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教案
课题:《茶树栽培》
授课教师:黄伟玉
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教学重难点: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教具准备:图片,PPT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茶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和制茶技术是否合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适宜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及合理采摘时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茶树生育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总发育周期
2、茶树的年发育周期
三、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
2、土壤条件
3、地形条件
四、新茶园的建设
1、园址选择与开垦
2、茶树种植
3、播种和移载
五、茶园管理
施肥、耕锄、修剪、水分保持、病虫害的防治
六、拓展提升
1、茶树的种植方式有哪些?
2、茶园的管理有哪些内容?。
茶树栽培教案幼儿园
茶树栽培教案幼儿园前言茶树是我国传统农作物之一,而茶叶是我国特产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之一。
在幼儿时期,适当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与爱护自然的心态非常重要。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茶树的生长过程,本文为您提供一份茶树栽培教案,帮助您设计更好的课程。
目标•学习茶树生长的大致过程;•掌握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爱护之心。
教学内容茶树生长的大致过程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说明茶树的生长过程,例如:1.有了一个种子2.种子发芽成为嫩梢3.嫩梢长出叶子和枝条4.枝条愈长,叶子愈多5.到了适合采摘的时候,采摘摘下叶子(省略部分)在讲解时,可以用简单的图片或手势示范生长的过程,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介绍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如:•气候: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不少于1200小时,年均温度在13℃~22℃之间;•土壤:喜松湿酸性土壤,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保水力强;•其他:适宜的海拔、适量的降水、适宜的风向;在介绍完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后,可以通过图片或其他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爱护之心在了解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后,可以通过游戏、课外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印象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爱护之心,例如:•安排茶园采茶活动;•请茶农向幼儿介绍茶树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过程;•探讨如何对茶园进行环境保护;•安排茶艺课堂,了解茶具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等;教学方法•讲解式: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用简单的的语言和图片讲解茶树的生长和生长要求;•游戏式:通过虚拟茶园、茶厂等游戏模拟环节,进一步向幼儿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和环境要求;•实践式:在教学后,安排幼儿们采茶、制茶等实践活动,增加对茶树的体验感。
教学评估任课老师可以用课堂游戏、小测验等形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及对授课内容的改进。
同时,评估的结果也可以与幼儿和家长沟通,为日后的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方向。
总结通过上述教案,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茶树栽培教学课程,让幼儿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茶树的生长过程,树立对自然的认识和爱护之心,培养环保意识和务实能力。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与制茶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茶树栽培与制茶
课程编号:0901509503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数:16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1
开设实验项目数:5
一、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类外形特点、茶树繁殖方法、茶叶加工和审评方法。
二、实验项目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三、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以实验报告为主,结合课堂提问。
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
茶树栽培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及茶叶加工过程。
2. 能力目标: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茶树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茶树的生长习性2. 茶树的繁殖方法3. 茶树的栽培技术4. 茶叶加工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茶文化的历史及茶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茶树的生长习性教师讲解茶树的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要求等,使学生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
3. 讲解茶树的繁殖方法教师介绍茶树的扦插、嫁接、种子繁殖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茶树的繁殖技术。
4. 讲解茶树的栽培技术教师讲解茶树的种植时间、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能。
5.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茶树品种进行种植。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茶树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种植经验,撰写种植报告。
6. 茶叶加工过程教师讲解茶叶的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过程,让学生了解茶叶加工的基本步骤。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撰写报告:评价学生撰写种植报告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茶树栽培学》2. 多媒体课件:茶树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及茶叶加工过程等。
3. 实践基地:提供茶树种植、管理及茶叶加工的场地和设备。
4. 教学参考资料:茶树栽培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茶树栽培技术二、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三)适用对象:专科(四)学时:32(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
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茶树栽培发展简史: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栽培
灌木、小乔木品种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花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
贵州
西
四川
南
重庆
茶
云南
区
西藏
生态适宜区
小乔木、灌木、乔木 红茶、绿茶、黄茶、边销茶、沱茶、花茶 蒙顶黄芽、都匀毛尖
华南茶区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台湾 海南
生态最适宜区
正常
冻害
热害
3 气温与茶叶品质
• 温度高:有利于碳代谢,茶多酚增加 • 温度低:氨基酸含量高,<20℃,不利于茶多酚合成 •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品质。
(二)地温与茶树生育
• 地温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 • 调节地温:
(1)茶园内早春中耕,提高春天地温; (2)夏季铺草、套种牧草或灌溉,降温; (3)秋季增施有机肥,提高冬季地温。
(三)积温
• 活动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 零度的温度总和。
• 有效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年生长期中高于有效温 度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零度之差。
(三)积温
• 生物零度一般为10℃左右,全年大于或等于少10℃的活 动积温至少达3000℃/年。中国大多在4000℃/年以上。
西南茶区
234.4 798.4 314.9 80.6 1465
【应用实例2】 山东新建茶园选址
山东生态环境分析
气象因子:年日平均温度:12~12.5℃ 极端最低温:-20℃ 年降水量700~900mm
土壤条件:微酸性,部分盐碱地、石灰岩土壤
选址原则:背风向阳酸性土,土层深厚
水源足,坡度小于25°
山东现有茶区分布
茶树栽培实践大纲
茶树栽培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性质与任务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实习是在《茶树栽培基础知识与技术》理论课学习后,在茶树栽培及育种实验的基础上的一次综合实习。
其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茶树栽培及育种技术技能初步训练以及对生产茶园进行诊断,为生产实习作好准备。
二、实践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实习目的是在茶树栽培基础知识与技术课程学习以及实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动手能力训练,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初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1.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2.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亲身参加实践劳动。
3.认真撰写教学实习报告。
三、组织方式:集中实习,校内与基地相结合。
四、实习地点:灵寿县职业中学教学实习基地五、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实习态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报告的撰写、组织纪律、社会公德等。
考核方式:自我总结、教师评定。
考核评定等级:优、良、中、合格、不合格。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茶树栽培实习安排一览表序号内容面向专业1 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学2 茶树短播扦插技术茶学3 茶园施肥茶园的采摘茶学七、茶树栽培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组织管理的要求专业抽调2名课程主讲教师,全面负责该教学实习的全程指导。
2.对教师的要求指导老师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全程指导学生开展教学内容的实习,做好实习安排和实习考核工作。
3.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态度端正,搞好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实习,要求学生个个亲自动手,作好记录,写好实习报告,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引起科学研究工作。
4.对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员的要求教学基地要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做好实习内容教学的各个准备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
实验室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教学实习顺利进行。
实验员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指导老师的要求,准备相关的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2013年3月林乐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茶树栽培学的任务是:简要介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史、茶树栽培科学发展史及其现状;系统阐述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原理;分述基本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依据、要领及操作方法;系统介绍茶叶无公害栽培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综合阐述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和推广茶树栽培种植技术和从事其相应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基本形态。
2、掌握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习性)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它们在茶树不同类型(或变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某些差异性。
4、掌握茶树正常生育和高产优质所需的主要生态条件,认识茶树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了解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条件与途径。
(二)能力培养目标1.1、掌握茶树常规栽培技术即茶树繁殖技术、新茶园规划与建设技术、茶园耕锄技术、茶园施肥技术、茶园灌溉技术、茶园保水技术、茶树修剪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保护技术和茶叶采收技术等的制定依据、适度的标志(或标准)和执行的技术要点。
2、掌握茶园测产技术。
3、掌握茶树短穗扦插繁殖、茶树修剪、茶园耕作、施肥和茶叶采收等具体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利用掌握的茶树栽培原理及各种栽培技术,实现以及发展茶树的无公害生产。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章次名称教学时数其中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训机动第一章概述 4 4第二章茶树的生育特性与环境条件12 6 3+3第三章茶树栽培品种与繁殖10 6 2+2第四章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20 12 4+4第五章茶园病虫害防治24 12 6+6第六章茶叶加工技术与贮藏保鲜12 4 4+4机动14 4 5+5总计96 48 48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我国茶叶的生产概况第二节发展茶叶生产的意义第三节世界茶叶的生产现状第四节我国茶树栽培发展成果(一)基本内容2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茶叶的功能、茶树栽培的历史经验;传播史;茶业现状、特点;茶树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茶树栽培课程设计
茶树栽培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茶树的基本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2. 学生能够掌握茶树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茶叶的种类及对应的茶树栽培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茶树栽培实践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判断茶树生长状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学生能够收集和整理茶树栽培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劳动、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初中生,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
在分析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茶树栽培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茶树的生长习性与环境要求-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的要求2.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的繁殖方法- 茶树的种植与管理- 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生态环境保护3. 茶叶的种类及栽培特点-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的种类- 不同茶叶对茶树栽培的要求和特点4. 茶树栽培实践操作- 茶树的种植实践- 茶园管理与茶叶采摘实践- 茶叶制作过程的简单了解5. 茶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茶树栽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茶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茶园建设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茶树栽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关注茶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传授茶树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茶 树 栽 培 学
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文化:有关茶的物质文化(茶树品种、茶的栽培、茶叶加工、营销)和精神文化(茶的历史、人文、茶俗、茶道茶艺、茶的文学作品等)的总和。
一般人们所说的茶文化,主要是指茶的人文历史等精神文化。
茶商文化:是在一切茶事活动(茶的栽培、加工、营销)中,为了某种政治利益(对政府)和经济利益(对茶商)而进行宣传的所有文化和茶文化第一章:茶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茶树的分类一:茶树的分类地位:在植物分类学中,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云南大叶种)二:茶树的种类:山茶属:全世界共347种,分为20个组,其中一个组为茶组,茶组共发现53种,这53种都可以做成商品茶,但许多种成品茶品质不好。
在茶组53种中,全世界60多个栽培茶树的国家中,栽培只有两种,叫栽培种,其余的属于野生或半野生种。
两种栽培种是:1:云南大叶种(也叫普洱茶):大叶类,原产云南,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热带气候的国家和地区。
2:中国小叶种(简称小叶种):几千万年前由云南大叶种进化而来,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西藏,以及日本、前苏联的格鲁吉亚等温带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野生种在云南利用的很多,主要有大理茶(云南第三大茶种)、大苞茶、滇缅茶、哈尼茶、勐腊茶、德宏茶、底纡茶、广南茶、马关茶、毛叶茶、多脉茶、圆基茶等。
野生种:是植物形态有别于栽培种的,自生自灭,化学成分和植物形态特征与栽培种相似的茶组植物。
栽培种:是人们千百年来栽培利用,经过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第二节:茶树的植物形态特征茶树的形态由根、茎、叶、花、果组成一:茎的特征:1:树形:茶树树形分乔木,半(小)乔木、灌木三种。
乔木:主干明显,最底分枝高度在1.5米以上的茶树。
灌木:无主干,分枝从地面开始,丛生的茶树。
半乔木:介于乔木和灌木之间。
2:树枝:分直立,半披张和披张三种。
茶树栽培学讲义
传入印度尼西亚 1827 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样茶成功,遂派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师杰克逊来我国 学习研究,共计六次.1832 年杰克逊第五次来中国时,从广州带回制茶工人 12 名, 并各种制茶器具,传授制茶技术,至 1833 年爪哇茶面市。1858 年在巴达维亚设立 制茶厂,1878 年改用机械制茶,提高品质。1894 年由我国茶工制成第一批苏门答腊 茶。
出口量13.4万吨。并形成了以茶类为中心的栽培区域。茶树种植技术有了新的发 展,在茶树繁殖上,发明了用茶枝扦插和压条进行茶树无性繁殖;在茶园覆盖干 草以抑制杂草滋生;对茶树进行修剪以促其更新复壮。
茶树栽培的衰落期:公元 1911-1949 年,即清末至解放前
国外植茶业兴起,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引入我国先进栽培技术,并相继用机械大量 生产红碎茶竞相出口,致使世界茶价下降,我国的植茶业受到很大影响。 国内战乱频起,苛捐杂税,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茶园荒芜,植茶面积锐减,茶叶 产量剧降,到解放前夕,全国仅有 15.4 万公顷,产茶 4.1 万砘,出口茶 0.89 万吨。
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1949-
在产业上: 50-60 年代,对荒芜茶园垦复,并对旧茶园进行改造,新发展 54 万公顷集中连片新 茶园,新建 300 多个大型茶场或茶厂,500 多个茶叶生产基地和 28 个茶叶出口生产 体系。山东、西藏和新疆试种茶树获得成功,茶叶产地由原来的 14 个省(自治区), 500 余个县(市),扩大到遍布 20 个省,近 1000 个县。1970 年茶园面积达 48.7 万 公顷,居世界第一,1980 年增至 104.1 万公顷,1990 年为 106.1 万公顷,1997 年为 107.6 万公顷。2005 年以前,我国茶叶产业在世界的位置一直为:茶园面积第一、 产量第二、出口第三。
种植茶树教学设计
种植茶树教学设计茶树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茶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教授种植茶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我为你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茶树的生长特性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掌握茶树的繁殖方式。
3.学习茶树的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4.理解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阶段:茶树的生长特性和适宜的生长环境(课时:2)1.茶树的起源和分类介绍。
2.茶叶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
3.茶树生长的气候和土壤要求。
第二阶段:茶树的繁殖方式(课时:2)1.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概念介绍。
2.种子繁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无性繁殖的方法和优缺点。
第三阶段:茶树的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课时:4)1.栽培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茶树的修剪和摘心方法。
3.土壤的肥力管理和施肥技巧。
4.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第四阶段: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方法(课时:4)1.茶叶采摘的时机和方法。
2.茶叶的初步加工步骤和技巧。
3.茶叶的精制加工和质量检测。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介绍茶树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PPT展示、案例分析等。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茶园,了解实际种植情况,并与专业农艺师交流。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茶树繁殖、管理和加工的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茶树的生长特性和适宜的生长环境1.通过PPT展示茶树的起源、分类和经济价值。
2.介绍茶树生长的气候和土壤要求。
3.进行茶树生态环境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
第二课时:茶树的繁殖方式1.介绍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概念。
2.讲解茶树种子繁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讲解无性繁殖的方法和其优缺点。
第三至六课时:茶树的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1.讲解栽培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介绍茶树的修剪和摘心方法。
3.探讨土壤肥力管理和施肥技巧。
4.讲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第七至十课时: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方法1.介绍茶叶采摘的时机和方法。
茶树栽培技术讲座提纲
茶树栽培技术讲座提纲一、概况二、茶树良种介绍1、迎霜,2、龙井43,3、乌牛早,4、银猴茶,5、龙井长叶,6、安吉白茶,7、特浓139,8、浙浓117三、茶树栽培技术(一)茶树树冠的管理技术1、合理修剪:①为什么要修剪,②怎样合理修剪,③修剪后的采养工作。
2、树冠保护(二)茶树根部的管理技术1、茶园土壤的管理①茶树土壤有那些要求②茶园土壤耕作管理技术浅耕、深耕、茶园耕作应注意问题2、茶园施肥管理①不同类型茶园对三要素的比例用量②茶园施肥技术第一、施肥原则第二、施肥时期和方法基肥、追肥、叶面肥第三、施肥位置及深度位置、深度3、茶园灌、排水管理保水措施茶园排水种田载茶“三防”茶树栽培技术讲座一、概况我们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山青水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浙红绿谷”之美称,是我省茶叶一类适生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我市茶叶质量优异,名茶品种丰实。
全省48只名茶中我们丽水市有10多只,占了全省名茶的1/4。
如景宁县的惠民茶,早在1915年就得到巴拿马金奖,是多次得奖的中国名茶。
还有遂昌的龙谷丽人、松阳的银猴茶、龙泉的凤阳春、缙云仙都笋峰等名茶,打出了品牌。
不但质量稳定,而且已规模生产,创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市现有21万亩茶园,年产茶8000多吨,茶叶生产值达2.8亿元,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茶产业已成了不少个县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
为把我市的茶产业稳步提高、加速发展,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建设小康社会。
今天我授市科技局委托,重点讲《茶树栽培技术》一课。
因年纪大,脑有些糊涂,新的技术知识跟不上,讲得不对地方,请大家提高意见与改进。
二、茶树良种介绍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
由于良种具有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特性,十分有利名优茶的创制与开发,实践证明,那里有茶树良种,那里就有名优茶生产。
另外,通过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早期采制名茶,中期采制优质茶,晚期采制大宗茶的多茶类生产格局。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茶树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茶树遗传育种学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理论,研究茶树引种、选种、育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茶树遗传育种学要求学生明确茶树育种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与育种目标;了解茶树品种资源、良种的特征特性;掌握系统选种、引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良种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育种试验程序等。
学习倍数体育种、辐射、激光、高光效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良种繁育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明确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茶树遗传变异的规律、茶树的进化和分类,掌握茶树育种各条途径的意义、原理、方法和程序。
能力和技能方面:掌握主要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能完成品种资源的调查及优良单株的选择,熟悉茶树有性杂交技术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能进行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的品质、产量、抗逆能力的鉴定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教学目的:明确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育种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以教材为参考,以新近相关资料为补充。
讲授要点: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茶树育种的目标。
一、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建国以来我国茶树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三、国外茶树育种概况四、茶树育种的目标第一章种质资源( 12 学时)教学目的:弄清茶树遗传、变异、进化和分类状况。
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了解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遗传及变异的特点和规律涉及内容较多,部分内容要应用普通遗传学相关知识,有一定难度。
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各自特点,茶树品种概念及中国主要优良品种基本性状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教学挂图讲解,适时回顾复习相关遗传学知识,扫清理解障碍。
讲授要点:茶树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及茶树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生理特性的变异规律。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课件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在茶树其它枝茎或根 颈处无一定部位长出 的芽为不定芽。
•顶端优势,除去顶芽 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 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 芽的萌发。
*茶芽依发生季节可分为 冬芽和夏芽。
•冬芽较粗壮,秋冬间形 成,次年春夏萌发,外 有鳞片3~5片,密生茸毛, 茸毛有防止水分散失和 防寒作用。
•夏芽较冬芽小,春夏间 形成,夏秋发育,外有 1~2片鳞片或无鳞片。
*侧根——又称次生根,从 主根上分枝,着生于主根 上的统称侧根,主根上直 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侧根, 一级侧根的分枝为二级侧 根,依次类推。
茶树的主侧根呈红棕色, 寿命长,起固定、贮藏和 输导作用。
*细根——又称吸收根,丛 生于侧根周围的细小根, 乳白色的质体脆弱的根。 有的逐渐发育成侧根。
*根毛——根伸长期最前沿 的毛状体,在细根表面形 成密生的根毛区。
大多数属于无性系,很多
育成品种的产量与品质超 过原来的地方良种,并且 生长性状整齐,如龙井43 是中茶所选育成的,浙农 12(浙农大),广东省茶 科所英红1号。
(4) 群体品种
群 体 品 种 --- 具 有 一 定 经济价值,能自行繁 育的一群同种个体。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但个体间性状差异大, 在同一群体内往往包 括若干个不同的类型。
• 半披张状:分枝角度中等为35~45°,分枝角度树冠 形状呈椭圆形。如福鼎白毫。
• 披张状:分枝角度大,大于45°,枝条向水平伸张,向 侧伸展,树冠松散。如雪梨、铁观音等。
在生产上,可依分枝角度不同来决定茶树
配置方式及种植密度。自然生长的茶树, 侧枝生长不旺,分枝粗细不均,每年能长 出二三轮新梢,无法形成整齐、美观的树 冠,其树冠是高度大于幅度,树型高耸, 幅度狭窄,不能有广阔而密集健壮分枝的 采摘面,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要求的。 “壮、宽、密、齐”的树型要求标准。因 此,人为地改变茶树分枝形状,是茶树栽 培上的一项重要内容。
茶树栽培与管理教学设计
茶树栽培与管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的基本特征和栽培要点,包括土壤、水分要求等。
2.学习茶园管理的方法,包括栽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3.了解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以及茶叶等级和品牌。
二、教学内容
1.茶树栽培基础
(1)茶树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2)茶树的生态环境要求,包括土壤、气候、水分等。
(3)茶树的繁殖方法,包括种子扦插、嫁接等。
(4)茶树的栽植技术,包括地形选址、土壤处理、排水等。
2.茶园管理
(1)茶园的施肥方法及时期
(2)茶园的灌溉方法和时期
(3)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4)茶园的修剪和摘心方法
3.茶叶采摘和制作
(1)茶叶的采摘标准和时机
(2)茶叶的制作方法,包括杀青、揉捻、晒干等。
(3)茶叶的等级和品牌。
三、教学方法
1.讲课: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茶树的基础知识和栽培管理方法。
2.实践:安排学生实地参观茶园,了解茶树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方法,并参与采茶和茶叶制作。
3.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茶树栽培技术和茶叶制作工艺,加深对茶树栽培管理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
1.考试评估:可采用闭卷测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茶树栽培和管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践评估:参加茶园实践的学生根据作业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设备
1.茶树栽培和管理PPT。
2.茶叶制作材料和工具:包括茶叶杀青机、揉捻机、做干机等。
3.茶叶品鉴杯,茶叶样品。
六、教学时长
本课程时长为18学时,其中7学时为讲课,7学时为实践,4学时为讨论和测验。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技术》大纲
目 录
• 茶树栽培技术概述 • 茶树栽培的生态环境与品种选择 • 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 茶树病虫害防治与生态茶园建设 • 茶叶营养与健康 • 茶树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茶树栽培技术概述
茶树的起源与分布
1 2
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其栽培利用和传播始于 中国。
03
学用药、生态防治等,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有机茶的认证与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生产的茶叶。
有机茶的认证需要符合国家或国际的有机农业标准,经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认证 。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包括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采用生 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05
茶叶营养与健康
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 美白肌肤等功效。
氨基酸
提供鲜味,增强口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
矿物质
如钙、镁、锌等,能促进人体骨骼健康和 维持生理功能。
茶叶的保健作用与药用价值
现代科技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在茶树栽培中应用广泛,如无性繁殖技术、喷灌技术、修剪技术等,提高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02
茶树栽培的生态环境与品种选择
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气候条件
如光照、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茶树的生长和 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如砂质土、壤土、黏土等对茶树的 生长和茶叶品质有不同影响。
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09年6月《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茶树栽培学的任务是:简要介绍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史、茶树栽培科学发展史及其现状;系统阐述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原理;分述基本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依据、要领及操作方法;系统介绍茶叶无公害栽培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综合阐述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阐述、指导和推广茶树栽培种植技术和从事其相应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茶树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的基本形态。
2、掌握茶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习性)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它们在茶树不同类型(或变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某些差异性。
4、掌握茶树正常生育和高产优质所需的主要生态条件,认识茶树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5、了解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条件与途径。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茶树常规栽培技术即茶树繁殖技术、新茶园规划与建设技术、茶园耕锄技术、茶园施肥技术、茶园灌溉技术、茶园保水技术、茶树修剪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保护技术和茶叶采收技术等的制定依据、适度的标志(或标准)和执行的技术要点。
2、掌握茶园测产技术。
3、掌握茶树短穗扦插繁殖、茶树修剪、茶园耕作、施肥和茶叶采收等具体操作技术。
4、初步具有利用掌握的茶树栽培原理及各种栽培技术,实现以及发展茶树的无公害生产。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绪论(一)基本内容茶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茶叶的功能、茶树栽培的历史经验;传播史;茶业现状、特点;茶树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要求。
(二)基本要求掌握茶叶生产的地位、特点和茶树栽培学的任务。
(三)重点、难点茶业的地位、特点和茶树栽培学的任务。
(四)教学建议及时搜集茶叶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情况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学生对茶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五)思考题当前茶产业有何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
第一章茶区分布(一)基本内容中国茶区分布及自然条件,中国主要产茶省及福建省的生产概状及栽培特点;世界茶区分布及自然条件,世界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各茶区特点的基础上认识茶叶生产因地制宜、实行划区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发挥本地茶叶生产的优势。
(三)重点、难点各茶区的气候特点、主产茶类和栽培特点。
(四)教学建议在介绍国内外茶区生产经营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有关茶区特别是福建省的优势和潜力之所在,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五)思考题我国各茶区各有何特点。
第二章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一)基本内容茶树在植物分类上的地位;茶树变种与栽培品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总发育周期;茶树年生育特点。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的基本形态。
2.茶树的总发育周期及各年龄时期的特点和农技任务。
3.茶树各器官的年内活动特点。
4.把握茶树的主要经济性状。
5.了解国内现有茶树良种及其特点。
(三)重点、难点茶树的经济性状和生长发育基本规律。
(四)教学建议结合运用有关图表、照片及实物标本等进行教学,进行田间调查、观测等现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茶树形态、性状的识别能力,树立对茶树高产优质经济性状的整体概念。
(五)思考题1.茶树在植物分类上的地位如何。
2.茶树年生育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茶树繁殖(一)基本内容茶树良种繁育的特点和任务;茶树繁殖的常用方式;苗圃地址的选择与准备;种子繁殖技术;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压条等其他繁殖技术;茶树育苗技术的进展。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短穗扦插和茶子直播技术。
2.了解茶子和茶苗检验标准及其检验技术。
(三)重点、难点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
(四)教学建议结合有关的实验数据测试和繁殖技术实践等进行理论讲授。
(五)思考题茶树繁殖主要有哪些方式。
第四章茶树生态条件与生态茶园(一)基本内容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生存及其产量、品质的关系;土壤环境与茶树生育、生存及其产量、品质的关系;地形条件与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等的关系;生态茶园的概念、建立和调控。
(二)基本要求1.把握宜茶的生态特征,加深对我国主要茶区宜茶性的了解。
2.了解因地制宜贯彻栽培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建立生态茶园的客观必然性和建立的原则与方法。
(三)重点、难点茶树对气象要素和土壤因子所要求的临界值、适宜值;生态茶园的规划与建立。
(四)教学建议1.简要介绍生态、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2.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茶树与环境的关系。
3.结合对现有典型茶园的生态合理性评价,加深对生态茶园的认识。
(五)思考题生态茶园的建立对各生态因子有何要求,如何运用栽培措施改进。
第五章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一)基本内容我国茶树矮化密植速成茶园的发展概况;茶树矮化密植速成的理论基础;茶树矮化密植速成的栽培技术。
(二)基本要求1.掌握矮化密植茶园的基本特点和系统技术。
2.正确认识茶树种植密度对处理个体与群体关系及经济年龄等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矮化密植速成栽培法对茶树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生理生态的深刻影响。
(四)教学建议对不同种植密度茶园的效应进行现场观测,进行有关生理生化测定,以加深其认识。
(五)思考题福建茶区为什么选择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
第六章茶树水分代谢与茶园耕作(一)基本内容水分与茶树生育的关系;茶树需水规律与茶园水分动态;茶园保水与供水技术;茶园耕作的内涵和合理耕作的必要性;茶园耕锄技术;茶园化学除草技术;茶园间作技术;茶园免耕技术。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水分生理特征,茶园保水、供水的基本途径与措施。
2.掌握茶园各项耕锄技术要点。
3.熟悉茶园间作与免耕栽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途径。
(三)重点、难点茶园保水与合理耕锄的技术要点。
(四)教学建议讲授时适当引导学生回顾生理学、土壤学中有关水分代谢、动态和土壤管理的知识,系统认识茶园建立保蓄水体系和合理耕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思考题哪些茶园可实行免耕技术,其原理是什么。
第七章茶树营养代谢与施肥(一)基本内容营养元素对茶树生育、茶叶产量、品质的关系;茶树营养的特点;茶树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特点;茶树营养诊断;茶园合理施肥的效应、依据和原则;茶园施肥技术;茶树叶面营养剂的使用。
(二)基本要求掌握茶园合理施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三)重点、难点茶树营养特点及主要营养元素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讲授时适当引导学生复习土壤营养学的知识,系统认识茶园合理施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思考题茶树的无公害栽培对施肥有何要求。
第八章茶树修剪(一)基本内容茶树修剪的生理基础;修剪对茶树生育、代谢、茶叶产量、品质等的效应;不同类型修剪方法的作用和技术要点;修剪后茶园的管理。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修剪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各种类型修剪方法的技术目的和操作标准及因树制宜的原则。
(三)重点、难点各种类型修剪方法的技术要点。
(四)教学建议结合有关实习实验引导学生对因树施剪问题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判断力。
(五)思考题茶树的修剪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应用。
第九章茶叶采收(一)基本内容采收茶叶对茶树生育、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合理采收茶叶的基本概念与一般要求;茶叶采收制度、形式、标准和方法;机械采茶的特点与配套技术;采摘管理。
(二)基本要求1.掌握合理采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环节。
2.了解机械采茶的特点和机采茶园配套技术。
(三)重点、难点合理采摘的技术环节。
补充有关机械采茶的技术资料和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加深对合理采收茶叶的必要性和技术性的认识。
(五)思考题如何在福建茶区实现茶叶的机械采收。
第十章茶园气象性灾害的防御与补救(一)基本内容茶树保护的任务与对策;茶树寒冻害及其预防与补救;茶树旱、热害及其预防与补救;茶树湿害及其预防与补救;茶树风、雹害及其预防和补救。
(二)基本要求1.掌握茶树保护的基本任务及其对策。
2.了解茶树因各类灾害性气象因子而受害的规律、特征,进而把握相应的防护技术。
(三)重点、难点茶树防寒冻和抗旱热的综合技术。
(四)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联系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如农业气象学知识和植物生理学知识等进行学习。
(五)思考题福建茶区应如何注意哪些气象性灾害的防御。
第十一章低产茶园改造(一)基本内容低产茶园的概念与现状;茶园低产的成因;茶树修剪更新及其配套技术;茶园换种改造技术。
(二)基本要求1.茶园低产的多种致因。
2.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途径。
3.改造效果的维护。
茶园低产成因和因园施改的最佳技术体系。
(四)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基地或实习单位的低产茶园现场,通过调查、观测等加深对低产茶园类型、成因和改造效果的认识。
(五)思考题低产茶园的成因有哪些,怎样进行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
第十二章茶树设施栽培(一)基本内容设施栽培的意义与种类;大棚栽培的立地条件、设施建立及管理技术;水培的设施、种植、营养液的配制及应用;水培环境的调控。
(二)基本要求1.茶树设施栽培的适用类型。
2.茶园设施建立与调控。
(三)重点、难点大棚栽培技术。
(四)教学建议在校内基地建立不同类型的设施载培样板,以方便现场教学和实习实验。
(五)思考题茶树的设施栽培主要有哪些,其应用前景如何。
第十三章茶叶无公害及高产优质的生产技术(一)基本内容茶叶的无公害生产的概念与内涵;世界及我国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现状;利用茶叶栽培的各种原理和栽培技术,实现茶叶的无公害生产的要点。
(二)基本要求1.了解茶叶无公害生产的必然趋势。
2.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技术。
3.将茶叶无公害生产和茶叶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相结合。
因时因地利用茶叶栽培的各种原理和栽培技术,实现茶叶的无公害生产。
(四)教学建议利用对各地茶叶无公害生产的介绍,结合福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本省茶叶无公害生产及高效栽培的思考。
(五)思考题茶叶的无公害生产包括哪些技术环节。
五、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1、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课堂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2、本课程的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课程论文成绩及平时成绩。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