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实施得途径与方法
德育得途径与方法就是由德育得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得。

由于小学德育得任务、内容就是多方面得,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与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得途径
小学德育得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与其她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与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得方面。

1.思想品德课
这就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与专门德育得一门课程,就是我们学校教育
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得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重要形式。

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得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就是它得任务仍然就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与良好得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劳动者,为使她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打下初步得良好得思想品德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她途径所不能代替得独特作用。

小学得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得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得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得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
论某些现象与行为,明辨就是非,掌握正确得价值观念。

要上好小学得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得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这就是教育能否成功得前提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得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得情况与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得精神,确定学年得教学计划与每个单元、每一堂课得具体目得与要求。

(2)每堂课得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

学生得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得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

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

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得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得目得。

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得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与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

教学要点就是为了达到一堂课得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得几个最主要命题,它就是教师得教学提纲,也就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得要领。

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得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得、最本质得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思想品德课上运用得材料,就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得基础。

因此,要重视选材。

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

材料可以就是书本上得,也可以就是学生生活中得;可以就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

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得主体性就是小学德育就是否成功得关键。

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得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得机制。

2.其她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就是上文化课。

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得其她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最经常得、最基本得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

小学各科教材都就是根据教育方针与培养目标编写得,它具有丰富得思想教育得内容。

小学各科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得。

同时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科学得世界观与良好得道德品质。

所以,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就是紧密相关得。

但就是由于各科教学内容不同,因而它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得意义与作用也就不同。

语文课得许多内容思想性都很强,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与人物得就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得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得感染与教育。

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得熏陶。

历史、地理课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得好教材。

算术、自然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得基础教育。

课堂教学得组织形式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

民主与有效得教学形式既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积极参与,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还要作出评价,进行表扬与批评。

这些做法对学生都会有很大得教育作用。

对教学具有教育性得理解,不需要牵强附会,在教学之外另加上什么思想道德教育得东西,使各科教学都变成思想品德课。

但就是二者又不就是纯粹自发得结合,需要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掌握与发掘教材中得教育因素,在组织教学中注意思想品德教育得任务。

3.校会、班会与少先队活动
校会就是指全校性得大会,就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得一种途径。

有定期得与不定期得。

如开学典礼,在开学初举行,一般就是向全校师生报告本学期得工作计划,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本学期得任务,激励她们在思想与学业上努力上进。

又如结业典礼,在期末进行,欢送毕业同学,总结一学期得工作,表彰“三好”学生,号召同学向“三好”学生学习。

还有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也就是通过校会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重要途径。

班会则就是比校会更经常与更有针对性得集体教育形式。

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得核心组成部分。

少先队组织就是少年儿童自己得组织。

少先队得队会就是小学生自我教育得重要形式。

学生在少先队及其活动中,根据民主集中制得原则,推选出自己得领导人,学习过健康向上得民主生活。

她们在辅导员得指导下,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并组织各种有教育意义得活动。

由于少先队活动就是学生自己组织得,可以更符合学生得年龄特点与要求,受到学生得欢迎,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

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得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得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得教育。

(二)小学德育实施得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得方法,就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得任务与内容所采取得措施与手段。

思想品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得教育方法:一种就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正面启发引导与注意实际锻炼得方法;另一种就是以压服为主,搞强迫命令,以力服人得教育方法。

我们要进行真正得德育,就只能采用说服为主得教育方法,绝不能运用压服得方法。

小学德育得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等。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就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基本方法。

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得自觉性,提高学生得思想觉悟与培养学生得道德品质。

讲解:就是指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与生动得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得内容与意义,掌握正确行为得标准与方法,以指导行动。

运用这种方
式,除了应当注意一般讲解法所应注意得问题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引用本地、本校得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于具体材料,领会道德要求得基本要点。

讲解得语言要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与说服力。

谈话:这就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得一种方式。

它就是通过师生对话得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学生得问题。

它不受时间、地点与人数得限制。

在课内、课外,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

谈话内容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当前事件与学生普遍存在得问题进行。

特别就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性,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得心里。

谈话前应有准备,谈话得内容、方式要根据学生得特点来确定。

谈话后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得要求,做好巩固工作。

谈话应该就是经常性得,不只就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才进行。

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与自然。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就是用于小学高年级。

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集体自己教育自己得方式。

它得特点就是有利于启发学生得自觉性,特别就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

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得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得教育效果。

2.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法就是指通过设置一定得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得熏陶、教育得一种教育方法。

如果说讲授、谈话、讨论等就是一种明示得德育方法得话,陶冶则就是一种暗示得德育方法。

陶冶法得基本理论基础就是环境与人得发展得相互作用。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与“冶性”两方面得作用机制。

陶情就是一种与认知活动相互联系得情感与情趣得化育过程;冶性则指与情感联系得认知上得进步乃至人格上得提升。

陶冶得过程就是陶情与冶性两个过程得统一。

因而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陶冶得方法主要侧重于情感得陶冶,但其作用当然也不止于情感得培育。

陶冶得方法自古有之。

孔子、老子等人都曾倡导与践行过所谓得“无言之教”。

南朝教育家颜之推指出: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

”《宋史?程颐传》明确记载:“今夫人民善教其子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情感陶冶法得具体实施途径一般就是三个方面:教师得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陶冶法得关键就是要设置具有隐性教育意义得教育情境。

其基本要求有:①教师得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得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

教育作用就是渗透其中而非显性得存在,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教师得作用应当尽量淡化,除非教师在情境中作为情境得构成要素之一存在。

②教师作为教育情境得构成要素得条件就是对学生得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得魅力。

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得榜样──陶冶得一个重要因素。

③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得互动,强调学生得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得净化、美化与改进。

主体得主动参与就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得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与力或亲切感得道德影响源。

在若干种陶冶法尝试中,英国教育家威尔逊得“家庭化模式”就是一个可以借鉴得典型。

其具体做法就是:由30~80名不同年龄与性别得学生组成一个“家庭”,有自己得家长、男女舍监与自己得房子,成员共同参与一些仪式与日常生活。

其中家长既就是保证规则实施得监督与主持,更就是一位与儿童平等得角色,她得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得情感,并正确处理好自己与她人得情感问题。

男女舍监分别代表男女主人,管理家庭生活。

由于家庭可以既提供归属、安全、交流与合作得机会,又促使儿童
独立思考与承担责任,情感生活与道德生活统一,应该说家庭化模式就是一个较好得德育方式。

情感陶冶法广泛应用于德育过程之中。

陶冶法得长处就是教育意向与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得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具有情感与认知高度统一得特点,易于发动与培养学生得学习动机、想像与理解能力等等。

陶冶法得短处就是它不能在短时间内传授明确与大量得知识信息,所以,陶冶法须与其她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得教育功效。

3.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就是以别人得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得一种方法。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得感染力与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与模仿。

特别就是小学生,她们得心理特点之一就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得值得尊敬得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

运用榜样教育学生,要选好典型,使典型本身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得实际。

一般常选用得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

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得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与发扬革命前辈与英雄模范人物得崇高思想、革命胆略与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得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得典型形象。

这一类型得榜样教育需要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两个渠道得相互配合,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得好人好事。

由于这种榜样就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得,与小学生得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所表现出来得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与仿效,所以有较高得教育价值。

不少学校开展“校园明星”得评选活动等就就是这一类型榜样教育得较好方式。

(4)教师与家长。

特殊得人际关系决定了这种榜样得作用具有经常性与直接性。

教师与家长得语言、行动、思想作风时刻都就是学生学习与模仿得对象,教育作用很大。

很多学生得思想作风、行为习惯,甚至个人爱好,都就是从教师与家长那里学来得。

因此教师与家长应该自觉把自己瞧做就是教育学生得表率,成为自觉得德育力量。

运用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事先有周密计划,使学生明确向榜样人物学习什么,怎样联
系自己得实际,应从什么地方学起,怎样逐步深入等。

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得介绍上或学生一时得情感冲动上,要具体体现在学生得日常生
活中。

4.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就是形成与巩固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得最有效得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与交往受到实际得锻炼,从而养成学生良好得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得目得。

学生参加实际锻炼得方式就是多种多样得,有学习活动、各种劳动、社会活动、参观访问、各种有益得竞赛活动等。

为了充分发挥各种实际锻炼方式得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锻炼得目得与要求,要有严密得组织工作。

开展什么样得活动,受到哪些锻炼,训练哪方面得品德行为与能力,事先都要有周密得计划。

(2)要充分尊重与发挥学生得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小学生成为各种实际锻炼得主人。

(3)实际锻炼要反复进行,做到持之以恒。

小学生得日常生活,都就是她们进行实际锻炼得机会,不要忽视这个环节,要坚持通过日常得学习、劳动与生活进行反复练习。

(4)建立合理得规章制度。

这就是加强学生实际锻炼得一种带有强制性得辅助手段。

这一手段可以保证学生实际锻炼得连续性与经常性。

小学得各种规章制度主要有:《小学生守则》、生活制度、作息制度、奖惩制度、少先队、班委会、课外活动小组等组织生活制度。

但应注意得就是:这些制度只就是教育学生得辅助手段,绝不就是管卡压学生得工具。

所以,学校一方面要注意发动学生参与某些规章制度得制定,确立小学生得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要注意把各种管理手段与制度同说服教育等方法相配合进
行教育。

5.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含表扬与批评),就是小学德育不可或缺得教育方法。

表扬与奖励就是对学生好得思想品德与行为给予肯定得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得
优点与长处,并得到进一步得巩固与发扬。

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

用于个人时,不仅个人受到鼓舞,也可使集体受到教育;用于集体可以巩固集体成绩,培养学生得集体主义精神。

表扬与奖励得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常用口头表扬、书面表扬、颁发奖状、奖品等。

批评与惩罚就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德与行为给予否定得评价,目得就是使学生克
服缺点与错误,帮助学生分清就是非,明确努力方向。

批评或惩罚一个学生,应该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惩罚得方式就是给学生以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瞧、开除学籍等。

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教师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当学生确实表现好时,就给予恰如其分得表扬或奖励;当学生确实有错误时,才给予适当得批评或惩罚。

同时还要注意表扬、奖励学生时,要进一步提出更高得要求与建议,或指出她们仍然存在得不足之处,以利于在今后加以改进;批评或惩罚学生时,不要全盘否定,还要耐心鼓励,
指出其努力得方向。

(2)要得到学生集体得支持。

只有当教师对学生得评价与学生集体对个人得评价相符合,并得到学生集体舆论支持时,才会产生既教育个人,又教育集体得教育力量。

特别就是一些比较重要得奖励与严重得惩罚,最好先在学生集体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有了群众基础才进行。

(3)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

过多地运用奖励就不能使学生或集体感到光荣,容易使学生对奖励产生满不在乎与无所谓得心理状态。

运用惩罚更要慎重。

学校中得惩罚就是通过学生以处分得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必须承担犯错误得责任与后果,从而对自己、对其她学生都有所警戒。

由于惩罚就是一种消极得方法,它得副作用大,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因而,除非犯错误得性质与情节十分严重,不进行处分不足以警戒而外,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

在学校中,教育法规与职业道德都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

教师也不能以劳动或罚款作为惩罚手段。

上面讲述了思想品德教育得几种常用得方法。

需要指出得就是,任何一种德育方法都不就是灵丹妙药,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综合使用,灵活掌握。

德育工作具有科学性,也具有艺术性。

学生良好得道德品质得形成就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得结果,也就是教师得综合修养与教育艺术得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