购买力转化成为对劳动也就是对人的身体的政治支配力,进而导致资本阶级必然剥削和压迫其他阶级。

这一批判意识的弱化直至彻底消失,导致了人们在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整全的人”,“经济学帝国主义”借助生物基因决定论走上了神坛,把自己变成了一种宗教。

(经济)自由主义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在福柯看来,自由并不是自由主义的治理术的目的,自由是自由主义生产出来的,自由主义无时无刻不在生产着自由,同时又管理和组织自由赖以生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安全。

自由主义必须同时既生产自由又生产安全,才能自我维系。

在这个意义上,经济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这样一对孪生兄弟,就转化为自由与安全的彼此依赖。

这样的批判与哈贝马斯有异曲同工之妙。

哈贝马斯把资本主义分为三个时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干预式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和晚期的资本主义。

为了实现资本控制者的政治统治,三个时期都必须实现控制体系与认同体系的协调,用去阶级的方式来实现阶级统治,去阶级的方式就是要在市场领域保证自由,赋予经济人的自然偏好的最大化以最大的自然性和正当性。

在政治领域,则有一套社会控制机制来实现安全,即它的法律体系或司法体系,例如侵权法、契约法、国际自由贸易法。

福柯和哈贝马斯都把自由与安全的双重生产,视为自由主义的治理术的合理性所在。

福柯对自由主义的治理术的分析提出,除了英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即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体系以外,还在德国产生了秩序自由主义,在美国产生了新自由主义。

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实际也是一种新自由主义,但与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不同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有秩序、有组织的自由主义发生了分离,自由放任被彻底抛弃,在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层面上被抛弃。

在欧洲历史上,社会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这个总体目标,就是要为个体提供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并要保障最低消费品也即必需品的供给。

新自由主义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从欧洲经验来看,经济增长成为政治正当性的来源也不是中国这三十年来的新问题,恰恰是自由资本主义向有组织、有秩序、有干预的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所必须依赖的,这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治理术的合理性。

对福柯来说,自由主义治理术最重要的发展是在美国。

美国在一战前后也即所谓“进步时代”(1880-1920年),实现了经济自由和自由放任的分离,整合了社会的反向保护诉求。

这种分离的一个制度结果,就是对高收入者征收没收性的高赋税,这被视为美国的发明,同时也是西奥多·罗斯福赢得人们尊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现在很多美国人都在思考他们能否再有一个西奥多·罗斯福,能否再次实现经济自由和自由放任的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